高中物理第5节 超重与失重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30199071 上传时间:2023-08-07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19.8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物理第5节 超重与失重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高中物理第5节 超重与失重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高中物理第5节 超重与失重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高中物理第5节 超重与失重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高中物理第5节 超重与失重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中物理第5节 超重与失重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x

《高中物理第5节 超重与失重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物理第5节 超重与失重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中物理第5节 超重与失重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x

高中物理第5节超重与失重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超重与失重》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理解超重和失重的概念;

(2)知道超重和失重的相关因素及其实质;

(3)培养学生在生活中发现问题的能力,通过观察、记录和分析得

出结论的能力,实验能力和理论推导能力。

2、过程与方法

让学生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体会由现象到本质来研究和认识规律

的过程,树立科学思维,领略实验探究和理论推导的魅力。

掌握利用牛顿第二定律解决问题的一般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让学生感受科学之美和科学精神,经历科学探究过程,增强科学态

度与责任意识,领略我国科技发展的重要成果,从而增强爱国情感和民族自豪感,体会知识对于国家富强、民族发展甚至是人类进步的重要作用。

【教学重点】

通过分析生活现象、实验验证和理论推导探究超失、重现象及其相关

因素和本质。

【教学难点】

探究超重和失重现象的相关因素。

【教学方法】“情景——问题——探究——结论——验证——应用”的学生探究式教学方法

【教学用具】

多媒体、弹簧测力计、钩码、传感器、体重计等。

【设计思想】

物理源于生活高于生活,又归宿于生活。

在教学活动中,让学生有

生活现象入手把生活中低层次的原始经验、素材经分析、加工,变为高层次组织活动,去获取新的知识和技能,获得情感体验,提升素养和品质。

通过教学的生活化,用反思、修正、逐层递进的方式,有效地推动学生学习活动的层层深入,以实现《新课标》中“知识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的要求。

“高中物理课程应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让学生积极参与,乐于探索、勇于实验、勤于思考。

”是《新课标》的要求。

本设计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本”,把“体验”和“探究”作为本节课的重点,重视学生知识形成的过程,使学生通过探究,体验知识形成和获取的过程、完成对知识的构建,形成技

能,同时培养学生适应个人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实验引入

教师:

两本物理课本放在一起,容易分开。

现在书页交叉,请一名同学体验一下能否分开?

学生体验,用尽力气没法分开。

教师:

见证奇迹的时刻到了。

之后教师演示,向下运动过程中书页被轻松分开。

学生惊诧。

教师:

为什么刚才难以分开的书,被我轻易分开了,带着这个疑问,进入今天的新课。

(设计意图,实验对比强烈,引发学生学习兴趣)

新课教学

引导

教师:

我们一般用什么仪器测量物体重力?

学生:

弹簧测力计

教师:

测量重力,重物需要处于什么状态?

学生:

静止

教师:

重物受什么力?

学生:

重力,拉力。

教师:

测量重力的原理,

学生:

二力平衡。

学生实验

教师:

无论物体处于任何状态,测力计都可以准确测量重物的重力吗?

学生:

不是。

教师:

不同运动状态下,测力计的示数如何变化呢?

请同学们利用

手中的实验器材进行实验,记录现象。

教师幻灯片展示步骤,学生将实验现象记录在学案表格上。

教师:

成雨轩同学,请你说一下你记录的实验现象。

学生:

测力计示数先增大后减小。

教师指出需改进的地方,用力传感器进行演示实验,学生观察实验结果。

(设计意图)每个学生一套实验器材,让学生充分参与到实验中来,体验向上加速减速过程,记录实验现象。

再通过力传感器准确看出力的实时变化)

学生解析示数变大现象,教师引导得出超重定义条件

(过渡)物体向上运动过程中,m变化了吗?

g变化了吗?

学生:

没变

教师:

物体的重力变化了吗?

学生:

没变。

教师:

为什么测力计的示数变化了?

请同学们结合牛顿运动定律,列出过程,解析实验现象。

一同学黑板上解析,其余同学解析过程写在学案上。

该同学解读过程,教师强调牛顿第二定律使用过程。

教师引导学生得出超重现象定义。

4.学生解析示数变小现象,教师引导得出失重定义和条件

强调解题规范。

(设计意图:

学生自己推导得出结论,既训练牛顿第二定律,又能自然得出超失重定义)

学生解析物体向下运动的运动性质,a方向,示数变化,超失重现象。

教师请同学展示分析结果,并演示传感器挂重物向下运动的超失重现象。

(设计意图:

加强牛顿第二定律的应用,用实验验证理论)

教师展示四种运动,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得出超重失重现象与a方向有关。

教师:

向上向下是指哪个物理量

学生:

速度反向

教师:

超重时既可以向上加速,也可以向下减速,失重时可以向上减速,也可以向下加速,那超重现象由哪个物理量决定呢?

学生:

加速度的方向

教师:

具体什么关系呢,请一位同学回答一下。

学生:

当加速度向上时超重,当加速度方向向下时失重。

学生解析生活下蹲起立中的超失重现象,记录在表格上,教师投屏展示学生分析结果,之后分组实验验证理论结果。

由于示数变化快,教师现场录制,慢镜头播放。

学以致用解释书本下落实验现象,延伸提出完全失重概念

教师:

请同学们利用所学知识解释一下,书本下降时的实验现象。

学生:

书本下降过程中,处于失重状态,书页之间的压力减小,最大静摩擦力减小,因此书被轻松分开了。

教师:

当书本向下的加速度大小是g时,压力大小变成多少?

学生:

教师:

这种现象我们称为完全失重。

请同学总结完全失重的定义

学生:

当物体对悬挂物的拉力和支持物的压力等于o时,这种现象是完全失重。

教师:

若把书放在台秤上,一起自由下落,此时台秤示数是多少?

学生:

教师:

台秤释放不太安全,我们换一种研究对象。

水瓶自由下落,水不喷出。

教师展示静止时,水从两孔喷出。

请同学配合,与教师合作展示自由下落时,水不再喷出。

(设计意图,现象明显,学生记忆深刻)

定量计算

以上是超失重现象的定性分析,现在是定量计算。

生活中的超失重现象

电梯加速度小,超失重不明显。

游乐场中明显的超失重。

太空中的完全失重

水没法流出,与实验现象吻合。

课后小结。

13.习题巩固。

 

《超重失重》学情分析

 

通过前面对“牛顿第二定律”的学习,学生对解决物体做匀变速直线

运动的问题已有所了解,但对定律的运用还不是很熟练,可能将超重、

失重现象与牛顿运动定律知识割裂,教学中要注意引导学生,将新知识纳入旧知识结构,让学生体会到超重、失重只是牛顿运动定律知识的迁移与应用而已。

学生在学习超重和失重现象时会受到一些前概念的影响,容易把生活中说的有些“超重”与物理学上的超重混为一谈,把物理学上的失重误认为是物体“失去重力”;容易把超重、失重现象的运动学特征与物体的运动方向相联系。

因此在本节课教学中引导学生从身边的生活现象得出超重和失重的概念及其相关因素,然后又通过实验和理论推导进行了双重验证,本节课利用了自主学习与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让学生经历“情景——问题——探究——结论——验证——应用”的探究过程,增强科学态度与责任意识。

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动手与合作能力,养成透过现象看本质的科学思维。

 

《超重与失重》效果分析

东营市一中

本课的设计特别强调学生对概念的学习规律,遵循“创设情境、复习引入——形成概念——学以致用、辨析概念——应用概念、探究总功”的认知过程,利用学生自主复习初中物理相关知识引入概念,观察

ppt图片分析形成初步感知,通过、动手操作内化概念,学以致用、分步探究超重失重概念等环节达成对概念的深入理解.教学活动的实现过程需要创设生活情境和图片等信息资料,所以本课充分利用了多媒体教学系统的优势,生动、具体地再现图片和创设物理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有效的帮助学生理解相关的物理问题。

 教学成功之处:

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平台和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物理知识引入新课,为学生创设情境、激发学习兴趣、有效地搭好台阶将相对抽象的物理问题具体化,很好地帮助学生理解了和应用相关的物理知识。

《超重与失重》教材分析

1、课标要求是:

“通过实验认识超重和失重现象”,要求学生能通过

一些实验或具体的活动来了解和体验超重和失重。

理解超重和失重产生的条件与实质。

2、本节是学生学完牛顿运动定律后,知识的迁移和应用部分,因此

本节是本章的一节比较重要的、典型的应用型课。

表现其一:

超重和失重产生原因的分析,要用到牛顿第二、第三定律,这不仅有利于学生巩固对定律的内容理解,也有助于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其二,这是一个贴近日常生活的实际问题,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体会物理的生活化。

其三,超重和失重现象与航天技术紧密联系,让学生了解我国前沿科学,意在激发学生情感价值。

《超重与失重》评测练习

东营市一中

1、在电梯内的水平地板上有一体重计,某同学站在体重计上,电梯静止时,体重计的示数为60kg。

在电梯运动过程中,某一段时间内该同学发现体重计示数为66kg,则这段时间内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电梯的加速度方向一定向上B.电梯一定在竖直向上运动

C.电梯一定在竖直向下运动D.该同学所受重力变大

2、如图所示,兴趣小组的同学为了研究竖直运动的电梯中物体的受力情况,在电梯地板上放置了一个压力传感器,将质量为4kg的物体放在传感器上.在电梯运动的某段过程中,传感器的示数为44N。

g取10m/s2.对此过程的分析正确的是()

A.物体受到的重力变大B.物体的加速度大小为1m/s2

C.电梯正在减速上升D.电梯的加速度大小为4m/s2

3、(多选)下列关于超重、失重现象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

A.电梯正在减速上升,在电梯中的乘客处于超重状态

B.在空中做自由落体运动的物体,处于完全失重状态

C.磁悬浮列车在水平轨道上加速行驶时,车上乘客处于超重状态

D.人站在地面上,当其由站立状态开始下蹲的瞬间,处于失重状态

4、如图所示,在教室里某同学在体重计上研究超重与失重。

关于她的实验现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只有“起立”过程,才能出现失重的现象

B.只有“下蹲”过程,才能出现超重的现象

C.“起立”“下蹲”的过程,都能出现超重和失重的现象

D.“下蹲”的过程,先出现超重现象后出现失重现象

 

《超重与失重》课后反思

东营市一中

本教学设计在实际教学中在有些环节收到较好效果,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亮点:

1、兼顾了信息量的宽度和深度,选题注重了学习递进和多角度。

2、关注了学生的学情及心理,教学以学生为主,课堂注重激发兴趣、设疑激趣、调动积极性,面向全体,让不同层次的学生有不同程度提升,所以学生学得踏实,掌握得好。

3、课件适用和板书结合较好,在突破难点的过程中,注重利用ppt课件了化抽象为形象,吸引了学生的眼球,生成了课程资源,产生了较好的效益。

4、通过形成性评价和鼓励,增强了效果,师生课堂上配合较好,合理利用了多种学习方式,使课堂学生思考、分析、解答状态比预想的要好。

5、不足之处:

课堂教学过程中,有点紧张,导致有些地方不太顺畅。

《超重失重》课标分析

1、知识与技能:

(1)理解超重和失重的概念;

(2)知道超重和失重的相关因素及其实质;

(3)培养学生在生活中发现问题的能力,通过观察、记录和分析得

出结论的能力,实验能力和理论推导能力。

2、过程与方法

让学生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体会由现象到本质来研究和认识规律

的过程,树立科学思维,领略实验探究和理论推导的魅力。

掌握利用牛顿第二定律解决问题的一般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让学生感受科学之美和科学精神,经历科学探究过程,增强科学态

度与责任意识,领略我国科技发展的重要成果,从而增强爱国情感和民族自豪感,体会知识对于国家富强、民族发展甚至是人类进步的重要作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数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