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文件.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30198737 上传时间:2023-08-07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29.4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文件.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文件.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文件.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文件.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文件.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文件.docx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文件.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文件.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文件.docx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文件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文件

 

中地大京发〔2006〕28号

关于印发《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2005年工作总结》的通知

各处(部、室)、院(系、部),各辅助单位,后勤集团:

现将《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5年工作总结》印发给你们。

附件: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5年工作总结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二○○六年三月二十七日

附件: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5年工作总结

2005年,学校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积极落实党中央、教育部重要会议精神和重大工作部署,紧密围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和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中心工作,统一思想,凝聚人心,抓住机遇,加速前进,各项工作取得了新进展,办学质量、办学实力和办学效益进一步提高。

一、围绕学校中心工作,积极推进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

1、扎实开展先进性教育活动

根据中央和北京市委的统一部署和市委教育工委的直接指导下,在校党委统一领导下,我校于2005年9月至12月在全体共产党员中开展了以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主要内容的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

先进性教育活动严格按照学习动员、分析评议、整改提高三个阶段和“提高党员素质、加强组织建设、服务人民群众、促进各项工作”四个目标要求开展工作,谋划积极,部署周密,措施得力,推进有序,取得了明显成效。

广大党员以极大的热情,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自觉性,积极参与先进性教育活动,较好地完成了各个阶段的任务。

经群众满意度测评,总体满意率达到98.6%。

2、大力加强理论学习和理论武装工作

校党委以党委中心组学习为龙头,组织广大党员干部和师生员工深入开展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等专题的学习,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马克思主义学风,按照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的要求,区分层次、突出重点,不断深化理论学习和理论创新工作。

校、院(系)两级中心组以集中学习和分散自学相结合的方式,重点安排了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全国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精神的学习,并结合制订学校发展事业规划、学科建设规划、师资队伍建设规划、校园建设规划,以及本科教学工作、党的建设等热点问题,开展了不同层次的研讨,有力促进了工作。

3、不断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

坚持党总支(直属党支部)书记工作例会制度,加强情况互通和经验交流,不断提高基层党组织工作水平。

在先进性教育活动中,各级党组织尤其是广大基层党支部,通过政治理论学习、开展评议活动、查找薄弱环节和工作不足、提炼整改措施等一系列丰富多彩、卓有成效的学习活动,大大增强了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和创造力,党的基层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得到充分的发挥。

部分基层党组织改变了以前软弱涣散的状况,基层党组织的工作得以增强,活力有所加强。

在全校党员中开展了主题为“继往开来,从严治党,加强能力建设,在‘两个评估’中充分发挥作用”的主题教育活动和“党总支、党支部达标创优,党员、党务工作人员争先创优”(简称“双优”)活动。

这些都切实推进了党建工作,增强了基层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营造了良好的基层党建工作氛围,为形成与教学、科研工作特点相适应的生动活泼的党建工作新局面奠定了基础。

4、努力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

学校认真学习贯彻和全面落实中央16号文件精神,以大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努力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和感染力。

校党委统一领导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经常分析大学生思想状况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状况,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做出全面部署和安排,充分发挥“两课”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作用和哲学社会科学课程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功能,努力推进思想政治教育“进网络、进宿舍、进社团”,努力解决大学生的实际问题。

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明显提高,学生中党的建设有所增强,校园文化丰富多彩,教风学风明显改善,“育人中心”观念和“德育为首”意识深入人心。

5、深入开展宣传工作

全校党的宣传阵地紧密围绕学校中心工作,紧扣发展主题,高唱主旋律,发挥喉舌功能。

校报共出版24期,其中包括迎评特刊、迎新特刊,出版地新时讯6期。

新闻网日更新量2-5条左右。

对外宣传的策划意识增强,全年上报110篇次左右。

电视制作新闻20期,配合教学、科研等工作制作各类专题片30余部,节目制作水平不断提高。

在全校范围内开展评选师德标兵和师德先进的活动,充分利用校园网、校报、广播电视等宣传阵地,大力宣传师德标兵和先进个人的事迹,充分展示新时期地大教师昂扬向上的精神面貌。

利用各种传播手段,做好先进性教育活动和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的宣传发动工作。

二、按照“特色加精品”办学理念,扎实开展教育教学工作

1、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现场考察圆满成功

10月29日至11月4日,我校接受了教育部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专家组的现场考察,取得圆满成功。

自2004年3月召开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动员会以来,学校遵照“以评促改,以评促建,以评促管,评建结合,重在建设”的原则,积极行动,精心组织,按照评估指标的要求,围绕“提高教学质量”这一主题,先后共进行了5次规模不等的校内自评,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取得了实实在在的效果。

通过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学校进一步明确了学校定位和办学指导思想,进一步加强了教学工作的中心地位和本科教学的基础地位,教学基本建设取得成效明显,专业体系更加明确,教学改革深入人心, 课程建设和教学成果取得新的进展,教学管理进一步规范,教学质量稳步提高。

2、学生素质拓展和科技创新活动有效开展

学生素质教育形式多样。

“名人讲堂”活动扎实推进,成为我校传播先进思想文化的重要阵地。

2005年举办“名人讲堂”20余场,聘请多位学界泰斗、商界精英和政府高官到学校讲学。

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北京青年学生先锋论坛”活动,通过对“诚信与责任”、“我的西部梦想”、“民族精神与青年责任”等问题的交流思考,引导学生提高自身素养。

学校不断加强对学生课外科技活动的扶持全年共有91个学生课外科技项目获得学校批准立项,直接参与人数达1400人。

多名本科生的科研成果在核心刊物上发表。

在第三届“挑战杯”首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中获1等奖三项,2等奖七项,3等奖九项;在第九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中获2等奖二项,3等奖一项。

3、特色体育蓬勃发展

2005年是我校竞技体育大发展的一年,各代表队经过刻苦训练、顽强拼搏,在国家、省市级的各种比赛中取得了优异成绩。

5月成功举办中国地质大学第二届国际攀岩邀请赛,我校运动员获女子难度赛第一、速度赛第一及男子速度赛第一的好成绩。

6月成功主办北京市第一届大学生户外越野挑战赛,我校运动员获冠军。

在“中坤杯”帕米尔高原户外挑战赛及中国重庆武隆“太极杯”国际山地户外挑战赛均得亚军,在武术比赛、跆拳道等比赛中也取得优异成绩。

三、学科建设和研究生培养工作迈出新步伐

2005年,我校获准设立环境科学与工程、管理科学与工程、地球物理学3个一级学科博士点,土地资源管理、安全技术及工程、思想政治教育3个二级学科博士点。

13个一级学科硕士点和53个二级学科硕士点也获通过。

我校一级学科博士点由原来的2个发展到5个,二级学科博士点和硕士点在原有基础上更加齐全,结构更加合理。

为进一步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学校继续推行了“研究生名师讲坛”计划,组织国内外著名专家、学者到校讲学或讲课15次,收到良好效果;认真做好本年度优秀硕士研究生的提前攻博选拔工作,以及学位论文答辩与学位授予工作;进一步规范各类研究生的学位论文答辩工作,系统修订或制订了研究生学位论文工作的统一规范和《博士研究生学位论文质量监控和质量评估办法》,强化了博士论文的“双盲”评议与质量评估工作,修订了研究生在学期间发表论文的有关规定,把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评选与学习期间的科技成果(论文等)进行紧密关联。

四、招生和就业工作取得好成绩

2005年招生工作呈现出了“一多两高”的新特点。

“一多”即招生形式多样化,在招收普通本科和艺术类考生的基础上,增加了国防生、艺术特长生及高水平运动员的招生;“两高”即一志愿率高,录取分数高。

2005年我校一志愿录取率为93.2%,已连续三年保持在93%以上;各省的录取分数也在不断提高,其中11个省市的录取平均分高出当地重点线30分以上,海南省的录取平均分甚至高出重点线80分。

2005届毕业生总数为2633人,其中本专科毕业生2158人,毕业研究生475人,创造了我校毕业生人数的历史最高峰。

毕业生就业率为94.11%,其中本专科毕业生就业率为93.51%,毕业研究生就业率为96.84%(9月1日统计数据,教育部统计日期)。

我校针对不同年级学生开设了《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职业技能指导》、《就业指导课》两门课程,规范了就业工作的管理,充分调动了毕业生就业的积极性。

五、科研事业实现新跨越

1、科技项目申报喜获丰收

2005年,由我校教师负责主持的国家重大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项目1项(项目经费为2600万元),国家自然科技条件平台建设项目1项(项目经费为530万元),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25项外加海外青年学者合作研究基金1项及科学部主任基金1项(项目总经费为906万元)。

全年已到位科技项目经费超过1亿2千万元。

2、发表论文显著增长

据不完全统计,2005年我校师生发表第一作者论文800多篇,较2004年(650篇)增长逾20%。

根据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和我校教师自行检索结果,我校2004年发表的论文,有42篇被SCIE检索系统收录,36篇被EI检索系统收录,40篇被ISTP检索系统收录,三大检索系统检索的论文达118篇。

3、科技合作成效显著

平台建设和科技合作取得显著成绩。

与中国地质大学(武汉)联合建设的“地质过程与矿产资源”国家重点实验室在科技部组织的联合评估中被评为良好级国家重点实验室。

作为国家基础性工作自然科技条件平台建设在地球科学领域中的牵头单位,我校负责承担了由科技部主持的《岩矿和化石标本标准化整理、整合及共享试点》项目任务。

与新疆地勘局签订了联合办学与科技合作协议,负责承担了广州海洋地调局、新疆地勘局、云南锡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和中石化新疆油田勘探开发研究院等单位的多个大型科技合作项目,合同总金额超过2000万元。

4、期刊的国际影响力不断增强

为提高期刊的国际影响力,学校积极邀请知名期刊海外编委及海外知名学者来校访问、座谈。

与中国地质图书馆合作,将1999~2005年《地学前缘》期刊论文全文在该馆网站上网,并在期刊印刷前将《地学前缘》每篇论文制作成PDF文档,实现了期刊印刷版出版与期刊电子文档上网的同步化。

《地学前缘》初步达成了在世界数据中心中国科学数据中心网站上网的意向。

根据2005年9月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和万方数据股份有限公司期刊上网组最新发布的《中国期刊引证研究报告》(2004),以我国正式出版的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各学科5600余种中文期刊(包括英文版期刊)为统计源《地学前缘》的总被引频次为1691,居地球科学类期刊第2位,影响因子为1.800,居地球科学类期刊第1位;《现代地质》的总被引频次为656,居地质学类期刊第14位,影响因子为1.027,居地质学类期刊第13位。

六、队伍管理和人才建设切实加强

1、加强干部队伍建设,提高干部队伍素质

从实际需要出发,学校把干部工作重点放在建立健全干部选拔任用制度和监督管理等基本制度的完善与建设上,先后起草或修改了我校《党政领导干部任职试用期暂行规定》、《中层领导干部选拔任用暂行规定(修改稿)》、《处级以上干部民主生活会制度》、《党政干部联系基层制度》等10余份文件,有力推进了我校选拔任用干部工作的科学化、制度化和规范化进程。

按照我校《党政领导干部任职试用期暂行规定》,对在2004年新一轮聘任中新上任的24名中层干部进行了试用期考核,严格按照规定程序,认真听取各方面意见,努力做到公正、公平、全面,收到很好效果。

2、积极引进优秀人才,进一步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进一步贯彻落实全国人才工作会议精神和教育部《高等学校“高层次创造性人才计划”实施方案》,强化人才强校意识,围绕我校人才培养和学科专业建设,制定《“十一五”师资队伍建设规划(草案)》,加大人才培养力度,积极支持中青年教师在职进修和攻读学位,提升教师队伍的整体水平。

积极引进高层次人才和中青年优秀教师,构建结构合理、团结协作、积极向上的师资队伍,营造宽松的人才成长和生存环境,为学校长远发展提供人才保障。

2005年我校新进人员共计103人,其中教师74人(教授10人);引进博士后研究人员25名。

2人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与中国地质大学(武汉)联合申报教育部创新团队获得入选资格。

聘任兼职教授32名,其中4位国际著名学者被聘为我校荣誉教授。

七、国际合作交流工作获得新发展

1、外事工作取得突出进展

学校承办了中国政府对发展中国家人力资源国际培训项目共3个,这三个国际培训班共77余名学员来自非洲、亚洲、欧洲与拉丁美洲等34个国家。

与柏林工业大学、韩国中央大学、金乌大学、日本筑波大学等国外10余所大学建立了校际交流与合作关系。

共接待短期来访外国专家370余人次,组织学术报告会近两百场。

办理派出教师出国进修、学习、科研合作、参加学术会议近百人次。

2、积极招收与送出留学生

2005年新招收语言生107人,本科留学生4人,研究生2人,进修生3人。

选送多名学生到加拿大滑铁卢大学、意大利米兰大学、莫斯科大学留学。

派出地学院理科基地班在俄罗斯贝加尔裂谷进行跨国地质实习,为高等教育国际化探索新的途径,进行了有益探索。

八、校园安全稳定工作呈现新气象

学校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高度重视安全稳定工作,把此项工作纳入重要工作议事日程。

学校拨款400万元,启动安防工程。

投入85万元,进行校园综合治理。

对安全工作分解责任,分层次签订《安全责任书》,做到制度、组织健全,责任落实、目标明确。

为做好安全防火工作,学校始终坚持每周小检查,每月大检查,每逢重大节日、寒暑假校领导亲自带队。

全年共组织安全检查120余次,发限期整改通知书12份,大部分已进行整改。

为维护校园交通安全,创造安静和谐的校园环境,经过调研,我校与海安停车收费管理公司合作,于2005年10月开始,对进入校园的机动车辆实行收费管理,严禁机动车辆进入教学区。

九、党风廉政建设工作取得新成效

校党委重新修订了《领导班子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重申了领导干部执行个人重大事项报告的制度,并要求各党总支(直属党支部)逐步建立二级单位的“院务公开制度”、“重大事项议事制度”、“党政联系会议制度”。

学校加强对二级单位领导干部的监督和管理,加强工作的透明度,各二级单位的党风廉政建设工作逐步制度化、规范化。

党中央颁布了《建立健全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实施纲要》后,校党委组织了不同层次的学习教育活动,并在全校科级以上干部中开展了竞答活动。

根据党中央《实施纲要》和教育部的工作要求,结合实际情况,制定了我校《关于贯彻落实〈建立健全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实施纲要〉的具体办法》并进行具体任务的分解。

十、严格规范教育收费行为

2005年8月学校按照京发改[2005]1918号文件精神,对校内的各项收费行为进行了监督检查。

发现学校自2004年至2005年5月收取的“重修费”、“试读费”不符合上级的有关规定,校党委研究决定:

这2项收费全部退还。

有关这2项收费的详细情况,已报上级有关部门。

学校通过招生信息网、招生简章、各省、市、自治区的普通高等学校填报志愿指南、新生入学须知,公布我校经上级机关批准的高考招生指标和收费标准。

在新生报到现场,学校专门设置了公告板,公布我校经上级机关批准的高考新生收费标准,接受学生和家长的监督。

学生学习、生活用品都由学生自行购买。

为了方便学生,学校还从多家出售床上用品的生产厂家中,通过前期招投标程序,选出两家质量好、价格合理的厂家,在新生报到现场公布价格,现场出售学生生活用品,受到学生和家长的好评。

我校违反高考招生收费项目和收费标准规定的举报为零。

十一、积极推进校务公开

设立网上校长信箱,师生可以直接向校领导反映意见、提出建议。

使广大师生能直接参与学校的改革与发展,督促各部门提高效率,做好工作。

学校继续在基建、采购、维修等领域实行“阳光工程”,继续坚持校内5万元以上的基建工程、大宗物资采购、维修改建、仪器设备购置、校园治理、绿化、药品采购等项目实行公开招投标,5万元以下项目实行备案的规定。

根据教育部、北京市的要求,学校实行了以信息公开、结果透明、程序公开、操作规范为目标的“阳光招生”。

做到招生政策、招生计划、工作程序、咨询服务、录取结果和申诉渠道“六公开”。

加强教代会制度建设,充分发挥工会、教代会在学校重大改革事项、重要问题上的民主管理、民主监督作用,让广大教职工特别是专家学者参与到学校的各项工作中,确保与群众关系密切的重大决策能“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

学校重大决策,如“十一五”规划等,广泛听取群众意见,反复进行研究和修改。

定期向民主党派和离退休同志通报学校情况,听取他们对学校改革与发展的意见。

做好信访工作,加强信访举报查处力度。

十二、重视统战、工会及离退休工作

学校加强与各民主党派、无党派民主人士的沟通与联络,注重发挥他们在学校改革与建设中的积极作用。

举办统战干部培训班,专题学习中央5号文件精神,使广大干部进一步认识做好统一战线工作的重要性。

完善统战工作制度(含专题会议制度、情况通报会议制度、征求意见制度等),统战工作进一步规范化。

加强对工会工作的领导,充分发挥工会“教工之家”的作用。

组织教学基本功大赛和优秀教师评选,积极为教学服务和促进师德建设。

先后组织了以“健康工作,快乐生活”为主题的第三届“教职工健身运动节”和第三届教职工“软式排球”比赛,提高了广大教职工锻炼身体的积极性。

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和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中,聘请多位有丰富经验的离退休老同志担任专家和联络员,积极组织老同志参加各种活动,使老同志“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教,老有所学,老有所乐,老有所为”。

十三、办学条件进一步改善

地质调查楼、学生公寓18号楼顺利竣工并投入使用,完成了中平房的拆迁工作。

暑假期间对教一、二、三、四楼、测试楼楼道进行了维修改造;对材料、能源系实验室、海洋学院实验室、水文系实验室、人文经济、法学专业实验室等12个专业,3200平方米实验室进行了维修改造。

利用地调楼、测试楼、教四楼调整的机会,合理调整现有资源,积极改善各院系实验室和办公条件。

经过调整,使我校珠宝学院、能源学院、材料学院等办学条件有了进一步改善。

2005年学校投入2000万元专项经费,继续完善教学实验室建设。

目前我校教学实验室已基本形成了涵盖各专业方向的公共基础、专业基础和专业实验室比较完善的实验教学体系,现有教学实验室37个(分室150个)。

制定和完善了实验室管理规定汇编,实验室管理工作逐步进入科学管理的轨道。

十四、内部管理工作和校办企业获得新拓展

1、进一步加强内部管理工作

规范学校预算的编制和执行工作,进一步细化了预算管理科目,严格项目经费的开支,强化了综合预算、综合财务的管理观念,增强了预算的约束力和权威性。

制定严格的财务制度,鼓励全校师生挖掘潜力进行创收;有效开展银校合作,多渠道获得银行贷款支持。

按照《高等学校档案工作规范》,针对我校具体情况,制定《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档案管理规章制度》,对过去的文件材料进行全面清查和整理,全年归档案卷2176卷,文件3001件。

加强了干部的离任审计工作,继续进行基建、修缮工程审计,对我校的校办企业进行审计调查,对结题的科研项目进行了审签。

2、积极探索合作办学的新形式

学校与河北保定贺阳教育投资有限公司联合成立长城学院,积极探索多元化办学模式,为学校增加社会及经济效益。

申报成立“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培训中心”,制定管理暂行办法,积极协商有关合作培训及办学,成功申请到国家人事部有关外语翻译资格培训的资质,协助中国地质勘查协会开办安全培训,还与国家黄金投资协会、国家电子商务协会、长城计算机培训学校等多家单位洽谈合作培训事宜等。

3、积极推进校办企业多元化发展

学校先后注册成立了北京中地大投资管理公司物业管理中心、北京中地大投资管理公司地质灾害研究院,促进了校办产业的多元化发展,确保我校经营性国有资产的安全运营,有效规避我校在企业经营方面的风险及连带责任。

完成了彩印厂搬迁的前期准备工作,促进学校的校园整体规划建设。

十五、存在的主要问题及今后的努力方向

1、党员“长期受教育,永葆先进性”的长效工作机制有待完善

在新形势下,如何团结、凝聚广大党员,使他们更好地在学校的建设和发展中发挥先锋模范作用,是我们需要积极探索的课题。

要紧密联系我校改革发展稳定的实际和党员队伍建设状况,把继承传统与改革创新结合起来,认真分析和研究新形势下党员教育管理和党组织建设等方面的新情况、新问题,努力在体制和机制上进一步加强和改善,逐步形成全面、规范、科学的制度体系,建立起新形势下广大党员“长期受教育、永葆先进性”的长效机制。

2、办学条件问题

目前,学校面临办学经费不足的紧张局面。

随着近年招生规模的扩大,学校各类资源已基本饱和,师资力量不足,学生食堂、学生宿舍、科研用房十分紧张。

新的一年,学校要积极推进基建工作,使校园的整体环境得到进一步改善,同时要想方设法多方面缓解学校经费不足问题。

图书馆、垃圾站、国土资源部干部培训中心及其他单位占用教学资源等问题成为师生反映的热点和目前工作的难点。

学校要积极向主管部门反映,请求出面协调此问题,为学校争取更好的发展环境。

回顾2005年,学校各方面的工作都取得了积极的进展。

各项成绩的取得,既是各级领导班子团结协作、锐意进取的结果,也是全体师生员工众志成城、集体奋斗的结晶。

希望全体师生员工在新的一年里,同心协力,众志成城,在创建地球科学领域世界一流大学的宏伟征程中再创辉煌。

 

主题词:

行政工作工作总结通知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校长办公室2006年3月27日印

(共印65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畜牧兽医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