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岳麓版必修2默写资料.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3019755 上传时间:2022-11-17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28.5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历史岳麓版必修2默写资料.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历史岳麓版必修2默写资料.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历史岳麓版必修2默写资料.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历史岳麓版必修2默写资料.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历史岳麓版必修2默写资料.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历史岳麓版必修2默写资料.docx

《历史岳麓版必修2默写资料.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历史岳麓版必修2默写资料.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历史岳麓版必修2默写资料.docx

历史岳麓版必修2默写资料

必修二

专题一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1、了解古代中国的主要农具(新增)

(1)春秋战国时期,人们开始使用_________和__________。

(2)隋唐时期,江东地区出现_________,它的出现标志着中国传统步犁的基本定型。

2.了解古代中国基本的土地制度

①在原始社会,土地属于____________。

②夏、商、西周时期,一切土地属于国家。

国王把土地层层分封,受封者世代享用,但不得转让与买卖;同时要向国王交纳贡赋。

庶民和奴隶在贵族封地上耕种,这种土地国有制度被称为“_________”。

到战国时期,秦国的商鞅变法,废除井田制,以法律形式确立了__________。

这种封建土地所有制,在中国历史上一直延续了两千多年。

2、了解古代中国水利工程和农业灌溉工具

人们还创制和改进农业灌溉工具。

曹魏时,经改制的______用于灌溉;唐朝时创制了______;宋朝出现利用水力的______;明清时出现风力水车。

这些水利工程和农业灌溉工具的应用,推动了农业生产的快速发展。

4.理解古代小农经济(自然经济)的基本含义

(1)小农经济:

_______时期,随着____________的确立,以一家一户为单位的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逐步形成,农业和手工业相结合,生产主要是为了满足自家基本生活需要和交纳赋税,是一种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是中国封建社会农业生产的基本模式。

(2)特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了解古代中国在丝织、冶金和制瓷等手工业部门取得的主要成就

(1)丝织: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养蚕缫丝织绸的国家。

商朝出现了织机;西周斜纹提花织物;汉通过丝绸之路,外销丝绸;唐朝发明了_________技艺;明清时_____是著名的棉纺织业中心,明_____成为人们的主要衣料。

(2)冶金:

①______时期青铜铸造业进入了繁荣时期,出现司母戊鼎、四羊方尊、三星堆青铜礼器等精美青铜器。

②南北朝发明__________,技术和产量长期领先世界。

(3)制瓷:

中国是瓷器的故乡。

①东汉:

瓷器生产技术成熟,烧制出_____。

②北朝:

烧制出______。

③唐代:

制瓷形成_________两大系统。

③元代:

进入____生产时期。

6.了解“市”的形成与发展(北宋为转折点)

宋朝前

(1)县治以上设市;

(2)有严格的地域限制,_______;(3)有严格的_______;(4)官府直接管理贸易。

宋朝后:

(1)宋朝___________被打破;

(2)_________也被打破;(3)官府不再直接管理商业。

(4)城郊和乡村的“_____”普遍。

7.明清商品经济发展的特点

(1)_________兴起;

(2)_________成为主要流通的货币;

(3)_________开始大量进入市场;(4)出现区域性的_________。

 

8.理解“重农抑商”

①含义:

首倡于战国时期秦国______。

国家鼓励男耕女织的农业生产,限制手工业和商业。

是我国封建社会基本的经济政策。

②影响:

是维护封建专制国家的经济基础。

积极:

保护了_____________,促进农业经济发展;在封建社会初期巩固了_______________。

消极:

阻碍工商业和____________的发展。

9、了解“海禁”政策和“闭关锁国”政策的基本含义及其影响

①明朝政府禁阻私人出海从事海外贸易的政策。

②清代实行“闭关锁国”政策:

严格限制对外交往。

(不等于绝对禁止)

③影响:

两者都是为维护____________;阻碍___________的滋长;使中国与世隔绝,使中国逐渐_____于世界潮流。

专题二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1.了解19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兴起的史实

①产生的时间:

_______________;

②地点:

主要是________地区的上海、广东、天津。

③最早创办者:

官僚、地主、商人;

④著名企业:

上海创办的_________、______南海继昌隆缫丝厂、_____的贻来牟机器磨坊等。

2.认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的历史背景

(1)__________逐渐瓦解

(2)________________的刺激(3)_____________的诱导

3.了解甲午战争后中国民族工业初步发展的主要史实

(1)原因:

①甲午战争后,列强向中国输出资本;②清政府为扩大税源,解决财政危机,放宽对民间设厂的限制,民间出现办厂热潮,民族资本主义获得了初步发展。

(2)表现:

这一时期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不仅表现为商办企业数量的增加和规模的扩大,而且还表现出由沿海向内地的扩展。

(3)影响:

____________作为新的政治力量,开始登上历史舞台。

(领导:

________、__________)

4、了解民国初期民族工业发展的主要史实(民族工业的短暂春天)

(1)时间:

辛亥革命后—“一战”期间(1912-1919年)(状况:

__________)

(2)原因:

①________的推动②南京临时政府的________;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推动;④欧洲列强忙于战争,____________________,客观上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有利的外部条件。

 

(3)发展情况:

处于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夹缝中的民族工业,出现了一个短暂的春天。

其中,以_______和______的发展最快。

涌现出一批著名的实业家,如江苏南通的张謇(创办大生纱厂)。

(4)结果:

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欧洲列强卷土重来。

整个中国民族工业迅速萧条。

5、了解国民政府前十年民族工业发展的主要史实(状况:

___________)

①时间:

1927—1936年。

②原因:

1927年,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很快就实现全国的基本统一;为了巩固统治,国民政府开展“_____________”,鼓励发展工业、农业和交通运输业。

③发展状况:

民族工业得到了较快的发展。

6、了解抗战时期民族工业的状况(状况:

______________)

①时间:

1937——1945年。

②状况:

战争破坏、日本帝国主义强行掠夺、官僚资本的压榨,民族资本日益萎缩。

附: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的曲折历程:

 

(1)19世纪六七十年代_____________

(2)19世纪末(1895-1912)/甲午战争后_____________

(3)一战后(1912-1919)/民国初期______________

(4)国民政府前十年(1927-1936)_______________

(5)抗战时期(1937-1945)_______________

专题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1.了解“一五”计划(变化)

时间:

1953——1957,工业重点:

优先发展__________

主要成就:

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沈阳第一机床厂和飞机制造厂和鞍钢三大工厂先后建成投产。

初步形成________,初步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理解三大改造

(1)背景:

国民经济的恢复、政权巩固。

(2)时间:

1953——1956年。

(3)过程:

从1953年起,国家开始对______、手工业和_______________进行社会主义改造,这就是三大改造。

①农业:

广大农民组织起来,参加农业__________,走集体化道路;②手工业:

手工业者也纷纷参加手工业_________;③资本主义工商业:

采取______政策,掀起全行业_______的高潮。

(4)结果:

到1956年底,我国基本上完成了三大改造,使生产资料由_______转变为_____________。

社会主义经济体系在我国基本上建立起来,_____________在我国基本建立。

3.了解中共八大的主要内容1956年中国共产党在北京召开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

(1)主要内容:

①分析国内主要矛盾:

社会主义制度已经建立,是先进的社会制度和落后的生产力之间的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的需要,同当前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②提出主要任务:

集中力量把我国尽快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意义:

八大提出的许多方针和设想富有创造性,是对我国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一次成功探索。

4.了解“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1)“大跃进”运动:

在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过程中,由于急于求成,1958年,全国掀起“大跃进”高潮。

片面要求大办工业、农业,追求经济建设不切实际的高速度,不断地大幅度提高生产计划指标。

(2)人民公社化运动:

1958年中央政治局通过在农村建立人民公社的决议。

(3)影响:

(失误原因)违背_____________和超越历史发展阶段,导致_______________。

是党在探索社会主义道路过程中的一次严重失误,1959~1961年我国出现建国以来最严重的经济困难。

5.理解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的主要内容

1978年底,中共中央在北京召开十一届三中全会。

主要内容:

(1)重新确立了_______、_________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

(2)作出把党和国家工作的重点转移到____________上来,以________为中心,(3)实行_______的战略决策。

我国改革开放从此拉开序幕

6.了解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变化)

(1)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是_____________,把企业搞活。

(2)1992年确立我国企业改革的目标是______________。

8.理解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1)背景:

农村人民公社体制,挫伤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阻碍了农业生产发展。

(2)实行:

1978年开始,______、______率先允许农村试行包产到组、包产到户的农业生产责任制。

不久,在全国普遍实行家庭承包责任制。

(3)作用:

极大地调动了________________,促进了___________的发展。

9.了解我国创办经济特区、兴办经济技术开发区、开辟沿海经济开放区和开发开放上海浦东的史实

(1)首先创办经济特区:

1980年,深圳(第一个经济特区、一夜崛起的城市。

)、_____、_______、厦门;1988年,________。

(2)兴办经济技术开发区:

从1988年起至2007年3月,全国共设立了49个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江苏有连云港、南通、南京、苏州工业园区等。

(3)兴办沿海经济开放区:

1985年以后,国务院又先后决定将长江三角洲、__________、闽东南地区和__________地区开辟为沿海经济开放区。

到1992年沿海经济开放区已从南到北连成片,形成了沿海经济开放地带。

(4)开发开放上海浦东:

______年4月,中央政府宣布开发开放上海______,决定以浦东开发开放为龙头,带动长江三角洲和整个长江流域地区经济的新飞跃。

浦东开发成为国家经济发展的重大战略步骤。

成为90年代____________________。

(5)形成对外开放格局:

_________——沿海开放城市——________——沿江开放港口城市——沿边开放城镇——_________开放城市。

10、了解“南方谈话”

1992年初,邓小平发表了南方谈话,除了论述社会主义的本质、姓“资”姓“社”的标准等问题外,还提出要搞好____________________。

11.理解中共十四大和十五大的主要决定

(1)1992年召开中共十四大:

确定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____________________,党的十四大成为我国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进入新阶段的标志。

(2)997年召开中共十五大:

____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