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南京南师大附中届高三上期第二次月考生物卷带word解析.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30187950 上传时间:2023-08-05 格式:DOCX 页数:24 大小:230.6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苏省南京南师大附中届高三上期第二次月考生物卷带word解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江苏省南京南师大附中届高三上期第二次月考生物卷带word解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江苏省南京南师大附中届高三上期第二次月考生物卷带word解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江苏省南京南师大附中届高三上期第二次月考生物卷带word解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江苏省南京南师大附中届高三上期第二次月考生物卷带word解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江苏省南京南师大附中届高三上期第二次月考生物卷带word解析.docx

《江苏省南京南师大附中届高三上期第二次月考生物卷带word解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苏省南京南师大附中届高三上期第二次月考生物卷带word解析.docx(2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江苏省南京南师大附中届高三上期第二次月考生物卷带word解析.docx

江苏省南京南师大附中届高三上期第二次月考生物卷带word解析

江苏省南京南师大附中2014届高三上期第二次月考生物卷(带word解析)

第I卷(选择题)

1.下列有关水对生命活动影响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膝跳反射过程中兴奋的传导不需要水

B.当人体缺水时,下丘脑产生渴觉从而使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多

C.生活在干燥米中的“米虫”,获得水分的主要来源是细胞代谢

D.在休眠的种子内自由水与结合水的比值较高,有利于提高种子的新陈代谢,以适应不利的环境条件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

膝跳反射的兴奋传导等生命活动离不开水,A错误;当人体缺水时,渴觉是在大脑皮层产生的,B错误;在干燥米中的“米虫”,获得水分的主要是有氧呼吸等代谢中产生的水,C正确;在休眠的种子内自由水与结合水的比值较低,以适应不利的环境条件,D错误。

考点:

本题考查生物体水的来源及作用的知识。

意在考查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

2.下图中能进行光合作用的细胞有()

 

A.①④B.①②C.④D.③④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

图①是植物细胞,细胞中无叶绿体,不能进行光合作用;图②是动物细胞,图③是噬菌都不能进行光合作用;图④是蓝藻,有藻蓝素与叶绿素,能进行光合作用。

考点:

本题考查生物体细胞及作用的知识。

意在考查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能用文字、图表以及数学方式等多种表达形式准确地描述生物学方面的内容的能力。

3.细胞的各种膜性结构间相互联系和转移的现象称为膜流。

关于“膜流”的叙述正确的是()

A.神经递质的释放、质壁分离和吞噬细胞摄取抗原都体现了膜流

B.大肠杆菌和酵母菌均能发生膜流现象

C.膜流的方向只能是内质网→高尔基体→细胞膜

D.膜流可参与细胞不同结构间或细胞内外的物质转运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

神经递质的释放涉及突触小泡和突触前膜的融合、吞噬细胞摄取抗原属于胞吞,两者都体现了膜性结构的相互转移,质壁分离过程中不涉及膜的转移等,无膜流,A错误;酵母菌在合成并分泌蛋白涉及内质网、高尔基体、细胞膜等膜性结构的联系和转移,大肠杆菌内无膜性结构,故不能发生膜流现象,B错误;膜流的方向可以从内质网→高尔基体→细胞膜,也可以反过来,C错误;因为细胞的各种膜性结构间相互联系和转移的现象称为膜流,故膜流可参与细胞不同结构间或细胞内外的物质转运,D正确。

考点:

本题考查生物膜系统作用的知识。

意在考查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

4.在水稻根尖成熟区表皮细胞中能正常完成的生理活动有()

①核DNA→核DNA②合成RNA聚合酶③核糖核苷酸→mRNA

④钾离子主动运输进入细胞⑤染色质→染色体

⑥[H]+O2→H2O⑦H2O→[H]+O2⑧渗透作用

A.除⑦外B.①②③④⑤C.①③④⑥⑧D.②③④⑥⑧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

水稻根尖成熟区表皮细胞不能继续分裂故没有染色体的变化,所以DNA不能复制,能进行转录和翻译,这一过程中合成RNA聚合酶及mRNA,能主动吸收钾离子及渗透作用吸收水分,在有氧呼吸过程中会发生[H]+O2→H2O,不能进行光合作用故不能发生的水的光解;综合以上可得唯有②③④⑥⑧是正确的。

考点:

本题考查细胞的结构和功能的知识。

意在考查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

5.常温下进行下列处理,能发生颜色变化的是()

A.向重铬酸钾溶液中加入CO2

B.向葡萄糖溶液中加入斐林试剂

C.向氨基酸溶液中加入双缩脲试剂

D.向花生种子匀浆中加入苏丹Ⅲ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

重铬酸钾是用来检测酒精的,斐林试剂使用要加热,双缩脲试剂主要是与肽键反应,只有向花生种子匀浆中加入苏丹Ⅲ会出现桔黄色。

考点:

本题考查化合物鉴定的知识。

意在考查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能独立完成“生物知识内容表”所列的生物实验,包括理解实验目的、原理、方法和操作步骤,掌握相关的操作技能,并能将这些实验涉及的方法和技能进行综合运用的能力。

6.无机盐是植物生长必需的营养元素,大都由植物根系从土壤中吸收。

右图是某植物根细胞对某种无机盐离子的吸收示意图,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该离子的吸收速率随氧气浓度的增加而不断增强

B.该离子可能通过被动运输被该植物根系吸收

C.离子吸收速率低于A点时,三条曲线中限制吸收该离子速率的因素是温度

D.离子吸收速率高于A点时,曲线2最大离子吸收速率低于曲线1的原因可能是根细胞有氧呼吸较弱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

植物根尖吸收矿质离子的过程是一个主动运输的过程,需要细胞膜上的特异性载体,还要消耗细胞新陈代谢释放的能量;在一定的浓度条件下,矿质离子的吸收量随着矿质离子浓度的增大而增大,当矿质离子浓度达到一定限度后,矿质离子的吸收量不再增加,这是因为细胞膜上运载离子的载体数量有限,当载体全部用于运输矿质离子时,离子的吸收量不再继续增加,AB错误;离子吸收速率低于A点时,三条曲线中限制吸收该离子速率的因素是氧气浓度,C错误;离子吸收速率高于A点时,曲线2最大离子吸收速率低于曲线1的原因可能是由于温度过高,酶活性降低,根细胞有氧呼吸较弱。

D正确。

考点:

本题考查无机盐吸收的知识。

意在考查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能用文字、图表以及数学方式等多种表达形式准确地描述生物学方面的内容的能力。

7.下列有关生命系统中方向性的描述,合理的是()

A.动物体内唾液淀粉酶的合成过程中,遗传信息的传递是双向的

B.植物细胞发生质壁分离时,水分子的扩散是单向的

C.受到刺激时,兴奋在反射弧中的传导是双向的

D.生物进化过程中,基因频率的改变是定向的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

蛋白质合成过程,遗传信息的传递是单向的,A错误;发生渗透吸水时单位时间内进入细胞内的水分子多,出细胞的水分子少,是双向的,B错误;受到刺激时,兴奋在反射弧中的传导是单向的,C错误;生物进化过程中,由于自然选择的作用,基因频率的改变是定向的,D正确

考点:

本题考查蛋白质合成、渗透作用、兴奋传导及生物进化的知识。

意在考查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

8.下图显示的是正常神经元和受到一种药物处理后的神经元膜电位变化,则此药物的作用可能是()

A.阻断了部分Na+通道B.阻断了部分K+通道

C.阻断了部分神经递质释放D.阻断了部分神经递质酶的作用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

动作电位的形成是由于Na+通打开,Na+大量内流形成的,药物处理后的神经元膜电位明显降低,说明药物可能阻断了部分Na+通道。

考点:

本题考查兴奋传导的知识。

意在考查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能用文字、图表以及数学方式等多种表达形式准确地描述生物学方面的内容的能力。

9.动物运动时,神经支配同侧肢体屈肌舒张活动和伸肌收缩活动协调进行。

下图表示传入神经纤维的轴突末梢释放兴奋性递质,引起伸肌运动神经元兴奋和屈肌运动神经元抑制的机理。

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屈肌和伸肌运动神经纤维上均发生膜电位的反转

B.抑制性中间神经元上不能检测到膜电位的变化

C.抑制性中间神经元接受刺激释放抑制性递质

D.完成该反射活动的反射弧由三个神经元构成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

伸肌运动神经元兴奋时膜电位发生反转,屈肌运动神经元抑制时,膜电位不发生反转,A错误;抑制性中间神经元上能检测到膜电位的变化,内外的电位差变大,B错误;抑制性中间神经元接受刺激释放抑制性递质,C正确;完成该反射活动的反射弧多于三个神经元,D错误。

考点:

本题考查兴奋的传导的知识。

意在考查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

10.甲状腺激素浓度过高,会引起线粒体的解偶联作用,即虽有电子传递但无ATP形成。

根据这一事实,可以预料甲状腺功能亢进患者()

A.食量小,肥胖,皮肤温度比常人高

B.食量大,消瘦,皮肤温度比常人高

C.食量小,肥胖,皮肤温度比常人低

D.食量大,肥胖,皮肤温度比常人高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

甲状腺机能亢进患者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多,代谢加快,有机物氧化分解加快,故消瘦而食量大。

由于氧化分解过程中无ATP形成,释放的能量全部变为热能散失,皮肤温度比常人高。

B正确。

考点:

本题考查甲状腺激素作用的知识。

意在考查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能用文字、图表以及数学方式等多种表达形式准确地描述生物学方面的内容的能力。

11.如图表示几种重要激素对物质代谢的调节作用(图a—e分别代表五种不同的激素,“+”表示促进,“-”表示抑制)。

已知激素d为甲状腺激素。

请据图分析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图中激素a为生长激素,主要通过促进蛋白质的合成和骨的生长而起到促进生长的作用

B.人体细胞膜若缺乏激素b受体,可能导致组织细胞减缓摄取血糖出现尿糖

C.激素b和c分别是胰高血糖素和胰岛素,在调节血糖浓度方面,表现为拮抗作用

D.寒冷环境中,激素e肾上腺素和激素d的分泌量都会增加,导致体内代谢活动增强,产热量增加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

图中激素a为生长激素,主要通过促进蛋白质的合成和骨的生长而起到促进生长的作用,A正确;激素b和c分别是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在调节血糖浓度方面,表现为拮抗作用,人体细胞膜若缺乏激素b受体,可能导致组织细胞减缓摄取血糖出现尿糖,B正确,C错误;激素e是肾上腺素和激素d是甲状腺激素,都能促进新陈代谢作用,释放能量,在体温调节方面表现为协同作用,D正确。

考点:

本题考查激素调节的知识。

意在考查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能用文字、图表以及数学方式等多种表达形式准确地描述生物学方面的内容的能力。

12.着丝点是染色体上由蛋白质构成的重要结构,是纺锤丝的附着点。

1980年科学家发现某类疾病患者的血清和体细胞内含有能攻击和破坏着丝点的抗着丝点抗体(ACA)。

下列关于ACA的叙述错误的是()

A.ACA的加工是在高尔基体中完成的

B.ACA具有特异性

C.ACA可能使分裂产生的子细胞出现染色体变异

D.ACA可能导致免疫缺陷病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

抗体属于分泌蛋白,需要在高尔基体上加工后才具有生物活性。

抗体只能与相应的抗原结合,其作用具有特异性。

据题意可知,ACA的作用是破坏着丝点,如果着丝点被破坏,会影响染色单体分开形成染色体,从而导致染色体数目的变异。

该类疾病属于自身免疫病,故D错误。

考点:

本题考查免疫的知识。

意在考查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

13.图一是将含有生长素的琼脂块放在切去尖端的胚芽鞘的一侧,胚芽鞘弯曲的情况(弯曲角度用A表示);图二是生长素对胚芽鞘生长的促进作用示意图。

据图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琼脂块中生长素浓度大于c时,A会大于90。

B.当生长素浓度小于b点浓度时,随生长素浓度的增加A逐渐增大

C.琼脂块中生长素浓度在b点时,A具有最小值

D.由图二可知生长素对于胚芽鞘的生长作用具有两重性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

琼脂块中生长素浓度在b点时促进作用最强,胚芽鞘弯曲最大,A具有最小值。

当生长素浓度小于b点浓度时,随生长素浓度的增加胚芽鞘弯曲增大,A逐渐减小。

只有生长素浓度高于c点浓度时,生长素才会抑制胚芽鞘的生长。

由题图二可知生长素浓度小于c点时,对于胚芽鞘的生长作用是促进,生长素浓度大于c点时,对于胚芽鞘的生长作用是抑制,具有两重性。

考点:

本题考查生物素作用特点的知识。

意在考查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能用文字、图表以及数学方式等多种表达形式准确地描述生物学方面的内容的能力。

14.下图为种群特征的概念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c表示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

B.b表示年龄组成,年龄组成为增长型的种群,种群数量一定会越来越大

C.若种群的增长为“S”型曲线,则在种群数量达到K值前,种群的年龄组成一直是增长型

D.除了图中所示特征外,种群还具有空间特征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

图中a是年龄组成,b性别比例,c是种群密度,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A正确;年龄组成为增长型的种群,种群数量不一定会越来越大,因为数量变化要受到各种因素的制约,B错误;“S”型曲线,在种群数量达到K值前,种群的数量是增加的,是增长型,C正确;种群由于分布不同,还具有空间特征,D正确。

考点:

本题考查种群特征的知识。

意在考查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能用文字、图表以及数学方式等多种表达形式准确地描述生物学方面的内容的能力。

15.下列科学实验研究中的有关分析正确的是()

A.田鼠在被捕捉过一次后更难捕捉,统计的种群密度比实际低

B.对培养液中酵母菌进行计数可采用抽样检测法

C.某同学决定以校园内池塘为对象进行物种丰富度调查,应在同一水层中取样

D.对土壤小动物的种群密度进行调查时,可采用标志重捕法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

田鼠被捕捉一次后更难捕捉,使重捕的标志个体数减少,所统计的种群密度比实际高,A错误;对培养液中酵母菌进行计数可采用抽样检测法,B正确;以校园内池塘为对象进行物种丰富度调查,应在不同水层中取样,C错误;调查土壤中小动物物种的丰富度可以用记名计数法和目测估计法,D错误。

考点:

本题考查种群密度及丰富度调查的知识。

意在考查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

16.下图表示碳元素在无机环境与生物群落之间循环流动的一部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CO2只能通过光合作用从无机环境到生物群落

B.有机物中的碳只能通过呼吸作用返回无机环境

C.A、B可表示存在于不同组织中的同一类化合物

D.某种植食性动物体重若要增加1千克,则其消耗的植物至少为10千克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

CO2可通过光合作用和化能合成作用从无机环境到生物群落,A错误;有机物中的碳可通过生物的呼吸作用返回无机环境,也可通过燃烧进入大气中,B错误;A、B分别为肝糖原和肌糖原,属于多糖,肝糖原的功能主要是维持血糖的平衡,肌糖原主要为肌肉活动提供能量,C正确;“至少消耗”时应按能量传递效率为20%计算,某种植食性动物体重若要增加1千克,则其消耗的植物至少为5千克,D错误。

考点:

本题考查物质循环及血糖调节的知识。

意在考查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能用文字、图表以及数学方式等多种表达形式准确地描述生物学方面的内容的能力。

17.下列有关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基础是生态系统具有自我调节能力

B.生态系统内部结构与功能的协调,可以提高生态系统稳定性

C.北极苔原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弱,恢复力稳定性强

D.生物多样性对维持生态系统稳定性具有重要作用,体现了其间接价值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

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是指生态系统保持正常动态的能力,主要包括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

生态系统具有自我调节能力,这是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基础。

生态系统内部结构与功能协调,可以提高生态系统稳定性。

生物多样性对维持生态系统稳定性具有重要作用,体现了间接价值。

ABC正确。

北极苔原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弱,恢复力稳定性也弱。

考点:

本题考查生态系统稳定性的知识。

意在考查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

18.下图是某生态系统的物质和能量流向示意图。

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调查初级消费者中的某一个种群,若初次捕获60只已经标记,再次捕获20只中有标记的4只,且每只个体平均体重4kg,则生产者最少应有6000kg,才能维持生态系统稳定性

B.X1过程吸收的CO2总量一定与Y1、Y2、Y3、……及Z过程释放的CO2总量相等

C.Z1、Z2、Z3、……过程提供的有机物中的碳将全部转变为Z过程释放的CO2中的碳

D.当该生态系统处于相对稳定的状态时,X3过程的能量值约为X1过程的能量值的1%~4%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

仅考虑这一种群,初次捕获60只已经标记,再次捕获20只中有标记的4只,经计算该种群有300只,共重300×4=1200kg,至少消耗按20%传递,生产者应有6000kg,但消费者种类多,实际需要远多于这些,A错误;X1过程吸收的CO2有些可能还储存在生物体内或未被利用,不一定相等,B错误;生物体进行呼吸作用也释放二氧化碳,C错误;按能量传递效率为10%~20%,X3过程的能量值约为X1过程的能量值的1%~4%,故D正确。

考点:

本题考查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知识。

意在考查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能用文字、图表以及数学方式等多种表达形式准确地描述生物学方面的内容的能力。

19.(11分)人体血液中的O2与血红蛋白(Hb)结合,以氧合血红蛋白形式在血液中运输;大部分CO2在血浆中以HCO3—的方式运输,如图所示。

请据图回答:

(1)血浆中CO2主要来自___________(生理过程)。

CO2进入红细胞后,HCO3—的数量___________。

(2)葡萄糖进入红细胞的方式为___________,物质的跨膜运输方式体现了细胞膜在功能上具有___________性。

(3)生成的H+与血红蛋白结合,引起血红蛋白的___________发生改变,促进氧气释放并扩散到___________中,供组织细胞吸收和利用。

(4)从图中可看出,由于红细胞内H20被消耗和___________的进入,使红细胞内渗透压升高,导致血浆中的水分子进入红细胞。

(5)血浆蛋白和血红蛋白在结构和功能上均不同,导致两者出现差异的直接原因是。

(6)写出红细胞内葡萄糖分解的反应式:

【答案】(11分,除注明外,其余每空1分)

(1)细胞的呼吸作用(有氧呼吸、细胞呼吸)增加

(2)协助扩散选择透过(3)空间结构组织液(血浆、内环境)(4)Cl—(离子)

(5)氨基酸的种类、数目、排列顺序不同,以及肽链的空间结构(和数量)不同(2分)

(6)

(2分)

【解析】

试题分析:

(1)血浆中CO2主要来自细胞的呼吸作用过程,CO2进入红细胞后,与水在酶的催化下,合成H2CO3,水解产生HCO3—,HCO3—数量增加。

(2)葡萄糖进入红细胞的方式为协助扩散,物质的跨膜运输方式体现了细胞膜在功能上具有选择透过。

(3)从图中可以看出,H+与血红蛋白结合,引起血红蛋白的空间结构发生改变,促进氧气释放并扩散到组织液。

(4)红细胞内H20被消耗减少,Cl—进入,会使红细胞内渗透压升高,导致血浆中的水分子进入红细胞。

(5)蛋白质多样性的直接原因是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的种类、数目、排列顺序不同,以及肽链的空间结构(和数量)不同。

(6)红细胞内没有线粒体,只能进行无氧呼吸。

考点:

本题考查二氧化碳与氧气运输的知识。

意在考查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能用文字、图表以及数学方式等多种表达形式准确地描述生物学方面的内容的能力。

第II卷(非选择题)

20.(8分)下图表示人体神经系统对排尿的控制,其中尿道内、外括约肌都是一种环形肌肉,逼尿肌分布于膀胱壁。

请据图回答:

(1)图中尿道内、外括约肌、膀胱逼尿肌属于反射弧中的哪一部分?

_______________

(2)当膀胱充盈后,人会产生尿意,请用箭头和图中必要文字、字母表示产生尿意的神经传导途径:

在整个神经冲动传导的过程中,c神经纤维膜外形成向(填“左”或“右”)方向的局部电流。

(3)当尿液进入尿道后,尿道感受器兴奋,兴奋传入初级排尿中枢,进一步加强排尿中枢的活动,这是一种(填“正反馈”或“负反馈”)调节。

(4)正常情况下,成年人可以有意识地控制排尿,但是由于各种原因,排尿有时会出现异常现象。

如受到惊吓后尿失禁,原因是。

某人在车祸中下丘脑受到暂时性损伤,会使分泌不足或无法分泌,导致对水分的重吸收减少,从而出现多尿症状。

【答案】(8分,除注明外,其余每空1分)

(1)效应器

(2)膀胱壁感受器→c→脊髓腰骶段(或初级排尿中枢)→a→大脑皮层(2分)左

(3)正反馈

(4)脑对脊髓的反射活动失去控制(或脊髓的反射活动受到脑的控制、位于脊髓的低级中枢受脑中相应的高级中枢的调控)抗利尿激素肾小管和集合管

【解析】

试题分析:

(1)尿道内、外括约肌、膀胱逼尿肌属于反射弧中的效应器。

(2)尿意的产生在大脑皮层,当膀胱充盈后,会刺激膀胱壁感受器→c→脊髓腰骶段(或初级排尿中枢)→a→大脑皮层。

在神经冲动传导的过程中,c神经纤维膜外形成向左方向的局部电流。

(3)尿液进入尿道后,尿道感受器兴奋,兴奋传入初级排尿中枢,进一步加强排尿中枢的活动,是正反馈调节。

(4)受到惊吓后,脑对脊髓的反射活动失去控制,可能会出现尿失禁。

下丘脑能分泌抗利尿激素,作用于肾小管和集合管,促进水分的重吸收,如果下丘脑受到暂时性损伤,会出现多尿症状。

考点:

本题考查神经系统结构与兴奋的传导及水分调节的知识。

意在考查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能用文字、图表以及数学方式等多种表达形式准确地描述生物学方面的内容,能运用所学知识与观点,通过比较、分析与综合等方法对某些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做出合理的判断或得出正确的结论的能力。

21.(7分)在细胞免疫中,效应T细胞杀伤靶细胞主要有两种途径:

细胞裂解性杀伤(图1)和诱导细胞凋亡(图2)。

前者指效应T细胞分泌诸如穿孔素一类的介质损伤靶细胞膜,后者指效应T细胞通过表面FasL与靶细胞表面的Fas结合,诱导靶细胞凋亡。

(1)人体内的效应T细胞来自的增殖、分化。

(2)图1中的穿孔素又称“成孔蛋白”,由效应T细胞产生并以的方式释放到细胞外。

穿孔素能在靶细胞膜上形成多聚穿孔素管状通道,使K+及蛋白质等大分子物质_______(流入/流出)靶细胞,最终导致靶细胞死亡。

(3)图2中的FasL又称死亡因子,Fas又称死亡因子受体,它们都是由细胞合成并定位于细胞表面的蛋白质。

Fas和FasL的结合体现了细胞膜的功能,控制合成Fas和FasL的基因______(是/否)共存于一个细胞中。

研究发现,某些肿瘤细胞能够调节Fas和FasL基因的表达水平,从而使自己逃脱免疫系统的清除。

此时,肿瘤细胞内Fas基因的表达变化情况是_______。

(升高/不变/降低)

(4)免疫排斥是器官移植的一个主要障碍。

目前,应对排斥的做法主要是使用一些免疫抑制剂。

请根据Fas和FasL的相互关系,提供一种解决免疫排斥的思路。

【答案】(7分,每空1分)

(1)T细胞或记忆细胞

(2)胞吐流出(3)信息交流是降低

(4)降低移植器官Fas基因的表达水平(或抑制受体内FasL基因的表达)

【解析】

试题分析:

(1)受到抗原刺激后,T细胞或记忆细胞可增殖、分化产生效应T细胞。

(2)穿孔素是一种蛋白质,在效应T细胞内产生后,以胞吐方式释放到细胞外。

穿孔素在靶细胞膜上形成管状通道,使K+及蛋白质等大分子物质流出靶细胞,最终导致靶细胞死亡。

(3)死亡因子与死亡因子受体发生特异性结合,体现了细胞膜的信息交流功能。

各种体细胞都来自于受精卵的有丝分裂,细胞中基因相同,都会有控制合成Fas和FasL的基因。

肿瘤细胞能够调节Fas和FasL基因的表达水平,肿瘤细胞内Fas基因的表达降低,使其逃脱免疫系统的清除。

(4)可通过降低移植器官Fas基因的表达水平(或抑制受体内FasL基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天文地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