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好一年级班主任.docx
《当好一年级班主任.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当好一年级班主任.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当好一年级班主任
当好一年级班主任
对于一年级新生来说,重点是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有了良好的行为习惯才能更好的学习,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
一、要求家长配合做好身体方面的
要求家长在孩子入学后要注意:
(1)要保证孩子充足的营养和休息,督促孩子多喝水,给孩子带足水。
防止疾病,使他们身心健康;
(2)要求孩子积极锻炼身体,增强体质;最好每天早上跑跑步,打打球,或晚上睡觉前散散步。
早晨早起,早餐要吃耐饥的食物,让孩子一顿吃饱;午餐前不吃零食或甜品,中午准时开饭;晚上早一些睡觉,少看电视。
还可以教孩子认识钟点,使他们养成概念,学会掌握时间,以后不至于上学起不来。
(3)鉴于小学生在校大部分时间是上课,课间休息和游戏时间短,课后又有作业,而上学放学,上下课都有严格的时间规定,课堂学习也有严格的纪律约束等情况,就增加了孩子的紧张度,加快了生活节奏。
为了使他们较快地适应小学紧张的生活节奏,家长要给孩子制订作息制度,让孩子养成良好的作息习惯,以免因不适应而损害健康;
(4)保护好孩子的感觉器官,尤其是眼(视力)和耳(听力);少看电视、玩电脑。
(5)教育孩子注意安全。
放学后如果家长没来接一定要马上找老师,不要自己私自回家或跟别的同学走。
为了孩子的安全,请家长每天按时接送。
接孩子的地点是学校北侧的小胡同,我们每天有老师带领,排队出门,到小胡同口才允许家长接。
不允许家长到校园里接,不允许堵在大门口接。
这也是为了孩子们的安全着想。
二、第一天要跟孩子们和家长们讲好准备的东西
1.书包:
小书包(简洁方便,兜不要太多)。
2.笔袋:
准备笔袋简单、方便不需要过大的即可。
3.铅笔:
铅笔不用买带橡皮头的,不提倡用自动铅笔(孩子年龄小不适合用)。
直尺:
刻度看清即可,不要有太多图案,防止分神。
5.橡皮:
长方块的白橡皮最好。
6.转笔刀:
可以放在铅笔盒里方便孩子使用的即可,每天晚上将铅笔削好。
7.书皮、本皮:
发下去的每一个本,每一本书都要包皮,课堂作业本要统一用塑料皮(使用磨损率高)每本书让孩子都可以独立识别,以免上课时不知道拿什么书。
三、刚开学,不要让孩子感觉老师太严厉,给学生更多的关爱。
让家长放心
学生离开了父母,走进了学校,更需要教师对他们的爱护。
古人云:
亲其师,信其道。
每天一有时间,我就会和同学们说说话,如:
在幼儿园时都学会什么了,自己最喜欢什么,每天晚上都干些什么等等,让学生感觉到教师是很容易亲近的。
就会不再惧怕上学。
比如,女孩子中午睡醒后头发乱了,给梳一梳。
这样孩子说好,家长也就放心了。
四、加强学生的常规教育,使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行为习惯。
养成一个良好的习惯,对学生终身有益。
从学龄前儿童到一年级的新生,对于他们来说,要有一个适应的过程,在这个过程当中,就需要班主任花大力气对他们进行常规教育。
1、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一年级学生刚刚入学,年龄小,自控能力差。
我要求学生必须做到:
①课间要把下节课用的学习用具准备好,放在课桌的左上角,再出去玩。
②上课不准随便说话,有问题举手,得到老师的允许再说。
也不准随意下座位③上课坐直,专心听老师讲课,积极回答问题。
④独立、认真、按时完成作业。
每天做到复习和复习。
⑤写字姿势要正确。
2、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要求学生课下做有意义的活动,不追跑打闹,不打架不骂人。
会使用礼貌用语,如:
您好,请,谢谢,对不起……。
见到师长主动问好。
不往地上扔废弃物,保持校园的整洁。
拾到东西主动交给老师。
要爱护公物,不随地吐痰,不乱扔果皮,不损害花草树木。
(参看附录)
一下子给学生定下了这么多的规矩,他们还不能够完全适应,需要教师①多提醒,常抓不懈。
一年级学生自制力差,总是管不住自己,这就需要老师多提醒。
一、教学儿歌,规范行为
一年级学生要养成的习惯涉及到方方面面。
课前、上课、放学、作息……该怎么做,不该怎么做,无一不需要老师的引导和教育,如此多的"该"与"不该"往往使刚入学的小学生顾此失彼、应接不暇,单凭老师的说教很难达到好的教育效果。
由于一年级的学生喜欢儿歌,而儿歌朗朗上口、生动有趣,对学生又具有吸引力。
为此我就将对学生行为习惯的要求编成儿歌。
如:
上课铃声响后,学生会在小班长的带动下边拍边唱:
"上课铃声响,快快进课堂,上课守纪律,坐正看前方。
"在儿歌的带动下,学生会由喧闹变为安静。
平时站队时,学生会在老师的引导下说出"我是守纪小标兵,站起队来'快'、'齐'、'静'、。
当学生握笔姿势不规范时,可以用以下儿歌来诱导:
"两指握住笔,中指托下底,笔杆小淘气连忙往后移……"这样把对学生行为习惯养成的要求编成儿歌,符合小学生心理生理特点,贴近学生的生活。
而适时的让学生诵读,使其明白了什么时候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学生在读中学,在学中读,不知不觉中行为得到规范和强化。
二、言传身教,指导行为。
对于学生而言,教师是具体的道德概念的化身,教师的一言一行,不管有无进行教育的自觉性,都会成为学生仿效的标准。
特别是一年级的学生,他们的模仿力强,可塑性大,热切地关注着周围的人和事,尤其崇拜学校的老师和自己的班主任。
因此,教师的一言一行,对于规范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至关重要。
(一)语言引导。
小学生,特别是一年级的学生,他们对老师想象几近神圣和完美,他们对教师特有的期望和依赖,往往是他们在观察老师时会产生一种"放大效应"和"模仿效应"。
也就是说,老师一言一行都处在最严格的"监督"之下。
我们要规范学生行为,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就要充分注意这种"放大"和"模仿"效应。
在与学生、家长、他人的交往中,教师要特别重视语言内在和外显的教育、引导作用,要求教师无论在什么场合下都要讲普通话、用文明语,都要注意语言的感染力和亲和力,成为学生仿效的榜样。
如:
老师在使用"谢谢"、"对不起"、"没关系"等文明用语时,要发之于内心,出之于真诚,避免流于形式或应付。
家长、朋友来访时,热情的招呼,亲切的问候,都有引导学生效仿的功效。
在日常生活、工作中,老师注意了语言的引导作用,学生会在自觉不自觉中受到影响,模仿老师的语气、表情与人交往,他们会在迁移默化中养成良好的文明用语习惯。
(二)行为示范。
小学生的学习往往从模仿开始,人们常说,学生身上有着老师和家长的影子。
因此老师举手投足间都孕育着教育。
当地面有纸时,我总是赶紧捡起,教室桌凳歪斜时,我总是整理齐,讲桌不整洁时,我总是清理干净……这一切,学生会看在眼里,记在心上,慢慢地学生都会照着我的样子去做。
教室的卫生工具摆放不整齐时,总有学生去摆放好,教室地面有纸,学生会马上捡起,而且他们还学会开窗、开门时轻轻的。
知道了怎样做才是不打扰别人。
我在做这些事时,是发自内心,不是做给学生看,因为只有从最细微、最切近的事入手,才能用行为指导学生,才能对学生良好习惯形成感染力和示范性,学生不仅在一时一事上养成好习惯,不少学生还能举一反三,各方面做的都很好。
三、表扬鼓励,激励行为、
著名教育学家陶行之曾说过:
"儿童都有希望获得被认可的天性。
"面对学生的点滴进步,教师都要以欣赏的态度来对待。
及时的鼓励是非常有效的,这种鼓励不只是来自老师的,也可以来自学生自己。
平时班级里通过"学生行为自律"活动,评选出"自律小标兵"大力进行表彰。
另外我们开展的"为自己评奖"活动,深受同学和家长的欢迎。
在这样的活动中,每个同学都可以根据自己行为习惯的养成情况,给自己设置一个让同学们认可的奖项。
这种奖励方法避免了表扬的局限性和片面性,尤其对后进生具有很强的吸引力。
全班同学都在努力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发现自己的优点和缺点,努力评出一个真实的,让大家认可的自我来。
随着同学们把自己的奖项报上来,我惊讶地感到学生们的好强与上进,"大胆发言奖"、"团结友爱奖"、"遵守纪律奖"、"书写认真奖"、"不乱扔纸屑奖"……这一个个自评奖项无疑是学生努力的结果,可以说这也是表扬的威力,是激励的结果。
四、不断强化,养成行为。
在行为习惯的养成中,学生会受到诸多因素的干扰而影响良好的行为习惯的形成,这是正常现象,是由于儿童受年龄特点的制约而造成的。
行为习惯的最终形成则需要老师的常抓不懈、规范不止。
教师要充分利用《小学生守则》和《日常行为规则》的条款来引导学生行为的自觉性。
每周可以提出切实可行的行为要求,比如第一周:
让我们一起学会听别人说话吧。
第二周:
站队时我最快,最安静。
第三周:
看我的桌子最整齐。
第四周:
垃圾也要有个家。
第五周:
课间我最文明。
第六周:
我最爱劳动。
第七周:
回答问题我的声音最洪亮。
第八周:
我最懂礼貌。
第九周:
我会说对不起,没关系。
第十周:
下课椅子要摆好。
等等。
根据学生实际更换新的奋斗目标,鼓励学生对照目标找出自己的优点和不足。
引导学生在评价自我,评价他人的同时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通过自律,增强自信,达到自强。
同时,要取得家长的支持和配合。
平时,我通过"校信通"、"家校联系卡"的方式及时与家长进行交流。
(张禹博)对孩子在家的行为提出要求。
使家长有的放矢的督促学生养成好的行为习惯。
总之,一年级是学生良好习惯养成的重要时期,他关系到学生今后的成长,因此,抓一年级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是奠基工程,我们要常抓不懈。
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
因此,教师不要急于求成,不要对学生过早提出统一的、硬性的要求,而应采取循序渐进的方式。
五、小学一年级卫生管理心得
小学一年级学生年龄小,还不会有条理细致地做事情,所以做起卫生来不会得心应手。
首先,作为一年级老师就要有足够的耐心去教他们,让他们知道怎样才算真正的会扫地。
因此,开学的头一两个星期一年级的班主任就要早到一会,教学生如何去扫地。
比如,一组学生怎样合理分工,扫地时水要洒多少为最合适。
笤帚怎样拿,必要时还要给他们示范一下,许多的小细节都要看在眼里,记在心里,及时给以指正。
其次、要制定一些卫生管理条例,这些卫生管理条例应结合一定的奖励措施才会发挥作用。
在奖励措施实施的过程中应以表扬为主批评为辅。
因为接受表扬与接受批评相比,这一年龄阶段的学生更易接爱表扬。
但教师仍要明白,表扬的效果并不会持久,要想一劳永逸那是绝对不可能的。
我是这样制定具体条例的:
1、值日生应比平时早到10分钟。
2、来到就应及时做值日,表现突出做事认真会受到老师表扬。
3、做值日要快,不要拖。
要和其他年级的学生比,不能落后。
提前就会受到表扬。
4、要爱护所有的卫生工具,轻拿轻放。
注意及时摆放整齐。
5、同学之间相互提醒。
比如,你看某个同学值日不对要及时告诉他。
如果他接受了,就有两个学生受到表扬。
如果他没接受,老师会分析原因。
正确处理的。
每被老师表扬一次会得到一颗小星星。
相反做的不好,就要被扣星星。
一次做得不好口头批评一次。
累积受批评三次扣一颗星星。
每天由教师在早上利用三两分钟公布表扬和批评结果。
记录在墙上的表格里。
再次、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是做好卫生管理工作的重中之重。
好的习惯一但养成将会使其受益终身。
什么是良好的卫生习惯呢?
那就是教学生学会保持环境卫生。
教学生养成不随手丢纸等废物的好习惯。
要及时清理自己的书包和抽屉。
把杂物送到规定的地方。
这样值日的学生做起值日来也就不那么费力了。
每人一块抹布,每天放学前要清理自己周围的卫生,把自己桌椅下的脏东西用抹布清理到过道里。
方便值日生值日。
一旦享受到其中的好处他就不会乱丢了。
值日也就不那么令人头疼了。
习惯养成了,教师只要起到督促和引导的作用,做到及时表扬和批评就可以了。
只是要注意表扬和批评的语气。
表扬要发自内心,恰到好处。
批评要有的放矢。
既不伤孩子自尊又不能不起作用。
六、培养优秀小班干部,协助教师管理班级。
班干,是班主任的得力助手,是形成班集体的核心力量。
一个优秀的班级往往都有一群得力的班干部在积极配合着班主任的工作。
开学后,我就留心观察同学们的表现,选出学习比较好的,有责任心的,有组织才能的,关心集体的成为班里的小干部。
对他们进行工作指导后,都认真地履行自己的职责,在不断的学习实践中锻炼自己,并培养他们热爱集体、关心他人的良好品质。
一年级的班干部没有经验,不像别的年级,老师要一点一点地交给他给怎么管理,什么时候管,怎样管理。
比如老师不再时怎么办。
(我去复印,放学)
五、利用评价功能,激励学生。
要想让学生形成好的习惯只靠老师的提醒、教育也是不够的。
要充分利用评价功能,激励学生提高。
我结合评价手册,制定了一个评价表,加减分,每周总结一次。
发红花。
够十颗小红花的就可以得到相应的奖励。
比如一些小奖品。
同学们都在为得到小红花积极的努力着。
班级是学校的基层组织,是学校工作的基础,学校的一切工作,都要在班级中具体贯彻落实。
班主任对班级管理工作的优劣,直接影响到一个班级的建设和学生的成长,也是关系到学校全局的大事。
班级管理是一项长期、复杂而艰巨的工作,作为一个班主任,必须要有高度的责任感,强烈的事业心,满腔的热忱,努力探索班级管理工作的最佳手段,以提高班级管理工作的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