压力容器制造通用工艺规程.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3018406 上传时间:2022-11-17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2.7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压力容器制造通用工艺规程.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压力容器制造通用工艺规程.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压力容器制造通用工艺规程.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压力容器制造通用工艺规程.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压力容器制造通用工艺规程.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压力容器制造通用工艺规程.docx

《压力容器制造通用工艺规程.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压力容器制造通用工艺规程.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压力容器制造通用工艺规程.docx

压力容器制造通用工艺规程

受控

非受控

编号

压力容器制造检验

LT/RQ.GYGC.00-2010

 

通用工艺规程汇编

 

编制:

审核:

批准:

 

2010-10发布2009-10实施

兰州通用机器制造有限公司

通用工艺规程

版本/版序第2版/0

标题:

容器制造通用检验工艺规程

LT/RQ.GYGC.01-2010

第1页共2页

1、为贯彻质量第一的方针,切实执行《固定式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及有关的技术标准,确保压力容器制造质量,特制定本规程和其它各项检验工艺规程。

2、压力容器制造及检验的依据是《固定式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和有关技术标准、图纸、工艺及检验技术规范以及技术协议。

3、在压力容器制造工程中,必须实行工序检验,先由操作者自检、互检,然后交检验员专检,对于批量较大的零件实行首件检验,合格后才能投入批量生产,在生产过程中和制造全部完工后,检验员可按规定进行抽检、检验。

4、检验员应按规定的检验项目,将检验的实际数据、实际状况记入检验记录表卡中,记录必须清晰、完整、规范,采用的记号要一致,必要时作出说明。

5、对于规定的受压元件,在制造过程中必须进行材料标记移植,操作者和检验员必须检验上道工序的标记,本道工序的标记移植由操作者进行,检验员现场确认,且双方在制造工艺过程卡上签字并注明日期。

6、对于规定的受压元件和焊材在入库前必须要有真实有效的质量证明书,并在材料规定的部位有清晰的标识。

7、操作者和检验员所使用的工、卡量具要有计量部门鉴定的合格标记,并确保在有效期内,操作者自制的样板必须经过检验员的检验。

8、出现不良品和质量事故时,检验员应按相应的规定通知有关部门和人员进行处理,对于废品应作出标识并隔离。

9、检验员专检工作应包括:

(1)验收主要受压元件、焊接材料质量证明文件,是否合格并符合有关技术条件和标准、规范;

(2)确认材料标记移植;

(3)检查仪器和量具是否在有效期内;

(4)确认操作者的操作规格;

(5)检查操作工艺方法和工艺参数是否符合工艺文件的规定;

(6)检查施工结果,评定质量,并作出相应的处理;

通用工艺规程

版本/版序第2版/0

标题:

容器制造通用检验工艺规程

LT/RQ.GYGC.01-2010

第2页共2页

(7)按规定的项目和程序,委托理化试验和无损检测并收取报告;

(8)配合现场监督检验人员的各项工作。

10.零部件和容器完工后,检验员应将检验记录和收集的质量证明文件交质检责任人整理后监检存档。

11、零部件和容器应按规定进行防腐油漆和酸洗钝化。

 

通用工艺规程

版本/版序第2版/0

标题:

材料检验工艺规程

LT/RQ.GYGC.02-2010

第1页共2页

1、凡进厂的压力容器用材料均应进行质量检验。

2、钢才检验

(1)入库检验

A、材料进厂后,材料库管员应按材料牌号、规格、炉批号分类摆放在容器用材存放待检区并做好零时标记,并将入库单和质量证明书交检验员检查,材料检验员应对照质量证明书检查实物,检查项目如下:

a、材料牌号及规格;

b、炉批号、原始标记(实施制造许可的压力容器专用材料,质量证明书和材料上的标志内容还应当包括制造许可标志和许可证编号);

c、材料表面质量及形位偏差;

d、质量证明书的规定项目是否齐全,数据是否可靠。

B、检验员根据有关的规程规定和技术标准确定复验项目,取样位置、数量和尺寸。

C、材料检验员负责取样并委托进行理化试验。

D、对经验收合格的材料,方可入容器用材存放合格区分类摆放,并由质检负责人通知监检人员现场检验。

E、对于验收不符合压力容器制造的材料,按材料质控系统责任人的批示移入不合格材料区改作他用。

(2)发料检验

材料库管员应对领料单的传票号、产品图号、名称、材质牌号、规格及定额数量和代用手续无误后,经检验员向材料质控系统责任人取得材检号后方可发料。

对于余料的标记移植必须经过检验员的检验确认。

3、焊接材料的检验

(1)入库检验:

查看包装及标记,并附真实有效的质量证书和合格证。

标记至少含以下内容:

A、焊材型号、牌号及规格;

B、批号、数量、日期;

通用工艺规程

版本/版序第2版/0

标题:

容器制造通用检验工艺规程

LT/RQ.GYGC.03-2010

第2页共2页

C、熔敷金属化学成分检验结果;

D、熔敷金属机械性能检验结果;

E、制造厂名、制造厂技术检验部门或检验员签章。

(2)入库后检验:

A、尺寸及外观检验:

a、测量焊条直径、焊芯直径、焊丝直径;

b、测量焊条长度及夹持端长度;

c、查看焊条焊芯和焊丝的外表锈蚀程度及焊条药皮脱皮现象;

d、测量焊条偏心度。

B、按相关规程规定委托焊接试验室和理化室进行焊接工艺性能和熔敷金属机械性能、化学分析复验。

C、发料检验:

a、一级库:

焊材库管员校队领料单的传票号、焊材类别、牌号、规格及定额数量,并经检验员校核后发放;

b、二级库:

检验焊材发放回首记录。

(3)库房检验:

库房内的干湿度及温度记录,焊材的码放是否符合规定,仪器仪表的有效性等。

4、外协、外购件检查

外协、外购件应有合格证、质量证明文件、检验记录等,所有的检验项目应符合图纸及相关标准的要求。

检验外协、外购件应包括外观质量、规格、尺寸及材质标记。

按规定需要复检的外协、外购件由检验员委托理化试验室进行。

发料时,库管员校对领料单的传票号、焊材类别、牌号、规格及定额数量,并经检验员校核后发放。

 

通用工艺规程

版本/版序第2版/0

标题:

划线、下料、加工检验工艺规程

LT/RQ.GYGC.03-2010

第1页共1页

1、划线检验

(1)划线应有排料图,检验员根据图纸、工艺和排料图进行检验。

(2)划线前检查标记与“工艺过程卡”所要求的是否一致,代用手续是否齐全、有效。

(3)复检钢板表面缺陷和机械损伤。

(4)钢材划线表面应清理干净,板面要求平直。

(5)按排料图正确划线并留有刨边余量。

(6)做好材料标记移植。

2、下料及边缘加工检验

(1)下料时毛刺、飞边、飞溅物应清理干净,影像焊接质量的坡口不平处和氧化物应磨平、清理干净,直至露出金属光泽。

裂纹、分层、夹渣等缺陷应予以清除。

(2)边缘加工应按划线执行,边缘应平直,尺寸偏差应符合要求。

(3)焊接坡口形式和尺寸应符合图纸和工艺要求。

 

通用工艺规程

版本/版序第2版/0

标题:

容器筒节检验工艺规程

LT/RQ.GYGC.04-2010

第1页共1页

1、筒节卷圆定位焊检验

(1)检查对口间隙

(2)检查筒节的外圆周长,在筒节的两端和中间处测量,应保证满足下道工序对接错边量和内件的装配尺寸。

(3)纵缝的对口错边量检查。

(4)筒节的端面平行度检验。

(5)所有标记应在外表面规定的位置。

2、筒节焊后校圆检验

(1)复查上条

(2)(3)内容。

(2)焊缝外观质量检验应符合工艺要求。

(3)检查筒节椭圆度,应在筒节两端及中间处测量。

(4)在焊缝边缘规定的位置做焊工钢印标记。

 

通用工艺规程

版本/版序第2版/0

标题:

机械加工检验工艺规程

LT/RQ.GYGC.05-2010

第1页共1页

1、图样的检查要求

(1)自由尺寸:

机械加工按14级要求,非机械加工按16级要求。

(2)零件的形位公差按自由公差或以零件的尺寸公差控制。

(3)毛边飞刺应清除干净。

(4)零件表面尤其密封面不得有磕碰划伤。

2、对于批量在20件以上的零部件在自检合格的前提下,由检验员随机按确定抽查数量,但不少于5件,踌躇不合格者,按双倍进行复查,仍有不合格应全部进行检验。

3、机械加工的标记移植应得到检验人员的确认。

4、零部件尺寸应符合图样、工艺及相关标准规定。

5、检验所使用的工卡量具应保证是合格有效地。

 

通用工艺规程

版本/版序第2版/0

标题:

容器组装检验工艺规程

LT/RQ.GYGC.06-2010

第1页共1页

1、待装零部件的检验

(1)待装的零部件应有“工艺过程卡”和“检验记录”等有效文件,并明确该部件为合格零部件方可使用。

(2)零部件应在规定的部位有标记移植、焊工钢印号、探伤标记等规定的标记。

2、筒节组对检验

(1)检查筒节的长度及规格。

(2)对接焊缝质量。

(3)焊接接头布置。

3、开孔划线级支座位置划线检验

(1)开孔或垫板覆盖位置应尽量避开焊缝,否则应按规定探伤检查,覆盖处焊缝应打磨至与母材平齐。

(2)开孔划线检查:

符合图纸及管口方位要求。

(3)支座位置划线检查:

符合图纸及管口方位要求。

4、接管、补强圈,鞍座(支座)、垫板)的组装检验

焊接位置及尺寸符合图纸及管口方位要求,焊接质量及焊接工艺必须满足工艺要求,补强圈、垫板的试漏应在产品试验前完成。

5、内件组装检验

(1)检查内件组装尺寸及方位。

(2)检查内件焊接接头与筒体焊接接头边缘距离应符合要求。

(3)换热器筒节内表面要修磨平整。

6、在开孔补强后,距补强圈边缘约100㎜处测量筒节的内径之差。

7、检查容器总长度。

8、最准检验。

 

通用工艺规程

版本/版序第2版/0

标题:

容器焊接检验工艺规程

LT/RQ.GYGC.07-2010

第1页共2页

1、焊工资格检查

(1)容器受压元件的焊接工作,必须由考试合格的焊工担任。

(2)焊工考试合格的项目和钢号应与待焊接容器的受压元件相适应。

2、材料控制

(1)待焊接的受压元件应有正确有效地材料标记移植。

(2)压力容器用焊接材料应为验收合格焊材。

(3)焊接材料应按规定保管、烘烤、发放、回收。

3、焊前检查

(1)焊接施工应以焊接工艺卡作为指导文件。

(2)焊件坡口及尺寸符合图纸及工艺文件要求。

(3)焊材领用必须按焊接材料管理规定执行。

4、焊接过程检查

(1)施焊时间。

(2)焊工钢号。

(3)焊接方法。

(4)母材和焊接材料。

(5)坡口形式及表面质量。

(6)预热温度和层间温度。

(7)焊接电流、电压,焊接速度。

(8)焊接层次。

(9)是否清根打磨。

5、焊后焊接接头检查

(1)检查焊接接头外观质量,焊接接头上的熔渣及两侧的飞溅物必须清理干净。

(2)焊接接头成型尺寸必须符合图纸及工艺要求。

(3)按规定做出焊工钢印号和焊缝编号。

(4)检查合格后委托进行探伤检查。

通用工艺规程

版本/版序第2版/0

标题:

容器焊接检验工艺规程

LT/RQ.GYGC.07-2010

第2页共2页

6、焊接试板检查

(1)试板材质应与容器用材同牌号、同规格,下料时应注意试板的长度方向应与板材的轧制方向垂直,试板应有材料质量证明书和检验控制记录,必须有材料标记移植。

(2)试板的规格尺寸应符合控制记录要求。

(3)试板的焊接应由焊接容器筒节的焊工采用相同的焊接工艺和参数在容器筒节纵焊缝上施焊。

(4)试板焊好后检验员检验合格后方可从容器筒节上取下来。

(5)由检验员委托进行无损探伤和理化试验。

7、焊接接头返修的控制

按容器《焊接质量控制程序》要求进行控制。

 

通用工艺规程

版本/版序第2版/0

标题:

容器成品检验工艺规程

LT/RQ.GYGC.08-2010

第1页共1页

1、容器铭牌

(1)按图纸要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