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小学生卫生习惯养成教育实验与研究报告.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3018400 上传时间:2022-11-17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22.7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农村小学生卫生习惯养成教育实验与研究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农村小学生卫生习惯养成教育实验与研究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农村小学生卫生习惯养成教育实验与研究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农村小学生卫生习惯养成教育实验与研究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农村小学生卫生习惯养成教育实验与研究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农村小学生卫生习惯养成教育实验与研究报告.docx

《农村小学生卫生习惯养成教育实验与研究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农村小学生卫生习惯养成教育实验与研究报告.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农村小学生卫生习惯养成教育实验与研究报告.docx

农村小学生卫生习惯养成教育实验与研究报告

内江市中区教育局

立项科研课题

 

农村小学生个人卫生习惯养成教育

实验与研究报告

 

课题承担单位:

内江市中区朝阳镇中心校

课题管理单位:

市中区教研室

二00四年十一月

 

农村小学生个人卫生习惯养成教育

实验与研究报告

一、课题提出

众所周知,公民良好的卫生习惯是一个人道德心、公德心的重要反映,也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精神文明与物质文明的重要体现。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我国加入世贸组织以来,与世界同呼吸、共命运已是势不可当。

人们的卫生习惯养成与否,与人类的命运息息相关。

大量的事例说明,农村小学生,由于受经济条件的制约,受周围环境的影响,受沿袭千百年世代相传的不良习性的潜移默化,对卫生习惯的养成的认识不够,卫生知识普及差,卫生意识淡薄。

良好的卫生习惯在与陋习的较量中处于尴尬地位,这严重影响了小学生的身心健康,给学生的健康成长留下了难以抹灭的阴影。

很多家庭全家人用一张毛巾,一家人无一把牙刷,一支牙膏,很久才洗一次澡,学生衣服穿半个月都不换,甚至都看不见衣服的本色。

一到夏天,教室里就有一股让人不能忍受的气味。

学生随手乱扔果皮纸屑,校园卫生保持差……但学生已习以为常。

我们对全校11个班532人进行了问卷调查,共调查了12个项目,即12个方面。

第一项,没有坚持每天刷牙的有32人,占总数的6℅,这是做得最好的一面,说明大部分学生都能坚持每天刷牙。

第二项,没有定期洗澡洗头的人数有57人,占总数的10.71℅。

第三项,饭前便后经常不洗手的有65人,占总数的12.21℅。

第四项,随手乱扔东西的有172人,占到总数的32.33℅。

第五项,随地吐痰的有179人,占总数的33.65℅。

第六项不制止别人乱扔东西的有231人,占到了总数的43.42℅,这是做得最差的一面,说明学生的思想意识落后,个人自扫门前雪,哪管他人瓦上霜,各位教师认识到了这点,把学生的思想教育作为工作重点和突破口。

第七项,爱乱涂乱画的人有164人,占总数的30.82℅。

第八项,乱用手帕纸巾的人有149人,占总数的28.01℅。

第九项,不把废旧东西扔在指定地方的人有206人,占总数的38.72℅。

这也是工作的重点,第十项,随便坐在地上玩的人有154人,占总数的28.95℅。

第十一项,扫地经常不洒水的有212人,占总数的39.85℅。

第十二项共用一个杯子喝水的人有209人,占总数的39.29℅。

说明家庭条件差,不注重传染病的预防。

因此,为适应新世纪卫生公约的需要,提高小学生卫生习惯养成素质,我们特提出了“农村小学生个人卫生习惯养成教育实验与研究”的课题,在全校进行实验与研究,以推动我校素质教育的发展。

二、实验研究的目标

1、增强学生的卫生意识,让学生掌握基本的卫生常识,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2、探索一种引导农村小学生在学校、家庭、社会这种“三位一体”的网络中养成良好卫生习惯的模式。

3、甄选吸纳,总结农村小学生卫生习惯养成教育的成功经验与不足之处,并形成实验报告,来指导、配合我镇其余村完小素质教育更为蓬勃地开展。

三、研究对象

实验与研究对象为朝阳中心校1—6年级全体学生,重点班为2001级2班,2000级2班。

四、研究周期

本课题研究与实验的周期为两年半,即2001年9月——2004年1月

五、研究的主要方法

1、文献法,参阅了《教育科学论坛》、《教学研究》、《少先队活动》、《辅导员》等书籍。

2、借鉴法,借鉴了永远小学已结题科研课题《农村小学生文明礼貌养成研究与实践》的模式,并将此课题推广应用。

3、调查法,2001年11月,采用谈话、询问的方式对学生个人卫生习惯进行了分班调查,同时采用“学生卫生习惯及状况调查表”对实验班进行了调查,2003年12月,采用“学生卫生习惯家长反馈调查表”对学生进行了调查。

4、观察法,观察学生在实验前后卫生习惯养成的外在表现,调整实验的方法、途径和进程。

5、个案分析法,挖掘实验过程中一些典型案例进行分析,并得出结论。

6、实验法,通过对学生的自然状态进行控制,并施之以措施,了解学生个人卫生习惯养成的变化情况。

7、经验总结法,对课题实验过程中的集体或个别现象进行总结,形成阶段小结和课题报告。

六、实验研究过程

(一)准备阶段(2001年9月——2002年1月)

1、建立课题研究小组,核定任务,明确目标。

曾令宏为课题负责人员,主要任务是了解课题进展情况,安排布置工作,培训主研参研人员,收集整理资料;冯刚代表少先队布置实施课题研究具体工作,并做好资料的收集;罗杰负责具体工作的实施、收集资料。

2、课题组组织教师合作学习理论,统一认识,让每一位教师都成为“以身立教,以言立教,为人师表”的楷模,让他们深知自己肩负的历史使命,处处以主人翁态度的严格要求自己,哪怕是一丁点小事,都要以身示范,做学生的表率。

我校在言传身教方面要求:

(1)凡是要求教师做到的,领导必须做到,凡是要求学生做到的,教师应先做到。

(2)从一点一滴的小事做起(3)坚持不懈,以实际行动做出表率,真诚而不虚伪。

如,男教师不乱扔烟头,女教师不化浓妆,(4)教师要勇于承担责任,知错就改,不可以给学生留下消极的印象,如:

学生反映教师有乱扔烟头的现象,教师门前卫生保持不够好等待,针对此现象,学校制定了《教师考勤制度》、《教风管理制度》,开展了“内强素质,外塑形象”活动,加强教师自我的反省,约束了教师的不良行为。

乱丢烟头的现象没有了,教师工作面貌焕然一新,受到社会和各界的好评。

3、课题组组织全体教师齐心协力向学生及家长进行卫生教育的宣传活动。

利用校会、班会、红领巾广播站对学生宣传《小学生曰常行为规范》第九条,组织学生学习牙防知识,口腔知识等内容,邀请防疫站的工作人员每期对学生进行卫生知识和卫生常识的教育,使学生充分意识到卫生习惯的重要性,定期召开家长会,对家长进行卫生习惯的理论帮助,争取家长对课题工作的支持,为全面深入地开展实验研究打下基础。

4、制定方案,展开实验。

课题组从实际出发,制定了《良好卫生习惯面面观》细则及相关图片,并在实验中修改、完善。

附:

《良好卫生习惯面面观》

(1)、头美:

勤洗头,男生不留长发,男女生均不烫发,染发。

(2)、面美:

勤洗脸,不化妆,不佩带首饰。

(3)、口美:

勤刷牙,口气新,不随地吐痰,语言美。

(4)、手美:

勤洗手,不乱写乱画,不乱扔果皮纸屑。

(5)、心美:

美化自我,净化校园。

5、培训实验研究人员10次,组织教师根据各班实际情况及时做出相应的措施。

(二)、深入实施阶段(2002年3月——2003年8月)

大力宣传卫生习惯养成的相关知识,使之深入人心,。

(1)组织师生学习《良好卫生习惯养成面面观》细则,利用红领巾广播站、各班板报、校报、校会、班会,升旗仪式等途径,大力宣传,并在各实验班中开展竞赛活动,把学生掌握的相关知识理论成绩作为评选“文明班”的重要依据。

(2)我们首先要求老师以身作则,正人先正己,为学生做表率。

同时要求队干部、班干部起带头作用,开展做“宣传标兵”,当“行为标兵”等等活动,在全校开展讲卫生,养成良好习惯的大讨论,使相关知识深入人心。

大队委在检查红领巾佩戴时主动捡垃圾,带动了其他队员。

大队长黄睿聪在一次检查红领巾佩戴时,主动捡起二、二班门前的垃圾,二、二班的老师就这一情景号召全班同学展开讨论,在该班掀起了“爱护校园,美化教室”活动的高潮。

(3)组织学生互相评议“谁家第一”。

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是孩子模仿的最佳对象,许多家长行为语言上的粗鲁,穿着上的不拘小节,以及不良的个人卫生习惯等,都给孩子带来了不良影响,因此,我们每期都由学生评出家庭中讲卫生的佼佼者,在每期开家长会时传经送宝,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既教育了许多学生家长,让他们自学注意卫生,作孩子的榜样,同时也激发了学生讲卫生的热情,将会带动更多的学生及家长向好的方面发展。

二年级的梁绍林的家长平时衣着随便,个人卫生差,有时到学校开家长会衣服也是脏兮兮的。

梁绍林的个人卫生习惯也很差,经常不洗脸,常期流鼻涕,衣服脏,有时身上有一种怪味,同学们都不愿与他同桌,参加活动后,家长旧貌换新颜,梁绍林的面容也焕然一新。

同学们都愿意和他一起玩,一起学习了。

梁绍林在学习上也有了自信心,上课积极举手回答问题,学习成绩有了明显进步。

2、开展各项实践活动,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开展实践活动的最终目的是良好卫生习惯的养成,这是一场长期的、经常的活动。

活动级别分别为校级、队级、班级。

在全校开展的个人卫生检查,在低段开展“比比谁的脸更干净”的活动,让学生勤洗澡,勤洗头,勤洗手脸。

多鼓励,多表扬,让每位小朋友都能尝到甜头,这无疑是将一颗种子播撒到他们稚嫩的心中,这颗种子将在孩子们心中生根、发芽、成长。

在中段开展“自己动手洗衣服”的活动。

在高段开展“谁的衣服最整洁”的活动。

所有活动必须遵循学生的年龄特征及心理发育特点,有利于良好习惯的形成。

主要采取四种方法:

(1)、体检,每学期对学生进行身体检查,同时请防疫站的老师对其进行卫生知识和卫生常识的教育。

(2)、讨论,各实验班开展如何养成卫生习惯的大讨论,大造声势,引起学生的重视。

用问卷调查的方式向学生家长了解学生的刷牙情况,饭前便生洗手的情况。

(3)、检查,每天检查各班级的卫生情况,作好记载,每两周总结一次,每学期给予50‰的班级奖励,使各班争创卫生班级,促使学生树立为班级争光的思想,使学生充分意识到“班级卫生,人人有责。

”每天检查学生的穿戴,看看是否干净,是否整齐。

定期检查学生是否勤洗澡,勤洗头,勤剪指甲,对特别差的学生要限时改正。

(4)、督促,学校设立卫生监督员,由值周班级每天选出3名学生对全校学生进行卫生监督,发现纸屑要拾起,发现随地吐痰,乱扔者对其进行教育,并登记在册,在校会时予以公布,迫使学生在公共场所不乱吐乱扔,目的是由被动变为自觉遵守。

让学生监督教师的卫生行为。

把每学期的第八周定为“个人卫生宣传周”,激发学生讲卫生的意识。

4、拓宽教育渠道,回归社会,共同进步。

我们大造声势,开展“讲究卫生,从我做起”的活动,师生齐动手,走向社会,将良好的卫生习惯由学生带动家庭,家庭带动社会。

每期开展一次“我为社区献爱心活动”活动辐射到社区的各个角落,获得了群众的高度评价,同时也潜移默化地改变了群众如:

镇新街原来乱扔果皮纸屑的现象较严重,我校学生主动打扫卫生,不怕脏,不怕累,不怕苦的精神让居民感动不已,一位白发苍苍的老奶奶动情地说:

“是群乖娃儿啊!

”此后,乱扔乱丢现象少了,各家门前有了垃圾箱。

整个街道得到了改观,在“非典”肆虐之际,整条街道卫生状况获得镇表彰。

(三)总结推广阶段(2003年9月——2004年1月)

1、实验教师对自己所担任的实验研究进行总结,提炼,形成书面文字,为课题的全面总结做好准备。

2、对各种表册进行分析、比较,制定并填写了学生个人卫生习惯养成的对比量表。

学生卫生习惯养成对比量表

(做得差的占人数的百分比)

项目

十一

十二

实验前

6℅

10.71℅

12.21℅

32.33℅

33.65℅

43.42℅

30.82℅

28.01℅

38.72℅

28.95℅

39.85℅

39.29℅

实验后

0.9℅

2.1℅

1.12℅

3.94℅

4.51℅

6.39℅

4.89℅

2.44℅

6.95℅

5.82℅

8.64℅

9.58℅

通过对比,发现学生的个人卫生习惯已初步养成。

其中,没有坚持每天刷牙的由实验前的31人减少到实验后的5人,减少了5.2个百分比;没有定期洗澡洗头的由实验前的57人减少到实验后的11人,减少了8.61个百分比;饭前便后经常不洗手的由实验前的65人减少到实验后的6人,减少了11.09个百分比;随手乱扔东西的由实验前的172人,减少到实验后的21人,减少了28.39个百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幼儿读物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