乒乓球兴趣小组活动计划5.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3018372 上传时间:2022-11-17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19.7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乒乓球兴趣小组活动计划5.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乒乓球兴趣小组活动计划5.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乒乓球兴趣小组活动计划5.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乒乓球兴趣小组活动计划5.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乒乓球兴趣小组活动计划5.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乒乓球兴趣小组活动计划5.docx

《乒乓球兴趣小组活动计划5.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乒乓球兴趣小组活动计划5.docx(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乒乓球兴趣小组活动计划5.docx

乒乓球兴趣小组活动计划5

乒乓球兴趣小组活动计划

  乒乓球兴趣小组计划

  20xx-20xx-1

  一、指导思想:

  乒乓球运动是一项学生非常喜爱的活动,通过乒乓球活动,引导学生树立“健康第一”的理念,以新颖活泼的体育活动为载体,培养学生合作、诚信、果敢、公平等优良品质,发展学生个性特长,促进学生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等方面健康和谐的发展,丰富校园文化生活。

为丰富校园课余生活,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提高学生乒乓球技能,特制定本计划。

  二、组织安排:

  建立以兴趣小组为首的训练小组,学生自愿报名参加。

  三、训练任务:

  1、熟悉乒乓球球性。

  2、掌握乒乓球的基本打法、发球、接发球。

  3、掌握乒乓球的基本比赛规则。

  4、参加乒乓球比赛。

  四、训练时间:

  每周三下午第二节课后

  五、训练地点:

  乒乓室、水泥乒乓球台

  六、具体训练内容:

  第一周至第二周熟悉球性,握拍、颠球练习,对墙推球练习。

  第三周:

学习准备姿势与站位。

练习步伐移动,

  第四至七周:

发球练习,正反手发球。

  第八至九周:

接发球练习,推挡球。

  第十周至第十二周:

削球、搓球练习。

  第十三至第十五周:

攻球、对打练习。

  第十六周:

比赛小常识,进行乒乓球小比赛。

  七、训练要求:

  学生训练课的内容、形式,要求多种变化,各种练习手段尽量与游戏活动相结合,以激发学生对乒乓球的兴趣。

梯队的学生主要以培养学生的球性和基本功,比赛队的学生主要培养其竞赛水平和心理素质。

  在活动过程中以课堂教学为主,本学期通过每周二、三下午课外活动进行乒乓球兴趣小组的活动,学生要基本能掌握乒乓球

  的击球要领。

由于学生基础比较差,有一些是一点球感也没有,水平是参次不齐的。

所以我们本次学习只要求学生学习后有掌握基本的击球要领就可以了,这是进一步学习乒乓球的基础。

在本学期,着重训练学生的发球训练、推挡训练、接发球训练和脚步动作的训练,以及通过看专题片了解我国乒乓球辉煌的历史,从而激发学生的练习兴趣。

在学习过程中,我们将采取循序渐进的教学方法,让学生由练球感开始,由不会控制球到能熟练控制球,从不会击球到能按落点准确击球,从而形成学习乒乓球的教学模式。

第二篇:

乒乓球兴趣小组活动计划3400字

  泰小乒乓球兴趣小组活动计划

  开展“体育、艺术2+1项目”是贯彻落实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的精神,进一步推动学校体育、艺术的改革与发展,深入推进素质教育的一项重要举措。

全面实施“体育、艺术2+1项目”,即通过学校组织的课内外体育教育和艺术教育活动,让每个学生在学校“十二五”规划期间能够掌握两项体育技能和一项艺术特长,为更好地实现这一目标,现结合我校实际,特制定《十三陵中心小学“2+1”项目方案》。

具体内容如下:

  一、实施“2+1项目”的指导思想

  “体育、艺术2+1项目”工作的指导思想是:

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青少年体质的意见》为指针,为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积极推进素质教育;以“体育、艺术2+1项目”为切入点,进一步增强学生体质,培养健康、乐观的生活情趣,培养学生健全人格,形成特色。

  二、“体育、艺术2+1项目”的原则:

  1、课堂与课外相结合的原则:

  体艺课堂是开展“2+1项目”的主阵地,如何在课堂上提高“2+1项目”,如何把实施“2+1项目”融入于课堂,充分发挥课堂教学和课外活动这一“主渠道”的作用,体、艺教师和班主任密切配合,是保证开展“2+1项目”的关键。

  2、主体性原则:

  开展“2+1项目”,学生是主体,引导学生,激发学生参与体育、艺术活动的积极性,通过活动积累和磨炼,长见识、得乐趣,从而掌握运动技能和艺术技能,提高能力和水平。

  3、发展特长,构建特色的原则:

  开展“2+1项目”,就是张扬个性,发展特长;就是进一步拓展教育的空间,促使学生发展特长,学校发展特色,从而建设有特色的体育、艺术教育,提升教育质量。

  4、安全性原则:

  开展“2+1”项目,需要基本的时间、空间、环境和物质条件的保障。

活动中加强组织性、纪律性教育,确保学生活动的安全性。

  三、项目实施的基本目标

  1、学生主动参与、自主选择与教师有效指导相结合。

  2、着眼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建立终身体育意识和人生艺术素养修炼,促进人格完善,增强主体意识和学习能力,促使知识、情感、行为和谐发展。

  3、通过培训和继续教育提高体育、艺术教师师资的业务水平,能涌现一批具有现代教育观念,有一定科研能力,掌握活动设计、组织和指导方法、一专多能,较高专业水平和能力的教师。

  四、项目实施的办法

  1、发挥优势,彰显特色

  根据国家“2+1项目”体育与艺术技能标准,依本校现有师资条件及音体美教育教学设施等实际情况,在我校原有的体育、艺术活动开展的基础上,发展学校体育、艺术活动,培养学生体育、艺术的基本知识、技能,发展学生个性,构建民族学校特色。

  2、结合实际,分步实施

  我校将把“2+1项目”活动的展开作为一个新的起点,结合我校的实际情况,20xx年初,继续推行全校体育大课间操活动,(儿童健美操七、八两套和夏季班级跳长绳、冬季不同年级长跑活动),当天没有体育课的班级在第7节安排体育特长活动训练,由班主任和体育老师共同负责,保证学生每天锻炼一小时。

  20xx年初,音乐、美术教师要建立艺术队,各班初步建立班级兴趣小组并组织开展活动。

中心将在每年的5月召开春季体、艺才艺展示会并对每个学生进行初步评定。

  3、自主选项,突出主体

  学生在“自选”项目时,教师应当尊重学生的意愿,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帮助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项目。

训练中以学生自主训练为主,鼓励学生自我发展,教师适当指导并点评,让学生多练、多动,给学生一定的时间和空间,使学生在多种活动体验的过程中发现、发展自己的运动天赋和艺术特长。

  4、内外结合,通力协作

  目前,学校有限的教育资源难以满足全校学生的需要以及实验项目的广泛性和开放性,学校力求通过课内(体艺教师的有效指导)与课外(学生自主训练)结合,满足全校学生的学习需要;通过班主任与学科教师协作、教师与家长协作,学校与社会协作,形成活动的网络,加强对学生学习的鼓励、指导和督促,确保每一个学生都有适合自己的选项,确保每一个学生都有足够的练习时间,达到初步效果。

  5、制定细则,分期达标

  根据教育部“2+1项目”的测定方法标准,结合本校的实际教育资源和学生实际,制定《十三陵中心“体育、艺术2+1项目”考核标准》。

根据学生不同的选项,体艺教师对任教学生选项进行统计分类,根据学生的原有水平和下阶段预期目标,体艺教师分类进行有效指导,由体艺教师和班主任每学年进行“2+1项目”的阶段性考核评定。

  6、学科渗透,加强整合

  “2+1项目”是体育与艺术课程的组成部分,教师在制定教学计划,设计教学内容时,要与学科教学加强整合、相互渗透,体现教学目标的多元性、教学评价的主体性。

  五、实施项目及标准

  根据我校是一所民族校这一特点,结合我校的师资和场地器材等实际情况,学校拟开展以下项目作为活动的内容,每位学生除普及项目外,再自选一项体育和一项艺术,原校兴趣小组不变。

  

(一)体育类

  普及项目:

跳绳。

(全员参与)

  自选项目:

空竹、呼拉圈、乒乓球、象棋、踢毽子、高跷。

  校队项目:

100米、200米、400米、1500、跳高、跳远、铅球。

  

(二)艺术类

  合唱、绘画、书法、朗诵、手工制作

  六、“2+1项目”实施与学科教育的关系

  1、以课程为载体,在“2+1项目”实验中,做到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的发展为核心,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为目标,根据学生个性发展和兴趣的需要,依托体育、艺术课程,对“2+1项目”进行课内外教育活动。

  2、结合课堂教学,培养学生“2+1项目”特长。

体育类:

增强体育意识,提高健身能力,掌握基本运动技能。

艺术类:

培养兴趣,提高艺术鉴赏能力和表现力,使艺术特长得到发展。

  七、“2+1项目”的教学评价

  学校成立由校长任组长,体育教师、音乐教师、美术教师、各兴趣小组负责教师和班主任联合组成的“体育、艺术2+1项目”相关考核小组。

制定《十三陵中心小学“体育、艺术2+1项目”技能标准。

  

(一)对学生评定

  1、过程性评价:

过程性评价要评价学生学习过程中的目标达成度和学生达成目标的学习过程,因此,除了要评价学生学习过程中知识与技能的习得过程外,更要评价体艺训练中评价能力提高、情感提升、习惯形成等过程。

  2、评价形式:

“2+1项目”技能评定以本人现场表演或获得校级以上各单项表演、比赛、创作和测试的奖项;作品通过本校写字能手评定、美术作品收藏,可直接获得相应的考级技能认定。

  3、综合性评价:

“2+1项目”除了技能性评价,在认定中应参考学生的兴趣、态度、知识的修养等全面表现,以促进学生对项目的关注,并终身受益。

  4、评价等级:

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对其原有水平的测定以及对预期目标的完成情况,对学生评定的等级分为:

优秀、良好、及格。

  5、评价方式:

对学生的评定由各兴趣小组指导者和班主任组织实施,并将认定结果记入学生档案。

  6、个人材料的积累:

对以纸制作品以及工艺品的材料注意平时的收集和整理。

  

(二)对教师(班主任、指导教师)评价

  1、教师从教必须有计划、有进度、有学生考勤记录。

  2、有完整、真实的学生“2+1项目”活动情况档案资料,并指导学生保存好自己的作品。

  3、专业教师应按学校教学计划的要求,达到规定课时与教学目标。

  4、学校通过对教师听课、查阅教学资料、访问等形式,对教师履行工作职责情况综合评价,纳入绩效工资。

  八、“2+1项目”实验步骤

  

(一)第一阶段:

准备阶段(20xx年x月x日至xx年x月x日)

  1、成立领导小组,明确责任分工;

  2、研究制定体艺活动目标规划和实验方案;

  3、搞好宣传教育,争取社会各界,特别是学生家长的支持,提高全体师生对“2+1”体艺工作目的、意义的认识,自觉参与实验活动。

  4、专任教师根据学生需要和学校优势、自身专长,确定重点训练项目,并与本学科教学内容进行有机整和,制定教学计划。

  5、班主任老师调查学生根据个人兴趣和特长,组织学生报名,建立学生档案。

  

(二)第二阶段:

起步阶段(20xx年x月)

  1、对照中心拟定项目,参照学生个人意愿,组织学生报名,对学生报名情况筛选组合。

  2、对各组选派指导教师。

  3、制定标准。

  4、组织对学生进行原有艺体水平的调查,并作好记录并进行统计。

  (三)第三阶段:

活动阶段(20xx年x月—20xx年x月x日)

  1、以小组的形式开展活动。

  2、考核评定。

  3、对照标准,确立下阶段的预期目标。

  4、作好阶段性总结

  (四)第三阶段:

调整提高阶段(20xx年x月至20xx年x月)

  1、各年级、各小组根据活动开展情况调整活动手段、方法,调整学生掌握项目技能水平。

  2、为使更多的学生参与“2+1项目”达标活动,鼓励学生通过体育艺术课程的学习,参加课外体艺兴趣活动、社会体艺活动及家庭教育等多种方式,获得项目认定。

  3、继续组织对学生进行评定。

  (五)第四阶段:

总结展示阶段(20xx年x月—20xx年x月)

  1、撰写活动总结

  2、形成民族学校特色(传统项目)

  3、成果展示:

学生可以现场表演、创作、展览等形式;教师可以观摩教学、论文、特色训练方案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