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新课标语文七年级上册期末考试题.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30182177 上传时间:2023-08-05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2.2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新课标语文七年级上册期末考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人教新课标语文七年级上册期末考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人教新课标语文七年级上册期末考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人教新课标语文七年级上册期末考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人教新课标语文七年级上册期末考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教新课标语文七年级上册期末考试题.docx

《人教新课标语文七年级上册期末考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新课标语文七年级上册期末考试题.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人教新课标语文七年级上册期末考试题.docx

人教新课标语文七年级上册期末考试题

人教新课标语文七年级上册期末考试题

(总分120分时间120分钟)

一、积累与运用(共12分,每小题2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宽恕(shù)嫩芽(nènɡ)枯涸(ɡù)恍然大悟(huǎnɡ)

B.包庇(bì)收敛(liǎn)迸溅(bènɡ)花团锦簇(cù)

C.狩猎(shǒu)脸颊(jiá)喑哑(yīn)教学相长(chánɡ)

D.卓越(zhuò)栖息(qī)感慨(ɡài)溯流而上(shuó)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挛生诀别冷默行影不离

B.威摄徒手嘻戏主观意断

C.尴尬篡夺攥住鸦雀无声

D.时辰判逆嘹亮随声附合

3.结合语境,选出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

A.我用儿童狡猾的眼光察觉,她爱我们,并没有真正要打的意思。

(狡猾:

形容诡计多端,不可信任。

B.我只是伫立凝望,觉得这一条紫藤萝瀑布不只在我眼前,也在我心上缓缓流过。

(伫立:

形容长时间地站立。

C.盲孩子踉踉跄跄、跌跌爬爬地往家走。

(踉踉跄跄:

形容走路不稳的样子。

D.新翻的泥土的气息,混着青草味儿,还有各种花的香,都在微微润湿的空气里酝酿。

(酝酿:

这里指各种气息混合在空气里,像发酵似的,越来越浓。

4.下列加点的成语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日前,一首由中南大学学生改编的《张校去哪儿》的歌曲走红网络。

歌曲借用《爸爸去哪儿》的音乐,歌词诙谐幽默,往往让人忍俊不禁地笑起来。

B.陈诚对哲学、历史、音乐等不少学科都有研究,但他往往不求甚解,对每一个学科的研究都难以达到较高的境界。

C.骇人听闻的“重庆十岁女童摔打婴儿”事件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它警示我们要关注青少年的心理健康,切实加强青少年的道德和法律教育。

D.网上一组“中国神枪手王义夫,老骥伏枥六战奥运会”的老照片,带给人们不少感悟。

5.找出下列语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

A.在默读的时候,我们可以细细地品味作品的语言,洗耳恭听作者的心声。

B.不少城市纷纷出台政策,开始严惩无视红绿灯信号乱穿马路。

C.嫦娥三号探月器登月后,将放出月球车巡游近90天左右。

D.这场球赛成功的关键是队员们的齐心协力。

6.在下面语段的空白处填入的一组句子,排序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以无限的爱心庇护着劳苦而淳朴的人们。

①也不是诱惑的微笑,②在风雨中为他们遮挡,在炎热中给他们阴凉,③不是动听的言语,④只是默默地张开温柔的翅膀,⑤苍苍的榕树啊,用怎样的魔力把全村的人召集到膝下?

A.③①④②⑤B.⑤③①④②C.⑤④②③①D.④②③①⑤

二、综合运用(共8分)

7.俗话说:

远亲不如近邻。

可在当代社会,邻居却成了“熟悉的陌生人”,“老死不相往来”的“社会冷漠症”在日益蔓延。

今年12月19日,中国志愿服务联合会发起“邻里守望”志愿服务活动。

提倡志愿服务立足社区,重点关爱空巢老人、留守儿童、农民工和残障人士;提倡“邻里守望”从身边做起、从日常做起、从你我做起;提倡互相关爱,当别人遇到困难时,主动搭上一把手,小善大爱,点滴汇聚。

我校同学积极响应,初一某班同学开展了“守望邻里,你我相连”的社会实践活动。

作为成员之一的你,请你完成以下任务:

(1)【活动一:

宣传发动】为发动更多的人加入“邻里守望”的志愿服务活动,社区需制作宣传标语,

请你根据这一主题进行拟写。

(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活动二:

实地调查】留心观察生活,班级义工中队走进社区,走访调查,重点了解当地的空巢老人、留守儿童、残障人士、农民工的生活状况。

他们的日常生活状况让你触动很大,请选择你感受最深的两处场景,用简洁、精练的语言描绘出来。

(2分)

场景一:

场景二:

(3)【活动三:

献计献策】班级义工中队同学参加了社区举办的“邻里节”活动,在现场你遇到了社区主任和不少居民。

在这次“邻里节”上,大家关注的重点的话题是“如何关爱身边的空巢老人、留守儿童、残障人士、农民工这些弱势群体”,你有什么好的建议吗?

请向社区主任和你遇到的社区居民提出,要注意用语的得体。

(4分)

对社区主任,你会说:

对社区居民,你会说:

三、古诗文默写(共8分,每空1分)

8.古诗文默写填空。

(1)无可奈何花落去,。

(晏殊《浣溪沙》)

(2),为有源头活水来。

(朱熹《观书有感》)

(3)商女不知亡国恨,。

(杜牧《泊秦淮》)

(4)潮平两岸阔,。

(王湾《次北固山下》)

(5)白居易在《钱塘湖春行》中,借助莺燕的活动传达了春天来临的信息,也透露着诗人的喜悦之情,这两句诗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人们常用《论语·子罕》中孔子的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来形容时光飞速流逝,一去不复返。

四、名著阅读(共5分)

9.请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后面的问题。

(3分)

乌龟与老鹰

乌龟请求鹰教他飞翔,老鹰劝告他,说他的本性根本不适合飞翔。

乌龟再三恳求,老鹰便把他抓住,带到空中,然后扔下。

乌龟掉到石头上,摔得粉碎。

(1)这个故事出自《》,说明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道理。

(2分)

(2)这本书是世界文学史上流传最广的寓言故事集之一,你还知道其中什么有趣的小故事吗?

请举出一例。

(1分)

10.作家______1923年发表了《繁星》《春水》两部诗集,创作上受到印度诗人________的影响,其诗歌作品善于捕捉刹那间的灵感,以三言两语抒写内心的感受和思考,形式短小而意味深长。

(2分)

五、古诗文阅读(共15分)

(一)

早寒江上有怀

孟浩然

木落①雁南度②,北风江上寒。

我家襄水曲,遥隔楚云端。

乡泪客③中尽,孤帆天际看。

迷津④欲有问,平海夕漫漫。

注释:

①木落:

指树木的叶子落下来。

②雁南度:

大雁南飞。

③客:

指客居异乡。

④迷津:

迷失道路。

津,渡口。

11.诗歌首联,作者运用一系列景物活画出一幅______时节的图景,渲染了____________的氛围。

(2分)

12.全诗借景抒情,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情感?

(3分)

(二)

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故曰:

教学相长也。

《兑命》曰:

“学学半”。

其此之谓乎?

(选自《礼记·学记》)

13.解释下列加点词语的含义:

(4分)

(1)不知其旨也()

(2)弗学()

(3)然后能自强也()(4)《兑命》曰:

“学学半”()

14.请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4分)

(1)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2)其此之谓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读了这篇短文,你懂得了什么道理?

结合你的学习实际,谈一点你的学习体会。

(2分)

六、课内记叙文阅读(共8分)

紫藤萝瀑布

宗璞

①我不由得停住了脚步。

②从未见过开得这样盛的藤萝,只见一片辉煌的淡紫色,像一条瀑布,从空中垂下,不见其发端,也不见其终极。

只是深深浅浅的紫,仿佛在流动,在欢笑,在不停地生长。

紫色的大条幅上,泛着点点银光,就像迸溅的水花。

仔细看时,才知道那是每一朵紫花中的最浅淡的部分,在和阳光互相挑逗。

③这里春红已谢,没有赏花的人群,也没有蜂围蝶阵。

有的就是这一树闪光的、盛开的藤萝。

花朵儿一串挨着一串,一朵接着一朵,彼此推着挤着,好不活泼热闹!

④“我在开花!

”它们在笑。

⑤“我在开花!

”它们嚷嚷。

⑥每一穗花都是上面的盛开、下面的待放。

颜色便上浅下深,好像那紫色沉淀下来了,沉淀在最嫩最小的花苞里。

每一朵盛开的花就像是一个小小的张满了的帆,帆下带着尖底的舱,船舱鼓鼓的;又像一个忍俊不禁的笑容,就要绽开似的。

那里装的是什么仙露琼浆?

我凑上去,想摘一朵。

⑦但是我没有摘。

我没有摘花的习惯。

我只是伫立凝望,觉得这一条紫藤萝瀑布不只在我眼前,也在我心上缓缓流过。

流着流着,它带走了这些时一直压在我心上的焦虑和悲痛,那是关于生死谜、手足情的。

我沉浸在这繁密的花朵的光辉中,别的一切暂时都不存在,有的只是精神的宁静和生的喜悦。

⑧这里除了光彩,还有淡淡的芳香,香气似乎也是浅紫色的,梦幻一般轻轻地笼罩着我。

忽然记起十多年前家门外也曾有过一大株紫藤萝,它依傍一株枯槐爬得很高,但花朵从来都稀落,东一穗西一串伶仃地挂在树梢,好像在试探什么。

后来索性连那稀零的花串也没有了。

园中别的紫藤花架也都拆掉,改种了果树。

那时的说法是,花和生活腐化有什么必然关系。

我曾遗憾地想:

这里再也看不见藤萝花了。

⑨过了这么多年,藤萝又开花了,而且开得这样盛,这样密,紫色的瀑布

遮住了粗壮的盘虬卧龙般的枝干,不断地流着,流着,流向人的心底。

⑩花和人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不幸,但是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

我抚摸了一下那小小的紫色的花舱,那里满装生命的酒酿,它张满了帆,在这闪光的花的河流上航行。

它是万花种的一朵,也正是一朵一朵花,组成了万花灿烂的流动的瀑布。

⑪在这浅紫色的光辉和浅紫色的芳香中,我不觉加快了脚步。

1982年5月6日

16.从全文看,文中第⑧自然段加横线的句子叙述顺序是________,其作用是:

(3分)

17.第⑨段中画波浪线句子中加点词语的作用是什么?

全句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3分)

18.请简要分析文章最后一段的作用。

(2分)

七、课外记叙文阅读(共14分)

那双颤抖的手

江永彬

(1)爸爸年轻时很帅,身体挺拔,方脸浓眉。

小时候到附近村子里看戏或是看电影,我骑在爸爸的脖子上,从开始到散场,他也不会叫我下来一下。

(2)但是,在远离家乡上初中的时候,我发现了一个秘密,他的手时常颤抖。

那时的我,总也不能把这双颤抖的手与他那结实的身板联系在一起。

(3)第一次发现这个秘密是回家要钱的时候。

记得一个周末,我对妈妈说,明天回校要带20元钱。

爸爸在旁边听到了,看着有些紧张的妈妈,说,我这就出去借。

(4)几个小时过去了,天已经很黑很黑,天上不知何时又飘起漫天大雪,我们都很着急:

他究竟到哪儿去了呢?

(5)躺在床上的我,渐渐地进入了梦乡。

半夜时分,我从梦中惊醒,朦胧中听到爸爸在敲门,接着是妈妈又急又喜的声音:

快进来!

发生什么事了?

到现在……

(6)他们对话的声音虽然越来越小,但在这样寂静的夜晚,我还是听得很清楚。

爸爸说,村子里没有借到,我就到河西他大姑家去了。

不然,小彬明天走,哪里来得及呀!

(7)我这位河西的大姑家离我们家有20公里的路程,我想象得到,我的爸爸,在又黑又冷的夜里,是如何艰难地奔走于风雪之中。

(8)闭上了眼睛,捂住了耳朵,当时是多么不愿意再看到、再听到这样的辛酸在我的生活中出现!

(9)第二天中午,准备回校时,爸爸拉我到旁边。

他一元、两角、一角地数着钱给我,他数钱的手是颤抖的,20元钱数得时间特别漫长,我的心也跟着他那双颤抖的手在不停地跳动……

(10)我工作以后,渐渐有了些积蓄。

好几年前,爸爸有一次来我这里,很晚了也不肯睡去,一个人在房间抽着烟。

我催了好几次:

爸,早点休息吧。

(11)他也许看我催紧了,最后不得不嗫嚅着对我说:

跟你商量一件事,不知行不行?

(12)望着他有些尴尬的样子,我的心里一酸,在想:

爸爸,不管您伸手问儿子要什么,都应该挺直腰杆、理直气壮啊。

过去的一滴一点,都是我甘愿您付出一切的理由啊!

(13)我赶紧用微笑的眼神鼓励他说下去。

爸爸叹了口气,你对我们不错,本该知足了。

不过……你弟弟要买房子,想向你借点钱。

(14)这个我已经预料到,钱也早准备好了,就拿出来递给了爸爸,说,这是5000元,放好了,好好睡觉吧!

(15)过了一会儿,我也困了,便走进里屋休息。

半夜时分,我好像听到响声,是隔壁房间传来的,我爬起来,轻手轻脚地走过去,只见爸爸对着月光在数钱呢!

明亮的月光下,爸爸那双颤抖的手,在一张张地翻着钞票。

他数钱的动作,我小时已经看过无数遍,过了几十年还是那样。

我流泪了。

(16)我打开灯,坐在爸爸床前,说,爸爸,别数了,正好5000元。

(17)爸爸突然看到我,也许有些慌张,结结巴巴地说:

不,不是,我,我只是想看看这么多钱……你挣钱也不容易啊!

(18)那一晚,我决定坐在爸爸的床前,看着爸爸入眠,就像小时候他对我一样。

(选自《当代文萃》,略有改动)

19.请概括文中所叙述的关于爸爸的两件事。

(2分)

20.文章为什么以“那双颤抖的手”为题?

有何作用?

(4分)

21.本文用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描写方法,刻画了一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父亲形象。

(4分)

22.文章最后一段写到“那一晚,我决定坐在爸爸的床前,看着爸爸入眠,就像小时候他对我一样”,请结合文意,谈谈你对这句话含义的理解和感悟。

(4分)

八、写作(共50分)

23.请在《那双颤抖的手》—文第(9)段省略号处,对此时此境的“我”的神态和心理进行描写。

(10分)

要求:

(1)符合上下文情境;

(2)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

(3)字数不超过150字。

24.从下面两个题目中任选一个,写一篇文章。

(40分)

题目一:

温暖

题目二:

有首歌中,这样唱道:

“我和彩虹有个约定,风雨过后阳光会微笑,快乐地长大,迎接灿烂的未来,就像红橙黄绿蓝靛紫。

”约定是誓言,约定是承诺,约定是一种心灵的期盼……同学们,你在生活中,与什么有过约定吗?

请以“我与______有个约定”为题进行写作。

【要求】

(1)若选题目二,请在横线上添加词语,将题目补充完整,然后作文。

(2)文体自选(诗歌除外),不少于600字。

(3)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

(4)卷面整洁,字迹清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