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视阈中的现代农业发展.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30180122 上传时间:2023-08-05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20.4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视阈中的现代农业发展.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视阈中的现代农业发展.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视阈中的现代农业发展.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视阈中的现代农业发展.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视阈中的现代农业发展.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视阈中的现代农业发展.docx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视阈中的现代农业发展.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视阈中的现代农业发展.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视阈中的现代农业发展.docx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视阈中的现代农业发展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视阈中的现代农业发展

  [摘要]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发展现代农业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环节。

从具体要求看,人本是现代农业发展的前提,人文是现代农业发展的基础,人民是现代农业发展的主体。

从现代农业发展过程看,人本、人文、人民构成了现代农业发展的机制。

当前,推进现代农业发展,要处理好三者之间的关系,把握关键环节,一是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把握我国现代农业发展的途径;二是大力弘扬和谐精神,推进我国现代农业发展的进程。

  [关键词]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现代农业;新农村建设

  Abstract:

Thekeytobuildaharmonioussocietyofsocialismistopushforwardnewruralconstructionofsocialismanddevelopmodernagriculture.Fromtheviewofaconcreterequirementandtothedevelopmentofmodernagriculture,peopleorientedisregardedasthepremise,humanityasthebasisandpeopleasthemainbody.Fromtheprocessofmodernagriculture,thethreeparts,peopleoriented,humanityandpeople,formthesystemofmodernagriculturaldevelopment.Atpresent,inthedevelopmentofmodernagriculture,itisnecessarytocopewellwiththethreepartsandtograsptwokeylinks,oneistocarryoutthescientificdevelopmentconcepttotheapproachofdevelopingmodernagricultureinourcountry;theotheristodevelopharmoniousspiritintheprocessofmodernagriculturaldevelopmentofourcountry.

  Keywords:

aharmonioussocietyofsocialism;modernagriculture;newruralconstruction

  积极发展现代农业,大力推进新农村建设,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环节,也是推进中国社会发展与进步的客观需要。

为此,需要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内在要求出发,全面审视与把握和现代农业的实质,把握其中关键要素,发展现代农业。

  一

  和谐是事物的本质中差异面的统一,是事物存在和发展的一种状态,反映了矛盾统一体在发展过程中的对立面表现出来的协调性、一致性、平衡性、完整性和合乎规律性的辨证范畴[1]。

从社会意义上看,和谐社会主要是构成社会的各个部分、各种要素处于一种相互协调的状态的社会。

从构成要素看,现代农业是以一定的生态环境为基础,以新型农民为主体,以现代产业为主导的农业生产模式,是努力追求生态、农村社会、人之间和谐发展的农业生产形态。

  人本是现代农业发展的前提。

环境、社会、人是相辅相成的。

农业发展总是与一定的自然环境相联系。

即使在新的形势下,自然环境仍然是农业存在与发展的基础。

自然环境是农业发展的重要的生态组成部分。

“一切的存在都首先是物质的存在,一切的发展都与物质有关,一切事物只有在与外在的环境进行物质的不断的交换中进行着发展和完善”。

从系统角度看,农业发展是与生态环境不断进行物质、信息、能量交换中得以存在与发展。

因此,新的形势下,发展现代农业,不是“以人为中心”,而要坚持“以人为本”,做好生态保护,处理好人、社会、自然之间的关系,使人类的活动尊重自然规律。

正如马克思曾经指出的,“不以伟大的自然规律为依据的人类计划,只会带来灾难”。

长期以来人类社会发展的事实证明,那种不顾忌环境承受能力的、掠夺式的开发只能导致资源的短缺、生态的退化、环境的污染。

充分考虑生态环境因素,在资源环境可持续发展上推进人的发展和进步,把人的发展与生态发展结合起来,是社会和谐发展的基础,也是现代农业发展的基础,这也是新时期“以人为本”的基本要求。

只有切实保护好自然环境,促进人与生态的共生与和谐,才是真正的“以人为本”。

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坚持以人为本,就是要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谋发展、促发展,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经济、政治、文化权益,让发展的成果惠及全体人民。

  人文是现代农业发展的基础。

人文是人的思想、观念、态度、方法的总和。

它以人的社会存在为基础,是对人的自我价值、社会价值、自然价值等方面的设定,包括人与自我,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人与生态等方面关系,是从根本上对人与社会的价值评判。

从这个角度看,人文是人类存在和发展的自觉意识。

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过程中,人文的意义在于为农业发展提供思想上的导向、精神上的动力。

只有不断增强农业发展的人文的基础,才能提高农业发展的组织性,推进农业文明的发展。

“人的自我异化的积极的扬弃,因而是通过人并且为了人而对人的本质的真正占有;因此,它是人向自身、向社会的(即人的)人的复归”。

在人文的指引下,社会发展才能更加人性化。

一切社会关系的和谐从根本意义上是人的和谐。

社会和谐关系也是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和谐,人是和谐的核心。

同时,人的解放和发展是和谐的基本依据和合理的评价标准。

在努力和谐社会的宏观背景下,发展现代农业需要处理好农业发展的各个组成部分、各种要素之间的关系,使农业价值的生产、实现处于一种相互协调的状态。

为此,积极发展现代农业,不仅需要加强农业科技,增加农业投入,加强农业的基础,也需要积极发展各种农业合作组织,改善农业结构,建立健全农业发展的体制,形成农业发展的机制,提高农业生产效益、积极效益、社会效益。

这也决定了,现代农业需要突破狭隘的农业观念,促进农业生产关系的调整,农业组织的发展。

因此,现代农业不仅仅要求农业经济的发展,也需要注重农业发展的人文资本,逐步完善农业发展的社会机制。

  人民是现代农业发展的主体。

积极发展现代农业的过程,也必然是推进农村社会建设,促进农村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相协调的过程,是促进农村社会不同的层次和功能和谐发展的过程。

马克思深刻指出,“首先应当避免重新把‘社会’当作抽象的东西同个人对立起来。

个人是社会存在物。

因此,他的生命表现,即使不采取共同的、同其他人一起完成的生命表现这种直接形式,也是社会生活的表现和确证。

”122-123农业发展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础,也是实现人民根本利益的要求,通过生产关系的调整激发人民群众的力量,促进农业和谐发展,是现代农业发展的关键。

为此,发展现代农业,需要不断提升人们的科技文化素质与思想道德素质,为农业持续健康增长提供动力。

农民是农村社会的主体,是现代农业的主体。

促进农民人的全面发展是现代农业发展的最终价值取向。

在现代农业发展中,一方面要借助于市场经济体制的作用,实现农业经济利益的最大化,另一方面,必须兼农业发展的社会效益;一方面,要通过发展农业推进社会发展,另一方面,也要推进人的发展;一方面,要维护个人的经济与社会权益,另一方面,要注重社会的整体利益,推进社会和谐发展。

从实质上看,现代农业需要通过协调人们的思想,整合人们的社会行为,优化社会运行机制,倡导人们积极参与现代农业发展。

只有这样,广大农民不仅是现代农业发展的动力主体,也是现代农业发展的受益主体,实现人与社会发展的和谐发展。

  二

  世界经济发展历史表明,现代农业是各个国家农业发展的必然趋势,是生产力发展的必然结果。

从整体特征上看,这是用现代科技装备为支撑,以现代农业生产组织为带动,以现代经营管理方式为引导的农业发展模式。

在推进现代农业的过程中,需要以现代农业改造传统农业,积极推进农业增长方式,进一步解放农村生产力,促进农村综合发展,提高农民的生活质量与水平。

因此,现代农业发展过程,是推进农业产业升级的过程,也是协调人、自然、环境关系的过程。

其中,人本、人文、人民具有重要作用。

  从结构上看,人本、人文、人民相统一是现代农业发展的要素。

“现在的社会不是坚实的结晶体,而是一个能够变化并且经常处于变化过程中的机体。

”现代农业作为农村社会发展的重要领域,是人本的前提性、人文的关键性、人民的主体性的统一。

这三个相辅相成的因素,构成了现代农业发展的基本力量。

“人本”揭示了现代农业发展的归宿,深刻揭示了现代农业发展需要把人的发展、农业的发展、生态的发展结合起来,从农业与人、与生态的相关性来思考,从人、生产、环境所构成的系统上来思考。

“人文”揭示了现代农业发展基本途径与方法,这就是要通过调整农业的生产关系,增加农业发展的人文资本,推进农业产业化、市场化、国际化,提高农业发展的质量与水平。

“人民”揭示了现代农业发展的最深厚的动力,揭示了现代发展是“为了任何完整的人的发展,发展同作为主体和行为者的人有关,同人类的发展及其目标和显然正在发展着和演变的目的有关。

”从人本、人文、人民这三个方面出发,改善农业的发展环境与条件,协调人与自然界、人与社会、人与人之间关系,激发最广大农民投身于现代农业发展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才能够加强传统农业的改造,促进农业发展的优化,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增强农村发展的统一性、整体性和协调性。

 

  从功能上看,人本、人文、人民相协调是现代农业发展的关键。

“人们在自己生活的社会生产中发生一定的、必然的、不以他们的意志为转移的关系,即同他们的物质生产力的一定发展阶段相适合的生产关系。

这些生产关系的总和构成社会的经济结构,即有法律的和政治的上层建筑竖立其上并有一定的社会意识形式与之相适应的现实基础。

物质生活的生产方式制约着整个社会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的过程。

”[10]农业发展是从低级到高级不断演进的过程,是“依靠历史、通过历史并且同历史一起保存下来和发展起来的”[11]。

随着人类文明发展,农业进一步发展的自然资源在减少,生态环境逐步恶化,同时,与世界发达国家相比较,我国农业发展面临资金、技术、市场等多方面矛盾与问题。

促进人本、人文、人民在统一的基础上相协调,加强农业发展的整合,是现代农业发展的必然要求。

“所谓整合,就是通过一定的方式和手段,使各不同部分在保持各性质特点的前提下,共同构成一个有机的、完整的整体。

”[12]整合的目的在于“既能够使社会维持其作为社会系统的完整性,又能够使社会进入更高级的适应能力”[13]。

只有坚持“以人为本”,切实保护与节约农业资源,保护农业生态环境,才能为农业发展奠定基础;只有加强农业的人文资本投入,转变农业增长方式和组织方式,才能加强农业薄弱环节,提高农业竞争能力,实现国民经济三大产业协调发展;只有加强农业技术培训,提高农民的科技文化素质,提高农业生产的信息化,才能促进农业生产与现代社会发展相适应,推进国民经济健康持续发展,推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三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积极发展现代农业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指出,“建设现代农业的过程,就是改造传统农业、不断发展农村生产力的过程,就是转变农业增长方式、促进农业又好又快发展的过程。

必须把建设现代农业作为贯穿新农村建设和现代化全过程的一项长期艰巨任务,切实抓紧抓好。

”发展现代农业,要发挥好人本、人文、人民的作用与功能,协调好三者之间的关系。

  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把握我国现代农业发展途径。

科学发展观是“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是包括了发展的主体、方法、目的等方面综合,也是对人民、人文、人本的全面整合。

科学发展观是现代农业发展的指导思想。

据有关报道,我国农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已从上世纪80年代初的30%以上下降到2005年的%;同时,城镇化进程滞后于工业化进程,农业现代化进程又滞后于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

2005年,我国城镇化率只有43%。

这样,产业结构与人口结构、就业结构偏差很大。

同时,2004年我国农产品加工业产值与农产品产值之比,按小口径计算为∶1。

这既表明了在农产品加工增值方面我们与发达国家的差距,也表明了在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延长农业产业链条方面我国存在巨大的发展空间[14]。

这样的格局和现实,也决定了我国农业发展应该从中国国情出发,坚持科学发展观。

不仅要遵循农业现代化的规律,积极推进农业发展,也要从我国现实国情出发,因地制宜,解决现代农业发展中存在的突出问题;不仅加强农业资源保护,也要考虑生态代价,积极发展绿色农业,旅游观光等生态农业;不仅要重视对农业的科技投入,推进农业技术创新,也要加强人文投入,推进农业组织与制度创新;不仅需要维护好最广大农民的根本利益,也要通过积极引导,发挥农民的主体性。

  大力弘扬和谐精神,推进我国现代农业发展进程。

和谐精神是生态环境、人类社会生活的整体、人内在的观念、态度、方法等各个方面协调和平衡发展的最高概括,是渗透于生态和谐、社会和谐、内心和谐的精神升华。

“人在积极实现自己本质的过程中创造、生产人的社会联系、社会本质,而社会本质不是一种同个人相对立的抽象的一般的力量,而是每一个单个人的本质,是他自己的活动,他自己的生活,他自己的享受,他自己的财富。

”24建设现代农业的过程,是改造传统农业、不断发展农村生产力的过程,也是转变农业增长方式、促进农业又好又快发展的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要加大农业投入,积极推进现代农业建设,强化农村公共服务,深化农村综合改革,促进粮食稳定发展、农民持续增收、农村更加和谐,确保新农村建设取得新的进展,巩固和发展农业农村的好形势。

因此,加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推进现代农业,需要紧紧把握好人本、人文、人民之间的关系,弘扬和谐精神。

大力弘扬和谐精神,能够促进人与自然、人与生态人之间关系的和谐,建立起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环境友好型的生态环境;加强农村中各种农业组织建设,增强农民之间的沟通与联系,促进农业与农村社会的和谐发展;增强人们的主体性,增加农业农村发展的生机与活力。

农业部为全面贯彻落实2007年的中央一号文件,推出了落实中央支农惠农政策,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深化农业结构调整,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确保今年底基本完成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改革等五项措施[15]。

这是以和谐精神推进现代农业的体现。

  现代化“以工业化为推动力,导致传统的农业社会向现代化工业社会的全球性的大转变过程,它使工业主义渗透到经济、政治、文化、思想各个领域,引起深刻的相应变化”[16]。

努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积极发展现代农业,处理好人本、人文、人民之间的关系,把握关键环节,是促进农业发展,农村繁荣,农民进步的基本要求。

  [参考文献]

  [1]李殿斌.简论和谐范畴[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8,(4):

48.

  李钢.论发展的内在本质[J].学习与探索,1999,(6):

32.

  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1卷)[M].北京:

人民出版社,1979:

251.

  胡锦涛.在中央人口资源环境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04-04-05,

(1).

  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2卷)[M].北京:

人民出版社.1979:

120.

  吴兰丽,田宏伟.社会和谐问题研究的历史、现状及思考[J]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

(2):

56.

  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2卷)[M].北京:

人民出版社,1979:

122-123.

  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3卷)[M]..北京:

人民出版社,1972:

12.

  佩鲁.新发展观[M].北京:

华夏出版社,1987:

102.

  [10]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M]北京:

人民出版社,1995:

32-33.

  [11]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卷)[M].北京:

人民出版社,1957:

140.

  [12]王长江.现代政党执政规律研究[M].上海:

上海人民出版社,2002:

178.

  [13]安东尼,奥勒姆.政治社会学导论[M].杭州:

浙江人民出版社,1989:

135.

  [14]张怡恬.走具有中国特色的农业现代化道路——访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所长张晓山[N].人民日报,2007-03-07(11).

  [15]农业部出台具体措施,现代农业明确五大方向[N].人民日报,2007-02-06(6).

  [16]罗荣渠.现代化新论——世界与中国的现代化进程[M].北京:

北京大学出版社,1993:

17.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外语学习 > 韩语学习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