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教师资格证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知识点整理.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3017656 上传时间:2022-11-17 格式:DOCX 页数:32 大小:39.9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教师资格证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知识点整理.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2页
小学教师资格证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知识点整理.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2页
小学教师资格证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知识点整理.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2页
小学教师资格证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知识点整理.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2页
小学教师资格证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知识点整理.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小学教师资格证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知识点整理.docx

《小学教师资格证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知识点整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教师资格证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知识点整理.docx(3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小学教师资格证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知识点整理.docx

小学教师资格证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知识点整理

第一章教育基础

⏹小学教育的基本特点:

教育对象的特殊性小学教育的基础性小学教育的义务性小学教育的全面性

学校管理的基本要素:

管理者管理手段管理对象

学校管理的基本内容:

思想品德教育管理教学工作管理(核心)教务行政管理总务工作

学校管理的过程:

计划实施检查总结

学校管理的原则与方法:

原则:

1.方向性原则2.科学性原则3.民主性原则4.教育性原则5.规范性原则6.系统性原则7.效益型原则8.动态性原则

方法:

1.行政管理原则2.法律原则3.思想教育原则4.经济方法5.学术方法

学校组织结构的主要职能部门:

1.校长办公室(对外联络、信访、人事保卫、文件收发归档、报表统计)

2.教务处(教学组织、教育科研、学籍管理、课程资源管理)

3.政教处(德育思想政治)

4.总务处(后勤提供经费物质保障)

5.教研室(基层教学实验)

6.年级组

⏹(重点)教育学基础知识

“教育”的由来:

《孟子尽心上》

教育主要包括:

社会教育学校教育家庭教育

狭义教育:

以影响人的身心发展为直接目的的社会活动

教育的构成要素:

教育者(主导作用)、受教育者(主体)、教育影响(活动中介)

教育的本质属性:

教育是培养人的活动

1.教育是人类所特有的一种有意识的社会活动

2.教育是有意识、有目的、自觉地传递社会经验的活动

3.教育是以人的培养为直接目标的社会活动

4.在教育这种培养人的活动中,存在着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影响三种要素之间的矛盾活动

教育的社会属性:

1.永恒性只要人类社会存在,就存在教育

2.历史性

3.相对独立性a.继承性b.受其他社会意识形态的影响c.教育与社会发展经济发展不平衡

教育的功能:

按对象分:

个体发展功能社会发展功能(人口经济政治科技文化)

按作用分:

正向功能负向功能

按呈现方式分:

显性功能(计划性)隐性功能(非预期的)

教育的起源:

神话起源说

生物起源说代表人物:

法利托尔诺美桑代克英沛西·能(本能生利息)

心理起源说代表人物:

美孟禄教育起源于儿童对成人无意识的模仿(心理仿孟禄)

劳动起源说代表人物:

苏联米丁斯基凯洛夫(米凯爱劳动)

教育的发展:

1.原始社会

a.具有一定的目的性

b.没有阶级性,教育是为生产和生活服务的

c.手段主要是言传身教,没有文字和书本

d.教育目的一致,教育权利平等

e.以生活经验为教育内容,教育内容贫乏

f.教育直接为生产和生活服务,没有从生产劳动中脱离出来

2.古代教育

奴隶社会

中国夏朝——痒序校西周——国学乡学“学在官府政教合一”六艺(礼乐射御书数)

古埃及宗教教育

古希腊斯巴达——尚武教育雅典——崇文教育

3.封建社会

中国春秋战国——官学衰私学兴显学盛行隋唐——实行分科教学科举制

宋朝——四书(大学中庸孟子论语)五经(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

清朝——学堂中体西用1905废除科举

西方教会学校骑士学校

特点:

1.阶级性2.道统性3.专制性4.刻板性5.象征性6.宗教性

20世纪以后的教育特点

1.教育的终身化现代人的一生应该是终身学校终身发展的一生

2.教育的全民化人人都有受教育的权利,且必须接受一定的教育

3.教育的民主化一方面追求让所有人都受到同样的教育另一方面教育民主化追求教育的自由化

4.教育的多元化培养目标的多元化,办学形式的多元化,管理模式的多元化,教学内容的多元化,评价标准

的多元化

5.教育技术的现代化

现代教育发展趋势

1.加强学前教育并重视与小学教育的衔接

2.强化普及义务教育延长义务教育年限

3.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朝着相互渗透的方向发展

4.高等教育的类型日益多样化

5.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之间的界限日益模糊

6.教育制度有利于国际交流

⏹教育学

以教育现象、教育问题为研究对象,不断探索并揭示教育规律的一门社会科学

教育学的发展

●萌芽阶段

中国《学记》世界第一部教育文献

孔子主张“有教无类”“因材施教”“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启发诱导)“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学思结合)

墨子兼爱非攻“亲知闻知说知”

道家道法自然

西方苏格拉底产婆术讽刺—定义—助产术

柏拉图《理想国》“寓学习与游戏”最早提倡者

亚里士多德《政治学》首次提出“教育遵循自然原则”

昆体良西方第一部专门论述教育问题的专著《雄辩术原理》(论演说家的教育)将学习过程概况为“模仿——理论——练习”三阶段

●创立阶段培根——实验科学家鼻祖首次提出把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提出“归纳法”

特点:

教育问题成为专门的研究领域形成了专门的教育概念或概念体系有了科学的研究方法产生了专门的教育研究机构

代表人物夸美纽斯——《大教学论》(教育学成为一门独立学科的标志)

卢梭——《爱弥儿》倡导自然教育儿童本位教育观

康德——最终将教育学作为一门课程在大学里讲授“人是唯一需要教育的动物”

裴斯泰洛齐——最早提出“教育心理学化”西方教育史上第一个将“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付诸实施的教育家

洛克——《教育漫话》白板说

赫尔巴特——《普通教育学》科学教育学之父,传统教育学的代表人物(标志规范教育学的建立)教育性教育原则(没有无教育的教学,没有无教学的教育)

杜威——实用主义哲学创始人现代教育学代表人物《民主主义与教育》新三中心论(儿童经验活动)“教育即生活学校即社会”教育无目的论

陶行知——人民教育家《中国教育改造》“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生活教育理论

●发展阶段马克思主义教育学的形成与发展凯洛夫——《教育学》世界上第一部马克思主义教育学著作

马卡连柯——《教育诗》《论共产主义教育》集体主义流浪儿童和违法者改造

中国杨贤江《新教育大纲》我国第一部以马克思教育理论为指导的教育著作

当代教育理论的发展赞可夫——《教育与发展》“以最好的效果使学生达到最高的发展水平”发展性教育理论五条教学原则a.高难度B.高速度C.理论知识起主导作用D理解学习过程E使所有学生包括差生都得到一般发展的原则

布鲁纳——美强调学科结构提出结构主义教学理论倡导发现教学法

瓦根舍因——德创立范例教学理论

皮亚杰——瑞士教学的主要目的是发展学生智力

苏霍姆林斯基——全面和谐教育思想“活的教育学”

布鲁姆——提出掌握学习理论

⏹教育与社会的发展

(一)教育与社会生产力的相互关系

●生产力对教育的制约作用

a.生产力水平决定教育的规模和速度b.生产力水平制约教育结构的变化c.制约教育内容和手段

●教育对生产力的促进作用

a.教育再生产劳动力(舒尔茨人力资源理论)b.教育再生产科学知识

(二)教育与社会政治经济制度的相互关系

●政治经济制度对教育的制约作用

a.决定教育的领导权b.决定着受教育权c.决定教育目的的性质和思想道德的内容

●教育对政治经济的影响

a.为政治经济制度培养所需要的人才(培养人才)b.教育促进民主c.教育是一种影响政治经济的舆论力量

(三)教育与文化的相互关系

1.教育与文化是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关系

●文化对教育发展的制约作用:

a影响教育目的的确立b影响教育内容的选择c影响教育教学方法的使用

●教育对文化发展的促进作用:

a具有筛选、整理、传递和保存文化的作用b传播和交流文化的作用c更新和创造文化的作用

2.教育与文化关系的特殊性

文化本身是一种教育力量教育本身是一种特殊的文化现象

3.学校文化

学校精神文化(观念文化)是校园文化的核心

⏹教育目的

◆教育目的是教育的核心问题,是国家对培养人的总的要求,它规定着人才的质量和规格,对教育工作有全程性的指导作用。

教育工作是整个教育工作的方向,是一切教育工作的出发点。

教育目的的实现也是教育活动的归宿。

教育目的的作用:

导向激励评价

教育目的理论:

宗教本位论

社会本位论(培养合格公民和社会成员,代表人物柏拉图、涂尔干、凯兴斯泰纳、巴格莱)

个人本位论教育要服从人的成长规律满足人的需要;主张教育目的是培养“自然人”(代表人物:

卢梭、罗杰斯、福禄贝尔、裴斯泰洛齐)

教育无目的论杜威

教育目的层次:

1.国家教育目的2.各级各类学校的教育目标3.教师教学目标

教育目的的影响因素(制定教育目的的依据)

1.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因素2.受教育者的身心发展特点与需要

3.制定者的教育理想和价值观4.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是我国确立教育目的的理论依据

我国的教育目的特点

1.培养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坚持思想政治道德素质与科学文化知识能力的统一

2.德智体美全面发展,要求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两方面和谐发展

3.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强调学生个性的发展,培养学生创造精神与实践能力

4.教育目的实现的根本途径是教育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

确立我国教育目的的理论依据

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学说

全面发展教育构成及其关系

德育——灵魂和核心作用保证方向和保持动力智育——前提和支持体育——基础美育——动力

劳动技术教育——综合德智体美的作用

素质教育

以提高国民素质为宗旨,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一宗旨两重点)

素质教育基本内涵

1.素质教育是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

2.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

3.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

4.素质教育诗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

5.素质教育是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社会实践能力为重点的教育(创新能力的培养是素质教育的核心,是素质教育区别于应试教育的根本所在,重视创新能力的培养,也是现代教育与传统教育的根本区别所在)

⏹教育制度

教育制度的发展历程:

前制度化教育(实体化教育)制度化教育(正规教育)非制度化教育

现代学制的类型:

双轨制(欧洲英法)单轨制(美国)分支型(苏联)

制定教育制度的依据(教育制度的影响因素)

1.生产力发展水平和科学技术发展状况

2.社会政治经济制度

3.学生身心发展规律

4.本国学制的历史发展和外国学制的影响

教育事业改革发展的工作方针:

优先发展、育人为本、改革创新、促进公平、提高质量

我国学制的发展(人颁布,癸实施)(资本主义丑)(长期戌美国)

壬寅学制:

是我国颁布的第一个近代学制,虽正式颁布,但未实行。

癸卯学制:

是我国实行的第一个近代学制。

反映了“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思想。

壬子癸丑学制;第一次规定了男女同校,废除读经,是我国教育史上第一个具有资本主义性质的学制。

壬戌学制:

以美国学制为蓝本颁布了“壬戌学制”,一直沿用到新中国成立初期,兼顾学生升学和就业两种准备。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

课程用于教育科学专门术语始于英国科学家斯宾塞

课程的作用

1.课程是实现教育目的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的保证

2.课程是教师教和学生学的依据,是师生关系的纽带

3.课程是教学方法的选择,教学组织形式的确定,教学手段的应用的根据

4.课程是国家检查和监督学校教育工作的依据

课程类型:

以固有的属性划分:

学科课程经验课程(活动课程)

以组织形式划分:

分科课程(学科课程)综合课程

以对学生的学习要求来划分:

必修课程选修课程

从课程设计、开发和管理主体区分:

国家课程地方课程校本课程

从课程的呈现方式划分:

显性课程隐性课程

课程理论流派

学科中心课程论(赫尔巴特斯兵塞布鲁纳)

学生中心课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幼儿读物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