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诵读二下DOC.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30173581 上传时间:2023-08-05 格式:DOCX 页数:36 大小:155.7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经典诵读二下DOC.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6页
经典诵读二下DOC.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6页
经典诵读二下DOC.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6页
经典诵读二下DOC.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6页
经典诵读二下DOC.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经典诵读二下DOC.docx

《经典诵读二下DOC.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经典诵读二下DOC.docx(3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经典诵读二下DOC.docx

经典诵读二下DOC

《弟子规》

弟子就是学生,规是规范,《弟子规》是依据至圣先师孔子的教诲而编成的学生的生活规范。

《弟子规》原名《训蒙文》,原作者为清朝康熙年间李毓秀(公元1662——1722年)所作。

此书以《论语》(学而篇)“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余力学文”为中心,具体陈述弟子在家、外出、待人、接物与学习上应该恪守的规范。

后来清朝贾存仁修订改编成《训蒙文》,并改名为《弟子规》,是启蒙养正教育子弟、敦伦尽分、防邪存诚、养成忠厚家风的最佳读物。

xìn

【信】

fánchūyánxìnwéixiānzhàyǔwàngxīkěyān

凡出言 信为先 诈与妄  奚可焉

解释:

凡是开口允诺之前,要先考虑自己能不能做得到,如果没有把握做到就不必讲,不可欺骗蒙混,失信是绝对不可以的。

huàshuōduōbùrúshǎowéiqíshìwùnìngqiǎo

话说多 不如少 惟其是 勿佞巧

解释:

讲话不可太多,言多必失。

要讲得恰当,要实事求是事,不可花言巧语。

jiānqiǎoyǔhuìwūcíshìjǐngqìqièjièzhī

奸巧语 秽污词市井气 切戒之

解释:

尖酸刻薄的话,下流的脏话,阿谀奉承之类小市民习气都要彻底革除。

小故事

曾子杀猪

  曾子,又叫曾参,春秋时期鲁国人,是孔子的弟子。

曾子深受孔子的教导,不但学问高,而且为人非常诚实,从不欺骗别人,甚至是对于自己的孩子也是说到做到。

  有一天,曾子的妻子要去赶集,孩子哭着叫着要和母亲一块儿去。

于是母亲骗他说:

“乖孩子,待在家里等娘,娘赶集回来给你杀猪吃。

”孩子信以为真,一边欢天喜地地跑回家,一边喊着:

“有肉吃了,有肉吃了。

  孩子一整天都待在家里等妈妈回来,村子里的小伙伴来找他玩,他都拒绝了。

他靠在墙根下一边晒太阳一边想像着猪肉的味道,心里甭提多高兴了。

  傍晚,孩子远远地看见了妈妈回来了,他一边三步作两步的跑上前去迎接,一边喊着:

“娘,娘快杀猪,快杀猪油,我都快要馋死了。

  曾子的妻子说:

“一头猪顶咱家两三个月的口粮呢,怎么能随随便便于工作杀猪呢?

  孩子哇的一声就哭了。

  曾子闻声而来,知道了事情的真相以后,二话没说。

转身就回到屋子里。

过一会儿,他举着菜刀出来了,曾子的妻子吓坏了,因为曾子一向对孩子非常严厉,以为他要教训孩子,连忙把孩子搂在怀里。

哪知曾子却径直奔向猪圈。

  妻子不解地问:

“你举着菜刀跑到猪圈里干啥?

  曾子毫不思索地回答:

“杀猪”。

  妻子听了扑哧一声笑了:

“不过年不过节杀什么猪呢?

  曾子严肃地说:

“你不是答应过孩子要杀猪给他吃的,既然答应了就应该做到。

  妻子说:

“我只不过是骗骗孩子,和小孩子说话何必当真呢?

  曾子说:

“对孩子就更应该说到做到了,不然,这不是明摆着让孩子学着家长撒谎吗?

大人都说话不算话,以后有什么资格教育孩子呢?

  妻子听后惭愧地低下了头,夫妻俩真的杀了猪给孩子吃,并且宴请了乡亲们,告诉乡亲们教育孩子要以身作则。

  虽然曾了的做法遭到一些人的嘲笑,但是他却教育出了诚实守信的孩子。

曾子杀猪的故事一直流传至今,他的人品一直为后代人所尊敬

 

jiànwèizhēnwùqīngyánzhīwèidìwùqīngchuán

见未真 勿轻言  知未的 勿轻传

解释:

所见未真切时,不得轻易说出,所知未确实时,也不能轻易传扬出去。

shìfēiyíwùqīngnuògǒuqīngnuòjìntuìcuò

事非宜 勿轻诺  苟轻诺 进退错

解释:

不适宜的事不能轻易允诺别人,假如你不经考虑允诺了别人,会使你进退两难。

小故事

一诺千金

春秋后期,吴国的四公子季札为人十分重义气,对功名财富看得很淡,因此在吴国很有贤名。

吴王寿梦曾经想立他为太子,但季札怎么也不肯接受,并且尽心尽力地辅助兄长樊诸治理国家,受到了大臣们和百姓们的爱戴。

  公元前544年,季札奉命出使鲁、齐、卫、晋等国。

途中经过徐国,徐国君主十分好客,他久仰季札的大名,就挽留他住了几天,天天设宴款待,并且让太子和大臣们出席作陪。

  季札文武双全,剑术精湛。

席上,徐君乘兴请他一显身手。

季札推辞不过,走下殿来。

只见他的剑刚出鞘,满殿银光四射。

徐君看得眼睛也直了,连连称赞:

“好剑!

好剑!

  舞罢剑后,季札回到座上。

徐国的大臣们纷纷交口称赞,上前敬酒。

这时,徐君已经深深地喜欢上了这把好剑,眼光不住地瞟向它,但想到自己和季札不过是初次见面,不好意思开口。

  季札早已看出了徐君的心思,只是由于自己出使的任务还没有完成,因此不能把这把标志着使者身份的宝剑送人。

他决定等自己的使命完成后,回来经过徐国时,再将这件吴国的国宝送给徐君。

  离开徐国后,季札风尘仆仆地访问了各国。

当他重新回到徐国时,突然传来了一个噩耗:

徐君在不久前出访楚国时,在路上不幸暴病而亡。

  季札听后非常震惊,他深深地自责,当初为什么没有立即把宝剑赠给徐君,以致留下了无法弥补的缺憾。

经过慎重的考虑,季札马上命令驾车前往王宫,准备把宝剑送给徐国的新君。

  随从的官员劝季札说:

“季子,这是吴国的国宝,送人恐有不便吧?

  季札说:

“当时,徐君想要这把剑的时候,我在心里已经答应他了,只是因为使命没有完成,不便将宝剑送给他。

现在徐君去世,我就心生反悔,这不是一个正直的人所应该做的!

  季札见到徐国的新君,对新君说明了来意后。

准备呈上宝剑。

新君连忙辞谢说:

  “先君并未留下遗命,寡人不敢接受这样贵重的礼物。

  季札没有办法,只好来到徐君的墓地,把宝剑挂在墓旁的树上。

徐国的百姓知道季札的这一举动后,对他恪守信用的美德都赞不绝口。

  后来,“季札挂剑”这一典故,用来表示对亡友的吊唁、追怀;或用来形容恪守信义。

 

fànàizhòng

【泛爱众】

fándàozìzhòngqiěshūwùjíjíwùmóhū

凡道字重且舒  勿急疾  勿模糊

解释:

在讲话的时候,咬字要清楚,态度自然,不可以讲得太快太紧张,也不可以讲得含糊不清。

bǐshuōchángcǐshuōduǎnbùguānjǐmòxiánguǎn

彼说长此说短  不关已 莫闲管

解释:

说东家长、西家短的话,与自己无关的不要去管他。

小故事

郭象的口才

晋朝有一位很有学问的大学问家,名叫郭象。

他年纪还小的时候,就展现出很高的才华,十几岁的时候,不但已经读完《老子》、《庄子》等古书,而且还能一口气背诵出来。

郭象的名声越来越大,朝廷派人请他做官,他推辞不掉,只好答应了,于是,就当上了黄门侍郎。

因为它平时读了很多书,只是非常丰富,而且他喜欢应用在日常生活的小细节里,所以提出来的见解往往比别人深刻,而且能够将个中道理说得很清楚,因此他受到很多人的推崇。

郭象的口才很好,讲起话来滔滔不绝,有声有色,大家听得很入神。

其中有个太尉叫王衍,听完他的议论后感慨地说:

“听郭象说话,就好像看到瀑布流泻下来的水,滔滔不绝,好像永远不会停止。

 

jiànrénshànjísīqízòngqùyuǎnyǐjiànjī

见人善 即思齐 纵去远 以渐跻

解释:

看见别人的善行,就要想到自己也应该努力做到。

虽然差距很远,但经过自己努力,也会慢慢地与别人一样。

jiànrénèjínèixǐngyǒuzégǎiwújiājǐng

见人恶 即内省 有则改 无加警

解释:

看见别人的恶习,要即刻自我检讨,如果发现自己也有这个毛病,就要即刻改掉,如果没有,要时刻警惕,不能染上这种恶习。

小故事

茅以升立志造桥

茅以升是我国建造桥梁的专家,他小时候,家住在南京。

离他家不远有条河,叫秦淮河。

每年端午节,秦淮河上都要举行龙船比赛.到了这一天,两岸人山人海.河面上的龙船都披红挂绿,船上岸上锣鼓喧天,热闹的景像实在让人兴奋.茅以升跟所有的小伙伴一样,每年端午节还没到,就盼望着看龙船比赛了.可是有一年过端午节,茅以升病倒了.小伙伴们都去看龙船比赛,茅以升一个人躺在床上,只盼望小伙伴早点儿回来,把龙船比赛的情景说给他听.小伙伴们直到傍晚才回来.茅以升连忙坐起来,说:

"快给我讲讲,今天的场面有多热闹?

"小伙伴们低着头,老半天才说出一句话来:

"秦淮河出事了!

""出了什么事?

"茅以升吃了一惊."看热闹的人太多,把河上的那座桥压塌了,好多人掉进了河里!

"听了这个不幸的消息,茅以升非常难过.他仿佛看到许多人纷纷落水,男的女的老的小的,景像凄惨极了.病好了,他一个人跑到秦淮河边,默默地看着断桥发呆.他想:

我长大一定要做一个造桥的人,造的大桥结结实实,永远不会倒塌!

从此以后,茅以升特别留心各式各样的桥,平的,拱的,木板的,石头的.出门的时候,不管碰上什么样的桥,他都要上下打量,仔细观察,回到家里就把看到的桥画下来.看书看报的时候,遇到有关桥的资料,他都细心收集起来.天长日久,他积累了很多造桥的知识.他勤奋学习,刻苦钻研,经过长期的努力,终于实现了自己的理想,成为一个建造桥梁的专家。

 

wéidéxuéwéicáiyìbùrúréndāngzìlì

唯德学唯才艺  不如人当自励

解释:

如果自己品德、学问、才能、技艺不如别人,应当努力争取尽力赶上。

ruòyīfúruòyǐnshíbùrúrénwùshēngqī

若衣服 若饮食  不如人 勿生戚

解释:

如果自己的衣服、饮食不如别人的,不要难过。

小故事

阮咸晒衣

阮咸是西晋著名的文学家,年轻的时候家里并不富裕,吃的穿的很平常,可是他在有钱人面前却泰然自若,一点也不自卑。

当时有个风俗,就是每年六月初六,各家都要把自家的箱子打开,把箱子中的衣服拿到太阳下面晾晒。

据说这样衣服不会被虫子咬。

这一天,许多人家都在晒衣服,那些有钱人家会把所有的绫罗绸缎华丽衣服一一晾晒,一时间便花团锦绣,粲然耀眼。

这既是晒衣服,也是一种变相的比富大赛。

有些自卑的穷人就干脆不晒了,因为他们感到那些破旧衣服很丢人,也有些穷人只挑拣几件能看得上眼的衣服晒晒,阮咸则坦然的将自己的所有破烂衣服都晾出来,这些人见阮咸晾晒自己的旧衣服,都来观看。

但阮咸一点也不在意,不自卑。

他认为,富贵不是可以夸耀的资本,贫寒也不是耻辱,人活着关键在于他的德行和学识。

 

wénguònùwényùlèsǔnyǒuláiyìyǒuquè

闻过怒 闻誉乐  损友来 益友却

解释:

听见别人说自己的过失就发怒,听见别人恭维自己就欢喜,这样就只会招来坏朋友,而好人就离你而去。

wényùkǒngwénguòxīnzhíliàngshìjiànxiāngqīn

闻誉恐闻过欣  直谅士 渐相亲

解释:

听见恭维话就感到不安,听见别人指责自己过错便欣然接受,这样良师益友渐渐地就和你亲近了。

小故事

讳疾忌医

  春秋时,蔡国有个著名的民间医生,叫秦越人。

他周游列国,热心为百姓看病。

大家都很敬重他。

有一次,他来到一个国家,见一家死了人,尸首已放了好几天,便问明病人临死前的症状,断定这是假死,还能救活。

他先给病人扎了针,然后灌下药,稍侯片刻,死人居然活过来了。

全城的人都十分惊讶,称他是神医扁鹊,有起死回生之术。

扁鹊的名声从此传布列国,他的真名反被人们忘却。

讳疾忌医

  蔡国国君蔡桓公听说自己的国中居然出了如此赫赫有名的人物,很想见见,便命人布告四方。

  扁鹊见到布告,忙回国,晋见桓公。

他款步入厅,来到桓公面前站了片刻,对桓公说:

[主公有病,病在皮肤,若不及时医治,恐怕要严重起来。

桓公一听,便有些不快,摇头说到:

[我身体很好,没有病。

  扁鹊走后,桓公对左右冷笑道:

[做医生的,都想赚钱,只会给没病的人看病,这才容易显示自己医术高明。

  过了十天,扁鹊提着药篮去见桓公。

桓公正坐在御园中玩赏。

扁鹊来到桓公面前,看着他的脸色,忧郁地说:

[主公有病,病在血脉,若不抓紧医治,将会更加严重。

]桓公心里十分不乐,扭转头,竟是不理。

扁鹊只好退了出来。

  过了十天,扁鹊又去见桓公,心情沉重地说:

[主公有病,病在肠胃,再不医治,将更加严重!

]桓公听后,勃然作色。

扁鹊十分惋惜,喟然长叹,摇头而去。

  又过了十天,扁鹊第四次来见桓公,一见桓公,二话不说,急撤身而出。

桓公见扁鹊这次来得蹊跷,派人去问,扁鹊痛心地说:

[病在皮肤,可用药水热敷,病到血脉,可用针灸治疗,病入肠胃,可用汤药;现在病入骨髓,没有办法了。

]说罢,扁鹊整理行装,星夜向秦国逃去。

  过了五天,讳疾忌医的桓公浑身疼痛,果然病倒了。

忙派人去找扁鹊,但是已经晚了,桓公就这样死去了。

wúxīnfēimíngwéicuòyǒuxīnfēimíngwéiè

无心非 名为错 有心非名为恶

解释:

如果是无意中做了坏事,这叫做错。

如果是存心做坏事,这就叫作恶。

guònénggǎiguīyúwútǎngyǎnshìzēngyìgū

过能改 归於无  倘掩饰 增一辜

解释:

如果犯了过错,能够改过,就跟没有犯过错误一样。

如果犯了错误而掩饰之,那就罪加一等了。

小故事

曹操割发代首

 曹操是三国时期人。

他虽然野心很大,但却在自己统领的军队中留下了诚信的美名。

  一次,麦熟时节,曹操率领大军去打仗。

沿途的老百姓因为害怕士兵,都躲到村外,没有一个敢回家收割小麦的。

  曹操得知后,立即派人挨家挨户告诉老百姓和各处看守边境的官吏;他是奉皇上旨意出兵讨伐逆贼为民除害的。

现在正是麦熟的时候,士兵如有践踏麦田的,立即斩首示众,请父老乡亲们不要害怕。

  老百姓开始不相信,都躲在暗处观察曹操军队的行动。

  曹操的官兵在经过麦田时,都下马用手扶着麦秆,小心地蹬过麦田,这样一个接着一个,相互传递着走过麦地,没一个敢践踏麦子的。

老百姓看见了,没有不称颂的。

有的望着官军的背影,还跪在地上拜谢呢。

  曹操骑马正在走路,忽然,田野里飞起一只鸟儿,惊吓了他的马。

他的马一下子蹿入田地,踏坏了一片麦田

  曹操立即叫来随行的官员,要求治自己践踏麦田的罪行。

官员说:

“怎么能给丞相治罪呢?

  曹操说:

“我亲口说的话都不遵守,还会有谁心甘情愿地遵守呢?

一个不守信用的人,怎么能统领成千上万的士兵呢?

”随即抽出腰间的佩剑要自刎,众人连忙拦住。

  这时,大臣郭嘉走上前说;“古书《春秋》上说,法不加于尊。

丞相统领大军,重任在身,怎么能自杀呢?

  曹操沉思了好久说:

“既然古书《春秋》上有‘法不加于尊',的说法,我又肩负着天子交给我的重要任务,那就暂且免去一死吧。

但是,我不能说话不算话。

我犯了错误也应该受罚。

  于是,他就用剑割断自己的头发说:

“那么,我就割掉头发代替我的头吧。

  曹操又派人传令三军:

丞相践踏麦田,本该斩首示众,因为肩负重任,所以割掉头发替罪。

  现在的人觉得剪头发是件很正常的事,可是,古代人认为:

头发是从父母那里继承来的,随便割掉不仅大逆不道,而且还是不孝的表现。

曹操作为封建社会的政治家,能够割发代首,严于律己,实属难能可贵。

 

[泛爱众]

fánshìrénjiēxūàitiāntóngfùdìtóngzài

凡是人 皆须爱  天同覆 地同载

解释:

不论是什么人,我们都要关怀爱护,因为我们都共同生活在这天地之间。

小故事

孔子问人不问马

孔子50多岁的时候,终于得到了鲁国国君的重用,成了朝廷中主管司法公安的重要人物,与公卿贵族同列。

在当时的封建社会里,等级制度是非常严格的。

人都是分等级的,连穿什么颜色的衣服,乘什么样的交通工具,留什么样的发型都是有规定的。

所以有地位的达官贵人,一般都高高在上,目中无人,瞧不起卑下的奴隶。

但是孔子却与众不同。

有一次,孔子办完公事退朝。

正在回家的路上,老远就有人跑过来告诉他:

你家的马棚着火了。

听到这个消息后,他快步回到了家。

你猜他先去干什么了?

他的第一反应不是问马是否烧死了,烧坏了多少东西,也不问家里的财产受到多大的损失。

他首先关心的竟然是看管马棚的人。

只见他头上冒着热汗,急切地问周围的人:

“怎么样了,有人受伤吗?

马在春秋时代是重要的交通工具,相当于今天的轿车。

马棚失火了,好比今天自己家的地下车库失火,孔子没有关心自己的轿车如何,而是先问车库管理员有没有受伤,这让旁人很惊讶。

在当时,看管马棚的人多半是奴隶或者农奴,地位是极为卑下的。

在一般统治者的眼里,奴隶和农奴只不过是会说话的工具,不会把他们当人看。

他们没有任何权利,可以被任意杀害,可以被赶到市场上进行公开买卖。

因此,没有谁会去关心他们。

孔子却不同,他关心看马棚的人,关爱他力所能及范围内的所有人,不论你是公卿还是奴隶。

在他的心目中,自己是人,别人也是人,君主公卿是人,奴隶也是人,是人就应该互相关爱。

确实是这样,在同一片蓝天下,同一块热土上,应该不分你我,互助爱护,才能共同进步,迎接美好的明天。

“凡是人,皆须爱,天同覆,地同载。

”翻译过来就是人类是个大家庭,相亲相爱才温情,同享那一片蓝天,同被地球所承载。

这句话是说大家应该相亲相爱。

 

xìnggāozhěmíngzìgāorénsuǒzhòngfēimàogāo

行高者名自高  人所重 非貌高

解释:

一个品德高尚的人,名声自然高远。

人们所重视的,并不是一个人的相貌。

cáidàzhěwàngzìdàrénsuǒfúfēiyándà

才大者 望自大  人所服 非言大

解释:

教学丰富的人,他的名声自然会大。

人们所佩服的是有真才实学了人,并非大言不惭的人。

小故事

晏子使楚

  春秋末期,齐国和楚国都是大国。

  有一回,齐王派大夫晏子去访问楚国。

楚王仗着自己国势强盛,想乘机侮辱晏子,显显楚国的威风。

  楚王知道晏子身材矮小,就叫人在城门旁边开了一个五尺来高的洞。

晏子来到楚国,楚王叫人把城门关了,让晏子从这个洞进去。

晏子看了看,对接待的人说:

“这是个狗洞,不是城门。

只有访问‘狗国’,才从狗洞进去。

我在这儿等一会儿。

你们先去问个明白,楚国到底是个什么样的国家?

”接待的人立刻把晏子的话传给了楚王。

楚王只好吩咐大开城门,迎接晏子。

  晏子见了楚王。

楚王瞅了他一眼,冷笑一声,说:

“难道齐国没有人了吗?

”晏子严肃地回答:

“这是什么话?

我国首都临淄住满了人。

大伙儿把袖子举起来,就是一片云;大伙儿甩一把汗,就是一阵雨;街上的行人肩膀擦着肩膀,脚尖碰着脚跟。

大王怎么说齐国没有人呢?

”楚王说:

“既然有这么多人,为什么打发你来呢?

”晏子装着很为难的样子,说:

“您这一问,我实在不好回答。

撒谎吧,怕犯了欺骗大王的罪;说实话吧,又怕大王生气。

”楚王说:

“实话实说,我不生气。

”晏子拱了拱手,说:

“敝国有个规矩:

访问上等的国家,就派上等人去;访问下等的国家,就派下等人去。

我最不中用,所以派到这儿来了。

”说着他故意笑了笑,楚王只好陪着笑。

  楚王安排酒席招待晏子。

正当他们吃得高兴的时候,有两个武士押着一个囚犯,从堂下走过。

楚王看见了,问他们:

“那个囚犯犯的什么罪?

他是哪里人?

”武士回答说:

“犯了盗窃罪,是齐国人。

”楚王笑嘻嘻地对晏子说:

“齐国人怎么这样没出息,干这种事?

”楚国的大臣们听了,都得意扬扬地笑起来,以为这一下可让晏子丢尽了脸了。

哪知晏子面不改色,站起来,说:

“大王怎么不知道哇?

淮南的柑橘,又大又甜。

可是橘树一种到淮北,就只能结又小又苦的枳,还不是因为水土不同吗?

同样道理,齐国人在齐国安居乐业,好好地劳动,一到楚国,就做起盗贼来了,也许是两国的水土不同吧。

”楚王听了,只好赔不是,说:

“我原来想取笑大夫,没想到反让大夫取笑了。

  从这以后,楚王不敢不尊重晏子了。

 

jǐyǒunéngwùzìsīrénsuǒnéngwùqīngzī

已有能 勿自私  人所能 勿轻訾

解释:

自己有才能,就应当做些对公众有益的事,不可自私自利。

别人有才能,不可心生嫉妒,轻易毁谤。

wùchǎnfùwùjiāopínwùyàngùwùxǐxīn

勿谄富  勿骄贫  勿厌故  勿喜新

解释:

不可曲意奉承富有的人,不可傲慢对待贫困的人小故事。

不要喜新厌旧。

小故事

宋弘不休妻

东汉光武帝时,司空宋弘品行端正,博学多才,深受光武帝的赏识。

后来,光武帝的姐姐湖阳公主的丈夫死了,按照汉朝的制度,公主可以在朝中任意挑选一位大臣,作为自己的丈夫。

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她选中了品貌端正的宋弘。

光武帝感到事情非常难办,但是为了姐姐,还是把宋弘召进宫,让姐姐坐在屏风后。

宋弘行完君臣之礼以后,光武帝开始切入主题。

“我听说人高贵了就要忘掉自己的朋友,富裕了就要休掉结发妻子,不知这种做法是否可取?

”光武帝对宋弘说。

“我也听说贫贱之交不可忘,糟糠之妻不下堂。

”宋弘委婉而坚定地回答。

坐在屏风后面的湖阳公主听了此话,只好打消了这个念头。

 

rénbùxiánwùshìjiǎorénbùānwùhuàrǎo

人不闭 勿事搅  人不安  勿话扰

解释:

在别人忙的时候,不要去打扰他。

在别人情绪不安的时候,不要去找他谈话打扰他。

rényǒuduǎnqièmòjiērényǒusīqièmòshuō

人有短 切莫揭 人有私  切莫说

解释:

不要揭他人的短处,对别人的秘密也不要宣扬出去

dàorénshànjíshìshànrénzhīzhīyùsīmiǎn

道人善 即是善  人知之  愈思勉

解释:

称赞人做好事就是做了一件好事,因为别人知道了,他会因此受到勉励,更加努力。

yángrénèjíshìèjízhīshènhuòqiězuò

扬人恶  即是恶  疾之甚  祸且作

解释:

宣扬别人的短处是一种罪恶,如果宣扬得过分激烈或跨张,会惹出祸患。

 

shànxiāngquàndéjiējiànguòbùguī dàoliǎngkuī

善相劝  德皆建 过不规  道两亏

释:

劝人行善,对双方皆有好处。

如果知道别人有了过错不去劝阻,对自己和别人都没好处。

小故事

倒屣相迎

一天,东汉的大臣蔡邕正在和朋友交谈,突然一个家人跑过来,说门外有一名叫王粲的人要见大人,是否先让他进来。

蔡邕一听王粲来了,急忙站起,匆匆对客人们说了声:

“老夫少陪了。

”拖了鞋子就跑出去迎接,慌忙中鞋子都穿倒了(倒屣相迎)。

客人们面面相觑,不知道这王粲是什么人,竟得到蔡大人如此尊重。

   一会儿,蔡邕领着客人进来了。

大家一看,这王粲是个又矮又瘦的少年,不禁惊呆了。

   蔡邕看到大家惊愕的神色,连忙介绍说:

“这位是王粲,他才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农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