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小学语文基础知识积累语文每日一练小学版130期答案版.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3016906 上传时间:2022-11-17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27.7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精小学语文基础知识积累语文每日一练小学版130期答案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精小学语文基础知识积累语文每日一练小学版130期答案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精小学语文基础知识积累语文每日一练小学版130期答案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精小学语文基础知识积累语文每日一练小学版130期答案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精小学语文基础知识积累语文每日一练小学版130期答案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精小学语文基础知识积累语文每日一练小学版130期答案版.docx

《精小学语文基础知识积累语文每日一练小学版130期答案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精小学语文基础知识积累语文每日一练小学版130期答案版.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精小学语文基础知识积累语文每日一练小学版130期答案版.docx

精小学语文基础知识积累语文每日一练小学版130期答案版

【小学语文基础知识积累】

每日一练1—30天题目答案解析汇总

第1天

下列哪个词语是形容女子十三岁的?

()

A.花信年华

B.豆蔻年华

C.花甲之年

D.摽梅之年

参考答案:

B

解析:

华信年华指女子24岁,豆蔻年华指女子13岁,花甲之年指六十岁,摽梅之年指适婚年龄的女子。

古人关于年龄的那些事

(一)

古人的年龄有时不用数字表示,不直接说出某人多少岁或自己多少岁,而是用一种与年龄有关的称谓来代替。

0-1岁——襁褓

襁指婴儿的带子,褓指小儿的被子。

现在以此借指未满周岁的婴儿。

古代泛指1岁以下幼童。

2-3岁——孩提

指初知发笑尚在襁褓中的幼儿。

也有写作“孩提包”或“提孩”的,韩愈诗中就有“两家各生子,提孩巧相如”句。

7岁——髫(tiáo)年

幼童时期。

古代儿童尚未束发时自然下垂的短发,故称之,也称作“垂发”。

8岁——童龀(chèn)、总角

古代儿童将头发分作左右两半,在头顶各扎成一个结,形如两个羊角,故称“总角”。

《说文解字》中有“男八月生齿、八岁而龀;女七月生齿,七岁而龀”的说法。

可以看出孩子乳牙脱落,长出恒牙,成为“龀”。

“童龀”,往往指人的儿童少年时期。

黄口

10岁以下的少儿通称,即稚气未脱的男孩或女孩代称也。

幼学之年、外傅之年,十岁称幼年可以出外就学。

后来就称十岁为“幼学之年”。

(拓展:

黄口小儿——用作贬义词,常讥讽别人年幼无知。

12岁(女)——金钗之年

女孩子到了12岁就可以头带金钗。

13岁(女)——豆蔻年华

豆蔻,多年生草本植物,产自岭南,其花很美,尚未大开的花形如怀孕之身,南方人称为“含胎花”。

诗文中常用以喻指少女,语出唐·杜牧《赠别》诗:

“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

”后来人们常称女子十三、四岁为“豆蔻年华”。

13-15岁(男)——舞勺之年

谓古代儿童学文舞。

《礼记·内则》:

“十有三年,学乐,诵诗,舞勺。

成童,舞象,学射御。

14岁(女)——“二七”之年

取二七一十四之意,如南朝陈后主《车飞伯劳歌》:

“年时二七犹未笄,转顾流眄(miǎn)鬟鬓(huánbìn)低。

15岁(女)——及笄或笈年

“笈”(jí)即女子束发用的簪子。

古时女子十五岁盘发插笈,表示已经到出嫁年龄。

15-20岁(男)——舞象之年

“舞象”又是成童的代名词。

原本是古武舞名。

《礼记·内则》:

“成童,舞象,学射御。

”《疏》曰:

“成童,谓十五以上;舞象,谓舞武也。

熊氏云:

‘谓用干戈之小舞也。

’”也就是说可以上战场打仗了。

20岁(男)——弱冠、七尺、始冠、及冠、冠岁、加冠、冠年

男子20岁称“弱冠”。

典出《礼记》:

“二十曰弱冠。

”孔颖达进一步注释说:

“二十成人,初加冠,体犹未壮,故曰弱冠。

”弱,年少,古代男子二十岁算作成人,要举行加冠礼,故称。

24岁(女)——花信年华

花信,开花时期。

指女子的年龄到了二十四岁。

也泛指女子的年龄正处在年轻貌美之时。

出处:

宋·范成大《元夕后连阴》:

“谁能腰鼓催花信,快打扬州百面雷。

至婚嫁年龄(女)——摽梅之年

比喻女子适婚年龄。

而多误写为“标梅之年”。

“摽梅”谓梅子成熟后落下来。

后因用“摽梅”比喻女子已经到了结婚的年龄。

摽梅中的“摽”读作biào,“摽梅”指“落梅”,摽梅之年古意中是指适合出嫁之年。

30岁(男)——而立、立年、始立、始室、壮室

30岁称“而立”之年。

语出《论语·为证》:

“三十而立。

”后代称30岁为“而立之年”。

而立之年:

指三十岁。

而立是男子三十岁(立,“立身、立志”之意)

40岁——不惑之年、强壮之年

遇到事情能明辨不疑。

以此作为40岁的代称。

语出《论语·为政》“四十而不惑”,《礼记·曲礼》上:

“四十曰强,而仕。

”孔颖达疏:

“强有二义:

一则四十不惑,是智虑强;二则气力强也。

第2天

下列关于年龄的用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些孩子正值豆蔻年华,充满朝气。

B.爸爸人到中年,为人处事非常稳重,真是四十不惑啊。

C.阿爸已经把他的一切财产给了王中,他因届耄耋之年,不久停止了呼吸。

D.小明的老师已经近30岁,在花甲之年,她全身心地投入到工作当中。

参考答案:

D

解析:

30而立,60花甲。

古人关于年龄的那些事

(二)

50岁——半百、知非之年、知命之年、艾服之年、及艾之年、大衍之年、杖家之年

半百即50,多指岁数,如年近半百等。

50岁又称“知非”之年。

《淮南子·原道训》:

“故蘧伯玉年五十,而有四十九年非。

”谓年五十而知道前四十九年之过失。

50岁又称“知命”之年。

语出《论语·为证》:

“五十而知天命。

”知命指认识天命,按现在的说法,应为认识自然的法则。

《礼记·曲礼上》:

“四十曰强,五十曰艾,服官政。

”又有说法:

“古者四十始命之仕,五十始命之服官政。

”后因称五十而做官从政,预闻邦国之大事为“艾服”。

60岁——花甲、平头甲子、耳顺之年、杖乡之年

古时用干支记年为六甲子。

因为它以天干与地支依次循环搭配,六十周而复始。

后来也用“花甲”或“花甲子”代称60岁。

耳顺:

指人到六十,听到别人的话,就能知道他的微妙的意思。

“耳顺,闻其言而知其微旨也。

杖乡:

意思是六十岁可以拄行走于乡里。

70岁——古稀、杖国之年、致事之年、执政之年

语出杜甫《曲江》诗之二:

“酒债寻常行处有,人生七十古来稀”,后来人们就用“古稀”或者“稀年”作为七十岁的代称。

致事、致政是一个意思,即辞去官职,也叫致仕。

“悬车”也是致仕的意思。

古人一般都到七十岁时辞官家居,废车不用,故而悬车。

80岁——望八、杖朝之年

韩愈《司业文》:

“逾七望八,年熟非翁,在君无憾,我竟不充。

”80岁还称为“杖朝”。

语出《礼记·王制》:

“八十杖于朝。

”意谓八十岁可以拄杖出入朝廷。

后来就把“杖朝”用作八十岁的代称。

80-90岁——耄耋之年

80-90岁称耄和耋,也用作对老年人的泛称。

尤以九十岁称谓多。

语出《汉·曹操·对酒歌》:

“耄耋皆得以寿终,恩泽广及草木昆虫。

90岁——望九、鲐背之年

明人,吴晋《与林茂之前辈书》:

“先生以望九之年,犹灯下书头字。

”九秩、九龄、鲐背(台背、驼背)之年、鲵齿之年、黄耇(gǒu)之年,黄发之年,眉寿之年、冻梨之年。

100岁——期颐、人瑞

100岁“期颐”。

语出《礼记·曲礼》上:

“百年曰期,颐。

”郑玄注解说:

“期颐,犹要也;颐,养也。

不知衣服食味,孝子要尽养道而已。

”期待的“期”就是需要的要。

第3天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千百年来的先贤哲人们给我们留下了灿烂的许多精神财富。

B.据介绍,这次公车改革将涉及近5000多辆中央国家机关本级公车。

C.亚航QZ8501客车失事,再次引发人们对马航MH370失联航班的追忆。

D.一些家长没有意识到“手机综合症”是一种病,而是采用简单粗暴的方式防止孩子不玩手机。

参考答案:

C

解析:

A错,语序不当,应改为“留下了许多灿烂的精神财富”;B错,前后矛盾,应删去“近”或“多”;D错,语言表意错误,“防止”和“不”双重否定等于肯定,删除“不”。

第4天

下列各项中加粗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分歧qí徘徊huí诅咒zhòu忍俊不禁jīn

B.别墅shù简陋lòu日晷kuǐ哄堂大笑hōng

C.瘫痪huàn憔悴cuì脸颊xiá饶有趣味ráo

D.演绎yì敦厚dūn崽子zǎi絮絮叨叨xù

参考答案:

D

解析:

A.徘徊(huái),B.日晷(guǐ),C.脸颊(jiá)。

第5天

填入下列横线中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妈妈出差真好,我和爸爸可以过几天自由自在、耳根___的日子。

②在班集体中,每个人都应该约束自己的行为,任何时候都不___自己。

A.清净,放纵

B.清静,放肆

C.清静,放纵

D.清净,放肆

参考答案:

A

解析:

清净:

没有事情打扰。

清静:

安静不嘈杂。

固定搭配耳根清净。

放纵:

不加约束,不守规矩。

放肆:

任意妄为,不加拘束。

第6天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中的“我”指的是( )

A.李白 

B.杜甫

参考答案:

A

解析: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出自李白的《赠汪伦》

故事链接:

李白是唐代著名诗人,他一生既喜欢作诗,也喜欢喝酒和游历名川大山,汪伦非常仰慕他的才华,很想与他结为朋友。

于是就写了一封信托人带给李白,上面写道:

“先生,您喜欢游览吗?

这里有十里桃花;您喜欢喝酒吗?

这里有万家酒店。

”李白一看,呀!

这么好的地方,我得去看看。

可是到了那里,既不见十里桃花,也不见万家酒店,李白疑惑不解。

汪伦解释说:

“十里桃花是十里外有一个桃花渡口,万家酒店是有个姓万的人开了一家酒店,并不是一万家酒店。

李白恍然大悟,他不但没有生气,反而被汪伦的幽默与风趣逗得哈哈大笑起来,两人一见如故。

在以后的几天里,汪伦每天盛情款待李白,并带他游遍了当地的名山胜景,他们一起饮酒作诗,情趣相投,短短几天就结下了深厚的友谊。

临别时,汪伦踏歌相送,李白被他的真诚深深地感动了,即兴作了《赠汪伦》这首诗。

第7天

唐诗“东边日出西边雨”的下一句是( )

A.道是无晴却有晴     

B.也无风雨也无晴

C.既无晴来也无雨     

D.道是有晴还无晴

参考答案:

A

解析:

“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

”出自刘禹锡的《竹枝词二首.其一》。

第8天

请在下面的横线上填入花的名称( )

(1)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____开。

(2)____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3)待到重阳日,还来就___。

(4)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____村。

参考答案:

(1)梨花;

(2)桃花;(3)菊花;(4)杏花。

解析:

(1)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2)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李白《赠汪伦》

(3)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孟浩然《过故人庄》

(4)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杜牧《清明》

参考答案:

A

解析:

“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

”出自刘禹锡的《竹枝词二首.其一》。

诗词赏析:

“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是两个巧妙的隐喻,用的是语意双关的手法。

“东边日出”是“有晴”,“西边雨”是“无晴”。

“晴”和“情”谐音,“有晴”、“无晴”是“有情”、“无情”的隐语。

“东边日出西边雨”,表面是“有晴”、“无晴”的说明,实际上却是“有情”、“无情”的比喻。

这使这个少女听了,真是感到难以捉摸,心情忐忑不安。

但她是一个聪明的女子,她从最后一句辨清了情郎对她是有情的,因为句中的“有”、“无”两字中,着重的是“有”。

因此,她内心又不禁喜悦起来。

这句用语意双关的手法,既写了江上阵雨天气,又把这个少女的迷惑、眷恋和希望一系列的心理活动巧妙地描绘出来。

此诗以多变的春日天气来造成双关,以“晴”寓“情”,具有含蓄的美,对于表现女子那种含羞不露的内在感情,十分贴切自然。

最后两句一直成为后世人们所喜爱和引用的佳句。

用谐音双关语来表达思想感情,是我国从古代到现代民歌中常用的一种表现手法。

这首诗用这种方法来表达青年男女的爱情,更为贴切自然,既含蓄,又明朗,音节和谐,颇有民歌风情,但写得比一般民歌更细腻,更含蓄。

因此,历来为人们所喜爱传诵。

第9天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中的“楼”指的是( )

A.黄鹤楼  

B.鹳雀楼   

C.滕王阁     

D.岳阳楼

参考答案:

B

解析:

这句诗选自王之涣的《登鹳雀楼》,故所写的楼是鹳雀楼。

第10天

王羲之对一种动物十分偏爱,并从它的体态姿势上领悟到书法执笔运笔的道理,这是什么动物?

( )

A.鹤

B.鹅

C.鸡

D.鱼

参考答案:

B

解析:

王羲之喜爱养鹅,这不仅是文人雅事、陶冶情操,更为关键的是,他从鹅的体态、行走、游泳等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