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加选修2《动量定理》说课稿附专家点评.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3016630 上传时间:2022-11-17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48.4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加选修2《动量定理》说课稿附专家点评.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加选修2《动量定理》说课稿附专家点评.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加选修2《动量定理》说课稿附专家点评.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加选修2《动量定理》说课稿附专家点评.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加选修2《动量定理》说课稿附专家点评.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加选修2《动量定理》说课稿附专家点评.docx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加选修2《动量定理》说课稿附专家点评.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加选修2《动量定理》说课稿附专家点评.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加选修2《动量定理》说课稿附专家点评.docx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加选修2《动量定理》说课稿附专家点评

《动量定理》说课

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动量定理》。

本节课选自高中物理课本人教版(必修加选修)第二册第八章第二节。

  我说课的过程包括说教材和学生,说教学目标,说教学的过程、方法及其原理,即教学的组织过程,最后再说板书设计和本节课的教学设计特色。

 一、首先说教材和学生。

  动量定理是物理学中力学部分的重要规律之一,是联系力与运动的重要桥梁,是解释物理现象和解决物理问题的重要物理规律之一。

  学生已经学习了牛顿运动定律和运动学的基本规律,已经具备了进一步学习动量定理的知识基础。

同时高中的学生思维活跃,关心生活,往往对物理规律和现实生活的联系比较感兴趣。

我在这节课的设计过程中充分考虑了学生的这些心理特点,根据新课程标准对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的要求,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能够说出动量定理的内容。

  能够运用动量定理解释生活中的物理现象,并能够进行相关的计算。

  2.过程与方法

  让学生在多媒体创设的情境中,通过小组讨论等方式学习和应用新知识,培养学生的参与和合作意识,进一步学会交流与合作。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使学生认识到物理知识与生活是息息相关的,体会到学习物理的乐趣。

  培养学生热爱科学、乐于实践、善于交流合作的科学态度。

  ·重点:

  能够运用动量定理解释科学中和生活中的一些相关现象。

  ·难点:

学生解决问题时在应用带有方向的物理量方面容易出错,因此我把本节课的难点确定为:

应用动量定理求解时能够正确地把握相关物理量的矢量性。

复习:

加速度:

a=(v2-v1)/t

冲量:

动量:

牛顿第二定律:

表达式:

二、说教学的过程、方法及其原理。

  这节课我主要是根据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进行设计的,在整个过程中主要采用了实验法、讨论法和多媒体辅助教学法等多种教学方法。

当今建构主义对于学习做出了新的解释,认为学习是学习者主动地建构内部心理表征的过程,并且认为知识具有情境性,知识是在情境中通过活动而产生的。

因此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情境”、“协作”、“会话”和“意义建构”是学习环境中的四大要素。

  第一步,我首先带领学生对加速度的定义、冲量、动量和牛顿第二定律进行简单的复习,激活学生认知结构中的原有知识,为新知识的学习提供了一个良好的生长点。

 

(幻灯显示)

思考:

鸡蛋落在木板上为什么会碎呢?

它受到的作用力比落在海绵上的在吗?

  第二步,我让学生思考下面的问题:

鸡蛋从一米高的地方自由下落,掉到木板上,鸡蛋会破吗?

如果掉到海绵垫子上还会破吗?

为什么呢?

接着用两个质量相同的鸡蛋来做这个演示实验,让学生仔细观察分析,然后用多媒体进行简单的模拟。

做实验用的是煮熟的鸡蛋,这样既能够保证实验的效果,又不会造成浪费。

  

(幻灯显示)

在这个过程中我主要采用实验法来创设一个真实的情境,对实验的观察和对问题的思考能让学生把注意力迅速转移到物理学习中来,对本节课的学习产生兴趣。

  然后出示两张图片,第一张请同学们思考跳高时为什么要用到海绵垫子?

第二张请同学们思考如果飞来的是一块石块,他敢去顶吗?

为什么?

学生的积极性会很快被调动起来,给出各种各样的答案,进一步参与到学习中来。

在这个时候我告诉学生,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就能够明白其中的科学道理。

跳高运动员落地图片

足球运动员顶球图片

(幻灯显示)

力的作用与动量变化之间的关系:

 我接着引导学生进入一个新的物理情境:

假设在理想状态下,一个质量为m的小木块在水平拉力F的作用下运行了t秒钟,速度由v1变为v2。

然后让学生回答以下问题:

木块的初动量是多少?

末动量是多少?

动量变化量是多少?

动量变化量和冲量之间存在什么关系?

这四个问题层层深入,能够很好地引导学生应用原有的知识,为新知识的学习提供一个良好的知识平台。

 

(幻灯显示)

  接着让学生根据加速度的定义和牛顿第二定律,自己动手来推导力的作用与动量变化之间的关系。

有了前面的知识做铺垫,学生就能够容易推导出动量定理的数学表达式:

Ft=mv2-mv1,在学生完成推导之后,挑选学生把推导过程板书到黑板上,之后用多媒体出示,加深学生的印象。

在这个过程中,同学们通过回答问题、动手推导等过程,进一步参与到学习中来,主动地把新知识与认知结构中原有的知识经验相联系,进而完成对新知识的意义建构,真正地理解动量定理。

动手推导:

由加速度的定义:

a=(v2-v1)/t

F=ma

Ft=mv2-mv1=p2-p1

1、动量定理的表达式:

2、动量定理:

 

(幻灯显示)

 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已经初步理解了动量定理的表达式和物理意义,我让学生根据刚刚学习的动量定理,以同桌二人为一个小组进行讨论,解释鸡蛋落在木板上比落在海绵上更容易破的原因,以及跳高用到海绵垫子的原因和足球队员敢用头顶足球而不敢顶石头的原因。

学生通过参与讨论,能够不断地运用新知识来解释这些现象,修正原有的错误观念,建立科学的观念,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交流与合作能力。

  第三步是突出重点,促进新知识的迁移。

知识能够发生正迁移是指知识能够在新的环境中得到正确的应用,而促进新知识的迁移,能够在不同的情境中使用动量定理解释各种物理现象是本节课的重点,为了突出重点,我使用了三种类型的问题。

三类与动量定理有关的问题

A.科技中的问题

B.定量计算的问题

C.生活中的问题

 

 

 (幻灯显示)

第一类是科技中的问题。

  为了让学生把所学知识与科技进步联系起来,进一步增强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我利用多媒体播放一个电影片段,内容是重达500公斤的火星探测器“勇气号”经过半年的飞行,于2004年1月4日到达火星并降落在火星表面的模拟过程。

为了引起学生的思考,先让学生仔细观察一下主要的图片,思考反冲火箭和气囊为什么能够起到保护作用?

然后播放影片,时间为一分半钟。

(播放)

 

思考:

(1)反冲火箭为什么能对探测器起保护作用?

(2)探测器着陆时,外面包裹的气囊为什么能起到保护作用?

 

 

 (幻灯显示)

 学生通过观看电影片,联系到本节课所学的知识,会很自然地想到为使探测器安全着陆,就要减少火星表面对探测器的冲击力,气囊的作用在于延长了作用时间,减小了冲击力。

反冲火箭的作用在于通过减小探测器着陆前的初速度而减少动量变化,进而减小了冲击力。

在这个过程中,让同学们以同桌二人为一小组进行讨论,通过讨论回答,能够把新学到的知识与科技紧密地结合起来,促进知识的迁移;同时也能够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引导学生更加关心科技的发展。

 在应用动量定理时正确地把握相关物理量的矢量性是本节课的难点,为了突破难点,在这里我使用了第二类问题:

定量计算问题。

一个质量为0.18kg的垒球,以25m/s的水平速度飞向球棒,被球棒打击后,反向水平飞回,速度的大小为45m/s。

  1.求垒球的动量变化是多少?

  2.设球棒与垒球的作用时间为0.01s,那么球棒对垒球的平均作用力有多大?

B.定量计算问题:

一个质量为0.18kg的垒球,以25m/s的水平速度飞向球棒,被球棒打击后,反向水平飞回,速度的大小为45m/s。

(1)求垒球的动量变化是多少?

(2)设球棒与垒球的作用时间为0.01s,那么,球棒对垒球的平均作用力F有多大?

   

 

 (幻灯显示)

 在这个计算题中我有意把求解的问题设计为两个,每个问题的求解都涉及到矢量问题,第一个涉及到动量的矢量性,第二个涉及到平均作用力F的矢量性,以便加深学生对矢量的理解。

在解答之前我请同学们讨论初动量和末动量各怎样表示,带领学生认识到建立坐标(或规定正方向)是解决问题的关键,然后再挑选自告奋勇的学生在黑板的副板部分写出解答过程,接着用多媒体出示规范的解题过程。

利用多媒体出示的好处有两点:

第一,能够利用改变颜色、放大字体等手段对矢量中的负号予以强调;第二,能够为学生规范解题提供参考。

  为了让学生把所学知识与生活紧密地联系起来,我组织学生思考以下问题。

  问题1:

人跳起后,曲腿落地与直腿落地有何不同?

对于这个问题,先让同学们站起来亲身体验一下,然后再进行回答,让学生进一步参与到物理学习中来,同时学生活动一下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减轻学习的疲劳。

  

C.生活中的问题:

(1)跳绳时人跳起后,曲腿落地与直腿落地有何不同?

为什么?

(亲身体验一下)

(2)轮渡码头上安装的橡皮轮胎有什么作用?

(3)运输品时为什么要在箱子里放上泡沫塑料?

(4)把一颗较大的钉子钉入木板中,为什么使用铁锤比橡皮锤更好?

   

 

 (幻灯显示)

问题2:

轮渡码头上安装的橡皮轮胎有什么作用?

  问题3:

搬运易碎的玻璃物品时为什么要在箱子里放上泡沫塑料?

  问题4:

为了把一颗较大的钉子钉入木板中,为什么使用铁锤比橡皮锤更好?

讨论总结:

1、减小有害作用力的方法:

动量变化一定时

如果延长作用时间t

则力F减小

作用时间t一定时

如果减小动量变化

则力F减小

2、增大有用作用力的方法:

动量变化一定时

如果减小作用时间t

则力F增大

作用时间t一定时

如果增大动量变化

则力F增大

给出这些问题的同时出示图片,使问题显得更加直观、形象,富有情趣,符合高中生的心理特点。

在学生回答这些问题之前,我让学生以前后同桌四人为一个小组来进行讨论,然后选出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回答,使不同程度的学生都能够在自己的基础上有所提高。

  然后引导学生仍以前后同桌四人为一组进行总结:

  1.减小有害作用力的方法有哪些?

  2.增大有用作用力的方法有哪些?

  抽取一组同学回答,其他同学进行补充,然后板书在黑板上。

 

(幻灯显示)

  在这个过程中我通过运用生活中的问题来创设情境,通过分组讨论引导学生进行“协作”、“会话”,在这个基础上协助学生完成“意义建构”。

因为建构主义认为,我们不能把知识直接放进学生的大脑中去的,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帮助者和促进者,教师的任务是为学生的学习创设一个良好的学习情境,学生是通过积极主动的参与来完成知识建构的,而不是通过教师的灌输来学习知识的。

  在本节课的最后,我用神州六号成功返回的视频片段来引导学生关注我国的科技发展,进一步促进新知识的迁移。

2005年10月17日,神州六号载人飞船安全返航,在观看神州六号返回舱安全着陆的模拟动画之前,我首先提醒学生思考以下两个问题,使学生观看时有明确的目的。

幻灯显示

  1.返回舱降落过程中都采取了哪些保护措施?

  2.这些措施为什么能够起到保护作用?

然后让学生观看,时间40秒。

(播放)。

幻灯显示

观看后让学生分组讨论。

由于在前面已经创设了大量的情境来应用动量定理,学生已经能够较好地使用动量定理,因此我挑选平时物理成绩较差的学生来回答,为他们提供参与的机会,让他们体会到学习成功的乐趣。

在观看神州六号安全返航、讨论回答问题的同时,也会进一步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学习物理的兴趣。

  最后进行小结并布置作业。

  三、说板书设计

  这是我的主板板书设计,由于多媒体在物理教学中仅是一种辅助手段,不能代替真实的物理实验,也不能完全取代黑板,因此一节课的主要内容和学生的必要参与还需要借助黑板来帮助。

在本节课的主板板书设计中突出了主要内容,并且使用了表格,简洁明了。

  四、说本节课的教学设计特色

  本节课基本上是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为指导进行设计的。

在设计中能够让学生有多种机会在不同的情境中去应用他们所学的知识,体现了学习的情境性;强调以学生为中心,在学习过程中能充分体现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在设计中能够让学生根据小组中和小组间的反馈信息来形成对当前所学内容的认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幼儿读物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