腘血管陷迫综合征.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30159622 上传时间:2023-08-05 格式:DOCX 页数:41 大小:605.9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腘血管陷迫综合征.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1页
腘血管陷迫综合征.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1页
腘血管陷迫综合征.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1页
腘血管陷迫综合征.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1页
腘血管陷迫综合征.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腘血管陷迫综合征.docx

《腘血管陷迫综合征.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腘血管陷迫综合征.docx(4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腘血管陷迫综合征.docx

腘血管陷迫综合征

下肢缺血的不可忽视的原因之一--腘动脉陷迫综合征

腘动脉陷迫综合征(poplitealarteryentrapmentsyndrome,PAES)是指腘动脉与其周围的肌肉或肌腱、纤维组织束的位置先天性关系异常所导致腘动脉受压而引起的下肢缺血症状群。

临床虽为少见,但是在青少年,特别是男性青少年下肢缺血的鉴别诊断中不容忽视,本文总结腘动脉陷迫综合征的诊断与治疗要点,以求提高对该征的认识,避免延误诊治。

辽宁省人民医院血管外科周玉斌

腘动脉陷迫综合征

一、病理基础及发病率

目前认为PAES为先天性发育异常所致,由于腘动脉和周围肌肉或纤维组织的发育异常,致使腘动脉受其周围肌肉、肌腱或纤维束反复挤迫,腘动脉在发病早期只是受肌肉活动的挤压而表现为肢体远端缺血,动脉壁结构未发生变化。

但由于长期反复挤压动脉壁就会出现创伤性炎症反应,如动脉壁增厚、结缔组织增生、动脉周围炎性粘连、内膜破坏、血栓形成或炎症性闭塞,进而产生血流动力学改变,使来自髂、股动脉血流进入狭窄后的腘动脉内形成涡流,可继发狭窄后动脉扩张,形成动脉瘤。

动脉瘤内血栓形成和病变血管闭塞可引起急性缺血后果。

辽宁省人民医院血管外科周玉斌

PAES相对罕见,文献报道很有限[1-7]。

发生率最低的为Bouhoutsos[8]报道分析20000名无症状的希腊士兵发现PAES发生率为0.17%,最高的为Gibson[9]报道尸检发生率为3.5%,Persky[10]报道同时伴发的腘静脉陷迫只占所有病例的7.6%。

依据腘动脉与其周围结构的异常位置关系,不同学者提出一些不同分类分型[11],目前比较常用的分型是分为5种类型及1种附加类型即Ⅵ型:

(1)I型:

腓肠肌内侧头起点位置正常,腘动脉移位绕行于腓肠肌头的内侧后,自其下方穿过;

(2)Ⅱ型:

腓肠肌内侧头起点较正常略偏外侧。

腘动脉相对直线下行,仍从内侧头的内侧和下方穿过;(3)Ⅲ型:

腓肠肌内侧头外侧发出的附属肌束压迫腘动脉,而腘动脉走行同Ⅱ型;(4)Ⅳ型:

深腘肌或同一位置的纤维束压迫腘动脉,腘动脉走行可自腓肠肌内侧头内侧绕过或是正常走行;(5)V型:

以上各种类型,伴有腘静脉同时受累;(6)Ⅵ型:

功能性PAES,腘动脉在跖曲时受压闭塞,而无解剖畸形。

但该分型方法没有完全包括各种可能的解剖变异,而且对诊断及治疗意义不大。

1990年,Schurmann等提出将PAES分成三类:

第一类仅腘动脉有异常;第二类仅肌肉有异常;第三类为两种异常同时存在,从临床治疗的观点出发,这可能是最为实用的方法[12]。

二、临床表现

提高对PAES解剖异常和病变发展特点的认识,是提高早期正确诊断的关键,可以减少和避免误诊误治情况的发生。

有周围血管疾病症状表现的年轻人应想到有PAES的可能,该综合征不常见且难于诊断。

特征性的症状和体征是下肢肿胀、酸痛、静息痛、腓肠肌的疲乏和痉挛;但症状多变并且直到并发症出现,休息时也可能没有体征。

在早期阶段,除了腓肠肌收缩时期外腘动脉均通畅,年轻患者的症状通常局限于一过性痛性痉挛或冷感。

在病程后期,当动脉受累出现器质性病变(局部狭窄或闭塞,局部血栓性中断或狭窄后动脉瘤),出现典型的症状是严重的缺血和腓肠肌间跛,通常是单侧性。

患者通常诉有腓肠肌间跛(行走时疼痛)。

PAES多发生在男性青少年,肌肉比较发达,喜爱运动,并且间歇行跛行表现早期多在运动中发生,为跑跳时小腿肌肉明显酸痛。

在运动员中PAES的发病率有明显增高的趋势,因为肌肉处于高度的运动状态时,容易暴露出本身早已隐匿存在的病变。

症状初期就诊病例体格检查时伸膝、足背屈时,足背和胫后动脉搏动减弱或消失;反之在屈膝或足跖屈时,则动脉搏动恢复。

辽宁省人民医院血管外科周玉斌

然而,PAES的早期症状隐匿和不典型,当疾病进展到腘动脉段闭塞时,体格检查可触及不到动脉搏动,这一体征相对可靠。

三、影像学检查

1.超声检查

超声检查可以显示动作诱发的动脉受压,如足跖屈和背屈时。

这一结果与PAES的诊断一致,研究显示在多达59%的无症状的患者中有动脉闭塞[13]。

在这些患者中,MRI证实解剖正常,比目鱼肌悬吊点处的腘动脉闭塞是比目鱼肌、腓肠肌内侧头、跖肌和腘肌压迫的结果。

其它在超声检查时可以见到的非特异的结果包括腘动脉瘤和腘动脉闭塞。

多普勒超声在诊断PAES时作用有限,因为这一成像模式的结果是非特异的,仅仅显示异常的解剖结果。

另外,结果正常并不能排除诊断,约七分之二受累的肢体在中位和应力动作时具有正常的超声结果。

辽宁省人民医院血管外科周玉斌

2.动脉血管造影

动脉血管造影检查用于诊断PAES有较久的历史。

本病不同阶段有不同的血管造影表现[14]。

膝关节伸直位动脉造影对诊断具有特殊意义,主要表现腘动脉走行偏内和压迹,其次是闭塞后有比较丰富的侧支血管,闭塞远近端动脉均属正常。

另外需行压迫腘动脉造影,即在足被动背屈或主动跖屈时行动脉造影以显示中立位未能发现的压迫。

一个大宗文献综述报道腘动脉闭塞率为36%,偏斜率为24%,9%有动脉瘤或扩张,32%有动态性狭窄[15]。

值得注意的是,PAES动脉造影的检查结果在绝大多数病例中没有特异性,因PAES所致的腘动脉闭塞或动脉瘤与很常见的动脉硬化性或退行性原因所致鉴别困难。

血管造影可以很好显示足跖屈或背屈时的动脉管腔的变化,虽然这些结果并不能鉴别潜在的原因,但对于患肢血供的评价具有重要意义。

3.多层螺旋CTA

多层螺旋CTA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显示下肢动脉血管安全有效的成像技术,在临床上日益受到重视。

横断图像可显示腘动脉的狭窄、闭塞及其侧支循环的形成,特别是可以显示腘动脉与周围组织之间的关系,如异常走行的肌肉、肌腱或纤维组织束压迫腘动脉,或伴有腘动脉瘤形成。

通过显示腘动脉及异常走行纤维组织的位置,CTA在对PAES患者的分型上亦有帮助。

重建图像能从各个角度直观显示腘动脉狭窄闭塞的位置、范围、程度及侧支循环形成的情况,与DSA相比,CTA在PAES的诊断中具有以下优势[16]:

(1)简捷易行,创伤小。

CTA仅需静脉注射对比剂,避免了复杂的动脉插管及并发症的产生。

(2)CTA能清晰显示腘动脉与周围软组织的关系,明确病因诊断及病变的类型,为临床的诊断和治疗提供更多的信息。

DSA只能通过间接征象推测PAES的存在。

(3)患者接受辐射剂量少。

CTA仅需一次静脉注射对比剂即可同时完成双下肢检查,可明确双下肢是否同时有PAES。

DSA需对双下肢分别造影,必要时尚需在非中立位即足跖屈、背屈时多次造影检查。

(4)CTA具有强大的后处理功能,可从不同角度更好地显示病灶部位、范围及侧支循环形成的情况[17]。

4.MRI和MRA

MRI和MRA诊断PAES有较多固有优势:

无放射线辐射、可多平面重建、软组织对比度高、避免了碘造影剂的肾毒性和非侵袭性。

MRI可以很好的显示引起陷迫的解剖异常,精细显示造成陷迫的异常肌肉或纤维束。

另外,通过MRA技术可以显示腘动脉的动态狭窄[18]。

在PAES的诊断中具有重要的价值,值得临床医生给予关注。

四、治疗

1.保守治疗            

引起PAES的根本原因在于腘动脉受到解剖性异常结构的压迫,因此常规的抗血小板,扩血管的保守治疗意义不大。

对于明确有解剖异常的患者,积极的解除异常结构的压迫是治疗的关键。

辽宁省人民医院血管外科周玉斌

2腔内治疗

对于PAES患者中由于新鲜血栓形成所导致的腘动脉闭塞,导管接触性溶栓治疗疗效较好,而由于长期压迫致使腘动脉壁继发性纤维化和增厚而导致的腘动脉闭塞者,溶栓治疗疗效差。

对于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PTA)和支架置入术,因术后腘动脉仍处于受压状态,不能从病因上解除动脉压迫,且关节活动部位不宜支架置入,故不建议应用。

3手术治疗

对于有症状的PAES病例,手术是绝对适应症,手术目的是重建腘窝的正常解剖,恢复肢体血流[19]。

常规手术入路是后位入路(腘窝处的S-形切口),该入路的优点是可以完全暴露腘动脉和周围结构。

如果早期发现而血管无器质性病变,分离腓肠肌内侧头或其它的非正常肌束和肌腱,单纯松解腘动脉即可,无需重建分离的肌肉。

因术后易发生急性血栓形成,PAES病人不宜行血栓内膜剥脱术。

腘动脉已有病变者则应在切除相应压迫结构松解腘动脉基础上行动脉重建术;腘动脉狭窄后扩张形成动脉瘤者,应行动脉瘤切除,血管置换术,同时必须切除相应压迫结构。

4预后

如果能够早期诊治,PAES的治疗预后较好。

如果发现较晚,并发广泛的动脉损害,则预后不佳,可造成严重的间跛,甚至截肢。

但是值得注意的是造成截肢的情况很罕见,因为PAES造成动脉闭塞通常是一个缓慢的进程,提供充足的时间允许侧枝循环形成。

结语

PAES是周围血管功能不全的少见但重要的原因。

在年轻人急性腘动脉闭塞、间跛或奇怪的腿部疼痛的鉴别诊断中要考虑到本病,特别是在年轻男性患者。

早期诊断和外科治疗对于良好预后至关重要。

通常通过影像学方法诊断此病,血管造影和CTA、MRA是诊断PAES的较有价值的检查方法[20],但各有优劣,几种方法的联合应用更有利于确诊。

腘动脉松解术或联合静脉旁路术是有手术指证者的治疗选择。

 

K-T综合征问答

1.什么是K-T综合征?

答:

Klippel-Trenaunay综合征,是一种先天性周围血管疾患。

1900年,法国医师Klippel、Trenaunay首先报道,命名为“静脉曲张性骨肥大血管痣”。

此外,还有许多其他命名:

Klippel-Trenaunay-Weber综合征,Weber氏综合征,Ollierklippel氏综合征,Trenaunay氏综合征,Parkes-Weber氏综合征,血管骨肥大综合症,骨肥大性毛细血管瘤综合征,肥大性疣状痣,肥大性血管扩张症等。

主要为一种先天性血管发育异常的表现,you以下几种类型:

①静脉型——以静脉异常为主,包括浅静脉曲张、静脉瘤、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深静脉瓣缺如或深静脉缺如等;②动脉型——包括动脉堵塞、缺如或异常增生等;动-静脉瘘型——主要以患肢异常的动-静脉瘘为主;③混合型北京大学人民医院血管外科张学民

2.该病的发病人群,如果是先天性的,能不能一出生就发现呢?

答:

该病为先天性血管畸形,其发病与生活环境无关。

K-T综合征的一些表现,如葡萄酒色斑在婴幼儿时期即可发现,往往被认为是胎记,等到病变加重,出现一侧肢体增长、增粗是,才会就诊。

国外对此类疾病的统计表明,从首次发现病变到首次进行检查的平均间隔是12.7年。

3.该病的表现,家长有没有在家观察孩子疾病情况的方法?

答:

本病的主要表现在四肢,尤其下肢多见,部分病变累及臀部、腰部、下腹部或肩部,通常累及一条肢体。

主要表现为①下肢浅静脉曲张,其发生部位不同与一般的下肢浅静脉曲张,主要集中在大腿或臀部的外侧,静脉一般隆起的不明显;②葡萄酒色斑,一种呈地图状的略隆起的淡红色或紫红色斑痣,压之可以褪色,其实质是皮内血管痣,是该病的特征性表现,往往易被家长误认为是胎记。

③一侧肢体的增长或增粗,随着患儿的成长,病侧肢体会逐渐增长、增粗。

④患肢皮温增高,通过比较两侧的肢体温度,可以发现患侧肢体温度略高。

家长可以用手背触摸小儿肢体,感觉到皮温的微小差别。

4.K-T综合征的危害

答:

由于血管畸形,导致患肢供血过多,发育超过对侧肢体,可以出现软组织和骨骼肥大,肢体增长增粗,严重时会因为两侧下肢长度不一,造成患儿跛行,长期跛行将影响脊柱发育,形成侧弯,双侧髋关节受力的不平衡,可能引起髋关节的劳损。

个别病例由于动静脉瘘距离躯干近,导致肢体远端的缺血改变,表现为肢体末梢发凉,苍白或发紫,严重的可导致末梢部位发黑,坏死。

曲张的静脉由于血流缓慢,可以继发血栓,形成血栓性浅静脉炎,表现为沿着静脉走行红肿、疼痛,局部皮温增高,触之疼痛。

5.K-T综合征的治疗方法,大概费用,国内有没有权威机构?

答:

目前尚无特效的治疗方法,主要是对症减状治疗。

如肢体长度差超过1.5cm,可垫高健侧鞋跟,以防长期跛行引起继发病变。

对患肢增粗者,应使用医用弹力袜或弹力绷带压迫治疗,此法可以控制静脉曲张、减轻由于静脉淤血引起的下肢沉重感和肿胀,防止发生血栓性浅静脉炎。

进口治疗用医用弹力袜的价格约在300~500元左右。

对于深静脉通畅,静脉瓣膜功能正常的浅静脉曲张者,可以行局部曲张浅静脉剥脱或激光治疗。

对有深静脉缺如的患者,不适用此法。

对有动静脉瘘或双侧肢体不等长的患儿,可先行双侧下肢动脉造影,发现有异常血管,可以栓塞,或手术结扎,以期达到迟滞患侧肢体发育,减轻跛行的目的;对未停止发育的患儿,可以用骨骺夹限制较长一侧肢体的发育,从而减少两侧肢体的长度差;对有海绵状血管瘤的患儿,可行血管瘤切除或分次硬化治疗。

采用外科诊治的费用约为一万元。

目前国内许多拥有血管外科的三甲医院都能诊治。

如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协和医院、安贞医院等;对需要采用骨骺夹治疗的患儿,建议前往北京儿童医院。

容易误诊的周围血管病

周围血管疾病临床并不少见,并且有着相当高的致残率。

有资料显示:

严重心血管病患者中,75%以上伴有周围动脉阻塞;在60岁以上的人群中,由外周动脉阻塞引起的慢性下肢动脉缺血发生率为17%~20%;截肢率高达5%以上,吸烟及合并糖尿病时截肢率超过20%。

静脉病的发生率约为动脉病的10倍。

由此可见,血管疾病严重危害着人们的生存质量与生命健康。

但十分遗憾的是,有不少周围血管疾病的患者没有得到及时正确的诊断和治疗,贻误了治疗时机。

例如,肺栓塞是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最危重的并发症,在国外占死亡率的第三位,但仅有三分之一的患者得到正确的诊断。

北京阜外医院统计,肺栓塞在其院的外误诊率高达79%。

临床医生和人民群众对周围血管疾病知识的匮乏是造成高误诊率的最主要的原因。

触目惊心的数字表明,普及周围血管疾病的知识迫在眉睫。

北京世纪坛医院血管外科梁刚柱

  临床常见的误诊中,早期动脉硬化性闭塞症的漏诊和误诊甚为普遍。

动脉硬化性闭塞症是一种多发于中老年人的肢体缺血性疾病,患者往往伴有高血压、高脂血症或心脑血管疾病,早期症状仅表现为下肢怕冷发凉或麻木,行走后肢体疼痛,休息后又能缓解。

由于早期症状不明显,往往不被患者和医生重视,被漏诊的很多。

有些患者被诊断为缺钙、坐骨神经痛、神经炎等,致使患者得不到早期的治疗,而此病一旦进入发展阶段,会迅速出现静息痛甚至肢体坏疽,治疗颇为困难,不少患者难逃截肢的噩运。

据粗略统计,我院门诊病人中曾在院外被误诊和漏诊的患者不少于30%。

  另一种近年来逐渐被医生重视但仍有较高误诊率的疾病是深静脉血栓形成。

其临床表现为单侧肢体的突然肿胀,局部发热疼痛,由于血栓形成的部位不同,临床表现有一定差别。

最易误诊的是小腿肌肉深静脉血栓形成,临床表现轻微,主要症状是小腿轻度肿胀、疼痛。

有相当多的患者被误诊为肌肉拉伤、腓肠肌筋膜炎等,使用按摩、理疗、热敷的方法治疗,不仅起不到治疗效果,贻误了溶栓的时机,还容易造成血栓的蔓延,增加肺栓塞的危险。

  还有一种先天性周围血管病,叫做K—T综合征,是由于血管发育异常,临床上以浅静脉曲张为主要表现,伴有皮肤血管痣或患肢过度增长等表现。

临床上常被误诊为静脉曲张,许多患者在不了解深静脉情况下被错误地施行了浅静脉的剥脱结扎术,造成病情的加重。

  容易被误诊误治的周围血管病还不止这些,如肠系膜动脉栓塞常常被误诊为肠梗阻、急性胰腺炎等一般急腹症;再如部分长期高血压患者其实患有肾动脉型的大动脉炎;一些长期腿肿的患者,可能存在

  如此之多的误诊误治,不仅贻误了疾病的治疗,而且增加了患者的痛苦,加重了患者和社会的负担,令人痛心。

因此我们呼吁:

临床医生应更多地了解周围血管病的知识,患者如果出现相关症状应到周围血管专科就诊,通过科学的检测,减少误诊漏诊的发生,使患者得到及时正确的治疗。

 

坚持科学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后遗症

作者:

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血管外科主任上海沃德国际医疗中心首席血管专家 张强

什么是下肢深静脉血栓后遗症?

   由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后导致静脉瓣膜功能破坏而导致静脉血淤滞,带来一系列临床症状和体征的病症。

上海东方医院血管外科张强

 下肢深静脉血栓后遗症的临床表现有哪些?

   主要表现为患肢酸胀、水肿、浅表静脉扩张或曲张、小腿下部皮肤颜色变深、严重者形成溃疡。

 哪些情况下会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后遗症?

(1)      急性静脉血栓发生时,抗凝不及时、抗凝指标INR未达标、抗凝时间未达6个月等。

(2)      髂静脉存在广泛血栓者。

(3)      血栓转入慢性期时没有采用必要的预防措施者。

 怎样知道自己是否属于深静脉血栓后遗症?

   在下肢深静脉血栓病史的基础上出现上述下肢深静脉血栓后遗症的临床表现。

B超可以了解下肢深静脉的再通情况,以及瓣膜的返流情况。

髂静脉位置深,加上肠道气体干扰,B超往往无法显示清楚。

因此需要CT或DSA来了解髂静脉通畅情况。

 为什么一定要了解髂静脉通畅情况?

  下肢股静脉以下的血栓在数年内可以逐渐吸收再通,而髂静脉血栓的再通率在没有采用适当的治疗情况下却是很低。

因此,了解髂静脉的闭塞情况可以了解疾病的预后。

 得了下肢深静脉血栓后遗症怎么办?

首先一定要选择正规医院的血管外科专家就诊。

做下肢深静脉B超或者深静脉造影,髂静脉CT。

必要时做肺动脉CT了解有无肺栓塞。

 下肢深静脉血栓后遗症可以治愈吗?

目前医学上还没有彻底治愈下肢深静脉血栓后遗症的手段。

药物溶栓对下肢深静脉血栓后遗症没有意义。

手术架桥或转流的效果同样很差,且存在手术风险。

中医中药治疗仍缺乏循证医学的支持。

介入疏通髂静脉植入支架的方法,近年来得到发展,但是要严格选择指证。

因此,治疗的目的主要是控制或缓解下肢静脉血栓后遗症的症状、促进深静脉管腔再通。

下肢深静脉血栓后再通后是否可以手术治疗?

如果B超复查发现下肢深静脉已经完全再通,这时还必须做CT了解髂静脉通畅情况。

如果髂静脉也排除闭塞狭窄,病人又有小腿溃疡的情况下,则可以做下肢浅静脉和交通支离断手术。

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后如果没有再通,该如何治疗?

如果下肢深静脉B超或髂静脉CT提示深静脉仍然存在阻塞的情况,首先考虑保守治疗。

保守治疗方法包括:

(1)压力治疗;

(2)药物治疗。

压力治疗效果优于药物治疗。

如果股静脉再通程度好,而髂静脉狭窄,临床症状明显者,可以考虑介入治疗。

在什么情况下考虑介入手术治疗?

随着介入技术和材料的进步,介入疏通髂静脉的手术在最近5年内在欧美国家又得到进一步的应用。

5年通畅率得到明显的提高。

同济大学附属上海东方医院血管外科在介入治疗深静脉血栓后遗症方面也积累了不少临床经验,取得良好的效果。

一般在以下情况可以考虑介入手术治疗:

(1)股静脉以下静脉再通程度高;

(2)髂静脉节段严重狭窄或闭塞;(3)下肢小腿肿胀、营养改变(皮肤变黑、溃疡等)。

介入手术的优点是静脉血流恢复畅通,见效快。

压力治疗对下肢深静脉血栓后遗症的治疗意义何在?

下肢深静脉压力梯度变化是从上至下逐步增加的,而压力治疗就是通过消除这种压力而达到治疗目的。

常用的压力治疗方法分为:

(1)间歇性充气泵压迫治疗;

(2)带压力梯度的弹力袜。

间歇性充气泵压迫治疗的效果优于弹力袜。

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后遗症的药物有那些?

严格意义来讲,医学上还没有治疗深静脉血栓后遗症的有效药物。

但是,在采用压力治疗的同时,辅助用些药,可以增加治疗的效果。

一般临床采用的药物有:

爱脉朗、消脱止、迈之灵、中医中药等。

其中以爱脉朗效果最好,服用最方便,价格最为便宜,为国际临床指南推荐用药。

但是,单纯用药物的治疗效果并不好,一定要配合压力治疗。

中医中药对下肢深静脉血栓后遗症的治疗如何辨别真假?

目前中国市场的中医中药治疗鱼龙混杂,欺骗百姓的很多。

辨别真假的基本要点是:

(1)是否在报纸和网络大做广告或推广;正规药物一般不在公众媒体做广告或推广。

(2)药物或治疗的名称很诱人,如什么“脉**通”“血栓**通”等等。

正规药物是不能用直接有疾病字样的名称的。

(3)正规大医院没有的药物或疗法。

最新的药物或疗法一般都率先被正规大医院采用。

推荐最好的治疗方案是什么?

根据上海东方医院大量的下肢深静脉血栓后遗症病例,结合国际上最新的研究报道来看,以下推荐的治疗方案具有快速减轻水肿,预防下肢溃疡,加快深静脉血栓再通的优点。

具体方案如下:

保守治疗:

(1)每天间歇性充气泵压迫治疗两次,每次15分钟以上;

(2)气泵压迫治疗后穿戴压力中级以上的弹力袜;(3)口服爱脉朗一天一次,每次两片。

(4)有急性血栓形成的病人需要使用肝素和华发令,行抗凝治疗。

每6个月复查深静脉B超了解再通情况,一年后复查髂静脉CT。

介入治疗:

对于股静脉以下再通较好而髂静脉阻塞的病人,如果下肢肿胀明显、小腿皮肤营养障碍甚至溃疡的病人(下肢深静脉血栓后遗症),只要经济条件许可,首选介入手术疏通血管。

 

 

下肢动脉介入术后的注意事项

 下肢动脉介入术的术后患者常常会面临如何锻炼等几方面的问题,不少患者在生活中由于对下肢动脉介入术的术后注意事项了解不够,在遇到一些类似的问题时采取了不恰当的措施,对下肢动脉介入术康复产生了不良影响。

本其专家观点特邀王翔,对您进行下肢动脉介入术后注意事项的详细指导。

下肢动脉介入术后注意事项之一

坚持服药,根据医师医嘱长期口服抗血小板药物,这样可以防止支架或血管内血栓形成。

一般推荐介入治疗后波立维口服至少一年,拜阿司匹林长期口服。

如果出现牙龈出血、皮肤瘀斑或大便发黑请及时到医院复诊。

如果有药物使用禁忌如脑出血、消化道出血或溃疡等需及时和医师沟通改用其他药物。

下肢动脉介入术后注意事项之二

坚持每天行走锻炼,强度控制于心率100-120次/分钟左右,高龄患者适度降低要求。

出现小腿肌肉胀痛后再坚持行走数十步后休息。

跛行患者运动应达到接近最大疼痛时停止最好。

每天2次,每次30-60分钟。

如果行走距离缩短及时到上海市东方医院血管外科门诊复诊。

如果在运动中出现胸闷、胸痛、憋气、头晕、心慌等不适症状,应立即停止运动,并及时到医院复诊。

      如果出现突发下肢皮肤温度降低,感觉减退,肢体疼痛,甚至活动受限,请及时到东方医院血管外科门诊就诊。

      手术后每年上海市东方医院血管外科门诊复查动脉情况至少一次,如支架或血管再次狭窄可及时球囊扩张再通,这样可以用较少的费用、微创的方法维持动脉血管的长期通畅。

下肢动脉介入术后注意事项之三

注意患肢保暖,保护下肢的皮肤不受到损伤。

因为口服活血药物,日常生活中要避免外伤磕碰出血。

      动脉硬化是一种全身疾病,如果有头晕、头痛、耳鸣、记忆力减退、判断能力低下、眼前发黑、半身乏力等症状请及时血管外科就诊以排除颈动脉硬化狭窄及中风可能;如果出现血压明显升高,单一降压药物无法控制请血管外科就诊以排除肾动脉狭窄可能;如果出现胸闷、胸痛、心慌、胃部恶心呕吐不适等请到心脏内科就诊以排除冠心病、心绞痛甚至心肌梗死的可能性。

      注意健康饮食,少食多餐,避免过多高脂肪及高糖高热量食物摄入,多吃水果蔬菜,高血压病人应注意低盐饮食,每日4-6克左右。

结语:

下肢动脉介入手术后治疗越来越受到重视,成为影响术后治愈率的重要因素。

通过对下肢动脉介入手术后治疗随访等,可以解决患者如何用药、锻炼等问题,提高患者的术后生活质量。

 

内膜下血管成形术的临床应用现状及展望

摘要:

内膜下血管成形术(SubintimalAngioplastySIA)是指在动脉闭塞段人为造成内膜下的夹层而形成的新的人工血流通道。

虽然技术成功率和远期开通率相对较低,但具有较高的肢体存活率,对于经真腔途径难以开通的病变,不失为一种可选择的治疗手段,本文就SIA的适应证、技术原理及操作步骤及其临床应用进展做一综述。

辽宁省人民医院血管外科周玉斌

 

随着社会的老龄化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升,下肢动脉硬化闭塞性疾病的发病率逐年增高且危害严重。

在美国,大约有700万至1.2亿人罹患此症,70岁以上老年人的罹患率高达10~18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中国风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