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大公共政策概论单选+多选+名词解释+简答论述题库.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30158279 上传时间:2023-08-05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33.7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电大公共政策概论单选+多选+名词解释+简答论述题库.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电大公共政策概论单选+多选+名词解释+简答论述题库.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电大公共政策概论单选+多选+名词解释+简答论述题库.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电大公共政策概论单选+多选+名词解释+简答论述题库.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电大公共政策概论单选+多选+名词解释+简答论述题库.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电大公共政策概论单选+多选+名词解释+简答论述题库.docx

《电大公共政策概论单选+多选+名词解释+简答论述题库.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电大公共政策概论单选+多选+名词解释+简答论述题库.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电大公共政策概论单选+多选+名词解释+简答论述题库.docx

电大公共政策概论单选+多选+名词解释+简答论述题库

公共政策概论自测试题(单项选择)

1公共政策是政府管理社会公共事务所制定的政策。

2公共政策的强制性经常与惩罚性措施相联系,若缺乏这种措施就将失去权威性。

3政策的调控功能常常表现出特有的倾斜性,即鲜明地强调政府工作的侧重点。

4“政策科学”的概念是由美国政治学家拉斯韦尔最早提出的。

5政府主体是公共政策主体中最核心,并发挥独特作用的部分。

6新型的公共政策理念视政策对象:

公众为伙伴。

7决策权力的角逐的核心问题是权力,因为政治权力是实现经济利益的手段。

8个人决策模式包括个人专断式和个人负责制两种具体形式。

9决策中的各种智囊组织经常被称为决策者的外脑。

10决策权力的横向分化反映在政治结构中立法、司法、行政等权力的分化,以及行政部门的分化。

11决策过程中的第一步是诊断问题所在,确定决策目标。

12政策目标的有效性取决于不同的参与者对它的共识。

13决策过程中的第二步是探索和拟定各种可能的备择方案。

14西蒙把决策过程分为三步,分别称为情报活动、设计活动和抉择活动。

15西蒙认为,决策的基本程序中应包括审查活动,即决策过程中的反馈。

16在政策方案设计过程中,必须注意不同的政策方案之间的(选择)。

17在政策方案执行过程中,偶然失效是指执行过程进入正常状态的失效。

18史密斯提出了著名的政策执行模型。

19人们把分析政策执行过程中的失效现象所描述的曲线称为浴盆模型。

20史密斯认为,政策执行中有四个基本要素是必须认真考虑。

21人们把对政策接受的反应,分为三个不同的层次:

服从、认同与内化。

22政策效果评价从本质上看是一种价值判断。

23在任何决策过程中,理性因素和超理性因素总是混合在一起的。

24在公共政策的评价标准中,应坚持加以突出的是技术可行性原则。

25政策评估是对政策方案所做的分析。

26政策评估是对政策效果所做的判断。

27思维就是有意识的头脑对客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性关系所作的自觉性、概括性与间接性反映,而思维方法则是指人们依据事物的客观规律而形成的思维规则和手段。

28对于利益不相关的决策类型,一般来应当强调“公事公办”。

这是一种十分恰当的“职业行为”思维类型,无论是在利益相关决策还是利益无关决策中,我们都需要提倡。

29在某些认识媒介的诱导、启迪下,突然豁然开朗的思维过程指的是灵感思维。

30完全理性思维中存在一个基本的假定是人类的行动是或者应当是合乎理性的,或者能够从实用主义的观点把人类的行动解释为合乎理性的。

31科学家明确地直接把系统作为研究对象,一般公认以贝塔朗菲提出“一般系统论”的概念为标志。

32“系统分析”最早是由兰德公司提出并使用的。

33在知识经济时代,公共政策主体应该树立发展型政策理念。

34多者博弈的公共决策体制其实质是公共决策权力多元化。

35主观概率预测分析法与(德尔菲法)一样,它需要专家意见并进行整理,以作为政策依据。

36公共政策的逻辑起点是公共问题。

37公共利益是公共政策的核心问题。

38公共利益是公众共享的资源和条件。

39公共政策的归宿在于及时有效地解决公共问题。

公共政策概论自测试题(多项选择题)

1政策的导向是的行为、观念的导向。

2公共政策的功能包括导向功能、调控功能、分配功能。

3公共政策核心主体包括:

立法机关、行政机关、司法机关、(执)政党。

4公共政策主体体系包括:

核心主体、准公共政策主体、社会公众。

5公共政策主体能力主要包括:

规制社会成员行为的能力;引导公众观念、行为的能力;调控各种利益关系的能力;公平分配社会资源的能力;公共政策体系内部的互动及整合能力。

6公共决策体系包含着信息、智囊、决断、监控等子系统。

7外部监控体系是由人民群众、新闻舆论、社会团体等组成。

8决断系统在公共政策及其运行中的作用:

选择政策方案、确定政策目标、设计政策方案、界定政策问题。

9有人认为,集权的决策体制有利于政治控制、社会稳定、集中资源。

10政策方案设计过程中,必须注意不同的政策方案之间的互相排斥。

11决策目标的标准是:

目标具体明确;目标有效协调;目标具有可操作性;目标与手段的统一。

12公共决策方案的原则是:

多方案原则;排斥性原则;多要素原则;可操作性原则。

13过程中决策者形成共识的途径通常有:

交换、说服、强制。

14追踪决策的特征主要是:

回溯分析、非零起点、双重优化、心理效应。

15史密斯认为,理想化的政策、执行机构、目标群体、环境因素是政策执行过程中所牵涉到的重大因素。

16从政策执行者对执行政策的态度分析,政策执行问题有如下几种:

抵触型、僵化型、滞后型、折扣型、结构型。

17政策环境因素的基本特征有多样性、动态性、交叉性、突发性。

18公共政策评价的基本内容是:

规范、信息、分析、建议。

19从不同角度进行分类,公共政策评价可以分为:

正式评价和非正式评价;内部评价和外部评价;事前评价、执行评价和事后评价。

20公共政策效果有几种类型:

直接效果、附带效果、潜在效果、象征性效果。

21客观、全面的评价标准需要在各类人员通过协商、平衡利益关系中产生。

22处于不同地位的人们,对政策效果评价的态度有支持和反对。

23立体思维的内在特征表现为以下六个方面:

层次性、多维性、联系性、系统性、整体性、动态性。

24创造性思维的各种基本形式包括直觉、灵感、判断、顿悟。

25按照人们决策时对自然状态规律的认识和掌握程度,通常可将公共决策分为确定型决策、风险型决策、非确定型决策。

26按照性质不同,可将公共决策分为程序决策、非程序决策。

按照重要性不同,可将公共决策分为战略决策、策略决策和执行决策。

27决策支持系统由基恩、斯科特提出。

28知识经济时代的基本特征:

社会主体知识化、社会组织扁平化、政策信息公开化、民主参与大众化

29知识经济与公共政策的关系是知识经济的兴起要求实现政策创新、知识经济的发展离不开公共政策的扶植、知识经济的发展影响公共政策的执行

30发展型公共政策理念的主要内容:

包括创新超前观念、科学民主观念、公平优位观念、人本观念

31知识经济的发展要求建立:

多者博弈决策体制、民主参与决策体制、网络化决策体制

32为促进知识经济的发展,各国需要调整的公共政策包括:

产业政策、教育政策、科技政策、财政政策、金融政策。

33在知识经济时代,公共政策呈现出的新特点包括:

民主化、高效化、科学化、信息化

34公共政策案例的特点有公共性、管理性

35根据公共政策案例记录的过程可以把公共政策案例分为未来公共政策案例、实时公共政策案例、完全公共政策案例。

36公共文化的内容包括:

对公共利益与个人利益之间关系的认识、对公共道德观念的认识、对公共责任必要性的认识。

37公共问题横向性质维度的内容包括管制性公共问题、服务性公共问题。

38体现了公共政策的未来基本走向的说法有:

公共政策应当是讲究公平的、公共政策应当追求民主化、公共政策应当实践科学化。

39从政策执行者对执行政策的态度分析,政策执行问题有如下几种:

(1)抵触型。

(2)僵化型。

(3)滞后型。

(4)折扣型。

(5)结构型。

公共政策概论自测试题(名词解释)

1公共政策:

是政府依据特定时期的目标,在对社会公共利益进行选择、综合、分配和落实的过程中所制定的行为准则。

2公共政策主体:

是指参与、影响公共政策全过程,对公共政策有直接或者间接的决定作用的组织或个人。

3公共政策主体能力:

是指政策主体能否成功地适应环境挑战及其程度,即在环境的挑战下,政策主体能否应付或适应这些挑战,以及取得成功的程度。

4、决策权力:

可以定义为一种法律权力,它或者是在一系列可能行动中做出选择的权力,或者是影响政策主体、推动他去选择自己所偏好的某一行动的权力。

4集权制:

是指权力集中于上级决策组织,上级组织包揽较多的决策事务,下级只能依照上级指令行事的决策机制。

5分权制:

是指各级决策组织在各自管辖的范围内享有决策权,上级无权干预下级决策活动的决策体制。

6监控系统:

是指政策系统之外的人员和机构,对政策行为、政策方案的内容和执行,进行监督和控制的机构。

7行动理论:

认为政策执行是指对某一项公共政策所要采取的广泛行动。

8组织理论:

认为政策执行需要组织,没有组织就没有执行。

在人们所建立的各种组织中,执行组织是最严密的。

因为它适应了执行中所需要的迅速准确之特点。

负责执行的组织,其正式的与非正式的属性,往往影响到该组织执行政策的能力。

9因果理论:

大致包括三类内容:

⑴把政策决定看成是一各假设,一张“指导人们从当前情况导出设计目标的地图”。

政策执行是按地图所指引;的方向到达目的地;⑵把政策中的潜在因果假设分为两个因素:

贯彻影响力和技术能力。

(3)重点关心两类因果问题。

10管理理论:

认为主要负责政策执行的行政机构,不仅受其合法委任权的影响,而且要受到与之相关的利益集团的影响,政策系统中立法机关干预的影响,以及特定的政治环境中其它各种因素的影响。

该理论把“管理”与“执行”在很大程度上看成了同义词。

11交易理论:

认为政策执行是一个政治上讨价还价的过程。

这中间,政策执行者与政策对象之间通过不同方式的交易,在各种力量的互动过程中,达成某种妥协、退让或默契。

依据某种价值标准制定的政策目标与方案是较为理想的结果,但在实际中却是行不通的。

12系统理论:

认为政策执行过程的分析,可以理解为外界环境对政策系统进行物质、能量、信息的输入,系统产生了政策输出,由政策结果和反馈提供了政策的主人与再输入过程。

13演化理论:

认为在提出政策问题、制定政策目标责任制、拟定政策方案的过程中,都存在着许多不确定性和模糊性,多重目标实际上会产生矛盾与冲突,因而在实际执行中,会对原有目标不断地重新设计。

政策制定是反复的形成、执行、再形成的演化过程。

14政策协调:

是指在政策实施中,采取适中方法调节各项活动,解决或消除各种矛盾与冲突,引导各行政机构内部与各行政机构之间,或者与政策对象之间的互相配合协作,和谐一致地实现政策目标而采取的一种行为。

15追踪决策:

决策调整方案也是从若干个可供选择的方案中进行比较分析,从而选择出的一个最佳方案。

选择方案的过程,实际上是做出决策的过程。

这个过程也可称为追踪决策。

16正式评价:

是指事先制定完善的评价方案,严格按规定的程序和内容执行,并由确定的评价者进行的评价。

17非正式评价:

是指对评价者、评价形式、评价内容没有严格规定,对评价的最后结论也不作严格要求,人们根据自己掌握的情况对公共政策做出评价。

18公共政策评价:

是指论据一定的标准和程序,对公共政策的效益、效率、效果及价值进行判断的一种政治行为,目的在于取得有关这些方面的信息,作为决定政策变化、政策改进和制定新政策的依据。

19完全理性思维:

完全理性思维中存在一个基本的假定,即人类的行动是或者应当是合乎理性的,或者能够从实用主义的观点把人类的行动解释为合乎理性的。

拥有完全理性思维特征的公共决策者追求完美主义类型的决策。

他们认为,决策者可以搜集完备所有的决策因素,并且决策系统有足够的能力处理分析这些信息,因此可以选择一个最佳的决策方案。

20经济合理性思维:

是对完全理性思维方式的一种改进或具体化,并且是现实公共决策中经常使用的思维方式。

这一思维方式将决策者的注意力集中到经济可行性这个核心问题上,用经济的数量规则来限定无限的理性追求,将对于完全更改政策的美好愿望限制在预算约束之内。

21渐进思维:

渐进思维指导下的公共决策者通常认为,政策制定和贯彻是且应当是通过缓慢地进展和小心的改变实现的;目标应当用可行的手段去衡量和加以调整;他们认为所谓最优化纯粹是乌托邦,能够较为满意就已经不错了;他们怀疑人类是否有能力来剧烈地改造未来,主张走一步看一步。

渐进思维是对完全理性思维的又一种修正。

22顺序决策思维:

主要用于当知识和意见的一致性尚不充分的时候。

在第一阶段,决策者往往同时较多地选择一些处理方法或决策,在取得新的认识和更为一致的意见后再过渡到下一阶段,然后选择比较可行的决策。

23剧烈变革思维:

主要运用于重新设计,或者是终止和替换现有系统的决策类型。

剧烈变革思维强调决策的迅速和彻底性,要求在较早的时间内和较大规模下改变系统的运行情况。

当系统的问题很多而且积重难返,关系盘根错节时,就可以运用这种思维方式进行决策。

23头脑风暴法:

是一种专家会议法,可用来产生有助于查明问题和使之概念化的思想、目标和策略。

它是1948年由创造性思维专家奥斯本首先提出的一种加强创造性思维的手段。

它可以用来产生大量关于解决问题的潜在办法的建议。

它通过召集一定数量的专家(通常在10-15人之间)一道开会研究,共同对某一问题做出集体判断。

24德尔菲方法:

是一种直觉预测技术。

它是1948年由兰德公司的研究人员首先发明的,以古希腊神话中的神谕之地、可预卜未来的阿波罗神庙原址“德尔菲”命名。

这种技术最初是为军事策略问题的预测而设计的,后来逐步为政府部门和工商业所采用,并扩展到教育、科技、运输、开发研究、太空探测、住宅、部门预算和生活品质等领域。

25头脑风暴法的优点是:

它能够发挥一组专家的共同智慧,产生专家智能互补效应;它使专家交流信息,相互启发,产生“思维共振”作用,爆发出更多的创造性思维的火花;专家团体所拥有及提供的知识和信息量,比单个专家所有的知识和信息量要大得多;专家会议所考虑的问题的各方面以及所提供的备选方案,比单个成员独思考及提供的备选方案更多、更全面和更合理。

26系统:

指由两个以上要素组成的,具有一定结构和功能,与外部环境发生联系的有机整体。

27系统方法:

所谓系统方法,就是按照事物本身的系统性把对象放在千丝万缕形式中加以考察的一种方法,也就是从系统的观点出发,始终着重从整体与部分(要素)之间,从整体与外部环境的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和相互制约的关系中,综合而精确地考察对象以达到最优地处理问题的一种方法。

28系统分析:

最早是由美国兰德公司于20世纪40年代提出并使用的。

系统分析就是对一个系统内的基本问题,用系统观点进行思维推理,在确定和不确定的条件下探索可能采取的方案,通过分析对比,为达到预期目标选出最优方案;也可以说,系统分析就是为政策主体选择一个行动方向,通过对情况的全面分析,对备选方案择优,为政策主体提供可靠的依据。

29决策支持系统:

是指辅助决策工作的一种计算机系统,由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的米切尔.S.斯科特和彼德G.W.基恩于`20世纪70年代首次提出的。

它是以管理科学、运筹学、控制论和行为科学为基础,以计算机技术、模拟技术和信息技术为手段,面对半结构化的决策问题,支持决策活动的具有智能作用的人-机(计算机)系统。

30知识经济:

是建立在知识和信息的生产、分配和使用之上的经济。

知识经济是与农业经济、工业经济相对应的一种经济形态,是以知识资源为基础的一种新型经济形态,是以信息的生产和利用为核心,以人力资本为动力,以高新技术产业为支柱,以强大的系统化和高新化、高效化的科研体系为后盾,以追求知识价值的不断更新为目标的经济。

31扁平式组织:

扁平式组织削减了许多内部层级,使自身结构变得相对简单,这种组织结构强调信息共享,重视横向联系与协作,重视权力分散、自我管理和民主管理,强调人力资源开发。

扁平的学习型组织因其有利于信息传输的优点而成为公共组织的变革趋势。

32公共决策体制:

所谓公共政策体制,不仅指公共政策权力在政策主体之间进行分配所形成的权力格局,而且指政策主体在政策过程中的活动程序。

33发展型公共政策理念:

公共政策理念是公共政策主体在公共政策过程中所持有的思想观念和价值的判断。

90年代罗尼.莱森提出基础型、理性型、发展型管理理念,与这三种管理类型相对应,必然存在基础型、理性型、发展型三种公共政策观念。

34公共政策案例:

是公共管理领域内某个管理问题或政策问题的描述和记录。

35公共政策案例分析:

是案例分析方法的一种。

它是指运用定性或定量的方法,对公共政策案例进行辨析,发现和解决公共政策问题,以促进对公共政策认识和研究的深化,改进公共政策实践的一种研究方法。

36公共问题:

是指那些社会成员在公共生活中共同受其广泛影响,具有不可分性,与公共利益密切相关的公共性社会问题。

37公共利益:

是个人与其他社会成员所共享的资源与条件。

38公共责任:

意指社会成员对参与公共生活的使命感、责任心和自觉性,也意指他们对其行为结果承担责任的程度。

39公共文化:

是以公共性为特征,现实地影响着每一个社会成员及其行为方式,从而塑造着社会公共生活的形态。

40公共道德:

是一种非正式软约束力量,它既调节着人们之间的利益关系,也规范着人们的行为方式。

它既有历史沉淀的结果,也具有普遍持久的效力。

41、浴盆模型:

事物的不断发展变化,与政策相对稳定性之间的矛盾,决定了每一项政策都有其失效过程。

要保证政策执行的可靠性,就要控制它的失效性。

依据可靠性理论分析,在政策方案的执行过程中,“失效表现于早期失效、偶然失效和耗损失效三个阶段。

这种政策失效率的变化,类似于浴盆状。

人们把这种曲线也称为浴盆模型。

41简述公共政策系统的构成:

由信息系统、智囊系统、决断系统及监控系统构成。

这些子系统各有分工,相互独立,又密切配合,协同一致,促进公共政策大系统的运行得以顺利展开。

42简述信息系统的职责:

主要包括①有计划、有规律、经常性地收集、整理、分析和贮存社会发展各个领域、各个方面的历史和现实的情况与数据,以保证公共政策能够及时获得适用、准确和充足的情报信息资料。

②有意识地收集、整理政策实施过程及结果等方面的情况、数据,并及时向决策者反馈;③研究分析政策执行结果中存在的问题,发现政策的偏差或失误,并及时向决策者反馈。

43智囊系统的职责:

①参与公共决策,提高决策的科学性;②为政策主体提供咨询服务,开阔政策主体的视野和思路;③对政策问题进行“会诊”,找出问题的症结。

44决断系统的职责:

①界定政策问题;②确定政策目标;③设计政策方案;④选择政策方案。

45监控系统的职责:

①防止政策主体滥用决策权;②促使政策内容切合实际;③监督执行机构及其人员正确执行政策。

公共政策概论自测试题(简答题)

1、简述公共政策的基本特征:

整体性;超前性;层次性;多样性和合法性。

2、公共政策的主要功能:

规制功能;导向功能;调控功能;分配功能。

3、简述公共政策分析要素的基本内容:

政策问题、政策目标、政策方案、政策模型、政策资源、政策评价标准、政策效果、政策环境和政策信息。

4、公共政策主体体系:

应该包括政府主体、准公共政策主体(即非政府公共组织,我们把非政府组织和非营利组织等统称为非政府公共组织)和社会公众。

因在管理中的地位不同,这些政策主体对政策结果的影响也各异。

他们之间既非平起平坐的关系,也非从属关系(在我国还是从属关系。

只不过从属关系并不构成两者关系的全部内容)。

实际上,公共政策运作的整个过程就是多种力量相互博弈的过程,无论从纵向维度还是从横向维度上看,每个主体以及主体内部的各个层面都存在不同的利益,共同作用于公共政策的整个过程。

5、公共政策主体能力的内容:

政策主体能力是各政策主体的能力与整个公共政策体系内部的互动及整合能力的综合体。

(1)规制社会成员行为的能力;

(2)引导公众观念、行为的能力;(3)调控各种利益关系的能力;(4)公平分配社会资源的能力;(5)公共政策体系内部的互动及整合能力。

6、提升政策主体能力的必要性:

答:

提升政策主体的能力是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发展的客观要求,它直接关系到政策的质量和效果,从而影响着公共管理的进程。

最关键、最核心的是政府能力的提高。

具体有:

(1)从实践来看,公共政策主体能力不足。

公共政策主体在现实社会中主要体现为三个方面,即引导公众观念和行为、调控各种利益、公平分配社会资源。

但从实践来看,由于受与政策相关的利益、素质和信息资源等因素的影响,公共政策主体在这三个方面的表现明显存在能力不足或不佳。

(2)公共政策主体能力现状不能满足日益增加和多样化的公众需求。

受教育水平的提高、信息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普及等因素的影响,公众需求越来越呈现出多样化、复杂化的趋势,公共政策主体需求不断提高自身素质,提升引导公众观念行为、调控各种社会利益关系和公平分配社会资源的能力,以满足公众日益增长和多样化的需求。

(3)“入世”新环境和经济全球化挑战公共政策主体能力。

我国公共政策主体能否应对“入世”新环境的挑战直接决定了公共政策质量的优劣,进而影响到公共管理进程,要求公共政策主体具有较强的竞争意识和观念,对市场经济有充分的认识和把握,以迎接入世的挑战。

同时,经济全球化过程充满矛盾和问题,客观上要求公共政策主体能力的提升。

(4)知识经济要求公共政策主体能力的提升。

知识经济的发展,既为建立灵活、高效、透明的政府以及其他公共政策主体作用的有效发挥提供了可能,又对公共政策主体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更高的要求。

7、提升政策主体能力的途径:

(一)公共政策主体转变政策理念。

政策理念包括:

(1)视政策对象——公众为伙伴而不是对立者;

(2)公共政策的出发点应是解决公共问题、保证公共利益的最大化;(3)支持、鼓励准政策主体的发展;(4)要具有前瞻性,注重“预防”而非“治疗”,掌握政策主动权。

(二)改善和优化政策的外部环境。

(1)提倡公共道德,强调公共责任,使社会逐渐形成良好的公共文化氛围;

(2)加强公共政策程序化、公开化的法制建设;(3)最大限度地吸纳公民参与,推进公共管理的社会化。

9、简述公共决策体制的类型:

①层级结构中的集权制与分权制;②个人决策模式和集体决策模式。

③历史上出现的公共决策体制类型。

10大众化传播媒介对决策问题提出的作用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答:

大众传播媒介对决策问题提出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①缩短了公众议程的时间。

②缩短了正式议程的时间。

③扩大了决策问题提出的数量。

11决策方案应该包括哪些内容:

①方案执行的必要说明。

②解决决策问题的基本措施。

③明确决策方案对应的阶段。

④决策方案性质的界定。

⑤方案所需的各种条件的要求。

12决策方案评估的标准是:

①效益标准。

②方案协调性标准。

③方案的适应性标准。

④决策方案力度标准。

13举例说明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政策的出台实行和调整。

答:

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政策的出台实行和调整就是一个很好的实例。

⑴1981年刚出台该政策时,国内对土地承包一开始就有不同意见,政策的执行面临重重障碍。

即失效的第一阶段,早期失效,目标实现的可靠性较差。

⑵80年代中期至90年代农村飞速发展,联产承包责任制发挥了巨大的作用,证明这一农村改革政策是相当成功的。

这是第二阶段,偶然失效,政策功能的设计可以比较充分地发挥。

⑶90年代后期以来,农村经济增长速度开始放缓,发展活力逐步下降,面对日益激烈的竞争,沿用了近20年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政策显然急需改进。

这是第三阶段,耗损失效,需要调整、修改已有政策,或重新制定新政策。

于是中央又出台了新的政策——完善“二轮”土地承包政策。

这种政策失效的变化,类似于浴盆状。

人们把这种模型也称为“浴盆模型”

14简述史密斯模型。

答:

史密斯认为,理想化的政策、执行机构、目标群体、环境因素,都是政策执行过程中所牵涉到的重大因素。

理想化的政策是政策制定者试图追求的相互作用形式;目标群体是受政策最直接影响的,必须对政策采取适当反应的符合政策要求的群体或个体;执行机构是政府机构中负责政策执行的组织;环境因素是那些影响政策执行和受政策执行影响的那些要素。

史密斯模型与以往的政策执行研究的不同之处,在于它不仅强调了执行中理想化的政策,而且也强调了执行中的其他三个因素。

人们习惯于把更多的精力放在理想化政策的制定上,似乎政策执行是简单地照章办事,不太注意目标群体,更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财务管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