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宁县莫洛托乎提于孜乡地震灾民安置配套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
《伊宁县莫洛托乎提于孜乡地震灾民安置配套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伊宁县莫洛托乎提于孜乡地震灾民安置配套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3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伊宁县莫洛托乎提于孜乡地震灾民安置配套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附件:
1.拟建伊宁县莫洛托乎提于孜乡地震灾民安置区区位图;
2.拟建伊宁县莫洛托乎提于孜乡地震灾民安置配套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平面图;
3.伊宁县莫洛托乎提于孜乡移民安置区道路工程概算及施工图;
4.伊宁县莫洛托乎提于孜乡移民安置区供水工程概算;
第一章项目概况
1.1项目概况
1.1.1项目名称:
伊宁县莫洛托乎提于孜乡地震灾民安置配套基础设施建设项目
1.1.2项目建设规模:
(一)人饮工程:
凿井壹眼,埋设人饮工程主管道8900米,蓄水池、泵房等附属和配套完成自来水入户工程。
(二)道路建设:
完成安置区、生产区和乡村公路连接处8800米砂砾铺筑工程。
1.1.3项目固定资产投资:
总投资256.16万元,其中:
建安工程费用193.3万元、设备投资26.7万元、其他费用14.16万元、预备费22.00万元。
1.1.4项目受益人数:
220户900人。
1.1.5资金筹措及来源:
概算总投资256.16万元,其中:
中央预算内资金220万元,地方财政自筹36.16万元。
1.1.6项目法人单位:
伊宁县莫洛托乎提于孜乡人民政府
1.1.7项目建设地点:
莫洛托乎提于孜乡人民政府所在地小人民渠以北偏东区域
1.1.8项目建设负责人:
加马力丁·买买提
1.2项目建设背景
根据党中央、国务院、以及自治区人民政府的统一安排和部署,我县2010年接受地震灾区移民220户约900口人。
移民安置任务为220户人口安置。
为了更加扎实地做好今年的移民安置工作,圆满完成自治区、自治州人民政府下达的移民安置任务,根据伊宁县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文件伊县发改字[2010]127号文立项批复。
现就我县2010年移民安置区建设工作,制定本实施方案。
第二章项目建设选址及建设条件论证
1.1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落实自治区5月11日工作会议精神。
汶川地震给灾区人民造成巨大生命财产损失和痛苦,新疆各族人民感同身受。
为体现中华民族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传统美德和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部署,我县从讲政治、顾大局的高度出发,切实把安置工作作为一项政治任务来对待,守望相助、鼎立支持,切实把安置工作作为关爱受灾群众的具体任务来完成。
按照使迁入群众“生产有改善、生活有提高、稳定有保障”的原则实施,确保迁入群众“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不返迁”。
1.2项目区社会、经济发展状况分析
(一)安置区基本概况
安置区位于伊宁县莫洛托乎提于孜乡上武功村小人民渠以北偏东区。
上武功村位于乡政府以北500米,距县城4.5公里。
东隔青年渠与曲鲁海乡吾日勒克村相望,西接伊宁县莫洛托乎提于孜乡,北依卡拉亚喀奇乡牧业队,南与本乡下武功村毗邻。
全境东西宽0.5公里,南北长2.3公里,境内交通便利。
全村384户,1984人,村辖3个村民小组,有清真寺3座,商店8家,养鸡专业户24户,养猪专业户11户,牛、羊育肥专业户5户,总耕地面积4250亩,现又从小人民渠以北开发设施农业基地2284亩,计划投资6300万元,分两期建设日光温室1000座。
目前已投入资金500万元,流转土地835亩,完成墙体夯筑269座,凿220米深水机井一眼。
该区域道路基本畅通,水电排灌设施齐全,教育卫生等设施可依托乡政府所在地原设施解决,适宜进行移民安置。
(二)安置原则
坚持群众自愿;先易后难;坚持集中安置、有土安置和无土安置相结合。
做到五个结合:
即与小城镇建设相结合、与退耕还林相结合、与生态建设环境保护相结合、与产业结构调整相结合、与建设小康示范村相结合。
(三)移民对象确定
移民搬迁为汶地震XX省文县受灾人口。
这些人口主要是居住在深山区的贫困群众,这一地区水、电、路、教育、医疗等基础设施条件差,经“5.12”地震后础设施受损极为严重,缺乏基本生产生活条件,生存条件恶劣,当地群众就医、就学、行路困难,信息闭塞,缺乏脱贫致富的基本条件,这些群众转移出来异地安置,才能从根本上解决他们今后的生存和发展问题,才能不留死角,确保中央灾后重建工作的全面完成。
只有把在规定的政策范围内,经过宣传动员,由移民搬迁户采取个人自愿申请,移民户自己选择安置方式和地点,经逐级审核审批后,政府与移民户签定移民搬迁协议和承诺书,履行各自的职责和义务。
(四)移民安置方式
集中安置:
统一选择有耕地、水、电、路、学校、卫生设施临近的地方建立移民新村。
(五)资金来源和使用管理
移民搬迁户,中央财政补助每户安置资金11万元,其中住房补助每户6万元;生产基本费用每户补助1.056万元;村内基础设施及相关配套、农业生产条件改善户均补助2.5万元;一次性生活基本费用按照每人每月210补助,共补助15个月,人均3150元,共计1.444万元,此项经费在受灾群众抵达安置区后,由县民政局按月按人发放,15个月后生活仍有困难的纳入当地最低生活保障。
移民安置点住房以外的附属设施建设的缺口资金由移民户自筹解决,为移民安置户征用土地,提供宅基地而所需的征地补偿资金、生产设施建设的缺口资金由县政府申请银行贷款解决。
移民安置资金,县主管领导负责制,实行专户存储专款专用。
移民经费分级管理,县移民安置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对移民资金的运行情况进行全程监管,负责审批发放集体补助和基础设施补助款。
(六)移民规划(详见附后规划图)
坚持沿小人民渠沿边交通要道优先和群众自愿的原则,采取集中安置移民的方式,使220户移民全部迁入莫洛托乎提于孜乡移民安置户均划点,拨土地1970亩,其中耕地1474亩,户均分配日光节能温室2座(2.5亩/座);宅基地占地282亩,人均划拨宅基地0.9亩,当地居民迁入64户用地175亩,同时新建便民生活服务区1处;道路等用地39亩。
把移民点打造成新农村建设和“生态农业”模式的示范点。
对搬迁户要及时办理户籍迁移手续,按迁入地所属行政区划接受统一管理,坚决杜绝两头有户籍两头跑两头伸手向政府要生活生产生活现象。
1.3项目区的条件分析
(一)项目区自然资源状况分析
项目区地处伊宁县城东莫洛托乎提于孜乡,乡机关距县城4.5公里。
东隔青年渠与曲鲁海乡吾日勒克村相望,西接吉里于孜镇,北依卡拉亚喀奇乡牧业队,南与愉群翁回族乡、萨地克于孜乡毗邻。
全境东西宽5.5公里,南北长6.5公里,总面积25.5平方公里,吉曲公路横贯全乡,境内交通便利。
全乡有1863户9488人,乡辖莫洛托乎提于孜村、下武功村、上武功村、巴拉提买里村4个行政村。
属农业乡,乡政府机关驻地下武功村。
乡辖内另有3个驻乡单位,乡卫生院;县水电局武功变电所;乡畜牧兽医站。
全乡经济以大农业为主。
北部山区围栏草场1.2万亩,农区土地肥沃,乡北部丘陵也是县主要的林果业果品基地,总耕地面积22341亩。
(二)基础设施建设现状分析
莫洛托乎提于孜乡地处阿布热勒山南麓扇形冲积平原上,北高南低,南北纵坡约0.01-0.005左右,属灌溉灰钙土,土层深厚达1米以上,地下水位埋深30-10米之间,越接近伊犁河边,地下水位埋深越浅,地面由北向南倾斜,比较平坦,土层深厚在1米以上,属灌溉灰钙土,有机质含量在1.82-2.06%,全氮含量在0.129%,碱解氮59PPM,速效磷2-3PPM,速效钾180-249PPM,土壤质地疏松,属砂壤土,宜耕性好,适宜于农、林、牧业生产的发展。
生产区内水、电、路配套生产做业方便快捷,农田林网化成度较高为农业生产起到很好的保驾护航作用。
(三)发展生产的自然条件分析
莫洛托乎提于孜乡地处山前洪击——洪积平原,地势由东北向西南华倾斜,海拔740—900米,年平均气温9.1℃,元月平均气温-7.6℃,七月平均气温22.6℃,无霜期164天,年降水量330毫米,属大陆性气候。
莫洛托乎提于孜乡属于大陆性气候温和干旱区,由于地处科古尔琴山前缘,年平均气温8.2℃,一月份平均气温-9.5℃,七月份平均气温22℃,无霜期约160天,年降水量约300毫米,大于10℃有效积温达3200℃以上,日照时数达2800-3000小时,太阳年辐射量为134.5千卡/平方厘米,冬季积雪厚度约25厘米,冻土层约60厘米。
第三章建设规模和内容
3.1人饮工程:
凿井壹眼,埋设人饮工程主管道8900米,蓄水池、泵房等附属和配套完成自来水入户工程。
3.2道路建设:
完成安置区、生产区和乡村公路连接处8800米砂砾铺筑工程。
第四章建筑方案选择
4.1建筑设计指导思想
4.1.1本着“以人为本”的设计思想,在充分考虑满足使用功能的基础上,根据移民安置的具体要求,合理组织各种功能空间,注意建筑物使用功能的设计和建筑物形象的塑造,力求功能齐全、布局合理、使用方便。
4.1.2充分利用地形环境,注意环境设施和绿化,使之与环境协调统一,以充分发挥用地的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
4.1.3合理分区:
在互相联系的同时,又有所分隔,互不干扰。
4.1.4注意环境保护,注意节约能源。
4.2建筑方案
4.2.1建筑设计依据
1)《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
2)《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02)
3)《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2001)
4)《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
5)《砌体结构设计规范》(GB50003-2001)
6)《民用建筑设计通则》(GB50352-2005)
7)《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06)
8)《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50189-2005)
9)《城市道路和建筑物无障碍设计规范》(JGJ50-2001)
10)《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房屋建筑部分)》(2002年版)
11)《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房屋建筑部分)2002版
12)现行国家及地方有关规程、规范及法规
4.2.2建筑设计方案
根据该项目的立项要求,本实施方案提出以下设计方案,现说明如下:
一、道路
该移民安置区道路总长约8800米,(路基宽度8米)。
由于原地面为耕地,路基承载力较低且不稳定,在施工前必须对原地面进行清表碾压,清表深度20cm、路基宽度为8米的道路清为宽度为9米。
为了满足路基的强度及稳定性,路基平均填料25cm。
路基以上为路面部分,路面结构采用8cm级配砂砾面层。
施工工序:
清表碾压――路基施工――面层施工
二人饮水程
水源地部分工程
1、机械钻井300米深,供水泵采用45KW的深水泵及配套电机。
2、建造200M3蓄水池一座,现浇C25钢筋混凝土池壁。
3、建造16平方米泵房一座,砖混结构。
4、建设52米围墙,砖混结构,37墙,高2.5米。
5、铁质大门一座。
管道工程
1、供水管道采用直径50-160MM的PVC管,共计8780米,PVC管道采用0.8MPQ聚乙烯UPVC管。
。
2、管道过路铺设直径300MM的水泥涵管。
3、建设检查井21座,水表井284座,管道入户284户。
第五章节能、节水措施
5.1节能
5.1.1执行标准
1、《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
2、《中国节能技术政策大纲》;
3、国务院《关于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的通知、《关于加强节能工作的决定》、《关于加快墙体材料革新和推广节能建筑意见的通知》;
4、国家经贸委和国家发计委《节约用电管理办法》、建设部《民用建筑节能管理规定》;
5、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评估及审查指南;
6、《公共建筑物节能设计标准》GB50189—2005、《建筑节能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411—2007、《民用建筑节能设计标准》JG92695、《夏热冬冷地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JCJl34—2001、《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JGJl32—2001、《建筑采光设计标准》GB/T50033—2001。
5.1.2节能措施
为保持能源、环境与经济的协调发展,本项目将采取以下措施,合理利用和节约能源,主要有:
1、必须使用节能型建筑材料、器具和产品;
2、采用保温隔热性能良好的墙体材料及门窗型材,以加强维护结构的保温隔热性能;建筑设计充分利用自然采光和通风,以降低单位建筑面积能耗。
3、做好水、电的计量,利于管理;
4、做好设备和管道的维护、检查工作,提高设备使用效率,杜绝跑、冒、滴、漏;
5、机电、电气设备要求采用国家有关部门推广的定型节能产品。
5.2节水
5.2.1执行标准
1、《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清洁生产法促进》;
2、中国节水技术政策大纲;
3、《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GBJl5—88;
4、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工业和生活用水定额。
5.2.2节水措施
本项目耗水主要是生活用水。
主要节水措施主要为:
1、项目建设施工中应当采用节水型工艺,建设相应的节约用水设施,并在主体工程施工时投产使用。
2、供水管线设计要合理、配水装置的性能要符合节水要求,减少水资源浪费。
3、安装使用节水型设备和器具,推广使用有限流装置的节水型淋浴设施、节水型水龙头、两档式节水型便器系统。
4、注重绿化节水,种植耐旱性植物,推广喷灌、微喷、滴灌等节水灌溉技术。
5、努力做到水的循环使用,节约资源,减少排放。
6、严格按照自治区制定的生活用水定额控制,.严禁超额,杜绝浪费。
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登记表
项目名称:
新发改节能登[]号 填表日期:
2011年3月10日
项目概况
项目建设单位
伊宁县莫洛托乎提于孜乡(盖章)
单位负责人
加马力丁·买买提
通信地址
伊宁县莫洛托乎提于孜乡
负责人电话
建设地点
伊宁县莫洛托乎提于孜乡上武功村小人民渠以北偏东
邮编
835000
联系人
夏春林
联系人电话
项目性质
(√)新建 □改建 □扩建
项目总投资
256.16万元
投资管理类别
□审批
□核准
□备案
项目所属行业
农口
建筑面积(m2)
建设规模及主要内容
(一)人饮工程:
凿井壹眼,埋设人饮工程主管道8900米,蓄水池、泵房等附属和配套完成自来水入户工程。
(二)道路建设:
完成安置区、生产区和乡村公路连接处8800米砂砾铺筑工程。
年耗能量
能源种类
计量单位
年需要量
参考折标系数
年需要电量(度)
电力
(千瓦时)
39.42
1
394200
年耗能总量(度电)
394200
项目节能技术措施(包括节能设计标准、规范、节能新技术、新产品,与同行业进行对比,并说明利用效率):
项目按照国家和自治区要求,拟采用50%的建筑节能标准,同时利用保温较好的新型建筑保温材料和设施。
其它需要说明的情况:
项目单位签章:
年月日
节能审查登记备案意见:
(签章)
年月日
第六章项目建设周期及工程进度计划
6.1项目建设周期:
2011年6月—2011年10月。
6.2工程进度计划:
2011年5月—2010年6月为项目前期工作阶段;2011年6月为工程施工阶段;2011年10月30日底工程竣工验收。
第七章环保分析
7.1环境保护方案设计原则
为保证新建工程有一个良好的区域环境,实施伊宁县县资源的可持续发展方略。
近年来,我国相继制定了一系列法律法规,对新建公共设施建设前期必须进行环境影响评价,也为环境保护方案设计提供了政策依据。
这些法律法规主要有:
1.《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
2.《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
3.《中国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办法》;
4.《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
5.《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
6.《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
按照国家相关法律标准,新建业务用房对环境保护方案设计应遵循以下原则:
(1)预防为主和环境影响最小化原则:
通常情况下,除一些特殊生态环境工程外,大多数工程建设项目,对自然环境以及生态系统都在一定程度内会产生负面影响。
因此,在环保方案设计时,就应借鉴成熟的保护经验和科学的知识,杜绝不利影响的产生,把对生态环境的负面影响降低到最小的程度。
(2)资源消耗减量化原则
我们可利用的资源量是有限的,特别是不可再生的资源,一旦耗竭将威胁到我们经济建设的发展。
因此,要尽可能地有效循环利用可再生资源,使资源消耗减量化原则得到实现。
(3)资源循环利用原则
建筑工程中大部分废弃物经过分选、加工、处理,都可以循环使用。
因此拆除的建筑物材料,要积极进行整理和重复使用,而不要简单地送到填埋厂去处理。
如建筑物中的混凝土、废料,经过清理可重复使用;废旧金属经过分选,可送到冶炼厂再循环;废木料经过破碎、压缩,可做成致密板等。
(4)工程材料无害化原则:
在工程材料的选择上,必须选择那些无毒、无公害、易处理、易回收的材料,而不要选择那些对人体和环境有害的材料。
7.2环境保护方案的要求
7.2.1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
本项目地表水环境质量执行《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三级标准。
生活污水必须排入下水管网。
表7.1-1
《污水综合排放标准》标准值单位:
mg/L(PH值除外)
污染指标
PH
COD-cr
SS
BOD-5
NH3-N
二级标准
GB8978-96
6-9
150
200
60
25
三级标准
GB8978-96
6-9
500
400
300
7.2.2大气环境质量标准
本项目环境空气质量执行《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
7.2.3声环境质量标准
环境噪声执行《建筑工场界噪声限值》(GB12523-90)。
表6.1-2
建筑施工场界噪声限值单位:
dB(A)
施工阶段
主要噪声源
噪声限值
昼间
夜间
土石方
推土机、挖掘机、装载机
75
55
打桩
各种打桩机等
85
禁止施工
结构
混凝土搅拌机、振捣棒、电锯等
70
55
装修
吊车、升降机等
65
55
7.2.4固体垃圾
生活垃圾执行《生活垃圾填埋污染控制标准》(GB16889-1997)
7.3建设地点环境现状
新建伊宁县莫洛托乎提于孜乡地震灾民安置配套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建设地点位于莫洛托乎提于孜乡人民政府所在地小人民渠以北偏东区域,周围环境良好,无工业设施和其它污染源,建成后不会造成对安居设施的环境影响。
7.4项目建设期的环境影响因素分析
7.4.1项目建设期的环境影响因素分析
1、夜间施工扰民
本项目施工扰民主要表现在:
施工噪声及夜间施工工地上彻夜不眠光污染影响周边居民的正常生活。
2、扬尘的污染
3、施工过程中所造成的扬尘污染非常严重。
尽管有关单位一再重申所有施工现场必须大围,禁止在挡板外堆放砂石等建筑材料和建筑废渣等,但是施工的扬尘污染也成为现如今施工过程中需要关注的重要问题者之一。
目前有些城市影响空气质量的首要污染物是可吸入颗粒物,而可吸入颗粒物的主要排放源就是施工施工扬尘污染,占据了50%以上的比重,这种现象在全国其他城市突出,越来越受到有关单位的重视。
其造成施工扬尘最重要的原因就是施工单位及其有关部门对扬尘污染没有引起足够重视,从而对其“不设防”,以致随着各种市政工程和建筑工地数量的日益增多,污染也越演越烈。
其次是施工手段落后,施工手段将直接影响到施工扬尘的严重程度,先进的施工手段能避免破坏势开挖,尽量减少施工垃圾,实行边开挖边施工的方法,不残留建筑垃圾,以阻断建筑灰尘对城市的影响。
三是施工管理不善,施工头片面地追求利润的最大化,一味地缩短工期,从而淡化环境管理这个环节。
四是施工队伍素质低,缺乏足够的环保意识。
废水污染
在施工过程中,机械油料的外漏,施工设备冲洗和水泥养护等活动污染水体,主要污染物为油污及泥沙。
其次,施工期间,施工人员日常生活排放的生活废水也将严重影响建设区的水环境。
4、固体废弃物
施工过程中产生的弃土、弃渣等建筑垃圾及施工人员产生的生活垃圾堆放将会影响到项目区的环境。
在者,施工人员的各种生活类固体废弃物在夏季还会滋生蚊虫,产生臭味,污染空气环境。
7.4.2项目建设期的环境治理方案
一.接受群众的监督
本项目区周边居民的支持情况对本项目的顺利实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因此项目施工单位要建立群众监督系统,自觉接受群众的监督,做好群众举报服务,及时根据群众反映的情况做好施工的调整工作,减少对周边居民的影响。
二.提高施工队伍的素质和环保意识
项目建设过程中要做到文明施工,努力提高施工队伍的素质和环保意识,对各级人员进行专门的环保培训,持证上岗,真正将施工过程中出现的各种污染作为头等大事来抓,使其自觉做好环境保护的各项工作。
三.采取必要的环境保护措施
在项目实施过程中,施工单位根据施工过程产生的污染及其特点,制定出一系列的方法及措施,减少施工造成的污染,具体为:
1.合理安排夜间施工时间,尽量做到不影响周围居民的休息,密目网封闭式施工,降低空气中总悬浮粒含量,防止周围居民、小孩误入施工现场;
2.做到工程运输道路垃圾及时清理、洒水,降低运输车辆扬尘;
3、生活垃圾及时清理,做好施工排水及生活排水排放,做到不污染空气及周围居民的生活环境;
4.做好临近道路、通道口的安全防护及夜间照明,确保交通及行人的安全;
5.施工材料及施工垃圾的运输必须做到不洒、不滴、不漏。
运输车辆加盖防尘罩,如有发生必须及时清理,确保道路干净、畅通,刮风四级以上禁止动“土”;
6.施工现场周围应按规定修筑防护墙、防护网,实行封闭施工。
并按建筑行业安全文明生产的有关规定进行施工管理,建筑材料的装卸、堆存、使用及施工现场的清理、建筑垃圾的清运等施工过程应合理安排、规范操作。
7.做好工地住宿人员的管理教育及劳动力办证工作,不使用无证劳动力,防止打架、斗殴、盗窃、酗酒、夜间喧哗的事件发生;
8.项目在开工建设时,应向环保部门进行污染物审报登记工作,将施工期的环境保护纳入管理渠道;
9.做好项目竣工环保验收工作。
四.减小地表环境的破坏
项目在建设过程中由于地基的开挖,砂石料的堆放等建设活动将破坏原有的地形、地貌,可能会造成水土流失。
因此,在项目建设时要做好防范工作:
1.开挖基坑应保持边坡稳定,开挖的土方应压实堆放,回天用的弃土应集中处置,并有覆盖,用作填低凹地、绿地,可及早按规划植树种草。
如有多余弃土暂时不用的可先压实以防造成风沙或暴雨引起水土流失。
2.施工场地定期洒水,防止浮尘产生,在大风期间加大洒水量及洒水次数;开挖土方集中堆放,缩小粉尘影响范围,机制回填。
注意土石方挖填平衡。
7.4.3项目营运期对环境的主要影响
营运期对环境的影响主要为生活污水、生活垃圾及汽车尾气,生活污水主要污染物为COD和SS。
1.大气环境影响分析
经类比调查本工程停车场排放的汽车尾气不超标。
为减少运营期对大气环境的污染,应减少汽车尾气的排放量,要求使用车辆应选用污染物排放达到环保要求车型;定期进行车辆尾气检测,保证车辆尾气达标排放。
在停车场四周尽量增加植被面积,充分利用植物吸收和阻止废气扩散的作用,减少有害气体对大气环境影响。
2.水环境影响分析
废水排放主要为冲厕、洗手间等生活污水,排放量为6.5m³/d。
本项目生活污水可达到《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的相关标准,因此可直接排入市政污水管网。
类比典型生活污水水质,各污染物产生浓度分别为PH6.15、COD300㎎/L、SS110㎎/L,产生量分别为COD6.13t/a、BOD2.04t/a、SS2.25t/a。
3.固体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