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型工程监测方案编制.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3013451 上传时间:2022-11-17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21.1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大型工程监测方案编制.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大型工程监测方案编制.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大型工程监测方案编制.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大型工程监测方案编制.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大型工程监测方案编制.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大型工程监测方案编制.docx

《大型工程监测方案编制.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大型工程监测方案编制.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大型工程监测方案编制.docx

大型工程监测方案编制

大型工程监测方案编制

1监测方案概述

1.1方案的作用

监测方案的作用对于监测单位,如同施工组织设计对于施工单位,监理实施细则对于监理单位一样,是对监测工作实施进行科学管理的重要手段。

它具有战略部署与战术安排的双重作用,突出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监测方案能从全局出发,充分反映客观实际,符合国家规范、工程设计及合同的要求,统筹安排监测的各个环节,确保各项资源的合理运用,指导和规范现场的实际工作;

(2)通过编写监测方案,可令现场技术人员加深对图纸以及施工环境的认识,从而根据具体工程的特定条件,进一步优化预埋顺序、监测组织、具体监测方法以及测点保护措施,保证监测工作流畅的运转;

(3)监测方案作为监测单位实现科学管理的重要保证文件,不仅是监测单位日常工作的重要依据,同时也是各类内业资料检查中的重要一项。

充分了解监测方案的作用是编写一篇优秀监测方案的前提,只有明白监测方案应起到的作用,才能提纲挈领地去主持或亲自编写监测方案。

1.2方案的种类

监测方案根据分类标准的不同,大致有以下几种分类方法:

(1)根据监测方角色的不同,分为第三方监测方案和施工方监测方案;

(2)根据监测主体的不同,分为基坑监测方案、隧道监测方案、复合型监测方案;(3)根据方案用途的不同,分为技术方案(投标用)和实施方案;(4)根据监测需求的不同,可分为总体方案、分段方案以及专项监测方案。

(5)由于编写人员的时间、精力都是有限的,在编写监测方案之前,应充分了解所写方案的背景,明确方案种类,对不同性质的监测方案进行差别对待。

1.3编写方案所需资料

 优秀的监测方案应当综合考虑了多方面因素,尤其应该注重与施工进度计划、工程地质情况、周边环境等的结合,这就要求在项目前期以及过程中,应当特别注意相关资料的搜集与整理。

一般所需资料有:

(1)上级主管部门、建设单位或者施工单位的监测管理制度或具体要求,一般由甲方发放;

(2)项目的岩土工程勘察资料,特别注意工程地质条件、气象资料、地下水情况等,一般由甲方发放或问询勘察单位、设计单位或施工单位;

(3)项目的工程设计资料,特别注意支护结构的设计以及监测设计方面的资料,一般由甲方发放或问询设计单位、施工单位;

(4)项目的施工组织设计,注意施工顺序、工法、场地安排,以及大致施工计划流程,一般可直接通过施工单位获取;

(5)项目周边各类监测对象(建筑物、管线等)的原始资料与使用现状资料,一般可通过施工单位获取,或自行整理;

(6)在获取相关资料后,应及时熟悉,优先整理消化监测平面图、监测剖面图以及工作量,随后结合勘察、设计、施工组织以及周边环境进行监测工作的组织优化,并着手进行监测方案的编写。

2.监测方案内容

监测方案的内容主要包括工程简介、监测的主要内容、各监测项目实施技术方案、人员及仪器设备的配备、监测技术要求、信息的反馈、质量安全管理、监测设计图册及甲方要求的其他内容。

2.1工程概况

本部分内容一般来自设计资料或者勘察资料的“工程概况”部分。

如果内容合适、方案要求不高或时间紧迫,可直接复制使用;如果内容零散,或与监测方关注点不同,应重新梳理后自行编写,内容大致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1.工程背景

本部分介绍工程的背景资料,包括工程的建设原因、建设意义、所属规划等,内容不宜偏多,旨在突出工程的重要性。

2.工程规模

 本部分介绍工程的规模以及监测范围,一般通过具体数字予以说明,如工程的起止里程、基坑的长宽深、隧道的跨度埋深以及监测对象的其他属性信息。

3.设计概况

本部分应从监测的角度出发,介绍监测单位所关心的工程设计概况,如基坑的围护形式与深度、隧道的初支参数等。

当工程规模较大或信息量冗杂时,可通过表格的方式进行统计说明。

在实际编写监测方案时,可根据实际情况糅合上述内容,且应尽量包括一图一表(工程平面图+设计概况统计表)。

工程概况的编写必不可少,但也无需赘述,精炼后篇幅控制在1~3页为宜。

2.2工程的地质条件

工程的地质条件是监测单位应当特别注重并须十分熟悉的方面,它是监测重点划分、数据分析的依据。

本部分内容一般来自勘察资料或设计资料中对应部分,一般情况下,直接复制使用即可,必要时也应进行部分绘图细化工作。

本部分内容一般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工程地质

本部分应介绍场地地层基本情况,一般自上而下,分层介绍,内容包括地层的层号、组成、深度以及物理力学参数等,并指出工程项目所处的主要地层。

关于地层的情况可通过表格的形式进行统计说明,配以工程地质纵剖面图。

2.水文地质

场区的原始地下水位、历史最低水位、补给来源以及消散难易程度是监测单位应该注意的方面。

本部分应以勘察资料为基础,配合地层组成情况,从而对场区水文地质情况形成全面的了解。

3.不良地质

不良地质条件严重影响着工程安全,应引起监测单位的特别注意。

对不良地质的地层组成、位置分布以及可能引起的不良后果应进行详细的叙述,并应作为监测重点划分的重要依据。

2.3周边环境状况

 位于城市的工程往往对周边环境的变形控制十分严格,因此对周边建(构)筑物、管线等受关注对象的现状应在监测工作前调查清楚。

通常工程所关注的监测对象包括:

1.周边建(构)筑物

 对于大型复杂的市政工程,施工单位一般会对周边建(构)筑物进行调查,其成果可以共享;对于简单工程或施工单位未进行调查的工程,监测单位应当自行组织对周边建(构)筑物进行调查。

调查对象范围为:

基坑外1~3倍开挖深度范围内的或其他要求关注的对象;隧道开挖影响范围(隧底斜向外引45°直线与地面相交)内的建(构)筑物。

由于管线大多埋于地下,对于监测单位很难对其进行调查,仅能通过设计单位提供的综合管线图以及现场反馈的情况进行了解。

从监测的角度来说,应特别注意空间上与工程有紧密关系且有压力的管线。

2.4监测的目的

通过前三节内容的了解,应当对工程具备了较全面的了解。

此时应根据掌握资料,剖析工程的重难点,形成监测重点分析,进而完成监测目的的编写,做到“突出重点,兼顾其他”。

具体编写思路应为:

①工程重难点(如基坑阳角、断面转换处、隧道马头门等)介绍;②对工程重要节点加强监测的措施简要叙述;③总结采取监测工作可以达到的效果。

上述第③条中介绍的可达到的通常效果有:

(1)促进工程安全技术管理工作的系统化、规范化和信息化,最大限度地规避风险,避免人员伤亡和环境损害,降低工程经济和工期损失,为隧道建设提供安全保障服务;

(2)在施工过程中对周边环境、工程本体实施独立、公正的监测工作,基本掌握周边环境、围护结构体系的变形、应力应变动态,获取监测数据,为建设单位、监理、设计、施工单位提供参考依据;

(3)为工程建设风险管理提供支持,通过监测工作、安全巡视和监测管理服务工作,较全面地掌握各工点的施工安全控制程度,为风险管理提供基础数据,对施工过程实施全面监控和有效控制管理;

(4)作为独立的监测方,其监测数据和相关分析资料可成为处理风险事物和工程安全事故的重要参考依据;

(5)积累资料和经验,为今后的同类工程设计提供类比依据。

2.5监测的依据

本部分应列出对监测工作有控制作用的相关文件,大致有以下几类:

(1)相关规范;

(2)设计图纸中关于监测的相关规定;(3)建设单位对监测单位的管理性文件。

 2.6监测的内容

 本部分应根据合同文件、设计图纸、监测范围以及工程实际情况,列出应当进行监测的项目的详细名称。

若编写方案时,监测工作量已经确定,可列出各监测项目的详细工作量,且注明单位。

2.7基准点、监测点的埋设与保护

 本部分应根据实际情况,客观描述拟采用的基准点、监测点的埋设方法及保护手段,应以文字为主,辅以示意图或照片。

由于埋设工作是现场实际工作的开始,埋设得是否合理,是否标准,将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后期监测数据的准确性、真实性,因此本部分的编写十分重要。

本部分编写一般有以下两种思路,一种是以监测项目为线索,分别介绍各个监测项目的埋设与保护方法,另一种是内容为线索,从布设原则、埋设方法及保护手段三方面进行介绍。

两种方法本质相同,仅仅是排列组合不同而已。

实际编写方案时,可根据资料掌握情况,自行选择。

1.布设原则

本部分的编写可参考设计图纸的相关规定、监测规范中相应内容以及工程经验,对测点的个数、间距、分布等特征进行定量的规定,从而达到直接指导工作的目的。

编写形式可采用统计表格或分项条目。

2.埋设方法

 本部分应根据实际应用情况,重点介绍本工程采用的埋设方法,常用的测点埋设方法的详细内容可参考4.2节。

本部分适宜采用文字说明配合插图的形式进行介绍。

3.保护手段

本部分应根据实际应用情况,重点介绍某该项目测点保护方法,常用的测点保护手段可参考4.2节。

本部分适宜采用文字说明配合插图的形式进行介绍。

2.8监测方法与精度

本部分的编写思路简单,首先应介绍设计、合同或者规范要求的监测精度,然后分项目介绍拟采用的监测方法,达到满足监测精度的目的。

1.监测精度

方案提到的精度一般有监测方法的精度与监测仪器的精度两种,前者一般仅针对竖向和水平位移的项目,对其他监测项目多以仪器设备或元器件的自身精度代替;后者是针对具体型号的仪器或元器件而言。

当设计文件没有具体要求时,可参考《工程监测规范》(GB50026-2007)中10.1.3节中的相关规定,或者参考《建筑基坑工程监测技术规范》(GB50497-2009)中6.2、6.3节中的相关规定。

2.监测方法

本部分应根据实际应用情况,重点介绍本工程拟采用的某一种监测方法,且应当满足相应的精度要求。

本部分适宜采用文字、公式配合示意图的形式进行介绍。

本部分应包含内容:

(1)监测原理介绍;

(2)监测操作过程描述;(3)数据记录与计算方法介绍;(4)监测精度描述与误差分析。

注意:

误差分析非常重要,是对该监测方法及所选仪器是否满足本工程监测技术要求的论证。

2.9监测周期与监测频率

本部分内容较为简单但十分重要,通常以表格的形式呈现,并包括以下内容:

(1)监测的时间始末与频率。

内容通常取自设计图纸中对监测频率的有关规定,对未详细规定的项目,应参照类似项目进行,或参考《建筑基坑工程监测技术规范》(GB50497-2009)中7.0.3条以及《铁路隧道监控量测技术规程》(TB10121-2007)中4.4节中相关规定。

(2)在各项资料充分的情况下,根据工程设计及周边环境、施工步骤等,须确定详细的监测频率,不可笼统的只确定一个大原则。

(3)罗列应当增大监测频率的情况及对应的监测频率。

2.10监测报警及异常情况下的措施

本部分内容涉及监测的最原始、最基本的目的与作用,应当认真对待。

编写思路为,首先确定工程各监测项目的控制值,然后叙述达到预警、报警值或异常时作为监测方应当采取的措施。

1.监测控制值

本部分内容通常由表格形式进行罗列,内容依据首先应为设计文件的要求,有疑问时一定要向设计单位求证,其次为建设单位要求或专家评审意见定,也可参考相关规范,经过业主同意后写入监测方案。

可参考的规范有《建筑基坑工程监测技术规范》(GB50497-2009)中8.0.4、8.0.5条以及《铁路隧道监控量测技术规程》(TB10121-2007)中4.5节、《爆破安全规程》(GB6722~2003)6.2节的相关内容。

注意:

监测控制值非常重要,它的确定有以下几点须注意:

(1)预警值、报警值、控制值的定义目前较为混乱,首先按照设计文件中的规定,其次依据规范要求,必要时要求设计单位进行说明;

(2)监测控制值的确定一定要按照不同设计断面及周边环境等精确到具体数字,不可写“2~3mm”

(3)控制值最终一定要得到建设方、设计方的、监理方的认可。

2.11监测数据处理与信息反馈

本部分为现场监测工作完成以后的后续内业工作,是将现场工作成果化的过程,同时也是监测方三大工作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