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记整理.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30130965 上传时间:2023-08-05 格式:DOCX 页数:30 大小:288.0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笔记整理.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0页
笔记整理.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0页
笔记整理.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0页
笔记整理.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0页
笔记整理.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笔记整理.docx

《笔记整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笔记整理.docx(3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笔记整理.docx

笔记整理

脂肪烃---知识笔记

●基础知识

一、烷烃(又可称饱和烃)

1、结构特点:

(单键、锯齿、四面体【饱和】)分子式通式:

CnH2n+2

2、物理性质:

(1)熔沸点:

碳原子数越多,相对分子质量越大,熔沸点越高;

(如:

甲烷<乙烷<丙烷<正丁烷)

碳原子数相同时,支链数越多,熔沸点越低。

(如:

正丁烷>异丁烷;正戊烷>异戊烷>新戊烷)

常温常压下是气体的烷烃,其碳原子数小于等于4,此外,新戊烷常温常压下也是气体。

随着分子中碳原子数目的增加,状态由气态逐渐过渡到液态和固态。

(2)密度:

碳原子数越多,密度越大;液态烷烃的密度小于水的密度。

(3)溶解性:

不溶于水,易溶于有机溶剂。

有的液态烷烃本身就是有机溶剂,如己烷、汽油、煤油等。

3、化学性质:

一般比较稳定。

与酸、碱、氧化剂都不发生反应,也难与其它物质化合。

(1)取代反应【一甲烷为例】

-CH4光照下与Cl2反应的方程式

反应式书写:

 

(烷烃CnH2n+2中,n越大,w(C)越大)

二、烯烃(分子中含有碳碳双键的不饱和烃)---以乙烯为例

1、单烯烃:

分子中含有一个碳碳双键多烯烃:

分子中含有两个及以上碳碳双键

单烯烃(简称烯烃)分子式的通式:

CnH2n组成特点:

碳氢原子个数比1:

2

3、化学性质:

(1)加成反应(与H2、X2、HX、H2O、HCN等)

乙烯通入溴水中:

乙烯与水的反应:

乙烯与溴化氢反应:

1,3-丁二烯与溴单质----遵循马氏规则

1,2-加成:

1,4-加成:

(双键中一根键容易断裂)

CH2=CH-CH=CH2+Br2

(2)氧化反应

①燃烧:

用通式表示烯烃的燃烧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烃CnH2n中,w(C)不变

乙烯燃烧的现象:

(3)加聚反应

A、乙烯型加聚反应

(1)聚乙烯的合成:

书写:

注意:

a单体——用以形成高分子化合物的小分子物质

b链节——高分子化合物中不断重复的基本结构单元

c聚合度——链节的数目n叫做。

由于n不同因此高聚物都是混合物。

(2)聚苯乙烯的合成

nCH=CH2[CH—CH2]n

 

苯乙烯聚苯乙烯

(3)聚氯乙烯的合成

nCH2=CHCl[CH2—CH]n

氯乙烯聚氯乙烯

(4)聚丙烯的合成

nCH2=CHCH3[CH2—CH]n

 

小结:

对于加聚反应所形成的高分子物质,其主链碳原子是原来的不饱和碳原

三、炔烃(分子中含有碳碳叁键的不饱和烃)

1、单炔烃:

分子中含有一个碳碳叁键烃

其分子式的通式为CnH2n-2,与同碳原子数的二烯烃、环烯烃互为同分异构体。

2、物理性质(类似于烷烃)

3、化学性质:

(1)加成反应(与H2、X2、HX、H2O、HCN等,按1:

1或1:

2的比例)

乙炔与氢气1:

2反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丙炔与氯化氢1:

1反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乙炔与水反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氧化反应

①写出乙炔燃烧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乙炔燃烧的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与甲烷、乙烯燃烧对比,出现不同的现象的原因是

炔烃CnH2n-2中,n越大,w(C)越小

②炔烃可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炔烃被氧化的产物的对应关系为:

HC≡氧化为CO2R-C≡氧化为R-COOH

四:

烯烃的制取

(1)乙烯的实验室制法

原理:

CH3CH2OH

CH2=CH2+H2O(消去反应)

装置:

液+液

气体

注意事项:

①浓H2SO4的作用:

催化剂,吸水剂

②碎瓷片的作用是防止反应液暴沸

③温度必须达到170℃否则会有其它产物生成

④温度计应插入反应液中,作用是测量反应液的温度,以便控制反应的进行。

 

(2)乙炔的实验室制法

原理:

CaC2+2H2OCH≡CH↑+Ca(OH)2

装置:

固+液→气

收集方法:

排水收集法

 

注意事项:

①一般用饱和食盐水与CaC2反应,这样可以减缓反应速率

②制取H2、CO2、H2S可用启普发生气,但制乙炔不能用。

③制取乙炔时,应在导气管附近塞入少量棉花。

④在点燃乙炔前必须先检查纯度,否则易出现爆炸事故。

⑤制得的乙炔有臭味是因为含H2S、PH3,除杂宜用硫酸铜溶液。

2、工业来源

(1)石油的成分——各种烃的混合物

(2)石油炼制方法

A分馏——根据石油中各物质的沸点不同,用加热的方法,使各成分分离,是石油炼制过程中最常用的方法

B裂化——为了提高轻质油(如汽油)的产量,用加热或催化剂使石油中碳链较长的有机物分解为碳链较短的物质,通常分为热裂化和催化裂化

C裂解——深度裂化,目的是为了获得小分子的烯烃

D催化重整——获得芳香烃的主要途径

E催化加氢

 

芳香烃—笔记

一:

芳香烃的基础知识

1:

来源:

煤的干馏,石油的催化重整

2:

定义:

分子中含有一个或多个苯环的一类烃属于芳香烃。

3:

最简单的芳香烃是:

二:

苯的结构及化学性质

1:

苯的结构

(1)分子式:

C6H6最简式(实验式):

CH

(2)苯分子为平面正六边形结构,键角为120°。

苯为平面形分子。

(3)苯分子中碳碳键键长完全相等,是介于碳碳单键和碳碳双键之间的特殊的化学键。

(4)结构式

(5)结构简式(凯库勒式)或

2、苯的物理性质

(1)无色、有特殊气味的液体。

(2)密度比水小(0.88g/ml),不溶于水,易溶于有机溶剂。

(常用做有机溶剂)

(3)熔点为5.5℃,沸点为80.1℃。

熔沸点低,易挥发,用冷水冷却,苯凝结成无色晶体

(4)苯有毒。

3:

苯的化学性质

苯不能使高锰酸钾酸性溶液和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

(结构特殊性及稳定性)

1)苯的氧化反应:

在空气中燃烧

2C6H6+15O2→(点燃)12CO2+6H2O【火焰明亮伴有浓烟】

总结化学性质:

能燃烧易取代难加成难氧化

三:

实验

【苯与溴的实验设计】

【主要仪器】圆底烧瓶、长导管、锥形瓶、铁架台等

【药品】苯、液溴、铁粉、硝酸银溶液

【反应原理】取代反应。

实际起催化作用的是FeBr3.

原理书写:

2Fe+3Br2=2FeBr3AgNO3+HBr=AgBr↓+HNO3

【步骤】把苯和少量液态溴放在烧瓶里,同时加入少量铁屑作催化剂。

用带导管的瓶塞塞紧瓶口,跟瓶口垂直的一段导管可以兼起冷凝器的作用。

在常温时,很快就会看到,在导管口附近出现白雾。

反应完毕后,向锥形瓶里的液体滴入AgNO3溶液,注意观察现象。

把烧瓶里的液体倒在盛有冷水的烧杯里,烧杯底部有褐色不溶于水的液体【溶有Br2】

【注意事项】

1、试剂的加入顺序怎样?

各试剂在反应中所起到的作用?

a、为防止溴的挥发,先加入苯后加入溴,然后加入铁粉

b、溴应是纯溴,而不是溴水。

加入铁粉起催化作用,实际上起催化作用的是FeBr3。

2、导管为什么要这么长?

其末端为何不插入液面?

a、伸出烧瓶外的导管要有足够长度,其作用是导气、冷凝。

b、导管未端不可插入锥形瓶内水面以下,因为HBr气体易溶于水,以免倒吸。

3、反应后的产物是什么?

如何分离?

纯净的溴苯是无色的液体,而烧瓶中液体倒入盛有水的烧杯中,烧杯底部是油状的褐色液体,这是因为溴苯溶有溴的缘故。

除去溴苯中的溴可加入NaOH溶液,振荡,再用分液漏斗分离。

4:

实验现象

液体轻微翻腾,有气体逸出.导管口有白雾,溶液中生成浅黄色沉淀。

烧瓶底部有褐色不溶于水的液体,导管口附近出现白雾。

5.哪些现象说明发生了取代反应而不是加成反应?

苯与溴反应生成溴苯的同时有溴化氢生成。

6:

该反应是放热反应

7:

碱石灰的作用:

吸收尾气,防止污染

【设计苯的硝化反应实验方案】

【原理】

【方案】在一个大试管里,先加入1.5毫升浓硝酸和2毫升浓硫酸,摇匀,冷却到50—600C以下,然后慢慢地滴入1毫升苯,不断摇动,使混和均匀,然后放在600C的水浴中加热10分钟,把混和物倒入另一个盛水的试管里。

【装置】

【现象】观察到烧杯中有黄色油状物质生成。

用蒸馏水和氢氧化钠溶液洗涤,得纯硝基苯(无色,油状液体,苦杏仁味,有毒,密度大于水,难溶于水,易溶于有机溶剂。

硝基苯蒸气有毒性。

【苯的硝化反应——实验思考】

1、如何混合硫酸和硝酸的混合液?

①先将浓硝酸注入大试管中,再慢慢注入浓硫酸【相当于浓硫酸稀释】,并及时摇匀和冷却。

②向冷却到50-60℃后的混酸中逐滴加入苯,充分振荡,混和均匀。

切不可将浓硝酸注入浓硫酸中,因混和时要放出大量的热量,以免浓硫酸溅出,发生事故。

2、为何要水浴加热,并将温度控制在60℃?

②水浴的温度一定要控制在60℃以下,温度过高,苯易挥发,且硝酸也会分解,同时苯和浓硫酸反应生成苯磺酸等副反应。

目的:

受热均匀,便于控制温度

③浓硫酸的作用:

催化剂和吸水剂

4:

温度计的位置

④反应装置中的温度计,应插入水浴液面以下,以测量水浴温度。

5、如何得到纯净的硝基苯?

⑤把反应的混合物倒入一个盛水的烧杯里,烧杯底部聚集淡黄色的油状液体,这是因为在硝基苯中溶有HNO3分解产生的NO2的缘故。

除去杂质提纯硝基苯,可将粗产品依次用蒸馏水和NaOH溶液洗涤,再用分液漏斗分液。

四:

苯的同系物

1:

定义:

具有苯环(1个)结构,且在分子组成上相差一个或若干个CH2原子团的有机物。

是苯环上的氢原子被烷基取代的产物。

2:

通式:

CnH2n-6(n>=6)

3:

性质

A:

物理性质

苯的同系物不溶于水,并比水轻。

苯的同系物溶于酒精【有机溶剂】

同苯一样,不能使溴水褪色,但能发生萃取。

B:

化学性质

(一)氧化反应

⑴可燃性

⑵可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

原理书写

苯环的存在对连在苯环上的烷基产生了影响,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

【不能使溴水褪色!

因萃取使水层颜色变浅】

【思考】如何鉴别苯、甲苯、己烯、CCl4?

(二)【取代反应】

【硝化反应】

原理书写:

【卤化反应】

条件一:

光照;条件二:

FeCl3

侧链和苯环相互影响:

侧链受苯环影响易被氧化;苯环受侧链影响易被取代。

三【加成反应】

条件:

催化剂

【训练】已知分子式为C12H12的物质A结构简式为

则A环上的一溴代物有(B)

A、2种B、3种C、4种D、6种

卤代烃---知识笔记

一:

卤代烃的概念及分类【基础知识】

1:

定义:

烃分子中的氢原子被卤素原子取代后所生成的化合物。

2:

通式:

R-X

3:

官能团:

—X(包括FClBrI)

饱和一卤代烃通式:

CnH2n+1X

4:

分类:

【标准不同,结果不同】

(1)根据分子中所含卤素的不同,可分为:

氟代烃、氯代烃、溴代烃、碘代烃。

(2)根据卤代烃分子中卤原子的数目不同:

一卤代烃、二卤代烃、多卤代烃......

(3)根据分子中烃基结构不同可分为饱和卤代烃、不饱和卤代烃和卤代芳烃。

5:

卤代烷烃的命名【回顾第一单元】

6:

卤代烃的同分异构体方法

v

(1)一卤代烃同分异构体的书写方法:

例:

C4H9Cl分子中存在着“碳链异构"和"官能团位置异构"两种异构类型。

[总体思路]先写最长碳链,降碳为取代基,Cl原子位置转换:

1)写出相应的碳链异构体

 

2)连接Cl原子

3)满足碳的4价原则,补全H

(2)二卤代烃同分异构体的书写方法

如,C3H6Cl2的各种同分异构体:

一卤定位,一卤转位:

7:

卤代烃的性质

A:

物理性质

(1)卤代烃不溶于水,但溶于乙醚、苯、烃等有机溶剂。

某些卤代烃(二氯甲烷、氯仿、四氯化碳)可用作有机溶剂。

多卤代烷及多卤代烯对油污有很强的溶解能力,可用作干洗剂。

(2)纯净卤代烃均无色。

一卤代烷有刺激性的气味,其蒸汽有毒。

(3)卤代烷的沸点随分子中碳原子数的增加而升高。

碳原子数相同的卤代烷,沸点则是:

RI>RBr>RCl>RF。

在异构体中,支链越多,沸点越低。

由于碳卤键有一定的极性,故卤代烃的沸点比相应的烃高。

(4)少数是气体(一氯甲烷.氯乙烷、氯乙烯),大多为液体或固体。

(5)卤代烃的密度随碳原子数增加而降低。

(一氟代烃和一氯代烃一般比水轻,溴代烃、碘代烃及多卤代烃比水重。

)最重的多卤代烷是CCI4(四氯化碳)。

  

8:

卤代烃的应用

溶剂、灭火剂、医用、农业(DDT)

二:

溴乙烷的结构及化学性质--【重点掌握】

A:

物理性质

纯净的溴乙烷是无色液体,有刺激性气味,沸点38.4℃。

密度比水大,难溶于水【可用分液法与水分离】,可溶于多种有机溶剂。

B:

分子组成和结构

分子式

电子式

结构式

结构简式

官能团

 

C:

化学性质

(1)溴乙烷中不存在溴离子,溴乙烷是非电解质,不能电离

(2)与氢氧化钠溶液共热:

【实验一】取溴乙烷加入氢氧化钠溶液,共热;加热完毕,取上层清液,加入硝酸酸化的硝酸银溶液,观察有无浅黄色沉淀析出。

【现象】:

有浅黄色沉淀析出

●反应原理书写:

1.反应物:

溴乙烷+氢氧化钠水溶液

2.反应条件:

共热

3.产物检验步骤

①取水解后上层清液少许加入稀硝酸至酸性

②再加入硝酸银溶液

原因:

因为Ag++OH—=AgOH(白色)↓(-+表价态)

2AgOH=Ag2O(褐色)+H2O;

褐色掩蔽AgBr的浅黄色,使产物检验实验失败。

所以必须用硝酸酸化!

4.此反应叫做水解反应,属于取代反应!

(3)与氢氧化钠的醇溶液共热

【实验2】取溴乙烷加入氢氧化钠的醇溶液,共热;将产生的气体通入酸性高锰酸钾溶液中,观察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是否褪色。

【现象】有气泡产生;油层逐渐减少至消失,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

取反应后的液体加入稀硝酸酸化后,加硝酸银溶液,观察有浅黄色沉淀生成现象。

 

C2H5Br与NaOH的醇溶液共热实验的注意事项:

1.反应物:

溴乙烷+氢氧化钠的醇溶液;

2.反应条件:

共热

3.产物检验:

将产生的气体通入溴水或酸性高锰酸钾溶液中,二者均褪色。

●反应原理书写:

消去反应理解:

有机化合物(卤代烃等)在一定条件下从一个分子中脱去一个小分子(卤代氢等),而生成不饱和(含双键或三键)化合物的反应,叫消去反应。

4.满足什么条件才有可能发生消去反应?

与卤素原子相连碳原子相邻的碳原子上有氢有βH

卤代烃中无相邻C或相邻C上无H的不能发生消去反应

【拓展】当有不同的消除取向时,氢从含氢较少的碳上消除--扎依采夫规则

训练、欲将溴乙烷转化为乙二醇,写出有关方程式。

 

5.卤代烃中卤素原子的检验

在实验室里鉴定氯酸钾晶体里和1-氯丙烷分子中氯元素时,是将其中的氯元素转化成AgCl白色沉淀来进行的,操作程序应有下列哪些步聚(用序号按一定顺序排列):

(1)鉴定氯酸钾中氯元素的操作步聚是

.加催化剂MnO2;加热;.加蒸馏水过滤后取滤液;用HNO3酸化;.滴加AgNO3溶液;

(2)鉴定1-氯丙烷中氯元素的操作步聚是

加NaOH溶液加热;用HNO3酸;.滴加AgNO3溶液

【规律总结】检验卤代烃中卤素原子的种类,必须先将卤素原子从卤代烃分子中通过水解或消去转化为卤素离子,再进行检验。

检验前关键的一步是将反应后的溶液酸化

醇酚---笔记

一:

Ø基本概念

1:

定义:

烃分子中的氢原子可以被羟基(—OH)取代而衍生出含羟基化合物。

【两类(羟基与烃基或苯环侧链上的碳原子相连的化合物称为醇;羟基与苯环直接相连而形成的化合物称为酚。

)】

2:

饱和一元醇的命名

3:

分类

1)根据羟基所连烃基的种类

 

2)根据醇分子结构中羟基的数目,醇可分为一元醇、二元醇、三元醇……

一元醇(丙醇)二元醇(乙二醇)三元醇(丙三醇)

 

【拓展】乙二醇和丙三醇都是无色、黏稠、有甜味的液体,都易溶于水和乙醇,是重要的化工原料。

乙二醇可用于汽车作防冻剂,丙三醇可用于配制化妆品。

4:

饱和一元醇通式:

CnH2n+1OH或CnH2n+2O

相对分子质量相近的醇和烷烃相比,醇的沸点远远高于烷烃。

Ø乙醇结构

分子式

结构式

结构简式

官能团

 

Ø乙醇性质

物理性质

1)无色、透明、有特殊香味的液体;2)沸点78℃;

3)易挥发;4)密度比水小;

5)能跟水以任意比互溶;6)能溶解多种无机物和有机物。

化学性质

1)与金属钠反应(取代反应)

2CH3CH2OH+2Na→2CH3CH2ONa+H2↑

1摩尔OH~1/2摩尔H2↑

2)消去反应

机理:

脱去—OH和与—OH相邻的碳原子上的1个H

【实验】

装置图:

【思考】

1.放入几片碎瓷片作用是什么?

-----防止暴沸

2.浓硫酸的作用:

催化剂和脱水剂

3.温度计位置

温度计感温泡要置于反应物的中央位置因为需要测量的是反应物的温度。

4.为何使液体温度迅速升到170℃?

因为无水酒精和浓硫酸混合物在170℃的温度下主要生成乙烯和水,而在140℃时乙醇将以另一种方式脱水,即分子间脱水,生成乙醚。

5.生成的气体有何杂质?

如何除去?

由于无水酒精和浓硫酸发生的氧化还原反应,反应制得的乙烯中往往混有H2O、CO2、SO2等气体。

可将气体通过碱石灰。

【分析比较】

物质

CH3CH2Br

CH3CH2OH

反应条件

NaOH、乙醇溶液、加热

浓硫酸、加热到170℃

化学键的断裂

C—Br、C—H

C—O、C—H

化学键的生成

C==C

C==C

反应产物

CH2==CH2、HBr

CH2==CH2、H2o

3)取代反应【与氢卤酸反应】

C2H5OH+HBr→(加热)C2H5Br+H2O

4)氧化反应

1 乙醇的燃烧:

2 乙醇的催化氧化反应:

◆催化氧化的条件有、

【氧化反应】有机物分子中加入氧原子或失去氢原子的反应

【训练】写出乙醇→乙醛→乙酸之间氧化方程式

◆乙醇的两种脱水方式

a.分子内脱水[消去反应]

书写:

b.分子间脱水[取代反应]

书写:

 

◆乙醇发生化学反应化学键断裂情况【学案】

 

二:

⏹基础知识

1:

苯环和羟基会相互影响,将决定苯酚的化学性质:

2:

苯酚的分子组成及结构

结构式

结构简式

分子式

俗名

结构特点

 

⏹性质

✓物理性质

无色晶体;具有特殊气味;常温下难溶于水,易溶于乙醇等有机溶剂。

65C以上时,能与水混溶;有毒,可用酒精洗涤。

【拓展】

1.放置时间长的苯酚往往是粉红色,因为空气中的氧气就能使苯酚慢慢地氧化成对-苯醌。

2.医院常用的“来苏水”消毒剂便是苯酚钠盐的稀溶液。

✓化学性质

1)弱酸性

证明苯酚的酸性比碳酸的弱的方程式

证明苯酚的酸性比HCO3-的强的方程式

总结:

酸性H2CO3>苯酚>HCO3-

●苯酚钠溶液中加入比苯酚强的酸都可以反应

(苯酚钠+盐酸)

2)与溴反应【(可用于苯酚定性检验与定量测定)】

①浓溴水与苯酚在苯环上发生取代反应。

这说明羟基对苯环产生了影响,使取代更易进行。

【与苯反应的是液溴】

②溴取代苯环上羟基的邻、对位。

(与甲苯相似)

③该反应很灵敏,可用于苯酚的定性检验

④不能用该反应来分离苯和苯酚

反应原理:

 

v注意点

1 苯酚的量要少--防止生成的三溴苯酚溶于苯酚

2 除去苯中的苯酚--加氢氧化钠溶液【分液】不能用加溴水过滤的方法(三溴苯酚溶解于苯中无沉淀析出)

3 产物命名为2,4,6-三溴苯酚

4 与苯酚互为同系物的条件:

只含有一个苯环只含有一个羟基羟基连在苯环上在组成上相差一个或若干个CH2原子团

3)苯酚的显色反应

遇FeCl3溶液显紫色。

这一反应可用于检验苯酚或Fe3+的存在。

【小结】---基团间互相影响

1、苯酚分子中羟基受苯环的影响

二、苯酚分子中苯环对羟基的影响

酚醛树脂的合成

【用途】苯酚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可用来制造酚醛塑料(俗称电木)、合成纤维(如锦纶)、用到即将学习的甲醛

醛----笔记

✓醛

⏹基础知识

1:

定义:

分子里由烃基跟醛基相连而构成的化合物。

2:

通式:

饱和一元醛的通式:

CnH2n+1CHO或CnH2nO

3:

官能团:

醛基

结构式:

结构简式:

电子式:

4:

常见的醛

【甲醛】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它的水溶液(又称福尔马林)具有杀菌、防腐性能。

容易溶于水

⏹乙醛的结构及性质

结构

结构式结构简式【甲基+醛基=乙醛】

性质

物理性质

无色有刺激性气味易挥发易燃烧能跟水、乙醇、氯仿等互溶沸点为20.8

化学性质

(1)氧化反应

1.与O2反应

燃烧反应:

催化氧化:

2.与弱氧化剂反应

1 银镜反应

CH3CHO+2[Ag(NH3)2]OH→CH3COONH4+2Ag↓+3NH3+H2O

【银氨溶液的配制----避免氨水过量现配现用不可久置】

化学反应式AgNO3+NH3·H2O=AgOH↓+NH4NO3

离子反应式Ag+NH3·H2O=AgOH↓+NH4

AgOH+2NH3·H2O=[Ag(NH3)2]OH+2H2O

AgOH+2NH3·H2O=Ag(NH3)2++OH-+2H2O

Ø注意事项

试管要洁净否则生成的是黑色疏松的银沉淀而不是光亮的银镜

反应必须在碱性环境中进行酸会破坏Ag(NH3)2+

反应用于醛基的定性定量检测,后用于制造瓶胆和镜子

2 与新制氢氧化铜反应

CH3CHO+2Cu(OH)2→△CH3COOH+Cu2O↓+2H2O

(用于醛基的检测和测定,用于检测是否患有糖尿病有红色沉淀产生)

(2)加成反应【还原反应】

书写:

实质:

碳氧双键与H2加成

Ø注意事项

支取氢氧化铜时氢氧化钠必须过量保证所得溶液为碱性

反应必须加热煮沸

该反应用于检验醛基

✧类比乙醛的性质整理甲醛的性质提纲

小结1:

有机的氧化还原反应

还原反应:

加氢或失氧氧化反应:

加氧或失氢

小结2:

乙醛能发生氧化反应是由于醛基上的H原子受C=O的影响,活性增强,能被氧化剂所氧化;能发生还原反应是由于醛基上的C=O与C=C类似,可以与H2发生加成反应。

【训练】CH3CH2OH  CH3CHO  CH3COOH【反应方程式】

 

【拓展】---丙酮

酮:

羰基碳原子与两个烃基相连的化合物。

>C=O称羰基,是酮的官能团,丙酮是最简单的酮。

丙酮不能被银氨溶液、新制的氢氧化铜等弱氧化剂氧化,但可催化加氢生成醇。

羧酸----笔记

一、羧酸

1、定义:

烃基(或氢)跟羧基直接相连的有机物叫羧酸。

2、羧酸的分类

饱和一元羧酸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教育学心理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