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苏教版高中 文言文 必修三名师指点资料.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3011477 上传时间:2022-11-17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31.6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苏教版高中 文言文 必修三名师指点资料.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最新苏教版高中 文言文 必修三名师指点资料.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最新苏教版高中 文言文 必修三名师指点资料.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最新苏教版高中 文言文 必修三名师指点资料.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最新苏教版高中 文言文 必修三名师指点资料.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最新苏教版高中 文言文 必修三名师指点资料.docx

《最新苏教版高中 文言文 必修三名师指点资料.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苏教版高中 文言文 必修三名师指点资料.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最新苏教版高中 文言文 必修三名师指点资料.docx

最新苏教版高中文言文必修三名师指点资料

苏教版必修文言文课文全译全练·必修三

离骚(节选)

一、文言实词

1.通假字

(1)扈江离与辟芷兮(通“僻”,幽僻)

(2)来吾道夫先路(通“导”,向导)

2.古今异义

(1)朕皇考曰伯庸

古义:

第一人称代词“我的”今义:

用于特指古代皇帝的自称

(2)纫秋兰以为佩

古义:

“以之为”的省略今义:

认为

(3)春与秋其代序

古义:

依次替代今义:

代替序言的文章

3.词类活用

(1)名词用作动词名余曰正则兮(命名,取名)/字余曰灵均(给人取表字)

(2)形容词用作名词   纷吾既有此内美兮(美德)

二、文言句式

(1)恐年岁之不吾与  (不与吾,否定句中代词作宾主,宾语前置)

(2)肇锡余以嘉名   (以嘉名锡余,介词结构后置)

指南录后序

一、文言实词

1.通假字

(1)具以北虚实告东西二阃(具,通“俱”。

作副词,全,都。

(2)层见错出(见,通“现”。

2.古今异义

(1)穷饿无聊,追购又急

古义:

没有依托今义:

单调,没有意义

(2)初至北营,抗辞慷慨

古义:

十分激烈今义:

大方

(3)为巡船所物色

古义:

搜寻今义:

寻找需要的人才或东西

(4)以至于永嘉

古义:

到达今义:

表示退一步的副词

(5)几彷徨死

古义:

走投无路今义:

犹豫不定,不知往哪里好

3.一词多义

(1)间得间奔真州(jiàn,名词,机会)

中间力拉崩倒之声(jiàn,动词,夹杂)

(2)靡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动词,倒下)

天高地迥,号呼靡及(副词,无,不。

靡及,达不到)

(3)如如扬州,过瓜洲杨子桥(动词,往.......去,到.......去)

4.词类活用

(1)名词作状语。

北虽貌敬(表面上)/则直前诟虏帅失信(上前)/予分当引决(按名分)/草行露宿(在野草间,在露天里)/日与北骑相出没(每天)

(2)名词作动词。

道海安、如皋(取道)

二、文言虚词

1.而

(1)连词,表承接。

归而求国之策/死而死矣

(2)连词,表转折。

而不在使者之目/而幸生也何所为

2.以

(1)连词,表承接,相当于“当”。

然而隐忍以行

(2)连词,表目的,来。

挟匕首以备不测

(3)连词,因为。

几以捕系死

(4)介词,用。

意北亦尚可以口舌动也

(5)介词,凭。

以资政殿学士行

(6)介词,凭借。

将以有为也

3.则

(1)连词,表承接,就。

则直前诟虏帅失信

(2)连词,表转折,却。

夜则以兵围所寓舍

三、文言句式

1.省略句

(1)初至北营,(我)抗辞慷慨,(元军)上下颇惊动

(2)(我)但欲求死,不复顾(个人)利害

(3)(我)诋大酋当死,骂逆贼当死

(4)(我)坐桂公塘土围中,(元人)骑数千过其门,(我)几落贼手死

2.被动句

(1)予羁縻不得还(被扣留)

(2)无日而非可死(被杀死)

(3)几以不纳死(被接受,准许出入)

3.倒装句

(1)予之生也幸,而幸生也何为?

(为何,宾语前置)

(2)君亲其谓予何(何谓予,宾语前置)

五人墓碑记

一、文言实词

1.通假字

(1)其为时止十有一月耳(通“只”,不过,仅仅;通“又”)

(2)独五人之曒曒,何也(通“皎皎”,光明显耀的样子)

(3)敛赀财以送其行(通“资”)

(4)缙绅而能不易其志者(通“搢”,插)

(5)亦曷故哉(通“何”,疑问代词)

2.古今异义

(1)至于今,郡之贤士大夫请于当道

古义:

“至”动词,“于”介词;“至于”是“到”的意思

今义:

表示达到某种程度,或表示另提一事

(2)是时以大中丞抚吴者为魏之私人

古义:

党羽今义:

指与公家相对的个人

(3)吴之民方痛心焉

古义:

痛于心,痛恨今义:

极端伤心

(4)既而以吴民之乱请于朝,按诛五人

古义:

考察,查究今义:

压住

(5)有贤士大夫发五十金

古义:

古代计算货币的单位今义:

金子

(6)非常之谋难于猝发

古义:

非同寻常今义:

程度副词,十分,极

(7)视五人之死,轻重固何如哉

古义:

比较今义:

(8)令五人者保其首领,以老于户牖之下

古义:

头颅,借指性命今义:

借指某些集团的领导人

3.一词多义

(1)发有贤士大夫发五十金(动词,拿出)

卒以吾郡之发愤一击(动词,激发)

非常之谋难于猝发(动词,发动)

发其志士之悲哉(动词,抒发)

而又有剪发杜门(名词,头发)

(2)行吾社之行为士先者(名词,品行)

其辱人贱行(名词,行为)

行之敛赀财以送其行(动词,走)

(3)固轻重固何如哉(副词,本来,引申为“究竟”、“到底”)

斯固百世之遇也(副词,实在,真是)

(4)使公之逮所由使也(动词,主使)

人皆得以隶使之(动词,使唤)

(5)徒慷慨得志之徒(名词,一类的人)

哀斯墓之徒有其石也,而为之记(形容词,空)

(6)按缇骑按剑而前(动词,用手压或握)

按诛五人(动词,考查,查究)

(7)得慷慨得志之徒(动词,实现)

人皆得以隶使之(动词,能够)

4.词类活用

(1)名词作动词。

去今之墓而葬焉(修墓)/其疾病而死(患疾病)/缇骑按剑而前(走上前)/以大中丞抚吴者为魏之私人(抚慰)/买五人之头而函之(用盒子装)/哀斯墓之徒有其石也,而为之记(作记)

(2)名词作状语。

人皆得以隶使之(当作仆役)

(3)动词使动用法。

众不能堪,抶而仆之(使……倒地)/安能屈豪杰之流(使……屈身)

(4)动词作名词。

不敢复有株治(株连治罪的事情)

(5)形容词作名词。

不能容于远近(远近的百姓)

二、文言虚词

1.而

(1)连词,表承接。

去今之墓而葬焉死而湮没不足道者/抶而仆之/买五人之头而函之

(2)连词,表修饰。

其疾病而死/则噪而相逐

2.以

(1)连词,表目的。

即除逆阉废祠之址以葬之/亦以明死生之大

(2)连词,相当于“而”,表承接。

中丞匿于溷藩以免

(3)连词,表修饰。

于是乘其厉声以呵

(4)介词,表凭借。

是时以大中丞抚吴者为魏之私人

(5)介词,用。

既而以吴民之乱请于朝

(6)介词,因为。

卒以吾郡之发愤一击,不敢复有株治

3.焉

(1)兼词。

激于义而死焉(于之,在这件事上)

(2)代词。

去今之墓而葬焉(代五义士)

(3)语气词。

吴之民方痛心焉(无实义)

4.之

(1)助词,的。

郡之贤士大夫请于当道

(2)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五人之当刑也,意气扬扬/卒以吾郡之发愤一击,不敢复有株治/哀斯墓之徒有其石也

(3)助词,宾语前置的标志。

钩党之捕遍于天下

(4)动词,去,往。

佯狂不知所之者

(5)代词。

人皆得以隶使之(指代他们)/哀斯墓之徒有其石也,而为之记(指代石碑)

5.其

(1)代词,作定语成分。

以旌其所为(指代五义士)/缙绅而能不易其志者(代自己)

(2)代词,作主语成分。

敛赀财以送其行(代周顺昌)

(3)指示代词,那。

发其志士之悲哉/哀斯墓之徒有其石也

6.于

(1)介词,表被动。

激于义而死焉/不能容于远近

(2)介词,向。

至于今,郡之贤士大夫请于当道

(3)介词,在。

且立石于其墓之门/令五人者保其首领,以老于户牖之下

7.为

(1)动词。

以旌其所为(做)/吾社之行为士先者(作为)

(2)判断动词,是。

以大中丞抚吴者为魏之私人/故今之墓中全乎为五人也

(3)介词,替,给。

哀斯墓之徒有其石也,而为之记

8.当

(1)介词,在……时候。

盖当蓼洲周公之被逮/然五人之当刑也

(2)动词。

郡之贤士大夫请于当道(掌管,主持)

三、文言句式

1.判断句

(1)是时以大中丞抚吴者为魏之私人(用判断动词“为”表示判断)

(2)即今之倮然在墓者也(用“也”表示判断)

(3)不可谓非五人之力也(用否定词“非”表示否定判断)

(4)斯固百世之遇也(用副词“固”表示判断)

2.被动句

(1)予犹记周公之被逮,在丙寅三月之望(“被”表被动)

(2)公之逮所由使也(意念被动句,“逮”其实是“被逮”)

(3)或脱身以逃,不能容于远近(“于”表被动)

3.省略句

(1)断头置(于)城上,颜色不少变(省介词“于”)

(2)问:

“谁为(之)哀者?

”(省介词宾语“之”)

(3)买五人之头而函之,(头)卒与尸合(省主语“头”)

(4)亦以(之)明死生之大(省介词宾语“之”)

4.倒装句

(1)郡之贤士大夫请于当道(于当道请,介词结构后置)

(2)且立石于其墓之门(于其墓之门立石,介词结构后置)

(3)匹夫之有重于社稷也(于社稷有重,介词结构后置)

(4)四海之大,有几人欤(大之四海,定语后置)

(5)缙绅而能不易其志者者(能不易其志者之缙绅,定语后置)

(6)钩党之捕遍于天下(捕遍于天下之钩党,宾语前置)

烛之武退秦师

一、文言实词

1.通假字

(1)今老矣,无能为也已(通“矣”,语气词,了)

(2)共其乏困(通“供”,供给)

(3)夫晋,何厌之有(通“餍”,满足)

(4)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通“缺”,侵损,削减)

(5)秦伯说,与郑人盟(通“悦”,高兴)

(6)失其所与,不知(通“智”,明智)

2.古今异义

(1)贰于楚也

古义:

从属二主,动词今义:

“二”的大写,数词

(2)若舍郑以为东道主

古义:

东方道路上的主人今义:

泛指设宴请客的主人

(3)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

古义:

使者,出使的人今义:

指外出之人随身携带的物品

(4)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古义:

那个人今义:

尊称别人的妻子

3.词类活用

(1)名词作状语。

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在东方、在西方)

(2)名词作动词。

晋军函陵(驻军、驻扎在函陵)

(3)名词意动用法。

越国以鄙远(以……为鄙)

(4)形容词使动用法。

阙秦以利晋(使……受益)

(5)形容词用作名词。

越国以鄙远(远方的土地)

(6)形容词活用为动词。

邻之厚,君之薄也(变雄厚,变削弱)

⑺动词使动用法。

若亡郑而有益于君(使……亡)/阙秦以利晋(使……损害)

二、文言虚词

1.以

(1)介词,把。

若舍郑以为东道主

(2)介词,拿,用。

敢以烦执事

(3)连词,因为。

以其无礼于晋

(4)连词,相当于“而”,表承接。

越国以鄙远

(5)连词,表目的。

焉用亡郑以陪邻/阙秦以利晋

2.而

(1)连词,表承接。

今急而求子/若亡郑而有利于君

(2)连词,表修饰。

夜,缒而出

(3)连词,表转折。

朝济而夕设版焉

3.之

(1)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臣之壮也,犹不如人/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

(2)助词,宾语前置的标志。

夫晋,何厌之有

(3)助词,的。

是寡人之过也/因人之力而敝之

(4)代词。

因人之力而敝之(指代秦君)/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代这件事)/将焉取之(代土地)

4.焉

(1)语气助词,表陈述。

子亦有不利焉

(2)疑问代词。

焉用亡郑以陪邻(为什么)/若不阙秦,将焉取之(哪里)

(3)兼词,于之。

朝济而夕设版焉(在那里)

5.其

(1)代词。

以其无利于晋(指代郑文公)/君知其难也(这)/又欲肆其西封(指代晋国)/失其所与(指代自己)

(2)语气词,表商量语气,相当于“还是”。

吾其还也

6.且

(1)连词,表并列,又。

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

(2)连词,表递进,况且。

且君尝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