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蔬加工技术罐藏糖制腌制贮藏保鲜.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30110203 上传时间:2023-08-05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24.7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果蔬加工技术罐藏糖制腌制贮藏保鲜.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果蔬加工技术罐藏糖制腌制贮藏保鲜.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果蔬加工技术罐藏糖制腌制贮藏保鲜.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果蔬加工技术罐藏糖制腌制贮藏保鲜.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果蔬加工技术罐藏糖制腌制贮藏保鲜.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果蔬加工技术罐藏糖制腌制贮藏保鲜.docx

《果蔬加工技术罐藏糖制腌制贮藏保鲜.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果蔬加工技术罐藏糖制腌制贮藏保鲜.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果蔬加工技术罐藏糖制腌制贮藏保鲜.docx

果蔬加工技术罐藏糖制腌制贮藏保鲜

果蔬加工技术

一、果蔬贮藏与保鲜

(一)果蔬的种类及常用品种

1.果品的种类依果实构造分为——仁果类、核果类、浆果类、柑橘类、坚果类和

柿枣类

2.蔬菜依食用部位不同分为——根菜类、茎菜类、叶菜类、果菜类及其他类

(二)果蔬加工保藏基本原理

果蔬加工品是利用食品工业的各种加工工艺处理新鲜果蔬而制成的产品。

果蔬加工是食品工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果蔬在加工过程中已丧失了生理机能。

果蔬加工原理是在充分认识食品败坏原因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

1.食品的败坏

食品变质、变味、变色、生霉、酸败、腐臭、软化、膨胀、混浊、分解、发酵等现象统称败坏。

败坏后的产品外观不良,风味减损,甚至成为废物。

造成食品败坏的原因是复杂的,往往是生物、物理、化学等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起主导作用的是有害微生物的危害。

因此,保证食品质量便成为食品生产中最重要的课题,自始至终注意微生物的问题就是一件十分重要的事情。

2.微生物

3.褐变

褐变:

在果蔬加工品中加工制品变褐这一现象称为褐变。

褐变影响产品外观,降低其营养价值。

褐变可分为酶促褐变(生化褐变)和非酶褐变(非生化褐变)。

(1)酶促褐变

(2)非酶褐变

非酶褐变是在没有酶参与的情况下发生的褐变称为非酶褐变。

非酶褐变的类型包括:

①美拉德反应

②焦糖化褐变

③抗坏血酸褐变

(三)食品保藏方法

根据加工原理,食品保藏方法可以归纳为五类:

(1)抑制微生物和酶的保藏方法

(2)利用发酵原理的保藏方法

(3)运用无菌原理的保藏方法

(4)应用防腐剂保藏方法

(5)维持食品最低生命活动的保藏法

(四)果蔬采收及采后生理

1.果蔬的采收

果实的成熟度一般可划分为三种:

(1)可采成熟度——果实的生长发育已经达到可以采收的阶段,但还不完全适于鲜食。

加工范围:

贮运、罐藏和蜜饯加工

(2)食用成熟度——此时采收的果实食用品质最佳。

表现该品种固有的色、香、味和外形,其化学成分和营养价值也达到最高点,风味最好。

加工范围:

适鲜食、短期贮藏、制汁、酿酒

(3)生理成熟度果实在生理上已达到充分成熟,种子颜色变深褐色,果肉开始软绵或溃烂

加工范围:

以食用种子的核桃、板栗及作培育用的种子,宜在这时采收

2.果蔬采后生理变化

果蔬采后的主要生理作用是:

呼吸作用,蒸腾作用

(1)果蔬呼吸类型:

呼吸跃变型:

也称呼吸高峰型。

此类果蔬在成熟期出现的呼吸强度上升到最

高值,随后就下降。

无呼吸跃变型:

又可分为呼吸渐减型和呼吸后期上升型。

3.呼吸作用对果蔬贮藏的意义:

(1)果蔬通过呼吸作用产生能量,维持自身的生命活动,抵御不良环境和病菌的侵染;

(2)如果呼吸过于旺盛,果蔬的各种代谢活度增强,衰老加快,贮藏寿命也相应缩短。

因此在维持正常生命活动前提下,应尽量降低果蔬的呼吸强度,以延长贮藏时间。

4.影响呼吸作用的主要因素:

①种类和品种

②成熟度

③贮藏温度

④湿度

⑤环境气体成分:

CO2、乙烯

5.蒸腾作用——采收后的果品蔬菜水分以水蒸气形态从果品蔬菜表皮蒸发出

去,这种水分散失的现象称为蒸腾作用。

6.影响蒸腾作用的主要因素

①果品蔬菜自身因素(种类、品种、成熟度、细胞持水力)

②贮藏温度

③湿度

④空气流速

(六)果蔬保鲜技术

1.常温储藏

2.气调贮藏

3.涂膜保鲜

4.减压保鲜

5.辐射保鲜贮藏

二、果蔬糖制品加工

(一)糖渍原理

糖制品是以食糖的保藏作用为基础的加工保藏法,食糖的保藏作用在于其强大渗透压。

高浓度的糖液通过渗透和扩散作用,渗入到果蔬组织内部,从而降低水分活度,有效抑制微生物的生长繁殖,防止腐败变质。

一般糖制品最终糖浓度都在65%以上,而中、低浓度的糖制品,则需利用糖、盐的渗透压或辅料产生抑制微生物的作用,使制品得以保藏。

1.食糖的保藏作用

(1)高渗透作用

(2)降低水分活度

(3)抗氧化作用

(4)糖的返砂与吸湿

①糖的返砂

当糖制品中液态部分的糖,在某一温度下其浓度达到过饱和时,即可呈现结晶现象,称为晶析,也称返砂。

返砂降低了糖的保藏作用,有损于制品的品质和外观。

但果脯加工上亦有利用这一性质,适当地控制过饱和率,给有些干态蜜饯上糖衣,如冬瓜条、糖核桃仁等。

防止返砂的措施

1)常加入部分饴糖、蜂蜜或淀粉糖浆。

因为这些食糖和蜂蜜中含有多量的转化糖、麦芽糖和糊精,防糖结晶。

2)糖制时加入少量果胶、蛋清等非糖物质。

因为这些物质能增大糖液的黏度,抑制糖的结晶过程,增加糖液的饱和度。

3)适当提高酸的含量,在加热熬煮的过程中,使部分蔗糖转化为转化糖。

②糖的吸湿

糖具有吸湿性。

糖的吸湿性对果蔬糖制的影响,主要是糖制品吸湿以后降低了糖浓度和渗透压,因而削弱了糖的保藏作用,引起制品败坏和变质。

各种糖的吸湿性不尽相同,一般还原糖吸湿性较强。

果糖的吸湿性最强,其次是葡萄糖和麦芽糖,蔗糖为最小。

2.果胶及其凝胶作用

通常将甲氧基含量高于7%的果胶称高甲氧基果胶,低于7%的称低甲氧基果胶。

(1)高甲氧基果胶凝胶

多为果胶-糖-酸凝胶。

果品所含的果胶是高甲氧基果胶,用果汁或果肉浆液加糖浓缩制成的果冻、果酱、果糕等属于这种凝胶。

果胶、糖、酸三者最佳条件:

糖65%-70%,pH2.8-3.3,果胶0.6%-1%。

(2)低甲氧基果胶凝胶

属于离子结合型凝胶。

蔬菜中主要含低甲氧基果胶,与钙盐结合制成的凝胶制品,属于此种凝胶。

(二)工艺要点

1.果脯蜜饯原料预处理

2.盐腌

盐坯腌渍包括腌渍、干燥、回软和再干燥4个过程。

干腌法用盐量一般为原料重的14%-18%

3.保脆和硬化

目的:

为提高原料耐煮性和酥脆性,在糖制前对某些原料进行硬化处理,

硬化剂:

石灰(CaO)或氯化钙(CaCl2)、明矾、亚硫酸氢钙等

原理:

硬化剂中的钙、镁离子与原料中的果胶物质生成不溶性盐类,细胞

间相互粘结在一起,提高硬度和耐煮性

4.护色

目的:

为了使糖制品色泽明亮,常在糖煮之前进行硫处理,既可防止制品氧化变色,又能促进原料对糖液的渗透。

方法:

亚硫酸盐浸泡

注意事项:

经硫处理的原料,在糖煮前应充分漂洗,以除去剩余的亚硫酸溶液。

用马口铁罐包装的制品,脱硫必须充分,因过量的S02会引起铁皮的腐蚀产生氢胀。

5.染色

6.糖制(又称糖渍)

糖制方法有蜜制(冷制)和煮制(热制)两种。

蜜制适用于皮薄多汁、质地柔软的原料;煮制适用于质地紧密、耐煮性强的原料。

(1)蜜制

蜜制是指用糖液进行糖渍,使制品达到要求的糖度。

此方法适用于含水量高、不耐煮制的原料,如糖青梅、糖杨梅、樱挑蜜钱、无花果蜜饯以及多数凉果,都是采用蜜制法制成的。

此法的基本特点在于分次加糖,不用加热,能很好保存产品的色泽、风昧、营养价值和应有的形态。

①分次加糖法

在蜜制过程中,首先将原料投入到40%的糖液中,剩余的糖分2-3次加入,每次提高糖浓度10%-15%,直到糖制品浓度达60%以上时出锅。

②一次加糖多次浓缩法

在蜜制过程中,每次糖渍后,将糖液加热浓缩提高糖浓度,然后,再将原料加入到热糖液中继续糖制。

③减压蜜制法

果蔬在真空锅内抽空,使果蔬内部蒸汽压降低,然后破坏锅内的真空,因外压大可以促进糖分快速渗入果内

(2)煮制

煮制分常压煮制和减压煮制两种。

常压煮制:

包括一次煮制、多次煮制、快速煮制

减压煮制:

包括减压煮制、扩散法煮制

①一次煮制法

经预处理好的原料在加糖后一次性煮制成功。

如苹果脯、蜜枣等。

此法快速省工,但持续加热时间长,原料易煮烂,色、香、味差,维生素破坏严重,糖分难以达到内外平衡,致使原料失水过多而出现干缩现象。

因此,煮制时应注意渗糖平衡,使糖逐渐均匀地进人到果实内部,初次糖制时,糖浓度不易过高。

②多次煮制法

是将处理过的原料经过多次糖煮和浸渍,逐步提高糖浓度的糖制方法。

一般煮制的时间短,浸渍时间长。

适用于细胞壁较厚难于渗糖、易煮烂的或含水量高的原料,如桃、杏、梨和西红柿等。

多次煮制法所需时间长,煮制过程不能连续化、费时、费工,采用快速煮制法可克服此不足

③快速煮制法

将原料在糖液中交替进行加热糖煮和放冷糖渍,使果蔬内部水气压迅速消除,糖分快速渗入而达平衡。

处理方法是将原料装入网袋中,先在30%热糖液中煮4-8min,取出立即浸入等浓度的15℃糖液中冷却。

如此交替进行4-5次,每次提高糖浓度10%,最后完成煮制过程。

快速煮制法可连续进行,煮制时间短,产品质量高,但糖液需求量大

④减压煮制法

又称真空煮制法。

原料在真空和较低温度下煮沸,因组织中不存在大量空气,糖分能迅速渗入到果蔬组织里面达到平衡。

温度低,时间短,制品色香味形都比常压煮制好。

其方法是将前处理好的原料先技入到盛有25%稀糖液的真空锅中,在真空度为83.545kPa,温度为55-70℃下热处理4-6min,消压,糖渍一段时间,然后提高糖液浓度至40%,再在真空件下煮制4-6min,消压,糖渍,重复3-4次,每次提高糖浓度10%-15%,使产品最终糖液浓度在60%以上为止。

⑤扩散煮制法

它是在真空糖制的基础上进行的一种连续化糖制方法,机械化程度高,糖制效果好。

先将原料密闭在真空扩散器内,抽空排除原料组织中的空气,而后加入95℃的热糖液,待糖分扩散渗透后,将糖液顺序转入另一扩散器内,再将原来的扩散器内加入较高浓度的热糖液,如此连续进行几次,制品即达要求的糖浓度。

7.烘晒与上糖衣

8.整形、包装

三、果蔬腌制

(一)腌制品分类

蔬菜腌制品种类繁多,根据腌制工艺和食盐用量的不同、成品风味等的差异,可分为发酵性腌制品和非发酵性腌制品两大类。

1.发酵性腌制品

2.非发酵性腌渍品

(1)咸菜——(较高浓度的食盐进行腌制而成):

产品有咸萝卜、咸大头菜;

(2)酱菜——(蔬菜制成盐坯后,再经脱盐、酱渍而成):

如什锦酱菜,乳黄瓜等;

(3)糖醋菜——(蔬菜制成盐坯脱盐后再糖醋渍而成):

产品有糖醋萝卜、糖醋蒜头等。

(二)腌制原理

蔬菜腌制主要是利用食盐的保藏、微生物的发酵及蛋白质的分解等一系列的生物化学作用,达到抑制有害微生物的活动。

1.食盐的保藏作用

(1)高渗透压作用

(2)降低水分活度

(3)抗氧化作用

2.微生物发酵作用

(1)乳酸发酵

(2)影响乳酸发酵的因素

①食盐浓度

u食盐浓度增加,乳酸菌的活力下降,乳酸产量减少。

u食盐3%~5%时,发酵产酸迅速,乳酸量多;食盐10%时,乳酸量较少;食盐>15%,发酵作用几乎停止。

②温度

u乳酸菌的生长最适温度是20~30℃,在此范围内,腌制品发酵快,成熟早。

但也有利于腐败菌的生长,实际生产中一般采用15~20℃。

③pH值

u乳酸菌的耐酸能力较强,一般发酵前加入少量酸,减少制品的腐败和变质。

④空气

u乳酸发酵需要在厌氧条件下进行,在腌制时,要压实密封,并立即用盐水淹没原料以隔绝空气。

⑤含糖量

u一般发酵性腌制品中乳酸含量为0.7%~1.5%,蔬菜原料中的含糖量常为1%~3%。

3.蛋白质的分解作用

蛋白质的分解及其氨基酸的变化是腌制过程和后熟期中重要的生化反应,它是蔬菜腌制品色、香、味的主要来源。

蛋白质在酶的作用下,逐步分解为氨基酸。

而氨基酸本身具有一定的鲜味和甜味。

如果氨基酸进一步与其他化合物作用可形成更复杂的产物。

(1)鲜味的形成:

(2)香气的形成

(3)色泽的形成

(4)质地变化

(三)腌制加工常见问题及控制措施

1.丁酸发酵

原因:

由丁酸梭菌引起,可将糖和乳酸发酵生产丁酸、二氧化碳和氢气,产生强烈的不愉快气味。

控制措施:

保持原料和容器的清洁卫生,防止带入污染物,原料压紧压实。

2.细菌的腐败作用

原因:

腐败菌分解原料中的蛋白质等营养物质,产生硫化氢等恶臭物质。

控制措施:

保持原料的卫生清洁,减少病原菌;可加入>6%的食盐来抑制。

3.有害酵母的作用

原因:

一种为在腌制品的表面生长一层灰白色有皱纹的膜,称为“生花”;另一种为酵母分解氨基酸生成的高级醇,并放出臭气。

控制措施:

隔绝空气;加>3%的食盐。

4.起旋生霉腐败

原因:

腌制品长时间暴露在空气中,好氧微生物滋生,产品起旋,并长出各种霉,如青霉、黑霉、曲霉等。

控制措施:

使原料淹没在卤水中,防止接触空气。

四、果蔬罐藏

(一)罐头食品分类

依罐头原料分为:

果品类、蔬菜类、肉类等;

依加工方法分为:

糖水类、糖浆类、果浆类、果汁类、什锦类、清蒸类、油渍类;

依罐头容器分为:

金属罐、非金属罐(玻璃罐、软包装罐、塑料罐)。

(二)罐藏的原理

罐头:

原料经预处理→装罐(装入能密封的容器内)→排气、密封、杀菌、冷却,经这一系列过程制成的产品。

把食品加热到某一高温,并保持一段时间,使腐败微生物失去生命活力,以保藏食品的过程称为杀菌,也称为商业灭菌

罐藏食品之所以能长期保藏就在于借助罐藏条件(排气、密封、杀菌)杀灭罐内所引起败坏、产毒、致病的有害微生物,破坏原料组织中的酶活性,同时应用真空使可能残存的微生物在无氧条件下无法生长活动,并保持密封状态使食品不再受外界微生物的污染来实现的。

食品的腐败主要是由微生物的生长繁殖和食品内所含有酶的活动导致的。

而微生物的生长繁殖及酶的活动必须要具备一定的环境条件,食品罐藏机理就是要创造一个不适合微生物生长繁殖的基本条件,从而达到能在室温下长期保藏的目的。

(三)影响罐头杀菌效果的因素

影响罐头杀菌的因素很多,主要有微生物的种类和数量、食品的性质和化学成分、杀菌的温度、传热的方式和速度等。

(1)微生物的种类和数量

(2)食品的性质和化学成分

①食品pH值

②食品中的化学成分

(3)传热的方式和传热速度

(四)罐头真空度及其影响因素

(1)罐头真空度

罐头食品经过排气、密封、杀菌和冷却后,使罐头内容物和顶隙中的空气收缩,水蒸气凝结成液体或通过真空封罐抽去顶隙空气,从而在顶隙形成部分真空状态。

它是保持罐头食品品质的重要因素,常用真空度表示。

罐头真空度是指罐外大气压与罐内气压之差,一般要求26.6~40KPa。

(2)影响罐头真空度的因素

①排气密封温度

②罐头顶隙大小

③气温和气压

④杀菌温度

⑤原料状况

(四)工艺要点

1.装罐

要求:

u装罐原料要求无软烂、无变色斑点

u同一罐内原料大小、形状、色泽大致均匀,原料排列整齐、美观

u固形物含量是指固体物在净重中占的百分率,一般要求每罐固形物含量为45%~65%,净重允许误差±3%

u顶隙距离:

4~8mm

顶隙大小对罐头质量影响很大。

顶隙过小,杀菌时罐内原料受热膨胀,内压增大,容易造成罐头永久性变形或凸盖,严重者可造成密封不良。

顶隙过大,引起装罐不足,不合规格;同时会使残留空气量增加,造成罐壁腐蚀,食品表面变色、变质;另外,顶隙过大,造成真空度过高,容易发生瘪罐。

2.排气

排气的主要目的:

是将罐头顶隙中和食品组织中残留的空气尽量排除掉,使罐头封盖后形成一定程度的真空状态,以防止罐头的败坏和延长贮存期限。

排气的方法

u热力排气法:

热灌装法、加热排气法

u真空排气法

u蒸汽喷射排气法:

在罐头密封前的瞬间,向罐内顶隙部位喷射蒸汽,由蒸汽将顶隙内的空气排除,并立即密封,顶隙内蒸汽冷凝后就产生部分真空。

为了保证有一定的顶隙,一般需在密封前调整顶隙高度

(五)果蔬罐头加工过程中常见的质量问题及控制措施

罐头生产过程中由于原料处理不当、加工不够合理、操作不慎、成品贮藏条件不适宜等,往往能使罐制品发生败坏。

1.胀罐

合格的罐头其底盖中心部位略平或呈凹陷状态。

当罐头内部的压力大于外界空气压力时,造成罐头底盖鼓胀,形成胀罐或胖听。

根据胀罐成因可分物理性胀罐、化学性胀罐、细菌性胀罐三种。

控制措施:

罐藏原料充分清洗或消毒,严格注意过程中的卫生管理,防止原料及半成品的污染;在保证罐头质量的前提下,对原料的热处理必须充分,以杀灭产毒致病的微生物;在预煮水或填充液中加入适量的有机酸,以降低罐头的pH值,提高杀菌效果;严格封罐质量,防止密封不严;严格杀菌环节,保证杀菌质量。

2.罐藏容器腐蚀

影响罐藏容器腐蚀的主要因素有氧气、酸、硫及硫化合物、环境的相对湿度等。

氧气是金属强烈的氧化剂,罐头内残留氧的含量,对罐藏容器内壁腐蚀起决定性因素,氧气量越多,腐蚀作用越强;含酸量越多,腐蚀性越强;当硫及硫化物混入罐制品中,易引起罐内壁的硫化斑;当贮藏环境相对湿度过高时,易造成罐外壁生锈及腐蚀等

控制措施:

排气要充分,适当提高罐内真空度;注入罐内的填充液要煮沸,以除去填充液中的SO2;对于含酸或含硫高的内容物,容器内壁一定要采用抗酸或抗硫涂料;贮藏环境相对湿度不能过大,保持在70%~75%为宜。

3.罐头食品的变色与变味

由于罐头内容物的化学成分之间或与罐内残留的氧气、包装的金属容器等作用而造成变色现象。

如桃、杨梅等果实中花青素遇铁呈紫色,甚至使杨梅褪色;绿色蔬菜的叶绿素变色;桃罐头中酚类物质氧化变色等。

在罐头加工过程中因处理不当还会产生煮熟味、铁腥味、苦涩味及酸味等异味。

控制措施:

选用含花青素及单宁低的原料加工罐制品;加工过程中注意护色处理;采用适宜的温度和时间进行热烫处理,破坏酶活性,排除原料组织中的空气;防止原料与铁、铜等金属器具相接触;充分杀菌,以防止产酸菌引起的酸败等。

4.罐内汁液的浑浊与沉淀

由于原料成熟度过高,热处理过度;加工用水中钙、镁等离子含量过高,水的硬度大;贮藏不当造成内容物冻结,解冻后内容物松散、破碎;杀菌不彻底或密封不严,微生物生长繁殖等。

控制措施:

加工用水进行软化处理;控制温度不能过低;严格控制加工过程中的杀菌、密封等工艺条件;保证原料适宜的成熟度等。

五、果蔬发酵

(一)分类

(1)按葡萄来源分:

①山葡萄酒以野生葡萄为原料酿成的葡萄酒。

②葡萄酒以人工栽培的葡萄为原料酿造的葡萄酒。

(2)按酒的色泽分类:

①红葡萄酒用红葡萄带皮发酵而成,酒液含有果皮或果肉中的有色物质,酒的颜色呈自然深宝石红、宝石红或紫红、石榴红。

②白葡萄酒用白葡萄或皮红肉白的葡萄分离发酵制成。

酒的颜色近似无色、浅黄、金黄、禾秆黄等。

凡具有深黄、土黄、棕黄和褐黄等色,均不符合白葡萄酒色泽的要求。

③桃红葡萄酒用带色的红葡萄短时间浸提或分离发酵制成。

酒的颜色为桃红色或浅玫瑰红色。

凡色泽过深或过浅的均不符合桃红葡萄酒的要求。

(3)按含二氧化碳压力分类:

①平静葡萄酒(静酒)在20℃时,二氧化碳压力小于0.05MPa的葡萄酒。

②起泡葡萄酒在20℃时,二氧化碳压力等于或大于0.05MPa的葡萄酒。

③低泡葡萄酒在20℃时二氧化碳的压力在0.05~0.34MPa的起泡葡萄酒。

④高泡葡萄酒在20℃时二氧化碳的压力大于或等于0.35MPa的起泡葡萄酒。

(4)按含糖量分:

①干葡萄酒含糖量(以葡萄糖计)小于或等于4.0g/L的葡萄酒。

由于颜色的不同,又分为干红葡萄酒、干白葡萄酒、干桃红葡萄酒。

②半干葡萄酒含糖量4.1~12.0g/L的葡萄酒。

由于颜色的不同,又分为半干红葡萄酒、半干白葡萄酒、半干桃红葡萄酒。

③半甜葡萄酒含糖量12.1~50.0g/L的葡萄酒。

由于颜色的不同,又分为半甜红葡萄酒、半甜白葡萄酒、半甜桃红葡萄酒。

④甜葡萄酒含糖量大于或等于50.1g/L的葡萄酒。

由于颜色的不同,又分为甜红葡萄酒、甜白葡萄酒、甜桃红葡萄酒。

(5)按酿造方法分:

①天然葡萄酒完全采用葡萄原料进行发酵,发酵过程中不添加糖分和酒精,选用提高原料含糖量的方法来提高成品酒精含量及控制残余糖量。

②加强葡萄酒发酵成原酒后用添加白兰地或脱臭酒精的方法来提高酒精含量叫加强干葡萄酒。

既加白兰地或酒精,又加糖以提高酒精含量和糖度的叫加强甜葡萄酒。

③加香葡萄酒以葡萄原酒为酒基,经浸泡芳香植物或加入芳香植物的浸出液(或蒸馏液)而制成的葡萄酒。

④葡萄蒸馏酒采用优良品种葡萄原酒蒸馏,或发酵后经压榨的葡萄皮渣蒸馏,或由葡萄浆经葡萄汁分离机分离得到的皮渣加糖水发酵后蒸馏而得。

(二)葡萄酒酿造原理

葡萄酒的酿造原理是葡萄汁中的葡萄糖等可发酵性糖类经酵母菌等有益微生物的作用,生成酒精和二氧化碳,再经陈酿、澄清等过程进一步酯化、氧化及沉淀,制成清澈透明、色泽鲜美、醇和芳香的产品。

(1)酒精发酵

(2)酒精发酵的产物

①乙醇

②甘油

③乙醛

④醋酸

⑤乳酸

⑥琥珀酸

⑦杂醇

⑧酯类

除以上几种类型物质外,葡萄酒中还存在一些由酒精发酵中间产物所产生的不同味感的物质,如:

具有辣味的甲酸、具有烟味的延胡索酸,具有棒子味的乙酸酮酐等。

另外,还有一些来自酵母细胞的含氮物质及所产生的高级醇,如异丙醇、正丙醇和丁醇等,这些醇含量很低,但它们是构成葡萄酒香气的主要成分。

(三)葡萄酒常见质量问题及控制

原料不合格、酿制过程中环境设备消毒不严以及操作不当,均会引起葡萄酒质量问题。

(1)生膜

(2)变酸

(3)霉味

(4)苦味

(5)浑浊

(6)硫化氢或乙硫醇味

(7)其它异味

(8)变色

(四)果醋酿造原理

果醋发酵需经过两个阶段,即酒精发酵和醋酸发酵。

若以果酒为原料,则只需进行醋酸发酵。

(1)酒精发酵

(2)醋酸发酵

(五)果醋的酿造方法

1.液体酿造法

2.固体酿造法

(六)果醋常见质量问题及控制

(1)生膜

由于醋的酿制大部分采用开口式的发酵方式,空气中杂菌容易侵入。

皮膜酵母及汉逊氏酵母在高酸、高糖和有氧的条件下,产生酸类的同时,也易上浮形成具有黏性的白色浮膜,且多呈现乳白色至黄褐色。

防治方法:

保证加工车间、环境卫生,操作人员的规范作业,应用先进的杀菌设备、防止杂菌污染。

(2)浑浊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金融投资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