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刿论战试题.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3011003 上传时间:2022-11-17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30.1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曹刿论战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曹刿论战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曹刿论战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曹刿论战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曹刿论战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曹刿论战试题.docx

《曹刿论战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曹刿论战试题.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曹刿论战试题.docx

曹刿论战试题

曹刿论战中考试题汇编

2009年辽宁省十二市

阅读甲、乙两选文,回答8—10题。

(10分)

【甲】十年春,齐师伐我。

公将战,曹刿请见。

其乡人曰:

“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

”刿曰:

“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乃入见。

问:

“何以战?

”公曰:

“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对曰:

“小惠未徧,民弗从也。

”公曰:

“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对曰:

“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公曰:

“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对曰:

“忠之属也。

可以一战。

战则请从。

【乙】王①,帝②第五子元杰也。

尝作假山,召僚属③置酒,众皆褒美,坦④独俯首。

王强使视之,坦曰:

“但见血山,安得假山。

”王惊问故,坦曰:

“坦在田舍时,见州县督税,上下相急,父子兄弟鞭笞苦楚,血流满身。

此假山皆民租所出,非血山而何!

”时帝亦为假山未成,闻之亟毁焉。

[注]①王:

指益王赵元杰。

②帝:

宋太宗。

③僚属:

下属官吏。

④坦:

指姚坦。

8.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含义。

(4分)

(1)又何间焉?

()

(2)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

(3)众皆褒美,坦独俯首。

()(4)尝作假山。

()

9.翻译选文中画“”的句子。

(4分)

(1)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译文:

(2)此假山皆民租所出,非血山而何!

译文:

10.从甲、乙两文可以看出,鲁庄公与宋太宗在对待人民的态度上有何相同之处?

(2分)

答:

2009年辽宁阜新市

(一)阅读[甲][乙]两文,回答9~12题。

(10分)

[甲]十年春,齐师伐我。

公将战,曹刿请见。

其乡人曰:

“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

”刿曰:

“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乃入见。

问:

“何以战?

”公曰:

“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对曰:

“小惠未徧,民弗从也。

”公曰:

“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对曰:

“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公曰:

“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对曰:

“忠之属也。

可以一战。

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

公将鼓之。

刿曰:

“未可。

”齐人三鼓。

刿曰:

“可矣。

”齐师败绩。

公将驰之。

刿曰:

“未可。

”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

“可矣。

”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

对曰:

“夫战,勇气也。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彼竭我盈,故克之。

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

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乙]晋明帝数岁,坐元帝①膝上。

有人从长安②来,元帝问洛下③消息,潸然流涕④。

明帝问何以致泣,具以东渡⑤意告之。

因问明帝:

“汝意谓长安何如日远⑥?

”答曰:

“日远,不闻人从日边来,居然可知⑦。

”元帝异之。

明日,集群臣宴会,告以此意。

更重问之,乃答曰:

“日近。

”元帝失色,曰:

“尔何故异昨日之言邪⑧?

”答曰:

“举目见日,不见长安。

(选自《世说新语》)

【注释】①元帝:

司马睿,其长子司马绍后继位为明帝。

②长安:

西晋的封国,此时的长安已失守。

③洛下:

洛阳,西晋时京都所在地。

④潸然流涕:

不自觉地流下了眼泪。

潸(shān),流泪的样子。

涕,眼泪。

⑤东渡:

晋元帝为琅琊王时住在洛阳,好友知天下将要大乱,就劝他回到自己的封国,镇守建康,意欲建立一个复兴帝室的基地,这就是所谓的“东渡”。

⑥汝意谓长安何如日远:

你认为长安和太阳相比哪个更远?

意谓,认为。

⑦居然可知:

根据这一点可以知道。

⑧邪(yé):

同“耶”。

9.解释句中加点的词语。

(2分)

(1)神弗福也_____________

(2)彼竭我盈_______________

(3)明帝问何以致泣____________(4)元帝异之_______________

10.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4分)

(1)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译文:

(2)具以东渡意告之。

译文:

11.有人认为,[甲]文中的鲁庄公是“肉食者鄙”的形象,其实他并不“鄙”。

请结合原文内容阐释其“不鄙”的理由。

(2分)

答:

12.[甲][乙]两文都主要以描写来表现人物。

[乙]文这个小故事表现了明帝的__________________。

(2分)

2008北京市密云县

文言文阅读

阅读《曹刿论战》,完成第11—14题。

十年春,齐师伐我。

公将战。

曹刿请见。

其乡人曰:

“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

”刿曰:

“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乃入见。

问:

“何以战?

”公曰:

“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对曰:

“小惠未徧,民弗从也。

”公曰:

“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对曰:

“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公曰:

“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对曰:

“忠之属也。

可以一战。

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

战于长勺。

公将鼓之。

刿曰:

“未可。

”齐人三鼓。

刿曰:

“可矣。

”齐师败绩。

公将驰之。

刿曰:

“未可。

”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

“可矣。

”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

对曰:

“夫战,勇气也。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彼竭我盈,故克之。

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

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1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意思相同的一项是()(2分)

A.肉食者谋之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B.又何间焉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

C.弗敢加也万钟于我何加焉

D.忠之属也属予作文以记之

12.解释句中加点的词语。

(2分)

(1)小惠未徧徧:

()

(2)彼竭我盈盈:

()

1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2分)

(1)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译文:

(2)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译文:

14.曹刿“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的目的是什么?

(用自己的话回答)第③段中,鲁庄公的“鄙”表现在哪里?

(用原文回答)(3分)

答:

2008年福建省三明市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

(二)文言文阅读(10分)

阅读下面两个文段,完成14——16题。

【甲文】公与之乘,战于长勺。

公将鼓之。

刿曰:

“未可。

”齐人三鼓,刿曰:

“可矣。

”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

“未可。

”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刿曰:

“可矣。

”遂逐齐师。

(节选自《曹刿论战》)

【乙文】宋公及楚人战与泓(①)。

宋人既成列,楚人未既(②)济(③)。

司马(④)曰:

“彼众我寡,及其未既济也,请击之。

”公曰:

“不可。

”既济而未成列,又以告。

公曰:

“未可。

”既陈(⑤)而后击之,宋师败绩。

(节选自《子鱼论战》)

【注释】

(1)泓:

泓水

(2)既:

尽,完了(3)济:

渡过(4)司马:

统帅军队的最高长官,这里指子鱼。

(5)陈:

同“阵”,摆好阵势。

14.解释加点词的意思。

(2分)

(1)公将鼓之()

(2)宋人既成列()

15.翻译下面的句子。

(5分)

(1)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彼众我寡,及其未既济也,请击之。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用原文语句答题。

(3分)

甲文中“宋师败绩”是因为鲁国抓住了发动进攻的时机:

、。

乙文中“宋师败绩”是因为宋公错失了发动进攻的时机:

(1)

(2)。

2008年南通市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20-23题

吴起者,卫人也,好用兵。

尝学于曾子。

吴起为西河守,甚有声名。

魏置相①,相田文②。

吴起不悦,谓田文曰:

“请与子论功,可乎?

”田文曰:

“可。

”起曰:

“将三军,使士卒乐死,敌国不敢谋,子孰与起?

”文曰:

“不如子。

”起曰:

“治百官,亲万民,实府库,子孰与起?

”文曰:

“不如子。

”起曰:

“守西河而秦兵不敢东乡③,韩赵宾从④,子孰与起?

”文曰:

“不如子。

”起曰:

“此三者,子皆出吾下,而位加吾上,何也?

”文曰:

“主少国疑⑤,大臣未附,百姓不信,方是之时,属⑤之于子乎?

属⑥之于我乎?

”起默然良久,曰:

“属之子矣。

”文曰:

“此乃吾所以居子之上也。

”吴起乃自知弗如田文。

【注】①魏置相:

魏国设置相位。

②田文:

战国时人,曾任魏相,能礼贤下士。

③不敢东乡:

乡,同“向”。

不敢向东侵犯。

④宾从:

服从、归顺。

⑤主少国疑:

国君年轻,国人疑虑。

⑥属:

同“嘱”,委托、托付。

20.写出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

(4分)

(1)将三军,使士卒乐死()

(2)敌国不敢谋()

(3)百姓不信()(4)方是之时()

21.用现代汉语写出文中画线句中的意思。

(4分)

文曰:

“此乃吾所以居子之上也。

”吴起乃自知弗如田文。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

22.你认为吴起是怎样的人?

请结合上面的文言文简要阐述。

(至少从两个方面进行评价)(4分)

魏王在“主少国疑,大臣未附,百姓不信”之时任用田文为相,请结合选文中鲁庄公的言行,简要分析古代统治者的治国策略。

2008年黑龙江省大庆市中考语文试卷

(一)阅读下列文言文,完成6—9题。

(14分)

【甲】曹刿论战

十年春,齐师伐我。

公将战,曹刿请见。

其乡人曰:

“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

”刿曰:

“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乃入见。

问:

“何以战?

”公曰:

“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对曰:

“小惠未徧,民弗从也。

”公曰:

“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对曰:

“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公曰:

“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对曰:

“忠之属也。

可以一战。

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

公将鼓之。

刿曰:

“未可。

”齐人三鼓。

刿曰:

“可矣。

”齐师败绩。

公将驰之。

刿曰:

“未可。

”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

“可矣。

”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

对曰:

“夫战,勇气也。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彼竭我盈,故克之。

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

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选自《左传》)

【乙】宗泽传(节选)

宗泽字汝霖,婺州义乌人。

泽自幼豪爽有大志,登元韦占六年进士第。

廷对极陈时弊,考官恶其直,置末甲。

调大名馆陶尉。

吕惠卿帅廊延,檄泽与邑令视河埽,檄至,泽适丧长子,奉檄遽行。

惠卿闻之,曰:

“可谓国尔忘家者。

”适朝廷大开御河.时方隆冬,役夫僵仆于道,中使督之急。

泽日浚河细事,乃上书其帅曰:

“时方凝寒,徒苦民而功未易集。

少需之,至初春,可不扰而办。

”卒用其言上闻,从之。

靖康元年,中丞陈过庭等列荐,充和议使,泽曰:

“是行不生还矣。

”或问之。

泽曰:

“赦能悔过退师固善,否则安能屈节北庭以辱君命乎?

”议者谓泽刚方不屈,恐害和议,上不遣,命知磁州。

泽兵进至卫南,度将孤兵寡,不深入不能成功。

先驱云前有敌营,泽挥众直前与战,败之。

转战而东,敌益生兵至。

王孝忠战死,前后皆敌垒。

泽下令曰:

“今日进退等死,不可不从死中求生。

”士卒知必死,无不一当百,斩首数千级。

金人大败,退却数十余里。

泽计敌众十余倍于我,今一战而出其不意,势必复来。

使悉其铁骑夜袭吾军,则危矣。

乃暮徙其军。

金入夜至,得空营,大惊,自是惮泽,不敢复出兵。

(选自《宋史》)

6.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3分)

(1)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间:

(2)何以战以:

(3)今日进退等死等:

7.翻译文中画横线语句。

(4分)

(1)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译文:

(2)敌能悔过退师固善,否则安能屈节北庭以辱君命乎?

译文:

8.下列语句中表现曹刿指挥谋略的有(),表现宗泽热爱国家的有()。

(只填序号)(4分)

①公将战,曹刿请见②齐人三鼓。

刿日:

“可矣。

③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④泽适丧长子,奉檄遽行

⑤议者谓泽刚方不屈,恐害和议⑥是行不生还矣

9.曹刿和宗泽亲临指挥,各自取得了战役的胜利。

请分析这两次战役取得胜利的原因有何异同。

(3分)

答:

2008年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初中毕业、升学统一考试试卷

(甲)曹刿论战

《左传》

十年春,齐师伐我。

公将战。

曹刿请见。

其乡人曰:

“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

”刿曰:

“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乃入见。

问:

“何以战?

”公曰:

“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对曰:

“小惠未徧,民弗从也。

”公曰:

“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对曰:

“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公与之乘。

战于长勺。

公将鼓之。

刿曰:

“未可。

”齐人三鼓。

刿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