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市浦口区十二五规划纲要.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30106895 上传时间:2023-08-05 格式:DOCX 页数:28 大小:40.3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南京市浦口区十二五规划纲要.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南京市浦口区十二五规划纲要.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南京市浦口区十二五规划纲要.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南京市浦口区十二五规划纲要.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8页
南京市浦口区十二五规划纲要.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南京市浦口区十二五规划纲要.docx

《南京市浦口区十二五规划纲要.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南京市浦口区十二五规划纲要.docx(2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南京市浦口区十二五规划纲要.docx

南京市浦口区十二五规划纲要

南京市浦口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

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

             

——建设生态、现代、和谐新浦口

 

 

 

 

 

 

 

 

 

 

 

 

 

 

 

 

 

 

南京市浦口区人民政府

2011年1月6日

 

目录

 

第一篇    “十一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情况回顾

 

第二篇    “十二五”期间发展环境和目标

第一章   “十二五”期间的发展环境

一、    发展机遇

二、    面临挑战

第二章    “十二五”发展的指导思想和主要目标

一、    指导思想

二、    总体目标

三、    发展愿景

四、    城市发展布局

 

第三篇    “十二五”时期发展的主要任务

第一章   加快创新体系建设

一、    构建区域自主创新体系

二、    完善创新政策体系

三、    加强创新载体建设

四、    培养科技人才队伍

第二章   加快城市服务功能体系提升

一、    不断推进综合交通建设

二、    加快基础设施配套力度

三、    着力搭建公共服务体系

四、    进一步提升城市管理水平

第三章   统筹城乡发展水平

一、    城乡规划布局一体化

二、    城乡产业发展一体化

三、    城乡基础设施一体化

四、    城乡要素配置一体化

五、    城乡公共服务一体化

第四章   提高产业核心竞争力

一、    构筑现代新型工业发展高地

二、    加速发展现代服务业

三、    积极发展现代都市农业

第五章   着力提高公共服务水平

一、    推进高水平教育现代化

二、    健全医疗卫生服务体系

三、    促进文化体育事业健康发展

四、    探索和创新社会管理方式

五、    提高人口服务水平

第六章   着力提升人民生活水平

一、    积极鼓励创业富民

二、    积极扩大就业

三、    健全社会保障及社会救助体系

四、    高度重视保障性住房建设

第七章   加强资源和生态环境建设

一、    切实做好节能减排工作

二、    提高资源综合利用水平

三、    加大环境综合整治力度

四、    全力推进生态保护与生态创建

第八章 提升改革开放水平

一、建设服务型政府

二、进一步深化企业改革

三、稳步推进社会事业领域改革

四、促进开放型经济健康发展

五、积极加快金融体制建设

 

第四篇    规划实施与保障措施

第一章 充分发挥重大项目支撑作用

第二章 健全规划保障机制

 

 

 

 

 

 

 

 

 

南京市浦口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

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草案)

 

 

“十二五”期间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落实党的“十七大”战略目标的重要时期,是我区建设更高水平小康社会、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关键时期。

科学编制和有效实施“十二五”规划,对我区积极应对国际国内发展环境变化,加快落实“转型发展、创新发展、跨越发展”战略要求,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协调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第一篇“十一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情况回顾

 

“十一五”以来,区委、区政府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全面落实“跨江发展”战略,抢抓机遇、奋力拼搏,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显著成就。

过去的五年,是江北新城建设全面启动,城市框架开始拉开的五年;是跨江通道加快建设,浦口区位优势逐步形成的五年;是重大产业布局逐步形成,组团发展拉开框架的五年;是加快推进城乡统筹,农村面貌不断变化的五年;是各项社会事业长足发展,全面小康基本实现的五年。

一、经济实力快速提升。

“十一五”末,预计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30.5亿元。

实现地方一般预算收入46.2亿元。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五年累计完成1274亿元。

二、产业结构不断优化。

农业产业化水平不断提升,高效设施农业种养殖面积达24.7万亩,占总耕地面积57.4%,雨发、林大等六大农业园区入选市级现代农业园区,现代都市农业框架初步形成。

节能降耗取得显著成效,万元工业增加值综合能耗“十一五”期间累计下降71%;国家级南工大科技产业园、国家级孵化器鼎泰药物检测平台等众多特色产业发展平台不断搭建,轨道交通、生物医药等五大产业支柱作用进一步凸显,规模企业实力不断增加,截止2010年,亿元以上工业企业预计达90家,第二产业增加值比“十五”末增长1.7倍,年均增幅22%。

江北商贸集聚区已经成为南京知名品牌汇聚、在建和已建成经营面积最大的商业街区之一,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占全区总量50%以上;积极推进“一山三泉”环境综合整治改造工程,不断开发旅游新项目及赛事活动,提升旅游综合竞争力。

第三产业增加值比“十五”末增长1.2倍,年均增幅17%。

三、重点项目支撑明显。

“十一五”以来,先后开工建设了一批对全区产业结构调整具有重要影响的重大项目。

石桥、永宁、乌江等镇街的特色农业建设改变了过去单一的种植业模式,直接推进了农业产业结构升级。

华东茂、鼎业金陵酒店、江北钢材城等一批有影响和带动性的重点项目推动了服务业层次的提升。

南汽MG、奕淳武家嘴船舶、三乐科技、大吉铁塔搬迁项目等相继建成投产,信宁水泥、立业电力变压器易地扩建等项目加快建设,全区工业发展基础不断壮大。

行知基地、区中心医院以及基层卫生院、社区、文化站等一批民生项目的建设,有力推进了城乡公共服务的统筹发展。

四、城乡面貌明显改观。

突出规划先行、建管同步,完成浦口区域城乡总体规划、浦口新城总体规划以及桥林、永宁等7个镇街总体规划,编制了32个村庄平面布局规划,规划对城乡建设的调控引导作用逐步显现。

新城建设力度不断加大,城市发展框架不断延伸,积极推进老南门片区改造,加快实施桥北片区、文德东路、凤凰大街等区域综合环境整治,城市面貌焕然一新。

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明显加速,完成柳洲路东延、沿山大道、中心大道等骨干道路建设,长江隧道实现通车,地铁三号线、十号线及纬三路过江隧道开工建设。

新农村建设取得实效,完成镇村水泥路建设309公里,新建和改造农村客运站7座,永宁镇侯冲村成为中宣部推荐全国新农村建设典型,农民集中区建设成效显著。

水利设施投入力度不断加大,先后完成滁河应急治理、水利血防、重点翻水线改造等水利重点工程。

五、改革开放不断深化。

以建设服务型政府为目标,设立行政管理服务中心,实行窗口式集中办理,规范创新审批行为。

建立并完善浦口区政务信息平台,实现网上办公。

按照“精简、统一、效能”的原则,开展政府机构改革,规范机构设置,完善行政运行机制。

医疗、文化教育等社会领域改革在稳步推进。

企业改革取得重大进展,区属企业改制面达90%以上,镇街原集体所有制企业改制面达99%,完成8家经营性事业单位改制。

深入推进农村综合体制改革,建立19家土地股份合作社,率先在全市建立了农村集体资产管理平台,34个村集体和社区推行了资产股份制改革,新增农民专业合作社254家。

开放型经济快速发展,出口创汇总额累计达48亿美元,累计新批外商投资企业248个,总投资32亿美元,实际利用外资13.5亿美元。

六、社会事业全面发展。

科技发展取得新成效,成为江苏省科普示范区、省级知识产权试点区。

教育事业取得又好又快发展,先后被评为省教育现代化先进区、省级社区教育试验区、省幼儿教育先进区,行知基地被全国关工委授予“全国青少年校外活动示范基地”。

引进一批优质名校,实现了教育跨江发展。

医疗卫生事业取得新跨越,全面建立了基本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和基本医疗保障体系,全区11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84个卫生服务站通过市级达标验收。

文化工作再上台阶,手狮舞、扬剧、书法艺术等特色文化得到弘扬,我区已成为全国民间文化(书法)艺术之乡、省文化先进区。

低生育水平持续稳定,“世代服务”体系建设实现全覆盖。

社会救助体系基本建立,社会福利水平稳步提高,城乡社区建设有序推进,人才资源总量稳步增长,妇女事业取得明显进步,体育、就业、住房保障、广电等其他社会事业同步推进。

七、人民生活持续改善。

推进城乡统筹就业,鼓励群众自主创业,实现充分就业区创建工作,年新增就业岗位8000个,年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5000人。

城乡居民收入稳步提高,预计到2010年末,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2005年的12983元提高到26740元,年均增长15.6%,农民人均纯收入由2005年的6228元提高到11050元,年均分别增长12%以上。

居民消费意愿增强,消费市场持续繁荣,“十一五”末全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预计完成109亿元,比“十五”末增长1.7倍,年均增长22%。

八、环境建设卓有成效。

城市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完成了老浦口市民广场改扩建、求雨山文化园、凤凰山公园二期改造等工程。

城镇生活污水处理基本实现全覆盖,工业企业主要污染物减排目标超额完成。

实施水环境治理“2234”工程,完成朱家山河、七里河、城南河、石碛河等通江河道环境整治清淤工程,全区环境质量综合指数达83分。

大力推进“绿色浦口”工程,完成16.6万亩绿化建设,森林覆盖率达33.7%,城市绿化覆盖率实现41%;全区人均公共绿地水平明显提高,绿化水平位居全市前列。

启动重要生态功能保护区建设,西江口升级为国家级城市湿地公园。

环境优美乡镇、生态村、绿色社区建设成效显著,国家生态区建设成果通过省级考核验收。

总体来看,浦口区“十一五”规划实施情况良好,为“十二五”时期的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

但是,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要清醒的看到我区在经济社会发展中还存在着不少困难和问题,主要表现在:

经济总量相对偏弱,缺少产业带动性强的龙头企业,支撑经济持续增长的支柱型产业尚未形成;自主创新能力整体不强,全社会研发投入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只有2%左右;城市建设和管理水平仍待提高,城市品质、建设档次、管理方式距离新城目标差距较大;民生需求与有效供给还不够平衡等等。

这些矛盾和问题,需要在“十二五”期间着力加以解决。

第二篇“十二五”期间发展环境和目标

 

第一章 “十二五”期间的发展环境

“十二五”期间,从外部发展环境来看,我国将继续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经济全球化继续深入发展,内需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加大,长三角一体化和江苏沿海开发成为国家战略,江苏如期实现“两个率先”战略目标,我市举办“亚青会”以及“青奥会”等重大国际活动,城市综合服务功能和产业发展得到进一步提升。

从我区来看,未来五年,新城建设将加速推进,城市功能不断完善,产业发展不断优化,人民生活质量显著提升,同时,我区也将面临城乡发展不平衡、社会矛盾进入凸显期等挑战。

一、发展机遇

基于以上总体环境分析,“十二五”期间我区将面临较好的发展机遇和条件。

一是面临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

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明确指出,“十二五”期间,我们仍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

在这一时期,全球生产要素重组、产业转移加快的趋势没有改变,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长期向好的态势没有改变,和平与发展的主题没有改变,这为浦口吸纳国际高端产业转移和提升国际化水平提供了机遇,为我们更好地发挥科教人才优势、加快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带来了机遇。

二是长三角区域规划实施的整合发展期。

今年国务院颁布的《长江三角洲区域规划》中南京被确定为“先进制造业基地、现代服务业基地和长江航运物流中心、科技创新中心,长三角辐射中西部发展的重要门户”,这是在《规划》中唯一以“门户”作为定位表述的城市。

浦口作为这个重要门户“北上西进”、联系中西部地区发展的桥头堡,一定会成为要素和资源汇聚的主要承载区。

三是“跨江发展”重大战略的深入推进期。

随着市委市政府《关于加快推进全域统筹建设城乡一体化发展的新南京行动纲要》的实施,浦口不仅成为南京发挥中心城市优势、拓展城市发展空间的战略需要,更成为改变南京城乡二元结构、做强做大南京经济总量的主要支撑点,将在重大基础设施建设、政策创新、开发建设等方面有更强的力度和更大的突破。

四是“青奥会”等重大活动机遇。

“亚青会”以及“青奥会”等重大活动的举办,将进一步提升全市的规划、建设、管理水平和国际影响力,并为相关产业的发展提供重大契机。

浦口作为南京生态最佳,发展空间最大、发展潜力最足的重要区域之一,随着交通环境的进一步改善,将会在新一轮发展中承接更多的辐射,占有更多的资源,积聚更多的要素,吸引更多的投资,实现更快的发展。

五是过江通道加速建设机遇。

随着隧道、地铁等过江体系的进一步完善,将会进一步拉动浦口跨越式发展、加快推动浦口与主城的无缝对接,从而使我区区位优势更加凸显,能更好更快的承接主城在经济、科技、信息、文化等方面的辐射,进一步加快资金、信息、人才和技术的互通,加速浦口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步伐。

二、面临挑战

我区经济和社会发展也面临着一些困难和挑战。

一是争先进位面临新挑战。

随着江苏沿海开发战略、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的加快推进,地区和城市间对要素和产业资源的争夺日益激烈,我区争先进位面临更大挑战。

二是转型升级的压力巨大。

当前,浦口产业规模尚未壮大,以服务外包为代表的外向型经济还处于起步阶段,转型升级的规模基础还不扎实,动力支撑不够强劲。

三是城市建设管理水平亟待提高。

目前浦口城市形态差异较大,各城市组团发展不够均衡,基础设施建设的速度和层次还不能适应新城快速发展的要求,城市管理不够精细。

四是统筹发展任务仍然艰巨。

由于城乡二元结构的长期性和复杂性,全区城乡社会经济发展仍不平衡,村镇配套设施和环境建设比较滞后,今后城乡统筹发展的任务仍然艰巨。

 

第二章 “十二五”发展的指导思想和主要目标

一、指导思想

“十二五”期间全区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思想是:

以推动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以深化小康社会建设、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为主要目标,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出发点,立足建设“生态、现代、和谐”新浦口,大力实施科技创新,全面推进城乡统筹,力争通过五年时间的努力,加快建设人民生活更加幸福的新市区。

二、总体目标

按照市委、市政府提出的“南京在新一轮发展中要走在全省、全国前列”的目标要求,结合区委、区政府关于“浦口区跨越发展三年行动计划”提出的初步目标任务,“十二五”期间我区目标安排如下:

 

——综合经济实力进一步增强。

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20%;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年均增长25%;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36%,其中工业投资年均增长32%;实际使用外资年均增长33%;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长19%以上。

——经济增长方式进一步优化。

科技投入逐年增加到全市平均水平,全社会研发经费支出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4%;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比重达50%,全区每万人研发人员数达100人以上。

——人民幸福感进一步增强。

实施居民收入“双倍增”计划,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12%以上,实现六年倍增;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15%,实现五年倍增;居民文教娱乐服务支出占家庭消费支出比重达到19%;人民群众对社会治安满意率稳定在98%以上。

——公共服务水平进一步提升。

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城镇养老保险覆盖率、医疗保险覆盖率、失业保险覆盖率均达到99%以上,农村养老保险覆盖面达98%以上;幼儿入园率达98%以上,社区教育覆盖面100%。

——生态环境质量进一步改善。

环境质量综合指数稳定在88分以上;万元地区生产总值综合能耗比“十一五”末降低20%;化学需氧量及二氧化硫排放量比“十一五”末总量下降10%;城市绿化覆盖率48%,人均公共绿地达13.5平方米;森林覆盖率达到35.5%,处于全市乃至全省领先水平。

三、发展愿景

——着力打造科技创新城市的先行区。

抓住南京作为国家科技创新试点城市、科技体制综合改革试点城市的重大机遇,发挥浦口大学汇聚、人才荟萃和高新区高新技术产业发达、国家级创新平台众多、软件企业密集的资源品牌优势,加快构建政策体制、大学院所、高新技术企业、创新孵化平台、风投基金为一体的政产学研金区域创新体系,率先探索出一条依托科技优势、引领创新发展、在全市全省具有典型示范价值的有效途径。

——着力打造高端产业集聚的特色区。

优先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发展与新城建设相适应的现代服务业,提升发展制造业和传统产业,经过五年努力,使浦口初步形成以高新技术产业为先导、高端服务业为主体、高附加值制造业为支撑、高效农业为基础、优势产业为特色的产业体系。

——着力打造城乡统筹发展的示范区。

立足全域范围重整资源要素,在着力打造东部桥北城市组团、中部浦口新城组团、西部桥林新城组团的基础上,以产业功能区建设为引领,实施区镇(街)联动,进一步加大重点中心镇和小城镇建设力度,协调推进新城区建设、老城区改造、新农村发展,在全市率先基本形成“以城带乡、以工促农、城乡互动、共同繁荣”的城乡一体化发展格局,走出一条具有浦口特色的全域统筹、一体发展新路。

四、城市发展布局

根据区委、区政府确定的发展方向,“十二五”乃至更长时期内,浦口的发展布局是“一城、三组团、五个功能区”。

“一城”即现代化国际化江北新城,“三组团”即东部桥北城市组团(高新区、泰山、盘城、沿江)、中部浦口新城组团(科工园、江浦、顶山)、西部桥林城市组团(开发区、桥林、乌江)。

“五个功能区”即高新开发区、浦口新城、海峡两岸科工园、浦口开发区和老山现代文化旅游度假区。

----东部桥北城市组团,实施“一区三街”联动发展,推进龙王山、朱家山、朱家山河“两山一河”等地块开发,完善综合性的城市配套功能和创新服务功能;配合地铁3号线、江北轻轨线建设,进一步打造对外交通网和轨道交通网,提升城市宜居度和生活便捷度。

中部浦口新城组团,以浦口新城开发建设带动顶山、江浦街道互动融合发展,同步推进新城建设和老城改造,重点抓好文化体育中心、博物馆、展览馆、青少年科普活动中心、影剧院等社会公共产品建设,加快打造城市中心区,提升城市的首位度和功能品质。

西部桥林新城组团,结合地铁生态新城建设和浦口开发区新区建设,推动产业化与城市化互动并进,科学有序地推进城市开发,健全完善城市功能配套,有效吸纳产业工人、外来流动人口,以及周边乌江、石桥、星甸等农业人口,初步建成宜居产业新城。

----高新技术开发区,要以创建国家“创新型科技园区”为目标,以“一园、一谷、一基地”(南京软件园、生物医药谷、先进制造业大项目基地)建设为抓手,全面启动“跨越发展三年行动计划”,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创新型经济,重点发展新能源、生物医药、车辆制造、电子信息及软件等优势主导产业,建成引领全区转型升级的“产业高地”。

浦口开发区,要加快“二次创业”步伐,充分发挥临江近水和腹地广阔优势,重点培育和发展临港产业、新型材料、食品药品和先进装备制造业,初步建成全市重要的先进制造业基地和钢铁物流基地。

浦口新城,要以市区两级联合建设为契机,大力发展城市型经济,着力打造总部经济、金融证券、商务商贸、赛事会展等现代服务业,以及适宜人居、品质高端的房地产业。

海峡两岸科工园,要以海和、七星浚项目入驻为带动,吸引更多的台资企业进区落户,大力发展电子信息、生物医药、新能源新材料等产业,力争成为宁台合作示范基地,打造融产业、文化、生态、生活为一体的科技园区。

老山现代文化旅游度假区,要以老山森林公园和珍珠泉度假区为“绿色背景”,整合山林泉寺等生态文化资源,大力实施“大旅游”和一体化开发战略,打造一批高端、精品旅游景点和接待场所,推动全区文化旅游产业和消费性服务业快速发展。

 

 

 

 

 

 

 

 

 

 

 

 

 

 

 

 

 

 

第三篇“十二五”时期发展的主要任务

 

第一章 加快创新体系建设

一、构建区域自主创新体系。

加强以“政府为主导、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紧密结合”的创新能力建设,建立服务产业、结构合理、功能完善、运行高效的区域科技创新体系。

重点推进重点技术创新工程、创新平台建设工程、创新主体推进工程、创新人才集聚工程、产学研畅通工程、创新环境优化工程等六大科技创新工程,加大创新能力建设和科学技术普及宣传力度,提高全民科学素质。

以创新能力建设为主线,促进经济转型发展,产业优化升级,全面推进创新型区县建设和创新型经济发展。

“十二五”期间,每年实施产学研合作项目100个以上,到2015年,全区高新技术企业达160家,2015年专利申请量1100件以上,高新技术产业销售收入占规模以上工业销售收入比重达50%。

二、完善创新政策体系。

完善创新政策体系,加大创新政策扶持力度,制定、出台区有关强化科技创新驱动,发展创新型经济的一系列政策,明确我区建设创新型城区,发展创新型经济的目标、路径、方法,并形成政策指导。

建立完善配套的技术创新、平台建设、人才引进、产业项目引导、知识产权保护、科技金融与服务等创新扶持政策体系。

建立健全自主创新工作的目标考核指标机制。

区、镇(街)两级政府财政科技投入增幅明显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增幅,积极引导社会各创新要素加强创新投入的积极性、主动性,创新投入与成效不断提高。

到2015年,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R&D)占GDP比重达4%,科技进步贡献率达65%。

三、加强创新载体建设。

加强创新载体建设,促进产学研合作和科技成果转化。

做精、做强、做优工大科技产业园,形成高技术,高产出,高外向度的国际合作产业基地;充分发挥高新区生物医药产业优势和开发区国家生物医药产业基地的作用,积极争取南京中医药制备等技术平台落户浦口,建设南京生物医药谷;围绕产业特色,建设微电子共性技术、轨道交通共性技术等技术研发平台;建设膜产业研究院和膜材料等新兴产业孵化平台;设立区科技成果转化风险补偿基金、建立区科技成果转化服务中心等科技金融与公共服务平台,大力促进产学研合作和重大科技成果的转化;建立镇街园区创新能力评价标准,引导镇街园区提升创新能力,形成产业特色。

到2015年,全区各级科技孵化器建筑面积500万平方米以上,配套产业“三创”载体达1000万平米以上,市级以上研发机构和创新服务平台达60家。

四、培养科技人才队伍。

以创新载体和创新平台为基础,以提升创新能力推进产业发展为目标,以市紫金人才计划为契机,以政策体系建设为保障,加强海内外领军型、高层次创新人才的引进工作,实施科技型企业家、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农村实用科技人才、学科带头人等培养工程,着力构建一支规模较大、结构合理、创新创业能力强的人才队伍,造就一批高新技术企业领军人才,形成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优势产业,努力把我区建设成为最适宜各类优秀人才创新创业创意的地区之一,成为全国人才高地之一。

到2015年,引进海内外创业创新人才达100人,重点产业紧缺人才达300人,建成人才公寓1500套,全区每万人研发人员数达100人以上。

第二章 加快城市服务功能体系提升

一、不断推进综合交通建设。

加快城市轨道交通建设,积极配合省市统一部署,完成地铁10号线、地铁3号线建设,积极推进地铁4号线、11号线及12号线建设。

加快道路交通畅达工程建设,推进纬三路隧道、宁滁快速通道、104国道改造、浦仪快速通道、江北大道快速化改造、绕城公路改造等省市重点工程的建设,完成中心大道、滨江大道、临江路、北沿山大道、沿山大道西延、老山南北通道、新312国道改线段、中央大道等一批重要道路建设,迅速完善全区“外成环、内成网”的主干路网体系。

“十二五”末,全区二级以上公路达660公里,占全区公路总里程的30%以上,全区人均占有道路里程达23公里/万人。

加强客运枢纽场站建设,完成江浦客运站迁建,启动桥北客运站迁建工程。

二、加快基础设施配套力度。

重点建设滨江风景区,营造滨江绿带,贯通重点区域城市河道水系,适度打造城市景观河道,形成大江风貌区,加快滨江地区环境整治和建设,逐步改善浦口沿江地区环境景观。

加快推动城乡供水一体化,建设区域供水主管线,实现长江直供水全覆盖,完成江浦水厂45万吨取水及一期20万吨制水工程。

提升长江、滁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辩护词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