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转型创五区凝心聚力争十强送审稿.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30085001 上传时间:2023-08-04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37.6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加快转型创五区凝心聚力争十强送审稿.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加快转型创五区凝心聚力争十强送审稿.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加快转型创五区凝心聚力争十强送审稿.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加快转型创五区凝心聚力争十强送审稿.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加快转型创五区凝心聚力争十强送审稿.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加快转型创五区凝心聚力争十强送审稿.docx

《加快转型创五区凝心聚力争十强送审稿.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加快转型创五区凝心聚力争十强送审稿.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加快转型创五区凝心聚力争十强送审稿.docx

加快转型创五区凝心聚力争十强送审稿

加快转型创五区凝心聚力争十强

为建设全省科学发展示范县而努力奋斗

——在中国共产党吉安县第十三次代表大会上的报告

征求意见稿

(2011年7月日)

同志们:

中国共产党吉安县第十三次代表大会,是在我县经济社会科学发展、进位赶超、绿色崛起的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极为重要的会议。

大会的主题是: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动员全县广大党员和干部群众,加快转型创五区,凝心聚力争十强,为建设全省科学发展示范县而努力奋斗。

现在,我代表中国共产党吉安县第十二届委员会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

一、过去五年的主要工作和基本经验

县十二次党代会以来的五年,是我县发展历程中经受挑战和考验最多的五年,也是全面实现“十一五”规划目标、取得成就和变化最大的五年。

五年来,全县各级党组织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认真践行科学发展观,团结带领全县人民紧紧围绕经济建设这个中心,解放思想,开拓进取,扎实苦干,顽强拼搏,有效克服了国际金融危机带来的不利影响,成功战胜了甲流疫情、冰冻雨雪灾害和特大洪涝灾害等严峻考验,积极应对发展中遇到的各种困难和问题,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令人鼓舞的成就。

具体表现为“六个迈上新台阶”:

一是综合实力迈上新台阶。

经济发展驰入快车道。

2010年,全县生产总值突破70亿,达到74.02亿元,年均增长15.4%,五年翻了一番多,其中人均生产总值达到1.57万元;财政总收入突破10亿,达到10.31亿元,年均增长30.7%,五年翻了近两番,在全省排位前移了11位,列全省100个县(市、区)第17位;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突破70亿,达到71.1亿元,年均增长39.2%,五年翻了两番多;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19.6亿元,年均增长18.4%,五年翻了一番多;县内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贷款余额分别是2005年的2.6倍和3.1倍。

城乡居民收入大幅增加。

2010年,全县城镇在岗职工年平均工资达20110元,五年净增7253元,年均增长9.4%;农民人均纯收入达5568元,五年净增2187元,年均增长10.5%。

二是产业规模迈上新台阶。

三次产业结构由2005年的31.2∶40.1∶28.7调整为2010年的21.1∶54∶24.9,二产比重五年提高了13.9个百分点,成功实现了从农业为主向工业主导的重要转型。

工业升级步伐加快。

电子信息、食品加工、林化医药和冶金建材四大主导产业不断壮大,规模工业主营业务收入首次突破百亿,达到128亿元,五年翻了三番多,全县主营业务收入超亿元的企业有24家,纳税超千万元的企业有14家。

现代农业建设迈出新步伐。

粮食生产实现连续七年创历史新高,横江葡萄、肉鸡、肉牛、生猪四大特色产业扬优成势,全县发展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18家,注册登记的农民专业合作社达135家,喜获“中国葡萄之乡”的美誉,被列为首批全国现代农业示范区。

第三产业日趋繁荣,旅游休闲、商贸物流、金融保险等现代服务业健康成长。

三是发展后劲迈上新台阶。

五年来,全县累计实施重点项目179个,涉及工业、农业、城市基础设施、社会民生各个方面,共完成投资96亿元。

对外开放成效显著。

共引进各类项目96个,其中亿元以上项目50个,引进省外资金45.6亿元,实际利用外资1.9亿美元,实现外贸出口2.1亿美元,连续三年被评为全省开放型经济综合先进县,连续三年入选全国最具投资潜力中小城市百强。

工业园区快速壮大。

园区总规划面积18平方公里,已开发建成8平方公里,形成“一园三区”的发展格局。

五年来,新增各类入园企业82家,园区企业总数达到215家,其中固定资产投资5000万元以上的企业达65家,园区从业人员达到2.6万,2010年完成主营业务收入103.4亿元,跻身百亿园区行列,获批全省生态园区建设试点,成为全省一类工业园区。

体制机制不断创新,政府机构改革、行政审批“两集中两到位”改革、国有企业改革、农村综合配套改革、林业产权制度改革、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以及财税金融等各项改革平稳推进,发展活力更加充足。

四是城乡建设迈上新台阶。

县城建设实现大跨越。

五年累计投入16.8亿元,建成了3条出城景观大道、5个公园,完成了8条城区道路“白改黑”以及一批市政设施工程建设,县城建成区面积拓展了6平方公里,人口增加了4万,城区道路面积增加了150万平方米,构建了“五横六纵”的城市路网框架,新增绿地面积190万平方米,城镇化率提高了19.5个百分点,达到41.5%,成功创建了全国文明县城、园林县城和全省卫生县城。

按照非均衡发展原则,先行先试,启动了“一城连四镇”的七个一体化建设。

新农村建设被誉为“吉安模式”。

五年来,高标准建设了589个新农村建设点和9个综合示范点,全县100%的行政村和60%的自然村通水泥(油)路,60%的农户用上自来水,卫生厕普及率达50%,在全省率先开展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试点,在全市率先铺开了农村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连续四年被评为全省新农村建设先进县。

五是各项事业迈上新台阶。

在推进经济发展的同时,协调推进社会事业。

五年来,科技、教育、文化、卫生、体育事业取得长足进步,有19项科技成果获市科技进步奖,10537位学子考入各类大专院校,新建、改建校舍12.53万平方米,新建学校2所,6个项目列入省级以上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目,13所卫生院建成或改造,体育健儿在省级运动会上摘金夺银224枚。

生态建设和节能减排扎实有效,完成“一大四小”造林绿化15.35万亩,万元GDP能耗比2005年下降20%,化学需氧量、二氧化硫减排全面完成。

社会保障体系更加健全,民生投入不断加大。

廉租房、安置房、棚户区改造、农村危房改造等保障性住房建设扎实推进,开工新建廉租住房6.9万平方米,完成农村危房改造1219户,搬迁扶贫移民对象2028户8857人。

出台了县城规划区失地农民保障若干政策措施,对80岁以上老党员、90岁以上的老年人发放了生活补贴,城镇登记失业率持续控制在较低水平。

社会管理工作常创常新,平安庐陵创建深入推进,治安防控体系更加健全,社会保持和谐稳定,群众幸福指数不断提高。

六是党的建设迈上新台阶。

加强了理论武装工作,学习型党组织建设取得初步成效。

扎实抓好先进性教育、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和创先争优活动,深入开展“推进项目建设,破解发展难题”和“学增城、创五区、争十强”解放思想大讨论活动,先后组织党政代表团赴省内外考察学习,搅动干部思想,凝聚发展共识。

加强了机关效能建设,大力推行效能问责,进一步优化了投资环境,融洽了党群干群关系。

坚持正确用人导向,完善了乡镇和县直部门目标管理考评办法,健全了科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考核工作意见等制度。

深入推进乡镇规范化建设,在全县19个乡镇设立了便民服务中心,进一步改善了基层政权形象。

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组建了5个纪工委(监察分局),建立健全了干部廉政谈话、重大事项报告、述职述廉、任期经济责任审计等制度,使广大党员干部始终绷紧廉洁从政、依法办事这根弦。

五年来,全县经济社会发展走出了一条由突破到提速、由蓄势到成势的上升曲线,为未来发展积蓄了强劲势能;各个领域、各个层面发生了一系列可喜而深刻的变化,为未来发展提供了腾飞的新平台和追赶的新起点!

五年来取得的成就,是全县上下齐心协力、奋力拼搏的结果;是历届班子打下良好基础和全体老领导、老同志关心支持的结果。

在此,我代表中共吉安县第十二届委员会,向在座的各位代表,向奋战在全县各条战线上的广大共产党员,向所有关心支持吉安县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事业,为吉安县经济社会发展作出贡献的同志们、朋友们表示衷心的感谢,并致以崇高的敬意!

五年的不懈努力,五年的不断探索,挥洒了辛勤汗水,收获了成功喜悦,留下了奋斗足迹,积累了宝贵经验,值得我们认真总结并长期坚持:

(一)必须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积极探索一条好路子。

思路决定出路,观念就是财富。

我们始终坚持以解放思想为先导,立足发展实际,抓住机遇、用好机遇,积极探索后发地区加快发展、科学发展之路。

在发展思路上,坚持开创性与连续性相结合,顺应区域经济一体化新趋势,注重“借时、借势、借力”发展,提出了“融入中心城区,提升‘三化’水平,统筹城乡发展,全面争先进位”的总体思路;在发展目标上,坚持跳出吉安看发展,立足全省、全国坐标找位置,继“率先实现新跨越,进入全省先进县”的提出,进而又明晰了“创五区、争十强,建设全省科学发展示范县”的奋斗目标。

正是这些不断深化的思路和目标,统一了思想,凝聚了人心,激励了斗志,促进了发展。

实践证明,只有坚持从实际出发,不断解放思想,尊重客观规律,才能走出一条符合时代要求、具有自身特色的赶超发展之路。

(二)必须坚持改革创新、真抓实干,注重建立一套好机制。

体制活则全盘活,机制新则局面新。

我们坚持把改革和发展有机统一起来,秉承“路在人走、业在人创、事在人为”的理念,在改革中谋发展,在创新中求突破,积极构建有利于推动发展、促进落实的体制机制。

大力推行了“一个项目,一名领导,一班人马,一套方案,一抓到底”的项目推进机制,建立了县四套班子领导集体督查重点项目制度,出台了“注重个性、突出特色、区别分析”的分类考核办法,实行了执行力建设效能问责制度,确保了各项工作的推进落实,为经济社会快速发展注入了强大的动力。

实践证明,体制机制也是生产力。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发展经济不仅需要胆略和气魄,更需要科学有效的体制机制作保障。

(三)必须坚持筑巢引凤、加快集聚,努力创造一个好环境。

机遇选择环境,环境带来机遇。

我们始终坚持以抓项目的力度抓环境,像经营品牌一样经营环境,在致力于改善硬环境的同时,着力抓好投资软环境建设,使县城不仅成为广大市民的宜居家园,而且成为集聚产业、集聚人才的创业乐园。

实践证明,一个地方经济的发展,环境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哪里的发展环境好,哪里就会聚集更多的生产要素,哪里就会出现经济的大发展、大繁荣。

只有栽好环境这棵“梧桐树”,形成人才、资金、技术等生产要素流入的“洼地”,才能引来项目这只“金凤凰”,才能充分激发区域发展潜力,才能率先抢占发展高地。

(四)必须坚持凝心聚力、干事创业,着力建设一支好队伍。

路线确定之后,干部就是决定因素。

我们牢固树立“几套班子一台戏,几届班子跑接力”的思想,始终做到以事业凝聚人心,以正气激励发展,县级班子成员个个有任务、人人有指标,形成了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的良好氛围。

我们紧紧围绕加快发展这个大局,注重从项目建设一线和急难险重岗位选拔干部,注重从工作有起色、发展有活力的乡镇、部门发现和使用、重用干部,做到谁最能胜任工作就选谁,谁最能干好事情就用谁,谁最能加快发展就让谁干,激发干事创业的内在活力,点燃加快发展的工作激情。

实践证明,发展的道路能不能越走越宽,发展的步伐能不能越走越快,发展的成效能不能越来越好,关键在于培养造就一支素质高、能力强、作风好的党员干部队伍,关键在于让各方面优秀人才脱颖而出、施展才华。

五年来,我们取得的成绩和进步是巨大的,也是初步的、阶段性的。

站在加快转型发展的新起点上,我们满足不得、麻痹不得、松懈不得,也要清醒地看到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经济发展的结构性矛盾依然存在,产业优化升级的任务十分艰巨;资源与环境的承载压力逐步加大,生产要素供需矛盾日益突出;统筹城乡发展步伐较慢,城乡规划建设及管理水平有待提升;随着改革的深入和利益的调整,经济社会生活中还存在一些不安定因素,部分群众生活还比较困难,社会建设和管理面临许多新课题;少数党员干部思想素质、领导能力和工作作风与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还不完全适应,加强党的建设和干部队伍建设还需要付出更大的努力。

对此,我们务必保持清醒的头脑,高度重视并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认真加以解决,不断开创全县工作的新局面。

二、今后五年的奋斗目标和主要任务

今后五年,既是我县持续快速发展的战略机遇期、赶超进位的冲刺期,又是深层次问题的凸显期、产业升级转型的关键期。

从宏观上看,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还没有完全消除,人民币被动升值的压力加大、国内通胀压力尚未解除,宏观经济走势面临很大的不确定性。

中央推动发展方式转变的力度不断加大,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经济刺激政策将逐步退出,土地、金融等资源要素的硬约束力度进一步加大,资源依赖型、增长粗放型的发展将难以为继。

可以说,加快转型势在必行。

从周边看,当前,加快转型发展、争夺竞争新优势的大幕已经全面拉开,发达地区和省内的先进县市依托先发优势,已经率先启动,我们要在未来竞争中抢占先机、赢得主动,就必须尽快在经济转型升级上迈出坚实步伐,打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这场硬仗。

可以说,加快转型迫在眉睫。

从自身看,经过多年努力,一批重大基础设施和产业项目相继建成,全县经济发展持续向好的态势日趋明显,全县上下形成了心齐气顺、干事创业、创先争优的浓厚氛围,初步探索出了一条符合吉安县情的发展新路,建立了一套有效的工作推进机制,为新一轮转型发展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和思想基础。

可以说,加快转型志在必得。

更为重要的是,人民群众对未来的发展充满憧憬,充满期待,主要有“五盼”,即:

盼望个个都有好工作,盼望家家都有好收入,盼望处处都有好环境,盼望天天都有好心情,盼望人人都有好身体。

在这加快发展、转型发展的重要阶段,对照人民群众的所思、所盼,全县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一定要增强机遇意识,在稍纵即逝的机遇面前果断决策,立说立行,在天时地利人和的机遇中牢牢把握,奋勇争先,使我县发展搭上时代的快车;一定要增强创新意识,不以本本为限,不为框框所囿,敢想前人没有想过的事,敢走别人没有走过的路,变一切“不可能”为“可能”;一定要增强忧患意识,牢牢树立“没有永远第一,只有永远奋斗”的观念,好中求快、好上加好,百尺竿头更进一步;一定要增强责任意识,把加快发展作为党员干部的历史使命,把倾情发展作为党员干部的人生追求,把为民发展作为党员干部的价值取向,更好地确立党员干部的人生坐标,更好地调动党员干部的工作激情,使投身于发展、服务于发展、奉献于发展成为广大党员干部的广泛共识。

今后五年工作总的指导思想是:

认真践行科学发展观,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按照“全市领先、全省争先”的要求,围绕“一条主线”(融入中心城区,提升“三化”水平,统筹城乡发展,全面争先进位)、坚定“一个目标”(创五区、争十强,建设全省科学发展示范县)、坚持“三化同步”(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农业现代化),着力“四个提升”(提升产业市场竞争力、资源环境承载力、基础设施保障力和社会管理创新力),努力建设一个环境优美、生态优良、城市靓丽、产业兴旺、生活殷实、和谐文明的新吉安县。

今后五年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的具体目标是:

——经济发展方面:

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5%以上;财政总收入年均增长25%以上;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30%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长19%以上。

力争到“十二五”末,生产总值达到200亿,财政总收入达到30亿,园区和规模工业主营业务收入分别突破500亿,三次产业结构比调整为14:

57:

29。

——社会发展方面:

就业相对充分,社会保障体系基本完善,公共服务体系更加健全,三个文明建设同步推进,民主法制建设全面加强,社会治安和安全生产状况进一步改善,构建和谐社会取得明显成效。

义务教育巩固率达到99%,逐步推行高中阶段免费教育,城镇职工基本养老、失业、医疗保险覆盖面99%以上,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覆盖面100%,人民群众对社会治安的满意率95%以上,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6‰以内。

——环境质量方面:

环境友好型、资源节约型社会建设取得明显进展,万元GDP能耗累计下降20%,二氧化碳排放量累计下降17%,二氧化硫、化学需氧量等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减少15%,万元工业增加值水耗累计下降8%左右,全县耕地保有量稳定在72万亩左右。

人居环境有效改善,城区绿地率达到35%,城区空气质量二级以上天数达到300天以上,县内主要河流水质稳定在Ⅱ类以上标准,全县森林覆盖率保持在63%以上。

——人民生活方面:

人民群众富裕程度和生活质量明显提高,健康指数和幸福指数明显提高,社会文明程度明显提高。

城镇职工年均工资力争达到30000元,农民人均纯收入力争达到10000元,城镇人均住房建筑面积达到35平方米,农村人均住房面积达到30平方米,农村自然村通水泥(油)路达100%,城镇人均道路面积达50平方米。

根据上述指导思想和目标任务,今后五年,我们必须坚持以转型促发展、以发展惠民生、以民生保稳定,具体抓好以下工作:

(一)突出以产业升级为动力,在调整结构、提升效益中促转型。

产业集聚是壮大县域经济的核心和关键,没有现代产业体系的支撑,进位赶超只能是一句空话。

要按照“以工业化带动城镇化、以城镇化促进现代化”的思路,转方式、调结构,促转型、增效益,构建以现代农业为基础、新型工业为主导、现代服务业为支撑的新型产业体系,提升县域经济核心竞争力。

一是在壮大支撑中做强工业。

坚持壮大新兴产业、提升传统产业、培育龙头企业“三管齐下”,推动产业层次向产业链、价值链高端攀升。

力促传统产业高端化。

按照“大企业—产业链—产业集群—产业基地”的发展导向,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加快推进电子信息、食品加工、冶金建材、林化医药等产业向高端方向延伸,全力促使传统产业由劳动密集型向资本技术密集型转变,由产品竞争向品牌竞争、规模发展向集群发展提升。

尤其是电子信息产业要按照“主攻整机、带动配套、开发软件”的思路,提升整体效益。

到2015年,力争四大产业产值突破400亿元。

力促新兴产业规模化。

实施“新兴产业培育计划”,围绕文化动漫、新材料、新能源、高端电缆等新兴产业,切实加强政策支持和规划引导,加快引进一批带动性强的重大项目,全力推进新兴产业规模化扩张,力争到2015年产值达到100亿元。

力促骨干企业梯队化。

落实对行业领军企业、规模以上企业、中小企业的分类扶持措施,采取“政策量身定制、领导专门联系、服务绿色通道”等措施,努力培育一批主营业务收入超10亿元的大企业;鼓励规模以上企业加大投入、加快创新,努力形成数量庞大的第二梯队;积极引导中小企业提档晋级,重点扶持成长型、效益型、创新型企业发展。

力争到“十二五”末,主营业务收入超10亿元企业达到15家、超亿元企业达到60家。

二是在培育特色中做优农业。

以建设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为契机,大力发展现代农业,拓宽农民增收渠道。

多维发展,扬优成势。

突出优质水稻、生态畜禽、特色果业三大主导业,按照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规模化经营的要求,集中连片建设一批大型生产基地,纵向延伸、横向拓展农业产业化链条。

力争到2015年,水稻总产达到48万吨,葡萄种植面积突破6万亩,肉鸡出笼达到5000万羽,生猪出栏突破100万头,成为全国生猪调出大县,肉牛出栏15万头。

多措并举,培育龙头。

要招大引强,以最优的政策、尽最大的诚意、花最大的力气,争取引进一批辐射带动能力强的龙头企业。

要扶优扶强,对重点龙头企业加大扶持力度,实行金融信贷优先、项目申报优先、原料采购优先、财政投入重点倾斜。

力争五年内培育省级以上龙头企业15家,其中国家级龙头企业3—5家。

多方联动,创新机制。

积极探索土地有序顺畅流转激励机制,逐步建立规范化土地流转市场,引导农村土地向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集中。

积极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辐射带动更多农民。

有效整合培训资源,大力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加快农村剩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

按照“四有五化”标准,完善农技推广体系建设。

三是在激发活力中做旺三产。

县域经济的核心就是城市经济。

在做强城市工业的同时,要把现代服务业作为新的战略支点,以生产生活性服务业为重点,以新兴服务业为方向,力求第三产业发展速度更快、市场份额更高、竞争能力更强。

优化现代商贸业。

促进吉星商业中心、庐陵商业大世界、吉安国际大酒店尽快投入运营,积极引进大型商贸集团,建设大型卖场、专业街区,打造多功能、高档次、现代化的商贸服务体系。

继续推进“万村千乡”工程,推动农村消费提档升级。

壮大现代物流业。

围绕服务大吉安,辐射赣中南,依托正邦物流、祥和物流、锅丰物流、大自然医药物流,打造一个年营业额达20亿元以上的省级物流示范园区。

同时,加大资源整合力度,尽快使汽车专业市场、建材专业市场上规模、上档次。

提速休闲旅游产业。

抓住文化生态示范区被列为鄱阳湖生态经济区重点工程的机遇,依托“红、古、绿”旅游资源,大力推进中国庐陵文化旅游基地、红色旅游基地、赣中城市后花园建设。

重点抓好吉州窑遗址保护公园、非物质文化展示中心、娑罗山森林公园、永和古镇、公塘古村、横江葡萄谷等休闲旅游项目的开发。

(二)突出以项目建设为抓手,在招大引强、加速集聚中促转型。

项目是增加投资的载体,是调整经济结构的基础,是提升发展速度的支撑。

要强化“抓项目就是抓发展、抓项目就是促增长、抓项目就是保民生”的理念,以项目强基础,以项目聚活力,以项目促发展。

一是全力以赴建好平台。

园区是集聚项目的主平台。

坚持资金重点向园区倾斜、用地指标重点向园区保障、基础设施重点向园区安排、重大项目重点向园区布局,确保园区主要指标“三年翻一番、五年翻两番”。

到2015年,园区企业总数超300家,主营业务收入达到500亿元、工业增加值突破100亿元、税收突破15亿元,从业人员超过5万人。

着力打造低碳园区,完善园区的调规和修编,优化园区企业布局,引导园区企业发展低投入、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的低碳循环经济。

着力打造服务园区,坚持财政投入和市场化运作并举,加快推动“一园三区”建设,重点完善水、电、路、气等基础设施,建设医院、商场、住宿、办公、研发等配套设施。

着力打造集约园区,按照“企业集中、产业集聚、资源集约、功能集成”的要求,调控土地供应结构,提高土地利用效率,提高园区容积率、投资强度和单位面积产出规模。

着力打造生态园区,认真落实入园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及“三同时”制度,加强园区环境监管,力争三年跻身省级生态工业园,五年达到国家生态工业园标准。

二是全力以赴抓好招商。

作为欠发达地区,招商引资是聚产业、上项目的第一抓手。

围绕“三个倍增”(即:

总量倍增,五年新增亿元以上项目100个;投入倍增,五年完成投入确保200亿元,力争300亿元;效益倍增,新增税收突破15亿元),注重招商选资,坚持“有取有舍、招商选资”,立足我县实际和主导产业培育方向,努力引进一批“三高三低”(高技术、高成长性、高税收和低污染、低能耗、低成本)的大企业大项目,以“增量”投入带动“存量”优化;突出以商招商,兑现各项优惠政策,引导和支持现有企业增资扩股、裂变扩张,配套跟进关联性项目;推行专业招商,进一步加强招商队伍的专业化建设,培养一批了解我县优势特点和经济走向、具有专业招商知识、拥有灵活招商能力的专业化人才,切实增强招商引资的命中率和成功率;强化“招工就是招商”,坚持企业主导、中介推动、政府扶持,畅通企业与乡镇乃至村组招工信息传递渠道,推行委托招工、以工招工和校企合作送工,切实解决好企业用工问题。

三是全力以赴推进项目。

坚持一切工作服从和服务于项目建设,健全工作机制,以超常规举措,全力打好项目建设攻坚战。

一方面,要完善推进机制。

继续实行“一个项目、一个县领导、一个责任单位、一个实施方案、一抓到底”的“五个一”工作机制,确保领导到位;进一步强化督查督促工作,完善县级领导集体督查制度,实行“每月一调度、每季一督查、半年一评比、全年一考核”,确保责任到位;采取定时限、定进度、定具体责任人的办法,挂图作业,倒排工期,确保进度到位。

另一方面,要强化要素保障。

在征地拆迁上,要多管齐下、克难攻坚,以“责任、民本、科学、和谐”为核心,力求公共利益与群众利益双赢。

在资金筹措上,要综合运用项目融资、资源融资、土地融资、存量资产融资等多种手段,广泛吸纳各类资金,保障建设需要。

在用地指标上,坚持集约用地、节约用地,采取“用好已批的、盘活闲置的、清理未用的、开发后备的”办法,推进“增、减、挂”,努力为城镇拓展和工业发展备足用地空间。

(三)突出以城乡一体为导向,在优化布局、完善功能中促转型。

城乡建设是展示一个地方形象的窗口,是一个地方实力和魅力的外在体现,也是一个地方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要坚持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育儿理论经验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