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地铁地铁沿线老地标即将消逝 新长江路桥有望年底放行通车.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30084140 上传时间:2023-08-04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3.8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合肥地铁地铁沿线老地标即将消逝 新长江路桥有望年底放行通车.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合肥地铁地铁沿线老地标即将消逝 新长江路桥有望年底放行通车.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合肥地铁地铁沿线老地标即将消逝 新长江路桥有望年底放行通车.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合肥地铁地铁沿线老地标即将消逝 新长江路桥有望年底放行通车.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合肥地铁地铁沿线老地标即将消逝 新长江路桥有望年底放行通车.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合肥地铁地铁沿线老地标即将消逝 新长江路桥有望年底放行通车.docx

《合肥地铁地铁沿线老地标即将消逝 新长江路桥有望年底放行通车.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合肥地铁地铁沿线老地标即将消逝 新长江路桥有望年底放行通车.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合肥地铁地铁沿线老地标即将消逝 新长江路桥有望年底放行通车.docx

合肥地铁地铁沿线老地标即将消逝新长江路桥有望年底放行通车

伴随着地铁快步走进庐州城,长江路桥、三孝口天桥、红旗浴场……这些曾经被时代的刻刀雕进城市大街小巷的建筑也将淡出人们的视线,甚至会彻底消失。

记忆地标:

长江路桥

形成年代:

1974年

记忆画面:

长江路桥、淮河路桥、寿春路桥组成南淝河上“三姊妹桥”,“很多人慕名而来一睹三座桥的风采,并合影留念。

”承载老庐州人40年记忆的长江路桥最快将于今年年底回归人们视线。

近日,从合肥市轨道公司获悉,在保障施工安全和质量的前提下,新长江路桥施工单位目前正在紧张制定汛期施工方案,加快推进施工进度,新桥最快有望年底放行通车。

如果今年南淝河汛情较大,进而影响到施工,新桥的亮相时间可能推迟到明年初。

“三姊妹桥”成一道风景

老长江路桥寄托了合肥人别样的情感。

它不但见证了合肥的迅速成长,也见证了发生在桥上的历史与传奇。

据介绍,长江路桥是因“安徽第一路”得名。

“此前合肥人想从长江路出城,只能沿着环城路转上淮河路桥过南淝河。

”据合肥民俗专家牛耘的介绍,其实长江路桥的前身可以追溯到抗日战争时期,日本投降后,国民党在长江路桥偏东的边上曾架设了一座木质桥。

“由于和当时同属于木质桥的淮河路桥造型颇为洋气,两座桥又被老百姓称为小洋桥和大洋桥。

”不过,解放后,小洋桥毁坏了。

直到1973年,真正意义上的长江路桥才正式动工。

“别看这座桥仅有70多米长,20多米宽,刚建好那会可是一件很轰动的事儿。

”据家住合肥包河区的孙老介绍,由于当年大东门一带交通压力太大,时常出现拥堵。

合肥市革命委员会决定在淮河路桥的下游小东门位置建桥。

在“大干快上”的口号下,合肥市当时的基建局集中人力和物力,于当年年底建成该桥。

1974年元旦,长江路桥正式通车。

“通车那会儿,很多市民过来看热闹。

当时光流逝到上世纪80年代,寿春路桥诞生了。

于是,长江路桥、淮河路桥、寿春路桥这三座桥便成为了南淝河上赫赫有名的“三姊妹桥”。

“很多人慕名而来一睹三座桥的风采,并合影留念。

期待桥畔“市井图”复活

对于已经消逝的长江路桥,孙老印象颇为深刻的是大桥两旁栏杆上的浮雕。

“刚建成那会儿,浮雕题材大都是工农兵、大跃进等,人物形象夸张,有着那个特殊时代的鲜明特征。

”到了2002年9月,长江路桥上的200多块浮雕被统一换成双层浮雕板装饰,浮雕的内容也变成了以三国、水浒等历史故事为主。

“像张辽大战逍遥津等,与合肥人有关的故事,都能看到。

1980年,南淝河洪水滔天,漫过河堤,两岸一片汪洋。

“长江路桥也真争气,与洪水抗衡了好多天,桥面一直保持通行。

随着地铁1号线工程正式动工,因桥龄过大、承载力不足等因素,长江路桥被拆除,与它一起消失的还有桥畔的人文风景。

据介绍,以前长江路桥的边上是合肥人喜欢散步的小花园,“唱戏的、耍猴的、变魔术的、说大鼓书的、拉弓练拳的,比比皆是,好不热闹。

但现在,这些热闹场景都已经不复存在了。

”孙老很希望新桥建好时,桥畔可以恢复往日的风光。

新长江路桥最快年底通车

近日,报道了新长江路桥因汛期延期竣工的消息。

根据合肥市轨道公司的最新消息,施工方将在保障施工安全和质量的前提下,全力加快推进长江路桥的建设,预计新桥最快年底放行通车。

按照设计方案,新长江路桥为超静定体系斜腿钢架拱桥,“性能好、美观”。

据建设方的相关负责人介绍,新长江路桥将按左右两幅设计,左、右幅桥梁全长均为85.2米,主跨为56.16米。

桥梁宽度约51米,是老桥的2.5倍,可实现双向十车道的通行能力。

考虑到合肥已进入汛期,合肥市轨道公司表示,如果汛情太大影响到施工,将会调整施工计划,工期也将不得不顺延。

新长江路桥的亮相可能会推迟至明年初。

记忆地标:

红旗澡堂

形成年代:

1975年

记忆画面:

“下班后我们都爱去,在里面聊天、听广播,有时还喝啤酒。

“1975年,厂里建了澡堂,我们下班后都要进去洗洗冲冲,聊天听广播,后来被人承包,我们很少去了,但是看着它还是那么亲切,快40年了。

”而今,对于67岁的王允如来说,这一点亲切的记忆也即将要消失了,随着合肥地铁2号线的建设,合肥市的一些建筑要为出站口让路,怀宁路口的红旗浴场,就是其中之一。

工厂职工澡堂人气旺

怀宁路与长江路交叉口,如今的繁华已经掩盖了曾经的军工企业红旗机械厂的特性,现在的华联超市、昌河4S店等都是该厂曾经的厂区、生活区。

  红旗机械厂1973年在合肥建厂,王允如是第一批工人。

“你想象不到当年工厂有多红火,我是招工来的,在这里学手艺,在合肥成家立业。

  王允如介绍,厂里1975年建成职工澡堂,就是红旗澡堂。

“下班后我们都爱去,其实不仅仅是洗澡,就和电视上北京的澡堂一样,我们在里面聊天、听广播,有时还喝啤酒。

”王允如说,其实澡堂已经成了职工们除了车间外的第二个聚集地。

  【变迁】合肥城西老字号浴池

  不仅老职工们怀念,澡堂附近的居民也怀念它。

90年代,随社会的发展,这个澡堂终于被私人承包,渐渐开始对外人开放。

  家住十里庙的80后小伙子小许,对早年冬天的记忆,就是“去红旗澡堂”洗澡。

“那时候家里没有太阳能,没有热水器,都是去澡堂。

”小许说,对于十里庙、大铺头的合肥城西居民来说,附近能洗澡的地方只有两个,一是合肥卷烟厂的澡堂,另一个就是红旗浴池。

  随着洗浴业的发展,老澡堂也由“澡堂”变成“浴池”、“浴场”。

并重新装修,老板甚至也请了经理人来管理。

  【展望】迁址后仍走平价路线

  赵家星目前是红旗浴场的经理。

红旗浴场走的是平价路线,现在的消费水平是每人每次20元,赵家星介绍,因为浴场的房子太老,不能变动太大,格局也影响了发展。

他们也听说这里要拆迁为2号线出站口让路,赵家星介绍,老板还没选好新地址,不过大家都希望是在附近,因为这里有很多老客户,而且迁址后,依旧走平价路线。

  从合肥市蜀山区重点办了解到,这里将在长江路两侧建两个出站口,并配套有商业体,绿化带,街头公园等。

  记忆地标:

三孝口“书店一条街”

  形成年代:

上世纪90年代

  记忆画面:

“多少年了,都习惯下楼买书。

  天桥上有了新标语、三层的黄色小楼写了不少“已交”、路口的一片绿化已不见了踪影……这里是合肥人熟悉的三孝口,这一个月,路口的东北角变了模样。

  这里被选定为地铁2号线和轨道交通5号线的换乘站。

博物馆公交站以南、直到长江路的一片直角梯形区域内,建筑逐渐被拆除,其中包括路口的一排书店。

也许再等上若干年,金寨路和蒙城路将直接牵手,合肥南北向将多一条大动脉。

  【记忆】“书店一条街”打出名气

  “这边的小黄楼有大家熟悉的一排书店,东侧主要的两排居民楼,一个是老西市区政府宿舍、一个是公司的宿舍。

”三孝口人行天桥上,庐阳区三孝口街道相关人士给指认,“最有历史的就是路口的小黄楼。

  长江路与金寨路交口东北角,南北向矗立着的三层楼体就像三孝口的守护神,见证着这里的几度沉浮。

  随着上世纪80年代三孝口商业的繁荣,它也变换了用途,改为商业楼宇。

进入90年代,这里陆续有了育才书店、财经法律考试书店等等,“书店一条街”在那时的合肥小有名气。

  【变迁】书店:

有的走有的幸运留下

  5月10日,在老西市区政府宿舍有一套房的陶女士来搬空调,临走前,她转弯去书店,给儿子买了两本教辅书。

  楼下沿金寨路的四家书店已拆了;转弯走到蒙城路一侧,还有两家书店在营业。

“多少年了,都习惯下楼买书。

”很多市民都有同样的习惯。

  工具书、教辅、公务员考试、司法考试……门类齐全且极具特色,这里的“书店一条街”形成了区别于新华书店、小资书店的氛围。

  梁小姐的店不在拆迁区域,是两位有幸“留守”的书店老板之一。

据她介绍,育才书店20年前来此发展,与这里的书店既相互竞争又彼此依存;如今,有着多家分店的育才还可继续经营,但其他一些书店则要另寻出路。

  天桥:

再让我们多看三年

  “三孝口天桥将被拆除。

”地铁二号线征迁开始,这则消息不胫而走。

  据规划,地铁金寨路站共有6个出入口,最明显的改变来自与长江路交口处——三孝口人行天桥计划在2016年告别,为金寨路地铁站的出入口让道。

  亲手打造了这座天桥的总工程师李金林说:

桥梁的改变也是城市发展的必然。

市民怀念它,更多的是向自己和城市青春的记忆致敬,包括青涩的初恋、上学的奔波、桥上吹风看夜色和车流。

  【展望】金寨路或直接牵手蒙城路

  北邻公交站、南抵长江路,东与蒙城路平行、西到金寨路,占地约六七十亩——这是此次地铁2号线庐阳区段拆迁面积最大的区域。

“将来地面肯定不会做商业开发。

  三孝口街道负责人的话在合肥城市轨道交通项目部项目副经理阳凡那儿得到印证:

“虽然地块用途将由控制性规划决定,但从轨道建设方面考虑,这里的空间将来最适合做停车位和绿化。

  更为重要的是,这还将为金寨路改道、对接蒙城路预留空间。

据合肥市相关规划人士透露,合肥市有意打通一条南北向大通道,未来金寨路北向或可直接连通蒙城路,而不用在安庆路上转个弯。

  记忆地标:

省煤炭厅宿舍

  记忆画面:

招呼三五好友在自家院子里品茗闲聊小东门闹中取静。

得闲了,招呼三五好友在院里品茗闲聊;起劲了,再打上两牌配上自家产的水果。

84岁的吴老和老伴这样闲适地生活了快27年。

如今因地铁2号线,他们告别了这种“最合肥”的生活方式。

  “石榴树两棵,樱桃树两棵,枇杷树一棵,无花果树一棵,柿子树两棵,葡萄有五棵呢。

”数着数着,吴老老伴就抹起眼泪,“俺最舍不得的就是那些个树了,17棵啊。

  1987年,援藏28年后回到家乡的吴老,住进省煤炭厅宿舍5栋,“想着老了进出方便,就定了这栋的一楼。

”这是位于小花园边的单位宿舍,自打落了脚,吴老想着要好好经营生活,“石榴是怀远带回来的种子,葡萄种子是萧县的,都是省内最好的品种了。

  20多个寒来暑往,吴老和老伴呵护着它们,也享受着甜蜜。

“过了春节就有新鲜水果吃,一直吃到秋。

”老伴回忆说,“枇杷树最大了。

”“葡萄也好啊,又大又甜。

”吴老补充说,“还招呼亲戚、邻居、同事来摘,都是不设防的,人想吃就来。

  这回搬迁,老伴一直惦念“我的那些树咋办呀?

”得到的回复有点残酷:

有些太大,得专业部门来挪窝,我们正在想办法找合适地方;有些小点的估计就要连着房子一起拆了。

  吴老是个热心人,更是个顾大局的人。

得到需征迁消息后,吴老不仅自己配合交了房,还跑上跑下动员邻居们。

  没有了老友,也使老两口有些不适应,“房子拆了,大家都各奔东西了。

”不过,“有地方住就挺好。

”征迁后,吴老常如此宽慰老伴。

对新生活,他已想好:

“门口就是老年大学,有个活动室。

今后等地铁修好了,咱也去坐坐。

  32户,建筑面积2227平方米,被征迁的这栋宿舍楼占地面积并不大。

由于周边单元楼此次并不拆迁,所以腾出来的空地暂还用不了商业开发。

  “像这么大的面积,也只能划出来一些非机动车的停车区域,再做点绿化景观,美化人居环境。

”相关人士说,“最终建设方案要以规划局的定稿为准。

  记忆地标:

老琴港、三里街东苑新村25栋、小街头

  记忆画面:

夜生活娱乐旺地;1986年底,这栋楼可是合肥东门三里街最高住宅楼;最老的棚户区

  大东门地带是地铁1、2号线交会点,长江东路上将有地铁2号线东段9个站点。

从去年开始,瑶海区率先启动征收拆迁,从大东门的老琴港,到三里街的黄山电器厂家属楼,不少合肥东城的老建筑都在此次工程中化为尘土,取而代之的将是畅通的地下铁及全新公共设施,但在不少东城市民的记忆中,这些老建筑留下了他们太多回忆。

  老琴港跟大家告别

  去年3月12日,瑶海区率先启动轨道交通、胜利路畅通工程的征收。

大东门地带将是地铁1、2号线的交会点、控制点。

由此,征迁也将让大东门一带不少老建筑、地标性建筑消失,古井假日酒店对面的琴港演艺广场就是其中之一。

说到老琴港,不少合肥人都有印象,这里曾是市民夜生活娱乐的旺地,从这里走出了著名主持人阿进等明星,很多演艺明星也常到此献艺。

老琴港的建筑在大东门并不高大显眼,这里留下更多的是人们对于大东门夜生活的记忆。

  此外,在胜利路上,新亚大酒店的门楼以及交通饭店汽车站的部分附属建筑,也在征收拆除范围内。

去年以来,随着建设推进,相关建筑都已从人们的视野中消失。

  三里街最老住宅走了

  今年3月26日,在长江东路与铜陵北路交口处,随着挖掘机轰鸣,地铁2号线瑶海区段工程新一轮拆迁全面拉开。

拆迁房屋属地为铜陵路街道,原是曙光医院的门面房。

“拆老房、住新房,通地铁、修新路。

”铜陵路街道负责人表示,在长江东路上,曙光医院曾经也是地标性建筑。

东城市民过去看病,大都到这里来。

  5月6日下午,位于长江东路与东一环路交口的瑶海区三里街东苑新村25栋在屹立了近30年之后,化为废墟。

这里将被建设2号线东一环站,成为重要交通节点。

当天下午,年逾7旬的徐世宏大爷来到楼下,看着大型机械一点点拆除掉25栋。

“这栋楼建设的时候,我是户型方案的提出者之一。

一眨眼,已经快三十年了。

”大爷说,自己家一家四代人在这里生活。

“1986年底,这栋楼建好,我们搬进来时,可是合肥东门三里街最高的住宅楼。

”这里原先是合肥黄山电扇厂的福利房,共有36户居民。

文学年也是这栋楼的居民,同为原黄山电扇厂职工,也是该栋楼的楼长,他带头搬家交房。

“在这里生活了20多年,如今要离开心里多少有些不舍,但为了合肥的建设发展,当然义不容辞全力支持。

  最老棚户区熬出头

  瑶海人可能记不起“小街头”这个有近百年历史的地名了。

在这次拆迁中,属于瑶海区车站街道辖区的“小街头”也在红线范围内,位于长江东路铁路桥边,算是最老的棚户区了,共有60余户、200多人,居民们终于熬出了头。

  由于老旧小区和建筑多,轨道2号线瑶海段工程拆迁和建设体量大、难度高。

在瑶海区范围内,轨道2号线项目东起大众路,西至大东门,全长10.2公里,沿长江东路共设9个站点,分别是大东门站、一环路站、铜陵路站、东二环路站、和县路站、广德路站、龙岗大道站、王岗大道站、大众路站。

按照征迁红线图,红线内拆迁总量约3247户35万多平方米。

  动迁后,安置工作是居民最关心的事。

据了解,瑶海区已确定两处轨道2号线拆迁安置点,分别位于新海家园西区和龙岗开发区,前期的土地、规划等工作正在启动。

其中新海家园西区附近的瑶海区文化、体育、卫生三个中心建设项目即将动工。

而建设后的长江东路交通条件也令人期待,除了现代快速的地下轨道交通外,地面上的长江东路两边将改造一新,更为美观畅通。

  记忆地标:

胜利路老铁轨

  形成年代:

上世纪30年代

  记忆画面:

“那时候总想沿着铁轨线不停地走,走到别的大城市去看看热闹。

”列车轰鸣,栏杆放下,越来越多的人和车聚集在胜利路铁道口。

火车挡道虽然不是合肥市民愉快的记忆,但这种场景却已定格在记忆里,以后恐怕将不再出现。

日前,从地铁1号线施工现场获悉,原先位于胜利路上的老铁道线已被拆除。

未来是否会配合城市有轨电车的建设设置新的线路,暂时还无法确定。

  【记忆】火车站在当时全国能排上位

  据资料记载,合肥的老火车站始建于1935年,翌年元月竣工。

据此推算,胜利路老铁道应该在同一时期建设。

初期的火车站非常简陋,只有五间土坯墙、麦草顶的票房。

后来改建为砖墙站房,板条顶棚、“洋灰”地坪,内设售票房、行李室、电报室、头等和二等候车室、普通候车室、办公室、站长室、分队长室以及警察室。

  “解放后的那些年,又扩建、改建了好几次。

”今年已经80岁高龄的孙老虽然没有坐过合肥早期的火车,但对铁轨却情有独钟,“那时候总想沿着铁轨线不停地走,走到别的大城市去看看热闹。

”1953年,合肥火车站模仿前苏联的建筑风格,修建了长约300米、宽约10米的站台雨棚。

“虽然这些苏式的老建筑已经与周边的现代建筑格格不入,甚至有点风烛残年的味道,但在当时却让人眼睛一亮,在全国火车站中也能排上位。

”在孙老的记忆中,上世纪50年代坐火车是件挺享受的事儿,火车上卖的饭菜不但便宜还很可口。

  【变迁】胜利路老铁轨为1号线让道

  到了上世纪80年代,老火车站进入了鼎盛时期,拥有西、北2个货场和2个旅客候车室,后来又专门修建了一座软席候车室。

此时的胜利路上火车挡道也成了家常便饭,“好在当时没有那么多车,没有交通拥堵的情况。

  随着合肥人口不断增长,城市规模迅速扩张,老火车站站房小、人多,火车挡道等问题也日渐突出。

1997年,合肥新火车站通车运营,老火车站也完成了其客运任务,胜利路老铁轨仅承担了偶尔配送货物的任务。

2011年,伴随着合肥火车北站竣工,南货场正式搬家,此时的合肥老火车站也正式退出历史,仅有在这里掉头或上下货的机车偶尔会借道胜利路的老铁轨。

  日前,在地铁1号线施工现场获悉,受该线路与胜利路畅通工程施工需要,目前胜利路上的老铁轨已被拆除。

除了横在胜利路上的老铁轨,大约有近两公里长的铁轨被拆除。

与此同时,老火车的站台也被拆除。

可以想象,未来的胜利路将不再出现火车挡道的现象。

  【展望】未来或成电车观光线路

  根据合肥市规划局此前透露的消息,这段老铁轨未来或许会成为城市有轨电车的观光线路,老火车站及其周边地块未来将会作为商业和住宅用地。

至于未来有轨电车将以何种方式穿过胜利路和地铁1号线,暂时还无法确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