妇产科护理学考点汇总.docx
《妇产科护理学考点汇总.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妇产科护理学考点汇总.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妇产科护理学考点汇总
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病人的护理
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简称功血,是指由调节生殖的神经内分泌机制失常所引起的异常子宫出血,无全身及生殖器官的器质性病变。
功血分为排卵性和无排卵性两类。
无排卵性功血,多发生于青春期与绝经过渡期妇女。
青春期下丘脑-垂体-卵巢轴间的调节功能尚未发育成熟,与卵巢间尚未建立稳定的协调关系;
绝经过渡期妇女则因卵巢功能衰退,剩余卵泡对垂体促性腺激素反应低下,不能发育成熟而无排卵。
排卵性月经失调,多发生于生育年龄妇女。
常见有两种类型:
黄体功能不足与子宫内膜不规则脱落。
一、病因
精神紧张、环境、气候骤变、过度劳累等,影响下丘脑-垂体-卵巢轴的功能调节,使卵巢功能失调,引起月经失调。
营养不良,严重贫血及代谢紊乱也可影响激素的合成、转运和代谢,而导致月经异常。
二、临床表现
(一)无排卵性功血
1.月经过多:
周期规则,经期延长(>7日)或经量过多(>80ml)。
2.子宫不规则出血过多:
周期不规则,经期延长,经量过多。
3.子宫不规则出血:
周期不规则,经期延长,而经量正常。
4.月经过频:
月经频发,周期缩短,<21日。
(二)有排卵性功血
1.黄体功能不足:
月经周期缩短,表现为月经频发(周期<21日),以致病人不易受孕或早期流产。
2.子宫内膜不规则脱落:
月经周期正常,经期延长。
可达9~11日,出血量可多可少。
三、辅助检查
1.妇科检查。
2.诊断性刮宫(简称诊刮):
目的是止血及明确子宫内膜病理诊断的。
◆不规则阴道流血或大量出血时——随时刮宫
◆确定卵巢排卵功能或了解子宫内膜增生程度时——经前期或月经来潮6小时内刮宫
◆子宫内膜不规则脱落——月经第5~6日刮宫
3.宫腔镜检查。
4.基础体温测定:
是测定排卵的简易可行方法。
◆无排卵性功血BBT无上升改变而呈单相曲线。
◆黄体功能不足者BBT双相型,但高温相<11日。
◆子宫内膜不规则脱落者BBT呈双相型,但高温下降缓慢。
5.宫颈黏液结晶检查。
6.阴道脱落细胞涂片检查。
7.激素水平测定。
四、治疗原则
(一)无排卵性功血
1.支持治疗:
加强营养,保证休息,防止感染,纠正贫血。
2.药物治疗
(1)青春期病人以止血、调整月经周期、促使卵巢排卵为原则。
(2)绝经过渡期病人以止血、调整月经周期、减少经血量、防止子宫内膜病变为原则。
3.手术治疗
(1)刮宫术:
适用于大出血及有子宫内膜癌高风险的病人。
(2)子宫内膜切除术:
应在宫腔镜下进行且必须明确病理诊断后方可实施。
(3)子宫切除术:
适用于各种治疗无效且无生育要求的病人。
(二)有排卵性月经失调
1.促进卵泡发育,刺激黄体功能和黄体功能替代。
常用雌激素、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和黄体酮。
2.调节下丘脑-垂体-卵巢轴的功能,促进黄体萎缩。
常用孕激素和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
五、护理问题
1.有感染的危险:
与月经量过多、经期延长、贫血及机体抵抗力下降;宫腔内总有开放血窦,细菌易从阴道侵入宫腔有关。
2.焦虑:
与反复不规则阴道出血,担心预后及疾病性质不佳,影响未来生育有关。
3.知识缺乏:
缺乏如何正确使用性激素相关知识。
4.活动无耐力:
与子宫不规律出血、月经过多、引起贫血有关。
六、护理措施
(一)一般护理
1.休息与活动。
2.鼓励病人进食高蛋白、高维生素及含铁量高的食物。
3.保持会阴清洁。
4.出血期间禁止性生活及盆浴。
5.告知病人有关疾病防治及护理知识。
6.保持室内空气新鲜,每日通风两次。
7.保持环境安静以减少感官刺激,避免与其他焦虑病人接触。
(二)疾病护理
1.注意观察病人阴道出血情况。
2.严密观察与感染有关的症状体征。
3.大出血的病人应绝对卧床休息,注意观察生命体征及意识状态。
4.配合医师的止血措施,做好手术止血准备。
5.遵医嘱准确用药。
七、健康教育
1.教育病人保持良好的生活及饮食习惯。
2.告知病人使用激素治疗时应严格按照医嘱服药以达到疗效。
3.教育病人注意经期卫生,保持会阴部清洁。
4.教会病人使用放松技术。
痛经病人的护理
痛经是妇科常见的症状之一,常在月经前后或月经期出现下腹部疼痛、坠胀、腰酸或其他不适如头痛、头晕、乏力、恶心等,严重者可影响生活和工作。
分为原发性痛经和继发性痛经,其中原发性痛经占痛经90%以上,本节仅叙述原发性痛经。
一、病因
1.子宫收缩异常。
2.前列腺素合成和释放异常
主要与月经时子宫内膜前列腺素增高,刺激子宫收缩有关。
3.血管紧张素和缩宫素的作用。
4.精神、神经因素。
二、临床表现
1.原发性痛经多发生于青春期,初潮1~2年内。
2.主要表现为阵发性、痉挛性下腹疼痛。
疼痛可放射到外阴、肛门、腰骶部、大腿内侧。
最早出现疼痛为经前12小时,第一天最剧烈,2~3天后缓解。
3.常伴有恶心、呕吐、腹泻、乏力、头痛等症状。
4.妇科检查无器质性病变。
三、辅助检查
1.超声波检查排除继发性痛经。
2.腹腔镜、宫腔镜检查。
四、治疗原则
1.避免精神刺激或过度疲劳。
2.对症治疗。
3.病因治疗
◆口服避孕药抑制子宫内膜生长,减少前列腺素含量;
◆前列腺素合成酶抑制剂以减少前列腺素的释放,减轻疼痛。
五、护理问题
1.疼痛:
与月经期子宫痉挛性收缩有关。
2.恐惧/焦虑:
与长期痛经所致的精神过度紧张有关。
3.睡眠型态紊乱:
与经期疼痛有关。
六、护理措施
(一)一般护理
1.为病人提供有关经期生理卫生知识,消除病人恐惧心理。
2.鼓励病人积极锻炼身体,改善不良的生活习惯。
(二)疾病护理
1.遵医嘱给予止痛药、镇静剂;腹部热敷或进食热饮。
2.经期经常服用止痛剂的病人,应注意观察药物依赖症状的出现,并提供给医生。
3.避孕药物治疗:
适用于有避孕要求的痛经妇女。
七、健康教育
1.向病人介绍有关月经的生理卫生及保健知识。
2.教育病人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合理休息。
3.鼓励病人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增强体质。
围绝经期综合征病人的护理
围绝经期是指妇女从性成熟期进入老年期的过渡时期,包括绝经前期、绝经期和绝经后期。
围绝经期综合征是指由于性激素减少出现月经紊乱、精神神经症状、生殖系统器官萎缩、心血管系统和骨骼方面的一系列变化。
多发生在45~55岁妇女。
绝经指月经完全停止1年以上。
一、病因
1.内分泌因素
由于卵巢功能衰退,致雌激素水平下降,使下丘脑-垂体-卵巢轴之间平衡失调,从而引发一系列自主神经功能失调的症状。
2.神经递质
血β-内啡肽及其自身抗体含量绝经后明显降低,引起神经内分泌调节功能紊乱。
神经递质5-羟色胺水平异常,其与情绪变化密切相关。
3.个体人格特征、职业、受教育的程度及神经类型。
二、临床表现
1.月经紊乱
月经紊乱、闭经。
主要表现为月经频发、月经稀发、不规则子宫出血和闭经。
2.全身症状
血管舒缩症状和精神神经症状,如阵发性潮热,出汗,汗后畏冷,情绪不稳定,激动易怒、情绪低落、忧郁、多疑、不能自我控制,记忆力减退,行动迟缓、性欲下降等。
3.心血管症状
绝经后妇女易发生动脉粥样硬化、心肌梗死、高血压和脑出血。
4.泌尿生殖道症状
表现为泌尿生殖道萎缩症状。
常有尿失禁,排尿困难,反复发作的尿路感染,阴道发干,性交困难,反复发作的阴道炎等症状。
5.代谢障碍
骨质疏松、体格变小,易出现骨折;脂肪堆积,腰、腹围增大;血糖耐量降低,易出现糖耐量异常及患2型糖尿病。
三、辅助检查
1.妇科检查阴道壁黏膜充血、萎缩,分泌物减少;宫颈、子宫及卵巢萎缩。
2.实验室检查
(1)性激素检查:
测血FSH、LH等激素、了解卵巢功能状况。
(2)心电图、心脏超声波检查:
了解心血管状况。
(3)骨密度检查:
了解有无骨质疏松情况。
(4)血生化检查:
了解钙磷代谢及脂代谢的改变。
四、治疗原则
1.一般治疗
(1)精神心理治疗。
(2)对症治疗:
如给予镇静剂可改善睡眠;谷维素可调节自主神经功能;加强体育锻炼预防骨质疏松。
(3)补充钙剂、维生素D、降钙素预防骨质疏松。
2.激素替代治疗
适用于因性激素缺乏而出现或将要出现健康问题的妇女。
有不明原因的子宫出血、肝胆疾病、血栓性静脉炎等病人不适宜使用激素替代治疗。
五、护理问题
1.焦虑:
与内分泌改变、精神因素、健康受到影响、治疗效果不佳,家庭及社会环境改变有关。
2.有感染的危险:
与绝经期阴道及膀胱黏膜变薄有关。
六、护理措施
(一)一般护理
1.饮食指导:
注意补充足够蛋白质,多食富含钙的食物,鼓励多晒太阳以利于钙的吸收。
2.心理护理。
(二)疾病护理
1.指导病人正确用药:
告知病人激素治疗目的、剂量、用药方法及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
2.协助医生做好术前、术后的护理:
对围绝经期异常阴道出血的妇女,应取子宫内膜活检以排除恶性病变。
七、健康教育
1.协助病人了解围绝经期的生理过程,为已经发生或将要发生的变化做心理准备。
2.帮助病人解决各种心理矛盾、情绪障碍等问题,使其以乐观的态度迎接老年期的到来。
3.耐心解答病人提出的问题,关心、指导病人性要求及性生活。
4.宣传激素替代疗法的相关知识,积极预防围绝经期妇女常见病、多发病。
5.指导病人坚持适度的体育锻炼,有助于分散注意力。
6.广泛宣传有关围绝经期的常识,让更多的人理解、爱护、帮助围绝经期妇女。
子宫内膜异位症病人的护理
子宫内膜异位症是指当具有生长功能的子宫内膜组织出现在子宫腔被覆黏膜以外的其他部位。
近年来发病率呈上升趋势,人群中约15%的妇女患有子宫内膜异位症。
一、病因
1.子宫内膜种植学说
2.淋巴及静脉播散学说
3.体腔上皮化生学说
4.诱导学说
5.遗传学说
6.免疫调节学说
7.其他因素
二、临床表现
(一)症状
1.疼痛 为本病的主要症状。
(1)痛经:
多为继发性痛经且呈进行性加重。
疼痛部位多在腰骶及下腹部,可放射到会阴、肛门及阴道等部位。
常于月经来潮开始一直持续到月经结束。
(2)非月经期下腹痛及深部性交痛。
(3)急腹症和盆腔外疼痛。
2.不孕:
发病率为40%,与盆腔广泛粘连有关。
3.月经异常:
表现为月经淋漓不尽、经量增加、经期延长。
(二)体征
妇科检查可触及较大异位囊肿及子宫粘连的肿块,肿块破裂时可出现腹膜刺激征,双合诊检查可发现子宫后倾固定,直肠子宫陷凹、宫颈骶韧带扪及触痛性结节。
阴道后穹隆部可看到紫蓝色结节。
三、辅助检查
1.超声波检查。
2.血清癌抗原125(CA125)值测定。
3.腹腔镜检查 是诊断子宫内膜异位症最佳方法。
四、治疗原则
1.期待治疗
适用于症状较轻、有生育要求的病人。
2.药物治疗
(1)采用性激素抑制治疗使病人假孕或假绝经。
(2)抑制疼痛的对症治疗。
3.手术治疗
腹腔镜为首选手术方法。
适用于药物治疗不佳、病变加重,希望生育者。
4.手术和药物联合治疗
术前3~6个月给予药物治疗,使病灶缩小、软化,有利于手术。
五、护理问题
1.疼痛:
与疾病引起的局部病变有关。
2.恐惧/焦虑:
与疗程长、药物及手术治疗效果不佳、不孕和不能正常性生活有关。
3.知识缺乏:
缺乏疾病、手术及性激素相关知识。
六、护理措施
(一)一般护理
1.告知病人疼痛的原因,使病人以积极的心态应对不适。
2.指导病人经期注意保温、休息、进食热的流食以缓解疼痛。
(二)疾病护理
1.病情观察注意观察疼痛的程度、月经紊乱情况、药物治疗的效果及副作用。
2.指导病人正确用药,提高疗效。
3.做好手术病人的术前、术后护理,减少并发症发生。
七、健康教育
1.加强疾病知识的教育,防止经血逆流。
(1)有先天生殖道畸形的病人应指导其尽早手术。
(2)经期避免盆腔检查、重力挤压子宫及性生活。
(3)经期避免过度劳累和剧烈活动。
2.指导育龄妇女正确使用避孕药物,抑制排卵,促进子宫内膜萎缩,减少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发生。
3.教育妇女定期进行妇科体检,尽早发现子宫内膜异位症,以免丧失治疗该病的最佳时机。
子宫脱垂病人的护理
子宫从正常位置沿阴道下降,宫颈外口达坐骨棘水平以下,甚至子宫全部脱出阴道口以外,称子宫脱垂。
根据病人平卧用力向下屏气时子宫下降的程度,将子宫脱垂分为3度。
分度
诊断标准
Ⅰ度
轻型
宫颈外口距处女膜缘<4cm,未达处女膜缘
重型
宫颈外口已达处女膜缘,但未超出该缘,妇科检查时可在阴道口看见宫颈
Ⅱ度
轻型
宫颈已脱出阴道口,宫体仍在阴道内
重型
宫颈和部分宫体已脱出阴道口
Ⅲ度
宫颈及宫体全部脱出阴道口外
一、病因
1.分娩损伤
2.产褥期过早进行体力劳动
3.腹压长期过高
4.盆底组织退行性变或发育不良
二、临床表现
(一)症状
主要为Ⅱ度、Ⅲ度病人的表现,Ⅰ度病人一般无自觉症状。
1.腰背酸痛及下坠感
2.肿物自阴道中脱出
3.排便异常:
可出现张力性尿失禁或尿潴留等排尿困难,严重者可出现尿频、尿急、尿痛等泌尿系感染症状;合并直肠膨出者可出现便秘,排便困难。
(二)体征
1.检查时可见子宫脱出,膀胱及直肠膨出。
2.宫颈及阴道黏膜增厚,宫颈肥大,宫颈及阴道壁溃疡,少量出血或脓性分泌物。
三、治疗原则
(一)保守治疗
1.改善营养状况,增强机体的抗病能力。
2.注意休息,避免过重的体力劳动。
3.积极治疗致使腹压增高的慢性病。
4.加强盆底肌的训练,增强盆底组织的弹性。
5.运用子宫托治疗。
(二)手术治疗
凡保守治疗无效或Ⅱ、Ⅲ度子宫脱垂者均可根据年龄、生育要求、全身状况采取不同的手术方式。
四、护理问题
1.焦虑:
与长期子宫脱垂影响正常工作、生活及对手术效果不能预知有关。
2.慢性疼痛:
与宫颈和阴道溃疡及子宫下垂牵拉韧带有关。
3.有感染的危险:
与脱出物长期摩擦有糜烂,溃疡有关。
4.排尿型态改变
(1)尿潴留:
与膀胱膨大有关。
(2)张力性尿失禁:
与膀胱、尿道膨出,泌尿系感染有关。
五、护理措施
(一)一般护理
1.加强营养。
2.保持外阴清洁、干燥。
禁止使用酸性或碱性等刺激性药液。
3.会阴冲洗后嘱病人更换干净的棉质紧内裤,以有效地支托下垂的子宫,避免或减少摩擦。
4.评估病人体温、脉搏、白细胞计数、子宫脱垂程度,表面溃疡程度,以及病人体质情况。
5.评估膀胱膨出的程度,以前排尿型态,下腹部膨胀情况。
6.鼓励多饮水,多喝果汁,保持尿液呈酸性。
7.指导病人练习床上仰卧位排尿,必要时放置导管训练膀胱收缩功能。
8.及时就医并将脱出物还纳,避免长时间摩擦。
9.使用卫生垫时需选择吸水性、透气性均佳的用品。
10.做好心理疏导。
(二)疾病护理
1.使用子宫托病人的护理
(1)为病人选择合适型号的子宫托,教会病人放置的方法。
(2)保持子宫托及阴道的清洁。
子宫托应每天早上放入阴道,睡前取出消毒后备用。
(3)定期复查:
上托后应于第1、3、6个月时到医院复查1次,以后每3~6个月到医院检查1次。
2.手术前护理
(1)阴道准备:
术前5日开始,Ⅰ度脱垂病人应用1:
5000的高锰酸钾或0.2‰碘伏液坐浴每日2次;Ⅱ、Ⅲ度子宫脱垂者阴道冲洗后局部涂抹40%紫草油或含抗生素的软膏,并更换内裤。
阴道黏膜溃疡的患者要创面愈合后方能手术。
(2)胃肠准备:
按清洁洗肠准备。
(3)皮肤准备:
常在术前1天进行,其范围上至耻骨联合上10cm,下包括外阴部、肛门周围、臀部及大腿内侧上1/3。
(4)术晨用消毒液行阴道和宫颈消毒。
必要时宫颈涂甲紫。
3.术后护理
(1)按一般外阴、阴道手术病人的护理。
(2)术后卧床7~10天,根据不同术式遵医嘱保留尿管,期间按保留尿管常规护理。
(3)遵医嘱使用抗生素。
(4)保持会阴部的清洁,每日行外阴擦洗。
(5)流食或无渣半流食1~2天,后改普食。
(6)子宫脱垂术后病人宜采取平卧位,可降低外阴、阴道张力,促进切口的愈合。
六、健康教育
1.做好出院指导
(1)术后休息3个月,避免重体力劳动半年,禁止性生活及盆浴。
(2)告知病人复诊时间为出院后1个月、3个月时进行复查。
(3)告知病人性生活恢复前须经医生检查后,确认已完全恢复后方可开始。
2.预防指导
(1)实行计划生育,避免多孕、多胎。
(2)医护人员提高助产技术。
(3)进行产后体操锻炼,帮助机体恢复。
(4)产后避免过早从事重体力劳动,以免影响盆底支持组织的恢复。
(5)盆底肌肉组织的锻炼。
(6)积极治疗使腹压增加的慢性疾病。
(7)避免长时间的站立、行走、久蹲。
(8)更年期及绝经期的妇女在妇科内分泌医生的指导下使用激素替代疗法,并定期复查。
(9)注意饮食结构,保证营养物质及粗纤维的摄入,防止便秘。
(10)注意体育锻炼,提高身体素质。
经典例题
女,56岁。
阴道脱出肿物2年。
妇科检查:
阴道前壁膨出,宫颈光滑,用力时宫颈及部分宫体脱出阴道口外。
该患者应诊断为阴道前壁膨出和子宫脱垂
A.I度轻型
B.I度重型
C.II度轻型
D.II度重型
E.Ⅲ度型
『正确答案』D
『答案解析』宫颈和部分宫体已脱出阴道口属于II度重型。
急性乳腺炎病人的护理
急性乳腺炎是乳腺的急性化脓性感染,好发于产后3~4周,多是产后哺乳的妇女,以初产妇多见。
一、病因
1.乳汁淤积
是最常见的原因。
2.细菌入侵感染
主要途径是乳头破损或皲裂使细菌沿淋巴管入侵。
多为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所致,少数为链球菌感染。
二、临床表现
1.局部
病人患侧乳房胀痛,局部红、肿、发热、压痛,常有患侧淋巴结肿大和压痛。
患侧乳房可同时存在数个炎性病灶而先后形成多个脓肿。
2.全身
随炎症发展,病人继之出现高热、寒战,脉率加快。
感染严重者,可并发脓毒症。
三、辅助检查
1.实验室检查
血白细胞计数及中性粒细胞比例均升高。
2.诊断性穿刺:
进行穿刺,抽到脓液表面脓肿已形成。
四、治疗原则
急性乳腺炎的原则是消除感染、排空乳汁。
脓肿未形成前以抗生素药物治疗为主,脓肿形成后应及时切开引流。
1.一般处理
除患乳停止哺乳,并排空乳汁外,局部热敷或理疗以利于早期炎症消散;水肿明显者可用25%硫酸镁溶液湿热敷。
感染严重或并发乳瘘者常需停止哺乳,可口服溴隐亭、己烯雌酚或肌内注射苯甲酸雌二醇,至乳汁停止分泌为止。
2.抗生素的应用
选用青霉素治疗或用耐青霉素酶的苯唑西林,或根据细菌培养结果调整抗生素。
原则为早期、足量。
3.中药治疗。
4.脓肿处理
》为避免损伤乳管而形成乳瘘,切口呈放射状至乳晕处;乳晕部脓肿可沿乳晕边缘作弧形切口;
》分离脓肿的多房间隔以利引流;
》深部脓肿波动感不明显,可在超声波引导下定位穿刺,明确诊断后再在乳房下缘作弓形切口。
》为保证引流通畅,引流条应放在脓腔最低部位,必要时另加切口作对口引流。
五、护理问题
1.焦虑:
与担心乳腺炎症影响婴儿喂养有关
2.发热:
与炎症有关
3.疼痛:
与乳腺炎症引起胀痛有关
六、护理措施
1.一般护理
(1)饮食:
高蛋白、高热量、高维生素、低脂肪食物,保证足够液体入量。
(2)休息:
保证充足的休息,并适当运动。
(3)个人卫生:
养成良好的哺乳期卫生习惯,保持乳房清洁、勤更衣、定期沐浴。
2.疾病护理
(1)定时测量体温、脉搏、呼吸,了解血白细胞计数及分类变化,必要时作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
(2)防止乳汁淤积:
患乳暂停哺乳,定时用吸乳器吸空乳汁,或用手、梳子背沿乳管方向加压按摩。
(3)促进局部血液循环:
局部热敷或用宽松的胸罩托起两侧乳房,以减轻疼痛、促进血液循环。
(4)高热者,予以物理降温,必要时应用解热镇痛药物。
(5)脓肿切开后,保持引流通畅,及时更换敷料。
七、健康教育
1.避免乳汁淤积。
告知病人这是预防的关键,每次哺乳之后应将剩余的乳汁吸空。
2.保持清洁:
每次哺乳前、后均需清洁乳头,以保持局部干燥和洁净。
3.纠正乳头内陷:
于妊娠期每天挤捏、提拉乳头。
4.防治乳头、乳晕破损:
可用自身乳汁涂抹,因其有抑菌、滋润、促表皮修复功能。
一旦出现破损,应暂停哺乳,用吸乳器吸出乳汁哺育婴儿;局部用温水清洗后涂以抗生素软膏,待愈合后再行哺乳。
5.养成良好的哺乳习惯:
每次哺乳时让婴儿吸净乳汁,如有淤积及时用吸乳器或手法按摩排空乳汁;避免婴儿养成含乳头睡眠的坏习惯;注意婴儿口腔卫生,及时治疗婴儿口腔炎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