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皖南八校届高三下学期第三次联考语文试题.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30078722 上传时间:2023-08-04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34.2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安徽省皖南八校届高三下学期第三次联考语文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安徽省皖南八校届高三下学期第三次联考语文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安徽省皖南八校届高三下学期第三次联考语文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安徽省皖南八校届高三下学期第三次联考语文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安徽省皖南八校届高三下学期第三次联考语文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安徽省皖南八校届高三下学期第三次联考语文试题.docx

《安徽省皖南八校届高三下学期第三次联考语文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安徽省皖南八校届高三下学期第三次联考语文试题.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安徽省皖南八校届高三下学期第三次联考语文试题.docx

安徽省皖南八校届高三下学期第三次联考语文试题

“皖南八校”2019届高三第三次联考

语文

2019.4

考生注意:

1.本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3.本卷命题范围:

高考范围。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春节”一词,最早见于汉代扬雄撰、晋代范望注的《太玄经》卷一之《差》的注文中。

当然,《太玄经》注文中所谓“春节”还不是我们今天作为一年开始的正月初一,而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立春”这个节气。

由于这个节气标志着阳气由弱而强、由衰而盛的转折,古人对其特别重视,而后逐渐延展开来,形成了系统的历法礼仪。

关于春节的礼俗,无论是经典文献,还是地方志书,都有大量记载。

如《吕氏春秋》卷一《孟春纪》称:

立春之日,天子亲率三公、九卿、诸侯、大夫,以迎春于东郊;还乃赏公卿、诸侯、大夫于朝。

……乃命太史守典奉法,司天日月星辰之行,宿离不忒,无失经纪,以初为常。

是月也,天子乃以元日祈谷于上帝,亲载耒耜措之,率三公、九卿、诸侯、大夫躬耕。

《吕氏春秋》上述记载的是先秦以前的情况,反映了上古社会对农耕的高度重视。

秦汉以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变迁,古老的“籍田”仪式逐渐淡化,而“岁旦”之日的礼仪则不断增加新内容。

尤其是从汉代开始,岁旦节庆逐渐体现出道教的文化色彩。

南北朝时宗懔撰《荆楚岁时记》提到了正月一日,要有“爆竹”“桃符”“门神”等。

其中所谓“爆竹”,首见于《神异经》,该书旧题东方朔撰,此人被道教列入仙谱,故其书所言“爆竹”当出自道教。

道教的桃符也逐渐演变为书写祝语的楹联,成为先民们过年时避凶迎祥的象征。

在桃符、爆竹流行的过程中,承袭于远古的灶神信仰、玉皇大帝信仰以及体现“天地水”崇拜的“三官信仰”也在民间社会扎根。

如何看待春节礼俗?

站在不同角度、不同立场,会有不同的认知。

但我们回溯历史的时候,就会发现:

古老的春节礼俗不仅经过了漫长历程,而且蕴含着深邃的文化精神,这些文化精神对于当代社会的人格完善、国家治理等依然具有现实意义。

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方面:

感恩。

上古时代,天子为什么要率领百官到郊外去祭拜天地?

因为天地生养万物,万物就是衣食父母,人通过汲取万物滋养而生存,这是根本所在。

《吕氏春秋·本生》说:

“天子之动也,以全天为故者也。

”意思是讲,天子的所有行动都是为了保全天生的各种存在物。

从这个角度看,上古时期的岁旦郊祭,即是天子为天下作出表率,像儿女报答父母养育之恩那样报答天地的恩情,实际上也是保护生态的一种宣示,更是一种符号象征。

祈福。

从生存角度讲,平安健康是人类的第一需要,我们的先民对此不仅有足够的认识,而且付诸行动。

《吕氏春秋》所讲的“无失经纪,以初为常”,就是要通过观察,了解日月星辰的运行规律,四季变化的节奏,以便有所遵循,从而平安而健康地生活。

燃爆竹、置桃符、画门神、贴春联等习俗,也是人们对平安健康、幸福生活渴望的继续。

反省。

古人在祭祀的时候,要检讨以往的行为,若有过失,就得纠正,上自天子,下至百姓,都是如此。

例如《太上灵宝补谢灶王经》说,司命灶君“普知人间之事,每月朔日,记人造诸善恶,及其功德,录其轻重,夜半奏上天曹,定其簿书”,意思是说:

灶王时刻监察一家命口的善恶举动,故而祭灶就是要懂得忏悔,明白是非功过,多做好事,不做坏事。

这在当代仍然具有借鉴和教育意义。

(摘编自詹石窗《春节礼俗及其文化精神》)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由晋代范望注的《太玄经·差》注文中的“春节”一词,不是我们今天农历一年开始的正月初一,而是节气“立春”。

B.从《吕氏春秋·孟春纪》记载的春节礼俗内容来看,上古时代高度重视农耕活动。

这与当时的社会经济状况密切相关。

C.承袭于远古的“灶神信仰、玉皇大帝信仰、天地水信仰”的“三官信仰”,随着桃符、爆竹的流行,在民间扎下了根。

D.天子率领百官到郊外去祭拜天地,其根本原因在于生存需要。

因为天地生养万物,而万物则是人类的衣食父母。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列举《孟春纪》中天子举行“迎春”祭典,诏命史官保管文献经籍、制定历法,举行“籍田”典礼等活动,论证了先秦以前对农耕的重视。

B.第三段指出“爆竹”一词最初见于《神异经》,而该书旧题为被道教列入仙谱的东方朔撰,意在证明从汉代始,岁旦节庆逐渐具有道教色彩。

C.文章大量引用史料进行分析论证,如通过对天子“郊祭”这一现象的分析,指出春节礼俗蕴含着“感恩”的文化精神,具有很强的说服力。

D.文章重点从“春节礼俗的变迁以及这一礼俗所蕴含的深邃的文化精神”两个方面对“春节”这一节日进行了阐释,论据充分,脉络分明。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古人之所以重视“立春”这个节气,是因为他们认为它是由弱而强、由衰而盛的转折,具有特殊的现实意义。

B.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变迁,自秦汉以来,“岁旦”之日的礼仪内容不断丰富,而古老的“籍田”仪式则逐渐消亡。

C.春节礼俗所蕴含的“感恩、反省”等文化精神不仅在上古时代具有重要作用,在今天依然发挥着相同的作用。

D.在如何看待春节礼俗这一问题上,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但这一礼俗所蕴含的深邃的文化精神却是客观存在的。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材料一:

5G的意义并不仅仅局限于“面向2020的移动通信技术”。

毫无疑问,5G是推动新一轮数字变革的最重要角色。

5G的出现,让物联网真正成为可能;另一方面,也只有5G网络,才能承载物联网产生的庞大无比的井喷式网络流量和在同一瞬间产生的海量网络请求。

可以看到,5G将成为实现网络世界和物理世界的重要纽带,它首先将使前几年兴起的物联网概念真正成为现实,可穿戴智能终端、车联网终端以及各类大大小小的智能终端,都将连接上这张物联网。

人们也毫不怀疑这些愿景很快就会实现:

“手表、眼镜、牙刷、球鞋、自行车等个人资产,城市的停车位、垃圾箱、广告牌、路灯等基础设施,都将是庞大无比的物联网上的一颗颗小沙砾,工厂里的各种装备设施也都将被连接到移动网络上,从自动化走向信息化和智能化。

”在这种连接的基础上,新的应用比如实时视频分享、随时随地云接入、虚拟现实等都将成为现实,整个社会的信息化将更加深入、彻底。

当然,人们在憧憬5G的同时,还必须面对诸如流量费用和网络安全等问题。

便宜的流量资费无疑是使用5G服务的必要前提,否则再高的网速也只能让人望洋兴叹。

因此,网络运营商必须切实“提速、降费”,以适应5G时代的发展。

5G在满足人们移动网络海量数据的需求、为用户带来丰富服务的同时,对数据隐私和安全保护的要求也显著提高。

(摘自2018年11月18日《人民日报》余建斌《5G撬动新一轮数字变革》)

材料二:

本报福州1月13日电(记者刘成志、高建进)日前,在福州长乐区的中国联通东南研究院内,主刀医生坐在机器人前,通过实时传送的高清视频画面,利用5G技术操纵机器人的机械臂,远程控制手术钳和电刀,为位于福建医科大学孟超肝胆医院中的一只小猪,切除了一片肝小叶。

整个手术持续了近1个小时,手术创面整齐,全程出血量极少。

这只小猪在手术完成半小时后,逐渐从麻醉中苏醒,各项生命体征保持稳定,手术宣告成功。

据了解,这台手术两地相距约50公里。

手术的成功实施,标志着全球首例在5G环境下进行的远程外科手术测试取得圆满成功,为今后5G远程外科手术的临床应用创造了条件。

5G技术低延时的优势,与手术机器人相结合,可以实现信号实时互联互通,打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给远程手术提供了可能。

此次手术的成功,说明了5G技术在远程医疗上是完全可行的。

(摘自2019年1月14日《光明日报》《福建成功实施全球首例5G远程外科手术》

材料三:

显然,5G网络会比4G快得多。

在实际应用中,一部5G手机配合上5G网络环境,网速可达4G的9至20倍。

但也不是所有人都会因5G而兴奋不已。

这一新标准之所以能够提升速度,是因为需要占用毫米波频段。

这一宽广的无线电频段目前并没有得到有效利用——这是因为毫米波极难使用,非常复杂,非常棘手。

这个频段的频率要比现有的手机网络频段高得多(你的WiFi使用的是2.4G或5.8G频段,而毫米波使用的是24G以上的频段)。

这意味着它能提供前所未有的速度,但也要接受覆盖范围的损失。

毫米波基站只有150米的覆盖范围,这就是说网络服务商不仅需要升级现有的收发设备(小型基站),还需要安装更多的基站。

因此,只有那些人口密集的大城市才能充分享受毫米波支持下5G带来的超高速快感。

一旦到了荒郊野外,5G就“只”能提供9倍的速度提升。

但是5G这列快车已经无法减速,未来的某一天,我们可以和自己的孙子讲起视频网站时常延迟卡顿的往事,把这当成怀旧的笑谈。

而这,都要归功于今天的工程师和他们的毫米波。

(摘自2018年11月14日《光明日报》戴维·波格《5G会带来什么》)

4.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5G作为“面向2020的移动通信技术”,它的运用将使诸如实时视频分享、随时随地云接入、虚拟现实等成为现实,社会的信息化和智能化将更彻底。

B.高网速是以高流量为前提的,而且网络的资费是按流量计算的,那么高流量就意味着高额资费,为了5G的发展,广大用户将迫使网络服务商降费。

C.利用信号实时互联互通和5G技术与手术机器人的结合,医生可以打破时间与空间的限制对手术进行远程控制,此次为小猪手术的成功说明其可行性。

D.利用毫米波频段的特性,工程师们通过不懈的努力,可以使未来的人们体会到5G网络的超高速快感,而诸如视频网站延迟卡顿的现象也将成为历史。

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5G网络尽管将推动新一轮的数字变革,但是也将给数据隐私和安全保护带来新的挑战,因此必须同时构建适应5G时代需求的网络安全体系。

B.利用5G网络技术,物联网将可能真正实现,人们通过各类智能终端将网络世界与物理世界紧密联系一起,这将极大地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

C.5G远程外科手术的成功意味着运用5G技术,医生将来还可能实现远程查房、远程B超等,这可能让优质医疗资源能迅速影响到偏远地区。

D.网络频段越高,基站覆盖的范围越小,要保证利用24G频段以上毫米波的5G网络的速度,服务商就需要升级现有的基站和安装更多的基站。

6.5G网络有哪三大主要特征?

请结合三则材料内容,简要概括。

(6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最后一匹马

张淑清

①贵子四点多就起来了,抱来几捆苞米棵儿,抬起铡刀,那匹枣红马咴咴叫了两声。

②这是村庄最后的一匹马。

③贵子的心像被长腿蜂蛰了,生疼生疼。

他颓废地放下铡刀,瞟了眼粮仓旁泊着的木板马车,挪到厩内,伸出手摸着马的脑袋,“老伙计,对不起,你跟了我整整七年了,风里雨里的伴着我,可……”

④去年,屯子修了柏油路,平坦的路面直通县城。

先是吴三在一天上午突突突地开回一台手扶拖拉机,这铁家伙扎进地里深耕翻弄不说,还灵巧,经过它旋耕的地块,土质松软,不留渣滓。

⑤接着,像和吴三比赛似的,村长的二儿子锁成开回来一辆四轮车,平时赶集卖烟酒调味品,秋后,趁空赚父老乡亲的票子,一个电话,车子立即到位,苞米穗子鲤鱼跳龙门进了车斗,不多时,拉回院子。

省时省力,机械化农业发展进了村屯。

⑥牛马失去了耕耘的市场。

⑦太阳慢悠悠地升了三竿子高,老婆喊了一嗓子,“鸡蛋烙水好了,趁热喝。

⑧贵子没动弹,一会儿,那个买马的人就来了。

⑨昨天,贵子在集市牲口市场转了一天,才碰上一个五十来岁的汉子,蓝色裤脚还沾着星星点点的泥巴,手里捏着一根竹鞭子,在卖牛马的主子跟前转悠,摸摸牲口的皮毛,数数牲口的牙齿,数落主人没饲养好牲口。

贵子注意到这个人,上前搭讪,从怀里摸出红塔山香烟,递过去一支,两个人蹲在市场一角,谈论起牛马,还有马车。

⑩了解到对方住在山里,屯子几十户人家的土地都靠牛马翻耕播种,机器种不了,基本是偏坡梯田,只有牲口能上去。

⑪贵子心里稳安了些,枣红马如果去了他家也算有个活下去的理由。

⑫“马是咱家里的一口人,千万不能糟践它!

”汉子吸着烟,眯着眼盯着一匹瘦骨嶙峋的黑马说。

⑬贵子站起身,扔了烟蒂,用脚碾灭,仰脖儿看看日头,下了重大决心似的:

“那明早来我家牵走吧。

⑭汉子开一辆三轮车来的时候,枣红马在厩里不安地用前蹄刨地,一下一下,把地面刨出很深的坑,咴咴嚎着,好像知道自己即将离开主人,那份不舍与疼痛,让贵子刀割了心,疼。

⑮汉子没有兑现承诺,那天说好的牵着马回去。

⑯这个还不算,停在门口的三轮车里又下来两名膀大腰圆的汉子,贵子已经嗅到他们眼里的杀气。

⑰“就这匹马啊,瘦巴巴的带回去也得好多肥料喂着,才能长膘。

”汉子拍了拍枣红马后背说。

⑱跟进来的一个高个男人朝地上砸了口浓痰:

“剔扒不出多少肉,净骨头架子。

⑲“啥?

你……你们不是买回家种地拉车的吗?

”贵子气愤地质问那汉子。

⑳“哦,你误会了,他是我表弟,我请他俩帮忙将马拉回去的。

”汉子闪烁其词。

㉑枣红马扬起脖子,咴咴叫了几声,烦躁不安地在地上窜动。

㉒高个男人什么时候拿出一根皮带照着马身上就是一下子。

㉓“你给我住手!

你也太没人性了,贵子,这马咱不卖了,多少钱也不卖了!

它给咱家贡献了那么多年,咱就这么卖了它,良心过不去啊!

”贵子的老婆扑上来紧紧抱着枣红马不撒手。

㉔“对,俺不卖了,你们走吧!

”贵子下了逐客令。

㉕几个人骂骂咧咧地走了。

㉖光影里,夫妻俩抱着枣红马很久很久不松开。

㉗枣红马大颗的泪珠落在贵子身上。

(选自《微型小说选刊》2018年第23期)

7.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第③段运用心理描写、语言和动作神态细节描写,生动细致地表现主人公贵子对枣红马的不舍与愧疚。

B.第④-⑥段是小说插叙部分,交代了贵子卖马的客观原因,即由于机械化农业的发展,马已失去耕耘市场。

C.第⑨一③段是倒叙,介绍了贵子卖马的主观原因,即马还可以到山里继续发挥作用,能得到庄户人爱惜。

D.小说用朴素的乡土语言,从一个侧面反映农村的变化,引发读者对于乡村生活和乡土文化的深刻思考。

8.“这是村庄最后的一匹马”这句话在文中有何作用?

请简要分析。

(6分)

9.有人认为贵子最终会卖掉马,有人认为不会卖马。

你更倾向于哪种观点?

为什么?

(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邓攸,字伯道,平阳襄陵邓庄人也。

七岁丧父,寻丧母及祖母,居丧九年,以孝致称。

清和平简,贞正寡欲。

初,祖父殷有赐官,敕攸受之。

后太守劝攸去王官,欲举为孝廉,攸曰:

“先人所赐,不可改也。

”尝诣镇军贾混混以人讼事示攸使决之攸不视曰孔子称听讼吾犹人也必也使无讼乎混奇之以女妻焉攸历太子洗马、东海王越参军。

越钦其为人,转为世子文学、吏部郎。

越弟腾为东中郎将,请攸为长史。

出为河东太守。

永嘉末,没于石勒。

然勒宿忌诸官长二千石,闻攸在营,驰召,将杀之。

攸至门,门干乃攸为郎时干,识攸,攸求纸笔作辞。

干候勒和悦,致之。

勒重其辞,乃勿杀。

勒长史张宾先与攸比舍,重攸名操,因称攸于勒。

勒召至幕下,与语,悦之,以为参军,给车马。

勒每东西,置攸车营中。

勒夜禁火,犯之者死。

攸与胡邻毂,胡夜失火烧车。

吏按问,胡乃诬攸。

攸度不可与争,遂对以弟妇散发温酒为辞。

勒赦之。

既而胡人深感,自缚诣勒以明攸,而阴遗攸马驴,诸胡莫不叹息宗敬之。

荀组以为陈郡、汝南太守,愍帝征为尚书左丞、长水校尉,皆不果就,元帝以攸为太子中庶子。

时吴郡阙守,人多欲之,帝以授攸。

攸载米之郡,俸禄无所受,唯饮吴水而已。

时郡中大饥,攸表振贷,未报,乃辄开仓救之。

台遣散骑常侍桓彝、虞斐慰劳饥人,观听善不,乃劾攸以擅出谷。

俄而有诏原之。

攸在郡刑政清明,百姓欢悦,为中兴良守。

后称疾去职。

郡常有送迎钱数百万,攸去郡,不受一钱。

百姓数千人留牵攸船,不得进,攸乃小停,夜中发去。

百姓诣台乞留一岁,不听。

拜侍中。

岁余,转吏部尚书。

蔬食弊衣,周急振乏。

性谦和,善与人交,宾无贵贱,待之若一,而颇敬媚权贵。

攸每有进退,无喜愠之色。

久之,迁尚书右仆射。

咸和元年卒,赠光禄大夫,加金章紫绶,祠以少牢。

(选自《晋书·列传第六十》,有删改)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尝诣镇军/贾混混以人讼事示攸/使决之/攸不视/曰/孔子称听讼吾犹人也/必也使无讼乎/混奇之/以女妻焉/

B.尝诣镇军贾混/混以人讼事示攸/使决之/攸不视/曰/孔子称听讼吾犹人也/必也使无讼乎/混奇之/以女妻焉/

C.尝诣镇军/贾混混以人讼事示攸/使决之/攸不视曰/孔子称听讼吾犹人也/必也使无讼乎/混奇之/以女妻焉/

D.尝诣镇军贾混/混以人讼事示攸/使决之/攸不视曰/孔子称听讼吾犹人也/必也使无讼乎/混奇之/以女妻焉/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孝廉,是汉代察举制的科目之一。

通过“举孝廉”,可形成“在家为孝子,出仕做廉吏”的良好风尚。

B.永嘉,年号。

年号是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一个皇帝只能有一个年号,故能以年号作为皇帝的称呼,如康熙皇帝。

C.吏部,古代官司署之一,掌管天下文官的任免、考课、升降、勋封、调动等事务,其长官称吏部尚书。

D.少牢,古代祭祀时只有羊、猪的称“少牢”,牛、羊、猪齐备的称“太牢”。

天子祭祀用太牢,诸侯祭祀用少牢。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邓攸恪尽孝道,谨承祖荫。

他按照礼制居丧九年,以孝著称;太守想推举他为孝廉,也被他委婉谢绝。

B.邓攸志向远大,才华过人。

他希望天下没有诉讼,深得镇军厚爱;他被俘后修书一封便打动了石勒。

C.邓攸廉洁自守,关心民生。

他在吴郡任职,自带钱粮;吴地饥荒,他开仓济贫,因未请示朝廷而遭弹劾。

D.邓攸品行高尚,为人钦敬。

诬陷过他的胡人,因他承担失火过失不加辩驳而感动,主动向石勒请罪。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勒长史张宾先与攸比舍,重攸名操,因称攸于勒。

(2)性谦和,善与人交,宾无贵贱,待之若一,而颇敬媚权贵。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4~15题。

题老学庵壁

陆游

此生生计愈萧然,架竹苫茆只数橡。

万卷古今消永日,一窗昏晓送流年。

太平民乐无愁叹,衰老形枯少睡眠。

唤得南村跛童子,煎茶扫地亦随缘。

[注]此诗为陆游晚年蛰居故乡山阴(今浙江绍兴)时所作,此时金兵已占领宋朝的北方领土,宋朝统治者偏安江南一隅。

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首联描述了老学庵的概况,由竹子搭建、茅草覆盖而成,十分简陋。

B.诗人把老学庵当作自己的精神家园,可以在书斋中读书度过一整天。

C.颈联写诗人虽年老退居山阴,却依然心系天下,希望百姓生活太平、无忧。

D.尾联是对诗人日常生活境况的描述,照应首联中的“萧然”,充满生活气息。

15.诗人为什么“少睡眠”?

请根据诗歌内容简要分析。

(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6分)

(1)荀子在《劝学》中用木材的直与曲来阐明人们要接受约束并不断学习的道理,接着又用假设的语气

“”,进一步指出木材不会再挺直的原因是“”。

(2)屈原用“香草美人”象征理想,抒发政治感慨。

苏轼《赤壁赋》中“,”两句也运用了类似的写法。

(3)《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以春花喻冬雪的句子是“”;描写沙漠冰封景象的句子是“”。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19题。

中国是茶的故乡,也是茶文化的发源地。

中国茶的发现和利用已有四五千年历史,且长盛不衰,传遍全球。

茶是中华民族的举国之饮,中国人何时开始饮茶,言人人殊,。

《茶经》云:

神农《食经》“茶茗久服,有力悦志”。

陆羽《茶经》以为饮茶起于神农氏,然《食经》为伪书,尽人皆知,。

俗话说,“三口为品”,这正是中国人对茶的品饮艺术极为朴素的认识。

对于中国人来说品茶就是品味人生,()。

在这里,茶就像人们自身气象万千的人生经验。

茶之“绿”,不仅是茶的本色,也是人类生命的本色。

而茶之“苦”,不但是茶之真味,也是人生的真味。

如此,茶才,回味不尽,中国人对品茶,强调的是切身的感悟与体验。

前人于此常有的描绘。

现代文学家林语堂有茶的“三泡”之境说,认为茶在二泡时最妙。

第一次冲泡时宛如一个十二三岁的幼女,而“二泡”时则如十六七岁之妙龄女郎,至“三泡”时已是少妇了。

这正是对苏轼的名句“从来佳茗似佳人”极为传神的演绎。

此外,中国人在品饮时,注重体味茶汤中完整的世界,即融茶之色、香、味、神、境于一体,融诸多复杂的心理过程为一体,于无形之中完成从生理享受到精神享受的过程。

中国人对于一杯茶来说,也许就是完整的一个艺术世界。

17.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分)

A.众说纷纭难以置信耐人寻味炉火纯青

B.莫衷一是不足为据意味深长出神入化

C.莫衷一是难以置信意味深长炉火纯青

D.众说纷纭不足为据耐人寻味出神入化

18.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茶里面既有色彩斑驳的大千世界,更有生活的酸甜苦辣

B.茶里面既有色彩斑驳的大千世界,又有酸甜苦辣的生活

C.茶里面既有生活的酸甜苦辣,更有大千世界的斑驳色彩

D.茶里面既有大千世界的斑驳色彩,又有生活的酸甜苦辣

19.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中国人对于一杯茶来说,也许就是一个完整的艺术世界。

B.对于中国人来说,也许一杯茶就是完整的一个艺术世界。

C.一杯茶对于中国人来说,也许就是一个艺术的完整世界。

D.一杯茶对于中国人来说,也许就是一个完整的艺术世界。

20.下面是集平中学团委发往校广播站的一则通知的电子文稿,其中有五处表达不妥当,请指出并改正。

(5分)

通知

各位同学:

为弘扬祖国传统文化,丰富校园生活,校团委将于3月16日(下星期六)上午8点在校图书馆三楼活动室举行第五届学生“爱我中华”书法现场比赛,比赛设一、二、三等奖。

欢迎有志于书法艺术的同学踊跃参加。

敬请同学们于3月9日前去校团委办公室报名。

集平中学团委

2019年3月7日

21.读下面这首题为“梦想”的小诗,仔细揣摩内容与句式,填写出其中空缺的句子。

(6分)

梦想是一缕阳光,①;梦想是一阵春风,复苏你蛰伏的灵魂;②,洗净你心中的铅华。

梦想,她是旅途不灭的明灯,有了她,才有了迷茫征程上的方向;梦想,她是沙漠永恒的绿洲,有了她,③。

四、写作(60分)

22.阅读下列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60分)

这是一个共享的时代,我们可以共享单车,共享充电宝,共享大数据;这又是一个需要独创的世界,我们必须拥有更多自己的关键技术、核心产权,因为关键技术要不来,买不来,讨不来。

100多年前,梁启超先生发出了“少年强则国强”的警世恒言:

100年前,无数热血青年为了救亡图存,勇敢地高举“德先生”与“赛先生”的大旗,翻开了中国近代史的新篇章;50多年前,钱三强、邓稼先等一批“原子”先驱,为了祖国的强盛,试爆了我国第一颗原子弹,为新中国赢来了长治久安。

以上材料触发了你怎样的感悟或思考?

请根据材料写一篇文章,表明你的态度,阐述你的看法。

要求:

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皖南八校”2019届高三第三次联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