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心理学在企业管理中的应用.docx
《安全心理学在企业管理中的应用.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安全心理学在企业管理中的应用.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安全心理学在企业管理中的应用
安全心理学在企业管理中的应用
摘要:
本文主要通过研究安全心理学在生产实践中的实际应用从而加深自己对安全心理学的理解,并得出安全心理学在实际应用中是很重要的结论。
本文首先简单介绍了安全心理学的内容、意义,再结合对企业员工不安全心理的分析,对安全心理学在企业管理应用中进行了探讨,对事故发生前、后分别以安全心理学进行了应用分析并肯定了安全心理学在企业管理中的作用,最终达到消除人的不安全因素、降低事故发生率、真正实现安全生产的目的。
关键词:
安全心理学,安全管理,不安全心理,事故分析,心理干预
第一章安全心理学简介
安全心理学是为社会服务,为安全生产的需求应用而生。
它是研究劳动者在安全生产活动中的心理活动与行为规律为目的和任务的科学。
是心理学的一个分支,是安全科学技术学科分类中一门交叉学科。
在安全技术这一学科中,与“安全系统学”、“安全人机学”、“安全经济学”等呈并列关系的三级学科。
1.1
图1-1安全心理学研究内容
安全心理学的意义
在安全生产管理活动中,通过研究
分析劳动者的心理,了解他们在各自岗
位上的需求与愿望,预测他们的工作行为及思想动态,有利于制定出切合实际,保护劳动者的安全管理措施和制度,确保安全生产,提高生产效率。
安全心理学运用在煤矿安全生产管理中的重要意义:
事前预测、预防,控制和管理。
1.2安全心理学的作用
(1)为安全监察部门制定科学合理的法规条例、制度办法提供参考依据,进而提高安全管理水平闭。
(2)为安全教育提供理论依据,用更加有效的方法、手段进行各类教育及培训活动。
(3)在分析事故时提供深层次的解释,找到预防事故的措施和方法。
(4)为改善生产环境提供技术指导。
(5)为工程技术设计和制造部门提供设计、制造施工机械和器具及防护用品的依据。
第二章安全心理学在企业管理中的意义
2.1事故致因与安全管理
安全科学已经揭示,事故的根本原因在于系统诸要素及其相互作用中存在着的各种危险或隐患,通常归为三类:
即人、物和管理的因素。
人的因素指人的不安全行为。
人的不安全行为可以导致物的不安全状态,也可能出现管理上的缺陷,还可能形成事故隐患并触发事故隐患。
物的因素是指物的不安全状态。
这是由于物质的固有的属性及其具有的潜在破坏和伤害能力的存在,它随着生产过程中物质条件的存在而存在,是事故的基础原因,事故的严重程度往往随着物质不安全程度的增大而增大。
管理的因素是指,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往往只是事故直接和表面的原因,根据对多年来发生的事故对比分析发现、发生事故的根源是管理缺陷。
事故的原因可简要概括为下述模式:
不安全状态(物)+管理缺陷=事故隐患
不安全行为(人)+事故隐患=事故
凡是具有物态和能量的物质,在一定条件下能转化为事故的因素称为危险因素。
在管理工作中人为地造成事故隐患或者是激发了危险因素而造成事故的任何缺陷称为管理缺陷。
危险因素和管理缺陷同时存在就构成了事故的隐患,而在有事故隐患的情况下,又发生了人的不安全行为则最终导致事故的发生。
安全伴随着生产过程而存在,它与生产过程共存,是一个动态过程,是关于时间的连续函数。
安全管理就是由专门的管理人员利用专门的知识,按照安全的客观规律对系统中的人、财、物、时间、信息等资料进行合理配置和有效使用,通过实施计划、组织控制和领导职能来协调企业内、外各种关系,实现既有安全目标的活动过程。
因此可以说,安全管理是伴随着生产的一个动态过程,是通过有效地控制(约束)人的不安全行为达到安全生产的既有目标。
2.2安全心理学与安全管理的关系
人的不安全因素与人的不安全行为有关,而人的不安全行为又起源于人的行为动机和心理需要。
人的不安全行为的动机受主观和客观两方面因素的影响。
主观因素的影响,包括个体对安全问题认识的差异,个体的气质、性格和能力的差异,个体的需要是否符合客观,个体的行为异常及生理缺陷等;客观因素的影响,包括生产组织中的人际关系复杂,对福利待遇不满,规章制度不力,亲朋有矛盾,作业环境不良等干扰而造成的挫折情境。
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的心理问题已经成为影响安全的重要因素。
健康的、良好的心理,对安全管理有积极的作用。
而不良心理会对安全管理造成一定的负面影响,甚至会引发事故。
当人的内在心理因素与外部环境相"匹配"时,表现为"正确"的行为;当人的心理因素的某些要素与外部环境的某些要素发生冲突时,其行为表现为"失误"。
"失误"就是人的不安全行为,即不符合安全规程的作业或操作,有可能导致人身伤亡事故和财产损失。
因此,要想搞好安全生产,防止事故发生,必须及时矫正各种影响安全的不良心理和纠正各种违章行为。
这就要求我们研究并运用安全心理学,探索人的安全心理,从而减少人的不安全因素。
安全管理研究的对象是安全生产系统中,人与人、人与物、人与工作环境的关系。
三大关系中人与物、人与人的关系是事故的主要原因,而人的因素是事故的最主要原因。
由于人的不安全因素与人的不安全行为有关,而人的不安全行为又起源于人的行为和心理需要,因此在安全管理中在加强安全基础建设、制定安全标准、建立和健全安全预警机制逐级负责制、动态考核等各项管理制度的基础上,运用心理学理论,研究和分析职工在生产活动中的心理状态,在生产过程中的不安全因素及在安全方面的心理活动规律,达到能较为准确预测人的不安全行为,从而采取措施,培养和提高人的安全心理素质,调动职工安全生产积极性,进一步提升安全生产水平。
第三章常见企业员工不安全心理分析
每一个人都具有一定个人心理特征,个性心理特征就是个体人经常、稳定表现的能力、性格、气质等心理特点的综合。
个性心理特征决定人对某种情况的态度和行为。
不安全行为的直接原因往往是由于某些心理特征决定的[3]。
例如在个体行为中,非理智行为在引发事故的不安全行为中所占比例相当大,在工作中出现的违章、违纪现象,都是非理智行为的表现,冒险则表现的尤为突出。
非理智行为的产生,多由于侥幸、省事、逆反、凑合等心理所支配。
在安全管理过程中,控制心理因素,对保障安全具有重要作用。
图3-1人不安全心理的展示
3.1侥幸心理
侥幸是一种超乐观估计,把存在一定发生可能性的事件当作不可能发生,从而做出非理性的判断,最后采用非理性的方式行事。
由于偶然原因得到一点小小的成功或免于不幸,总认为"命大"、"天意",因而边毫无顾忌地干一些盲目的冒险动作。
这是许多违章人员在行动前的一种重要心态,把出事的偶然性绝对化,对工作安全危害巨大。
3.2惰性心理
是指在作业中尽可能减少能量支出,能省力就省力,能省事就省事,能将就凑合就将就凑合的一种心理状态,也是懒惰行为的心理依据。
干活嫌麻烦图省事,该做的不去做,使得安全出现隐患和漏洞。
在实际工作中,常常会看到有些违章操作是由于干活图省事、嫌麻烦而造成的。
3.3麻痹心理
麻痹大意是造成事故的主要心理因素之一,行为上表现为马马虎虎,大大咧咧,口是心非,盲目自信。
麻痹心理可能有以下原因:
一是盲目相信自己以往的经验,认为技术过得硬,保准出不了问题,以老职工居多;二是强化以往成功经验或习惯,多次做也没问题,我行我素;三是高度紧张后的精神疲劳,产生麻痹心理;四是个性因素,一贯松松垮垮,不求甚解,自以为绝对安全;五是因循守旧,缺乏创新意识。
3.4轻视心理
当安全与生产、人和物之间发生冲突时一些管理者潜意识中还是见物不见人,没有形成以人为本的价值观,凸显出三种现象:
“亡羊补牢”现象即安全生产工作平时不重视,把安全工作停留在口头上、文件里,满足于表面化、形式化。
事故隐瞒不及时排除,直至发生事故才悔之晚矣;“愚民政策”现象即满足某些人的虚荣心和小团体利益,有的单位出了事故欺上瞒下,大事化小,小事化了,极力内部“摆平”,把“四不放过”抛在脑后;“外归因”现象即出了事故不是从主观上找原因,而是怨天尤人.归因于外部,未找出真正原因,就敷衍了事。
3.5逆反心理
这是一种无视社会规范或管理制度的对抗性心理状态,一般在行为上表现为"你要我这样、我偏要那样,越不许干、我越要干"等特征。
有时表现为当面顶撞,拒不改正;有时表现为表面接受,心里反抗。
3.6逞强心理
争强好胜本来是一种积极的心理品质,但如果它和炫耀心理结合起来,且发展到不恰当的地步,就会走向反面。
积极表现自己,自己能力不强,但自信心过强,总认为自己有工龄,有时也感觉力不从心,但在众人面前争强好胜,图虚荣、不计后果,蛮干冒险作业。
长时间做相同冒险的事,难免会有疏漏。
3.7从众心理
这是指个人在群体中由于实际存在的或头脑中想象到的社会压力与群体压力,而在知觉、判断、信念以及行为上表现出与大多数人一致的现象。
如果大家违章,就心甘情愿与大家一起违章。
3.8冷漠心理
持这种心理的员工,缺乏主人翁意识,自己对分管的工作也常不负责任。
表现在与自己无关的工作不闻不问,冷漠看待,常抱有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心态,个别的还会错误地认为态度孤傲一些就是有"个性"的表现,致使别人不愿意接近。
3.9紧张心理
有这种不良心理的员工,主要表现在工作能力素质低,操作技术不熟练,生产工艺不熟,缺乏工作经验,应变能力差,面对突如其来的异常情况,正常的思维活动受到抑制或出现紊乱,束手无策,惊慌失措,甚至茫然无措。
3.10情绪心理
不良的情绪状态是引发事故的基本原因。
情绪变化主要由应急事件对心理影响产生的,比如家庭暴力、离婚、家庭成员的重病或死亡、子女就业困难、家庭不和睦、本人患病、人际关系出现问题等。
第四章安全心理学在企业管理中的应用
全社会提倡构建和谐社会,而和谐社会应该是一个以人为本的社会。
一切活动的根本目的,都是为了人的生存、享受和发展。
和谐社会就是一个政通人和、人民安居乐业、经济繁荣、社会福利不断提高的社会。
安全心理学理论在安全管理中如何促进安全生产,保障人的生命安全方面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
4.1事故前安全心理学的应用
近20年来传统的安全管理逐渐被现代安全管理所代替;事故后处理转变为事前管理,预报、预测及预警成了安全管理的重要手段和措施。
安全本质化建设从根本上说,要求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在安全管理实践中能得以充分运用。
这种事前型的安全管理就要求各企业单位做好上岗前培训、心理训练建立一个安全健康心理模式并采取有效激励手段,达到提高安全的目的。
4.1.1人员心理适应性选拔
什么样的员工适合做安全生产工作大有讲究。
不同性格和气质的人适合于不同的岗位,应尽量做到人岗相适。
要特别重点关注三种心理特征类型的人群:
(l)急躁型,表现为遇事求成心切、胆大、反应快、工作草率。
(2)轻浮型,表现为喜欢轻举妄动、工作忙乱、顾此失彼、不爱学习、不肯钻研。
(3)迟钝型,表现为反应迟缓、动作呆板、判断和应变能力差。
4.1.2心理训练和安全教育
心理品质包括一个人的感知觉、思维、注意力、行动的协调联贯,反射建立,反应能力等,这些素质都可通过教育培养得到提高,所以应将这些内容纳入全面培养每一个劳动者的计划之中,在组织学习,技术培养及实际工作中注意对人的心理品质的教育。
人的性格与安全生产有着密切的关系,无论技术怎样好的操作人员,如果性格不好,马马虎虎,也会常常发生事故。
虽然人的性格是一种比较稳定的心理特征,但也是可以改变的。
主要的调适方法是进行思想教育,加强职工自我修养,随着立场和观点的变化,性格也会随之发生变化。
引导职工增强和巩固好的性格,改造和丢弃不良性格,使自己不断进步,做一个有着优良性格的操作人员。
安全心理教育要从4个方面予以加强:
一是安全法规教育,讲清不安全行为的危害,引起从业人员重视,起到法律法规应有的警示性和强制性作用;
二是安全知识教育,主要是让油库人员了解一般生产技术、一般安全技术和专业性技术,提高其业务素质和预防事故的能力;
三是安全技能教育,培养既懂理论又会实际操作的作业人员,使其养成良好的作业习惯,能够处理各种突发事件并及时发现安全隐患;
四是安全态度教育,对作业人员宣传安全行为的必要性,端正工作态度,增加责任心,形成在“人人受教育,人人教育人”和虚心向别人请教的良好氛围。
4.2事故后安全心理学的应用
自然灾害、事故灾难、流行性疾病、突发性卫生事件、社会安全事件等各类突发公共事件不仅容易导致人员身体受到伤害,生活境况恶化,还会导致个体和社会心理受到创伤甚至失衡,组织遭到破坏甚至瘫痪,社会失序,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破坏等一系列问题。
时下,人们对生命健康和安全关注程度大大提高了,有时因一点小事故,也会引起大波澜,以致造成集体恐慌和社会混乱,不能正确对待事故的发生,尤其是给人的心理造成了一定的创伤这点往往被人忽略。
萧伯纳有句名言:
“让你疲惫的不是连绵不断的群山,而是你鞋子里的一粒沙子”。
实际上事故后的心理干预就是在帮助我们找到这粒沙子。
这粒沙子就是经历了事故后的心理创伤和障碍。
一位经历了唐山大地震的老者在后来的生活中几乎无法去面对雷雨天气,可见地震在他的心里留下了无法愈合的伤疤。
这就是人们没有认识到事故后还需要进行心理干预的典型案例。
“心理干预”救助与灾后物资救助不同的是,前者是心理上“救灾”,后者是物质上的“救灾”。
物质救灾可以解决眼前存在的问题,而心理“救灾”则是解决长远问题。
相比而言,笔者觉得心理上的救灾意义更长远些。
心理干预在国外被称为危机干预,是指在遇到灾难事故是对当事人进行的一系列心理疏导活动。
笔者认为事故后人的心理干预也应该归属于安全心理学的学科体系中。
4.2.1事故后心理干预的方法
心理干预应该是这样~套治疗性技术,其基本步骤包括:
确定事故心理干预对象和干预问题;制定事故心理干预方案;实施具体心理干预措施;对心理干预结果进行评估进一步完善干预方案和措施。
事故经历者广义上应包括事故的受害者、责任人、目击者和救援者四大部分。
具体方法为:
图4-1事故后心理干预具体步骤
l、保持与事故经历者的密切接触
保证安全干预者要及时、主动地深入到事故现场和事故人群中去,与事故经历者保持密切的接触。
而在情况紧急时,要使得心理干预者应尽可能地陪伴在事故经历者身旁,与其建立良好的沟通关系,亲切的询问其心理活动并做好记录,有耐心的做好倾听者,引导目击者平静详实的描述事故经过和心理状态,对责任人进行心理教育,了解事故发生的心理原因,确定事故原因所在并及时地帮助他们拂去阴影,防止由于类似心理问题再次发生事故。
2、运用支持性心理治疗技术,给予事故经历者以精神支持。
所提供的支持主要有:
倾听、理解、沟通、鼓励、引导、保障、积极的暗示和改善环境等,这种支持是心理干预中有效的技能和方法。
它们可以帮助事故经历者缓解事故后常出现的焦虑情绪和容易波动的情感,达到鼓舞士气,增强解决问题的信心和勇气,掌握处理问题的合适办法和能力,提高再次遇见类似事故的处理和适应能力;还能帮助事故经历者减弱消除人际关系中的消极因素如指责、误解、埋怨、自责、争论、过分在乎事故的损失等,促使事故经历者早日走出心理危机的阴影。
同时避免相似的事故发生,以及使得经历者再次遇到事故时学会如何了冷静处理。
3、动员社会支持资源,给予事故经历者关心和帮助
社会支持资源是指在事故状态下,来自社会各方面的精神和物质上的援助。
这一点在现如今的社会中更加重要。
研究表明,社会支持可提供广泛而多样的支持潜力,包括对人的情感支持和关怀、协助其攻克难关、关于期望和交流反馈、社交机会以及归属感等。
当人遭遇事故或处于危难时,若能得到家人、亲戚朋友、同事和社会的关心照顾、支持、体谅、理解和帮助,可以大大地减轻事故后心理反应的强度,较易渡过心理难关,抚平、克服事故后的心理创伤。
4、帮助事故经历者正确地认识所发生的事故
帮助事故经历者解决事故后产生的心理创伤后,另一个方面就是要重视个体对事件的正确认知。
临床心理学家埃利斯(Ellis)曾提出,一个人的不良情绪和行为当作为一个结果时,并不是由诱发性事件直接作用引起的,而是由个人对于事件的认识导致的,所以要改变人对事件的消极认知。
也就是说个体对事件的认识,直接会影响到他对事件的处理方式。
心理干预者要冷静了解并真实知道这件事对他来说意味着什么,他对这件事是怎么看待的,他是符合现实地理解还是扭曲了这件事。
尽可能地使事故经历者客观接受当前不利的形势,帮助他客观地、实事求是地分析和判断事故的性质和后果,纠正错误的认知,以更好的面对后续事件,以最佳状态投入到正常的生活中来。
5、帮助事故经历者建立积极的应对策略
事故经历者之所以会出现心理创伤,多数是因为他们缺乏积极的应对技能,而过多地使用了消极的,甚至破坏性的应对防御方式(如逃避、否认、自欺欺人、过度恐慌、冲动行为、自我麻痹、退缩撤离、自我封闭、拒绝帮助、过量饮酒或服药物等)。
因此,要对事故经历者所使用的自发的应对方式和策略进行一一仔细分析,明确指出其中哪些应对方法是无效的,应当予以放弃。
同时向事故经历者介绍积极有效的应对技巧,如PTSD(创伤后应激障碍心理干预)技术,引导危机者使用积极的应对策略取代消极的应对方式,解决事故后心理创伤问题。
有时,心理干预者只要引导事故经历者回忆他们以往采用过的有效的应付技巧就足以降低他们的焦虑情绪,也可以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
6、反复评价效果,选择最佳干预方法
在心理危机干预中,干预者应和事故经历者一起对每一个阶段的干预效果进行详细比较与分析,寻找最佳干预方案并加以优化组合,获得最理想的干预效果。
第五章结论与建议
5.1结论
1、本文得出要做好安全工作,必须理论结合实际,必须将安全心理学结合于平时的企业安全管理实践中去,要重视安全心理学的应用,从而才能让企业员工从心理上做到重视安全的效果,才能大幅度提高安全管理的效率的结论。
2、综述并分析了了几种典型的不安全心理状态,提出在安全管理中发挥安全心理学的作用,安全管理要重视职工心理因素,掌握职工在事故发生前后的心理状态,分析事故发生时常见的心理问题,有助于在安全管理中,采取有效的防事故措施,或者在事故发生后能透彻分析事故的原因,找出存在的问题,制定整改措施并加以落实。
3、在安全心理学理论中补充了心理干预这一项,提出在事故处理过程中要重视事故相关人员的安全心理干预,也为安全心理学研究提供了一个新方向。
5.2建议
1、安全心理学的发展需要依靠管理人员、从业人员、学科理论研究者等的共同长期不懈的努力,文中提到的建立事故安全心理档案就是一项长期的任务;.
2、本篇主要采用文献法,偏重于理论以及方法的阐述,其深度有待于提高。
3、在现实安全管理工作中使用心理学知识较少,希望安全管理人员能够加强安全心理学理论知识的培养,在管理工作中更有针对性;
4、安全心理学的方法还需要根据现实及时更新补充;
5、安全心理干预队伍需要更多专门的安全、心理学人才的加入和壮大。
6、笔者的安全生产管理经验较为不足,许多理论还有待在真正现实的安全管理中考验和发展完善。
7、希望能够在今后的学习研究中可以针对不同行业建立相应的安全管理心理测评体系。
参考文献
[1]毛海峰.安全管理心理学化学工业出版社,2004
[2]王志江,思考安全煤炭工业出版社,2003
[2]孙健,王玉海,等.安全生产的管理模式企业管理出版社,2005
[3]彭冬芝,郑霞忠.现代企业安全管理中国电力出版社,2004
[4]吴穹,许开立.安全管理学[m].北京:
煤炭工业出版社,2002
[5]徐嘉新,王安先.亲情化的安全管理[j].工业安全与环保,2002
[6]杨阳安全心理学及其在安全管理中的应用中南大学,2010
[7]陈明利浅谈安全心理学在安全管理中的作用与应用北京交通大学,2006
[8]徐景贤,尹亚军安全心理在煤矿安全教育中的作用辽宁技师学院,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