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高考历史模拟试题分解 现代世界政治.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30075823 上传时间:2023-08-04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462.6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浙江省高考历史模拟试题分解 现代世界政治.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浙江省高考历史模拟试题分解 现代世界政治.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浙江省高考历史模拟试题分解 现代世界政治.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浙江省高考历史模拟试题分解 现代世界政治.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浙江省高考历史模拟试题分解 现代世界政治.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浙江省高考历史模拟试题分解 现代世界政治.docx

《浙江省高考历史模拟试题分解 现代世界政治.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浙江省高考历史模拟试题分解 现代世界政治.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浙江省高考历史模拟试题分解 现代世界政治.docx

浙江省高考历史模拟试题分解现代世界政治

浙江省2015年高考历史模拟试题分解现代世界政治

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

1.(2015·浙江宁波二模·21)下列各项中对右图所示“甲计划”的评述正确的是(  )

A.它是两极格局正式形成背景下,美国与苏联对抗的表现

B.欧洲煤钢联营为它实施提供组织保障,也促进欧洲和解

C.美国借此把政治上控制欧洲与消化其过剩产能结合起来

D.偏袒性援助促进西欧经济的恢复,但加剧了欧洲的分裂

【考点】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马歇尔计划

【解析】由甲计划的美元符号可见,此处反映了马歇尔计划,时间是1948年,而两极格局正式形成于1955年,故A项错误;欧洲煤钢联营发生在1951年,故B项错误;马歇尔计划并非为了“消化其过剩产能”,而是为了复兴西欧,故C项错误;马歇尔计划只针对西欧资本主义国家,欧洲分裂成了两大阵营,故D项正确。

【答案】D

2.(2015·浙江嘉兴二模·23)20世纪40年代,解放区进步画家以该时期某一重要国际事件为题材创作了一幅漫画(如右图所示)。

该漫画的创作(  )

A.能够反映当时国际社会意识形态冲突

B.深刻体现中苏结盟之后中美关系特点

C.全面揭示了漫画所示历史事件的本质

D.准确表达了作者同情西欧国家的态度

【考点】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马歇尔计划

【解析】依据漫画可知是美国援助西欧,而美国和西欧国家都是资本主义制度的国家,美国不援助东欧国家的原因是东欧主要是社会主义国家,因此反映了美苏意识形态的对抗,故A项正确;材料反映的是美国援助西欧,而其目的是通过援助西欧并利用西欧

共同对抗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国家,并未反映中苏结盟,故B项错误;漫画只能反映美国援助西欧这种现象是黄鼠狼给鸡拜年,但到底安的是什么坏心,漫画并不能反映,因此无法反映其实质,故C项错误;依据材料“20世纪40年代,解放区进步画家”作者是解放区的画家,所以不会对西欧国家产生同情,故D项错误。

【答案】A

3.(2015·浙江丽水一模·39)(26分)战争与和平深刻影响人类社会发展,战争中孕育着和平,和平中潜伏着战争。

远离战争,维护和平,已经成为世界各国人民的共识。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945走向和平】

材料三雅尔塔体制是指二战后期美、苏、英三国为了各自的战略利益,在以雅尔塔会议为代表的一系列国际会议上,达成有关结束战争、安排战后世界、划分势力范围的一系列协议,确立的国际关系体制。

内容主要包括:

处置战败国,防止法西斯主义东山再起;重新确立战后欧亚的政治版图,重划法西斯战败国及其被占领地区的疆界;建立联合国。

……

关于雅尔塔体制的评价,学术界现有三大基本观点:

①充分肯定雅尔塔体制作用;②认为消极作用占主导;③既有有积极作用,又有消极作用。

——据据网络资料整理

(3)根据材料三,指出雅尔塔体制的实质。

材料三中关于雅尔塔体制的评价,您赞成哪种观点?

简要说明理由。

(8分,只列观点,不说理由不得分)

【考点】(3)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雅尔塔体制

【解析】(3)第一小问实质,结合材料三中的“雅尔塔体制是指二战后期美、苏、英三

国为了各自的战略利益,在以雅尔塔会议为代表的一系列国际会议上,达成有关结束战争、安排战后世界、划分势力范围的一系列协议,确立的国际关系体制。

”可以得出实质:

以美苏为主导的国际关系新体制;第二小问对于三个观点可以任意选择一个,但必须有相关事实回答。

【答案】(3)实质:

以美苏为主导的国际关系新体制。

(或美苏两分天下。

)(2分)

赞成①“肯定雅尔塔体制作用”。

(2分)积极:

(1)体现了和平和民主的原则;

(2)不同社会制度的国家和平共处,相互借鉴,促进世界整体发展;(3)避免世界大战的爆发,有利于维护世界和平;(4)促进了民族解放事业的发展,第三世界崛起;(5)为世界经济发展和科技革命创造了条件。

(6)惩处了法西斯势力,对人类的警示作用。

(任答两点给4分)

赞成②“认为消极作用占主导”。

(2分)消极作用:

(1)大国主宰,强权政治;

(2)重划国界、分裂国家;(3)形成不平等的国际关系和经济秩序;(4)两极对峙,国际局势紧张。

(任答两点给4分)

赞成③“既有积极,又有消极作用。

”(2分)。

理由:

综合上述两方面参考答案。

(积极、消极方面各写一点)(4分)

4.(2015·浙江温州一模·39)(26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西方大国推行“绥靖政策”的表现

1931年“九一八”后

1935—1936年

英法“纵容”意大利侵略埃塞俄比亚

1936—1939年

英法美对西班牙内战采取“不干涉”和“中立”政策

1938年3月

英法等国“平静接受”德国呑并奥地利。

1938年9月

英、法、德、意签订《慕尼黑协定》,将捷克的苏台德割让给德国。

材料二从波罗的海的什切青到亚得里亚海边的的里雅斯特,一幅横贯欧洲大陆的铁幕已经降落下来。

在这条线的后面……的城市及其居民无一不处在苏联的势力范围之内……上一次,我曾目睹大战来临,对自己本国同胞和全世界大声疾啤,但是人们都听不进。

(这次)我们肯定地不能让那种事重演。

这只有这样做才能达到:

在现时,即一九四六年,在联合国普遍权威之下,就所有问题同俄国达成良好的谅解;并且通过这个世界性组织,在讲英语的世界及其一切联系地区的全力支持下,使上述良好的谅解在许多和平的年份中维持下去。

——丘吉尔1946年3月5日演说(节选)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丘吉尔演说的背景。

(10分)

(3)分析:

①慕尼黑会议为什么是绥靖政策的顶点?

②为什么说丘吉尔的演说实际上揭开了美国对苏联实施冷战的序幕?

(任选其中一问作答)

【考点】

(2)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铁幕演说

(3)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历史背景——“绥靖政策”;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铁幕演说

【解析】

(2)根据材料二“上一次,我曾目睹大战来临,对自己本国同胞和全世界大声疾啤,但是人们都听不进。

(这次)我们肯定地不能让那种事重演”可以归纳为丘吉尔等想避免二战的悲剧。

再根据所学知识回答美苏两极对峙格局形成的原因。

(3)选择①从慕尼黑会议明目张胆地出卖他国利益的角度来回答;选择②,根据丘吉尔演讲内容,结合冷战含义来分析。

【答案】

(2)背景:

二战后期确立了以美苏为主导的雅尔塔体制;美苏两国在国家利益和社会制度上的矛盾日益加剧;美国在战后成为世界头号资本主义强国,力图“领导世界”;苏联实力大增,极力在欧洲扩张自己的势力,被认为严重威胁到欧美资本主义国家;丘吉尔等想避免二战的悲剧。

(10分)

(3)选择①:

慕尼黑会议是英、法在没有捷克斯洛伐克代表参加的情况下,与德、意法西斯签署协议,把苏台德区割让给德国。

与之前的“纵容”、“迁就”不同,此次是英法公开与法西斯国家勾结在一起,明目张胆地出卖他国利益。

所以,慕尼黑会议标志着绥靖政策达到顶峰。

(8分)

选择②:

丘吉尔演讲中把苏联视为最大的危险,共同遏制苏联;而遏制的手段主要是通过发挥联合国的作用,英美结盟

并联合其他西方国家,持久维持和平,而不是进行直接的军事对抗。

因此,丘吉尔的铁幕演说实际上揭示开了美国对苏联实施冷战的序幕。

(8分)

5.(2015·浙江余姚三模·38)(26分)阅读材料。

材料三对于中国,我们有两个目标:

第一,有效地共同对日作战;第二,在战时和战后,为了筹建国际组织和在东方实现稳定和繁荣,承认和把中国建设成为一个与俄、英、美三个强大的西方盟国具有同等地位的大国。

——美国前国务卿赫尔

请回答:

(3)结合二战后初期的史实分析美国“承认和把中国建设成为一个与俄、英、美三个强大的西方盟国具有同等地位的大国”的真实目的。

(8分)

【考点】(3)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美国对华政策

【解析】(3)本小问真实目的,分为两步,第一步指出真实目的,据材料三“在战时和战后,为了筹建国际组织和在东方实现稳定和繁荣,承认和把中国建设成为一个与俄、英、美三个强大的西方盟国具有同等地位的大国”并联系所学知识可知美国的真实目的是为实现称霸世界,抵制社会主义发展的全球战略,第二步需要用史实说明,联系所学知识可知二战后在美苏冷战的背景下,美国在中国实行扶蒋反共的政策,目的是形成反苏反共的基地,二战后初期的中国作为常任理事国追随美国制约苏联、英国等,通过《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条约》使中国成为其庞大的商品资本市场和原料出口地,实行在华利益。

【答案】(3)目的:

实现称霸世界,抵制社会主义发展的全球战略。

(2分)

史实:

二战后在美苏冷战的背景下,美国在中国实行扶蒋反共的政策,目的是形成反苏反共的基地;二战后初期的中国作为常任理事国追随美国制约苏联、英国等;通过《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条约》使中国成为其庞大的商品资本市场和原料出口地,实行在华利益(6分)

多极化趋势在曲折中发展

1.(2015·浙江杭州一模·24)从西欧六国到十二国,再扩展到包括东欧的二十七国,在欧洲走向联合的进程中,其中有两个国家从敌对走向和解并发挥了关键作用,这两个国家是指右边图中的(  )

A.②

B.①

C.③

D.①⑤

【考点】多极化趋势在曲折中发展——法德和解

【解析】①是法国,②是意大利,③是英国,

是德国,⑤是西班牙,据材料“其中有两个国家从敌对走向和解并发挥了关键作用”联系所学知识可知是①是法国和

是德国,选择B项符合题意。

【答案】B

2.(2015·浙江余姚三模·18)关于下列两幅图的历史信息叙述完全错误的一组是

(  )

①在两极格局的背景下召开②都有亚非拉国家参加

③都奉行独立自主和不结盟的精神④都主张反对殖民主义,维护世界和平

⑤中国在会议上都与更多的国家增进了了解,发展了关系

A.①②③B.②③④C.②④⑤D.③④⑤

【考点】新中国建立初期的重大外交活动——万隆会议;多极化趋势在曲折中发展——不结盟运动兴起

【解析】万隆会议于1955年召开,不结盟成立大会于1961年召开,这两次会议均在两极格局时期,故①正确,不符合题意;万隆会议只有亚非国家参加,故②错误,符合题意;万隆会议和不结盟运动成立大会都是为了发展中国家的发展而召开的,因而都奉行了独立自主和不结盟的精神,故③正确,不符合题意;不结盟运动成立大会上没有提到反殖民主义,故④错误,符合题意;不结盟运动成立大会中国并没有参加,故⑤错误,符合题意,选择C项符合题意。

【答案】C

3.(2015·浙江嘉兴一模·23)某同学在学习过程中找到如下表格,结合所学知识得出了一些结论。

其中正确的个数是(  )

1960~1980年不同国家和地区所占世界生产总值百分比

1960年

1970年

1980年

发展中国家

日本

中国

欧洲经济共同体

美国

其他发达国家

苏联

其他社会主义国家

11.1

4.5

3.1

26.0

25.9

10.1

12.5

6.8

12.3

7.7

3.4

24.7

23.0

10.3

12.4

6.2

14.8

9.0

4.5

22.5

21.5

9.7

11.4

6.1

结论1:

美国经济出现了持续衰退的迹象

结论2:

发展中国家的生产总值呈提升趋势

结论3:

欧洲经济共同体的生产能力全球领先

结论4:

勃列日涅夫执政后期经济发展呈下降趋势

结论5:

1960年后的二十年间日本和中国经济增长显著

A.2个B.3个C.4个D.5个

【考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等国资本主义的新变化;多极化趋势在曲折中发展;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从赫鲁晓夫改革到戈尔巴乔夫改革——勃列日涅夫改革

【解析】依据材料数据可知美国经济出现了占世界生产总值百分比下降的现象,但不能说成1960~1980年“持续衰退”,因为从二战结束到20世纪70年代初期,美国出现了经济发展的“黄金时期”,到70年代初,美国才出现“滞胀”衰退,故结论1错误;依

据材料数据能说明发展中国家的百分比不断上升,故结论2正确;欧洲经济共同体的百分比数值最高,超过美国,但欧共体1967年才成立,1960~1966年不能叫欧共体,故结论3错误;1964年,勃列日涅夫执政,70年代初期经济开始下降,也能通过材料数据印证,故结论4正确;日本经济增长显著,但60—70年代中国增长缓慢,故结论5错误,因而正确的个数是2个,选择A项符合题意。

【答案】A

4.(2015·浙江嘉兴二模·39)作为欧洲和世界的大国,德国在近现代史上虽几经起伏,但自上世纪中期以来在国际舞台上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26分)

材料三我们只要看看今日德国,虽然两度沦为战败国,又没有独立的军事力量,今天在欧洲的地位,却远比1945年前军事强权的德国稳固多了。

——(英)霍布斯鲍姆《极端的年代(1914—1991)》(1994年)

在所有欧盟成员国中,德国是欧洲统一最积极的倡导者。

这是因为二战后德国人接受了这样一个观点,即建立一个统一的欧洲并使德国成为欧洲大家庭中的平等伙伴,才是促进本国经济发展,重新获得世人尊敬的最佳路径。

——(德)霍尔斯特·罗力《欧盟超国家职能及德国在欧洲统一中的作用》

(3)阅读材料三,联系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德国“今天在欧洲的地位……稳固多了”的主要表现,并概述二战结束以来德国对欧洲发展的贡献。

(10分)

【考点】(3)多极化趋势在曲折中发展——德国复兴

【解析】(3)第一小问表现,依据材料三中“在所有欧盟成员国中,德国是欧洲统一最积极的倡导者。

才是促进本国经济发展,重新获得世人尊敬的最佳路径。

”可知完成了国家的统一;资本主义经济高度发达;是欧盟的最重要成员国之一;和周边国家保持了良好的关系;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德国拥有成熟的资本主义民主制度。

第二小问贡献,结合所学知识欧洲走向联合的原因及欧洲走向联合后产生的影响去归纳德国的贡献,即深刻反思二战,促进了欧洲的和平与稳定;推动了欧洲的联合;有助于欧洲政治经济的发展;有利于欧洲对国际事务发挥重要影响。

【答案】(3)表现:

完成了国家的统一;资本主义经济高度发达;是欧盟的最重要成员国之一;和周边国家保持了良好的关系;拥有成熟的资本主义民主制度。

(任意三点给6分)

贡献:

深刻反思二战,促进了欧洲的和平与稳定;推动了欧洲的联合;有助于欧洲政治经济的发展;有利于欧洲对国际事务发挥重要影响。

(4分)

5.(2015·浙江绍兴一模·39)(26分)一个国家的发展战略选择决定她的未来,德国曾经的战略选择对中国和平崛起有着重要的启示。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三联邦德国现代化在确立政治体制的民主制、法治、联邦制和福利国家四原则的基础上,还做了两个非常重要的战略选择:

其一,政治上“不能脱离西方范围和放弃欧洲一体化的成就”;其二,经济上“在绝对自由与极权之间寻找一条健全的中间道路。

——丁建弘《德国通史》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两项“战略选择”的具体内容。

联系联邦德国作出“战略选择”的相关背景,归纳其崛起之新特点。

(10分)

【考点】(3)多极化趋势在曲折中发展——联邦德国崛起;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等国资本主义的新变化——联邦德国经济模式

【解析】(3)第一小问具体内容,由材料三中“政治上‘不能脱离西方范围和放弃欧洲一体化的成就’”得出联邦德国加入西方资本主义阵营,倡导欧洲联合,由材料三中“经济上‘在绝对自由与极权之间寻找一条健全的中间道路’”得出逐步建立社会市场经济模式;第二小问背景,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二战后,联邦德国吸取在现代化转型中走上法西斯极权主义道路的经验教训,进行了政治和经济方面的调整,政治上,建立了资产阶级民主政权,二战后形成美苏两极格局,联邦德国从本国的国情出发,加入西方资本主义阵营,同时为了摆脱美苏对欧洲的控制,放下和法国的宿怨,实现两国和解,倡导欧洲联合,建立欧洲人的欧洲,经济上,二战后联邦德国的经济急需调整和复苏,吸取自由放任经济政策和法西斯极权主义的经验教训,选择一条中间道路,同时接受美国马歇尔计划的经济援助;第三小问特点,根据前面的内容及背景,从联邦的国情、政治、经济等方面进行总结即可。

【答案】(3)内容:

“战略选择”一,联邦德国加入西方资本主义阵营,倡导欧洲联合。

(2分)“战略选择”二,逐步建立社会市场经济模式。

(1分)

背景:

现代化转型中的经验教训;可以从世界大势;联邦德国形势诸环节回答。

(每点1分,共3分)

特点:

符合德国实际;和平与民主;市场与合作。

(每点2分,答出两点即得4分)

6.(2015·浙江湖州二模·39)(26分)“中立”是近现代国际关系中重要的外交政策和思想,有人认为它能给国家带来安全,给世界带来和平。

有人认为则不能。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三(埃及总统萨达特)呼吁在两个集团之间中立,并决心使中立成为积极中立,而不是消极的中立。

也就是说,不要孤立于同我们命运联系在一起的世界命运之外。

……印度总理尼赫鲁也曾说:

“严格的讲……我们的对外政策还有其他积极的目标,比如促进殖民统治的瓦解、种族平等、和平。

——高志平《论战后至60年代初亚非新兴国家的中立主义》

(3)结合材料三并用史实说明二战后亚非国家“积极中立”的具体表现。

(6分)

【考点】(3)新中国建立初期的重大外交活动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多极化趋势在曲折中发展——不结盟运动兴起;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联合国和地区性国际组织中的重要外交活动——不结盟

【解析】(3)依据题干问法中“亚非国家”“中立”的信息并结合所学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万隆会议、不结盟运动以及中国推行“不结盟”政策角度回答。

【答案】(3)表现:

中国、印度、缅甸共同倡导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亚非国家召开第一次亚非会议(万隆会议);不结盟运动诞生;改革开放后,中国推行“不结盟”政策。

(6分)(任答三点即得满分)

两极格局的瓦解和多极化趋势的加强

1.(2015·浙江杭州一模·23)某同学开展研究性学习,他查阅了以下相关的历史书籍。

依据你的判断,他研究的历史主题最有可能是(  )

A.殖民体系的崩溃B.两极格局的瓦解

C.多极化趋势的加强D.第三世界的崛起

【考点】多极化趋势的加强

【解析】殖民体系崩溃主要是二战后,亚非拉地区掀起的反帝反殖民地的高潮,美、欧、日不属于亚非拉国家,故A项错误;1991年,俄罗斯等11国领导人签订《阿拉木图宣言》,苏联完全解体,两极格局瓦解,故B项错误;二战后,随着欧洲的联合、日本的发展和中国的崛起,加之苏联解体,两极格局瓦解,向多极化趋势发展,故C项正确;第三世界通常指亚洲、非洲、中南美洲的发展中国家,不包括美、欧和日,故D项错误。

【答案】C

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的时代主题

1.(2015·浙江衢州二模·22)二战后,伴随着一大批亚非拉发展中国家加入联合国,联合国出现了新的面貌,美国对联合国的操纵逐步失效。

下列能为该结论提供依据的历史事件有(  )

①1948年联合国开展第一次维和行动

②1961年不结盟运动兴起

③1971年联大通过第2758号决议

④1974年联大通过“拒绝南非代表参加大会工作”的裁决

A.①②④B.①③④C.②③D.③④

【考点】联合国的产生及其在维护世界和平中的主要活动

【解析】联合国于1948年首次尝试维和手段,在中东地区设立了联合国停战监督组织,进行第一次维和行动,但不能说明美国对联合国的操纵失效,故①错误;不结盟运动是一个松散的国际组织,它成立于冷战时期的1961年,在国际社会具有广泛的代表性,它不是联合国下的组织,更不能体现美国对联合国的操纵,故②错误;联合国大会第2758号决议,是于1971年10月25日联合国大会第26届会议上,就“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组织中的合法权利问题”进行表决的决议,中国恢复联合国的合法席位说明美国对联合国的操纵失效,故③正确;在第三世界的强烈要求下,联合国大会从1970年起,连续四年拒绝接受南非种族主义政权代表的全权证书,并且在1974年第29届联大会议上,以压倒多数通过了大会主席的裁决,拒绝南非代表参加大会工作,这些例证充分表明,第三世界国家由于自身力量的不断壮大,不仅在联合国和世界政治生活中争得了发言权,而且起到了一种举足轻重的作用,说明美国对联合国控制的失效,故④正确,选择D项符合题意。

【答案】D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电子电路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