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农村建设.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30073919 上传时间:2023-08-04 格式:DOCX 页数:97 大小:93.3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农村建设.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7页
新农村建设.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7页
新农村建设.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7页
新农村建设.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7页
新农村建设.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新农村建设.docx

《新农村建设.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农村建设.docx(9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新农村建设.docx

新农村建设

某乡镇新农村建设调研报告—范文网时间:

2010-06-1811:

34来源:

未知作者:

admin点击:

4101次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明确了今后五年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奋斗目标和行动纲领,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历史任务,为做好当前乃至今后一个时期的三农工作指明了方向。

围绕“生产发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明确了今后五年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奋斗目标和行动纲领,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历史任务,为做好当前乃至今后一个时期的三农工作指明了方向。

围绕“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20个字,**镇将如何依据实际,创造条件,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

本人提出如下探索与思考。

理性分析**镇新农村建设的优势和难点

**镇位于竹溪县城东部,是竹溪县东进车城十堰、西出渝陕的重要门户。

全镇版图面积192平方公里,辖43个村,乡村户12578户,乡村人口46110人,315省道横贯东西。

镇内工业基础雄厚,产值200万元以上规模企业达13家,沿315省道的平川地带农业发展基础良好,主产水稻、小麦、玉米等经济作物。

2005年全镇工农业总收入实现35442万元,人平纯收入实现2780元。

得天独厚的生态环境、自然优势,雄厚的工业基础和良好的农业发展条件,使**成为竹溪县城的后花园和全县新农村建设的高频亮点。

**镇是典型的资源大镇,现有茶园基地2.26万亩,桑蚕基地3500亩,魔芋基地2500亩,板票等干鲜果基地5000亩,蔬菜基地8000亩。

同时境内有丰富的板石材资源、建筑用石料资源等,这些资源分别分布于全镇平坝村、二高山村和高山,几乎是一村一品,一村一特色。

全镇现有通村公路总里程298公里,其中已实施了硬化的通村公路已达41公里。

2006年正在施工兴建的水泥硬化路51公里,基本形成“四纵四横”的公路网络,牢固的交通资源,为**镇各项事业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同时,**镇又是鄂西特产品加工的重要生产地,以前进茶场为龙头的茶叶加工年产值达1500万元,以漫液、船形湾、阎家坝为主的精细蔬菜产值达3500万元,以沙坝大岭等为主的魔芋年产值达600万元,以塔二湾、小河边等为主的干鲜水果年产值300万元。

以上的区位优势、资源优势、交通优势、产业优势等,为**镇快速推进新农村建设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但是由于境内高山、二高村较多,平坝村较少,部分高山、二高山交通设施等级低,运行质量差,产业发展不平衡,经济基础薄弱,又给我镇全面推进新农村建设平添了许多困难,成为我镇新农村建设的难点,需要我们在推进新农村建设中,区别对待,全面权衡,最终达到整体推进。

科学设计**镇新农村建设规划蓝图

新农村建设起点在规划,怎样才能确保规划科学,便于实施操作,结合**实际,将重点突出以下几个方面:

1、精心组织,统一部署,高标准制定发展规划

我们按照新农村建设出新意、出精品的指导思想,采取外地学、当地看、比着干的办法,组织全镇村干部分别到竹山罗家坡村、平利县龙头村等地,学习、借鉴外地经验,通过实地看、问、学,提高干部对新农村建设的感性认识。

同时,组织全镇干部系统地学习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和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增强镇村干部对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理性认识。

在此基础上结合自身实际,分类制定各村新农村建设规划。

对市、县确定的重点、试点村,采取试点先行的办法,对照新农村建设“20个字”,分层制定建设规划,力求全面推进。

对镇定试点,则依据优势,侧重于先易后难,逐步推进,对一般村则广泛畅导创造条件、抓住机遇、分类突破、营造优势、逐层推进。

全镇43个村已根据自身实际,全部制定出未来五年新农村建设发展规划。

2、咬定目标,精心组织实施

从外地发展的经验看,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通过长期抓、长期积累形成的,最根本的一点是咬定目标不放松,**镇无疑也必须走这条路。

当然**有**的特色,我们立足从努力调整产业结构、转变增长方式入手,解放生产力,促进生产发展,农村农民生活富裕,立足通过用先进文化、致富技术、《乡规民约》打造文明乡风,立足通过集镇建设、自来水工程建设、公路建设、能源沼气建设、生态家园建设等基础设施建设改善群众生活环境,实现村容整洁,立足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实现管理民主,建设新农村不仅要有好的规划,更要有一个好的推进机制,我们已经建立了一套推进新农村建设的联村考核机制,即:

每个副科级干部联包1-2个示范村,每个行政干部联包一个村,每个村干部负责一个湾院,每一个党员联系一个贫困户的联包机制,对照规划,逐项、逐年、一任接着一任干,逐项、逐年实行量化考核。

3、先易后难,分步实施,整体推进

   新农村建设不可能一蹴而就,最有效的办法是办点示范,先易后难,最后攻坚,**的实际是平坝村条件基础较好,有的村已具新农村雏形,只要注意完善、加强,就可具规模,既具代表性,又具示范性,我们规划率先对镇内前进村、阎家坝村、**街等12个平坝村,抢先一步推进新农村建设。

对条件基础稍差的二高山村则注重从解决基础设施入手,尽快改善条件,分步推进新农村建设。

对高山村则注重从改善群众最基本的生产、生活条件入手,创造条件,逐步推进新农村建设,力争通过五年的建设、发展,形成各具优势,各具规模的新农村格局。

   4、充分体现民意,让群众参与新农村建设

   新农村是人民群众的新农村,他们日常生活中最缺、最盼、最急的事情他们自己最清楚,建什么样的新农村,他们最有发言权。

因此,我们在领导、主导新农村建设时,最重要的是充分听取、采纳他们的建议、意见,体现民意,让群众的主人翁精神在新农村建设过程中迸发出来。

只有这样才不会出现“急在上头,冷在下头”的尴尬局面,才能调动全体群众参与新农村建设的主动性、积极性和进取心,才能全镇上下拧成一股绳,加快新农村建设步伐。

   创新思维,创造条件,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

   新农村建设没有固定、统一的模式,在新农村建设中,不能简单地理解为多建楼房、多建街,其根本落脚点是解放生产力,实现生活幸福、乡风文明、管理民主。

因此,地方党委、政府在主导、引导、推进新农村建设过程中要从实际出发,创新思维模式,探索新的建设创造条件,建设具有鲜明地方特色的新农村。

   1、按城市化理念,经营新型农村,实现统筹发展

   集镇与乡村是**发展进步的两只轮子,集镇和乡村的发展是互补式的发展,是比冀双飞式的发展,集镇化应该是推动农村发展的集镇化,新农村应该是集镇化进程中的新农村,从**集镇与乡村发展情况看,仍然应该坚持“集镇先行、乡村跟进”发展模式,突出**街、阎家坝、前进等村的新农村建设,使中心集镇达到5平方公里,居民达到1万人以上,形成农村中的城市。

同时对315省道沿线的洞子沟、胡柳树、黄龙、漫液、康家岭等村进行科学规划布局,建成沿315省道“20里长街”,形成“一线穿珠式”的新农村格局,对高山二高山则实施依湾就院生态家园式的发展,形成以自然村院为主体的“星罗棋布”式的新农村,进而实现各具特色的统筹发展。

   2、按工业化的理念,经营现化农业,实现增长方式的转变

   多年来,**镇走的是一条农业支持乡镇工企业发展之路,工企业如今发展势头良好,但传统农业的模式仍占重要比重,**镇在新农村建设过程中最有效的办法就是用经营工企业的理念经营现化农业,突出发展以茶叶、蔬菜、魔芋、干鲜果为主导的特色农业,重点兼顾发展粮油种植、畜牧养殖等产业,在特色产业上,探索完善“公司+基地+农户”、“合作组织+基地+农户”的模式,走企业化经营之路,在传统的种养业上重点依托优质高效农业示范园和镇内“新科牧业有限公司”、“顺旺牧业有限公司”的养殖技术优势大力发展现化养殖业和种植业。

同时合理、有序组织劳务输出,打造“品牌劳务”走活劳务输出一盘棋,力争通过农业向工业化转型,传统种养向现化集约方式种养转型,分散型、打工型输出向品牌型知识化转型等实现农业、特色产业、劳务经济等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增加农业的综合效益。

   3、按民营业化理念,经营现化特色产业,实现农民增收

   江苏华西村、江西赣县、嘉鱼官桥8组、竹山、罗家坡等地经验告诉我们,民营化是一条快速致富的法宝和通途,未来五年**镇将按民营化的方式对镇内产业资源、基地资源等进行重组,整合再配置,力求通过发展本地民营大户、产业大户,带动全镇群众走共同富裕的道路。

4、按民主政治的原则,经营农村各项事业,实现民主管理

新农村建设农民是主体,农民的主体地位,在新农村建设中应逐步得到巩固,主要是通过“四个还权”,即还农民知情权、参与权、管理权、决策权,确保农民在新农村建设中的主动权,调动广大群众参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积极性、主动性,在全镇形成、掀起新农村建设的高潮,推动新农村建设又快、又好的发展,最终实现整体推进目标。

仓禀实知礼节,只要生产发展了,生活富裕了,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目标就不难实现。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基本要求分别是什么?

悬赏分:

0-解决时间:

2005-12-1821:

02

提问者:

瓜洲古渡头-一级最佳答案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必须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坚持“多予、少取、放活”和“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方针,努力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提高农民生活质量,促使农村整体面貌出现较大改观,逐步把农村建设成为“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重点是加强村镇建设规划和环境整治,建设新村镇;发展农村各项社会事业,培育新农民;加强农村民主法制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倡导新风尚。

积极推进城乡统筹发展。

这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基本前提和基本保障。

要调整国民收入分配结构,财政支出、固定资产投资和信贷投放都要切实向“三农”倾斜。

扩大公共财政覆盖农村的范围和领域,进一步加强农业基础,增加农村公共产品供给。

建立城乡统一的劳动力市场和公平竞争的就业制度,取消对农民进城就业的各种限制,开展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解决拖欠农民工工资、工伤事故缺乏保障等突出问题。

进一步明确各级政府对农村义务教育的责任,逐步建立城乡统一的义务教育管理体制。

加大国家财政对农村合作医疗体系的投入力度,在农村建立大病、重病统筹机制。

建立城乡衔接、公平统一的社会福利制度,探索建立农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建立和完善农村社会救济制度。

推进现代农业建设。

这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内容和物质基础。

总的要求是:

加快农业科技进步,加强农业设施建设,调整农业生产结构,转变农业增长方式,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

要努力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不断优化产品结构,提高产品质量,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形成总量平衡、品种多样、安全可靠和营养丰富的农产品生产格局。

要加快发展农区和牧区畜牧业,保护和利用好渔业资源,切实加强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推广良种良法,加快发展农业机械化,加强农业标准化工作,积极发展节地、节水、节肥、节药的节约型农业。

全面深化农村改革。

这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动力支撑。

要坚持稳定并完善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进一步明确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法律性质,全面落实二轮土地承包政策,依法确权、确地到户,稳定土地承包关系。

在此基础上,按照自愿、有偿的原则,建立土地使用权依法流转的机制。

要进一步巩固和发展农村税费改革成果,加快推进以乡镇机构为主的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农村义务教育体制改革和县乡财政体制改革,稳步推进乡村债务化解工作。

要推进农村金融体制整体改革,深化粮食流通体制改革,加快推进土地征用制度改革,发展农村多种形式的联合与合作,提高农民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

大力发展农村公共事业。

这是搞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要通过坚持不懈的努力,不断加大工作力度,不断增加投入,大力发展农村教育、卫生、文化等社会事业,力争经过几年的努力,明显改变农村社会发展滞后的局面。

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

这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基本出发点和归宿。

增加农民收入,既要从“三农”本身考虑问题、寻找出路,更要跳出“三农”,从经济社会发展的全局思考问题,研究对策。

既要大力挖掘农业和农村内部的增收潜力,又要在农业和农村外部寻求增收途径。

既要从当前出发采取尽快见效的具体增收措施,又要着眼于长远寻求解决农民增收问题的治本之策。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个长期过程,“十一五”期间关键是要开好头、起好步,打好基础,应坚持以下原则:

一是规划先行、因地制宜。

二是突出重点、示范引路。

三是政府支持、农民建设。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必须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坚持“多予、少取、放活”和“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方针,努力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提高农民生活质量,促使农村整体面貌出现较大改观,逐步把农村建设成为“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重点是加强村镇建设规划和环境整治,建设新村镇;发展农村各项社会事业,培育新农民;加强农村民主法制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倡导新风尚。

积极推进城乡统筹发展。

这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基本前提和基本保障。

要调整国民收入分配结构,财政支出、固定资产投资和信贷投放都要切实向“三农”倾斜。

扩大公共财政覆盖农村的范围和领域,进一步加强农业基础,增加农村公共产品供给。

建立城乡统一的劳动力市场和公平竞争的就业制度,取消对农民进城就业的各种限制,开展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解决拖欠农民工工资、工伤事故缺乏保障等突出问题。

进一步明确各级政府对农村义务教育的责任,逐步建立城乡统一的义务教育管理体制。

加大国家财政对农村合作医疗体系的投入力度,在农村建立大病、重病统筹机制。

建立城乡衔接、公平统一的社会福利制度,探索建立农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建立和完善农村社会救济制度。

推进现代农业建设。

这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内容和物质基础。

总的要求是:

加快农业科技进步,加强农业设施建设,调整农业生产结构,转变农业增长方式,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

要努力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不断优化产品结构,提高产品质量,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形成总量平衡、品种多样、安全可靠和营养丰富的农产品生产格局。

要加快发展农区和牧区畜牧业,保护和利用好渔业资源,切实加强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推广良种良法,加快发展农业机械化,加强农业标准化工作,积极发展节地、节水、节肥、节药的节约型农业。

全面深化农村改革。

这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动力支撑。

要坚持稳定并完善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进一步明确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法律性质,全面落实二轮土地承包政策,依法确权、确地到户,稳定土地承包关系。

在此基础上,按照自愿、有偿的原则,建立土地使用权依法流转的机制。

要进一步巩固和发展农村税费改革成果,加快推进以乡镇机构为主的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农村义务教育体制改革和县乡财政体制改革,稳步推进乡村债务化解工作。

要推进农村金融体制整体改革,深化粮食流通体制改革,加快推进土地征用制度改革,发展农村多种形式的联合与合作,提高农民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

大力发展农村公共事业。

这是搞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要通过坚持不懈的努力,不断加大工作力度,不断增加投入,大力发展农村教育、卫生、文化等社会事业,力争经过几年的努力,明显改变农村社会发展滞后的局面。

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

这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基本出发点和归宿。

增加农民收入,既要从“三农”本身考虑问题、寻找出路,更要跳出“三农”,从经济社会发展的全局思考问题,研究对策。

既要大力挖掘农业和农村内部的增收潜力,又要在农业和农村外部寻求增收途径。

既要从当前出发采取尽快见效的具体增收措施,又要着眼于长远寻求解决农民增收问题的治本之策。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个长期过程,“十一五”期间关键是要开好头、起好步,打好基础,应坚持以下原则:

一是规划先行、因地制宜。

二是突出重点、示范引路。

三是政府支持、农民建设。

运筹帷幄决胜千里

  ——解析新农村建设,把握未来商品市场格局

  罗杰斯凭什么预测跨度未来十年的大牛市?

  是他环游世界回来后一时的豪言、壮语?

我想肯定不是。

其实大致想想这轮牛市能持续十年的时间也并非不可能。

理由我们可以找出很多,比如“金砖四国”巨大的发展潜力,产能瓶颈,资源不可再生性等等。

不管怎样,可以肯定的是罗杰斯一定是从某些事件中得到了灵感和启示,所以才有如此坚定的想法。

  那么,对未来的市场怎么看?

  也许有人会说,“我只在乎行情明天的涨跌”,所以他们注定不会是一个十分 成功的投资者。

我们不可能人人都是罗杰斯,但是我们可以学习其掌控全局的投 资方法,从而做到运筹帷幄,决胜千里!

  不论你意识到与否,“十一五”规划尤其是其中的“新农村建设”将成为未来五年影响商品市场的重要因素。

本期特别报告站在历史的高点,对新农村建设的政策、背景及其对商品市场的影响进行了深度解析,期望助你把握未来商品市场整体格局,抢占投资先机。

  通过周密分析论证,我们认为新农村建设对未来商品市场的影响是巨大的。

  五年内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大规模扩张将对铜、钢材等建材提供明显利多支;相关增收措施将带来农产品市场结构的改变,启动农村庞大的消费,甚至改变农村消费结构⋯⋯更为重要的是,这场变革将奠定中国经济快速、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中国因素”不仅在过去而且将来都将是商品投资人士瞩目的焦点。

  本期特别报告由中国国际期货研究中心策划并撰稿。

从2005年初开始,研究中心开始整合公司研究资源,并明确定位于宏观产业研究。

一年多来,我们本着严谨的研究态度,至诚的服务精神,力求帮助投资者掌握市场大局,做到游刃有余,成竹在胸。

本报告是为战略投资报告,旨在为广大产业投资者、机构大户、期货投资者提供产业

  第一部分“建设新农村”的内容及解读

  内容概述

  “十一五”规划确立新发展战略,要扎实稳步推进新农村建设。

  新政为改革指出了新思路。

  一、“建设新农村”的内容

  中共十六届五中全会上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在今年3月14日的十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上得到延续,因为会上表决通过了“十一五”规划纲要。

其针对目前我国在改革开放和社会经济发展中所遇到的各种挑战与难题,提出了具有中国特色的治国方略,尤其强调提出了“建设新农村”政策,即坚持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方略,在积极稳妥地推进城镇化的同时,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扎实稳步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其具体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发展现代农业

  推进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转变农业增长方式,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增值能力,加强农业服务体系建设,完善农村流通体系,巩固和加强农业基础地位。

  2、增加农民收入

  挖掘农业增收潜力,健全就业信息服务体系,引导富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有序转移,保障进城务工人员合法权益,增加农民务工收入。

完善增收减负政策,继续实行对农民的直接补贴政策,加大补贴力度,完善补贴方式。

  3、改善农村面貌

  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农村环境保护,积极发展农村卫生事业,发展农村社会保障,形成完备的社会救助体系。

加强农村公路建设,完善农村电网。

  加强农村信息网络建设,发展农村邮政和电信。

  4、培养新型农民

  加快发展农村义务教育、技能培训和文化事业,培养造就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

  5、增加农业和农村投入

  坚持“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加快建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长效机制。

  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不断增加对农业和农村的投入。

扩大公共财政覆盖农村商品市场的机遇设施的范围,确保财政用于“三农”投入的增量高于上年,中央和地方各级政府基础建设投资的重点要放在农村。

鼓励、支持金融组织增加对农业和农村的投入,引导社会资金投向农业和农村。

  6、深化农村改革

  稳定并完善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可根据自愿、有偿的原则依法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做好土地承包流转中的仲裁服务。

巩固农村税费改革成果。

深化农村金融体制改革,发挥农村信用社的支农作用,建立健全农村金融体系。

加快征地制度改革。

  二、新政措施为改革指出新思路

  从各国发展历史来看,对农村的改造及建设都是一个关键的转折点。

英国法国德国等西欧国家,即使是历史短暂的美国,在进入工业化之前都是要进行农村改革。

中国当然也不例外,尤其是作为全世界主要的农业大国之一,中国农业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世界粮食的供应情况,因此着力发展中国农业对促进维持世界经济的良好运行也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自从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持续增长,尤其是第二、三产业,而作为立国之本的农业却一直停滞不前,甚至成为经济发展的瓶颈,限制中国经济的平衡发展。

虽然政府一直力图制定并实施各种优惠措施来发展农业,可总也达不到预期。

  这次“十一五规划”提出了“新农村”政策,其为改革指出了新思路。

  1、以新农村建设为突破口,政府直接投入拉动内需

  “下决心调整投资方向,把国家对基础设施建设投入的重点转向农村,这是一个重大转变。

”此内容正是基于希望通过直接转移支付和政府提供物品和劳务来改变低收入阶层的规模分配。

  本轮经济周期已经步入“下降通道”,也意味着宏观调控需要转向。

在供过于求、物价下跌的大环境下,货币政策的扩张效应有限,效果显著的将是扩张性财政政策。

  当前,在钢铁、水泥、焦炭、电解铝等与房地产息息相关的过剩产业中,如果遭遇过度挤压,势必导致就业和收入下滑,从而影响消费增长。

扩张性财政政策的投入方向,有助于消耗这些产业的过剩能力,以减轻结构调整的压力。

与之对应的领域,就是新农村建设中的教育、卫生、饮水、道路、电网、通信等公共基础设施。

  目前在中国有70多万行政村,有300多万自然村,根据国家计委的调查,如果把这些村落数量作为基数计算,要达到“十一五”规划所讲的饮水、安全、道路、交通等建设都做好,需要4万亿人民币。

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预计需要15年的时间,15年中,平均每年的投入是2700亿。

这将大大拉动包括水泥,钢材,铜,铝等基本金属的消费热潮。

  进行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的过程中,雇佣劳动力属于当地农村,投入品中也有新政为改革指出了新思路。

  以新农村建设为突破口,政府直接投入拉动内需。

  大量从农村当地取得,能增加农村就业机会。

就业机会增加,收入提高,农民的消费支出也将得到提升。

  2、税制改革改变财富分配方式

  在以往的中国工业化进程中,存在城市对农村利益的政策性和非政策性转移。

在工业化过程中,农产品被压低购销价格,造成贸易条件的不平等,使财富由农村向城市转移造成财富的二次转移;多次有利于农业的粮食价格上涨,都被城镇工业品价格上涨和增加工资、增加补贴的类似政策抵消。

农业税的减免与补贴的加大最重要的意义就在于将直接导致上述局面的扭转。

  城市反哺农村政策口号的提出,我们的理解是政府将通过农低、城高的反向工业产品“剪刀差”来减轻农民负担,扩大消费。

这一措施的前提是粮食收购和销售环节必须全面放开,实行购销多渠道经营。

将来的趋势在于政府将更多的利用国家税收调整,继续减免农业农民负担与更多的对农业进行直接补贴达到财富重新分配的方式。

对于农产品价格而言,这一政策并不构成直接利好。

负担减少获得补贴增加,种粮积极性得到提高,对于粮食价格将构成一定的压力。

但是流通环节的建设完备将使基本农产品价格的流动性与波动性加大。

  3、促进劳动力流动,改变规模分配

  “农民进城”,既是破除城乡二元结构的需要,也是亿万农民享受现代城市文明的要求,更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国外设计风格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