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第六册第一单元《测量》模块开发整体规划.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30068926 上传时间:2023-08-04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759.5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第六册第一单元《测量》模块开发整体规划.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人教版第六册第一单元《测量》模块开发整体规划.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人教版第六册第一单元《测量》模块开发整体规划.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人教版第六册第一单元《测量》模块开发整体规划.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人教版第六册第一单元《测量》模块开发整体规划.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教版第六册第一单元《测量》模块开发整体规划.docx

《人教版第六册第一单元《测量》模块开发整体规划.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第六册第一单元《测量》模块开发整体规划.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人教版第六册第一单元《测量》模块开发整体规划.docx

人教版第六册第一单元《测量》模块开发整体规划

人教版第六册第一单元《测量》模块开发——整体规划

【课程综述】

本单元安排在学生已经掌握了厘米和米长度单位的基础上学习长度单位毫米、分米和千米;在掌握了千克和克的基础上学习质量单位吨。

原来学生对长度单位米、厘米以及质量单位千克和克,已经掌握了,在学生头脑中已经形成了表象。

本册书让学生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分米和千米及质量单位千克和克,这样学生的知识面不但可以拓展,还可以丰富学生的学习经验。

教学内容分四部分编排。

第一段:

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分米,建立1毫米、1分米的长度观念,知道学过的长度单位间的关系,会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

第二段:

认识长度单位千米,建立1千米的长度观念,知道长度单位间的关系,会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

第三段:

认识质量单位吨,建立1吨的质量观念,知道质量单位间的关系,会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

第四段:

对前三段的学习进行梳理,通过生活中的数学和你知道吗?

来整理学过的长度单位及质量单位,进一步加深对长度单位和质量单位的认识,提高综合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材安排了一道课余实践作业,目的让学生用数学要的眼观察我们身边的事;教材还安排了《生活中的数学》,主要是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就在我们身边。

从而让学生用数学的眼睛看我们身边的知识;教材还安排了“你知道吗?

”,目的让学生了解测量在我国古代的应用,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和民族自豪感,同时也丰富学生的生活经验。

【教材编写特点】

(1)关注学生的已有经验,提供与学生现实生活密切相关的材料。

在此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长度单位中的米与厘米、质量单位中的千克与克,已经了解了一些有关测量的知识和方法,加之在生活中常常遇到测量问题。

因此,学生的已有经验是比较丰富的。

教材的编写充分考虑到这一点,将他作为发挥学生主动性的一个重要切入点。

比如,毫米的认识这部分内容,从知识方面来讲,学生经常用到学生尺,也有用尺子进行测量的经历。

所以,教材在这里让学生估、测、议进而引出要学习的新知识。

另外,这一单元经常出现的课堂、操场、校园等,都是学生熟悉的环境,很容易打开学生的话题。

(2)合理安排活动内容,为教师组织学生活动提供便利。

本单元的内容是“测量”,无论是分开的“测”或“量”,还是连在一起的“测量”,都预示着强烈的活动性,换句话说,就是没有活动的教学不能称其为测量的教学。

基于这种考虑,教材的编排中安排了许多活动,可以说本单元的内容是以活动展开的,其目的就是为教师安排学生的活动提供便利。

比如,毫米的认识中测量课本,分米的认识中的测量书桌,以及通过具体的活动感受1千米等等。

(3)为学生发现问题、探究问题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

无论是长度单位毫米、分米和千米还是质量单位吨,许多学生在生活中已经了解,教材在编排时考虑到这一点,在许多内容的编排中,将所学的概念设计在学生熟悉的或有趣的情境中,让学生去发现、探索、体验。

比如,在吨的认识中,创设动物过桥的情境,提出的问题是“能同时过桥吗?

”,将“限量1吨”作为一个重要的条件,以确定情境的主题。

(4)帮助学生建立长度观念和质量观念,培养学生的估测能力。

生活中,在测量长度或质量时,有时往往不需要得到精确的结果,即使需要精确的结果,也要先做一个恰当的判断,已确定所使用的测量工具。

从这方面考虑,培养学生的估测能力就显得尤为重要。

建立长度和质量观念是合理估测的前提。

教材加强了学生的观察、操作活动,并力求将1毫米、1分米、1千米及一吨与生活中的事例建立联系,形成表象。

比如“1分硬币的厚度大约是1毫米”,“运动场的跑道通常1圈是400米,2圏半正好是1千米”。

以及安排“在操场上量出100米的距离,走一走,看看有多远。

10个100米就是1千米。

”等等。

这些内容的安排为解决诸如“从学校门口到什么地方是1千米?

”等问题奠定了基础。

练习中,还安排了“先估计,在测量”的训练,以便逐步培养学生的估测能力。

【教材说明】

1、毫米、分米的认识。

例1,

首先出示情景图,这样通过学生的估算、测量、讨论等交流活动,使学生明确毫米的产生的实际意义,知道毫米与厘米间的关系,会进行简单的换算,会用毫米做单位进行测量,建立1毫米的长度的观念。

通过做一做让学生感受到学习毫米的作用,可以更准确的量出物体的长度。

例2

是通过学生的估计、测量、讨论交流等活动,是学生知道分米产生的意义,了解分米厘米、分米与米之间的进率,会进行简单的换算,会选择分米作单位进行测量,建立1分米的长度观念。

这里要说明的是,在整个教学活动中,注意让学生用多种感官参与到学习活动中,用眼睛观察得出分米和厘米,分米和米之间的关系,在动手量一量、比一比,使1分米在头脑中形成表象,通过做一做加深学生对分米的认识。

这里安排了做一做,让学生实际的测量自己的书桌的宽,是对学生选择用分米做单位测量效果的检验。

学生可以用长尺(如米尺),也可以用学生尺1分米、1分米的测量,不过1分米,再量出有多少厘米,还可以以厘米作单位进行测量,结果用几分米几厘米的形式来表示。

练习一共安排了7个练习题。

第1题一是考察学生的长度单位的观念二是考察学生用毫米作单位的测量水平。

在做此题时,注意让学生先估测,不要急于用尺子测量。

学生在判断是否是正方形时,存在着竖着看和横着看的差别,可以采用转动课本的方法反复对比。

判断后,再用尺子进行测量验证。

第2题主要是考察学生用毫米作单位的测量。

加强学生对毫米的认识。

第3题含有两项内容,一项是估计常见物品的长(或宽),另一项是用尺子进行测量。

完成后,要让学生对估计的结果和测量的结果进行对比,其目的是让学生及时获取反馈信息,及时矫正,提高自己的估算能力。

第4题是有关长度单位换算的习题,教学中教师可以补充毫米与厘米的长度单位换算的练习。

第5题包含两项内容,一是选择合适的长度单位,二是对生活中熟悉的事物进行估算,前两道题答案唯一,分别填“分米”和“米”,后两道题的答案可以不同,但是要有合理性。

第6题将2米长的木料截成同样长的四段,要算2÷4,学生不会计算,需将2米换算成20分米,再计算。

这样也是培养学生的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

第7题属于小调查,目的是让学生了解毫米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如果完成此题有困难的话,可以教师自己进行调整,改换内容。

2、教材在讲千米认识时安排了三个例题。

例3

是通过情境图,将学生引入熟悉的生活情境中,引出千米,图中的道路只是牌,表明了主题。

接着,

展示学生比较熟悉的运动场400米的跑道上运动的场景,目的是让学生感受1千米,知道1千米=1000米。

创设生活中的情境,目的在于唤起学生对所学内容的直接经验,增强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进而激发学生进一步学习的愿望。

例4的内容是以量一量、走一走、估一估的活动形式呈现的,借助学生的活动经验,增强学生对1千米直线的距离的感受。

这里的做一做,是教师组织学生到校门口,以小组为单位,互相说一说(估)从学校门口到什么地方大约是1千米?

在确保学生安全的前提下,可以组织学生到校外走1千米的活动,感受1千米的距离。

例5的内容是在具体的情境中接触了千米,并明确了千米与米的进率,初步建立了1千米的长度观念,这里学习千米与米之间的换算。

这里老师要注意让学生说出思路,鼓励学生参与到评价学生中。

这里的做一做中安排的内容是在数轴上填写合适的数,涉及到千米和米的换算。

练习二安排了6道习题。

第1题是关于物体运动的速度的练习,目的是让学生对常见的物体运行速度有一定的认识。

可以先让学生独立完成,然后再进行反馈。

第2题目的是帮助学生进一步感受千米在生活中的应用。

可以让学生独立完成。

第3题是长度单位之间的进率,目的是让学生进一步掌握长度单位之间的进率。

第4题安排了三组情境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

第5题学生可以有不同的线路,教学中不仅关注学生的结果,更要关注学生说理的过程。

第6题是一道思考题,让学生自己想办法解决,我们老师做适当的讲解。

3、吨的认识。

教材安排了2个例题

例6,这部分教材是通过学生喜闻乐见的卡通故事,引出关于吨的话题。

然后,围绕“能同时过桥吗?

”引导学生开展讨论,展现学生不通的解决问题的方法。

最后,在具体的问题中,明确1吨=1000千克,建立1吨的质量观念。

例7是教学质量单位吨和千克间的换算,这部分内容对学生来说不难,可以让学生独立填写后再让学生在小组内讨论,班级机集体说理、说方法。

做一做是配合;例6和例7的两道习题,一题是学了质量单位“吨”以后,让学生说说生活中用吨作单位的物品有哪些,运用吨与千克的换算知识。

练习3安排了4道练习题。

第1题是是一组连线,通过此题的练习进一步加深学生对质量单位吨的感受。

可以采用先独立连线再交流的方法进行。

第2题是单位直接的转换,目的是加深学生对质量单位的掌握。

第3题答案不唯一,可以让学生通过不同的角度,来考虑。

但是要注意让学生说出自己的想法。

积极发表自己的意见。

第4题是运用吨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题目。

通过学生自己家每月用水的了解以及从哪些方面考虑节能节约1吨的用水量,增强学生的节水意识。

可以采用先调查,再到课堂上回报的形式完成。

4、最后安排了生活中的数学和你知道吗?

教材在本单元安排了“生活中的数学”可以作为对单元内容的整理。

应该组织学生说说测量在生活中的运用,不仅说书上的例子,还应该再举出一些其它的例子。

因此,根据教材的编排特点,我们科组确定本单元作为精品课研究。

【教学内容】

1、《毫米、分米的认识》

2、《千米的认识》

3、《吨的认识》

4、《生活中的数学和你知道吗?

【课时安排】

第一课时:

毫米的认识

第二课时:

毫米、分米的认识练习课

第三课时:

千米的认识

第四课时:

千米的认识练习课

第五课时:

吨的认识

第六课时:

吨的认识练习课。

第七课时:

生活中的数学和你知道吗?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实际测量的过程,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分米和千米,建立1毫米、1分米和1千米的长度观念。

认识质量单位吨,建立1吨的质量观念。

2、是学生知道常用的长度单位间、质量单位间的关系,会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会恰当的选择单位。

3、使学生能估计一些物体的长度和质量,会选择不同的方式进行测量。

4、在实际操作中,增强学生合作交流的意识,提高操作的技能,发展实践能力。

【教学重点】

1、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分米和千米,建立1毫米、1分米和1千米的长度观念。

认识质量单位吨,建立1吨的质量观念。

2、知道常用的长度单位间、质量单位间的关系,会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会恰当的选择单位。

3、能估计一些物体的长度和质量,会选择不同的方式进行测量。

【教学难点】

1、建立1毫米、1分米、1千米、1吨的表象。

2、在实际应用中选择合适的单位。

【教学策略】

1、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引出长度单位毫米、分米、千米,在生活中找距离,感悟到生活既学习,学习既生活。

2、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引导学生通过测量、观察、比较和分析,自主发现并归纳出长度单位和质量单位之间的进率。

3、采取“猜想—验证—归纳概括结论”的过程结构进行教学。

4、通过不同的形式适当丰富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认识,激发进一步探索的愿望。

例如学生通过自己测量、找1千米等的距离,拓展学生的知识视野,启发学生的积极思维,增强数学学习的趣味性和挑战性。

【学情分析】

我们学校的三年级有五个班,每个班只有30左右名学生,这样小班化教学,为我们设计教学环节有很大的帮助。

另外,我校学生思维活跃,喜欢发言,表现欲强等特点,教师上起课来就会情绪高涨。

学生少,有利于我们进行小组合作完成教学任务。

【教材分析】

本单元内容是在学生对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及质量单位“克”和“千克”已经有了初步认识。

在这一单元中,将要学习长度单位“毫米”、“分米”和“千米”及质量单位“吨”,同过学习,学生对常用的长度单位和质量单位会有一个比较完整的认识。

这部分知识在生活中无处不在,是学生身边的数学。

因此,本单元的教学不仅是学生今后学习的重要基础,也为提高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实践能力创造了条件。

1、重视教学情境的创设。

本单元的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实际有着密切的联系,教学中教师要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灵活选用教材提供的资源,采用演示主题图等形式,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为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向,提高教学过程中学生参与度、促进师生互动提供条件。

学生凭借自己的经历和体验,认识并理解测量的有关知识,同时形成适合自己的解决问题的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会逐步提高。

当然,教师要引导学生对所提供的情境进行整体的观察,注意提供的情境应该主题明确,当学生的讨论远离主题时,应该进行恰当的引导。

2、加强学生的操作活动。

这部分内容的教学应该建立在操作的基础之上。

教材安排了学生用赤字测量课本的活动,其目的是让学生在测量中发现课本的宽、厚不能用整厘米作单位表示,从而引出“毫米”,感受毫米产生的意义,再通过数一数的活动,明白厘米与毫米的关系。

在安排活动时,教师要有明确的目的,要提出活动的要求,教师应该参与到学生活动中,对于活动中存在的问题,要恰当的引导,对活动的结果要进行恰当的评价。

注意自主学习与合作交流相结合,动手操作与认真思考相结合。

3、帮助学生建立相应的长度观念和质量观念。

帮助学生建立相应的长度观念和质量观念是本单元的一个重要内容,也是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的基础,应该作为检验本单元教学效果的一个重要方面。

在帮助学生建立1毫米、1分米和1千米的长度观念以及1吨的质量观念时,除了要充分利用教材提供的资源外,同时还要多举一些当地学生熟悉的例子加以对比。

对于大的长度单位的感受,可将实际感受与发挥学生的想象力结合起来。

4、重视培养学生的估算能力。

估测在生活中用得很多,也是用“测量”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具体体现。

为此教材作了安排让学生估一估等活动。

教师要培养学生自觉地对常用物体进行估测的意识,在教学中,可以采用先估测,后测量的验证方法,不断提高学生的估测能力。

5、提高教学的实效性。

这部分内容一方面操作性很强,另一方面也需要学生间的相互启发,所以可以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

需要注意的是,要合理安排动静的时间,小组讨论、交流要建立在个人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安排的教学活动要给学生提供比较充足的时间,提出的问题要有一定的思维价值。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