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单机械功功率知识点+练习题.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30065490 上传时间:2023-08-04 格式:DOCX 页数:34 大小:604.4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简单机械功功率知识点+练习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4页
简单机械功功率知识点+练习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4页
简单机械功功率知识点+练习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4页
简单机械功功率知识点+练习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4页
简单机械功功率知识点+练习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简单机械功功率知识点+练习题.docx

《简单机械功功率知识点+练习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简单机械功功率知识点+练习题.docx(3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简单机械功功率知识点+练习题.docx

简单机械功功率知识点+练习题

1.认识杠杆

杠杆是最基本的简单机械。

细心一点,在各种机械装置中都能找到杠杆的影子。

所谓杠杆,就是一根在力的作用下可绕一固定点转动的硬棒。

这里,硬是指受力时形状的变化很小;棒也不一定是直的,它可以是各种形状。

如马路边上垃圾桶的盖子,我们倒垃圾时掀开垃圾桶的盖子,它就是一杠杆。

杠杆的特征在于转动,因此,辨别杠杆时,关键判断它能否在力的作用下,绕固定点转动,如果转动,则该装置一定是杠杆。

面对实物,面对固定的图形,如何判断它是否绕轴转动,这就要求我们有丰富的想象力。

我们平时骑的自行车,很多部件都是杠杆,你能识别出来吗?

(1)支点:

杠杆绕着它转动的点,也叫做转轴。

(2)动力:

推动杠杆转动的力(动力可以是人力,也可以是畜力、风力、电力、水力、蒸汽压力等)。

(3)阻力:

阻碍杠杆转动的力。

(4)动力臂:

从支点到动力作用线的垂直距离。

(5)阻力臂:

从支点到阻力作用线的垂直距离。

正确辨认杠杆的标准是:

把实物抽象成“硬棒”,找出一点(支点)、二力(动力和阻力)、二臂(动力臂和阻力臂)。

2.怎样画杠杆示意图

画杠杆示意图是研究杠杆的重要方法,是实物杠杆的科学抽象,是物理学的书面语言。

只有正确画出杠杆示意图,才能进一步研究杠杆问题。

如图11-1所示,用撬棒撬石头的时候,撬棒就是一根杠杆,如何画出撬棒的杠杆示意图呢?

作图步骤如下:

(1)画出杠杆:

用粗线条把杠杆主要形态画出来,不要画实物外形。

(2)找出支点:

设想杠杆转动,在杠杆转动时找出支点,可用“△”表示,也可用“·”表示,并标出字母“O”。

(3)标出两力:

根据杠杆的转动方向,判断动力、阻力的方向,并用“力的示意图”表示动力F1、阻力F2,动力和阻力的作用点均应画在杠杆上。

(4)作出两臂:

用三角板的一条直角边与力的作用线重合,让另外一条边通过支点,从支点向力的作用线(必要时可正向延长或反向延长)画垂线(力的延长线画虚线),作出动力臂和阻力臂,并用大括号括出动力臂和阻力臂,分别用字母l1、l2表示.

要求学生认真、工整地画出杠杆示意图。

除要标明支点,动力和动力臂,阻力和阻力臂外,还要按比例画出力和力臂,点要清、线要明。

撬棒的示意图如图11-2所示

3.杠杆的平衡条件

同学们在实验室用天平测质量时,总是在天平的横梁水平后,才读出被测物体的质量。

人们用扁担挑货物时,肩膀一定要在扁担的适中位置,货物才会平衡,人走起路来也才方便。

类似天平的横梁水平和扁担的水平的现象就是杠杆平衡。

物理上,把杠杆保持静止或匀速转动叫做杠杆平衡。

杠杆平衡,说明杠杆的运动状态不发生变化。

初中阶段只研究杠杆处于静止状态的平衡。

杠杆平衡时必须满足一定的条件,这一条件叫做杠杆的平衡条件。

实验研究得到的杠杆的平衡条件是:

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写成公式为:

F1l1=F2l2。

杠杆的平衡条件也可以改成比例的形式:

,它表示动力臂L1是阻力臂L2的几倍,则动力F1就是阻力F2的几分之一。

杠杆转动是力和力臂共同作用的结果,因此,杠杆平衡也是力和力臂共同的平衡,也即是力和力臂乘积的平衡。

4.杠杆的应用

杠杆的分类有不同的标准。

例如用是否省力作标准,根据杠杆的平衡条件F1l1=F2l2,也以把杠杆的应用分为省力、费力、等力三类。

(1)省力杠杆:

如图11-3所示,其动力臂大于阻力臂,平衡时动力小于阻力,即l1>l2,F1

特点是用较小的动力可以克服较大的阻力,使用时动力作用点移动的距离就要相应增加,即省力的代价是费距离。

撬棒、拔钉榔头、脚刹车的踏板装置、起瓶盖用的起子都属于这类杠

(2)费力杠杆:

如图11-4所示,其动力臂小于阻力臂,平衡时动力大于阻力,即l1F2。

特点是用较大的动力去克服较小的阻力,但作用时可使动力作用点移动较小的距离,即费力的收获是距离、节约时间,钓鱼竿、铁锹、缝纫机脚踏板、镊子都属于这类杠杆。

(3)等臂杠杆:

如图11-5所示,其动力臂等于阻力臂,平衡时动力等于阻力,即l1=l2,F1=F2。

特点是既不省力也不费力,但使用方便。

常用的托盘天平是等臂杠杆,所以用天平测物体质量时,砝码的读数就是物体质量。

普通剪刀也近似是等臂杠杆。

各类杠杆各有利弊,在选用时应从有利于生产、生活出发,根据实际需要来选定杠杆的形状和类型,这也是设计和使用更复杂的机械的基本思想。

要注意有的杠杆可以省力,有的杠杆可以省距离,这下你感受到杠杆的魅力了吧!

但是省力又同时省距离的杠杆是没有的,即熊掌和鱼不可兼得。

(1)认识杠杆。

活动一:

使用筷子吃饭这是中国人发明的特殊的生活方式。

同学们从小就会使用筷子,为什么筷子能把食物从碗中取出送入口中呢?

请你仔细观察、分析筷子的使用,是否会发现在使用过程中筷子的两端总是以你的中指为轴在转动,当你夹起食物时大拇指是否在向下用力?

活动二:

同学们利用自带的工具分别打开汽水瓶盖和罐头盖,请仔细观察这些工具是如何工作的。

如要打开一瓶罐头,是不是要把螺丝刀靠在罐子的边缘作为支撑,并把螺丝刀的顶端戳进盖子的下端,然后在柄端施加一个向下的压力,这时螺丝刀的顶端在支点的支撑下往上翘起,于是盖子就被掀起。

活动三:

用羊角锤去拔木块上的钉子,仔细观察羊角锤是怎样拔出钉子的。

并说明羊角锤在拔钉子的过程中是怎样运动的。

通过上述活动,注重分析杠杆的基本条件:

①都受力的作用;②都是“硬棒”,不能用铁丝、绳子代替;③都有固定转动轴。

在此基础上,认识杠杆的几个概念:

支点(O)、动力(F2)、阻力(F2)、动力臂(l1)、阻力臂(l2)。

(2)研究动力效果与哪些因素有关?

将杠杆装到支架上,在杠杆支点左边两格处挂两个钩码,作为阻力。

活动一:

在杠杆支点右边一格处、二格处、三格处分别用弹簧测力计竖直向下拉,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比较三次拉力的大小。

活动二:

在杠杆支点右边两格处用弹簧测力计拉,改变拉力方向多次,观察每次杠杆水平平衡时,比较动力大小。

活动三:

在杠杆支点右边不同位置,用弹簧测力计沿不同方向拉,利用三角板,确保每次拉时,从支点到力的作用线的垂直距离相等,比较动力大小。

分析三次活动结果,动力作用的效果与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有关吗?

力的作用点和力的方向,对力的作用效果的影响,可以用支点到力的作用线的垂直距离来替代吗?

研究杠杆时,为什么要引入力臂概念,你现在明白了吗?

(3)研究杠杆的平衡条件。

活动一:

观察杆秤称水果的过程,你认为杆秤是杠杆吗?

它的固定点在哪里?

杆秤是怎样平衡的?

猜猜看,杠杆的平衡与哪些因素有关?

活动二:

①将杠杆装到支架上,观察杠杆是否静止在水平位置。

若不在水平位置平衡,可调节杠杆两边的螺母,使杠杆在水平默默平衡。

这样做的原因:

读取力臂方便。

②用弹簧测力计测出一只钩码的重力大小。

③在杠杆支点的左边挂一定数量的钩码,在杠杆支点的右边也挂上钩码,直至杠杆平衡。

④改变钩码的数量或改变钩码挂在杠杆上的位置,让杠杆重新在水平位置平衡,重复多做几次平衡实验,得到不同数据。

⑤让杠杆械端受到的力作为阻力,杠杆右端受到的力作为动力,每一次实验,都要把数据记录在下的表格中。

实验次数

动力F1/N

动力臂l1/m

阻力F2/N

阻力臂l2/m

1

2

3

4

⑥用弹簧测力计继续研究。

请同学们仔细观察、分析实验数据,能否发现杠杆平衡时所遵循的规律。

你可以把动力、动力臂作为一组,阻力、阻力臂作为一组,将每组数据分别加一加、减一减、乘一乘、除一除,看看杠杆平衡时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

若在记录数据时。

使用两个想象中的单位:

一是把“一只钩码重”作为力的单位,二是把杠杆上“一格长”作为力臂单位,表格中的数据将如何变化?

本实验中,你是如何控制变量的?

为什么还要用弹簧测力计继续研究?

若某次数据符合“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你能否得出杠杆的平衡条件是“F1+l1=F2+l2

(4)探索杠杆的类型

活动一:

请一位力气大的男生直接用手把汽水瓶盖打开,能成功吗?

再请一位力气小的女生用起瓶器打开瓶盖。

想一想,使用起瓶器有什么好处?

活动二:

同学们分组交流:

如图11-6所示,使用图中各种杠杆,分析、比较用力大小,移动距离多少,这些杠杆有什么特点?

当我们想用一个较小力克服一个较大的力时,我们需要选用哪种杠杆?

当我们想通过一个较小距离就可以得到一个较大距离时,我们需要选用哪种杠杆?

一、认识杠杆

1.定义:

我们把绕转动的、或等叫作杠杆。

2.五要素:

五要素

支点

杠杆绕着的点,一般用字母表示

动力

使杠杆转动的力,一般用字母表示

阻力

阻碍杠杆转动的力,一般用字母表示

动力臂

从支点到的距离,一般用字母表示

阻力臂

从支点到的距离,一般用字母表示

二、杠杆力臂的画法

力臂画法:

“先找点,再找线,从点到线做垂线”。

 

五步:

①找支点O;

②画力的作用线(虚线);

③画力臂(虚线,过支点作力的作用线的垂线,标垂足);

④标力臂(大括号或背向箭头)。

⑤标字母

练一练画力臂

三、杠杆平衡条件

杠杆平衡的条件是:

(用字母表示:

四、杠杆的分类

1、省力杠杆:

当L1>L2时,F1F2,即动力阻力。

特点是,但费;

2、费力杠杆:

当L1<L2时,F1F2,即动力阻力;

特点是,但省;

3、等臂杠杆:

当L1=L2时,F1F2,即动力阻力;

A.钓鱼竿、B.镊子、C.钳子、D.理发剪刀、E.瓶起子、F.天平、G.定滑轮、H.动滑轮

1.定滑轮的实质

滑轮是一种简单机械,它通常是由一个带凹槽的轮子绕上绳索、缆绳或链条组成的。

在旗杆顶上就有一个滑轮,如图11-7所示。

这个滑轮是固定在旗杆顶上的,所以叫定滑轮。

定滑轮是一个什么样的简单机械呢?

如图11-8所示,甲图是一个等臂杠杆的示意图。

现在把等臂杠杆进行如下的等效变换:

先把直棒加宽变形成一个圆轮,支点、动力、阻力、动力臂、阻力臂均保持不变(图乙),再把圆轮的边缘挖一个槽,这就变成了一个滑轮,最后把它固定使用就成了定滑轮(图丙)。

使用定滑轮时,把重物系在绳的一端,将绳绕过滑轮的槽,在槽的另一端用力拽绳子,如图丁所示。

无论你横着、斜着或竖直向下拉绳子,通过凹槽里绳子的作用,都可将你的拉力转变成向上的拉力,从而把重物提起来。

从图丙可知,定滑轮是绕轴转动的,轴是定滑轮的支点。

动力臂与阻力臂等长,均等于滑轮半径。

由杠杆平衡条件F1l1=F2l2可知,动力等于阻力。

由此可见,定滑轮的实质是一个等臂杠杆,使用它既不省力也不省距离,但改变了用力方向,使工作更方便。

定滑轮在实际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如船员向下用力,可以升起船帆;向下拉动窗帘的引线,可以使窗帘闭合或拉开;建筑工人站在地面上从不同角度用力,都可以将不太重的建筑材料提升到高处。

2.动滑轮的实质在生产和生活中,人们发现将滑轮的使用方法改变一下,就可以起到省力的作用。

如图11-9所示,甲图是将滑轮连在想移动的物体上,用手拉绳时,滑轮和重物一起上升,这样使用的滑轮叫动滑轮。

甲图中将要移动的物体现在由绕在滑轮上的左、右两段绳子牵拉着,可见,使用动滑轮可以小一半力。

动滑轮的这一特点可以根据杠杆平衡条件证明。

从图乙可知,动滑轮随时绕悬绳与滑轮的接触点转动,此点即为动滑轮的支点。

再将动滑轮加工

压缩变形成一根直棒,支点、动力、阻力、动力臂、阻力臂均保持不变(图丙),这样动滑轮就成了变形的杠杆(图丁)。

若拉线都是平行的时候,动力臂为轮的直径,阻力的二分之一,即使用动滑轮可省一半力。

由此可见,动滑轮的实质是动力臂为阻力臂二倍的杠杆,使用时可省一半力,但要多移动一倍距离(即把重物提升1m,你就得拉绳子2m),且不能改变力的方向。

3.滑轮组的特点

定滑轮虽然不省力,但可以改变用力的方向,给人们带来方便;动滑轮不能改变用力方向,但可以省力,省力情况是人们最为关心的。

有没有办法使两者的优势都得以充分地发挥呢?

我们可以把定滑轮和动滑轮连在一起,组成滑轮系统,也就是滑轮组,用滑轮组拉物体会更省力。

使用滑轮组可以省多少力呢?

使用滑轮组时,由于环绕滑轮组的绳子不仅很长,而且被动、定滑轮分为好几段,多圈绕合的几段绳子共同承担吊物重,重物和动滑轮的总重由几段绳子承担,提起重物所用的力就是总重量的几分之一。

如图11-10所示。

也就是,拉动一段绳子,就可以节省数倍的力量。

使人们的起重、运输等工作更加轻松。

在分析滑轮组省力情况时,若只要数出有几段绳子吊着动滑轮就能算出省力到几分之一。

同学们在实际使用时,往往不会判断物重由几段绳子承担,可用下列两种方法判断:

(1)一条绳子串绕在滑轮组上以后,被定滑轮、动滑轮分成几段,除了手拉的一段需要判断是否承受物重以外,其余各段都承担物重。

手拉的一段如果由定滑轮引出,不承担物重;手拉的一段由动滑轮直接引出,就承担物重。

(2)在动滑轮与定滑轮之间画一条虚线将它们隔离开,数出绕在动滑轮上的绳子段数即可。

使用滑轮组可以省力,却是费了距离的结果。

对滑轮组来说,省力到几分之一,费距离到原来的几倍。

滑轮的结构:

主要部分是能绕轴转动的轮子。

观察使用时的情景:

a.使用时滑轮轴的位置固定不动;这种滑轮称为定滑轮;

b.使用时轴的位置随被拉物体一起运动,这种滑轮称为动滑轮。

 

4.滑轮是一种简单机械。

定滑轮和动滑轮的实质

1.回忆杠杆的五个要素,找出定滑轮支点,确定其动力臂和阻力臂的大小关系。

2.请学生根据以上分析,解释为什么斜着拉动重物时,拉力的大小不变。

3.得出结论:

定滑轮实质是一个等臂的杠杆。

4.找出动滑轮的支点,强调这是一个瞬时支点,拉力的方向一定要竖直向上,确定其动力臂和阻力臂,并比较其的大小关系。

(动力臂是阻力臂的2倍)

5.请学生进一步分析,解释为什么斜着拉动重物时,拉力的大小会变大(动力臂变小)。

6.得出结论:

动滑轮实质是一种能省力的杠杆。

三、滑轮组

1.定义:

将定滑轮和动滑轮组合在一起的组合装置称为滑轮组。

2.特点:

既能省力又能改变力的方向

重物和动滑轮的重力由几段绳子承担,提起重物所用的力就是物重的几分之一。

简单滑轮组的设计与组装

例:

按照要求组装下列滑轮组。

(动滑轮自重不计)

⑴用G/2的力提起重物;

⑵用G/3的力提起重物

如图所示,每个钩码的质量是50g,滑块A在钩码的作用下恰能沿水平面匀速滑动,那么滑块A受到的摩擦力是()

A.2.94NB.1.96N

C.0.98ND.0.49N

一、夯实基础(每空2分,共28分)

1.定滑轮实质是_____杠杆,使用定滑轮可以改变________,但它不能_______。

2.动滑轮实质是______________的杠杆,使用动滑轮可以_______力,但_______改变力的方向。

3.如图所示的甲、乙两个装置中各使用了一个滑轮。

其中甲图中的滑轮是_____滑轮,乙图中的滑轮是_____滑轮。

4.用一个定滑轮和一个动滑轮组成的滑轮组提升重物时,人对绳子的拉力是70N,则可匀速提起_____N或_____N的重物。

5.如图所示,有四个滑轮组,若分别用来把60N的重物提起。

在动滑轮、绳重和摩擦不计的情况下,则F1=_____N,F2=_____N,F3=_____N,F4=_____N。

二、提升能力(每题5分,共35分)

6.如图所示的滑轮匀速提升重物,那么

A.F1方向的拉力最小B.F2方向的拉力最小

C.F3方向的拉力最小D.三个方向的拉力都一样大

7.如图所示的装置中,甲物重5N,乙物重3N。

甲、乙均保持静止状态,不计弹簧测力计自重。

则甲受到的合力和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分别是

A.0N,3NB.0N,5N

C.2N,5ND.2N,3N

8.如图所示,动滑轮重2N,弹簧秤的示数为10N,则拉力F和物体的重为

A.20N,18NB.10N,18N

C.18N,10ND.20N,20N

9.在不计机械自重和摩擦的情况下,能用10N的拉力不能提起重20N物体的简单机械是

A.一个动滑轮B.一个定滑轮

C.杠杆D.一个定滑轮和一个动滑轮组成的滑轮组

10.如图所示,用三种不同的方式分别拉同一物体在水平地面上做匀速直线运动,所用拉力分别为F1、F2和F3,则它们的大小关系正确的是

A.F3<F1<F2B.F1<F2<F3C.F2<F1<F3D.F3<F2<F1

11.使用滑轮组可以达到的目的是

A.省力而且一定能改变力的方向B.省力但不可能改变力的方向

C.省力而且能省距离D.能省力而且也可以改变力的方向

12.一位同学双手的最大拉力为500牛,现在他用一个动滑轮和一个定滑轮组成的滑轮组,最多能提起的物重为

A.500牛    B.1000牛C.1500牛   D.250牛

三、实验探究(共30分)

13.用滑轮组提升重物,请在图中画出拉力F=G/3的绳子的绕法.(不计动滑轮、绳重和摩擦)

14.站在岸上,借助树桩用一根绳和一个滑轮,用最省力的方法,把船拉上海滩,在图5中把绳和滑轮画出来。

15.根据图中的省力要求,画出绕绳子的方法(不计摩擦及滑轮重).

1.在升旗仪式时,我们可以看到旗杆的顶端有一个滑轮,请问这个滑轮是__滑轮(“动”或“定”),它的作用是。

2.如图1,利用定滑轮匀速提升重物G,需要拉力F或

,F和

大小的关系是

F

(填大于、小于、等于)

3.如图2所示装置中,若拉力F=4N,则甲、乙两弹簧的读数分别为()

A.8N,8NB.12N,8NC.8N,12ND.12N,

8、某同学研究定滑轮的使用特点,他每次都匀速提起钩码,研究过程如图7所示,请仔细观察图中的操作和测量结果,然后归纳得出初步结论。

比较(a)、(b)两图可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c)、(d)两图可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定滑轮实质上是一个____杠杆。

使用定滑轮虽然不能____力,但可以改变____。

10、右图中A是____滑轮。

利用这样的装置把物体举高,用力的方向应向____

(选填“上”、“下”)。

如果A重2牛,要提起50牛的物体,至少要用____牛的拉力。

若要使物体上升2米,应将绳的自由端拉动____米。

 

11.如右图所示,重物G重40牛,若不计摩擦,匀速提起重物所用拉力为22牛,则动滑轮的重力是____牛,钩子1受到绳子的拉力为____牛,钩子2受到重物G的拉力为____牛。

12.如右图所示,木块在桌面上匀速滑动,拉力F为2牛,木块所受摩擦力为____牛。

13.如右图,滑轮A上挂一重10牛的物体B,C为固定点(地面),当滑轮A

在力F的作用下向上匀速上升时,滑轮A的速度为重物B上升时速度的_______

倍,力F应为______牛(滑轮A和绳重及摩擦均不计)。

二、作图题:

14、如图8有一动滑轮提升重物,要求在图中标明支点O,画出F1F2的力臂L1L2。

15.如图9所示,每个滑轮(不分大小)重为5N,要提升的重物重为120N,用来串绕滑轮组的绳子能承受的最大拉力是30N。

画出能安全提升重物的滑轮组的绕法。

16、用一个定滑轮和一个动滑轮组成的滑轮组,提升重力为G的物体(滑轮重力和摩擦力不计),在图6中分别根据对绳子拉力F的要求,画出绳子的绕法。

图1617题图18题图

17.用滑轮组匀速提起重物,当重物升高0.5米时,绳的自由端被拉下2米,请在图中用笔画线表示出此滑轮组上绳的绕法.

18、用图中所示的两个滑轮组成一个滑轮组提升重物,要求拉力为物重的三分之一(忽略摩擦以及绳和滑轮的重力),请在图中画出绳子的绕法。

(用直尺作图)

19、如上图所示,质量为50千克的物体A置于粗糙的水平地面上,用两个滑轮按图连接,当水平拉力F为120牛时,物体A恰能匀速前进,若物体A前进0.5米所用的时间为10秒(绳和滑轮的质量及它们之间的摩擦力忽略不计)。

则物体A受到的重力为牛。

20.如右图所示,弹簧秤和细线的重力及一切摩擦不计,物重G=1N,则

弹簧秤A和B的示数分别为()

A.1N,0B.0,1NC.1N,1ND.0,0

21.如图9-40所示,不计摩擦及滑轮重,重为G1、G2的两个物体现在处于静止,则()。

A.G1=2G2B.G1=G2C.2G1=G2D.G1=3G2

(一)杠杆

1、定义:

在力的作用下能绕_______的硬棒称做杠杆。

2、杠杆的五要素是:

、、、、。

作力臂的方法:

先找到支点,再画出力的作用线,作支点到力的作用线的垂线,再画出垂直的符号即可。

3、杠杆的平衡条件是:

,用公式可表示为:

根据动力和阻力的关系,可知它们使杠杆转动的方向是的,若动力使杠杆做顺时针转动,则阻力就使杠杆做转动。

4、三种杠杆:

(1)省力杠杆:

动力臂阻力臂,动力阻力;这种杠杆,省了,费了。

(2)费力杠杆:

动力臂阻力臂,动力阻力;这种杠杆,费了,省了。

(3)等臂杠杆:

动力臂阻力臂,动力阻力;这种杠杆,既也。

(二)滑轮

1、定滑轮实质上是杠杆;使用定滑轮不省,但能改变。

2、动滑轮实质上是个动力臂是阻力臂倍的杠杆;使用动滑轮能省,但不能改变。

(3)使用滑轮组既可以,又可以;使用滑轮组时,滑轮组用几段绳子吊着物体,提起物体所用的力就是物体和动滑轮总重的,表达式是:

F=1/n(G物+G动)。

3、奇动偶定原理:

使用滑轮组时,直接承担重物的绳子段数为n。

若n为偶数时,则绳子的固定端挂在滑轮上;若n为奇数时,则绳子的固定端挂在滑轮上。

4、确定绳子的股数:

数上绳子的根数。

(三)功

1、做功的两个必要条件:

一是:

,二是:

2、功的公式:

,功的单位分别是。

1J=N.m.

3、使用任何机械都不能省,这个结论叫做。

(四)功率

1、功率:

表示物体做功的物理量。

定义:

2、功率的计算公式,如果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还可以用公式计算。

3、单位:

瓦特(W),1MW=Kw=W。

如物体运动的功率为25W,含义指。

一、选择题

1.如下左图所示,动力F的力臂是(  )

A.ODB.OCC.OBD.DB

2.李明同学快速地由一楼跑到三楼的过程中,他的功率与下列哪个值最相近(  )

A.5WB.50WC.500WD.5000W

3.起重机的钢绳将500牛顿的物体匀速提高6米后,又水平匀速移动4米,钢绳对物体所做的功为(  )

A.3000JB.5000JC.2000JD.1000J

4.在不计绳重和摩擦的情况下,利用如下中图所示的甲、乙两装置,分别用力把相同的物体匀速提升相同的高度.若用η甲、η乙表示甲、乙两装置的机械效率,W甲、W乙表示拉力所做的功.下列正确的是(  )

A.η甲=η乙,W甲=W乙B.η甲>η乙,W甲>W乙

C.η甲<η乙,W甲<W乙D.η甲>η乙,W甲<W乙

5.下列关于杠杆的说法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