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谐教育讲座五构建和谐教育的思考与建议.docx
《和谐教育讲座五构建和谐教育的思考与建议.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和谐教育讲座五构建和谐教育的思考与建议.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和谐教育讲座五构建和谐教育的思考与建议
和谐教育讲座五(构建和谐教育的思考与建议)
和谐教育讲座五(构建和谐教育的思考与建议)
本篇分为五个版块:
一是构建和谐教育的思考;二是构建和谐教育的思索;三是构建和谐教育的建议;四是构建现代和谐教育的几点思考;五是构建和谐教育的四个重要关系。
1、构建和谐教育的思考
原王秀萍
构建和谐社会,是我国新时期的一项重要战略决策。
和谐社会是社会多种要素和关系相互融洽的状态,是社会、经济、政治、文化、教育的协调。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
构建和谐社会有赖于构建和谐教育,使得社会通过人的素质的提高变得更加和衷共济、和睦相处、和谐有序。
构建和谐教育,既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题中应有之义,也是广大教育工孜孜追求的目标。
1.1、如何理解和谐教育的内涵.
和谐教育涵义.所谓和谐教育,就是如何把学生的学习知识、接受教育的能力与学生的自我表现、自我教育能力有效的结合起来,使两者得到平衡,从而促进学生基本素质获得全面、和谐、充分发展的教育。
和谐教育与全面发展教育是一致的.真正的全面发展必然是和谐的,没有和谐的发展,就只能是平均发展或片面发展;而和谐发展也必然是全面的,对人没有全面的多方面发展的要求,和谐就无从可言。
和谐教育必须是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发展的教育,是素质教育的一种重要模式。
从我国教育的现状来看,素质教育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但不容乐观的是在有些地区,特别是一些偏远地区还没有摆脱传统的应试教育模式的影响,上课、评分仍是学生精神生活的唯一活动领域,教师用考试分数去衡量学生,学校用学生成绩来评价教师。
从而使教师只注重对学生进行知识的传授,而忽视了对学生自我表现、自我教育能力的培养,学生把学习知识不是当作一种快乐、一种幸福,而是当作一种压力,一种负担,这种教育的现状不仅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而且有悖于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因此,构建和谐教育越来越广泛地受到教育界的重视。
1.2、如何认识构建和谐教育的重要性.
构建和谐教育是当代社会协调发展的需要.当代社会越来越强调社会的协调发展、可持续发展。
人是社会的主体,社会是人的社会,社会的协调发展必然要以社会主体的人的协调、和谐发展为前提,而人的和谐发展不是自发实现的,而是教育的结果。
因为只有通过和谐的教育才能培养出和谐的人来。
因此,构建和谐教育便成为社会协调发展的必然要求。
构建和谐教育是解决教育内在矛盾的需要.教育是一项现实的事业,它立足于现实的社会,受现实条件的制约;教育又是一项未来的事业,它是为未来社会培养人才的,因此,它必须面向未来。
这种现实与未来的矛盾,构成了教育内在的矛盾。
这种矛盾随着社会发展速度的加快,随着管用一生的教育的终结,越来越凸现出来。
处于现实与未来这个两难境地之中的现代教育,要有所作为,必须发挥其特有的在个人与社会间的整合作用,通过教育的整合作用,沟通现实社会与未来社会。
这就要求教育首先要完成个人的社会化任务。
既通过教育使个人能够适应现实和未来社会需要,同时还要求教育通过其培养出来的人,完成改变、发展现实社会,设计、建设未来社会的任务。
只有完成了这两项任务,教育才是成功的。
这就要求教育在个人和社会中发挥中介、整合的作用,把这两项任务有机地、和谐地融合在教育的过程之中,在传统和现代性之间,在学生所固有的思想及态度与教学计划的内容之间取得正确的平衡。
这必然要求教育自身必须是和谐的。
构建和谐教育是实现教育目的的需要.教育的目的在于促进人的发展,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而人的全面发展是人在德、智、体、美、劳等各方面作为一个整体,一个完整的系统而发展的,是人的个性和社会性有机统一,相互促进地发展过程。
在这里德、智、体、美、劳是相互联系、相互渗透不能分离的。
因为只有把德、智、体、美、劳等作为一个整体来把握,注重整体结构的协调运作,减少或消除不协调所产生的内耗,使各方面和谐一致,协调作用才能发挥出整体大于部分之和的教育效用,实现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目标。
所以,只有教育自身的和谐,才会有人的和谐发展、全面发展。
因此,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的教育,必须是和谐教育。
1.3、实现构建和谐教育的途径.
和谐教育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最好模式之一,它代表了教育的未来走向和永恒的追求。
构建和谐教育必须做好以下三方面.
人与人的和谐.和谐教育是以师生关系为主的学校人际关系的和谐为教育的前提条件的。
一所学校的领导与教师、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人际关系时刻都在潜移默化的影响学生的心灵,其中师生之间的人际关系对学生的学习和发展影响最大。
教师在教学活动中与学生平等相处,尊重学生的个性和人格,以高尚的情操、优良的品质影响和感染学生,以渊博的知识、完美的教育教学艺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开发学生的潜能,学生的身心才能和谐健康地成长。
因此,学校人际关系的和谐是构建和谐教育的前提。
教与学的和谐.教学活动是学校教育的主要工作,优化教学过程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核心环节。
教与学在教育实践中是两种行为、两个过程,又统一于学校连续不断的教育活动之中。
教与学和谐的实质是要使教育的节奏与学生发展的节律和谐。
它要求教师从教学目标的制定、教学内容的选择、教学方法的设计、教学情景的设置等方面来调控教育的节奏,积极地适应和影响学生发展的节律。
从而形成教与学的和谐。
这是构建和谐教育的核心。
学校环境的和谐.构建和谐教育必须协调好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三者之间的关系,这是构建和谐教育不可或缺的基础条件。
家庭教育是学生最先受到的教育,是学校整体工作的重要教育资源之一,对学生身心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
学校要发挥家庭教育的优势,指导和帮助家庭建立有利于学生健康成长的教育环境。
同时还要组织好社会教育,组织学生参加力所能及的社会公益活动,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养成为人民服务的习惯,使学校与社会、家庭形成教育合力,共同创造良好的育人环境。
学校与社会、家庭关系的和谐,是构建和谐教育的基础。
2、构建和谐教育的思索
原:
王聪生(雁北师院浑源分院副院长、副教授)
教育在现代化建设中具有基础性、先导性、全局性的作用,他是社会、经济、文化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是科学发展的内在动力,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
如何实现教育的和谐发展,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来考虑。
2.1、构建科学的教学质量体系,实现教育的和谐发展。
全面提高教学质量是实现现代化的需要,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需要。
全面提高教学质量,要对教学质量有一个定位,应试教育下有教学质量问题,素质教育下也有教学质量问题,为此我们需要正本清源,建立一个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素质教育的教学质量体系,以便满足社会、经济发展对人才需求,这样的教学质量体系是和谐教育的基础。
在构建和谐教育的质量体系时,需要我们处理好:
理论与实践的关系。
马克思的认识论强调,理论要联系实践,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从实践到理论,从理论到实践,我们构建教学质量体系,也要充分体现,理论与实践的辩证关系,在教学过程、教学内容、教材编写、课程设置、课程标准制定时我们要遵循这一原理,不能做脱离实践的理论,也不做脱离理论的实践。
知识与能力的关系。
知识与能力的关系众所周知,知识是能力的基础,能力是知识的后盾,有了知识可以发展能力,可以进一步提升能力,有了能力可以更快地掌握知识,二者是相互依从、相互促进的。
因此我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要将能力与知识同样看待,不能由原来的只重视知识,变成只重视能力,二者不可偏颇,我们要积极在知识教学的同时,进行能力培养,在能力的提升中,促进知识的内化,使二者相得益彰。
人文性与科学性的关系。
人文性与科学性是社会、经济发展的两翼,人文性指导科学性的发展,科学性促进人文性的发展。
我们在构建教育质量体系时,要强调人文性与科学性的和谐发展,使科学性为人文性服务,人文性指导科学性。
我们要积极开设科学性较强的课程,也要开设人文性较强的课程,当然而这是不能割裂开来的,理科的质量体系亚也要有人文性,文科的质量体系也要有科学性,因此我们在制定理科质量体系时注意人文性的张扬,在制定人文学科的质量体系时注意科学性的挖掘,使科学性与人文性协调发展,使学生的科学素养与人文素养得到全面提高。
眼前与长远的关系。
由于受浮躁的社会风气的影响,只顾表面、只看眼前的现象在教育界也有显现,使教育的和谐发展受到摧残,应试教育就是一例,我们要看到学生的未来,看到祖国的未来,要面向未来构建教学质量体系,为终生学习打基础,为终生做事练本事,为终生生存提升能力,为终生沟通打造技能。
2.2、着力推进农村教育,实现教育的和谐发展。
教育的和谐发展,一定程度上体现在区域的发展上。
我国东部与西部、城市与农村,教育的发展就有较大距离,尤其是农村教育相对滞后,与发展社会主义新农村不相适应,与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不想适应,与把承重的人口负担变成高素质的人才资源不相适应,因此我们要积极发展农村教育,使我国的教育和谐发展。
加大在农村及贫困地区的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的力度。
农村及贫困地区的普及九年义务教育,最大的障碍是资金问题,党和政府十分重视普九工作,在一些地区实行了两免一补,从根本上解决了普九的瓶颈问题,我们要积极解决在普九中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也要建立健全在整个普九过程中机制、制度,经常督促和检查普九工作,贯彻落实义务教育法,使基础教育更扎实、更有效。
加强农村、山庄窝铺学校建设。
农村、山庄窝铺的学校的现状可以总结为三多三少即:
学生少,年级多,教师少,困难多,设备少,问题多。
农村问题、农民问题、农业问题,国家非常重视,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中将农村教育作为基础性、先导性、全局性的大事来抓,为此我们对农村学校要进行强化投入,政策倾斜,管理到位,鼓励适时,在校舍建设上,设备配备上,教师待遇上,要舍得花钱,根据农村、山庄窝铺的实际解决农民子女上学问题;在政策上要时刻想着农民、农村学校,招生时要适当给些优惠政策,配备教师时要适当选些农村用的上的教师;在管理是要严格,从严治教,不能因为农村学校小,学生少就放宽、放纵,一定要严格要求;在教师的奖励、评职中一定要考虑农村教师,考虑农村学校的发展。
继续推进三教统筹,全面发展农村教育。
三教统筹是我们多年来在农村进行的一项行之有效的工作,是农村社区教育的基础,是提高农村劳动力素质问题的重要途径,可以充分发挥教育资源作用,为农民、农村、农业服务,为农村文化建设服务,为完成两基服务。
因此我们要积极地推进三教统筹,建立相关部门的联席会议制度,经常联合检查、督导,使三教统筹扎实有效,稳步推进,成人教育使农民有收获,农民感到实惠,农民想学、愿学,基础教育使农村孩子素质全面发展,文化建设使得农村的社会风气、精神风貌进一步改善,为构建和谐教育服务,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服务。
2.3、积极发展各级各类教育,促进教育的和谐发展。
教育的和谐发展我认为,很大一部分是各级各类学校的和谐发展,以满足社会、经济各个方面,不同层次对人才的需求,这就要求我们促使各级各类学校的和谐发展,各级各类学校的无序发展,可能会导致不同类型人才的过剩与短缺,不同层次人才的浪费与紧张。
综合性大学、专业性大学、职业学院、社区学院、中等职业学校、普通中学等要立足满足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力图达到和谐发展。
最近国家召开了职业教育工作会议,意在大力发展职业教育,以满足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的需要,这一举措将有力地促进职业教育的发展,也必将促进整个教育的和谐发展。
在全面发展各级各类的发展过程中,需要我们尽可能做到:
学校布局合理。
学校的合理布局要考虑其辐射范围,要考虑其服务区域,不能盲目地在个别大城市堆砌大学,而忽视其服务功能,一味地在建高楼大厦,而放弃实践环节。
因此我们要适当调整各级各类大学的布局,要同当地的工农业发展、社会发展、政治发展相适应,与当地人才需求的种类相匹配,与当地人才需求数量相当,以满足地方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
学校专业设置科学。
学校的专业设置,要考虑本学校的专长,也要考虑社会对人才的需要,使得专业设置要灵活,专业设置要规范,避免学校没有能力而设置专业,社会需要而没有合适专业的人才,力图使学校专业的设置,在较短的时间内使长线专业与短线专业相互协调,能够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
学校种类优化。
学校的种类和层次要全面考虑整个社会、经济的发展,以及不同地域的不同情况,人才的培养要适当超前于人才的需求,要全面预测不同行业的发展情况对人才的需求数量,用这一总体情况来指导各级各类学校的建设和优化,这是宏观管理的重要方面,是教育服务社会的重要方面,是教育和谐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我们要积极地、稳妥地优化学校的种类,为构建和谐教育努力。
3、构建和谐教育的建议
原宁波市江东区吴长平
日期:
07-02-05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是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大指导意义的纲领性文件,反映了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内在要求,体现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愿望。
贯彻落实《决定》精神,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大力促进教育公平,努力构建和谐教育,实现教育与社会的和谐发展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教育系统的中心工作,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题中应有之义。
3.1、构建和谐教育的重要性.
构建和谐教育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举措。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项复杂而庞大的社会系统工程。
在诸系统的和谐中,人的和谐始终是第一位的,起主导作用。
人的和谐是社会和谐之本。
而人的和谐关键在教育,只有和谐的教育,才可能培养出和谐的人才。
一方面,构建和谐社会为创建和谐教育提供了强有力的社会条件;另一方面,构建和谐社会,也为教育提出了新的人才培养标准,要求教育必须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这一总体目标上,重新审视自己的人才培养方略,为和谐社会的建设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持和智力保障。
十一五期间,我区经济社会发展总体目标是:
到2010年基本形成宁波市的商务商贸中心、会展物流中心和行政管理中心,基本建成现代化新中心城区。
要实现这一宏伟目标,就需要发挥教育基础性、先导性和战略性作用,促进教育与经济社会的和谐发展。
构建和谐教育是促进教育自身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改革开放二十多年来,我国教育事业成就辉煌:
如期完成了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的目标,人均受教育年限已提高到8年左右,国民受教育水平和科学文化、思想道德素质都有较大程度的提高,高等教育已迈入大众化行列。
但长期以来,由于受历史、经济、自然环境等种种因素的制约,我国教育发展不平衡,存在着明显的区域差距、城乡差距和校际之间的差距;优质教育资源还不能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教育需求;素质教育没有取得实质性突破,一些地方和学校,奉行学校教育,升学为本,德智体美,考试为先,素质教育讲得轰轰烈烈,应试教育干得扎扎实实。
所有这些,严重违背了党的教育方针,严重阻碍了学生素质的提高,严重影响教育自身的良性发展。
构建和谐教育正是适应时代和社会的变化,破解困扰教育发展的各种难题,努力实现教育优质、均衡、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
3.2、和谐教育的内涵及当前教育存在的问题.
和谐教育有其深刻的内涵。
从宏观层面看,和谐教育是指教育发展的区域和谐与城乡和谐。
从中观层面看,建设和谐教育是指要努力缩小城市中优质学校与薄弱学校的差距,实现校际间发展的和谐,并为民办教育的发展提供适当的空间,实现民办学校与公办学校的和谐;要提高对社区教育、职业教育的重视,加大对社区教育和职业教育的投入,实现社区教育、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发展的和谐。
从微观层面看,和谐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要关注每个学生的和谐发展,要为他们创造便捷、公平、和谐的学习条件和学习环境。
和谐教育的最终目标就是让每个学生都获得适合自己的成长机会,实现最优化的发展。
当前教育存在的问题.十五期间,区委、区政府坚持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以教育现代化建设和创建浙江省教育强区为重点,加快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步伐,教育事业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取得了有目共睹的成绩。
我区先后被评为浙江省教育强区、省首批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区、全国幼儿教育先进区、全国社区教育实验区。
但对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和和谐教育的目标,我们还存在不少差距。
从宏观层面看,原有五个街道辖区内的教育与建设中的东部新城区的教育将会存在一定的差距;教育经费的增长与快速发展的教育事业对经费投入需求之间的矛盾依然存在;教育外部环境有待进一步优化,一部分学校周边环境还比较混乱;社会过分重学历的用人倾向和以升学率为主要指标的学校评价标准,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校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加剧了应试教育的发展;一部分家长在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心理驱使下,对子女的学习提出了不符合实际的过高要求。
从中观层面看,学校之间发展还不够均衡,优质教育资源的供给还不能完全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对高质量教育的需求,择校现象在一部分学校还比较严重。
据统计,2004年到2006年,全区公办小学平均择校生的比例分别为26.52%、27.42%、26.56。
社会劳动力整体素质不够高,成人教育、社区教育的广度和深度还不够。
民办教育的办学条件还比较差,办学水平和办学质量难以保证。
从微观层面看,素质教育还没有取得实质性突破,学生课业负担仍比较严重。
重智育轻德育、重共性轻个性、重课堂教学轻社会实践、重知识传授轻综合能力培养的现象还比较普遍。
一部分学习上有困难的学生和行为上有偏差的学生还没有得到足够的关心关爱。
3.3、构建和谐教育的策略选择.
创建和谐教育,就是要运用科学发展观和和谐发展理念统揽和协调教育过程中的各种因素、关系和资源,确保教育在和谐社会建设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更凸显,确保教育在科学发展的方向上不偏离,确保教育在推进和引领社会全面发展的进程中有作为。
为此,建议:
统一思想,树立科学的教育发展理念。
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我们要确立以人为本,和谐发展的教育发展理念。
以人为本就是要坚持一切以学生发展为本、以教师发展为本、以江东区全体市民发展为本。
通过构建终身教育体系、营造良好教育氛围,促进学生全面、富有个性的发展,促进教师全面和谐的发展,促进全区广大市民综合素质的提高和精神文化生活质量的改善。
和谐发展主要指的是两个方面的发展:
一方面是要促进教育内部与外部的和谐,为教育发展营造良好的氛围。
另一方面是要促进教育内部和谐,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智力支持和精神动力。
加大支持,为和谐教育的建设提供各种保障措施。
要进一步加大教育投入,
不断改善学校办学条件,不断提高教师的素质和待遇,保证教育可持续发展的需求;要广泛宣传,继续在全社会营造尊师重教的良好风尚和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社会氛围;要高度重视社区教育,加大社区教育在部门、街道年度考核中的权重,引导全区广大干部群众在学习中工作,在工作中学习,努力创建学习型城区;要构建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家庭教育三位一体的教育网络,共同形成教育合力;要建立科学的学校教育质量评价标准,为学校的健康发展营造宽松的氛围。
及早规划,促进不同区域教育之间的和谐。
对于我们江东区来说,就是要促进东部新城的教育与现有城区教育之间的和谐发展。
具体而言,就是要在抓好东部新城新建学校硬件建设的同时,及早考虑与之相适应的班子配备、师资建设、教育管理、教学管理等工作,使未来核心城区的教育真正做到高标准、高起点、高质量。
加强统筹,促进不同类型教育和不同层次学校的和谐发展。
包括幼儿教育与义务教育之间的和谐、义务教育与社区教育之间的和谐、公办教育与民办教育之间的和谐、热门学校和普通学校之间的和谐。
按照建峰填谷、提升底线的构想,既要扩充优质教育资源,让更多的学生享受更优质的教育,又要加强对相对薄弱学校的扶持,推进教育均衡发展,努力实现教育公平。
要积极实施托幼一体化工程,高标准普及学前三年教育,继续保持我区幼儿教育在全国的领先地位。
要深化社区教育内涵,完善社区教育的运行机制,争创全国社区教育示范区。
在规范管理的同时,继续加大对民办教育的政策倾斜和经费投入,促进民办教育上等级上水平。
深化改革,促进不同基础学生的和谐发展和同一个学生全面而富有个性的发展。
要继续深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要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把促进学生全面健康成长,作为实施素质教育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将和谐文化引进校园、引入课堂,注重学科教学渗透,在智育中挖掘思想教育的精神内涵,在美育中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在体育和劳动教育中培养学生的健康体魄,和谐身心。
要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国民教育中,把和谐思想、和谐精神教育寓于活动中,植根于学生的心灵,使学生知情、明理、笃心。
要建立正确的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制度,激励学生健康成长。
加强管理,确保校园文明和谐、安全稳定。
安定有序是和谐社会的基本要求,而要维护社会的安定有序,确保教育系统尤其是学校的安全稳定则是重中之重。
要加强学校班子建设,提高学校整体管理水平;要强化干部与教师的以人为本的服务意识,营造干群之间的和谐、教师之间的和谐、师生之间的和谐以及学生之间的和谐,形成学校公平与民主的体制架构与团结合作的文化氛围;要注重校园文化建设,提高校园文明水平;要强化安全与健康教育,完善安全卫生管理制度,提高师生安全卫生防护能力,保障学校安全卫生基本条件,严防重大事故发生,确保师生安全。
总之,和谐教育是和谐社会的奠基工程,是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
构建和谐教育,努力发挥教育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更大作用,是全社会的共同心愿,也是全区广大教育工的理想追求。
只要我们大家共同努力,就一定能促进我区教育的和谐发展,从而不断提升每一个学生的个性特长和综合素质,不断提升每一位教师的师德修养和学识水平,不断提升每一所学校的教育质量和办学效益,不断提升广大市民的综合素质和生活质量,不断提升区域教育的综合竞争力、整体知名度和社会贡献度。
4、构建现代和谐教育的几点思考
原武清区杨村第一中学车志全
4.1、构建和谐教育需要爱和人文关怀.
教育进入现代社会以后,深受科学主义和人文主义两大思潮的影响。
两种教育之争由教什么,怎样教到教育观、人性观、师生观、认识论等许多方面。
70年代以后,学校教育在反思60年代教育改革的基础之上,出现了重视人文取向的折。
到了21世纪的今天学校教育已经走向了科学教育和人文教育的融合教育----和谐教育。
和谐教育就是以科学理论为指导,以社会发展需求与人的自身发展需求相和谐为宗旨,协调并整体优化各种教育因素,创设和谐的育人氛围,使受教育者在德、智、体、美、劳诸方面得到全面和谐发展。
它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一种教育模式。
和谐教育是在重视科学教育的基础上融进人文教育,它提倡教师在冷静、理性的前提下,要有热情、要感性、要有主见;它提倡老师在为人师表的前提下,要倾注人文关怀和爱。
爱是教育的出发点,没有爱就不会有教育。
意大利作家亚米契斯(1846—1908)有一部儿童读物《心》,中译本(译者夏丐尊)改名为《爱的教育》,把爱和教育联系起来,准确地体现了这部日记体小说提倡谅解和友爱的思想。
爱是教育的前提,爱可以使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的感情互相沟通,使受教育者对教育者产生亲近、尊敬和热爱之感,这时的教育便会产生良好的效果。
之所谓亲其师而信其道.
4.2、用爱和人文关怀来构建构建现代和谐教育.
如果说中国现代的教育是一座大厦,那么就用爱和人文关怀来构建现代和谐教育吧。
用爱和人文关怀打造乐观、积极、向上的教育理想。
一切教育活动的基础是理想的人的形象。
没有某种关于受到教育的人的理想,就无法从事教育!
从古至今人文主义思想家都在强调人,肯定人的价值。
人本主义教育理想非常明确,主要有两个基本点:
强调身心的全面发展,知情意任何一个方面不可以偏废。
正如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报告《学会生存》所指出把一个人在体力、智力、情绪、伦理各方面的因素结合起来,使他成为一个完善的人,一直是各个时代人道主义思潮的一个根本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