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CD性能测试规范.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30057513 上传时间:2023-08-04 格式:DOCX 页数:27 大小:141.7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LCD性能测试规范.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LCD性能测试规范.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LCD性能测试规范.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LCD性能测试规范.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LCD性能测试规范.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LCD性能测试规范.docx

《LCD性能测试规范.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LCD性能测试规范.docx(2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LCD性能测试规范.docx

LCD性能测试规范

1目的

规范本公司所采用LCD性能的测试内容,包括客观性能、主观性能、可靠性等方面的测试方法和通过准则等。

2范围

本规范适用于本公司ODM手机产品项目在研发、小批量、批量等阶段的LCD验收检测工作。

3定义

3.1缩略语:

序号

缩略语

全称

说明

1

--

ChromaticityCoordinates

色度坐标

2

CSTN

ColorSuperTwistedNematic

彩色超级扭曲向列

3

CR

ContrastRatio

对比度

4

--

DeadPixel

坏点

5

--

Dot-Matrix

点阵

6

DPI

DotperInch

点每英寸

7

--

FallTime

下降时间

8

--

Greyscale

灰阶

9

LCD

LiquidcrystalDisplay

液晶显示

10

LCM

Liquidcrystalmodule

液晶模块

11

--

Luminance

亮度

12

--

Lux

勒克斯

13

OLED

OrganicLightemittingdisplay

有机发光显示屏

14

--

Pixel

像素

15

--

Refiective

反射式

16

--

Resolution

分辨率

17

--

ResponseTime

响应时间

18

--

RiseTime

上升时间

4测试环境和测试设备仪器要求

4.1测试环境

4.1.1常温测试环境。

常温测试环境是指表2中各种条件的组合。

条件

最低

最高

大气压

86kPa

106kPa

温度

15℃

35℃

相对湿度

20%

75%

表2常温测试环境

4.1.2光照环境。

要求在暗室或暗箱中进行的测试项目,其环境光照度≦1lux.

4.2测试设备和仪器

主要测试设备和仪器如表3所示:

仪器设备名称

规格/型号/配置

仪器设备名称

规格/型号/配置

光学暗室

光照度≦1lux

屏点压试验机

 

分光色度计

 

静电放电发生器

 

色温计

 

自由跌落试验机

 

可程式温湿度试验箱

 

翻滚跌落试验机

 

温度冲击试验箱

 

重复性微跌试验机

 

盐雾试验箱

 

 

 

表3测试仪器和设备

4.3测试基本要求

a)本规范要求该型号的手机产品LCD单体测试时,通过产品厂家提供的测试夹具使LCD单体显示测试图片;

b)测试中所使用的测试仪器和设备应是经过校准合格,并且在有效使用期内;

c)测试中说使用的电压与电流,要求达到额定电压与额定电流;

d)对于任一测试项目,如果客户有明确的测试方法或通过准则,则以客户要求为准。

5手机产品LCD高中低端定位准则

终端手机产品LCD高中低端按照LCD的三要素:

材质、显示尺寸大小和视角来定。

对LCD的三要素材质、显示尺寸和视角分别制定分数等级,如表4所示。

将三要素的单项得分相加得到LCD总评分,根据总分来定LCD的等级,如表5所示。

如果LCD定位与表4不相符,在LCD封样时指明该手机产品所用LCD定位。

如果没有特殊说明,按照表5执行。

材质

分数

显示尺寸

分数

视角

分数

CSTN

3

(0,2.0寸]

2

全视角

10

TFT

7

(2.0寸,2.4寸]

4

普通视角

7

OLED

10

(2.4寸,3.0寸)

6

[3.0寸,3.5寸)

8

[3.5寸,5.0寸]

10

表4三要素评分标准

高端

中端

低端

LCD总分

总分≥24

18≤总分<24

总分<18

表5LCD高中低端定位标准

6手机产品LCD显示性能测试方法与判定准则

6.1测试图像

根据测试项目的不同,使用bmp或jpg格式的图像,以此作为测试信号源在测试中使用,测试图像类型如表6所示,要求测试图像像素大小与LCD点阵大小相同,图像位深度为24bit.

白色测试图像

RGB(255,255,255)

黑色测试图像

RGB(0,0,0)

红色色阶1测试图像

RGB(255,0,0)

红色色阶2测试图像

RGB(255,64,64)

红色色阶3测试图像

RGB(255,128,128)

绿色色阶1测试图像

RGB(0,255,0)

绿色色阶3测试图像

RGB(128,255,128)

红色色阶1测试图像

RGB(0,0,255)

红色色阶2测试图像

RGB(64,64,255)

红色色阶3测试图像

RGB(128,128,255)

垂直分辨率测试信号

1像素宽的垂直黑白相间线条

水平分辨率测试信号

1像素宽的水平黑白相间线条

表6测试图像

6.2测量位置和测量角度

分光色度计的光轴应与手机产品LCD单体垂直,测量距离为50cm,分光色度计的测量角为0.2°,如图1所示。

或测量距离为30cm,分光色度计的测量角为0.1°.

图1测量位置图

6.3坏点测试

坏点测试方法和判定标准则按照YD/T1607标准执行。

6.3.1试验目的

检验手机产品LCD单体显示区域是否有坏点存在。

坏点包括亮点、暗点和彩点。

6.3.2试验步骤

a)待测样品依次全屏显示白色、黑色、红色、绿色、蓝色测试图像;

b)人眼观察在图像下LCD显示是否有暗点存在,黑色图像下LCD显示是否有白点存在,红色、绿色、蓝色图像下是否有彩点,并记录总坏点的数目。

6.3.3通过准则

手机产品LCD单体显示无坏点存在。

6.4分辨率测试

6.4.1测试目的

检验手机产品LCD单体显示分辨率是否与标称的分辨率一致。

6.4.2试验步骤

a)将待测LCD单体全屏显示对应点阵的垂直分辨率测试图像和水平测试图像;

b)人眼观察LCD是否清晰显示横/竖条,是否清晰可辨,线条粗细、颜色深度是否一致。

若线条清晰可辨,则待测样机显示分辨率与标称分辨率一致。

6.4.3通过准则

手机产品LCD单体的显示分辨率与标称分辨率一致。

6.5亮度测试

LCD亮度定义为LCD显示白色RGB(255,255,255)时的亮度值,单位为cd/m2(坎德拉每平方米),或者称为尼特(nit)。

亮度测试方法按照YD/T1607标准执行。

6.5.1试验目的

检验手机产品LCD单体白场亮度等级下LCD单体显示亮度是否满足要求。

6.5.2试验步骤

a)在暗室环境下,将待测LCD单体显示白色图像RGB(255,255,255);

b)使用分光色度计垂直与LCD测量图2中LCD中心点P0点亮度值,所测得的亮度值为待测LCD单体显示亮度值Lmax.

6.5.3通过标准

TFTLCD

CSTN

OLED

全透

半透

亮度

≧300cd/m2

≧150cd/m2

≧300cd/m2

≧300cd/m2

亮度误差

±10%

±10%

±10%

表7亮度等级通过准则

图2LCD光学性能测量示意图

6.6亮度均匀性测试

亮度均匀性定义为LCD中心与屏边缘图像之间的亮度差。

亮度均匀性测试方法按照SJ/T11348标准执行。

6.6.1试验目的

检验手机产品LCD单体显示亮度是否均匀。

6.6.2试验步骤

a)在暗室环境中,将待测LCD单体点亮,全屏显示白色图像RGB(255,255,255);

b)2.8寸以下LCD采用5点法,使用分光色度计垂直于LCD测量图2中LCDP0、P5~P8点亮度值分别为l0、l5~l8;2.8寸及以上LCD采用9点法,使用分光色度计垂直于LCD测量图2中LCDP0~P8点亮度值分别为l0~l8;

c)选取l0~l8中最大值和最小值,用以下公式计算亮度均匀性LS:

LS=lmin/lmax

6.6.3通过准则

高端

终端

低端

亮度均匀性

≧85%

≧80%

TFT≧75%

CSTN≧70%

表8亮度均匀性通过准则

6.7对比度测试

对比度定义为LCD白色画面的亮度与黑色画面的亮度之比。

对比度测量方法按照YD/T1607标准执行。

6.7.1试验目的

检验手机产品LCD单体对比度是否满足要求。

6.7.2试验步骤

a)在暗室环境下,将待测LCD单体点亮,全屏显示黑色图像RGB(0,0,0,);

b)使用分光色度计垂直于待测LCD单体,测量图2中LCD中心点P0的亮度值,所测得的亮度值为LCD单体全黑亮度值Lmin.

c)引用6.4中LCD白色亮度值Lmax,用以下公式计算对比度CR:

CR=Lmax/Lmin

6.7.3通过标准

高端

终端

低端

对比度

≧800:

1全视角

≧600:

1普通视角

≧2000:

1OLED

≧600:

1全视角

≧400:

1普通视角

≧200:

1TFT

≧30:

1CSTN

表9对比度通过准则

6.8彩色色阶测试(选测)

6.8.1试验目的

检验手机产品LCD单体是否能正常显示红、绿、蓝各颜色不同色阶色彩。

6.8.2试验步骤

a)在暗室环境下,将待测LCD点亮,分别显示红、绿、蓝图片;

b)红色色阶测试,待测LCD单体分别显示红色色阶1图像、红色色阶2图像、红色色阶3图像,用分光色度计垂直于LCD测量图2中P0点依次测量三种图像下色度坐标。

c)绿色色阶测试,待测LCD单体分别显示绿色色阶1图像、绿色色阶2图像、绿色色阶3图像,用分光色度计垂直于LCD测量图2中P0点依次测量三种图像下色度坐标。

d)蓝色色阶测试,待测LCD单体分别显示蓝色色阶1图像、蓝色色阶2图像、蓝色色阶3图像,用分光色度计垂直于LCD测量图2中P0点依次测量三种图像下色度坐标。

6.8.3通过准则

手机产品LCD单体可以显示红、绿、蓝各颜色下不同色阶色彩,同一颜色下色度坐标应按照色阶等级顺序递增或递减,色度坐标等级差应比较明显。

6.9色彩饱和度(色域覆盖度)测试

色彩饱和度即色域覆盖率,在CIE1976色度空间中,以红色RGB(255,0,0),绿色RGB(0,255,0),蓝色RGB(0,0,255)三种颜色色度坐标的测试值为定点,在CIE1976色度空间中得到一个三角形,该三角形覆盖区域为LCD的色域空间,如图3所示,蓝色马蹄形区域为NTSC色域,红色三角形区域为LCD显示区域,该三角形面积和NTSC色域面积的比值称为NTSC色域覆盖率。

色域覆盖率测试方法和判定准则按照YD/T1607标准执行。

图3色域空间

6.9.1试验目的

检验手机产品LCD单体色彩饱和度(色域覆盖率)是否满足要求。

6.9.2试验步骤

a)在暗室环境下,将待测LCD单体点亮;

b)待测LCD单体分别全屏显示红色RGB(255,0,0),绿色RGB(0,255,0),蓝色RGB(0,0,255)图像,用分光色度计垂直与LCD依次测量图2中P0点在CIE1976色度空间中色度坐标(ur′,vr′)、(ug′,vg′)、(ub′,vb′);

c)用以下公式计算色域面积及NTSC色域覆盖率Gp:

色域面积Srgb=1/2{(ur′-ub′)(vg′-vb′)-(ug′-ub′)(vr′-vb′)}

NTSC色域覆盖率Gp=100*Srgb/0.075572%,Gp以百分比表示。

6.9.3通过准则

高端

中端

低端

NTSC色域覆盖率

≧70%全视角

≧60%普通视角

≧110%OLED屏

≧70%全视角

≧60%普通视角

≧70%TFT

≧60%CSTN

表10色域覆盖率通过准则

6.10色度误差测试

色度误差定义为待测LCD单体显示色度坐标与标准色度坐标的偏离。

色度误差测试方法按照GB/T936标准执行。

6.10.1试验目的

检验手机产品LCD单体色度显示一致性。

6.10.2试验步骤

a)在暗室环境下,将待测LCD单体点亮;

b)待测LCD单体全显示白色图像,用分光色度计垂直于LCD测量图2中P0点色度坐标(u′白,v′白);

c)用以下公式计算待测LCD单体白色色度坐标与标准白色色度坐标值的偏离程度,即白色色度误差:

△C′白=√(u′白-u′白0)2+[(v′白-v′白0)/1.5]2式中,标准白色色度坐标u′白0=0.1978,v′白0=0.4683;首先以供应商提供的技术规格书中的白色色度坐标为标准,若供应商没有提供该标准,以标准白色色度坐标为准;

d)红色、绿色、蓝色色度误差测量方法和计算方法同白色色度误差。

6.10.3通过准则

△C′白≤0.0115,△C′红≤0.0230,△C′绿≤0.0230,△C′蓝≤0.0230.

6.11可视角测试

可视角定位为LCD对比度至少能达到10:

1的可观测范围角度,包括水平可视角和垂直可视角,如图4所示,θx+为左视角,θx-为右视角,θy+为上视角,θy-下视角。

图4可视角定义图

6.11.1试验目的

检验手机产品LCD单体显示可视角度大小。

6.11.2试验步骤

a)将亮度计置于6.2中规定的测量位置,分光色度计的位置应能水平和垂直的移动,并且使分光色度计的光轴与待测LCD单体的垂直法线成一个锐角角度θ;

b)保持测量距离不变,从θx=30°开始,以5°为步长递增,按照图5路线水平移动分光色度计值S1和S2处,分别测试屏幕P0点对比度,当P0点对比度变为10:

1时得到左视角和右视角,用度数(°)表示。

图5水平视角测试点示意图

c)从θy=10°开始,以5°为步长递增,按照图6路线垂直移动分光色度计值S3和S4处,分别测试屏幕P0点对比度,当P0点对比度变为10:

1时得到上视角和下视角,用度数(°)表示。

图6垂直视角测试点示意图

6.11.3通过准则

手机产品各材质LCD可视角大小满足表11中要求:

视角

θx+

θx-

θy+

θy-

普通视角/手机产品LCD

≥50°

≥50°

≥15°

≥35°

全视角

≥80°

≥80°

≥80°

≥80°

表11可视角度通过准则

6.12响应时间测试

响应时间定义为LCD显示从全白到全黑再到全白的切换过程中,亮度从90%切换到10%的时间与亮度从10%切换到90%的时间之和,包括上升时间和下降时间,如图7和图8所示。

6.12.1试验目的

检验手机产品LCD单体响应时间是否满足要求。

6.12.2试验步骤

a)在暗室环境下,将待测LCD单体点亮;

b)将待测LCD单体从显示全白图像切换到显示全黑图像,用分光色度计垂直于LCD测量图2中P0位置,记下亮度下降到90%和10%的时刻t1、t2,计算上升时间Tr=t2-t1;

c)将待测LCD单体从显示全黑图像切换到显示全白图像,用分光色度计垂直于LCD测量图2中P0点亮度,记下亮度上升到10%和90%的时刻t3、t4,计算下降时间Tf=t4-t3;

d)计算响应时间T=Tr+Tf.

图7负性LCD响应时间测试

图8正性LCD响应时间测试

6.12.3通过准则

LCD材质

CSTN

TFT

OLED

显示响应时间

T≤250ms

T≤25ms

/

表12响应时间通过准则

7手机产品LCD可靠性测试方法与判定准则

7.1高温存储

7.1.1试验目的

验证手机产品LCD单体在高温环境中运输、存储的适用性。

7.1.2试验参数

a)温度要求:

+80℃;

b)持续时间:

48小时;

c)样品数量:

3pcs.

7.1.3试验步骤

a)在室温下按照附录A检查待测LCD外观和显示功能;

b)将待测LCD单体放进温度试验箱;

c)温度试验箱的温度以1℃/min的速率从常温上升到+80℃;

d)LCD在高温环境中存储48小时;

e)LCD在常温中恢复2小时后按照附录A检查LCD外观和显示功能是否正常。

7.1.4通过准则

高温存储48小时后,LCD外观和显示功能正常。

7.2低温存储

7.2.1试验目的

验证手机产品LCD单体在低温环境中运输、存储的适用性。

7.2.2试验参数

a)温度要求:

-40℃;

b)持续时间:

48小时;

c)样品数量:

3pcs.

7.2.3试验步骤

a)在室温下按照附录A检查待测LCD外观和显示功能;

b)将待测LCD单体放进温度试验箱;

c)温度试验箱的温度以1℃/min的速率从常温下降到-40℃;

d)LCD在低温环境中存储48小时;

e)LCD在常温中恢复2小时后按照附录A检查LCD外观和显示功能是否正常。

7.1.4通过准则

低温存储48小时后,LCD外观和显示功能正常。

7.3高温运行

7.3.1试验目的

验证样品在高温环境中使用的适应性。

7.3.2试验参数

a)温度要求:

60℃;

b)持续时间:

24小时;

c)样品数量:

3pcs.

7.3.3试验步骤

a)在室温下按照附录A检查待测LCD外观和显示功能;

b)将待测LCD单体与测试夹具连接上电,放进温度试验箱,使LCD单体处于显示状态;

c)温度试验箱以1℃/min的速率从常温上升到设定的温度;

d)温度达到稳定后持续运行24小时;

e)按照附录A检查LCD外观和显示功能是否正常。

7.3.4通过准则

LCD外观和显示功能正常。

7.4低温运行

7.4.1试验目的

验证样品在低温环境中使用的适应性。

7.4.2试验参数

a)温度要求:

-30℃;

b)持续时间:

24小时;

c)样品数量:

3pcs.

7.4.3试验步骤

a)在室温下按照附录A检查待测LCD外观和显示功能;

b)将待测LCD单体与测试夹具连接上电,放进温度试验箱,使LCD单体处于显示状态;

c)温度试验箱以1℃/min的速率从常温下降到设定的温度;

d)温度达到稳定后持续运行24小时;

e)按照附录A检查LCD外观和显示功能是否正常。

7.4.4通过准则

LCD外观和显示功能正常。

7.5恒定湿热

7.5.1试验目的

验证样品在高温高湿环境中使用、运输和存储的适应性。

7.5.2试验参数

a)温度要求:

(+55±2)℃;

b)湿度要求:

(95±3)%RH;

c)持续时间:

48小时;

d)样品数量:

3pcs.

7.5.3试验步骤

a)在室温下按照附录A检查待测LCD外观和显示功能;

b)将待测LCD单体与测试夹具连接上电,放进温度试验箱,使LCD单体处于显示状态;

c)温度试验箱以1℃/min的速率从常温上升到+55℃;

d)温度稳定后,在1小时内相对湿度升高到95%RH;

e)LCD在高温高湿环境中持续运行48小时;

f)LCD在常温环境中恢复2小时后,按照附录A检查LCD外观和显示功能是否正常。

7.5.4通过准则

LCD外观和显示功能正常。

7.6温度冲击

7.6.1试验目的

验证样品LCD经受急剧温度变化的能力。

7.6.2试验参数

a)温度要求:

低温-40℃,高温+80℃,温度交变时间<3min;

b)持续时间:

24个循环,1个循环=1H低温+1小时高温;

c)恢复时间:

2小时;

d)样品数量:

3pcs.

7.6.3试验步骤

a)在室温下按照附录A检查待测LCD外观和显示功能;

b)将待测LCD单体放进温度冲击试验箱,先在-40℃中保持1小时后,迅速将温度升高至+80℃并保持1小时,此为1个循环;

c)完成24个循环后,LCD在常温环境中恢复2小时,按照附录A检查LCD外观和显示功能是否正常。

7.6.4通过准则

LCD外观和显示功能正常。

7.7盐雾试验

7.7.1试验目的

验证LCD单体抗盐雾腐蚀能力。

7.7.2试验参数

a)盐雾浓度5%,PH值在6.5~7.2之间;

b)温度条件:

35℃;

c)持续时间:

24小时;

d)样品数量:

3pcs.

7.7.3试验步骤

a)在室温下按照附录A检查待测LCD外观、结构和显示功能;

b)将待测LCD放入盐雾试验箱,放置位置需使受试面与垂直方向成30°角;

c)将待测LCD不得相互接触,间隔距离应是不影响盐雾能自由降落在待测LCD上,以及一个待测LCD上的盐溶液不允许低落在其它待测LCD上;

d)试验设备的工作试验空间内温度为35±2℃。

在工作空间内任一位置,用面积为80cm2的漏斗手机连续雾化20H的盐雾沉降量,平均每小时手机到1.0ml的溶液;

e)试验结束后,用干布擦去LCD表面盐沉积物,用离子风枪清洁吹10分钟,然后在常温下恢复4小时;

f)恢复后检查LCD单体的结构件、主板、连接器和五金件的腐蚀、变色、锈迹等。

7.7.4通过准则

LCD上的结构件、主板、连接器和五金件用清水冲洗后,目测无受腐蚀、变色、锈迹为合格。

7.8静压力试验

7.8.1试验目的

验证手机产品LCD单体承受静压力的适用性。

7.8.2试验参数

a)静压力:

如表13所示;

b)速度:

5~10mm/min;

c)压力测试头标准:

材料为铁,圆柱直径为8mm,压LCD端为R10的光滑球面,如图9所示;

图9LCD静压力测试头尺寸图

d)测试点:

LCD低于2.0寸值测试中心点P0,20.寸~2.8寸测试五个点,如图10中P0~P4点,2.8寸以上测试9个点,如图10中P0~P8点.

图10LCD静压力测试点

e)样品数量:

3pcs.

7.8.3试验步骤

a)测试前检查LCD外观,检查是否有裂痕等异常;

b)设定标准要求的压力值;

c)将LCD单体去掉定位点,放在夹具或影桌面上(可以不点亮LCD),架空,压力头垂直对准LCD屏的测试点位置;

d)用机器或手工以5~10mm/min的速度在LCD上面施加压力,记录LCD屏碎时的压力即静压力。

7.8.4通过准则

玻璃厚度

静压力

玻璃厚度2mm以上,有铁框

玻璃厚度2mm以上,无铁框

玻璃厚度2mm以下,有铁框

玻璃厚度2mm以下,无铁框

屏裂静压力

85N

75N

80N

65N

黑白团静压力

70N

表13不同厚度LCD静压力通过准则

7.9ESD试验

7.9.1试验目的

空气放电对LCD的影响。

7.9.2试验参数

试验样品数:

3pcs.

7.9.3试验步骤

e)将LCD单体连接测试板上电;

f)将静电枪设置为空气放电,电压为±8KV;

g)对LCD屏幕四角及中心点进行放电,每点各10次,如图11所示。

图11LCD静电测试示意图

7.9.4通过准则

LCD显示功能正常,不偏色,无黑白屏等异常现象。

7.10自由跌落(整机)

7.10.1试验目的

确定便携式手持产品在搬运、使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