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安全法》知识问答.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30057359 上传时间:2023-08-04 格式:DOCX 页数:23 大小:36.0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食品安全法》知识问答.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食品安全法》知识问答.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食品安全法》知识问答.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食品安全法》知识问答.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食品安全法》知识问答.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食品安全法》知识问答.docx

《《食品安全法》知识问答.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食品安全法》知识问答.docx(2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食品安全法》知识问答.docx

《食品安全法》知识问答

《食品安全法》知识问答

 

为热烈庆祝《食品安全法》实施一周年,现就食品安全法有关知识以问答形式解释如下:

  、对用于食用的农业初级产品是否适用《食品安全法》?

  答:

食品安全法第二条第二款规定,食用农产品的质量安全管理,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法》的规定。

但是,制定有关食用农产品的质量安全标准、公布食用农产品安全有关信息,应当遵守食品安全法的有关规定。

  食品安全涉及“从农田到餐桌”的整个过程,必须环环相扣,才能保证食品的安全。

在农产品安全方面,年月日十届全国人大党委会第二十一次会议通过了农产品质量安全法。

该法从源头上对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农产品产地、农产品生产、农产品包装和标识等问题作出了规定。

为使食品安全“从农田到餐桌”的有关制度做到相互衔接,食品安全法规定,食用农产品的质量管理,遵守农产品质量安全法的规定。

但是,按照食品安全法有关统一制定食品安全国家标准、继往开来公布食品安全信息的规定,制定有关食用农产品的质量标准、公布食用农产品安全有关信息,应当遵守食品安全法的有关规定。

  、食品安全监管部门应当如何依法行使职权?

  答:

食品安全法第六条规定,县级以上卫生行政、农业行政、质量监管、工商行政管理、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应当加强沟通、配合和衔接,按照各自职责分工,依法行使职权,承担责任。

  食品安全工作涉及食品生产经营多个环节,要环环相扣,不出漏洞,食品安全监管需要卫生行政、质量监督、工商行政管理、食品药品监督管理等多个部门共同进行。

为了保证有关监管部门加强配合,共同履行好食品安全监管职责,防止监管工作中产生监管真空和监管漏洞,食品安全法特别规定县级以上卫生行政、质量监督、工商行政管理、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应当加强沟通、配合和衔接,按照各自职责分工,依法行使职权,承担责任。

这是法律赋予有关监管部门的义务,有关监管部门既要按照职责履行职权,又要加强与其他监管部门的沟通、配合和衔接,做好食品安全监管中的信息共享和行动协调,共同搞好食品安全监管工作。

对于工作不力导致食品安全事故或者造成影响的,有关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应当依法承担责任。

  、食品生产经营应当符合哪些要求?

  答:

食品安全法第二十七条对食品生产经营应当符合哪些要求作了规定。

根据规定,生产经营食品首先应当符合食品安全标准。

食品安全标准有国家标准,有地方标准,还有企业标准。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是强制标准,全国统一,强制执行,食品生产经营必须符合这个标准。

没有食品安全国家标准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可以组织制定食品安全地方标准。

没有食品安全国家标准或者地方标准的,企业应当制定企业标准,作为组织生产的依据。

企业标准应当报省级卫生行政部门备案。

  食品生产经营除了应当符合食品安全标准外,还应当符合一些具体卫生标准要求:

  第一,具有与生产经营的食品品种、数量相适应的食品原料处理和食品加工、包装、贮存等场所,保持该场所环境整洁,并与有毒有害场所及其污染源保持规定的距离。

所谓与食品品种、数量相适应,一般应注意生产经营场所空间大小与生产经营食品的数量相适应,包括产量与设备、包装条件、贮存条件相适应,操作空间与生产相适应,防止食品污染。

生产经营场所要及时清扫,保持干净,保持与有毒、有害场所以及污染源足够的空间距离。

  第二,具有与生产经营的食品品种、数量相适应的生产经营设备或者设施,有相应的消毒、更衣、盥洗、采光、照明、通风、防腐、防尘、防蝇、防鼠、防虫、洗涤以及处理废水、存放垃圾和废弃物的设备或者设施。

  第三,有食品安全专业技术人员和保证食品安全的规章制度。

  第四,具有合理的设备布局和工艺流程,防止待加工食品与直接入口食品、原料与成品交叉污染,避免食品接触有毒物、不洁物。

所谓设备布局和工艺流程合理,主要应注意以下方面:

一是设备布局要形成流水线作业,各环节要按食品制作程序进行,防止后加工序产品返回前加工序;二是各程序中的用具应有区别并有标识,防止混用;三是各工序工作人员应相对固定,未消毒和更换工作服、不得更换工作或者接触食品。

  第五,餐具、饮具和盛放直接入口的容器,使用前应当洗净、消毒,炊具、用后应当洗净,保持清洁。

消毒方法可采用物理或者化学方法,洗涤剂、消毒剂应符合国家卫生要求,按照餐饮具消毒卫生标准进行。

  第六,贮存、运输和装卸食品的容器、工具和设备应当安全、无害,保持清洁,防止食品污染,并符合保证食品安全所需要的温度等特殊要求,不得将食品与有毒、有害物品一同运输。

  第七,直接入口的食品应当有小包装或者使用无毒、清洁的包装材料、餐具。

直接入口食品是指无须再加工处理即可使用的食品。

小包装是指最小单位的包装,包括附有标志的定型包装。

散装食品售出时必须使用无毒、清洁的包装材料或者餐用具。

无毒、清洁的包装材料和餐用具必须符合国家卫生标准及其卫生管理办法的规定,如食品包装聚氯乙烯树脂卫生标准、食品包装用原纸卫生标准等。

  第八,食品生产经营人员应当保持个人卫生,生产经营食品时,应当将手洗净,穿戴清洁的工作衣、帽;销售无包装的直接入口食品时,应当使用无毒、清洁的售货工具。

所谓保持个人卫生,是指食品生产经营人员衣着外观整洁、干净等。

从事销售无包装的直接入口食品工作,工作人员操作前和接触污染物后都必须将手洗净,使用无毒、清洁的工具售货,避免手直接接触食品造成污染。

  第九,用水应当符合国家规定的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

食品生产经营者用水应当符合国家规定的水卫生标准。

  第十,使用的洗涤剂、消毒剂应当对人体安全、无害。

洗涤剂、消毒剂必须符合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制定的有关国家卫生标准,必须是经审查过的安全、无害、无毒产品。

  除了上述十项要求以外,国家对食品安全有其他要求的,食品生产经营还应当符合法律、法规规定的有关食品安全的其他要求。

  、哪些食品是禁止生产经营的?

  答:

食品安全法第二十八条对禁止生产经营的食品作了明确规定。

根据规定,下列食品是禁止生产经营的;

  一是用非食品原料生产的食品或者添加食品添加剂以外的化学物质和其他可能危害人体健康物质的食品,或者用回收食品作为原料生产的食品。

非食品原料是指食品用原料以外的工业原料,如用工业冰醋酸兑制食醋、工业盐酸加工酱油。

在食品中添加食品添加剂以外的化学物质是指在食品中加入食品添加剂以外的不能食用的化学合成物质,即不得在食品中加入非食品添加剂的其他任何化学物质和其他可能危害人体健康的物质。

用回收食品作为原料生产的食品是指将不再符合食用要求的食品回收后再制成食品。

  二是致病性微生物、农药残留、兽药残留、重金属、污染物质以及其他危害人体健康的物质含量超过食品安全标准限量的食品。

致病性微生物,一般是指致病性寄生虫、细菌,如钩端螺旋体、肺吸虫、肉类中的炭疽杆菌、口蹄疫病毒、布氏杆菌、破伤风杆菌、猪丹毒杆菌、肠道致病菌、致病性球菌等,它们常常是疾病传播源。

农药残留、兽药残留是指食品中存量足够多的有毒药剂成分。

食品中重金属,是指食品中含有食用过多则对人体产生损害的金属成分,如海产品中有的会含有过量的对人体有害的铅。

  三是营养成分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专供婴幼儿和其他特定人群的主辅食品。

婴幼儿和其他特定人群因特殊情况需要食用一些特定食品,这些特定食品是他们的主食或辅助食品。

因此,供特定人群食用的主辅食品必须具有人体日常需要的营养成分,否则食用者将产生不适感受,甚至因营养成分不达标而造成人体营养不良,损害婴幼儿等特定人群的身体健康。

  四是腐败变质、油脂酸败、霉变生虫、污秽不洁、混有异物、掺假掺杂或者感官性状异常的食品。

腐败变质,是指食品经过微生物作用使食品中一种成分或多种成分发生变化,感官性状发生变化而丧失可食性。

这种食品一般含有大量的微生物,食用则可能造成食物中毒。

油脂酸败,是指油脂和含油脂的食品在贮存过程中经生物、酶、空气中的氧的作用发生变色、气味改变等变化。

食用这些食品常会造成不良生理反应或者食物中毒。

霉变,是指酶菌污染繁殖,有时表面可见菌丝,可能产生毒素。

食用霉变食品可造成食物中毒或死亡。

生虫,主要是产生粮食、干菜、干肉、干水产品生虫,不指新鲜水果、蔬菜中的虫子。

污秽不洁,是指食品脏,不干净。

混有异物,是指食品中混同与之完全不同甚至有毒、有害的物质,不可食用,如粮食中沙砾。

食品掺假,是指在食品中添加廉价或没有营养价值的物质,或从食品中抽去了有营养的物质或替换进次等物质,如蜂蜜中加入转化糖,巧克力饼干加入色素,全脂奶粉中抽调脂肪。

食品掺杂,是指在食品中加入杂物,如腐竹中加入硅酸钠或硼砂,辣椒粉中加入红砖沫。

食品掺假掺杂,可能损害食用者的身体健康甚至危及生命。

感官性状异常,常指上述以外的腐败变质或污染的情况。

  五是病死、毒死或者死因不明的禽、畜、兽、水产动物肉类及其制品。

病死是指一切因病死亡的禽、畜、兽、水产动物;毒死是指中毒死亡的禽、畜、兽、水产动物;死因不明是指死亡原因不明的禽、畜、兽、水产动物。

  六是未经动物卫生监督机构检疫或者检疫不合格的肉类,或者未经经验或者检验不合格的肉类制品。

为确保肉类食品安全,对进入市场销售的动物肉类以及肉类制品,国家实行卫生检疫制度。

不经卫生监督机构检疫或者检验不合格的肉类以及肉类制品,不得进入市场销售。

  七是被包装材料、容器、运输工具等污染的食品。

食品包装材料、容器、运输工具等必须符合安全、无害要求,保持清洁,防止污染食品。

被污染的食品不具备食用安全性要求。

  八是超过保质期的食品。

食品保质期是指食品在标签上所示条件下维持食品品质的最大期限。

食品超过保质期时,已不再符合食品卫生安全要求。

  九是无标签的预包装食品。

应当包装的食品必须包装销售。

包装应当有标签,标签应当载明一些必备事项。

  十是国家为防病等特殊需要命令禁止生产经营的食品。

现实生活中,有时某种疾病流行与某一食品有关。

为防范疾病,国家得明令禁止生产经营这类食品。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变化,对食品安全的要求会有变化,其他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或者要求,食品生产经营者也不得生产经营。

  、食品生产经营者是否需同时取得食品生产许可、食品流通许可、餐饮服务许可?

农民个人销售其自产的食用农产品是否需要取得食品流通许可?

  答:

食品安全法第二十九条第二款规定,取得食品生产许可的食品生产者在其生产场所销售其生产的食品,不需要取得食品流通的许可;取得餐饮服务许可的餐饮服务提供者在其餐饮服务场所出售其制作加工的食品,不需要取得食品生产和流通的许可。

根据这一规定,对经许可从事食品生产的,生产者在其生产场所销售其生产的食品,不需要在取得食品流通许可;对经许可从事餐饮服务的,服务者在经营场所出售其制作加工的食品,不需要再取得食品生产许可和食品流通许可。

另外,农民从事农业种植、养殖,天然地为社会生产大量食用农产品。

除食用农产品须符合农产品质量安全法的规定外,农民个人销售其自产的食用农产品无需取得食品流通许可。

  、对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和食品摊贩从事食品生产经营如何管理?

  答:

实践中,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以及食品摊贩的食品生产经营条件差,场所环境卫生脏乱,成为目前食品安全监管的薄弱环节,需要加强监管,以确保食品安全。

但是,全国生产加工小作坊和食品摊贩数量众多且情况复杂,各地发展水平不平衡,饮食习惯存在较大差异,确实又难以实施统一管理。

对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和食品摊贩从事食品生产经营活动如何管理,食品安全法作了一些规定。

食品安全法第二十九条第三款规定,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和食品摊贩从事食品生产经营活动,应当符合本法规定的与其生产经营规模、条件相适应的食品安全要求,保证所生产经营的食品卫生、无毒、无害,有关部门应当对其加强监督管理,具体管理办法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依照本法制定。

因此,根据这一规定,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和食品摊贩从事食品生产经营活动,应当符合食品安全法规定的与其生产经营规模、条件相适应的食品安全要求,保证所生产经营的食品卫生、无毒、无害。

同时,有关部门应当加强监督管理。

具体管理办法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依照食品安全法制定。

各地应结合实际,制定切实可行和有效的管理办法,确保食品安全。

  为了鼓励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改进生产条件,鼓励食品摊贩进入集中交易市场、店铺等固定场所经营,食品安全法第三十条还规定,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鼓励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改进生产条件;鼓励食品摊贩进入集中交易市场、店铺等规定场所经营。

根据这一规定,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采取有效措施,鼓励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改进生产条件,鼓励食品摊贩进入集中交易市场、店铺等固定场所经营,履行食品安全管理职责,确保食品加工小作坊和食品摊贩生产经营的食品卫生安全。

  、食品生产经营者如何加强对从业人员的健康管理?

哪些人员不得从事接触直接入口食品的工作?

  答:

食品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容易受到病原体污染,成为食源性疾患特别是肠道传染病的传播媒介。

食品生产经营从业人员如果携带这类病原体或处于患病期间,容易通过污染食品传播给消费者,造成食源性疾病流行。

因此,有必要加强食品生产经营从业人员的健康管理。

食品安全法第三十四条对食品生产经营从业人员的健康管理制度作了规定,同时明确了不得从事接触直接入口食品工作的人员范围。

食品安全法第三十四条规定,食品生产经营者应当建立并执行从业人员健康管理制度。

患有痢疾、伤寒、病毒性肝炎等消化道传染病的人员,以及患有活动性肺结核、化脓性或渗出性皮肤病等有碍食品安全的疾病的人员,不得从事接触直接入口食品的工作。

食品生产经营人员每年应当进行健康检查,取得健康证明后方可参加工作。

根据这一规定,食品生产经营者主要应从以下三个方面加强对从业人员的健康管理,保证食品不受污染:

  一是食品生产经营者应当建立并执行从业人员健康管理制度,对所有从业人员必须依法进行身体健康检查并予以登记。

  二是食品生产经营者不得安排患有痢疾、伤寒、病毒性肝炎等消化道传染病的人员,以及患有活动性肺结核、化脓性或渗出性皮肤病等其他有碍食品安全的疾病的人员从事接触直接入口食品的工作。

从事接触直接入口食品工作的人员患有这些疾病时,食品生产经营者应当立即调换工作。

  三是执行食品生产经营人员健康年检制度。

食品生产经营人员应当每年进行健康检查,在取得健康证明后方可从事食品生产经营工作。

这里,食品生产经营人员包括新参加工作或临时从事食品生产经营的人员。

根据卫生部发布的预防性健康检查管理办法,对食品生产经营从业人员的健康检查和出具健康证明必须由政府卫生行政部门指定的医疗卫生机构实施,非指定的医疗卫生机构的健康检查证明无效。

该办法还对健康检查的项目的内容做了具体规定。

食品生产经营者应当依据国家有关规定每年对食品生产经营人员进行健康检查。

  、食品经营者为什么必须查验供货者的许可证和食品合格的证明文件及建立食品进货查验记录制度?

  答:

食品经营者往往直接面向广大消费者,其所售食品是否安全,直接关系到广大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这就要求食品经营者在采购食品时应当严格把关,保证所购食品安全可靠。

这也是食品经营者对其所售食品应负的安全责任和义务。

所以,食品安全法第三十九条第一款规定:

“食品经营者采购食品时,应当查验供货者的许可证和食品合格的证明文件。

”从而赋予了食品经营者查验供货者的许可证和食品合格证明文件的权利,目的是为了保证其采购食品的进货渠道安全可靠,以防止没有生产许可证和食品合格证明文件的、不符合国家食品安全标准的食品流入市场,危害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

  实践中,在发生食品安全事故时,食品经营者和食品生产者之间为责任问题而发生纠纷,导致安全责任不明。

为了加强了食品经营者的食品安全责任意识,切实保证食品经营者所经营食品的安全,在食品经营者的食品供货者之间形成相互制约的监督机制,同时也能为政府有关部门加强对食品经营者、食品供货者和食品安全的监督检查提供便利,保证食品安全,切实维护广大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及其他合法权益,食品安全法第三十九第二款和第三款还明确规定:

食品经营企业应当建立食品进货查验记录制度,如实记录食品的名称、规格、数量、生产批号、保质期、供货者名称及联系方式、进货日期等内容。

食品进货查验记录应当真实,保存期限不得少于二年。

与此同时,为了减轻食品经营企业进货查验的负担,降低企业经营成本,第三十九条第四款又规定,实行统一配送经营方式的食品经营企业,可以由企业总部统一查验供货者的许可证和食品合格的证明文件,进行食品进货查验记录。

这样可以减轻各个经营者自行进行查验记录之负担。

当然,对于不是实行统一配送经营方式的食品经营企业,或者虽然实行统一配送经营,但没有经企业总部对所进货物进行统一查验的食品经营企业,仍然要按照建立食品进货查验记录制度的相关规定要求,自行进行查验,不得疏忽。

  、食品经营者贮存食品应尽什么注意义务?

  答:

食品有其自身的特殊性,在既定温度下都有一定的保质期,过了保质期就容易腐败变质。

所以,食品一般对于贮存环境和条件的要求相对都比较高,如对温度、空气的湿度、环境的洁净程度等,都有不同于其他物质贮存的特别之处。

一般来讲,食品贮存温度不宜过高,要保持阴凉,防止酸腐;空气湿度不能过大,要保持干燥,防止发霉、变质;环境要干净、整洁、卫生,避免蝇虫、蟑螂、鼠类等祸害,感染传播疾病的病菌、病毒;还要注意避开各种非食品和有毒、有害物质,远离各种污染源,防止造成食品污染,导致食品安全事故。

因此,做好食品的贮存工作,一方面对于保证食品安全,维护广大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十分重要;另一方面对于维护食品经营者的自身利益,减少食品经营者因食品变质、污染而造成不必要的损失也不无裨益。

鉴于此,食品安全法第四十条对食品经营者贮存食品方面应尽的义务作了规定,即食品经营者应当按照保证食品安全的要求贮存食品,并要定期检查库存食品,及时清理变质或者超过保质期的食品。

其目的就是为了防止变质、超过保质期或者遭受污染的食品流入市场,避免造成食品安全事故,以保护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

  、食品经营者贮存、销售散装食品应当遵守哪些规定?

  答:

散装食品较之预包装食品贮存难度更大,要求条件更高。

无论是贮存,还是销售,没有明确的区分和辨识标志都不利于保存和分辨,对种类相近似的食品尤其容易导致混淆,给食品的流通经营带来不变。

所以,食品经营者贮存散装食品,应当将各种散装食品分离存放,特别是对直接入口的散装食品,还应当有清洁的外罩或覆盖物,使用的存放容器和外包装材料应当清洁、无毒,而且所有食品都要远离各种污染源,防止造成食品污染。

对此,食品安全法第四十一条明确规定,食品经营者贮存散装食品,应当在贮存位置标明所存放食品的名称、生产日期、保质期、生产者名称及联系方式等内容。

这样规定可以起到四个方面的作用:

一是便于食品经营者自身区分辨识不同种类的食品;二是辨识食品经营者对食品进行检查,及时清理变质或者超过保质期的食品;三是便于食品经营者在检查中发现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食品时,能及时和食品生产者取得联系,通知其停止生产,召回已销售食品,尽早消除食品安全隐患;四是便于政府有关部门对食品安全的监督检查,保证食品市场的健康和安全。

  由于散装食品存在“散”的特点,也就给消费者带来一定的不便。

为了使消费者明确了解散装食品的各种信息,让消费者在充分知情的情况下自由选购和食用所需的散装食品,并便于消费者根据散装食品的销售标识,对所购食品的生产者和经营者进行监督,维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食品安全法在同一条规定,食品经营者销售散装食品,应当在散装食品的容器、外包装上标明食品的名称、生产日期、保质期、生产经营者名称及联系方式等内容。

从而对食品经营者销售散装食品的行为给予了明确规范。

  、预包装食品包装上的标签应当标明哪些事项?

  答:

预包装食品是指预先定量包装或者制作在包装材料和容器中的食品,它不像散装食品那样让人容易分辨其品种、色泽、形象、气味等,无法让人直观地辨别这种食品,并感受到食品的质量好坏。

食品经营者和消费者只能通过食品包装来间接地辨别食品的优劣。

所以,食品安全法规定要求预包装食品的包装上应当有说明该食品有关情况的标签,以保证食品经营者、消费者的知情权。

具体来讲,就是食品生产者应当按照食品安全法第四十二条的规定,在预包装食品的标签上如实标明下列事项:

()名称、规格、净含量、生产日期;()成分或者配料表;()生产者的名称、地址、联系方式;()保质期;()产品标准代号;()贮存条件;()所使用的食品添加剂在国家标准中的通用名称;()生产许可证编号;()法律、法规或者食品安全标准规定必须标明的其他事项。

这样有利于食品经营者和消费者进行辨别、选购和监督。

  、专供婴幼儿和其他特定人群的主辅食品的包装标签有什么特别的要求?

  答:

对于专供婴幼儿和其他特定人群的主辅食品,根据食品安全法的规定,除了符合一般预包装食品的标识要求外,其标签还应当标明该食品的“主要营养成分及其含量”。

这主要是因为婴幼儿和其他特定人群的身体条件、生理特点和职业需求,对食品的营养成分和含量要求与一般人不同。

食品的营养成分及其含量,是指该食品所包括的人体代谢所需要的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维生素、矿物质等营养素及其含量。

不同的食品其营养成分及其含量应当符合不同人群人体的营养要求。

婴幼儿正处于生长发育的关键时期,身体的各种器官尚未完全发育成熟,自身的新陈代谢能力比较差,免疫力比较弱,这种生命特定阶段的特殊性决定了其对食品的营养有着不同于成人的要求,老年人由于各种身体技能下降,身体的免疫力也相对较差,因而对于食品的营养要求也不同于其他成人;还有一些特定的人群,如孕产妇、运动员、航天员等等,他们出于生理特点或职业的需要,都对食品的营养有着自身特殊的要求,不能如同常人一样对待。

因此,对于专供婴幼儿和其他特定人群的主辅食品,食品生产者在其标签上还应当特别标明该食品的主要营养成分及其含量,以保证其所生产的食品符合专供婴幼儿和其他特定人群主辅食品的营养要求,保证他们食用后身体健康,不受劣质食品的损害。

  、食品安全法对食品和食品添加剂标签、说明书的内容有什么要求?

  答:

根据食品安全法第四十二条的有关规定,食品和食品添加剂的标签和说明书,主要是说明食品和食品添加剂的通用名称、规格、净含量、生产日期、成分或者配料表,保质期,产品标准代号,贮存条件以及适用范围、用量、使用方法。

食品安全法第四十八条规定则要求“食品和食品添加剂的标签、说明书,不得含有虚假、夸大的内容,不得涉及疾病预防、治疗功能。

”不仅如此,食品和食品添加剂的生产者还须保证“食品和食品添加剂的标签、说明书应当清楚、明显,容易辨识”。

“食品和食品添加剂与其标签、说明书所标明的内容不符的,不得上市销售。

”简单归结起来,食品安全法对食品和食品添加剂标签、说明书内容的要求就是:

名实相符,明确清晰,合法上市。

  食品安全法第四十八条同时明确规定,食品生产者对标签、说明书上所标明的内容负责。

这样要求是因为食品是事关人生存和健康成长的最基本的物质。

俗话说:

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

食品标签、说明书的内容是否真实,直接关系到广大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

特别是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进步,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的健康意识和保健意识不断增强。

面对这种市场需求,食品生产者出于追逐利润的目的,往往会想办法提高产品的市场份额。

如有些食品生产者为了扩大市场,往往会夸大其在某方面的营养价值和作用,在食品的标签或说明书上作出各种虚假宣传和承诺,宣称其具有预防和治疗某些疾病的功能和作用,将消费者引入消费误区,有些消费者出于健康需求和对企业的信赖,往往会按照其食品标签的说明购买和食用。

食品安全法要求食品生产者对标签、说明书上所标明的内容负责,则有利于增强食品生产者的责任意识,保证食品安全,维护广大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同时也有利于打击不法生产经营活动,维护健康的市场秩序,保持社会稳定。

  、食品经营者销售预包装食品应尽什么注意义务?

  答:

食品安全法第四十九条明确规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