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败英雄.docx
《失败英雄.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失败英雄.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失败英雄
“失败英雄”梁从诫
汪永晨
①梁从诫先生领导创建了国内首个民间环保组织“自然之友”,自1993年成立以来,“自然之友”开展了许许多多环保方面的重大行动。
我曾亲耳听过梁先生的这句自嘲:
我们一家三代都是失败的英雄,可以说是屡战屡败但也都是屡败屡战。
当时,梁先生说,如果说我从祖父和父母[注]身上继承了点什么的话,那就是信念:
一个人要有社会责任感。
②我曾拉梁先生和我一起去过我的环保启蒙地江苏省睢宁县大余小学。
这是从上世纪80年代起就在学校开展爱鸟活动的一所农村小学。
那所学校的学生和老师用绘画、唱歌、跳舞等形式,在田间河边开展课外活动,表达人类对小鸟的热爱。
那次,年近70岁的梁先生在小学参加农村孩子的爱鸟活动,那活泼劲儿和孩子们不分高低。
至今我脑子里还有着返璞归真的梁先生,如同孩子般在农村小学的操场上和孩子们一起跑跑跳跳的情形。
③作为国家环保局的“环境使者”,我和梁先生曾一起去过三峡。
我们站在黄柏河边,这是当地人认为治理得不错的河,所以请我们这些环保使者来看。
对那治理过的河水还有质疑的作家徐刚蹲在江边捞起一把水草,再站起来时,眉头皱起来,鼻子和嘴也都挤在了一起。
梁先生也不客气地对陪着我们的环保局干部表达了他的态度:
人的认识当然是要有一个过程的。
20年前,在黄柏河还能见底的那个年代,要人们认识到水库将对邻近水域带来多么严重的负面影响,也许不够现实。
然而到了上世纪80年代末,在黄柏河已经开始由绿变黑的时候,在论证中还把“对水污染的影响”列为“影响较小,采取有效措施后可减小危害”的一类,甚至时至今日,还在说三峡水库污染“问题不大”,就很难说是实事求是的了。
④那次三峡归来,在国家环保总局召开的环保使者的年会上,梁先生送给我一本杂志,上面有他写的文章,表述自己对长江污染应如何面对的见解。
那篇文章中梁先生这样写道:
“江水轻拍船舷,船在微微晃动。
舟上有人难眠。
遥想当年,李白遇赦,从奉节东下,一路神采飞扬,留下‘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的不朽诗句。
寥寥数字,向我们透露了一千多年前三峡森林茂密、野生动物出没的自然环境和生态消息。
今人面对两岸濯濯童山,峡中滔滔黄水,李白诗中景色,已无法想象;森林与猴子什么年代起从这里消失,也不可考。
若诗仙再世,与我辈同行,又会写下怎样的诗句留给后人?
历史的冷眼将始终注视着三峡,注视着长江,注视着我们!
”
⑤我和粱先生曾一起参加一个美国高层代表团到华访问的工作午餐。
梁先生向美国官员讲起他和克林顿的见面,讲起他当时将一张滇金丝猴母子的照片作为礼物送给克林顿。
克林顿饶有兴致地问:
“这种金丝猴的数量还有多少?
”“不足1200只。
而且据我们所知,这是灵长类中除了人类之外唯一的红唇动物。
”“哦,那是我的表亲!
”当时,在座的人都笑了。
今天想起梁先生当时的介绍,想起他说的“不足1200只”,好像刚明白梁先生当时的用心——我们都是濒危动物,金丝猴和保护金丝猴的人。
⑥我刚刚出版的新书《追寻“野人”的足迹——中国环保领跑人》中,第一位“野人”就是梁先生。
在我写粱先生的文章里有这样一段:
这些年来,梁先生的演讲,直接、间接的听众不知有没有人统计过;坐在台下、课堂上听梁先生讲课,最多一次有多少人,我也不知道,可最少的一次有多少,梁先生亲口告诉过我,5个。
那是在某国家机关。
我问粱先生,那你讲了吗?
他告诉我,当然不能放弃,我还像是下面坐着成千上万的听众那样给那5个人讲了中国民间组织的环保历程。
梁先生告诉他们:
环境保护不仅仅是政府的事情,也不仅仅是专家的事情,如果我们作为普通的公民,不参与、不支持、不关注环境保护,仅靠政府和专家,任何国家都是不可能把环境治理好的。
⑦梁先生曾作过这样一个比喻。
他说:
或许,当今的人类就像坐在“泰坦尼克号”上,你有一等舱的乐趣,我有二等舱的活法。
突然有一天撞上冰山,停也停不下来,拐也拐不了弯,大家只能同归于尽。
⑧梁先生没有看到这本书的出版。
在这本书写梁先生的章节中,最后一句话是:
“我没有问过梁先生,但我想我的这个假设:
为‘表亲’奔走,是这辈子要一直奔下去了,是不是就是出于从父辈那里得到的信念,一个人要有社会责任感?
”
⑨梁先生您不会反对吧!
(有删节)
5.下列对这篇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站在黄柏河边,梁先生毫不客气地表达了他对于三峡工程的否定,他认为说三峡水库污染“问题不大”,并不是一种实事求是的态度。
B.梁先生遥想李白当年沿江而下的景象,是为了将长江两岸曾经草木丰茂、野生动物出没的生态环境与现在的童山黄水作对比,表达了对三峡环境破坏严重的忧虑。
C.梁从诫曾将一张滇金丝猴母子的照片作为礼物送给克林顿,是因为它是灵长类中除人类之外唯一的红唇动物,而且这种金丝猴和保护金丝猴的人都是濒危动物。
D.从作家徐刚捞起水草时的神情来看,黄柏河并没有治理好,但当地环保官员却认为治理得不错;梁先生在某国家机关做讲座,却只有五位听众,这都说明政府部门对环保工作不重视。
E.本文通过对“失败英雄”梁从诫相关事迹的描述,表现了一位有社会责任感的环保斗士为保护环境奔走呼吁、不计得失、鞠躬尽瘁的高尚情怀和伟大精神。
答E给3分,答B给2分,答C给1分;答A、D不给分。
(A项梁先生并没有否定三峡工程,而是批评人们对环保的认识;C项错在最后一分句太过肯定,原文只是作者的揣测;D项以偏概全,对文章的理解有误。
)
6.这篇传记的题目“‘失败英雄’梁从诫”有什么含义?
请简要分析。
(6分)
①这是梁先生的一句自嘲:
我们一家三代都是失败的英雄;可以说是屡战屡败但也都是屡败屡战;【我猜:
祖父梁启超戊戌变法失败,父亲保护古建筑失败,自己搞环保也收效不大】
②梁先生毕生为保护环境而努力,虽然得到了很多人的理解和支持,但很多时候因为种种原因也会遭遇很多挫折;
③虽然常常失败,但他从不气馁,而是继续为环保事业而奋斗,他是一个英雄。
④一个为保护环境而不懈努力的英雄却屡屡失败,这也是整个社会的悲剧,这样的题目能引起人们对社会大环境存在问题的深层思考和关注。
(6分;答出一点给2分,答出任意三点、意思对即可)
7.梁从诫说:
“或许,当今的人类就像坐在‘泰坦尼克号’上,你有一等舱的乐趣,我有二等舱的活法。
突然有一天撞上冰山,停也停不下来,拐也拐不了弯,大家只能同归于尽。
”这个比喻有什么深意?
请简要分析。
(6分)
①人类只有一个地球,我们有着共同的生存环境,利害相关。
②当今世界每个国家、民族或个人都会有自己不同于他人的生活方式、意识形态等自由。
③我们不应忘记共同的利益,要保护好共同的生存家园,否则人类将面临灾难性后果,自我毁灭。
(6分;答出一点给2分,意思对即可)
8.“梁先生说,如果说我从祖父和父母身上继承了点什么的话,那就是信念:
一个人要有社会责任感。
”请你从“继承”、“信念”、“责任感”三个方面中任选一个,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看法。
(8分)
观点一:
我们从前辈身上或文化传统中继承的最宝贵的是精神和信念。
梁先生从祖父和父母那里继承了对社会负责的信念,促使自己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我们要从前辈身上或文化传统中汲取优秀的精神财富,促使自己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作为前辈,也要身体力行,给后代以积极的影响,给后代留下最无价的精神财富。
观点二:
每个人都要有积极的人生信念,并为这一信念奋斗终身。
信念好像人生的明灯,指引着人朝着正确的方向有意义地生活,而不是浑浑噩噩,随波逐流——明确方向;有了信念人才能积极主动、不怕困难、坚强无畏——信念作用;梁先生就是一个具有坚定信念的人,所以他才能在环保道路上屡败屡战,从不气馁——结合事例。
观点三:
每个人都要有社会责任感,要争取为社会做出些贡献。
梁家三代人都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为社会作出了巨大贡献;正是这样的社会责任感,让梁先生不计名利得失,为保护环境奔走呼吁,献出了自己的全部精力;我们也要有社会责任感,要争取为社会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8分;只谈一个方面即可,要言之有据,层次清晰,语言通顺;其中观点正确2分;论述6分,分号前后所分三点,答出一点3分,答出任意两点、意思对即可;如只泛泛论述,不结合文本,论述部分最多得3分。
)
【规律总结】
第二节传记类作品阅读
(2)
【考纲解读】【知识梳理】见前
【典型例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25分)
回想铁生 陈村
①2010年的最后一天,早上八点半,我被手机短信闹醒,去看,才知道史铁生去世的消息。
接着的几天有几十家媒体要求采访,我一一谢绝。
我自己写文章比记者写真实。
他在送我的华夏社出版的《礼拜日》一书上写道,陈村:
这家出版社,这本书的装帧,这本书的作者和这本书的存有者,都与残疾有关。
看来,残疾有可能是这个世界的本质。
铁生八九年十月。
②他跟我投缘,也许因为我们有相似的经历,都曾当过知青,都是病退回城,都曾在里弄加工组“午餐半小时”,都属残疾人,都写作。
但他站不起来了,我还能弯曲地站立和难看地短程行走,我曾跟他说,我在走向他。
他的困厄比我多十倍,他的思想也深入十倍。
在我眼里,史铁生是当代中国最好的作家。
③这些年,我到北京必去望望史铁生。
在他那里坐两三个小时,吃顿饭。
他们夫妇邀我住他们家,我总推辞了。
我来去匆匆,住下本可以多说话,可是他的身体禁不住客人的打扰。
他的截瘫,他的肾脏萎缩,用他的话说,发动机和轮子都坏了,维持身体的运行很累。
每周两到三次的肾脏透析,不由分说地打断他的生活和思维。
④除了他的体力精力,除了同情他不能多抽烟,我和他的谈话与常人无异。
谈得很快乐。
残疾其实并不缺少什么,只是不能实现罢了。
他常常想得比人们深入透彻,他有自己的理由和节律。
他是小说家,我喜欢读他作品的一个最大的理由是,他的想法和文字明净,不曾神神鬼鬼牵丝攀藤。
他的手总是温暖的,宽厚的。
他是能超越智和愚的。
他不作状,而是常常省察自己的内心。
他把自己看轻了,才能去爱自己,爱世界。
⑤史铁生通常并不抱怨,他知道感恩,知道在生的命题下诸多奥义。
别人用腿走路,丈量大地。
他从腿开始思想,体察心灵。
他常常纠缠在那些排遣不开的命题,时间长了,成为习惯和乐趣。
他的想法都是经过推理论证的,有明晰的线索可寻。
可是,听他说话的人,因为自己的好腿好肾,常常哼哼哈哈的,懒得跟从他的思维。
他更多被阅读的是《我的遥远的清平湾》,《我与地坛》,《命若琴弦》。
那样的故事只有他能写。
读时候想,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缨。
⑥读史铁生的文章,和他谈话,都不会越读越狭隘。
他很艰难地从生存的窄缝里走出来,带着豁然开朗的喜悦。
我常是站到自己之外,有一种嘲弄自己之流的快乐。
他不是,他完整地保存自己,依然快乐。
经过那道窄缝之后,快乐肯定不再张扬,应该称为喜悦了。
他是用喜悦平衡困苦的人,不容易破灭。
许多游戏和他无缘,他不再迷失,可以观赏自己,观赏上帝的手艺。
史铁生坦然写他自己,他的一生透明坦荡,读过他作品的人知道他许多往事,也看见他的许多思索。
那些困苦,经受血的洗礼后成了他的资源,以此走向内心,走通命定之路,去看他人和世界。
他追问,但不控诉,不失态。
⑦这几天重新翻看《病隙碎笔》和他送我的其他书。
他将自己拆开,思索许多有关精神的命题。
关于上帝和神,关于心魂,关于爱情,关于有无,关于自卑,关于生死。
他给世界找到的本质是残疾和爱情:
残疾是事物的障碍,爱情是心魂的追求。
他将上帝视为同行,窥探上帝作为编剧的手艺。
1998年1月,我带女儿去看铁生。
铁生打开电脑教她玩著名的吃豆子游戏。
他说自己有时也玩两盘。
这也是他的生存状态,在死神的追逐下,他飞快行走,一路跳跳蹦蹦地吃下许多豆子。
这个轮椅上的人是最勇敢的人,面向真实的人生,不退缩到无知和曲解,不麻痹麻醉自己。
他对许多事情兴致盎然,关心新旧科学和新旧哲学,关心今天。
他的叙述强调逻辑,推理严密,用论据论证那些看似荒谬的人生命题。
他一直在思索:
人从哪里来,到哪里去。
他从身体的不能去想精神,想灵魂。
他的神不是星相或星座,而在自己心中。
他是无法站立的人,也是最挺拔正直的人。
⑧2011年1月6日,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