升级版课题方案国家级.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30050283 上传时间:2023-08-04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0.9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升级版课题方案国家级.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升级版课题方案国家级.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升级版课题方案国家级.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升级版课题方案国家级.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升级版课题方案国家级.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升级版课题方案国家级.docx

《升级版课题方案国家级.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升级版课题方案国家级.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升级版课题方案国家级.docx

升级版课题方案国家级

全国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教育部关工委重点课题《新时期中小学家庭教育立德树人的综合研究》子课题《农村留守中小学生家庭教育与立德树人的关系研究》

实施方案

一、选题的背景

1、中国目前留守儿童的现状:

根据《中国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资料》样本数据推算,全国有农村留守儿童6102.55万,占农村儿童37.7%,占全国儿童21.88%。

与2005年全国1%抽样调查估算数据5800万人相比,5年间全国农村留守儿童增加约302万人。

2012年9月,教育部公布的《2011年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2011年全国义务教育阶段在校生中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共1260.97万人,这较之于2010年增加了93.79万人。

据2014年五普资料显示,在一些农村劳动力输出大省,留守儿童在当地儿童总数所占比例高达17%-26%,父母双方都外出流动,儿童不能与父母在一起生活的情况在全部留守儿童中超过了半数,比例高达56.17%。

此外,农村留守儿童年龄结构发生变化,学龄前儿童规模快速膨胀。

报告指出,目前学龄前农村留守儿童(0-5岁)达2342万,在农村留守儿童中占38.37%,比2005年的学龄前农村留守儿童增加了757万,增幅达47.73%。

义务教育阶段留守儿童规模为2948万,其中小学(6-11岁)和初中(12-14岁)学龄阶段儿童在农村留守儿童中分别占32.01%和16.30%,规模分别为1953万和995万。

就习水县而言,我县是一个农业大县,同时还是国家贫困县,在74万人口中,农村人口占71%以上,义务教育阶段在校学生8万多人,而农村约占70%以上。

由于我县经济不发达,农村人均收入不高,外出务工人员众多,留守中小学生所占比例较之于全国更高,留守中小学生家庭教育出现严重的缺位和错位,导致学校教育难行。

2:

中国目前留守儿童的存在问题:

留守中小学生(含幼儿园)与非留守中小学生(含幼儿园)之间的差别:

为弄清楚留守中小学生(含幼儿园)与非留守中小学生(含幼儿园)家庭教育对他的影响,我校进行了专门的问卷调查和个案分析,结果显示,留守中小学生(含幼儿园)品德形成和价值观比非留守中小学生(含幼儿园)品德形成和正确核心价值观差得多。

导致这样的原因是因为大多数留守中小学生(含幼儿园)的家庭的家庭教育由这些“留守儿童”的祖父祖母、外公外婆、亲朋好友及兄弟姐妹、老师成了他们的代理家长或监护人,时间长了,由于亲子关系疏远、隔代教育缺陷,这群人在家庭教育中,由于代理家长(监护人)采取简单、不合理方法对留守学生进行教育,得不到良好的家庭教育,导致留守学生品行不端,道德意识淡薄,更不要说树立正确的核心价值观。

据统计:

一是80%以上的留守儿童是由祖父母,外祖父母隔代监护和亲友临时监护,年事已高,文化素质较低的祖辈监护人基本没有能力辅导和监督孩子学习,同时由于受农村办学条件的限制,学校与留守学生家庭之间缺少沟通,家庭和学校监护不力,学生产生厌学、逃学、辍学现象。

二是70%的父母年均回家不足3次,有的甚至几年才回家1次,近30%的留守儿童与父母通话、通信月均不足1次,导致留守儿童情感需求得不到满足,遇到心理问题得不到疏通,极大地影响了身心的健康发展,形成人格扭曲隐患,从而产生心理失衡、道德失范、行为失控。

从某省一项调查显示:

19.6%的留守儿童觉得自己不如人;11.4%的觉得自己受歧视;9.5%的有过被遗弃感觉。

在青少年犯罪中留守儿童所占比例高达20%。

三是由于监护责任不落实,监护人缺少防范意识,导致留守儿童受到伤害。

四是长期单亲监护和隔代监护,甚至他人监护、无人监护,这种亲情的缺失使孩子变得孤僻、抑郁,从而出现心理问题。

正因为这些孩子在家庭中受到不同的教育方式的影响,良好的家庭教育能促进他们健康成长,成为品德高尚、立志为社会、为人类作贡献的人才,而没有接受良好家庭教育有这部份人,他们品行不端,无远大目标甚至于走上违法犯罪之路。

所以,对农村留守中小学生家庭教育立德树人进行研究,让代理家长(监护人)了解农村留守中小学生家庭教育与立德树人的关系,懂得如何正确进行家庭教育势在必行。

让代理家长(监护人)掌握正确家庭教育方法,从而正确教育留守孩子,让学生形成良好品行,树立正确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成为社会的有用人才。

二、课题的意义和价值

近几年来,留守儿童教育成为了一个沉重的社会问题,就源于父母的外出和家庭教育的缺失。

目前国内外对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研究很多,但更多的是侧重于学校如何临时代替家庭进行教育管理。

而忽视了家庭教育对留守儿童品德形成,个性发展、健全人格形成的重要性的研究。

为此开展农村留守中小学生家庭教育与立德树人关系研究,有利于填补家庭希望的强大与家庭教育的空缺。

从庞大的留守儿童这一群体看,关注留守儿童、改变留守儿童就改变了全国21.8%的儿童,关注留守儿童,尤其是留守中小学生的健康成长有着重要的意义。

从学校开展的调查看,农村留守中小学生代理家长(监护人)改变对农村留守中小学生家庭教育方式,通过励志教育、读书、家庭教育等方式,让这此留守中小学生接受科学、有效的家庭教育,树立崇高理想信念,明白“真、善、美,假、恶、丑”,规范自己行为,健全人格,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服务于民,贡献人类。

从需求层次理论的角度看,需求层次每个时期都有一种需求作为主导,是由下往上的过程,但是需求层次并不是完全按照这样的方式递进,强烈的心理动机等很多因素可以改变留守中小学生的行为方式,这为我们通过教育让处于可塑性较强的农村中小学留守儿童具有自我改变的行为方式提供了可靠的理论依据。

掌握好的农村留守中小学生家庭教育方式、方法,利用课题组提供的平台对全国农村留守中小学生家庭教育进行渗透,这样的研究将会改变农村留守中小学生代理家长(监护人)对农村留守中小学生(含幼儿园)的家庭教育方式,构建科学、有效的家庭教育模式,对促进农村留守中小学生养成良好品德,形成正确的社会主义核价值观有着重要的价值。

同时,站在实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完成国家“立德树人”的高度,为培养具有社会美德的家长、学生,形成良好的家庭氛围、社会风气为目的,夯实家庭教育这一基础,突破德育为先这一瓶颈,努力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三、课题的界定与诠释

1、农村。

农村是指从事农业生为主的劳动者聚居地。

相对于城市而言,人口呈散落居住,具有特定的自然景观和社会经济条件。

本课题中的“农村”指以我县为代表的山区、包括城镇、乡村和村落,自然条件相对艰苦,经济欠发达,外出务工人员流动性大。

2、留守中小学生。

是指父母双方外出务工,而留要农村生活、学习的中小学生。

一般由隔辈亲人或其它亲戚朋友监护,有的甚至身边没有监护人。

3、家庭教育。

指家庭生活中,由家长(其中首先是父母)对其子女实施的日常教育。

生活中家庭成员之间存在着相互影响。

本课题侧重于一切监护人即成年人对未成年孩子进行指导下的未成年中小学生的“自我家庭”教育。

4、立德树人。

“立德”出自《左传襄公二十四年》:

“大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虽久不废,此之谓不朽。

”孔颖达疏:

“立德,谓创制垂法,博施济众,圣德立于上代,惠泽被于无穷。

”“树人”出自于《管子权修》:

“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终身之计,莫如树人。

”立德树人即修养美德培育人才,本课题包括监护人的自我立德树人、对子女的立德树人。

5、关系。

事物之间的相互牵连和影响。

本课题指的是家庭教育对留守中小学生的良好品德、健全人格和正确核心价值观形成的影响

6、研究。

是指主动和系统方式的过程,是为了发现、解释或校正事实、事件、行为、或理论,或把这样事实、法则或理论作出实际应用。

7、“农村留守中小学生家庭教育与立德树人的关系研究”即研究以我县为代表的农村、乡镇家长(监护人)家庭教育对留守儿童的品德形成的影响,从而寻找良好家庭教育方式,提高中小学生及全民素质,形成良好的家风、校风、和社会风气。

四:

课题研究的目标和内容

(一)研究目标

1、通过家长学校的学习,让农村留守儿童家长(监护人)了解家庭教育对留守儿童品德形成、树立正确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性,从而规范农村留守儿童家长(监护人)的教育行为,通过家庭教育这一主要阵地,从立德树人的角度对留守儿童进行有效的,积极的正面的教育,避免家长(监护人)错误教育对孩子造成的不良影响。

2、能过学习让家长(监护人)科学有效地对农村留守中小学生进行家庭教育,形成留守儿童正确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从而树立远大理想信念。

3、通过研究,形成经验,借助立德树人这个平台,在农村留守中小学生家长(监护人)中进行推广,通过实践,检验和发扬改变家长(监护人)对农村留守中小学生的教育方式,社留守儿童能健康成长,形成良好品德。

(二)研究内容

农村留守儿童居住农村,与城市居民生产、生活、受教育的差别非常大,外出务工人员较多,空巢老人和留守儿童数量大,很多留守中小学生都是隔代教育,导致教育缺失。

近几年来,党委政府、各级各类、部门、学校及社会各界对留守儿童都比较关心、重视,这为我们研究“农村留守中小学生家庭教育与立德树人的关系”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基于上述的基础与基本认识,根据农村地区留守学生家庭教育情况,我们拟从以下几方面开展实践和研究,力争研究成果具有运用价值:

1、农村留守中小学生家庭教育现状调查研究;

2、成功家庭教育对留守中小学生品德形成效果;

3、家庭缺失教育对留守中小学生品德形成的影响;

4、农村留守中小学生家长立德树人教育培训机制;

5、农村留守中小学生监护人实施立德树人教育模式;

6、学校引导留守中小学生家庭立德树人教育途径;

7、留守家庭中小学生立德树人传承实践方式研究;

五:

课题研究的方法

1、调查分析:

通过发放调查问卷,召开代理家长(监护人)座谈会等方式,了解农村留守中小学生家庭教育现状以及在这种家庭教育这下所产生的品德形成,明确家庭教育与农村留守中小学生立德树人的关系,针对问题、采取措施,为课题研究提供事实依据。

2、文献分析:

通过阅读法律法规、政策文件等相关资料和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深入把把握家庭教育、留守学生、立德树人的本质规律和现实需要,了解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与品德形成的理论关系研究,为留守儿童家庭教育里的立德树人提供理论依据。

3、对比实验。

通过抽取不同层次的代理家长(监护人)开展的不同形式的家庭教育对农村留守中小学生立德树人形成的不同结果,分析不同的家庭教育所形成的“立德”效果,提出科学、有效的对农村留中小学生的教育方式。

4、个案分析;通过不同留守学生的不同家庭教育所形成的不同品行个案分析,了解良好家庭教育对留守学生品行形成的重要性。

六:

课题的组织与分工

组长:

黄健(校长、一级教师)

负责本课题的全面实施工作。

成员:

王光雄(教师,一级教师)

搜集整理农村留守中小学生家庭教育存在的问题及立德树人的相关文献资料,结合实际对相关文献资料进行分析研究,编写教育案例、教育故事。

席辰祖(教师、二级教师)

搜集整理农村留守中小学生家庭教育存在的问题及立德树人的相关文献资料,结合实际对相关文献资料进行分析研究,编写教育案例、教育故事。

程琴(教师、一级教师) 

通过发放调查问卷,个案分析,对农村留守中小学生家长(监护人)家庭教育现状进行调查,整理了解到的信息。

并对资料进行分析,编写教育案例、教育故事。

邓勇(副校长,一级教师)

通过发放调查问卷,个案分析,对农村留守中小学生家长(监护人)家庭教育现状进行调查,整理了解到的信息。

并对资料进行分析,编写教育案例、教育故事。

易波涛(副校长,一级教师)

通过发放调查问卷,个案分析,对农村留守中小学生家长(监护人)家庭教育现状进行调查,整理了解到的信息。

并对资料进行分析,编写教育案例、教育故事。

许涛(教师、一级教师)

通过抽取部份农村留守中小学生家长(监护人)所采取的不同家庭教育对学生形成的不同的价值观进行分析,收集整理家村留守中小学生家庭教育与立德树人的关系。

同时通过召开农村中小学生留守儿童家长(监护人)座谈会,与家长(监护人)面对面交流,了解家庭教育与立德树人关系,并对收集到的资料进行分析研究,拟写调查报告。

吴永红(教师、二级教师)

通过抽取部份农村留守中小学生家长(监护人)所采取的不同家庭教育对学生形成的不同的价值观进行分析,收集整理家村留守中小学生家庭教育与立德树人的关系。

同时通过召开农村中小学生留守儿童家长(监护人)座谈会,与家长(监护人)面对面交流,了解家庭教育与立德树人关系,并对收集到的资料进行分析研究。

收集整理资料,对各类资料进行归档,撰写简报。

 

朱波(教师、一级教师)  

组织课题组成员讨论实施方案,有效推于是课题研究,进行经验总结,拟写论文,撰写编排农村留守中小学生家庭教育立德树人教材。

七、课题研究的条件分析

1、我校教研氛围浓,学校领导对教研工作十分重视,为本课题的研究创造了条件,校长直接参加本课题研究的过程管理,经常组织各类课题活动,课题研究的活动贯穿于全部教育教学过程之中。

2、本课题的研究成员,研究能力强,是市级、县级骨干教师,教学能手,参加过镇级、县级以上课题研究,有一定的课题研究经验,为本课题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八、课题研究的进度

(一)研究阶段

1、准备阶段(2014年7月---2014年11月)一是认真学习《新时期中小学家庭教育立德树人综合研究方案》,领会总课题方案、精神。

二是子课题研究方案。

三是开展课题文献研究,深入理解家庭教育对农村留守中小学生良好品德形成的影响。

四是组建课题研究工作小组和办公室,建立机构,键全规章制度。

五是进行课题申报。

2、实施阶段(2014年12月--2016年6月)

第一阶段:

搜集整理农村留守中小学生家庭教育现状、家庭教育和立德树人等相关文献,并对相关文献进行分析研究:

第二阶段:

通过发放调查问卷,个案分析,了解农村留守中小学生家庭教育现状,了解农村留守中小学生良好品德形成和家庭教育关系,整理了解信息,并对信息进行分析研究:

第三阶段:

通过召开代理家长(监护人)座谈会,与代理家长(监护人)面对面进行交流,确定农村留守中小学生家庭教育策略,并由家长(监护人)、学校、社会进行实施教育。

第四阶段:

通过抽取部份代理家长(监护人)进行访谈,问卷或个案分析了解家庭教育、农村留守中小学生行为、品德、价值观改变情况,总结经验。

3、总结阶段(2016年7月--2016年12月)

课题组成员对各类研究材料进行系统的整理、分析、总结,撰写研究论文,形成课题研究报告,并将研究材料报送上级,申请专家组进行结题鉴定。

九:

研究保障

1、组织保障

成立以校长为组长,以市级骨干教师、县级骨干教师为成员的课题小组,确保能保质保量完成课题研究任务。

2、制度保障

建立课题研究签到签退制度,建立成果保护制度,设立课题贡献奖,制定课题研究奖惩制度,对没有按课题要求完成任务的课题成员进行惩罚。

3、经费保障

学校决定每年用学校公用经费的2%用于该课题研究,确保课题有序、高效开展。

具体分配为:

(1)旅差费(课题组组织培训出差、调查走访出差等):

25000.00元。

(2)小型研究会议费(课题研究的各种会议):

5000.00元。

(3)专家指导费(各级专家来校指导):

5000.00元。

(4)课题资料印刷费(研究的相关资料、成果汇编):

10000.00元。

(5)结题评审会务费(专家来校结题评审等):

5000.00元。

(6)其它费用(课题研究的其它开支):

5000.00元。

本课题研究预算经费合计:

55000.00元。

十:

研究成果

(一)预期成果

1、农村留守中小学生家庭教育现状调查报告(文字成果)。

2、成功家庭教育对留守中小学生良好品德形成效果(文字成果)。

3、家庭缺失教育对留守中小学生品德形成的影响(文字成果)。

4、农村留守学生家长实施立德树人教育模式研究(文字成果)。

5、农村留守中小学生家长立德树人教育培训机制研究(文字成果)

6、学校引导留守中小学生家庭教育立德树人教育途径研究(文字成果)

7、农村留守中小学生良好家风传承研究(文字成果)

(二)最终成果

1、“农村留守中小学生家庭教育与立德树人关系研究”课题研究报告(实效成果)。

2、课题研究相关论文及学术文集(文字成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