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小学二年级传统文化教案全册.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30049630 上传时间:2023-08-04 格式:DOCX 页数:27 大小:28.1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山东小学二年级传统文化教案全册.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山东小学二年级传统文化教案全册.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山东小学二年级传统文化教案全册.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山东小学二年级传统文化教案全册.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山东小学二年级传统文化教案全册.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山东小学二年级传统文化教案全册.docx

《山东小学二年级传统文化教案全册.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山东小学二年级传统文化教案全册.docx(2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山东小学二年级传统文化教案全册.docx

山东小学二年级传统文化教案全册

二年级传统文化教案

二年级传统文化计划

         一、 指导思想

《传统文化》是经山东省中小学教材审定委员会审查通过的地方课程,学习传统文化,在研读中华经典的同时,注重中国传统文化与当代教育思想的结合,并融入学生创新能力拓展和研究性学习等内容。

通过这些经典内容的学习,能使学生明白生在中国,长在中国,当然要做一个真正的、堂堂正正的中国人;要做一个真正的中国人不是想做就能做到的,需要好好的学习这一道理。

二、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包括两个单元《经典驿站》和《艺术乐园》,共有十八课。

当你畅游于这套教材的时候,你会看到一个丰富多彩的人生世界。

在“经典驿站”里,你会感悟到我们传统文化的魅力,会聆听到古代圣贤关于做人、处事的语重心长的教诲;你还会学到读书的方法和道理,会欣赏到具有浓郁民族文化气息的风景人物,每篇文章都是历代文人墨客留下的精华之作;在“艺术乐园”里,你会领略到流传了上百年甚至上千年的中国的民族艺术……当你知道了这一切,你一定会情不自禁的发出一声感叹:

做一个中国人,真好!

三、教学目标

1、能够熟读、背诵这些经典名句。

2、能够理解这些名篇名段的意思。

3、学习了这些经典文章之后,能感受到中华民族文化的博大精深,能聆听到古代圣贤语重心长的教诲,并能在实际中学以致用。

四、教学重难点

传统文化教学的重点之一是,经常让学生轻松并有韵律感的吟诵,倡导学生先求熟读,并初步背诵所学内容;传统文化教学的重点之二是,在教学中,有许多品德教育渗透其中(尊敬长辈、孝敬父母、友爱兄弟等),注重教育学生,要用实际行动体现国学的学习内容,加强学生的思想道德建设,弘扬中华传统美德。

传统文化教学的难点是学生正确理解所学内容;这些蒙学经典都是古文,古文与白话文相比,会有更多的生僻字和多音字,学生不容易理解,因此学生初步理解学习内容就成为教学难点,如果这些难点得到突破,将会不断增强学生的文化素养。

五、教学措施

1、教学形式多样化。

时而教师讲解、时而学生讲故事、时而读书、讲歇后语比赛等。

2、注重游戏教学。

教学中要善于激发学生兴趣,我将运用游戏“对句、接龙、找宝藏、小老师”等。

3、注重面向全体和个别差异。

集体、小组、个人展示等交错进行,使每一个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都有所提高。

六、教学进度(二年级每周一课时)

周次                  课题

第一周      《声律启蒙》(节选一)

第二周          《声律启蒙》(节选二)

第三周          《续小儿语》(节选)

第四周          《增广贤文》(节选一)

第五周          《增广贤文》(节选二)

第六周          《弟子规》(节选一)

第七周          《弟子规》(节选二)

第八周          《幼学杂字》(节选)

第九周          《中华改良杂字》(节选)

第十周          《千家诗》

(一)

第十一周      《千家诗》

(二)

第十二周      《千家诗》(三)

第十三周        《千家诗》(四)

第十四周        《神童诗?

卷首诗》

(一)

第十五周        《神童诗?

卷首诗》

(二)

第十六周        《随园诗话》(读书)

第十七周        《世说新语》(王戎识李)

第十八周      《格言警句》

 

经典驿站

经典驿站

总第1课时授课时间9月9号

第1课:

《声律启蒙》(节选一)

教材分析:

本课讲了两组反义词,

1.体会在一个句子里恰当运用反义词的效果。

2.能主动地积累《声律启蒙》中的对偶句,感受汉语言文字的音韵格律美。

3.能积极参与集体讨论,围绕主题大胆发表意见。

4.用心感受身边的凡人小事,体会蕴涵的真情,写一篇记叙文。

学情分析:

引导学生结合工具书理解词句,引导学生体会词句意思,进行背诵。

教学目标:

朗读课文,注意节奏和停顿;

背诵课文内容,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中华民族语言文化的博大精深。

教学要点分析:

课外阅读、了解《声律启蒙》。

课时:

2课时

教学准备:

1.课外阅读、了解《声律启蒙》。

2.留心观察身边的凡人小事,感受身边的真情。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温故知新

1.有感情地朗读句子,你发现了什么?

2.交流自己的发现。

教师要引导学生仔细读句子,深入体会句子中反义词的表达效果。

3.再读句子,进一步体会句子的表达效果。

二、语海拾贝

1.自由读一读这两组对偶句。

2.在字数等方面感受对偶的规律,感受句子的节奏、声律美,鼓励学生积累。

3.教师介绍《声律启蒙》,展示这本书中的其他对偶句,激励学生课外阅读。

三、互动平台

1.默读互动平台中的对话,也可以分角色朗读。

2.集体讨论:

从三位同学和老师的对话中,你了解了什么?

3.勾画并再读老师的话:

“很多小事都可以成为我们习作的材料,只要我们多留意、细思考,就不会为习作时找不到材料而犯愁了。

”结合平时的写作实践谈谈自己的体会。

总第2课时授课时间9月16号

第二课时

一、口语交际:

应该录取谁

1.活动目标。

(1)能围绕中心议题作出自己的判断,并有条理地讲述理由。

(2)乐于参与讨论,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用语文明。

(3)能认真倾听同学的发言,有不同的意见能与人交流商讨。

2.教学准备。

(1)课前了解职场应聘的一些故事,为这次的口语交际做好准备。

(2)课前让学生准备口语交际中招聘故事的情境表演。

3.情境表演,引出课题。

(1)指名学生上台表演口语交际中的应聘故事。

4.合作学习,辩论交流。

(1)独立思考,形成自己的观点。

(2)在小组内发表自己的见解,寻找观点相同的同学,丰富自己的认识。

5.集体学习,开展辩论。

(1)以“召开董事会”的情境激发学生的辩论兴趣。

(2)观点相同的同学组成一方,双方辩论。

要求:

大胆发言,声音响亮,有自己的观点,辩驳有理有据,用语文明。

(3)看看谁的支持者比较多。

学生推举出的“董事长”进行总结,老师根据学情以“人力资源部顾问”的身份进行总结,总结时以幽默的语言肯定学生在辩论中的突出表现,指出不足之处。

要将学生的注意点引向辩论的态度、语言的组织等方面。

对辩论双方都要有客观的评价。

6.学生总结自己的收获。

二、习作百花园

与单元学习阅读教学重点紧密结合,引导学生将自己的阅读体验转变成习作实践。

1.读习作提示,明确要求。

2.小组交流,介绍自己身边最感人的真实故事。

3.由小组推荐学生全班集体交流。

4.独立思考,自由表达。

5.完成作文草稿,自己修改或相互修改。

三、自主阅读园地

1.自读短文,勾画出自己感受最深的地方。

2.同桌或小组交流自己感受最深的地方,解决疑难的问题。

3.再读短文,体会文章情感。

4.能将这篇短文讲给别人听。

 总第3课时授课时间9月23号

第2课:

《声律启蒙》(节选二)

教学目标:

诵读《声律启蒙》(节选二),达到熟读成诵。

同时让学生受到传统道德教育,感受为民着想,为民谋利的高尚品德。

教学准备:

收集历史故事,配乐《高山流水》

教学模式:

故事导入、情境激趣——配乐诵读、品读解意——联系实际、感悟升华。

教学时间:

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流程:

一、故事导入、情境激趣:

1、这节课老师先给大家讲一个故事《公仪休拔葵去织》。

2、你觉得公仪休做的对吗?

为什么?

二、配乐诵读、品读解意

1、师配乐范读、领读

出示《声律启蒙》(节选二)原文:

云对雨,雪对风。

晚照对晴空。

来鸿对去燕,宿鸟对鸣虫。

天浩浩,日融融,

佩剑对弯弓。

楼对阁,户对窗,

巨海对长江。

千山对万水,九泽对三江。

山岌岌,水淙淙,

故国对他邦。

2、多种形式朗读(齐读、男生读、女生读、指名读、小组读比赛)

3、师生对读,男女生对读,出前句,对后句,练习背诵。

4、品读解意,边读边试解释内容,教师相机点拨:

【注释】①泽:

水聚集的地方。

②岌岌:

形容山又高又陡。

③淙淙:

流水的声音。

5、在出前句,对后句的基础上练习背诵全篇,进行背诵比赛。

三、联系实际、感悟升华

1、你还知道哪些居官不与民争利,为民着想,为民谋利的人?

2、一边拍手,一边对对子。

3、学习了今天《声律启蒙“四支”》的内容,你有什么体会?

 总第4课时授课时间9月30号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针对上一节课所学及体会,拓展学生理解与背诵能力。

2、理解词语对仗。

教学模式:

引导学生背诵,小组比赛,同学间比赛。

教学流程:

1、导入:

同学们,上一节课我们学习并初步理解了《声律启蒙》(节选二)的内容,这一节课,我们来一次背诵比赛好不好?

看谁能在最短的时间内背诵上来。

2、过程:

教师领读,引导诵读。

学生之间以竞赛形式背诵,比一比,看谁能先背诵上来。

以小组形式比赛,小组优胜者参与班级比赛。

小组代表比赛,争获班级优胜者。

以小组为单位,让同学之间进行词语对仗比赛。

如多对少、易对难、横对竖、好对坏等词语游戏,让学生加深词语对仗的理解与运用。

3、小结:

这一节课,同学表现十分优秀,每个同学都可以以评价记录上画一张笑脸。

总第5课时授课时间10月14号

第3课:

《续小儿语》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第三课《读小儿语》(节选)第9页

教学目标:

使学生能够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明白课文的意思,让学生从中学到许多做人的道理

教学重难点:

重点是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并且明白其中的道理,难点是从中学到许多做人的道理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

师;小朋友们,大家好,谁来说一说自己在家里应该怎么做?

在学校应该怎么做?

生:

在家里听爸爸妈妈的话,认真完成作业,帮家长做家务,在学校听老师的话,守纪律……

师:

小朋友说的很好,这样做了就学会了做人,这样的人大家都喜欢。

今天我们学习传统文化第三课就是教给我们小朋友怎么做人的。

板书3续小儿语(节选)

二、朗读课文,感悟文中意思

1教师简介《读小儿语》

师:

《读小儿语》是明朝吕坤编写的,它是一本书,里面内容都是交给我们小朋友怎样做人的道理,今天这篇课文是从这本书节选的一节

2朗读课文,理解文意

采用自由度,老师范读,分组读,学生领读等形式

师:

你能试着说说这段话的意思吗?

(学生回答可能不尽人意,不完整,教师给与点拨提示)

师:

其实呢,书上早已把意思写出来了,请同学翻开第10页,你们赶快读一读吧!

师:

这里共有几个自然段?

生:

四个

师:

你知道第一自然段是前面课文中哪一句话的意思吗?

谁来读一读?

教师接着按第二三四自然段依次提问下去。

3分组分自然段把意思读一读

三、小组合作,探究其中道理

师:

课文告诉我们哪些做人的道理呢?

请大家分合作,一起讨论。

(每组选一人代表发言,评评哪组最棒)

生1:

学习了一天,晚上要认真想一想,自己有什么不好地方。

有什么好地方………

生2:

别人夸自己时要虚心,自己学习骄傲,学习就会落后。

生3:

对人有礼貌,吃穿要节约,不要乱花钱。

师:

小朋友们说的好极了。

这些都是一些做人的道理。

因此我们在生活,学习中就要这样去做,从小有良好的品德,长大做一名对社会有用的人。

你们说好吗?

生(齐):

好。

4、教师小结:

我们知道了一些做人的道理,关键在于要去做,看表现。

老师希望小朋友在今后学习,生活中处处学会做人。

总第6课时授课时间10月21号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课本11—12页,《读小儿语》“活动广角”和“成长袋”。

教学目标:

1、背诵课文内容,并且简单说出一些做人的道理。

2、教育学生当别人提出好建议或批评时要虚心接受,你看到别人不足和缺点时,要细心劝告。

教学重难点:

重点背诵,难点是理解文中的问题。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师:

我们学习了《读小儿语》,知道了课文意思,明白了许多做人的道理,今天我们要背一背呢!

你能在最短的时间内背上来吗?

生:

能。

师:

下面你们就开始背吧!

(教师巡视)

背背说说

学生背诵。

试着提问几名学生。

师:

这篇课文告诉我们哪些做人的道理呢?

(1):

自己白天的事情,到了晚上要反省一下。

发现自己错误的地方要努力改正。

(2):

……

生(3):

……

师:

你自己一定积累不少这样的语句,讲给同学们听听吧!

生:

“取人之长,补己之短。

”“吃一堑,长一智。

说说议议。

师:

当别人给你提出好的建议或批评时,你会怎样做?

(1):

我会劝告他改正。

(2):

我会帮助他改正。

生(3):

我会跟他商量商量,把缺点和不足改正。

教师小结。

通过学习,我们懂得了许多做人的道理,希望大家努力去做。

这一节课你的表现怎样?

如果你的表现十分优秀,就奖给自己两张小贴画,如果还需要继续努力,就奖励自己一张小贴画吧!

(将自己准备的贴画拿出来。

总第7课时授课时间10月28号

第4课:

《增广贤文》

(一)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句,并能熟练背诵。

2、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

3、能联系生活实际谈体会,加深对诗句的理解。

4、逐步培养学生热爱国学、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

教学过程:

一、 故事激趣,导入新课

1、导语:

同学们,刚才你们诵读的是我们这学期所学的增广贤文,老师今天再给你们讲个故事,喜欢吗?

那要求大家要认真听,还要认真想:

老师讲的这个故事,你从中明白了什么?

2、老师讲故事。

3、反馈:

你明白了什么?

二、学习诗句,理解诗意

1、过渡:

对了,做人要善于宽容原谅别人,这就是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内容。

请看——

2、多种形式朗读诗句。

⑴ 自己轻声读几遍,把诗句读通顺。

⑵ 指名读,正音。

⑶ 齐读,读正确流利。

3、引导学生理解诗句。

⑴ 通过刚才的朗读,你读懂了什么?

谁来说说。

(引导学生说完整话)

⑵ 质疑:

有没有不懂的地方吗?

学生说。

⑶ 小组互相学习,理解诗句。

⑷ 指名反馈,师生补充。

⑸ 反复朗读,熟练背诵。

⑹ 小结。

老师先总结诗句意思。

你是怎么读懂的呢?

总结学习方法:

反复朗读;小组合作学习。

查字典;请教老师、父母;背诵,加深理解。

三、联系实际,畅谈体会

1、谈话:

在学习生活中,你有没有经历过或者是听到、看到别人宽容原谅别人的例子呢?

请说给大家听听。

你从中明白了什么?

2、如何才能真正做到宽容原谅别人呢?

四、拓展延伸,布置作业

1、交流收集到的材料:

这些都是古人总结出来的含有深刻道理的句子,谁还知道一些有关这方面的句子或者是名言警句?

如得饶人处且饶人。

2、总结谈话:

我们祖国的语言文字是多么的丰富多彩,像这些增广贤文会教我们很多学习、生活、做人的道理。

只要我们用心去学习,多读多想,一定会让你的头脑更聪明,如果运用于写作上,那一定会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3、布置作业:

把我们今天所学到的增广贤文讲给家长听,背给家长听。

总第8课时授课时间11月4号

第二课时

一、经典回放:

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

少成若天性,习惯成自然。

一年之计在于春,一日之计在于寅。

一家之计在于和,一生之计在于勤。

二、教师有感情、有节奏、有韵味地范读。

要求:

1、学生看教材认真倾听,标记出生字、新词、难点。

2、结合文意注释初步感知诵读内容。

3、体会教师诵读的节奏和韵律。

三、结合注释帮助学生理解句子的意思。

1、学生结合文意理解意思。

2、全班交流。

3、教师小结。

四、学生练读

1、学生认真跟读。

2、学生自读。

(1)学生自读,教师巡视指导,帮助朗读有困难的学生,及时发现学生朗读中出现的共性问题并随时加以指导。

(2)同桌互读。

相互评价优点与不足,通过练习加以纠正。

(3)同桌合作读,一人一句。

3、小组交流。

4、指名读,师生针对诵读时是否正确、流利、有感情进行评价。

5、师生共同放声齐读。

五、课外延伸1、与父母一起多形式诵读。

2、与父母交流诵读心得。

3、课外搜集资料,先讲给父母听,到校后与老师、同学交流。

文章来源

总第9课时授课时间11月11号

第5课:

《增广贤文》

(二)

第一课时

教材分析:

本文主要讲了三个重点意思:

一是人要孝敬父母,连乌鸦和小羊都有感恩之心,何况是人呢?

二是人要尽做好事,不做坏事,要严格律己,宽带别人。

三是做事要善于思考,不可欺骗他人。

文章语言精练,寓意极深,精心细读,仔细品味。

学情分析:

二年级的小学生已经开始懂事,所要要对他们进行孝敬父母,做好事等思想。

相信对学生以后的生活一定会有所影响。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借助拼音熟记课文。

能力目标:

通过学习培养学生记忆能力和体味能力。

情感目标:

教育学生,孝敬父母,多做好事,严格律己,宽带别人,做事三思,勿欺他人。

重点和难点:

借助拼音记忆贤文是重点,了解贤文的意思,体味他的思想性是难点。

教学准备:

课件(镜头一:

一对叔叔阿姨悉心照顾爷爷奶奶;镜头二:

乌鸦反哺、羊跪乳的画面。

教学过程:

1、激趣导入

师:

同学们,你爱自己的爸爸妈妈吗?

生:

爱。

师:

你们看这位叔叔阿姨是怎样爱自己的父母的?

[放课件,出现镜头一]谁能说说画面内容?

(生回答)

师:

人有报恩之心,小动物会怎样呢?

(放课件,出现镜头二)

(生回答)

师:

我国是礼仪之邦,自古以来,孝敬父母是被人们看中的,父母养育了我们,为我们的成长付出无数心血,我们要懂得孝敬他们。

我们的祖辈给我们做出了榜样,他们有着亲身的体会和总结。

2、借助拼音读课文

<1>生初读,把句字读通顺。

<2>师范读,体会感情。

<3>小组读,互相学习。

<4>个人熟读,记忆贤文。

<5>借助课文,了解文意。

3、活动广角

师:

爸爸妈妈平时是怎样关心照顾我们的?

我们又该怎样对待他们?

生:

(生一,生二……)述说父母关心自己的事。

自己怎样对待他们的。

师:

哪个小组可以下来演一演?

生:

(小组表演,对话、动作)

师:

大家表演的很好,希望大家做的更好。

4、丰收园:

师:

你学习了这一课怎样?

谈谈收获吧!

生:

(生一、生二……)教师怎样给以肯定。

5、我听父母讲故事:

每个人回家听父母讲“反哺之孝”、“跪乳之恩”或其他有关故事。

总第10课时授课时间11月18号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诸恶莫作,众善奉行。

知己知彼,将心比心。

责人之心责己,爱己之心爱人。

再三须慎意,第一莫欺心。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句,并能熟练背诵。

2、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

3、能联系生活实际谈体会,加深对诗句的理解。

4、逐步培养学生热爱国学、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

教学过程:

一、故事激趣,导入新课

1、导语:

同学们,刚才你们诵读的是我们这学期所学的增广贤文,老师今天再给你们讲个故事,喜欢吗?

那要求大家要认真听,还要认真想:

老师讲的这个故事,你从中明白了什么?

2、老师讲故事。

3、反馈:

你明白了什么?

二、学习诗句,理解诗意

1、过渡:

对了,做人要善于宽容原谅别人,这就是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内容。

请看——

2、多种形式朗读诗句。

⑴ 自己轻声读几遍,把诗句读通顺。

⑵ 指名读,正音。

⑶ 齐读,读正确流利。

3、引导学生理解诗句。

⑴ 通过刚才的朗读,你读懂了什么?

谁来说说。

(引导学生说完整话)

⑵ 质疑:

有没有不懂的地方吗?

学生说。

⑶ 小组互相学习,理解诗句。

⑷ 指名反馈,师生补充。

⑸ 反复朗读,熟练背诵。

⑹ 小结。

老师先总结诗句意思。

你是怎么读懂的呢?

总结学习方法:

反复朗读;小组合作学习。

查字典;请教老师、父母;背诵,加深理解。

三、联系实际,畅谈体会

1、谈话:

在学习生活中,你有没有经历过或者是听到、看到别人宽容原谅别人的例子呢?

请说给大家听听。

你从中明白了什么?

2、如何才能真正做到宽容原谅别人呢?

四、拓展延伸,布置作业

1、交流收集到的材料:

这些都是古人总结出来的含有深刻道理的句子,谁还知道一些有关这方面的句子或者是名言警句?

如得饶人处且饶人。

2、总结谈话:

我们祖国的语言文字是多么的丰富多彩,像这些增广贤文会教我们很多学习、生活、做人的道理。

只要我们用心去学习,多读多想,一定会让你的头脑更聪明,如果运用于写作上,那一定会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3、布置作业:

把我们今天所学到的增广贤文讲给家长听

总第11课时授课时间11月25号

第6课:

《弟子规》

(一)

第一课时

教学目的:

让小朋友了解为什么要学习《弟子规》?

弟子规的大概内容是什么?

教学内容:

惟德学,惟才艺,不如人,当自励。

若衣服,若饮食,不如人,勿生戚。

闻过怒,闻誉乐,损友来,益友却。

闻誉恐,闻过欣,直谅士,渐相亲。

讲解题目:

《弟子规》——先介绍原文的出处。

原名:

训蒙文。

故名思义;教训启蒙幼童的文章。

为清朝康熙年间秀才李毓秀所作。

内容采用《论语》第六条:

弟子入则孝、出则悌?

?

等文字编写而成,后改叫《弟子规》。

是启蒙学生、教育子弟,在家、出外接人待物应有的礼仪与规范。

特别讲求家庭生活方面的教育。

一、经典回放:

惟德学,惟才艺,不如人,当自励。

若衣服,若饮食,不如人,勿生戚。

闻过怒,闻誉乐,损友来,益友却。

闻誉恐,闻过欣,直谅士,渐相亲。

二、教师有感情、有节奏、有韵味地范读。

要求:

1、学生看教材认真倾听,标记出生字、新词、难点。

2、结合文意注释初步感知诵读内容。

3、体会教师诵读的节奏和韵律。

三、结合注释帮助学生理解句子的意思。

1、学生结合文意理解意思。

2、全班交流。

3、教师小结。

四、学生练读

1、学生认真跟读。

2、学生自读。

(1)学生自读,教师巡视指导,帮助朗读有困难的学生,及时发现学生朗读中出现的共性问题并随时加以指导。

(2)同桌互读。

相互评价优点与不足,通过练习加以纠正。

(3)同桌合作读,一人一句。

3、小组交流。

4、指名读,师生针对诵读时是否正确、流利、有感情进行评价。

5、师生共同放声齐读。

五、课外延伸

1、与父母一起多形式诵读。

2、与父母交流诵读心得。

3、课外搜集资料,先讲给父母听,到校后与老师、同学交流。

总第12课时授课时间12月2号

第二课时

教材分析:

本文节选自《弟子规》一书,书中依据古代教育家孔子的教诲。

提出了为人处世,言行治学的一般规则,用来教育儿童。

全文三字一句,朗朗上口。

非常便于记忆和朗诵。

学情分析:

本班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道德观念,对《弟子规》有了初步的认识,我觉得他们会很快理解并掌握《弟子规》的。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学习《弟子规》第一部分内容,并读准字音,会背诵。

能力目标:

了解文意,理解内容。

情感目标:

感受文中所表达的意思,产生对文中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教育学生懂得为人处世,要正确看待自己。

教学重点:

懂得怎样做人

教学难点:

理解怎样做人

教学准备:

录音机、磁带

教学过程:

一、自我展示,激发学习兴趣

同学们,你背过或学过三字经吗?

让学生在自我展示中产生学习产同文化的兴趣。

二、初读感知,了解课文大意

1、播放《弟子规》朗读录音,感受三句的韵律。

2、自由读

3、指名读,带全班同学读,读准字音。

4、小组学习,交流学习方法,理解文意。

三、教师引导理解文意。

1、借助拼音自由读文意,进一步理解每一句话的意思。

2、指名读一行,指名说一说每一行的大意。

3、说一说自己的感受。

4、各组自主学习,讨论。

在日常生活中,你遇到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