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临沂市届高三上学期教学质量检测期中考试.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30049311 上传时间:2023-08-04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435.1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山东省临沂市届高三上学期教学质量检测期中考试.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山东省临沂市届高三上学期教学质量检测期中考试.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山东省临沂市届高三上学期教学质量检测期中考试.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山东省临沂市届高三上学期教学质量检测期中考试.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山东省临沂市届高三上学期教学质量检测期中考试.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山东省临沂市届高三上学期教学质量检测期中考试.docx

《山东省临沂市届高三上学期教学质量检测期中考试.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山东省临沂市届高三上学期教学质量检测期中考试.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山东省临沂市届高三上学期教学质量检测期中考试.docx

山东省临沂市届高三上学期教学质量检测期中考试

高三教学质量检测考试

地理2014.11

注意事项:

1.本试题分第Ⅰ卷(选择题l—4页)和第Ⅱ卷(综合题5—8页)两部分。

2.请把第Ⅰ卷的答案连同自己的姓名、考号、考试科目、试卷类型用2B铅笔涂写在答题‍卡上。

3.请把第Ⅱ卷的答案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直接写在答题卡指定位置,在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4.满分100分;考试时间10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共50分)

本卷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经过地球球心的一条直线与地表相交的两点互为对跖点。

已知甲地(‍30°S,45°E)和乙地互‍为对跖点。

读图,回答l—2题。

1.与乙地经纬度相同的是

A.①B.②C.③D.④

2.关于①②③④地理位置的正确叙述是

A.①位于西半球B.②位于低纬度C.③位于大西洋D.④位于南温带

【Ks5u答案】DC

【Ks5u解析】对跖点经度之和180°,纬度度数相同,南北差异,所以与甲地的对跖点乙地坐标应该为(30°N,135°W),看经度既可判断④正确。

①坐标(20°N,110°E)②(40°S,170°W)③(30°S,45°W)④(30°N,135°W)故C正确。

某高中研究性学习小组到右面等高线地形图所示区域实地考察。

读图,回答3~5题。

3.在图示区域内,拟建一座防火嘹望塔,在①②③④选址方案中,嘹望范围最大的是A.①B.②

C.③D.④

4.研究小组对该区域考察的项目最不可能是

A.山区植被种类调查

B.中心商务区选址研究

C.河流水质取样分析

D.村落空间分布研究

5.小明同学沿a→b剖面线绘制的地形剖面图,是下图中的

【Ks5u答案】DBA

【Ks5u解析】④处位于海拔最高的山顶,视野开阔,瞭望范围最大;中心商务区主要分布在经济发达大城市。

ab线经过山顶最高点700多米后坡度下降经过坡度较陡的河谷后地势略有抬升。

故选A.

右图示意我国30°N某地正午时房屋内的光照情况,表格数据为正午时阳光照射在室内

地面上的面积统计。

回答6—7题。

时间

第一天

第二天

第三天

第一天

第二天

面积(m2)

7

6.99

6.98

6.97

6.98

6.根据图文材料信息,判断该地可能位于

A.青藏高原B.四川盆地

C.江南丘陵D.华北平原

7.下列地理现象中,符合该地此时期情况的是

A.地球公转速度加快B.正处于6月

C.白昼逐渐增长D.黑夜逐渐增长

【Ks5u答案】AB

【Ks5u解析】“我国30°N某地”可以排除CD,图示时间14时为北京时间,当地正午12时,据此可推知当地经度大约90°E,故选A。

正午阳光照射在室内地面上的面积逐渐减小,说明正午太阳高度在增大,至6.97m2最小时,正午太阳高度最大,之后降低,故推测直射点到北回归线后,南移,所以答案为B。

下为某区域地质构造剖面与水循环示意图。

读图,回答8~9题。

8.图中各要素相互联系、相互作用,体现了自然地理环境的

A.区域性B.差异性C.整体性D.相似性

9.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E处地形是向斜B.F处地质构造是山谷

C.G处不宜修建大型工程D.H处为岩浆岩

【Ks5u答案】C,C

【Ks5u解析】地理环境各要素相互联系相互制约构成了地理环境的整体性;E处地质构造是向斜地形是谷,F处地质构造是背斜地形是山脊,G处是断层不一修建大型工程,H处为沙滩,为流水堆积。

安徽省某中学气象兴趣小组,根据亚欧大陆局部地区等压线分布形势图,探究该省‍秋末冬初天气变化状况。

据此回答10~11题。

10.根据右图,学生绘制了四幅安徽省天气要素变化图,最接近实际状况的是

11.该气象兴趣小组预报了安徽省未来两天天气状况,其预报结果最可能出现的是

A.皖北地区滑坡、泥石流地质灾害危险等级较高

B.皖南地区可吸入颗粒物空气污染指数增加

C.皖北地区雨过天晴,农作物易受低温冻害影响

D.江淮地区出现狂风、暴雨、冰雹等强对流天气

【Ks5u答案】BC

【Ks5u解析】图示安徽从北向南依次处于冷锋后,冷锋中和冷锋前,故从北向南,气温在上升,气压下降,风速中高,云量南低晴朗;故选B。

秋末冬初,未来两天冷锋过境后,受单一冷气团控制,天气晴朗,气温降低故选C。

右为四地气温年内变化和降水年际变化统计图。

读图,回答12—13题。

12.下列有关四地气候特征比较的叙述,正确的是

A.①地年降水量最大

B.②地终年气温高,降水少

C.③地气温年较差最大

D.④地终年气温低

13.下列关于四地自然环境特征的推测,正确的是

A.①地终年温和湿润

B.②参地地貌成因以风力作用为主

C.③地河流有结冰期

D.④地自然带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

【Ks5u答案】CC

【Ks5u解析】根据图示坐标可知,四地气温最高、降水量最大的是②为热带雨林气候。

温差最大,冬季气温低于0°降水适中的③是温带季风气候。

①④地最低温在0°以上,降水在500——1000mm左右,可能为亚热带地中海或者季风,或者为温带海洋。

故可知答案;

某地储水变化量为该地水量收入与支出之差。

右图为四个不同流域多年平均储水变化量图。

据此回答14—15题。

14.有关图中四地的叙述正确的是

A.①地冬季降水多,夏季降水少

B.②地植被为亚热带常绿硬叶林

C.③地全年降水稀少

D.④地河流径流季节变化小

15.塑造图中④地区地貌的主要外力作用是

A.流水B.冰川C.海浪D.风力

【Ks5u答案】BD

【Ks5u解析】①地夏季多于冬季,应该夏季降水多;②冬季多于夏季,所以冬季降水多,夏季降水少的地中海气候区,对应的植被主要是亚热带常绿硬叶林;③降水的季节变化不大;④地冬夏储水变化量都为负值,说明该地水量常年支出大于收入,为干旱地区,故风力显著。

右为“某半球30°~40°纬度带海陆分布示意图”。

读图,回答16—17题。

16.图中M地和N地的自然带分别是

A.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

B.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

C.温带落叶阔叶林带、温带草原带

D.温带草原带、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17.图中海域序号所示洋流

A.①海域为暖流B.②海域西岸为暖流

C.①海域洋流方向为顺时针D.②海域附近存在季风洋流

【Ks5u答案】AB

【Ks5u解析】16题:

上图示海陆分布及轮廓可知为南半球,MN分别为澳大利亚东南部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区和西南部地中海气候区,故选A。

17题:

①海域为南太平洋,洋流方向逆时针;

②海域为南印度洋,其西岸为非洲东南部的厄加勒斯暖流。

‍16世纪欧洲殖民者利用洋流运动规律航行,与非洲‍和南美洲之间进行不平等贸易,被称作北大西洋“黑三贸易”,此贸易持续了400多年。

依据材料和图,回答18—19题。

18.上图中殖民者从西班牙出发地的自然带是

A.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B.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

C.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D.温带草原带

19.从西班牙到西部非洲体现了

A.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B.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

C.山地垂直地域分异规律D.地域分异的特殊性

【Ks5u答案】BA

【Ks5u解析】西班牙位于地中海沿岸为地中海气候;从西班牙到非洲,是从亚热带到热带之旅。

右为我国北方半湿润区某小流域不同时期土地利用ABCD型变化率图。

读图,回答20—21题。

20.1998年之后该流域土地利用类型转化主要表现为

A.由耕地、草地向林地转化

B.由耕地、草地向水域转化

C.由耕地、草地向城乡用地转化

D.由城乡用地向耕地、草地转化

21.据图可以推断,从1976年到2010年该流域生态‍‍环境

A.前期改善明显,后期改善缓慢B.得到持续明显改善

C.前期改善缓慢,后期改善明显D.改善效果不甚明显

【Ks5u答案】AC

【Ks5u解析】1998年之后,耕地和草地明显减少,而林地明显增多,故20题选A;21题,前期林地和城乡用地增多,后期林地增多,故选C。

人口现住地与出生地之间的分离,被称为终身迁

移人口。

右图为武汉市终身迁移人口(抽样数据)图。

读图,回答22—23题。

22.武汉市终身人口迁移主要来自

A.西南地医B.华东地区

C.北方地区D.周边省区

23.安徽、河南两省迁往武汉市终身迁移人口数量出

现差异的主要原因是

A.经济发展程度差异B.地域开放程度差异

C.人口迁出数量差异D.与沿海发达地区远近差异

【Ks5u答案】DD

【Ks5u解析】迁往武汉人口最多的省是河南,其次是湖南、四川,都在湖北周边地区;安徽迁往武汉的数量少,是因为其东部为更为发达的长江三角洲地区,吸引力更大。

甲、乙图分别是某市城市化过程及该市距市中心地租水平变化图。

读图,回答24和25题。

24.图甲反映了该城市可能

A.出现郊区城市化现象B.出现再城市化现象

C.出现逆城市化现象 D.出现大量卫星城

25.若图乙箭头方向表示数值增加,则图中b地最可能位于

A.旧城中心区B.远郊地区

C.新兴工业区D.城市环形道路沿线

【Ks5u答案】AD

【Ks5u解析】甲图:

城市核心区面积略有增加,城乡过渡区在2000年后迅速增长,故知答案;图乙b地不在市中心,其地租水平高于周边地区,说明交通通达度更好,故选D。

第Ⅱ卷(综合题5小题共50分)

注意:

答卷前请将答题纸密封线内的项目填写清楚。

26.(10分)读下列图表材料,分析回答问题。

材料一我国东南沿海某区域等高线地形图

材料二2011年王村、李村土地利用情况表

(1)图示地区开发了以“青山、幽谷、溪流”为主题的旅游项目,若利用暑假时间赴该地区‍旅游,应注意防范哪些自然灾害?

(2分)

(2)某游客在山区小路游览,在小桥至古庙一段行走感觉轻松,请分析其原因。

(2分)

(3)简述王村、李村土地利用方式对图中河流的影响。

(2分)

(4)描述图示区域的地形特征,并简述其对该地区聚落的影响。

(4分)

【Ks5u答案】

(1)暴雨山洪(洪涝、洪水)(1分)滑坡及泥石流(崩塌)(1分)

(2)坡度缓(1分);小路走向与等高线大致平行。

(1分)

(3)河流泥沙含量大;(1分)泥沙淤积,河床变浅。

(1分)

(4)特征:

①北部以低山丘陵为主,南部为平原;(1分)②地势北高南低。

(1分)

影响:

①地势平坦地区聚落规模大;(1分)②地表崎岖的山区聚落规模小。

(1分)

【Ks5u解析】

(1)我国东南地区,降水集中多暴雨,图示地形起伏较大,故知答案;

(2)等高线稀疏——坡缓,小路走向与等高线大致平行,故轻松;(3)森林面积小,梯田种水稻面积大,故可知河流含沙量大,下游河流泥沙淤积,河床变浅,易生水患;(4)地形特征从地形类型与地势变化两方面表述,根据等高线分布可知;影响聚落的规模,密度。

‍27.(10分)我国东南一滨海城市的高中地理兴趣小组开展了“海陆风的现象及影响”小‍课题研究。

甲图是学生绘制的该滨海城市的海陆气温日变化图;乙图是学生绘制的该地区海‍陆之间气流的运动状况图;丙图是该城市海陆风的天数统计图。

请你根据所学知识,帮助他们‍完成这项研究。

“海陆风的现象及其影响”研究报告

(1)海陆风是沿海地区在一天之中,由于    的差异,风向以一天为周期,随昼夜更替而转换。

它也是一种    ,是最基本、最简单的大气运动形式之一。

(2分)

(2)图甲中代表陆地的序号是    ;由图甲可推断,图乙中海风出现的时间约

为      (2分)

A.18时~次日7时B.4时~当日14时

C.16时~次日8时D.6时~当日18时

(3)从图丙可知,一年中海陆风出现的天数,因季节而异,    (季节)最少。

要原因是什么?

(3分)

(4)简析海风对沿海城市大气环境的有利影响。

(3分)

【Ks5u答案】

(1)海陆热力性质(1分)热力环流(1分)

(2)①(1分)D(l分)

(3)冬季(1分)冬季风强盛从而掩盖了海陆风。

(2分)

(4)海风从海上吹来,降低城市“热岛效应”,(1分)增加空气湿度,(1分)改善城市的空气质量。

(1分)‍

【Ks5u解析】

(1)白天,陆地升温快,夜晚,陆地降温快,昼夜形成相反的热力环流;

(2)陆地温差大于海洋,故①为陆地。

海洋温度低于陆地则气压高,风向来自海洋,故选D;(3)图示可知,冬季少;因冬季风强盛,掩盖了海陆风的局部风(4)海风来自海洋,调节城市气候的水热,改善城市空气质量。

28.(11分)下图为“北半球某较大尺度区域示意图”。

读图,分析回答问题。

(1)根据图示信息推断沿海地区的气候类型,并说明理由。

(4分)

(2)判断图示地区具体的内外力作用形式及形成的地貌类型。

(4分)

(3)由于人口增长,图中森林正在被日益扩大的耕地所取代。

这一变化对该区域自然地理‍环境将会产生哪些影响?

(3分)

【Ks5u答案】

(1)温带海洋性气候(1分)

理由:

位于大陆西岸;(1分)地带性植被为(落叶)阔叶林;(1分)

沿岸有暖流流经。

(1分)

(2)地壳运动;(1分)形成P处陡坡、东部山地;(1分)

上游流水侵蚀形成V型谷,(1分)下游流水沉积形成冲积平原。

(1分)

(3)水土流失加剧,河流含沙量增大,湖泊淤积,河口三角洲增长速度加快;(1分)

涵养水源功能减弱,河流径流量季节变化变大;(1分)陆地蒸发、蒸腾作用减‍弱,水循环减弱。

(1分)

【Ks5u解析】

(1)图例图示可知大陆西岸,根据洋流植被风向可知;

(2)图示的海陆,山谷形成为内力作用地壳运动。

河流在上游流速快侵蚀为主,下游流速变缓以堆积为主。

(3)毁林开荒,会使水土流失加剧,继而影响河流水文、水循环等。

29.(9分)阅读图表材料,分析回答问题。

材料一我国第六次人口普查资料显示,全国流动人口达2,21亿人。

下图为“我国

1982~2010年流动人口数量统计图

材料二下表为“八大经济板块吸收的流动人口占全国流动人口比重”

(1)据材料一,分析我国流动人口呈现出的特点。

(3分)

(2)据材料二,分析吸收流动人口最多的地区是     ,简述人口大量涌入给陔地

区带来的有利影响。

(3分)

(3)从2005年到2010年,我国中西部地区吸收的流动人口数量不断增加,原因主要有哪些?

(3分)

【Ks5u答案】

(1)数量大,(1分)规模持续增长,(1分)占全国人口比重不断增长。

(1分)

(2)南部沿海地区(1分)①增加劳动力;②增强社会活力;③促进经济发展;

④推动城市化进程。

(每个要点1分,共2分;答出其中2个要点即可)

(3)①国家政策支持;(1分)②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加快;(1分)③东部沿海劳动

密集型产业和资源密集型产业向中西部转移。

(1分)

【Ks5u解析】

(1)分析图表,注意图例和坐标可知答题方向。

(2)人口迁入区多是经济发达地区,根据图表可知南部沿海地区吸收流动人口最多;对迁入区的有利影响,可促进经济社会的发展。

(3)西部大开发的政策,促进了西部的经济发展,西部劳动力和土地价格的廉价和丰富的资源,吸引了劳动力密集型和资源密集型产业的转移。

30.(10分)下图为“某地区土地利用类型分布示意图”。

读图,.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从城市土地利用类型看,    区的土地利用属于公共事业用地,各功能区

中    区占地面积最大。

(2分)

(2)现拟在①、②、③、④四地中选一处布局一大型批发市场,最佳选址是    ,

理由是什么?

(3分)

(3)甲处为化学工业园区,分析其布局的合理性。

(3分)

(4)随着城市化的发展,该城市规划建设新城,现有在东北部和西南部建设新城的两种方案,你支持哪一种方案?

请阐述你的理由。

(2分)

【Ks5u答案】

(1)文教(1分)住宅(1分)

(2)①(1分)近铁路和高速公路,交通便利;(1分)城市外围,地价低。

(1分)

(3)①交通便利;(1分)②位于河流下游;(1分)③最小风频上风向。

(1分)

(4)东北部方案:

①有铁路、高速公路提供便利的交通,便于工人上下班;(1分)

②靠近工业区,公用基础设施较好。

(1分)

西南部方案:

①地势较高,河流的上游,盛行风的上风向,环境较好;(1分)

②利用荒地,占用耕地少。

(1分)

(选做其中之一即可。

只回答方案,不陈述理由或理由错误,不得分)

(第Ⅱ卷各题设问,考生答案如与参考答案不符,只要合理也可酌情得分,但不得超过该‍问题所设最高分值)

【Ks5u解析】

(1)图示可知答案。

(2)批发市场需要交通便利,地价较低处。

(3)化学工业有大气和水污染,所以要考虑方向和河流流向。

(4)从地势地形、河流流向、风向等自然差异以及交通农业工业发展等方面分析原因。

高三教学质量检测考试

地理试题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2014.11

第Ⅰ卷(选择题共50分)

1.D2.C3.D4.B5.A6.A7.B8.C9.C10.B11.C

12.C13.Cl4.B15.D16.A17.B18.B19.A20.A21.C22.D  23.D24.A25.D

第Ⅱ卷(综合题共50分)

26.

(1)暴雨山洪(洪涝、洪水)(1分)滑坡及泥石流(崩塌)(1分)

(2)坡度缓(1分);小路走向与等高线大致平行。

(1分)

(3)河流泥沙含量大;(1分)泥沙淤积,河床变浅。

(1分)

(4)特征:

①北部以低山丘陵为主,南部为平原;(1分)②地势北高南低。

(1分)

影响:

①地势平坦地区聚落规模大;(1分)②地表崎岖的山区聚落规模小。

(1分)

27.

(1)海陆热力性质(1分)热力环流(1分)

(2)①(1分)D(l分)

(3)冬季(1分)冬季风强盛从而掩盖了海陆风。

(2分)

(4)海风从海上吹来,降低城市“热岛效应”,(1分)增加空气湿度,(1分)改‍善城市的空气质量。

(1分)‍

28.

(1)温带海洋性气候(1分)

理由:

位于大陆西岸;(1分)地带性植被为(落叶)阔叶林;(1分)

沿岸有暖流流经。

(1分)

(2)地壳运动;(1分)形成P处陡坡、东部山地;(1分)

上游流水侵蚀形成V型谷,(1分)下游流水沉积形成冲积平原。

(1分)

(3)水土流失加剧,河流含沙量增大,湖泊淤积,河口三角洲增长速度加快;(1分)

涵养水源功能减弱,河流径流量季节变化变大;(1分)陆地蒸发、蒸腾作用减‍弱,水循环减弱。

(1分)

29.

(1)数量大,(1分)规模持续增长,(1分)占全国人口比重不断增长。

(1分)

(2)南部沿海地区(1分)①增加劳动力;②增强社会活力;③促进经济发展;

④推动城市化进程。

(每个要点1分,共2分;答出其中2个要点即可)

(3)①国家政策支持;(1分)②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加快;(1分)③东部沿海劳动

密集型产业和资源密集型产业向中西部转移。

(1分)

30.

(1)文教(1分)住宅(1分)

(2)①(1分)近铁路和高速公路,交通便利;(1分)城市外围,地价低。

(1分)

(3)①交通便利;(1分)②位于河流下游;(1分)③最小风频上风向。

(1分)

(4)东北部方案:

①有铁路、高速公路提供便利的交通,便于工人上下班;(1分)

②靠近工业区,公用基础设施较好。

(1分)

西南部方案:

①地势较高,河流的上游,盛行风的上风向,环境较好;(1分)

②利用荒地,占用耕地少。

(1分)

(选做其中之一即可。

只回答方案,不陈述理由或理由错误,不得分)

(第Ⅱ卷各题设问,考生答案如与参考答案不符,只要合理也可酌情得分,但不得超过该‍问题所设最高分值)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政史地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