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部检验员质量培训的讲座.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30046721 上传时间:2023-08-04 格式:DOCX 页数:36 大小:541.9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内部检验员质量培训的讲座.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6页
内部检验员质量培训的讲座.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6页
内部检验员质量培训的讲座.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6页
内部检验员质量培训的讲座.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6页
内部检验员质量培训的讲座.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内部检验员质量培训的讲座.docx

《内部检验员质量培训的讲座.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部检验员质量培训的讲座.docx(3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内部检验员质量培训的讲座.docx

内部检验员质量培训的讲座

 

内部检验员培训教材

 

 

质量(品质)意识部分

一、质量(品质)的重要性——————————————————————3

二、质量(品质)的一些概念—————————————————————3

三、品质管理发展史—————————————————————————4

四、不良品来源——变异———————————————————————5

五、防止不良品产生—————————————————————————7

六、工厂检验设计——————————————————————————9

质量管理体系部分

一、质量管理体系标准产生和发展——————————————————16

二、概念—————————————————————————————17

三、八项基本原则—————————————————————————17

四、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要求———————————————————18

1、范围————————————————————————————18

2、引用标准——————————————————————————18

3、术语和定义—————————————————————————18

4、质量管理体系————————————————————————18

5、管理职责——————————————————————————20

6、资源管理——————————————————————————22

7、产品的实现—————————————————————————23

8、测量、分析和改善——————————————————————28

 

质量(品质)意识部分

一、质量(品质)的重要性:

◇没有品质,就没有明天

-品质管理不是时髦,

-品质,代表利润、生产力、市场占有率。

-可以从社会角度、企业角度看该问题。

◇在社会上

-MADEINCHINA产品在世界市场逐渐增多,但在低价区;

-80,90年代,日本在汽车、纺织、造船、电子、钢铁、机械、家电等市场打得欧美国家节节败退,使美国口口声声提出301报复条款;

-关键在于品质,所以

-社会产品品质,代表科技、生产力、管理、文化水平;

-产品品质提高,意味经济效益的提高;

-现在,市场竞争由价格转为品质为主导。

◇对企业

-企业目标,是追求利润,

-利润基础,高效率、高品质、低成本;

-品质,直接影响效率和成本;

-所以,品质不只是吸引回头客的关键因素,也是企业生存与发展的根源。

一、质量(品质)的一些概念

◇质量:

一组固有特性满足要求的程度

-固有:

是本身的一部分;

-特性:

可以区分的特征;

-要求:

明显的、通常隐含的或必须履行的;

-要求,可指产品、服务、过程、体系的质量。

◇对品质的看法:

-品质是奢侈的事;

-品质好,投入的钱一定多;

-品质是检查出来的。

品质是一线作业人员要控制的事;

-品质是管理人员控制的,与作业员无关;

-品质需要高深的知识才能掌握;

-99%良品率意味工厂的品质水平很高;

-品质管理是一种时髦,象风一样吹过就算了;

-品质是检验出来的,不是做出来的;

-品质和每个人息息相关(包括作业员、管理和技术人员)

-了解要求,使做事符合要求,就是对品质作了贡献;

-品质的提高是通过持续改善来达成,不可能一步达成;

-没有高品质,公司可能会破产,员工可能会失业。

◇多数国内工厂对品质的认识

-现在,多数工厂很重视品质;

-做法,投入大量检验力量,剔除不良品;

-缺乏品管技术员(QE)和生产技术员(PE);

-缺乏预防不良品出现的行动。

二、品质管理发展史

◇第一阶段,操作者品管

-时间,18世纪前;

-特点,同一人制作整个产品;

◇第二阶段,领班品管

-时间,19世纪开始;

-生产由多数人共同完成;

-一个领班管理一组人及品质;

◇第三阶段,检查员品管

-时间,一战期间开始

-指定专人负责产品检验,剔除不良品;

◇第四阶段,统计品管(SQC)

-20世纪30年代开始;

-管制图等统计手法应用;

-抽样检查应用;

-由全检过渡到抽检;

-由剔除不良品,转化预防不良品。

◇第五阶段,全面品管(TQC)

-为专家式管理;

-建立品质管理体系;

-做法延伸至市场调研、品质设计、原料管理、品质保证及售后服务等部门;

◇第六阶段,全公司品管(CWQC)

-全面品管的拓展;

-从企业经营角度建立体系;

-所有部门,所有人员参与;

◇第七阶段,全集团品管

-全公司品管的拓展;

-范围包括,中心工厂(公司),合作单位、销售公司、服务公司等;

-在整个产品过程的系统中建立品质管理体系;

-一致的管理要求下达到体系中的各公司。

三、不良品来源——变异

◇不良品发现

-产品、材料检验;

-顾客意见或投诉;

-不良品来源,影响品质因素——变异——不良品

◇变异来源

-世界上没有相同的叶子,同机床制造的每个产品有些特性总会不相同;

-变异是必然存在,生活中任何过程都有变异;

-变异差别在于大和小,是否影响品质;

-变异来源,机器、材料、操作员、环境、方法、其他(管理)

1)变异来源——机器,如

-刀具锋利度、角度;

-机床行程变化;

-机床震动、平行、垂直度变化等等;

2)变异来源——材料,如

-材料尺寸变动;

-材料物理和化学性质差异;

-材料(部件)替换;

-供应商更换;

3)变异来源——方法,如

-流程变更;

-作业方法变更;

-工具、夹具不当;

4)变异来源——操作员,如

-操作员熟练度;

-操作员习惯性;

-操作员没有按照操作标准;

-操作员之体力和情绪;

-操作员工作场所及使用的工具;

5)变异来源——环境,如

-电源稳定度;

-水质稳定度;

-环境温度、湿度、照明度;

-空气粉尘;

-工作场所物品之摆放;

6)变异来源——其他(管理),如

-紧急定单比例多,非标定单比例多;

-产品品种更换频繁;

-人员流动频繁;

-设计不当。

◇变异归类

1)机遇性原因,特点

-经常性问题;

-此类问题属于系统问题,如环境因素,管理因素;

-此类问题经常出现但不易防止;

2)非机遇性原因(偶发性问题),特点

-突发性引起产品不良,如机器突发故障;

-此类变因事前注意可以发现;

-此类变因是容易控制的。

五、防止不良品产生

-稳定品质,在于预防和控制变异,主要做法

◇稳定的人员

-稳定人员——工作熟练度高;

-稳定人员——有利于对工艺、机器、工具、材料等的了解;

-稳定人员——考虑人性化管理;

-也要考虑激励措施;

◇良好教育训练

-品质意识和危机意识提高,使品管推行更加凑效;

-累积经验,自我摸索的路太长,且容易弯路;

-现代专业化生产,使人快速有稳定成长,关键在于教育和训练;

-推行上岗前教育,定期的意识教育,技能教育和技能考核。

◇推行5S(整理、整顿、清洁、清扫、素养)

-脏乱,指机器缺乏保养整理、工夹具、物品放置及整理不当;办公台、地面、通道混乱和不干净;

-脏乱,产生许多工作困扰,虽然不是绝对影响品质,但有重大因果关系;

-脏乱,代表效率低、品质不稳定;

-养成“好习惯”,革除“马虎”,建立“讲究”是做好品管、提高效率的先决条件。

◇重视分析

-产品检验,只是将不良品剔除,不良品依然不断产生;

-应用统计分析手法,找出引起不良的主要因素,寻找解决问题的对策;

-通过PDCA循环进行改善和作品质突破。

◇稳定供应商

-筛选合格的供应商;

-保持供应商稳定,使物料和配件品质稳定;

◇完善机器保养制度

-留意机器的寿命和精度,

-建立完善的保养制度;

-预防机器突发故障。

◇重视制度,建立标准化

-不同人,对同一工作有不同的思考和实施方法;

-标准化是把积累的技术经验,通过文件储存,使工作不因人而异;

-使企业由“人治”转变为“法治”;

-稳定的流程、工艺、制度——有利于稳定的品质;

-ISO9001精神“该写的要写到,写到要做到”是标准化的合理解释。

◇最主要,重视执行

-首先主管要重视,它将引导员工心态;

-要检验执行与标准(制度)是否一致;

-采取矫正措施并跟踪效果;

-评估标准(制度)的适用性。

六、工厂检验设计

◇品管成功的先决条件:

-高层主管要重视和以身作则;

-有专门品质管理技术人员;

-有全员品质管理普及教育,提高全员品质意识;

-有健全的品管组织。

◇品管组织:

-形式不定,视实际情况二定;

-最好把品管组织放在一级部门,最糟糕是放在生产部门;

-检验放在生产部门,可在策略上提高品管比重,精简部门,提高品管技术应用。

◇品管机能:

1)品管组织机能

-对全公司品管教育之实施;

-品质活动制定与推动;

-品质规范建立;

-生产过程能力的剖析;

-品质统计和品质报告;

-异常情况处理和改善对策;

-供应商品质监控和辅导;

-客户投诉和意见处理;

-品质成本计算;

-各项检查工作的执行。

2)品管人员职责

◆品管主管

-品品质管理计划;

-导入计划,教育训练计划,品管制度设计;表单设计;

-品管实施的监督;

-重要品质问题的决定;

-品质报告的提出

◆品质统计

-汇集检查部门的检查报告;

-用各种统计方法绘制品质报表;

-品质成本计算;

-主管交办事项;

◆检查(QC)

-物料、半成品、成品检验;

-检验的品质情况反馈;

-返工、处理措施跟踪。

◆品管技术(QE)

-对供应商评审和进行改善辅导;

-剖析生产过程,进行改善活动;

-制订检验标准;

-设计检验量具;

-统计方法应用的推广;

-处理品质事故;

◆品质稽核(QA)

-产品出厂前抽查;

-QC、QE工作的查核;

-品质系统及有关规范运作情况之核查;

-重大品质问题、客户投诉处理及预防再发生对策。

◇作业标准/检验标准和检验制度

1)作业标准

-使作业流程、作业方法、作业条件加以规定,使之标准化;

-积累技术经验,防止技术流失;

-作业人员之训练;

-便于追查变异原因;

-用于过程巡检检查;

-用于主管经常性核查。

◆作业标准制订/修改

-在生产线、产品、机械、工具、生产技术改良(投入)前完成;

-有制造或技术部门负责;

-使用前与员工沟通。

2)检验标准

-规定检验作业的执行要求,作为品管依据;

-防止检验疏漏和处理混乱;

-应考虑,检验接收标准、检验项目、规格、检验方法(抽查率)、量测具之标准、甚至包装标准等等。

3)检验制度

-产品功能来于设计,品质取决于控制变异的稳定;

-检验可防止不良品流入下工序,获得品质信息,是品管的最基本手段;

-工厂最基本的检验制度有,

-进货检验制度;

-过程检验制度;

-最终检验制度;

-出货检验制度;

-品质稽核制度。

◇供应商选择/进货检验

-好的原料+好的生产=好的产品;

-获得优良的原料/配件最主要是筛选供应商;

-事实上,供应商是我们的事业伙伴,因此它应具备

-正确的经营理念;

-有好的企业组织;

-有完善的管理制度;

-有健全的品管制度和品管人员;

-有足以保证产品品质的技术能力;

-符合要求的机器设备;

1)供应商选定与评审

-组成评选小组,包括品管、技术、采购等人员;

-使用调查表,实地调查,以确定是否选取;

-对供应商实施品质、管理、技术辅导;

-定期召开供应商会议;

-定期对供应商进行评审,先用5R法,再考虑是否实地评审,5R法如下

-适质(RightQuality),统计质量情况;

-适价(RightPrice),与其他厂商的比价;

-适量(RightQuntity),交货量是否准确;

-适时(RightTime),交货是否准时;

-适地(RightPlace),供应商地点的远近。

2)进货检验(IQC)

-规划全检、抽检、免检产品

-全检,数量少、价值高;

-抽检,数量多、或经常性的物料;

-免检,数量多、低值或可靠的厂商;

◆检验项目,包括

-外观检验;

-尺寸、结构性检验;

-电气特性检验;

-化学特性检验;

-物理特性检验;

-机械特性检验;

◆接收

-规定接收标准;

-对不合格品和合格品、待检品注意标识;

-注意每月统计各供应商业绩。

◇过程检验(IPQC)

-又称为中间检验,是指物料入库至成品间的检验活动;

-有效方法是巡回检验;

-目的,针对非机遇性(突发性)变因,防止大量不良品产生及流入下工序;

-检验项目、方法、工具、时间频率应先在核查表中设计;

-核查项目应包括可能造成品质变因的作业因素;

-对异常情况通知有关部门迅速处理,并跟踪;

-对严重情况进行反馈;

◆检验重点

-检验员应事先把握不稳定因素,做到重点控制;

-不稳定因素包括,

-产品/工序以前曾有异常、有较高不良记录;

-机器不稳定(模具、夹具);

-IQC有材料不理想的讯息;

-新导入产品,

-新人员。

◇最终检验(FQC)

-又称为线上检验,属于定点检验;

-检验点选定,考虑品质稳定性及对后工序影响;

-检验标准设定,检验项目、规格、方法、工具、记录;

-检验记录,每天记录,使用管制图及其他统计方法;

-突发性、严重异常处理,经常性问题反馈;

-检验员,品质稳定时编制在生产部门,不稳定时编制在品质部门;

-核查,验证检验员能力和防止徇私

◇出货检验(OQC)

-是对成品的管制,防止储存后发生变化;

-规定检验时机,如出货前1至3天;

-规定检验项目,外观、包装、尺寸、特性、寿命等等;

◇品质稽核

-目的是确认检验制度是否在运作,执行人员是否有执行;

-产品出厂前抽查;

-QC、QE工作的查核;

-品质系统及有关规范运作情况之核查;

-重大品质问题、客户投诉处理及预防再发生对策。

-核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

-工程设计标准资料;

-作业规范、管理资料之使用;

-原材料之管理;

-机器操作及保养;

-采购与供应商之联系;

-不合格品处置;

-标识放置;

-环境、卫生、检验人员、作业方法、生产计划等;

-量具和仪器校验;

-进货、过程、成品等管制;

-包装和运输等等。

◇品质改善

-有改善活动,才有机会消除不良;改善活动,要付之具体行动,并应用品管方法

-由品质技术(QE)负责;

-改善信息获得

-利用统计方法从品质报表

-管制图(过程能力分析);

-品质成本分析;

-质量事故、客户意见;

◆改善程序

-把握问题点;

-探讨影响问题的原因;

-调查影响较大的要因;

-提出改善措施;

-对策实施;

-效果确认;

-效果维持。

◇操作者自主管理(自检)

-建立应有的认识,不把问题留给后面的人;

-把每人由“做了”提升到“做好了”的觉悟;

-操作者自主管理是,把日常管理工作分摊到最基层操作员;

-导入自主管理,应以不影响操作者生产为原则;

-管理内容主要是品质变因的各项因素和自身生产的产品;

-设定检查表(自检表)

 

质量管理体系部分

一、质量管理体系标准产生和发展;

-二战期间。

美国军方提出质量保证要求;

-50年代末,美国发布MIL-Q-9858A《质量大纲要求》;

-70年代初,美国标准化协会发布一系列质量保证标准;

-1979年国际标准化组织成立质量管理和质量保证技术委员会;

-1987年ISO9000系列标准颁布;

-1994年ISO9000系列标准作局部修改;

-2000年12月15日ISO9000:

2000标准颁布;

二、概念

◇质量:

一组固有特性满足要求的程度

-固有:

是本身的一部分;

-特性:

可以区分的特征;

-要求:

明显的、通常隐含的或必须履行的;

-要求,可指产品、服务、过程、体系的质量。

◇质量管理体系:

指导和控制与质量有关的管理体系

-管理体系,建立方针和目标并实现这些目标的一组相互关联或相互作用的要素;

-体系,若干有关事物互相联系,互相制约而构成的一个有机整体,强调系统性、协调性;

-强调质量管理体系的所有活动,是为了实现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

三八项基本原则

∙以客戶為中心的組織

–了解顧客現時及將來的需要,達致其要求,並努力於超越顧客的期望

∙領導

–領導者釐定目標、方向及締造內部環境,讓員工全面參與達成組織目標

∙員工參與

–各層員工均全面參與,讓他們能力可貢獻於組織利益

∙過程方法

–把有關的活動和資源作為過程去管理,以能有效達致成果

∙系統化管理

–因應目標,釐定、了解及管理相關過程的體系,提升組織的效率與效能

∙以事實/數據作決策

–基於對數據和資信的邏輯及直覺分析作有效決策

∙持續改善

–持續改善作為組織的永久目標

∙與供應商建立互利的關係

–與供應商建立互利的關係,增強雙方創造價值的能力

四ISO9001質量管理體系-要求

∙1範圍

1.1總則

本標準為有下列需求的組織規定了質量

管理體系要求

♦證實組織有能力穩定地提供滿足顧客和適用法規要求的產品

♦籍質量體系的有效運用,包括對體系進行持續改善的過程,達至顧客及適用法規要求,從而使顧客滿意

1.2應用

♦標準的要求屬一般性,適用於任何規模及類型的組織

♦因組織和其產品的性質而不能應用某些條款要求時,可考慮豁免

♦不可籍縮減質量體系的範圍,排除任何影響組織提供符合客戶及法規要求之產品的能力,和責任之質量管理體系要求

♦僅限於條款7產品的實現中的質量管理體系要求

♦超出許可的豁免,將不能聲稱符合本國際標準

∙2引用標準

–ISO9000:

2000質量管理體系-基礎和詞彙

∙3術語和定義

–採用ISO9000:

2000質量管理體系-基礎和詞彙中的定義

∙4質量管理體系

4.1總則

♦依照本國際標準的要求,建立、文件化、實施、維持和改善質量管理體系並持續改善其效果

♦為此需:

–鑑別質量管理體系所需之過程

–其相互作用和次序

–運作及控制之準則及方法

–支援及監控所需的資源和信息

–測量、監控及分析過程並執行需要的行動

–推行所需的行動達至計劃的結果和持續改善

♦控制外發過程

4.2文件化要求

4.2.1總則

文件須包括:

–質量方針和質量目標的宣言

–質量手冊

–本國際標準所要求的文件化程序

–組織為確保有效運作及過程控制所需的文件

–本國際標準所要求的質量記錄(4.2.4)

文件化程度應依據:

–組織之規模及活動的類別

–過程之複雜性及相互作用

–人員的能力

4.2.2質量手冊

♦制定並維持質量手冊

♦質量手冊需包括:

–質量管理體系的範圍,包括豁免的詳情及理由(1.2)

–文件化程序或其參考指示

–對質量管理體系的要素及其相互作用的描述

4.2.3文件控制

♦質量管理體系所需的文件要作控制,並建立文件化程序:

–文件在發放前得到審批,以確保其完備

–必要時對文件進行評審和更新,並重新審批

–識別文件的現行版本

–在使用場所,可得到應用文件的相關版本

–可讀性、易於識別及翻查

–識別外來文件及控制其發放

–防止誤用作廢文件,如保留作廢文件須進行適當標識

4.2.4質量記錄控制

♦質量記錄須予以控制並保存,以証實符合質量管理體系的要求和有效運作

♦建立文件化程序以明確質量記錄的標識、貯存、取閱、保護、保存時間和處理

∙5管理職責

∙5.1管理層的承諾

最高管理層須提供對發展及實施質量管理體系

和持續改善其有效性之承諾的証據:

♦在組織內溝通滿足顧客及法規要求的重要性

♦建立質量方針

♦確保建立質量目標

♦執行管理評審

♦確保資源的配備

∙5.2以客戶為中心

最高管理層須確保:

♦確定顧客要求

♦目標是達致提升顧客滿意度

∙5.3質量方針

–最高管理層須確保質量方針:

♦與組織目標相適應

♦包括對滿足要求和持續改善的承諾

♦提供制定和評審質量目標的架構

♦在組織中的適當階層得到溝通和理解

♦得到評審,以確保其適用性

∙5.4策劃

5.4.1質量目標

♦在組織內相關的職能和層次上制定質量目標

♦質量目標須:

–可量度

–與質量方針相一致

–包括持續改善的承諾

–包括產品需滿足的要求(7.1)

5.4.2質量管理體系策劃

♦進行質量體系的策劃以滿足本標準4.1要素以及質量目標的要求

♦策劃和實施質量管理系統的變更時,需確保系統的完整性

∙5.5職責、權限和溝通

5.5.1職責和權限

♦組織內之各個功能及其相互關係,包括其職責和權限,需要規定並溝通,以促進有效的質量管理

5.5.2管理者代表

♦最高管理應在管理層中任命一名管理者代表,並有以下的權限:

–確保質量體系得以建立和維持

–向最高管理層報告管理體系的表現,包括改善的需要

–向組織上下推擴顧客要求的意識

5.5.3內部溝通

♦最高管理層需確保在組織中建立適當的溝通渠道;

♦針對質量管理體系的有效性,進行內部溝通

∙5.6管理評審

5.6.1總則

♦最高管理層定時評審質量管理體系,以確保其:

–具持續的適用性、足夠性和有效性

–評估質量管理體系(包括其方針和目標)的變更需要

♦管理評審的記錄應予保存(4.2.4)

5.6.2評審輸入

♦管理評審需包括對以下各項的現時表現和改善機會的定期評審:

–審核結果

–顧客反饋

–過程表現和產品符合性

–預防和糾正措施的況狀

–早期管理評審的跟進措施

–可以影響質量管理體系的計劃中改變

–改善的建議

5.6.3評審輸出

♦管理評審的輸出需包括與以下項目相關的行動:

–質量管理體系及其過程改善的有效性

–與顧客要求相關的產品改善

–資源需求

∙6資源管理

∙6.1資源提供

–及時確定並提供資源,以

♦實施和維持質量管理體系及持續改善其有效性

♦通過滿足客戶要求而提升客戶滿意度

∙6.2人力資源

6.2.1總則

♦所有影響產品質量的人員均需根據教育、培訓、技能和經驗任命

6.2.2能力、意識和培訓

♦確定應影響產品質量的人員的能力的需求

♦提供培訓或其他活動以滿足這些需求

♦評估這些活動的有效性

♦員工意識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卡通动漫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