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一轮文档语言文字运用 第2章 潜在题型3 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题.docx
《高考语文一轮文档语言文字运用 第2章 潜在题型3 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语文一轮文档语言文字运用 第2章 潜在题型3 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题.docx(3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考语文一轮文档语言文字运用第2章潜在题型3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题
潜在题型三 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题
——表达是花,生活是土
感知高考脉动
[考点要求] 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
1.(2006·江苏)下面是一位年轻导游为台湾省某中学生旅行团所作的解说词,表述有不妥之处。
请推敲一下,提出3点修改意见。
①先生们,女士们:
欢迎大家第一次来中山陵游览!
②今天我为大家当导游,感到很荣幸。
③中山陵是孙中山先生长眠之处,④也是海峡两岸同胞心中的圣地。
⑤苍松翠柏环抱着它,⑥霞光丽日辉映着它,⑦青山绿水依傍着它。
⑧去年连战先生曾来这里拜谒,⑨表达了对中山先生的缅怀敬仰之情。
⑩现在,让我们怀着崇敬的心情,登上台阶,故地重游,⑪瞻仰中山先生的陵寝,⑫重温先生的教诲吧!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处改为“朋友们”或“同学们”。
⑦处与⑥处对调,或⑥处与⑤处对调。
⑩处删去“故地重游”,或将其改换为合适的词语。
解析 注意用语得体、连贯,旅行团成员主要是台湾省的中学生。
2.(2007·江苏)一位学者指出,“○”是一个早已普遍使用的汉字,它形简而意赅,直观而独特,但许多重要的汉语辞书却没有收录。
请用一个生动形象的句子表达让“○”字尽快收录到汉语辞书中这样的意思。
要求:
(1)切合原意,
(2)运用比喻或比拟的修辞手法。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示例:
(1)不要让“○”字到处漂泊,让它有“籍”可入,有“家”可归。
(2)“○”字睁着圆圆的大眼睛,期盼着回到母亲的怀抱。
(3)“○”字睁着圆圆的大眼睛,盼望回到自己的家园。
(4)无家可归的“○”字,盼望和自己的兄弟姐妹们一起生活。
解析 要求运用生动形象的句子,可运用比喻或比拟的修辞手法;切合原意。
3.(2008·江苏)有些高中生上学、放学仍由家长接送。
针对这种现象,请拟写赞成者与质疑者的不同看法。
要求:
赞成者需说出两点理由,使用陈述句;质疑者要针对赞成者的话表述,使用反问句。
赞成者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不超过30个字)
质疑者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不超过30个字)
答案 赞成者的理由:
节省时间,保障安全,增进亲情等。
质疑者应针对赞成者的理由反驳,言之成理即可。
解析 准确审题,把握所写句子的语气和句式特点。
4.(2010·江苏)2010年上海世博会丹麦国家馆,有一尊“小美人鱼”铜像。
(1)“小美人鱼”故事出自哪位作家的哪篇作品?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以“小美人鱼”的口吻写一段不超过30个字的话,表达对上海世博会的祝愿或
赞美。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安徒生,《海的女儿》。
(2)示例:
愿上海世博会像我一样,永远留在人们的记忆之中。
愿中国小朋友像喜爱我一样喜爱上海世博会。
我来到上海世博会,仍然生活在童话之中。
上海世博会为我的故事续写新的篇章。
解析
(1)文学常识要准确记忆、正确书写。
(2)内容要围绕“对上海世博会的祝愿或赞美”,紧扣“小美人鱼”(外国人、童话人物)的身份,不超过30个字。
5.(2011·江苏)为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学校拟在校园网主页增设“辛亥英烈”专栏。
请写出鲁迅小说中以秋瑾为原型塑造的辛亥志士形象姓名及作品名,并为该专栏写一段不超过25个字的按语。
(1)姓名:
________ 作品名:
________
(2)按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夏瑜 《药》
(2)示例一:
回首辛亥,让我们恭敬地拿起坟前的白花,敬献于烈士的墓前。
示例二:
继承先烈之遗志,光大志士之精神,为中华复兴而奋斗。
解析
(1)只要知道鲁迅的小说《药》,便可轻松作答;
(2)可从两方面作答:
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专栏名为“辛亥英烈”,因此按语的着眼点应为“纪念”(可谈纪念的目的、意义、方式等);扣住鲁迅的《药》,可从人物形象、情节结构(比如小说结尾的白花)、作品主题(唤醒民众)等方面着手。
6.(2013·天津)下面这封信有四处不合规范,请指出其中的三处。
××学兄:
寄呈的大作收悉,拜读再三,激动不已。
你的诗构思巧妙,语言隽永,弟自愧不如。
只是个别字句略有笔误或不合韵律,我冒昧地作了一点雅正,随信寄回,谨供参考。
顺祝
夏安!
弟××
2013年6月6日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称谓“××学兄”没有顶格。
②祝语“夏安”没有顶格。
③“寄呈”不得体。
④“雅正”不得体。
解析 本题考查应用类文体格式和语言得体等内容。
本文属于书信,称谓和祝语都要顶格,用语要符合人物身份,语言要得体。
“寄呈”“雅正”是敬辞,用于对别人。
7.(2013·湖北)有媒体统计了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莫言与作家郭敬明2012年度的作品总销量,发现前者的总销量远低于后者。
中国社会科学院发布的《中国文情报告(2012-2013)》显示,2012年度小说类图书的销量冠军仍然是郭敬明的作品。
你如何看待这种现象?
请简要点评。
要求:
①观点明确,②语言表达简明、得体,③字数不超过30字。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示例一)两位作家的读者群体不同,不能也不应在销量上简单比较。
(示例二)销量与作品的文学价值不能画等号,这两位作家各有千秋。
解析 本题考查语言表达的简明、得体。
该题不回避热点话题,引导学生正确看待社会问题。
回答时,首先要旗帜鲜明地写出自己的观点,其次要注意题中的简明、得体和字数要求。
8.(2013·重庆)不管红绿灯,凑齐一群人,蜂拥过马路,被网友戏称为“中国式过马路”。
针对这一现象,请拟出两条劝阻行人闯红灯的宣传语。
要求:
简明生动,幽默警醒;每条不少于10字,不多于20字。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示例)
(1)心头常亮红绿灯 安全行驶伴人生
(2)爱妻爱子爱家庭 无视交规等于零
(3)实线虚线斑马线 都是生命安全线
解析 本题考查语言表达能力。
该题针对社会热点,体现了新课程标准的理念,将语文生活化,/题目也更加灵活。
注意“简明生动,幽默警醒”的提示语及对字数的限制。
语言表达类题目的解题方法
一、各语言表达考点的要求和解题方法
(一)语言简明
1.要求
(1)简洁:
①不要在句中同时出现表意功能完全相同的成分,②尽量删去可有可无的词语,③尽量使用替代性词语。
(2)明确:
①避免晦涩,②避免歧义。
2.解题方法
(1)删除重复赘余,避免语言啰嗦。
方法有:
①分析句间关系,找出句子自身的主干和枝叶,删除赘余词语和语句;②把握文段主旨,删除游离中心或话题之外的内容。
(2)消除歧义,避免误解。
这一点与“辨析并修改病句”内容、方法相同。
(3)在综合性试题中常以字数限定来考查语言表达的简明,故可用以下办法:
①采用合称或缩略语,如“李杜”“WTO”“GDP”等。
②用简称,如“京沪”“欧盟”“教科文”等。
③用文言词语代替白话词语,如“到达”可用“抵”代替,“高兴”可用“悦”代替等。
④运用数字缩略,如“三苏”“唐宋八大家”等。
⑤正确使用代词,如“它”“其”等。
示例
下面一段文字中画横线的词语,有的必须删去,有的不能删去。
请把它们找出来,将序号分别写在横线上。
夏天到了,人们喜欢吃一些生冷
食品,外出就餐
频率
高了,
都
给肠道传染病
发生埋下了隐患。
某市的一项专题调查显示:
79%
痢疾患者有
不洁饮食史,他们食用
不洁物多为不干净
熟食、冷荤或剩米饭等;从饮食地点看,51%的患者曾在外就餐,13%
有野炊经历。
(1)必须删去的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不能删去的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①⑧可有可无;⑤“将”与后面“埋下了隐患”矛盾,应删去;⑪“为”后有动词“有”,“为”多余,应删去。
答案
(1)⑤⑪
(2)②③④⑥⑦⑨⑩
(二)语言连贯
1.要求
(1)保持话题的一致性
话题一致是保持语言连贯的基本要求。
一个长句或句群只有话题和陈述角度一致,中心才会明确,语意才能贯通。
如果中间转换了话题或陈述对象(主语),势必影响到语意的连贯。
(2)保持结构、句式一致
结构、句式的一致性表现在:
①语言中常有些排比句、对偶句,这就要求结构上的统一,破坏了这种统一,也就失去了连贯性;②用陈述句还是疑问句,用主动句还是被动句,合说还是分说,也会涉及连贯问题;③复句中的分句与分句间有并列、转折、递进、选择、因果、假设、条件等关系,如注意不到这一点,将破坏分句间的逻辑联系,从而影响句意的连贯。
(3)保持前后照应
前后照应包括内容上的前后照应和语序上的前后关联。
(4)保持情景(境)一致
这一点主要是指写景抒情的文字,语言带有情感,文字中所渗透的感情或喜或悲,或爱或憎,或褒或贬,或激昂或沉郁;文字所描写的景象或繁盛或凄凉,或热烈或肃杀。
这就要求上下文在整体上做到情感、意境保持一致。
2.解题方法
(1)通读文句,大体把握
①大体把握说了什么,对所给文句组成的语段的话题有大体印象。
②大体把握怎么说,对所给文句组成的语段的层次有大体印象。
(2)根据印象,回头审视
在通读文句获得总体印象的基础上,再回过头来,仔细审视文句,把能确定的东西确定下来,这里,关键的第一步是确定第一句的位置:
哪个句子应排在第一位。
如果是嵌入式、衔接式,确定首位,必须要“瞻前顾后”。
(3)找过渡句,辨关联词
这步工作做好了,全段的层次和句子的大致顺序就能定下来。
(4)先易后难,先分后合
把一眼能看出其联系紧密,无疑应按先后顺序放在一起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句子先组合成一个一个的小块,再审视这几小块的逻辑条理,得出正确的排序。
(5)进行检验,重新审视
通读排好的语段,看看个别句子是否顺畅,进行检验。
一般来说,排序题关键在一两句的顺序。
若发现排好的语段个别语句不顺畅,则要重新审视。
示例
(2011·山东)将下列句子组合成语意连贯、合乎逻辑的一段话,并将序号填入横线处。
①有一些远虑,可以预见也可以预作筹划,不妨就预作筹划,以解除近忧。
②不过,远虑是无穷尽的,必须适可而止。
③有一些远虑,可以预见却无法预作筹划,那就暂且搁下吧,车到山前必有路,何必让它提前成为近忧。
④总之,应该尽量少往自己的心里搁忧虑,保持轻松和光明的心境。
⑤还有一些远虑,完全不能预见,那就更不必总是怀着一种莫名之忧,自己折磨自己了。
⑥中国人喜欢说: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这固然不错。
解析 这是一段议论性文字,全段依照总—分—总的思路展开。
⑥②为总说(由“固然”到“不过”);①③⑤为分说(“有一些……可以”“有一些……却无法”“还有一些……完全不能”),由浅入深;④是总结性文字(“总之”)。
答案 ⑥②①③⑤④
(三)语言得体
1.要求
(1)用语要看对象
说话写文章,首先要看对象,即考虑谁是听话者、阅读者,要充分考虑对象的特征,诸如性别、年龄、职业、身份、文化、性格、气质、爱好,甚至禁忌等等。
说话写文章要看对象,还要注意尊称、谦称和习惯用语。
一些传统而现在仍在用的文明习惯语也应记住。
(2)用语要看场合
用语包括说话、写文章、书写标语等。
俗话说“到什么山上唱什么歌”,说的就是要注意在不同的场合说不同的话。
一般来说,在庄重的场合,要求用语庄重、规范,用典范的书面语,而不能用拉家常的口吻和语气;在公共场合,用语要准确、扼要,话题要集中,经常使用自然、亲切、灵活的语言,并尽量用口语。
同样的话,在不同的时间内,也应有不同的说法。
(3)用语要注意语体
一般来说,不同的文体应有与之相适应的语体,而不同的语体又常常表现出不同的语体色彩和语体特征,如文艺语体要具有形象性,科学语体要具有精确性和严密性,政论语体要具有逻辑性和鼓动性,公文语体要准确、简洁和程式化。
(4)用语要考虑目的
同一内容,因不同的表达目的,在内容取舍和侧重点方面也应有所不同。
例如,同是一个文具盒,如果你是推销商,向人介绍这种产品时,你应该强调这种文具盒造型精美、功能多、价格低;如果你丢失了这个文具盒想拟一则寻物启事,则要强调这个文具盒的颜色、形状、材料以及盒内的文具等。
2.解题方法
“五审五改”法
一看对象,审尊卑长幼是否得体,改换敬谦辞,做到敬谦辞使用不错位。
二看场合,审合不合氛围,改逆性悖理的语句为顺情顺理的语句。
三看感情,审褒贬误用词,改换褒贬词语,该褒不贬,该贬不褒。
四看语体,审不伦不类、文白不得体,该用口语改用口语,该用书面语改用书面语。
五看劝诫语,审有无人文关怀,改粗俗浅陋语为温情关怀语。
示例
(2012·山东)以下是小张在收到郑先生著作后回信的正文,其中有使用不得体的词语,请找出四处并修改。
您寄奉的大作已收到。
过目后,深感对我的论文写作有些许帮助,定当惠存。
感激之情,无以言表,他日光临贵府,当面致谢。
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语言表达得体。
书信属应用文体,要特别注意谦、敬辞的使用是否准确,语体是否得当。
“寄奉”是敬辞,用于自己寄给别人东西,这里应使用一个别人给自己东西的敬辞。
“些许”在这里用于别人对自己的“帮助”不合适。
“惠存”“光临”“过目”是用于请别人做事的敬辞。
五处都是对象用错。
答案 ①“寄奉”改为“惠赐”,②“过目”改为“拜读”,③“些许”改为“莫大”,④“惠存”改为“珍藏”,⑤“光临”改为“前往”。
(答对四处即可)
(四)语言准确
1.要求
语言表达“准确”是指在正确理解文意、句意的基础上,把握句段的关键信息、内容要点、中心思想,并按照题目的要求,使词语运用、句式选择、语气选择等方面完全符合表达目的。
“准确”在语言运用试题的各种题型中均有考查。
包括所用语言符合特定的情境,符合特定的身份地位,正确地运用谦尊称呼,准确表达褒贬感情,准确表达喜怒哀乐的心理状态,正确使用口语、书面语,准确表达范围大小、程度深浅等。
2.解题方法
(1)要认真辨析词义
辨析词义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是看词义范围的大小,二是看词义的轻重,三是看词的适用对象,四是看词的感情色彩,五是看词的搭配习惯。
(2)要注意语法规范
注意语法规范要从三个方面着手:
一是用词要规范,二是语序要顺畅,三是句子要完整。
(3)适当添加修饰性或限制性词语,准确表达作者的本意。
示例
(2006·浙江)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如果说,书本凝聚着古往今来的知识积累,那么,树木就压缩着一去不返的逝水流年。
如果说,书本是用文字承载着人类的智慧,那么,树木就是用
记录着地球的历史。
因此,读书,让我们得以了解自己,了解人生;读树,让我们懂得把握现在,把握明天。
所以,读树与读书一样,是大有益处的事情。
(1)将文中缺漏的词语填入下面的空格中。
(2)就文中加点的两个词语能否互换作出判断并说明理由。
解析 树木记录历史的标志就是“年轮”“纹理”等。
加点的词语能否互换由文章的内容来决定。
答案
(1)“年轮”“纹路”“纹理”等。
(2)不能互换。
理由:
①“凝聚”与“压缩”、“承载”与“记录”相互对应;②“压缩”与“树木”“年轮”的特征相符合,“承载”与“书本”“文字”的特征相符合。
(五)语言鲜明
1.要求
鲜明,是以准确为基础的。
不准确,就不可能鲜明。
所谓鲜明,就是要恰当地使用词语(尤其是感情词语),恰当地使用句式(如双重否定句、反问句),恰当地使用修辞手法(如比喻、对偶、对比等)。
2.解题方法
(1)恰当使用词语
在使用词语方面,不要使用诸如“可能”“大概”“也许”“左右”等不确定的词来表明态度与观点而应多使用“坚决反对”“完全错误”“绝不能这样”等词语来表明自己所持的鲜明态度。
(2)恰当使用感情词语
在表达时,不同的态度与感情,可以通过选择词义的褒贬来实现。
感情色彩鲜明的褒贬词语可以增强语言表达的效果;感情色彩不鲜明的中性词,只要结合好语境,同样也可以具有强烈的效果,使语言表达特色鲜明。
表达时如果能做到色彩鲜明,则可以突出所要表达的事物特征。
因为颜色可以给人以最快的刺激,也是最富有感情的外在形象。
(3)恰当使用句式
在语言表达中,注意句式的变换,一定的句式表露一定的感情,句式变了,句意也会发生新的变化。
如用肯定的语气来表明观点,还可以选用双重否定、反问句式来加强语气,使自己的观点更加鲜明而强烈。
注意整句与散句的使用。
整句形式整齐,声音和谐,气势贯通,意义鲜明,适合于表达丰富的感情,能给人以深刻而鲜明的印象。
另外,如能恰当地使用反问、排比、对偶,也能增强语言的鲜明感。
示例
(2011·浙江)请看以下图文材料,根据要求答题。
由于人类不必要的装饰需要,全球象牙贸易恣意蔓延,100多万只大象因此失去了生命。
根据所提供的材料,设计一句放在画面上方的广告宣传语,形成一则完整的公益广告。
要求:
鲜明地表达广告主旨,有号召力;不超过15字。
解析 要做到鲜明地表达广告主旨,必须知道这幅图的主旨是什么。
结合画面内容很容易得出要写的广告词的主旨。
表达要做到鲜明,要做到态度明确,使用一些“坚决”“完全”之类的词语及肯定句、感叹句。
答案 (示例)购买就等于杀戮,对象牙制品说“不”!
(六)语言生动
1.要求
生动,就是指具体形象、新鲜活泼,能使人感动。
生动是在准确、鲜明基础上的升华。
它要求做到:
①恰当使用绘形绘声绘色等方面的动词、形容词;②运用比喻、拟人、借代、夸张等修辞手法,增强语言的形象性和灵动性;③注意句式的整齐匀称,讲究音节的和谐押韵,力求语言的声律美。
2.解题方法
做“生动”题一定要注意三个角度:
①使用写形写声写色的词语,②重点使用比喻、拟人等达到生动形象的修辞手法,③使用整句。
这一考点多与“正确运用常见的修辞手法”“选用、仿用句式”等结合进行。
示例
根据要求改写下面的句子。
守旧的习惯会顽固地束缚人的思想,使人渐渐失去创新能力。
要求:
请改用生动形象的语言表达,不超过40字。
答案 守旧的习惯如同盘丝洞中的蛛丝那样死死缠绕着人的思想,将人的创新能力一点点侵蚀光。
解析 主要使用比喻手法使之生动形象。
二、语言表达综合题的解题要领
高考考查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很少单独设题考哪一个表达点,多是综合考查,且设题情境化,时代感强。
如何做这种综合性语言表达题呢?
1.审准题,尤其要审准隐性要求
试以2012年广东卷第23题为例分析。
为活跃校园文化生活,华南七中学生会举办了一个“四季花卉”摄影作品展,请你为作品展写一段前言,要求语言鲜明、生动,语意连贯,至少使用两种修辞手法,不少于60个字(含标点符号)。
审题分析 本题的显性要求有:
①内容要求——给“‘四季花卉’摄影作品展”写前言;②语言要求——鲜明、生动,语意连贯,至少使用两种修辞手法;③字数要求——不少于60个字。
其中隐性要求有两点:
一是“‘四季花卉’摄影作品展”,其潜在信息是所写的前言内容必须与“四季”“花卉”“摄影”等有关,换言之,就是前言的表述必须紧扣“四季”“花卉”“摄影”等内容;二是“前言”,前言的潜在要求是一种说明型语段,介绍作品的由来、目的、内容、特色及其评价内容。
换言之,就是要介绍这次摄影作品展的由来和目的、内容和特色、意义和价值。
它是基于作品已经完成后写出来的。
如果审不准这两点隐性要求,恐怕很难得一半分。
事实上,考场上出现的诸如大谈四季花卉,却不谈摄影展等偏离题意问题;把前言写成欢迎辞、通知、征集启事等问题,都与此有关。
由此可见,语言表达综合题的隐性要求往往藏在内容要求和语言表达载体(如前言、欢迎辞、开场白等)中。
审题必须抓住这两点。
答题紧扣题意,不能跑题,不能偏题。
语言表达综合题答题有一个明显特点,就是针对性,针对表达的主题而写,不写与主题无关的文字。
如上面试题,表达的主题就是“‘四季花卉’摄影作品展”,答案要一一满足这些内容要求。
许多考生答这方面题有时出现零分现象,就是跑题了。
2.揣摩题干提示语,明确语境要求或限制
语言表达综合题题干有个特点,就是语言比其他题多一些,这些“多出来”的用语往往就包含了语境要求或限制。
如这样的题目:
“祖冲之、王羲之、苏轼、李清照都是中国历史上的文化名人,假如他们正在你就读的中学读书,拟参加北京大学特长生招生考试,请你选择其中的一位,以校长的名义,为其写一段推荐语。
”题干用语“假如他们正在你就读的中学读书”,就包含着这样的语境要求:
“他们”从古代“穿越”到今天,身份由古人、古代名人变成今天的在校学生——一个在校有某一特长的学生。
抓住了这些语境要求(限制),回答自然就能满足这些要求或限制了。
因此,审题时要对这些提示性语言细加揣摩,明确语境表达的语境条件。
3.答题应一一落实题干要求
(1)落实内容要求
①话题集中,中心突出。
一定要围绕题干规定的话题或中心,针对题旨去写作,不能跑题,写一些空泛、漫无边际的话语,如说游泳不要扯到篮球,说《三国演义》不能扯到《水浒传》。
②目的明确。
写作目的一定要明确,让人一看就明白。
③对象清楚。
明确说话的对象,注意称谓、口气、措辞,注意话语的得体性。
(2)落实表达技巧要求
几乎每一道题都要提出表达上的要求,这是该题型“语文味”之所在。
或要求形象、生动,或要求鲜明、得体,或要求运用什么样的修辞手法,等等。
这些要求分值较高,是硬性要求。
写作时一定要做到。
(3)符合“载体”要求
因为该题型总是借助一定的表达载体来表达,如用赠言、解说词、编者按、广告词、颁奖辞等等,写作时一定要注意它的基本要求和格式规范。
如申请书的格式要求,答谢词要写出答谢方、答谢事由、答谢后效等项目。
(4)符合字数要求
即时巩固
1.(2013·大纲全国)下面是某杂志编辑部收到的一封读者来信的部分内容,有五处用词不当,请指出并改正,要求修改后语言得体,语意连贯。
我是一位退休的先生,长期以来一直自费订阅贵刊。
我之所以如此,除了它内容丰富、知识性强之外,也有一点就是它格调高雅。
因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