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电厂一期汽机辅机检修规程修订何伟黄彬模板.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30041317 上传时间:2023-08-04 格式:DOCX 页数:63 大小:63.8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发电厂一期汽机辅机检修规程修订何伟黄彬模板.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3页
发电厂一期汽机辅机检修规程修订何伟黄彬模板.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3页
发电厂一期汽机辅机检修规程修订何伟黄彬模板.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3页
发电厂一期汽机辅机检修规程修订何伟黄彬模板.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3页
发电厂一期汽机辅机检修规程修订何伟黄彬模板.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发电厂一期汽机辅机检修规程修订何伟黄彬模板.docx

《发电厂一期汽机辅机检修规程修订何伟黄彬模板.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发电厂一期汽机辅机检修规程修订何伟黄彬模板.docx(6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发电厂一期汽机辅机检修规程修订何伟黄彬模板.docx

发电厂一期汽机辅机检修规程修订何伟黄彬模板

8.1水泵

#1、#2机调速给水泵(DG480—180型)检修

我厂125MW机组配置两台DG480—180型调速给水泵,它可使机组适应电网调峰的需要,并在低负荷时,通过液力偶合器调节转速来改变泵的流量、扬程和功率,节省大量厂用电。

给水泵的作用是将除氧器水箱内的热水经高压加热器和省煤器打入锅炉汽包。

它的结构由外筒体、内泵体、转子、平衡装置、轴端密封、轴承、联轴器等主要部件组成。

设备技术参数及结构概述

8.1.1.1型号:

DG480—180

型号说明:

DG—多级锅炉给水泵

480—流量

180—出口压力

8.1.1.2性能参数:

出口流量:

440T/h水温:

158℃比重:

910Kg/m3

扬程:

1800nH2O效率:

78.5%

进口压力:

1.274MPa出口压力:

17.35MPa

转速:

4640rpm,轴功率:

2730KW

中间抽夹压力:

8MPA中间抽夹流量:

20T/H

8.1.1.3结构概述

8.1.1.3.1外筒体:

给水泵为内壳体可整体单独抽出的离心卧式双层壳体多级泵。

所有的水力部件装在由20MnMo钢铸造的外筒体内。

内泵体与外筒体面两压端,借18只大螺栓(材料为35CrMoA)热紧,当泵正常运行时,内外泵壳之几间充满了出口压力水,此水压对首级泵壳保持恒定的压力,从而使内外壳体之间的结合面得到密封力,密封面放有1Cr18Ni9Ti锯齿形垫片。

逆止门直接焊接在泵的出口,而出口管道直接焊在逆止门出口接口处,减少了装拆法兰螺栓的工作量和泄漏的可能性。

外筒体焊接在两端而支承面位于中心线平面内的四个猫爪支承在焊接结构的泵座上。

在传动端猫爪上设有横销,在外筒体垂直中分面下端设有纵销,自由端猫爪的垫圈保持0.15—0.17mm间隙,当泵热芯时,外壳体以传动端为死点,向自由端膨胀。

8.1.1.3.2内泵体:

内泵体由多级分段内泵壳联接而成,内泵壳用1Cr13钢铸造,各级泵壳结合面经精加工并研磨,靠外力作用而密封,各段内泵壳用三根M20长螺栓联成整体,其底部装有带滚子的可拆卸的支持键,安装好可用专用工具将内泵壳体沿着专用工具的导轨推入筒内。

内泵体借首、末级及外筒体的止口保持同心,最后用三根长螺栓将内泵体固定在外筒体上并给内外泵体间密封面以一定的紧力。

第二级叶轮在内泵壳上有六只弧形中间抽头孔,由此引出的水经一、二两段泵壳内壁引至前部内外壳体间的环形中间抽头,再由外筒体的抽头孔将水引出,作再热器和旁路系统减温水用在中间抽头环形室的两个内外壳体结合面处,必须同时保持严密,高压端应比低压端有较大的应力,因此高压端用齿形密封金属垫,在外筒体上开有一个Φ5漏孔,运行时通过指示环形室内压力的压力表,监视是否因密封破坏而使高压水漏到中间抽头室。

各级导叶为2Cr13不锈钢精铸,叶轮密封环及平叶套为3Cr13不锈钢或38CrMoAl钢铸造,表面氮化处理,分别与内泵壳及导叶紧配点焊,密封环及导叶套内孔均设有环形槽。

8.1.1.3.3转子:

叶轮共有五级,为2Cr13精铸,表面氮化处理,叶轮与轴为过盈配合,由第一级至第五级叶轮内孔依次递减0.20mm,由两半圆卡环定位,叶轮轴向端面与后一级的定位卡环有间隙。

主轴材料为35CrMoAl,表面镀铬,轴颈高频淬火,用能量法计算一阶临界转速为2180rpm,二阶10500rpm。

8.1.1.3.4平衡装置:

平衡装置包括平衡鼓、平衡盘和双向推力轴承。

推力轴承仅在启停时保护平衡盘,轴向推力的平衡重量靠平衡鼓和平衡盘。

平衡鼓和平衡盘做成整体,材料为2Cr13,表面高频淬火,硬度为RC40—50,在节流衬套内圆开有反向罗纹槽,节流衬套由大端盖内侧装入,结合面有橡胶石棉垫,在平衡盘背面有耐磨橡胶密封圈。

8.1.1.3.5轴端密封采用浮动密封结构。

由支承环(3Cr13)、浮动环(38CrMoAl)及进水环组成,三者均装在轴封筒箱体内,轴封箱体则装在平衡室的空腔内。

8.1.1.3.6轴承和联轴器

轴承采用圆筒形球径向滑动轴承,轴承支座分别固定在进水端端盖和平衡室外壳上,在轴承支架上、左、右三只调整螺钉,安装时用于调整转子的位置。

推力轴承与自由端径向滑动轴承结合在一个轴承支架内,推力盘两侧各有8块能自动调整位置的推力瓦块,推力瓦块的推力扣环背部装有弹簧,因此,推力瓦承受一定的负荷,不致因为轴向尺寸变化影响平衡盘和推力轴承间的受力分配。

泵与液力偶合器的联接采用齿轮式联轴器,各轴承与联轴器采用同一压力油润滑,由液力偶合器润滑油泵供给。

检修工艺

8.1.2.1主给水泵的解体

8.1.2.1.1拆除妨碍检修的测温元件及有关表计。

8.1.2.1.2依次拆下传动端下列部件:

轴承进、出油管,密封水进水管、回水管,联轴器齿轮进、出油管,联轴器上下罩壳,联轴器之间的连接套,内齿轮套盖,内齿轮套、齿轮体(用专用工具拉出)及键,轴承端盖,轴承盖,挡油圈,上轴瓦及定位销,轴承密封环(转向180o移位,松紧固螺栓,拆下挡油圈甲)。

8.1.2.1.3测量水泵的推力间隙。

在传动端轴向安装百分表,来回窜动泵转子至死点,记录两死点的百分表数值,其差值即为推力间隙,记录此值。

依次拆下自由端下列部件:

轴承进、出油管,密封水进水管,回水管,末端端盖,转速发送器齿轮,甩油环、键、推力轴承盖及挡板上半部螺栓。

8.1.2.1.4拆除自由端轴承盖螺栓,吊起轴承盖,将两半圆推力瓦扣环(推力瓦块、弹簧)转至水平位置后取出,拆除上轴瓦。

8.1.2.1.5将拆除的所有泵体冷却水管、润滑油管口均用包皮布扎好。

8.1.2.1.6测量平衡盘串动量:

将百分表触头垂直放置在轴的端面,读数调至零位,将轴来回轴向移动,记录百分表的两极限值读数,其差值即平衡盘串动量。

8.1.2.1.7将两端轴承密封环转180o移位,松挡油圈,将轴承密封环与挡油圈移向轴承一侧,测量转子的含下瓦抬量(两端)。

8.1.2.1.8将轴轻轻抬起并取出下瓦,测量转子总抬量(两端)。

然后将下瓦恢复。

8.1.2.1.9松自由端紧固螺母,取下测速短轴,拆抛油环、锁紧螺母、止动垫圈,取出甩油环及键,松开推力盘锁紧螺帽,松挡板下半螺栓,取出挡板和推力盘套管及推力盘,键和推力盘调整环。

取出下轴瓦,拆除轴承支架紧固螺帽,取出轴承支架,轴承密封环,挡油圈;拆除挡水圈紧定螺钉,取出挡水圈,拆除轴封压盖螺栓,取出轴封压盖。

拆平衡室外壳紧固螺帽,吊下平衡室外壳(内含轴封箱体、浮动环、支承环、进水环),用专用扳手松轴套紧固螺母,取出轴套紧圈,密封橡胶圈、轴套。

松平衡盘紧固螺母,取出平衡盘紧圈,密封橡胶圈,用专用工具拉出平衡盘。

8.1.2.1.10拆除大端盖:

用电加热法旋松大端盖螺帽,顺序如下:

1/10、5/14、8/17、3/12、6/15、2/11、9/18、4/13、7/17(以上均采用两只电加热棒同时对称加热,并用专用扳手拆卸)。

用三只M24螺栓旋入“起盖孔”内均匀地支动大端盖,将大

端盖止口脱出来,用行车缓慢吊出。

8.1.2.1.11用深度尺测量小穿杠螺栓端面和末级泵壳平面至外筒体密封口的相对位置尺寸,并作记录,随后将固定在外筒体上的三根小穿杠螺栓拆除,如图8-1所示。

8.1.2.1.12卸下传动端下瓦,拆除传动端支架固定螺栓,吊出支承架,取出轴承密封环及挡油圈。

8.1.2.1.13测量转子总串动量(9.00mm)。

8.1.2.1.14松传动端轴封压盖螺栓,取出轴封压盖及挡水圈,拆除进水端端盖,同时用顶芯包(内泵体)专用工具装在进水端,拧紧结合固定螺栓。

8.1.2.1.15把装拆芯包(内泵体)专用工具装在外筒体大螺栓上,用对号的大螺栓拧紧,同时装入拆装芯包的滚子导轨及键,然后在传动端将顶芯包专用工具的起顶螺栓拧紧,支动芯包,使芯包整体脱出止口,将芯包逐渐拉出后用行车吊出整个芯包竖直放在专用架子上,第一级泵壳应与专用螺栓固定,轴下端部放入钢球用小千斤顶使轴稍微顶高一些。

8.1.2.2芯包解体

拆除芯包本体上三根小穿杠,用专用工具吊起末级叶壳,用风焊加热叶轮(从叶轮外圆逐渐向内圆加热)温度高200℃左右,用专用工具逐级取出叶轮,同时取出键及卡环。

按此顺序拆除各叶轮后,把轴吊起放在专用架上。

8.1.2.3清理检查

8.1.2.3.1清理检查轴。

8.1.2.3.1.1用#0砂纸将轴打光,用百分表检查轴的直线度,分别读出并记录各测点读数;

8.1.2.3.1.2主轴各部分无裂纹、严重吹损及腐蚀,各键槽和卡环槽完好,镀铬层不脱落,各部螺纹完好无损及翻牙,配合不松旷。

8.1.2.3.2清理检查叶轮、轴套等其它部件。

将叶轮表面和流道用#0砂纸打光后,作宏观检查有无裂纹、变形和磨损。

当叶轮磨损较严重时,应将叶轮装在轴上,在车床上进行修整。

对于更换的新叶轮必须将流道修光并作入下检查测量:

①检查叶轮内孔与轴的配合

②检查叶轮键槽与键的配合,

③检查测量叶轮与卡环的径向间隙

④校正静平衡。

8.1.2.3.3清理检查传动端与自由端轴套的外表面,内孔与端面必要时上磨床磨光。

磨损严重时更换。

换新轴套必须检查密封端面的光洁度和与轴线垂直度,并作必要的相对研磨。

8.1.2.3.4清理检查推力盘两工作面磨损情况。

必要时上磨床磨光或在专用平板上用研磨膏研磨,检查推力盘轴向调整环推力盘套管和锁紧螺母轴向端面和轴线垂直度。

8.1.2.3.5清理检查平衡盘(包括工作面和轴向定位及密封端面的平行度)如平衡盘工作面与平衡鼓外圆有磨损时,可在车床或磨床上进行修正,必要时将平衡盘与节流衬套工作面用研磨膏研磨。

磨损严重时应更换。

8.1.2.3.6试装转子校幌动值,如图8-3所示。

8.1.2.3.6.1

除叶轮外,传动端O形密封圈、轴套、轴套紧固螺母均装上。

8.1.2.3.6.2将自由端平衡盘,O形密封圈、平衡盘紧圈、平衡盘紧固螺母、轴套、轴套紧圈、轴套紧固螺母、推力盘调整环、推力盘、推力盘套管、推力盘紧固螺母及所有键都按顺序标志装复,然后在车床或专用工具上测量晃动值。

8.1.2.3.6.3测量工作分四步进行。

第一步,把传动端轴套紧固螺母拧紧,把百分表的触头垂直置于各测量点,调整百分表读数为零位,缓慢盘动转子,读出并记录各测量点百分表读数。

第二步,将平衡盘紧固螺母拧紧,按第一步方法分别测量各点读数并作记录。

第三步,将推力盘紧固螺栓拧紧,按第一步方法分别测量各点读数并作记录。

第四步,最后将推力盘紧固螺母拧紧,再测读、记录一次,如晃动值超出标准,应查明原因予以修正。

在取得满意结果后,应将各处紧固螺母与紧固零件打上相对标志,再解体转子。

8.1.2.3.7清理检查各级泵壳及密封面,必要时两泵壳结合面用研磨膏对研,直到表面光洁、连续接触为止。

8.1.2.3.8检查测量各密封环、导叶套间隙。

超过标准换新,密封环及导叶套在车内孔时留0.50mm加工余量,然后装入内泵壳和导叶内点焊固定,再上车床加工至装配标准尺寸。

8.1.2.3.9清理检查节流衬套;步骤如下:

8.1.2.3.9.1检查节流衬套与平衡盘工作面接触状况。

8.1.2.3.9.2测量节流衬套内孔尺寸,检查与轴配合状况。

8.1.2.3.9.3装复新换节流衬套时,先将导向长螺栓旋入大端盖,随后将节流衬套沿导向螺栓缓慢放入,最后均匀地拧紧12个M16内螺栓。

8.1.2.3.10清理、检查、修整轴封装置;步骤如下:

8.1.2.3.10.1在轴封箱体内将支承环、浮动环及弹簧取出,分别按标志顺序放好。

8.1.2.3.10.2检查浮动环与支承环结合密封面,将浮动环与支承环密封面用研磨膏对研。

8.1.2.3.10.3检查浮动环内径尺寸,磨损超过标准换新。

8.1.2.3.11清理、检查、整修支承轴瓦和推力瓦块。

8.1.2.3.11.1清理检查钨金接触状况及有无脱胎,测量推力瓦轴向间隙及支承轴瓦的油隙。

8.1.2.3.11.2装复泵组后,在抬轴前复查轴瓦接触状况,将轴瓦放入轴承座内,使轴与轴瓦相接触,轴颈上涂薄红丹粉,然后缓慢盘动转子,挖出下轴瓦检查,必要时进行修刮。

8.1.2.3.11.3清理检查推力瓦扣环和弹簧(必要时测量弹簧自由长度检查变形)。

8.1.2.3.11.4在检查或更换推力瓦块时,把组合的瓦块和扣环放在平板上,用红丹粉检查各推力瓦块的接触情况,并作必要的修刮,最后,在装复水泵后进行检查。

8.1.2.3.11.5测量调整轴承紧力。

8.1.2.3.12清理检查外筒体及密封面。

8.1.2.3.13所有部件都检查、整修、更换后,准备装复给水泵。

橡胶密封垫、石棉密封垫必须更换;齿形金属垫,齿尖无严重变形损伤,厚度不小于3mm可继续使用,所有的磨擦部件,均应涂干燥的二硫化钼(不含油脂)或润滑脂膏,所有结合面、承力面和水泵壳密封面(即端面)保持清洁待用。

8.1.2.4芯包组装

将首级泵壳水平放置在专用架上,找正水平,将套好首级叶轮的主轴竖直穿过首级泵壳内孔,立于千斤顶上。

调整主轴,使叶轮前盖板里侧高出泵壳1mm(对中);将第二级泵壳装上,用拉紧螺栓将泵壳拉紧,在叶轮端放置百分表,调整读数至零,测量转子串动量,调整千斤顶,使转子下移至碰到密封环上,串动值符合标准后,再调整千斤顶,使转子由下向上移动碰到第二级泵壳上,串动值也应符合标准。

检查泵壳密封面(用0.03mm塞尺不能通过)将第二级叶轮键及卡环装在轴上,热套第二级叶轮,复核前盖板里侧是否高出1mm(对中),按上述方法逐级依次组装并测量各级串动量(均应符合第一次测得数据),最后插入支持键,并用螺钉固定,旋入三根小穿杠螺栓,将整个芯包拧紧,测量芯包长度(沿圆周测选几个点),偏差应小于0.05~0.10mm。

将整个芯包从专用架上吊出并放平,置于专用导轨上,准备装入外筒体内。

调整专用导轨标高使内泵壳与外筒体同心,用行车缓慢将芯包移入外筒体内,用小穿杠螺栓压入止口,测量芯包小穿杠和末级泵壳至外筒体密封止口距离,测得数据应和抽芯包时数据相同(芯包总长为462mm偏差不大于0.10mm)。

 

8.1.2.5装复

8.1.2.5.1装大端盖:

将节流衬套和密封垫装入大端盖,用行车吊起大端盖缓慢推入外筒体,旋紧大螺栓并测量大端盖与外筒体的间隙,清理螺帽螺纹及垫圈,涂上黑铅粉或二硫化钼,按编号装上。

8.1.2.5.2冷、热紧螺栓:

使用两个带延伸杆的专用套筒扳手,逐步均匀地对称拧紧18个大螺母(两对称螺栓应同时拧紧相同的圈数)用塞尺测量外筒体与大端盖之间的间隙(保持对称均匀)。

拧紧螺栓顺序为1/10、5/14、17/8、3/12、15/6、2/11、18/9、4/13、16/7,每个螺母拧紧深度(在周围测量)应不大于6mm。

当大端盖与密封垫及外筒体接触时,螺母上的标志“S”应接近大端盖上标志“L”。

然后使用加热棒加热螺栓,将螺帽由S0拧到S2接近大端盖上的标志L。

8.1.2.5.3装平衡盘、密封橡胶圈、平衡盘紧圈、平衡盘紧固螺母,并用专用扳手上紧平衡盘紧固螺母,测量平衡盘窜动量(4.75mm),再将轴套、密封橡胶圈,轴套紧圈装上并上紧轴套紧圈。

8.1.2.5.4将轴封箱体及垫床装入进水端端盖后,将进水端端盖装入外筒体,拧紧螺栓,装浮动环、进水环、支承环、挡水圈、压盖,并拧紧压盖螺母,随后将轴承密封环、挡油环套在轴上,装轴承支架,初步轻轻拧紧螺栓。

将密封环转1800,固定挡油圈,用百分表的触头垂直置于轴颈中央,谨慎地将泵轴抬起放下,测量转子的总垂直间隙。

然后将下瓦装入轴承室,调整位于轴承支架上部的调整螺栓,使转子位于总垂直间隙中心。

然后调整轴承与架上两横向调整螺栓,轴承支架在水平方向找正中心,(其方法是拆去下瓦,使泵轴支持在密封环上后,将上轴瓦放在轴上作左右转动,观察其在垂直面两侧的转动范围,当上瓦可在轴承支架内的两侧转入相同的深度,即a1=a2,如图8-5所示,轴承支架即已找正。

)为了避免

轴瓦内径和外径之间发生偏心误差,最好是将轴瓦前后端对调后重复检查一次,装复下瓦,最后将轴承支架固定螺栓拧紧。

8.1.2.5.5装复平衡室外壳及轴封箱体,装浮动环、进水环、支承环、挡水圈、压盖、轴承密封环。

将挡油圈等套在轴上,装轴承支架,找正轴承(同上方法)。

找正后,将轴承支架固定螺栓拧紧。

固定挡油圈,将轴承密封环转180°嵌入槽内找正后,盘动转子应轻松、灵活无卡涩。

8.1.2.5.6装推力盘调整环,推力盘,推力盘套管,推力盘紧固螺母,装入挡板,拧紧下半部螺栓。

将推力盘两侧扣环下半部、推力瓦块,不带弹簧装入轴承支架,检查推力轴承轴向间隙,其方法是:

使平衡盘与节流衬套相接触,测量轴承侧和轴承室扣环表面间隙应达到标准(3mm),测量轴承和自由侧扣环表面间隙(1.10~1.30mm)也应达到标准。

进行上述测量后,把上、下部扣环弹簧及推力瓦块全部装复,将甩油环甲、制动垫圈、甩油环锁紧螺母、测速短轴及锁紧螺母、止退垫圈、圆螺母装复,盖上轴承盖,拧紧8个M16螺栓。

最后装复推力轴承端盖及末端端盖、拧紧螺栓。

8.1.2.5.7与偶合器找正。

8.1.2.5.8附属管道及元件的组装

8.1.2.5.8.1准备好压缩空气管。

8.1.2.5.8.2油及冷却水管冲净一根装复一根。

8.1.2.5.8.3装复两侧浮动密封冷却水管。

8.1.2.5.8.4装复平衡水管。

8.1.2.5.8.5装复联轴器罩。

8.1.2.5.8.6装复拆除的测温元件及有关表计。

检修质量要求

8.1.3.1所有拆卸的油管、水管管口应封口,防止落入污物及其它物品。

8.1.3.2拆装轴瓦时应注意做标记,防止装反。

8.1.3.3拆平衡盘时,应将轴稍微抬起至中心位置,再拉出平衡盘。

8.1.3.4所有拆下的大螺母应按编号整齐放置在木板上,防止端面碰毛。

8.1.3.5小穿杆螺栓至外筒尺寸,应符合设计要求(25mm),末级泵壳毛面至外筒尺寸应符合设计要求(46mm),芯包的总长度为462mm。

8.1.3.6主轴各部位无裂纹、严重吹损及腐蚀,各键槽和卡环槽完好,镀铬层不脱壳,各部螺纹完好无损伤,配合不松旷。

8.1.3.7各部位测量数据符合下列质量要求。

8.1.3.8

各叶轮无裂纹、严重吹损及汽蚀。

叶轮前后盖板不起鼓,不变形,键槽与键配合不松动。

叶轮各部分最小允许直径:

密封环处直径Φ206mm,允许最小直径Φ203mm;轮壳处直径Φ126mm,允许最小直径Φ123mm。

叶轮壳表面粗糙度R

=1.6µm,允许偏心0.04mm,如图8-6所示。

8.1.3.9

叶轮内孔与轴配合过盈量为0.05~0.07mm,(直径)键两侧不松动,顶部间隙为0.15~0.20mm,卡环与叶轮的间隙为0.15~0.20mm。

8.1.3.10轴套与轴的配合:

8.1.3.10.1轴套内径:

自由端:

轴套内径Φ87

mm,主轴外径Φ87

mm,传动端:

轴套内径Φ95

mm,主轴外径Φ95

mm

8.1.3.10.2轴套上磨床磨出的最小直径不小于Φ119.875mm,如图8-7所示。

8.1.3.10.3内外径同轴度误差不大于0.03mm,键槽两侧与键配合不松动。

8.1.3.11推力盘内孔与轴配合的径向间隙为0.03mm(直径),推力盘研磨后其厚度最小不小于25mm。

推力盘调整环轴向端面与轴心线的垂直度误差不大于0.015mm,(直径)推力盘套管和推力盘锁紧螺母轴向端面与轴心线的垂直误差不大于0.025~0.03mm(直径)。

8.1.3.12平衡盘的工作串动值为总串动值的1/2(转子总串动值为9mm)测量平衡盘窜动值时,应将主轴向进水端推足,使平衡盘与节流衬套工作面接触。

平衡盘磨损严重时,在车床上修正其承力面A,A面必须要C面平行,按保持x不变的要求整修B面,同时注意Y,Z的尺寸保持不变,A、B面对C面平行度允许误差为0.02mm如图8-8所示。

平衡盘与平衡套直径的间隙为0.40~0.52mm,平衡盘与轴配合直径的间隙为0.03~0.05mm。

 

 

8.1.3.13转子晃动值,如图8-10所示。

8.1.3.14推力盘应光洁无裂纹、磨痕、腐蚀,平面瓢偏度<0.02mm。

8.1.3.15各级泵壳结合面表面光洁度为▽9,无裂纹、毛刺,无吹损及碰毛凹坑等缺陷。

8.1.3.16

密封环与导叶套在内泵壳导叶配合点焊处无裂纹。

密封环与叶轮配合径向间隙为0.40~0.54mm(直径),如图8-9所示。

8.1.3.17导叶套与叶轮轮毂配合处的径向间隙为0.42~0.52mm。

8.1.3.18叶轮(对中后)在内泵壳的窜动量前盖板为4.25mm,后盖板为4.75mm。

总窜动值为9mm。

8.1.3.19节流衬套修正后的承力端面B与结合面C平行度允差不大于0.02mm,B面对外圆(Φ246ga

)中心线的垂直度允差不大于0.02mm,并使两轴向定位面间距离x值保持恒定(x=126.5

mm),必要时内径可修整,修正后与外圆(Φ246ga)的平行度允差不大于0.02mm。

梯形螺纹保持原有尺寸,如图8-11所示。

8.1.3.20浮动环与轴套配合质量要求:

轴封体内径Φ174

mm;支承环外径Φ174

mm;浮动环内径Φ120

mm;轴套外径Φ120

mm;轴封壳深度L

为258

mm;密封环总高L

为240.8

mm;要求L

+L

=L

,压盖与箱体垫床厚度为0.80mm。

8.1.3.21轴瓦合金无龟裂、脱脂、气孔等缺陷。

轴瓦与轴颈的接触角为60°~65°,接触面沿轴向均匀分布在75%以上,轴瓦顶部间隙传动端为0.14~0.18mm,自由端为0.12~0.16mm;两侧油隙传动端为0.07~0.09mm,自由端为0.06~0.08mm。

轴瓦顶部配合为±0.02mm。

8.1.3.22抬轴总行程为0.60mm;轴瓦定位后抬轴行程为总行程的1/2。

8.1.3.23推力瓦块和扣环的理论计算厚度为:

8.1.3.23.1.1自由侧:

扣环+推力瓦块=54.3mm;

8.1.3.23.1.2轴承侧:

扣环+推力瓦块=50.8mm。

8.1.3.23.1.3推力弹簧无变形、裂纹、锈蚀,装复时不歪斜。

8.1.3.24芯包组装完毕,三根小穿杠螺栓拧紧后,总长为462mm,偏差不大于0.10mm。

8.1.3.25大端盖与外筒体的间隙为1.75~1.80mm(沿圆周应均匀)。

8.1.3.26当平衡盘与节流衬套接触时,传动端固定挡油圈与轴承密封环的距离为5mm,如图8-12所示。

自由端固定挡油圈与轴承密封环的距离为4.5mm,如图8-13所示。

8.1.3.27当转子向给水泵的传动端靠紧时,轴承侧(d)和轴承室扣环表面间隙为3mm;轴承(L)和自由端扣环表面间隙为1

mm,以上间隙达不到,应调整推力盘调整环,改变其厚度。

8.1.3.28主泵、电机,与偶合器中心要求。

(端面误差≯0.03mm,泵偏右0.10mm,泵高0.17~0.20mm)。

注意事项

8.1.4.1所有拆除油管、水管应封口,防止异物落入。

8.1.4.2测量平衡盘串动值时应将主轴向进水端推足,使平衡盘与节流衬套工作口接触。

8.1.4.3拆装轴瓦时注意记号,防止装反。

8.1.4.4取平衡盘时,应将轴微抬高至中心位置拉出。

8.1.4.5所有拆下的大螺母应按编号整齐放置在木板上,防止端面碰毛。

8.1.4.6大端盖吊出后必须放在木板上。

如果筒体与大端盖两结合面间的齿形钢垫完好无损可不拆除。

为防止结合面碰伤应覆盖好。

8.1.4.7起吊末级泵壳时应注意防止导轮脱落伤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