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科学习题.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30040197 上传时间:2023-08-04 格式:DOCX 页数:36 大小:99.2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儿科学习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6页
儿科学习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6页
儿科学习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6页
儿科学习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6页
儿科学习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儿科学习题.docx

《儿科学习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儿科学习题.docx(3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儿科学习题.docx

儿科学习题

一、小儿年龄分期:

(一)胎儿期:

从受精卵形成至胎儿娩出前,共40周,胎儿的周龄即胎龄;

(二)新生儿期:

自胎儿娩出脐带结扎至生后28天;围生期我国定义为胎龄满28周至出生后7天;(三)婴儿期:

自胎儿娩出脐带结扎至一周岁,其中包括新生儿期;(四)幼儿期:

自满1周岁至3周岁;(五)学龄前期:

自满3周岁至6~7岁;(六)学龄期:

自6~7岁至青春期前,为小学学龄期;(七)青春期:

女孩从11~12岁开始到17~18岁,男孩从13~14岁开始到18~20岁,为中学学龄期;可分为青春早期,性发育期和青春后期。

二、生长发育的一般规律:

由上到下、由近到远、由粗到细、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的规律。

2.体格生长:

各指标的定义和意义,体重、身高粗略计算方法。

体重:

为各器官、系统、体液的综合重量;新生儿平均出生体重:

3Kg(2.5~4Kg)。

体重增长的两个高峰期:

出生~12月龄时和青春期。

按公式粗略估计体重:

<6个月婴儿体重=出生时体重Kg+月龄×0.7Kg

7~12个月婴儿体重=6Kg+月龄×0.25Kg

2岁~青春前期体重=年龄×2+7(或8)Kg

3~12月[年龄(月)+9]/2(Kg)

1~6岁年龄(岁)×2+8(Kg)

7~12岁[年龄(岁)×7-5]/2(Kg)

生理性体重下降:

出生后由于摄入不足、胎粪排出和水分丢失等出现暂时性体重下降。

生后3-4天,7-10日恢复。

身高:

头顶到足底的全身长度。

出生时身长平均为50cm。

身长增长的两个高峰期:

婴儿期(约25cm)和青春期(男约7~9cm/年;女约6~8cm/年)。

身高增长速度:

0~3月约增长11~12cm

3~12月约增长11~12cm

1~2岁10cm/年

2~12岁身高公式=年龄×7(cm)+70cm

>12岁(青春早期)速率达儿童期的2倍

坐高(sittingheight):

从头顶到坐骨结节的高度。

(顶臀长)代表头颅和脊柱的发育。

其占身高的百分比随年龄增长而下降。

指距(span):

上肢水平伸展时两中指尖的距离。

代表上肢长骨的生长。

正常人指距略小于身高。

(若指距大于身1~2cm对诊断长骨的异常有意义,如马凡氏综合征)。

头围(headcircumference,HC)与脑发育密切相关。

胸围(chestcircumference,CC):

与肺和胸廓的发育有关。

上臂围(upperarmcircumference,UAC):

代表上臂肌肉、骨骼、皮下脂肪和皮肤发育水平,反应营养状况。

小儿营养状况:

>13.5cm营养良好;2.5~13.5cm营养中等;<12.5cm营养不良。

3.骨骼发育:

头颅骨前囟,后囟闭合,骨缝时间

出生(cm)闭合年龄

前囟1.5-21-1.5岁

后囟0.51-2月(部分出生即闭)

骨缝可及3-4月

4.骨龄的计算和骨龄的意义.

骨龄(boneage):

通过X线测定不同年龄长骨干骺端骨化中心的数目使其标准化。

判断长骨发育的成熟程度。

1~9岁腕骨骨化中心数目=岁数+1。

10岁时出全,共10个。

意义:

骨龄落后可见于甲状腺功能低下症、生长激素缺乏症等,骨龄超前可见于真性性早熟、先天性肾上腺皮质增生症等。

5.牙齿发育:

乳牙萌出时间,计算方法,恒牙萌出时间

乳牙:

生后4~10m开始萌牙,最晚2.5岁出齐(20个)。

2岁以内乳牙数目=月龄—4~6

恒牙:

6岁左右开始萌出第一颗恒牙(第一磨牙)。

6~12岁乳牙逐个被同位恒牙代替。

12岁左右---第二磨牙;18岁以后---第三磨牙(智齿),一般在20~30岁时出齐(32个)。

出牙时症状:

低热、唾液增多、流涎、睡眠不安、烦躁

6.神经、心理发育:

平衡与大运动

三抬、四翻、六会坐、七滚、八爬、周会走

7.小儿能量需要的5个方面,小儿所特需的部分是生长所需

基础代谢(维持生命最基本生理活动所需的能量,婴幼儿约占总能量的60%),食物的特殊动力作用(人体摄取食物引起的机体能量代谢的额外增多),活动所需,生长所需(是小儿特有的能量需求,与生长速率呈正相关。

1岁之内约占总热量的20%~30%,1岁后约占15%~16%),排泄消耗。

8.初乳、过渡乳、成熟乳、晚乳

初乳:

产后5天以内的乳汁。

量少,约10~40ml/日,色黄略稠,蛋白质含量高脂肪较少,比重重(1.040~1.060),呈碱性,主要为分泌型免疫球蛋白A(SIgA)、乳铁蛋白和IgM、IgG、补体等。

过渡乳:

产后6~10天,总量有所增加,脂肪含量最高,蛋白质和矿物质渐减,乳铁蛋白和溶酶体保持稳定,IgA,G,M下降。

成熟乳:

11天~9个月的乳汁,乳蛋白含量更低,比重为1.030,每日泌乳总量达700~1000ml。

晚乳:

10个月以后的乳汁,总量和营养成分都较少。

9.母乳的优点

(一)营养丰富,易于消化:

含适合小儿生长发育的各种营养素,特别是生后4~6个月小儿。

质和量会随着婴儿的生长发育不断变化以适应小儿需要,适合婴儿胃肠道功能的消化、吸收;1)蛋白总量虽少,但白蛋白多,酪蛋白少。

2)含不饱和脂肪酸的脂肪较多,供给丰富的必需脂肪酸。

3)乳糖含量多,促进双歧、乳酸杆菌生长。

4)含微量元素多。

5)钙、磷比例适宜。

6)含消化酶多。

(二)含有丰富的抗体、活性细胞和其他免疫活性物质:

增强婴儿抗病能力,减少感染性疾病的发生率。

牛乳中的一些蛋白可致某些婴儿肠道过敏、出血,而母乳发生过敏者罕见。

1)含SIgA;2)含大量免疫活性细胞;4)含乳铁蛋白、双歧因子;5)溶菌酶、补体等。

(三)人乳温度和泌乳速度适宜:

新鲜无污染,直接喂养,简便、经济省时省力。

(四)母乳喂养增进母婴感情:

有利于婴儿情绪发育,对婴儿的早期智力开发和今后身心健康有重要意义。

还可密切观察小儿,及时发现问题。

(五)有利母亲健康:

产后哺乳可刺激子宫收缩,促进母亲早日恢复,推迟月经复潮,有利计划生育。

母乳喂养可减少乳母患乳腺癌和卵巢肿瘤的可能性。

10.维持乳量的因素:

乳母的营养状况、乳母的精神状态、吸允和乳房的排空、乳头的保护

11.人工喂养奶方配制的主要三个步骤:

稀释、加糖、消毒

稀释:

加水或米汤,减轻消化道和肾负荷,避免大蛋白凝块形成,稀释程度因月龄而异。

加糖:

加糖改变产能物质比例,一般100ml中加蔗糖5-8克。

消毒:

即可达到消毒目的,且能使奶中的蛋白质变性,凝块变小,易于消化

12.人工喂养奶量的计算

奶量计算:

按每日所需总能量和总液量计算。

婴儿每日约需能量100~120kcal(0.4~0.5MJ),需液量150ml/kg.。

注意还要因人而异,可根据具体情况增减。

喂养时注意消毒和温度。

13.小儿添加辅助食品的原则

①从少到多:

使之有一个逐步适应过程;②由稀到稠;③由细到粗;④由一种到多种:

习惯一种再加另一种;⑤婴儿患病、天气炎热等。

14.蛋白-能量营养不良:

基本概念、病因、分型分度的三个指标

各种原因所致能量和(或)蛋白质缺乏的一种营养缺乏症,常伴各种器官的功能紊乱,主要见于3岁以下婴幼儿。

病因:

原发性:

摄入量和营养不能满足机体需要(食物供给不足、喂养不当、不良习惯精神因素);继发性:

疾病因素(消化吸收障碍;感染;慢性消耗性疾病、严重的先心病等)、先天不足(早产、多胎、宫内感染、先天代谢疾病)。

三个指标:

体重低下:

体重低于同年龄、同性别、正常均数的2个标准差以下;慢性或急性营养不良。

生长迟缓:

身长低于同年龄、同性别正常均数的2个标准差以下;过去或长期营养不良。

消瘦:

体重低于同身高、同性别正常均数的2个标准差以下;近期、急性营养不良。

15.小儿肥胖症:

定义、发病因素和主要的病生理改变、常用的诊断方法,饮食治疗膳食方案原则:

低脂肪、低碳水化合物、高蛋白

肥胖症是由于能量摄入长期超过人体的消耗,使体内脂肪过度积聚,体重超过了一定范围。

单纯性肥胖(simpleobesity):

未发现明显病因,占95%~97%。

继发性肥胖(secondaryobesity):

继发于各种内分泌、遗传代谢疾病,占3%~5%。

多因素作用:

摄入过多、活动过少、性别因素、出生体重、遗传和环境因素。

主要病理生理变化是脂肪细胞体积增大、数量增多。

常用诊断方法:

身高标准体重:

以身高为基准,采用同一身高人群的第80百分位数作为该身高人群的标准体重超过该体重,20%~29%轻度,30%~49%中度,50%以上重度。

体质/重指数(bodymassindex,BMI):

体重与身高的平方之比(kg/m2)。

最有用指标:

成人WHO标准:

BMI≥25超重;BMI≥30肥胖,我国:

BMI:

24-27.9超重;BMI≥28

儿童:

BMI>同年龄、同性别的第95百分位数为肥胖、85-95百分位数为超重。

饮食治疗:

低脂肪、低碳水化合物、高蛋白膳食,能量供给,优质蛋白,1.5~2.5g/kg.d,多食蔬菜类,保证适量的维生素、矿物质和水。

16.计划免疫定义

根据免疫学原理、儿童免疫特点和传染病发生情况给儿童规定免疫程序,有计划的使用生物制品,进行预防接种,提高人群免疫水平,达到控制和消灭传染病的目的。

17.一岁之内必须接种的4种疫苗

卡介苗,脊髓灰质炎三型混合疫苗,百日咳、白喉、破伤风类毒素混合制剂,麻疹减毒疫苗

18.免疫接种的禁忌

自身免疫性疾病、免疫缺陷病者;有明确过敏史者;患结核、急性传染病、肾炎、心脏病、湿疹和皮肤病不接种卡介苗;发热、腹泻、急性传染病期忌服婴儿瘫疫苗;本人及家庭成员患癫痫、神经系统疾病、有抽风病史者禁用百日咳疫苗;肝炎、急性传染病或其他严重疾病禁用乙肝疫苗。

19.维生素D缺乏性手足搐搦症:

临床发作的三个主要表现、刺激神经肌肉可引发的隐性症状、与无热惊厥的鉴别、紧急处理

由于维生素D缺乏至血中钙离子降低,而出现惊厥、手足肌肉抽搐或喉痉挛等神经兴奋性增高症状,多见6个月以内小儿。

典型症状:

惊厥(convulsion惊厥发作;可数秒或数分;发作停止后意识恢复;发作次数多样;一般无热)、手足抽搐(carpopedalspasm见于幼儿或儿童;意识清楚;助产士手;芭蕾舞足)、喉痉挛(laryngospasm婴儿多见;吸气喉鸣;可突然窒息死亡)。

隐性体征:

面神经征(chvostek’ssign)、腓反射(peronealreflex)、陶瑟征(trousseau’ssign)

鉴别:

低血糖症(hypoglycemia清晨空腹发作、有进食少或腹泻史、血糖<2.2mmol/L、给葡萄糖后立即恢复);低镁血症(hypomagnesemia常见于新生儿或人工喂养婴幼儿、有触觉、听觉过敏及肌肉颤动、血镁<0.58mmol/L,常合并低血钙、补给硫酸镁有效);婴儿痉挛症(infantilespasms1岁内起病、点头样抽搐伴意识障碍,发作数秒自停、伴智力异常、脑电图有高幅异常节律、抗癫痫治疗有效);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减退症(idiopathichypoparathyroidism间歇性惊厥或手足搐搦、血磷升高>3.2mmol/L,血钙降<1.75mmol/L、碱性磷酸酶正常或稍低、颅骨X线片可见基底结钙化灶);中枢神经系统感染(infectionofCNS多伴有发热及感染中毒症状、有颅内压增高体征、脑脊液改变);急性喉炎(acutelaryngitis有上呼吸道感染症状、有声哑及犬吠样咳嗽、吸气困难、无低钙症状,钙剂无效)。

紧急处理:

氧气吸入,保证呼吸道通畅,必要时插管;迅速控制惊厥(止惊);抢救喉痉挛(钙剂)

20.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

维生素D缺乏的病因,各期临床表现的特点:

特别是激期的骨骼改变(颅骨软化、方颅、肋骨串珠、鸡胸、漏斗胸、郝氏沟、手足镯),与其他病因所致佝偻病的实验室鉴别,维生素D的治疗方法

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是小儿体内维生素D不足引起的钙磷代谢失常的一种慢性营养性疾病。

主要特征为正在生长骨干骺端或骨组织矿化不全,或骨质软化症,多见于<2岁婴幼儿。

病因:

日光照射不足:

户外活动少,冬季日照时间短等;维生素D摄入不足:

饮食含量少,钙磷比例不合适;生长过速:

生长过快,需要量增加,如早产、双胎等;疾病因素:

肝胆、胃肠道、肾脏疾病影响吸收和合成;药物影响:

某些药物影响酶活性、拮抗VitD对钙的运转(笨巴比妥,糖皮质激素等)。

各期临床表现:

①初期:

多于3~6个月以内的小儿,主要表现为非特异性神经、精神症状(如易激惹、睡眠不安、夜间啼哭、多汗、枕秃);X线:

无明显骨骼改变,X线可正常或钙化带稍模糊。

②激期:

主要出现骨骼改变和运动机能发育迟缓

(1)骨骼改变:

头部:

颅骨软化(craniotabes):

6个月以内,兵乓球感;方颅(squarehead)、马鞍状(saddleshaped)或十字状头(crossshaped):

8-9个月以上,骨样样组织增生所致;前囟(fontanelanterior)过大或闭合延迟:

可迟至2-3岁;乳牙萌出延迟:

可迟至10个月甚至1岁多,牙的发育也可不良。

胸部:

胸廓骨骼改变多见于1岁以后。

肋骨串珠;佝偻病串珠(rachiticrosary):

以两侧7-10肋最明显;肋膈沟(郝氏沟harrisongroove)及肋缘外翻:

由于膈肌附着处的肋骨受牵拉而内陷所致;鸡胸(pigeonbreast)或漏斗胸(funnelbreast):

肋骨骺部内陷,胸骨前突呈鸡胸;胸骨剑突部内凹陷形成漏斗胸。

四肢:

手足畸形:

手、足镯(rachitic)6个月以上,下肢畸形:

膝内翻或膝外翻(“O”或“X”型)畸形。

脊柱:

脊柱后凸,骨盆畸形等。

(2)肌肉改变:

全身肌肉松弛,肌张力低下,韧带松弛,坐、立、站、走均较晚。

蛙状腹。

(3)其他:

条件反射形成缓慢,语言发育落后,免疫力低下、贫血、肝大等表现。

X线:

长骨片显示骨骺端钙化带消失,呈杯口状、毛刷状改变,骨骺软骨带增宽,骨质疏松,骨皮质变薄,可有骨折。

①②初期和激期合称活动期。

③恢复期:

临床:

经足量VitD治疗,症状减轻或消失X线:

2-3周后改善,临时钙化带重现,后钙化带致密增宽骨质密度增加;血生化改变:

Ca、P恢复正常;AKP正常(先快后慢,一般1-2个月达正常水平)。

④后遗症期:

临床:

临床症状消失。

重症可残留不同程度的骨骼畸形和运动功能障碍,见于2岁以上;X线:

摄片正常;血生化:

正常。

实验室鉴别其他病因的佝偻病:

血钙、血磷、碱性磷酸酶、25-(OH)D3、1,25-(OH)2D3、甲状旁腺素、氨基酸尿等。

家族性低磷血症、远端肾小管酸中毒、维生素D依赖性佝偻病、肾性佝偻病

维生素D制剂治疗:

口服法:

50〜150µg(2000-6000IU/d)/d或1,25(OH)2D3(罗钙全)0.5〜2µg

视临床和X线改善情况,于2-4周改维生素D预防量10µg(400IU)

突击疗法:

D37500〜15000(30~60万IU),2〜3个月后改为预防量

21.常用名称:

新生儿、婴幼儿、高危儿

新生儿指从脐带结扎到生后28天内的婴儿。

婴幼儿指从胎儿娩出脐带结扎至三周岁,包括婴儿期和幼儿期。

高危儿指已经发生或可能发生危重疾病而需要监护的新生儿。

22.新生儿分类(根据胎龄分类、根据出生体重分类、根据体重与胎龄关系分类)。

根据胎龄分类:

37周、42周;足月儿、早产儿、过期产儿;

根据出生体重分类:

1000g、1500g、2500g、4000g;超低出生体重儿、极低出生体重儿、低出生体重儿、正常出生体重儿、巨大儿;

根据体重与胎龄关系分类:

同胎龄儿平均体重的第10、90分位数;小于胎龄儿、适于胎龄儿、大于胎龄儿;

23.呼吸暂停?

呼吸暂停—呼吸停止>20秒,心率<100次,并出现青紫。

24.足月儿与早产儿呼吸频率。

足月儿与早产儿心率。

足月儿呼吸40—60次/分,早产儿呼吸60—80次/分。

足月儿睡眠时心率在120次/分左右,活动时在140~160次/分;早产儿睡眠时心率在120~140次/分,活动时160次/分以上

25.胎便的组成。

胎便由胎儿肠道分泌物、胆汁及咽下的羊水组成,呈糊状,为墨绿色。

26.足月儿出生已具备的原始反射(觅食、拥抱、吸吮、握持)

觅食反射(rootingreflex)、吸吮反射(suckingreflex)、握持反射(graspreflex)、拥抱反射(Mororeflex)

27.中性温度?

中性温度是使机体代谢、氧及能量消耗最低并能维持正常体温的环境温度。

28.“生理性体重降低”?

出生后由于体内水分丢失较多,导致体重逐渐下降,约第5~6天降到最低点,一般7~10天后恢复到出生体重。

29.NRDS的病因,与湿肺的鉴别

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主要见于早产儿,其发病率与胎龄和出生体重成反比。

它是由于缺乏肺表面活性物质(pulmonarysurfactantPS)引起呼吸系统疾病。

临床上以进行性呼吸困难为主要表现。

病理上以出现嗜伊红透明膜和肺不张,故又称新生儿肺透明膜病。

NRDS主要是缺乏PS。

PS是一种磷脂蛋白质复合物,作用是降低肺泡的表面张力,维持肺泡的稳定性,从而防止呼吸末肺泡萎陷。

未成熟儿合成和分泌这些物质的数量不足,无法满足生后的需要。

NRDS主要临床表现是生后6小时内出现呼吸困难、呼吸困难进行性加重、呼吸不规则伴有呻吟、全身皮肤紫绀、双肺呼吸音低下、可闻及细湿啰音。

湿肺:

是一种常见、轻度、自限性呼吸道疾病。

由于胎儿肺内液体吸收延迟而引起的暂时性肺部生理功能紊乱,临床上以呼吸急促为特征,伴有轻度三凹征和青紫。

主要是因为肺泡液过多或运转发生障碍,使肺泡内液不能排除而影响气体交换。

多发生于足月儿,无产兆的剖宫产儿。

生后2~6小时出现呼吸急促,呼吸>80次/分,有青紫、呼气性呻吟。

轻症12小时可恢复,重症3~4天。

30.什么是新生儿窒息?

新生儿窒息的发生有哪些原因?

亦称新生儿缺氧(AnoxiaofNewborn),指新生儿在出生时无自主呼吸或存在呼吸抑制而导致低氧血症和混合性酸中毒的情况。

如果出生时没有窒息,而生后数分钟内出现呼吸抑制,亦属窒息。

原因:

凡是影响母体与胎儿间血液循环和气体交换的因素,均可造成胎儿缺氧;凡是造成胎儿或新生儿血氧浓度降低的因素均可引起窒息。

孕母因素:

全身疾病(糖尿病、心脏病、肾脏病、严重贫血、急性传染病);产科疾病(妊高症、前置胎盘、胎盘早剥、胎盘功能不足);吸烟、酗酒、吸毒等;年龄>35岁或<16岁。

分娩因素:

脐带受压、打结、绕颈;产钳、臀位产、胎头吸引;产程中麻醉、镇静或催产药使用不当。

胎儿因素:

早产儿、SGA、巨大儿;羊水或胎粪吸入;先天畸形;宫内感染等。

31.Apgar评分的具体内容有哪些?

Apgar评分的临床意义是什么?

体征

0分

1分

2分

皮肤颜色appearance

青紫或苍白

躯干红四肢紫

全身红

心率pulse

<100

>100

刺激后的皱眉动作grimace

无反应

有皱眉动作

哭、喷嚏

肌张力activity

松弛

四肢略屈曲

四肢活动

呼吸respiration

慢、不规则

正常,哭声响

临床意义:

8~10分为正常,4~7分为轻度窒息(青紫窒息),0~3分为重度窒息(苍白窒息)。

生后1分钟即评分,如果不正常,应继续做5分钟、10分钟、甚至更长时间的评定。

5分钟评分仍低于6分者,神经系统受损的可能性较大。

如1分钟评分在8分以上,数分钟后又降至7分以下,仍属窒息范围。

32.如何增加窒息判断的正确性?

出生时加做脐血血气分析可增加判断窒息的正确性

33.新生儿的胆红素代谢有哪些特点?

胆红素产生过多(红细胞破坏多、其他来源的胆红素多),肝细胞功能不成熟,肠壁吸收胆红素增加——特殊的肠-肝循环(Specialintestines-livercirculate),

34.什么是新生儿生理性黄疸?

大部分新生儿自生后2~3天出现皮肤、黏膜黄染,第4~6天程度最重。

足月儿10~14天消退;早产儿可延迟至3~4周消退。

此间,小儿一般情况良好,不伴其他临床症状。

血清总胆红素在足月儿<221μmol/L(12.9mg/dl);早产儿<257μmol/L(15mg/dl)。

35.病理性黄疸有哪些特点?

①出现过早:

黄疸在生后24小时内出现。

②程度过重:

足月儿血清总胆红素>12.9mg/dl,早产儿>15mg/dl。

③进展过快:

血清胆红素上升>5mg/dl·d。

④持续时间过长:

足月儿在第二周末,早产儿在第四周末,肉眼观察仍有黄疸。

⑤黄疸退而复现。

⑥结合胆红素过高:

血清结合胆红素2mg/dl。

36.常见引起病理性黄疸的疾病有哪些临床及实验室特点?

母乳性黄疸:

生后4~5天出现,10~15天时UBIL浓度可达10~30mg/dl,3~12周恢复。

停止哺乳48小时,血清胆红素水平明显下降,超过50%以上。

恢复哺乳,胆红素又上升1~3mg/dl。

新生儿溶血病:

临床表现为胎儿水肿(全身水肿、苍白、瘀斑、胸腹腔积液、心衰)、黄疸(生后24hr出现,48hr内迅速加重。

以UBIL升高为主。

出现越早、进展越快、病情越重)、贫血(部分Rh血型不合患儿,由于Rh抗体在体内持续存在,致使患儿在生后3~6周发生贫血,称“后期贫血”)、肝脾肿大、全身症状(重者可有嗜睡、拒乳等)、中枢神经系统(胆红素脑病)。

溶血的实验室检查:

RBC↓、Hb↓、网织红细胞↑;血清未结合胆红素↑。

母子血型测定。

特异性血型抗体测定。

新生儿肝炎综合征:

临床表现:

起病缓慢,主要表现为生理性黄疸持续不退,或退而复现。

还可有低热、呕吐、腹胀。

查体:

肝脾肿大、尿色深、大便由黄变浅。

黄疸多3~4个月内缓慢消退。

巨细胞病毒感染时,尚有听力损伤及中枢神经系统损害。

实验室检查:

结合胆红素和未结合胆红素均↑,以结合胆红素↑为主。

ALT轻度↑。

巨细胞病毒感染时,尿中可找到巨细胞包涵体,尿巨细胞抗体滴度升高。

先天性胆道闭锁:

临床特点:

出生时无黄疸,胎粪颜色正常,1~2周内皮肤颜色渐黄,并逐渐加重,略带绿色。

随病情进展,眼泪、唾液亦呈黄色。

肝脏明显增大,边缘较硬。

尿色深黄,大便呈灰白色。

实验室检查:

结合胆红素明显升高,尿胆红素(+),尿胆原(﹣)。

新生儿败血症:

日龄小者,以UBIL↑为主;日龄大者,DBIL高于UBIL;轻症者,以UBIL↑为主;重症者,UBIL、DBIL均↑。

新生儿血脑屏障发育不完全,易发展为化脓性脑膜炎。

黄疸出现时间

血清胆红素

其他

生理性黄疸

生后2~3天出现

UBIL↑为主

一般情况良好

母乳性黄疸

生后4~5天出现,10~15天最重

同上,可达30mg/dl以上

停止哺乳48小时,胆红素↓>50%

新生儿Rh

溶血病ABO

生后24hr出现

生后2~3天出现

UBIL↑为主

特异性血型抗体(+),RBC↓,Hb↓,网织红细胞↑,母婴血型不合

新生儿肝炎

持续不退,或退而复现

UBIL、DBIL均↑,DBIL↑为主

病原HBV、HAV、CMV,经胎盘传播,肝脾肿大,ALT↑,巨细胞包涵体(+)

先天性胆道闭锁

DBIL↑↑

肝大、质硬、尿色深,尿BIL(+)尿胆原(﹣)

37.引起新生儿溶血病的病因是什么?

由于母婴之间的血型(ABO系统或Rh系统)不合,母体对胎儿红细胞发生同种免疫反应而引起的溶血。

38.引起新生儿溶血病常见的血型关系是什么?

引起新生儿溶血的血型系统以ABO系统为最多,其次为Rh系统

39.胆红素脑病的发病机理有哪些理论?

由于新生儿血脑屏障(Bloo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