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圈环流和海陆分布.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3003955 上传时间:2022-11-17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131.6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三圈环流和海陆分布.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三圈环流和海陆分布.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三圈环流和海陆分布.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三圈环流和海陆分布.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三圈环流和海陆分布.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三圈环流和海陆分布.docx

《三圈环流和海陆分布.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三圈环流和海陆分布.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三圈环流和海陆分布.docx

三圈环流和海陆分布

气象灾害

旱涝(华北春旱、长江伏旱)、暴雨、台风(表现:

强风、暴雨、风暴潮)

寒潮、沙尘暴、干旱、暴雪

1、气象灾害及防御

气象灾害成因危害防御台风,强烈发展的热带气旋,夏秋季节春夏秋秋末、冬季、初春发源地热带洋面或副热带洋面

①强风使地面建筑物和通信设施遭受严重破坏;②特大暴雨会造成河堤决口,洪水泛滥;③特大风暴潮能破坏海堤,淹没海岛

加强台风监测和预报,发布台风预报和警报

(2)暴雨洪涝连续性暴雨或短时间的大暴雨,淹没工厂农田,造成农作物减产,影响交通,造成地面建筑物倒塌

①修筑堤坝,整治河道;修建水库和分洪区。

建立洪水预报系统干旱长时期无降水或降水异常偏少

(3)干旱粮食减产,人畜饮水困难,影响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

①因地制宜实行农林牧相结合的农业结构,改善干旱区农业生态环境;②在干旱区选择耐旱作物;③加强农田水利基本建设,营造防护林,改进耕作制度等。

(4)寒潮强冷空气迅速入侵造成大范围内剧烈降温

强烈大风、降温天气使农作物、牲畜受到冻害;交通、通信受到影响

提前发布准确的寒潮消息或警报;提前对农作物、畜群等作好防寒准备

2、地质灾害-地震:

地震是危害和影响最大的地质灾害。

⑴发生:

指岩石圈在内力作用下突然发生破裂,地球内能以地震波形式强烈释放出来,引起一定范围内地面震动的现象。

大部分地震发生与地质构造有关,称为构造地震。

断层中地震最容易发生。

⑵分布:

①环太平洋地震带;②地中海一喜马拉雅地震带。

⑶地震要素:

震源、震中(震源相对应的地面上的点);震中距和等震线;纵波(速度快、先到)和横波(速度慢、后到)。

⑷地震大小:

用里氏震级表示。

能量越大震级越高。

震级每增加一级,能量约增加30倍。

一次地震有1个震级,多个烈度。

⑸地震分类:

3级以下-微震;5级以上-破坏性地震;6级以上-强烈地震;7级以上-大地震。

⑹中国的地震:

地震灾害严重,大部分省区发生过6级以上地震,唐山地震是20世纪全球破坏性最大的一次地震灾害。

主要地震带有:

①东南部的台湾和福建沿海;②华北太行山沿线和京津唐地区;③西南青藏高原和四川、云南西部;④西北的新疆、甘肃和宁夏。

火山(1)类型:

①活火山:

案例:

富士山、维苏威火山、夏威夷的火山、菲律宾皮纳图博火山。

②死火山:

大同死活山群,非洲乞力马扎罗山。

③休眠火山:

白头山天池(吉林)、五大莲池(黑)。

(2)分布规律:

在环太平洋,地中海和东非的火山带,大西洋海底(3)我国分布:

山西大同附近--死火山群;长白山、白头山、黑龙江省五大连池--休眠火山;台湾大屯火山群七星山--活火山

泥石流

(1)泥石流形成条件:

坡陡谷深、岩石破碎、松散碎屑物质多、植被不良的地方,当夏季暴雨骤降或冰雪融水汇集时,常爆发泥石流。

(2)分布规律:

山区、坡陡谷深、岩石破碎、植被不良、暴雨骤降,或冰雪融水汇集

(3)我国分布地区:

西部青藏高原边缘山区如云南、四川西部,东部低山丘陵与平原交替处也会出现

3、地质灾害的关联性:

(1)同一地域地质灾害成因上有关联性。

案例:

川、滇、黔接壤地带地壳活动强烈,地震频发,震级高。

山体中断裂发育,岩石破碎,风化严重,加上干湿季分明,暴雨集中,促使滑坡、泥石流灾害突发。

(2)一次灾害发生过程中,往往由一种原发性主灾诱发其他灾害。

案例:

地震→地裂,引发火灾、海啸、滑坡等;

(3)人类活动及其对自然环境施加的影响,可以间接或直接诱发地质灾害。

案例:

植被的破坏,使径流水量和速度加大,使泥石流频发;人类大规模工程,造成滑坡等

4.地质灾害的防御

(1)建立灾情监测预警系统。

(2)加强地质灾害的管理,建立健全减灾工作的政策法规体系。

(3)实施一些预防措施。

(4)积极开展防灾减灾的宣传教育,提高公众的环保意识和减灾意识

1、大气热力作用原理应用:

①阴天的白天气温比较低的原因?

这主要是由于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引起的,厚厚的云层阻挡了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所以气温低。

②晴朗的天空为什么是蔚蓝色的?

这是由于大气的散射作用引起的,蓝色光最容易被小的空气分子散射。

③日出前的黎明和日落后的黄昏天空为什么是明亮的?

这是由于散射作用造成的,散射作用将太阳辐射的一部分能量射向四面八方,所以在黎明和黄昏虽然看不见太阳,但天空仍很明亮。

④霜冻为什么出现在晴朗的早晨(晴朗的夜晚气温低)?

这是由于晴朗的夜晚大气的保温作弱,地面热量迅速散失,气温随之降低。

⑤沙漠地区(晴天)为什么气温日较差大?

沙漠地区晴天多,白天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小,气温高;夜晚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弱,气温低。

⑥青藏高原为什么是我国太阳辐射最强的地区?

青藏高原的海拔高度,空气稀薄,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弱,所以太阳辐射强。

(5)全球的热量平衡①多年平均来看,地球(地面和大气)热量收支平衡。

②全球热量平衡与人类生存发展的关系:

第一、全球每年平均气温比较稳定,有利于人类的生存与活动。

第二、人类通过改变大气的组成或改变地面的热力状况,可以影响大气的热力作用过程,从而改变局部地区甚至是全球的气候。

例如:

人类向大气中大量排放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使得大气热量的收支失去平衡,导致热量平衡失调,全球变暖;人类改变地面状况(植被覆盖状况、水域面积等)可以影响地面获得热量的多少和改变地面辐射,而使局部小气候发生改变。

(6)太阳辐射(光照)与天气、地势关系:

①晴朗的天气、地势高空气稀薄,光照越强;  ②我国太阳能的分布青藏高原最高,四川盆地最低。

2、气温与天气:

白天多云,气温不高(云层反射作用强);夜晚多云,气温较高(大气逆辐射强)。

3、气温的时间分布:

(1)气温的日变化:

太阳辐射地面温度大气温度最大值正午12点(H最大)午后1点(热量由盈余转为亏损的时候)午后2时左右

(热量由盈余转为亏损的时候)最小值夜日出前后

(2)气温年变化:

(北半球为例,南半球相反)太阳辐射大陆海洋最高值6月7月8月最低值12月1月2月

气候类型

气温日较差

气温年较差

最高气温月

最低气温月

大陆性

7月

1月

海洋性

8月

2月

9、气温的空间分布:

(1)气温的垂直分布:

对流层气温随高度的增加而递减(2)气温的水平分布:

①纬度分布:

气温都从低纬向两极递减:

在南北半球上,无论7月或1月,这是一般规律,∵低纬地区获得太阳辐射能量多,气温就高;高纬地区获得太阳辐射能量少,气温就低。

我国热量最丰富的地区:

海南岛②海陆分布:

夏季陆地海洋,冬季海洋陆地;南半球的等温线比北半球平直:

说明:

南半球同纬度地区气温变化不大。

∵南半球海洋比北半球广阔得多。

③气温高的地方,等温线向高纬凸出,反之,气温低的地方,等温线向低纬凸出。

北半球同一纬度上,一月等温线向南(低纬)凸出,海洋上则向北(高纬)凸出。

(7月份正好相反)。

∵在同一纬度上,冬季大陆气温比海洋低,夏季大陆气温比海洋高。

【记法】:

一陆南凸;高高低低。

④7月世界最热在北纬20°-30°的沙漠地区。

1月北半球最冷在西伯利亚。

世界最低温在南极洲大陆上。

10、气温年较差:

(1)影响因素:

海陆热力性质;地表植被水分状况;云雨多少。

(2)变化规律:

内陆沿海,大陆性气候海洋性气候,裸地草地林地湖泊,晴天阴天。

(3)气温年较差低纬小,高纬大(∵低纬正午太阳高度、昼夜长短的变化幅度小;高纬相反)(4)注意:

影响气温分布的因素:

①纬度(纬度低气温高,纬度高气温低);②地形、地势(海拔每升高1000米,气温降低6℃。

);③下垫面性质(海陆位置、植被状况);④天气状况(白天晴天比阴雨天气温高,多云的夜晚比晴朗的夜晚气温高)。

(4)大气运动在生活中的运用:

①海陆风:

受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影响形成的大气运动形式。

白天,在太阳照射下,陆地升温快,气温高,空气膨胀上升,近地面气压降低(高空气压升高),形成"海风";夜晚情况正好相反,空气运动形成"陆风"。

②山谷风:

白天,因山坡上的空气强烈增温,导致暖空气沿山坡上升,形成谷风。

夜间因山

坡空气迅速冷却,密度增大,因而沿坡下滑,流入谷地,形成山风。

③城市风:

由于城市人口集中并不断增多,工业发达,居民生活、工业生产和交通工具消耗大量的燃料,释放大量的废热,导致城市气温高于郊区,形成"城市热岛"。

当大气环流微弱时,由于城市热岛的存在,引起空气在城市上升,在郊区下沉,在城市和郊区之间形成了小型的热力环流,称为城市风。

研究城市风对于搞好城市环境保护有重要意义:

污染严重的企业应布局在城市风下沉距离以外,绿化带应布局在城市风下沉距离以内。

(5)大气的水平运动--风作用力概念方向大气运动与等压线的关系摩擦力指两个相互接触的物体作相对运动时,接触面之间产生的一种阻碍物体运动的力

与风向相反

在受摩擦力影响的情况下,当地转偏向力和摩擦力的合力与气压梯度力相平衡时,风向斜穿过等压线,由高压吹向低压地转偏向力由地球自转产生的使水平运动物体发生偏向的力

与风向垂直

在未受摩擦力影响的情况下,当地转偏向力增大到与气压梯度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时,风向与等压线平行

气压梯度力

促使大气由高压区流向低压区的力,是使大气产生水平运动的原动力,是形成风的直接原因

沿垂直于等压面的方向,由高压指向低压

风向与等压线垂直,在自转的地球上不存在

  ①从热力环流可以看出,冷热不均的直接后果之一是使得水平面上产生了气压差异,从而促使大气从气压高的地方流向气压低的地方。

由此可见,水平气压梯度力是形成风的直接原因。

要认清影响风向的三种力的相互关系。

  ②不同情况下风向特点:

地面风向与等压线斜交,空中风向与等压线平行。

(北半球右偏,南半球左偏)

12、热力环流的性质特点

(1)水平方向相邻地面热的地方--垂直气流上升低气压(气旋)--阴雨

(2)水平方向相邻地面冷的地方--垂直气流下沉高气压(反气旋)--晴朗(3)垂直方向的气温气压分布:

随海拔升高,虽然气温降低,但是空气变稀,气压降低。

(4)来自低纬的气流--暖湿(5)来自高纬的气流--冷干(6)来自海洋的气流--湿(7)来自大陆的气流(离陆风)--干(8)两种性质不同的气流相遇--锋面--阴雨、风13、水平方向气压与气温:

近地面,气温高,空气膨胀上升,地面形成低压;反之,气温低,近地面的空气收缩下沉,地面形成高压。

14.风的形成:

大气的水平运动叫风,水平气压梯度力是形成风的直接原因,等压线愈密风速愈大。

15、风向:

(1)风向--风的来向;

(2)风向与等压线关系:

  ①高空大气的风向:

是气压梯度力和地转偏向力共同作用的结果,风向与等压线平行;②近地面的风:

受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和磨擦力的共同影响,风向与等压线之间成一夹角。

(3)根据等压线的分布确定风向:

以右图为例画A点的风向及其受力①确定水平气压梯度力的方向:

垂直于等压线并且由高压指向低压②确定地转偏向力方向:

与风向垂直,北半球右偏,南半球左偏③近地面受磨擦力(方向与风向相反)的影响,风向与等压线斜交16.等压线图的判读

(1)等压线图:

同一海拔高度上气压水平分布情况

(2)等压线图判读:

首先识别气压场的基本形式,其次判断风力大小和风向;最后分析天气变化。

(3)判读规律:

①等压线的排列和数值:

低压中心--(中心为上升气流);高压中心--(中心为下沉气流);高压脊(线)--类似于等高线图中的山脊(脊线);低压槽(线)--类似于等高线图中的山谷(槽线)②等压线的疏密程度:

(决定风力大小)等压线密集--气压梯度力大--风力大;等压线稀疏--气压梯度力小--风力小  ③在等压线图上判定风向(任意点)和天气形势:

A.在等压线图上,任一地点风向的画法如下:

  第一步在等压线图中,按要求画出过该点的切线并做垂直于切线的虚线,箭头由高压指向低压,但并非一定指向低压中心,用来表示气压梯度力的方向;

  第二步确定南、北半球后,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成人教育 > 专升本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