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培训市场现状与发展报告.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30034717 上传时间:2023-08-04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36.5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培训市场现状与发展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中国培训市场现状与发展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中国培训市场现状与发展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中国培训市场现状与发展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中国培训市场现状与发展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国培训市场现状与发展报告.docx

《中国培训市场现状与发展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培训市场现状与发展报告.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国培训市场现状与发展报告.docx

中国培训市场现状与发展报告

中国培训市场现状与发展报告

清华大学继续教育学院马永斌吴志勇

  一、中国培训行业发展现状分析

  

(一)培训行业规模

  统计数据显示,中国培训业规模正以每年30%的速度递增,2003年,国内培训市场达到500亿元(因统计方式不同,据另一个统计资料显示,2002年中国培训业收入达到2000亿元的规模)。

各主要培训领域的培训规模不一,具体如下:

  1.管理培训

  据国家统计局、工商局的最新统计数据,我国现有注册企业796万家,其中外资企业超过40万家,预算内企业20万家,如果管理培训能够广泛普及,那么市场前景相当可观。

目前,管理培训的市场份额有50亿元之多。

在管理培训市场中,高管培训占据着很大的市场份额。

据中欧国际工商管理学院的专家分析:

目前中国高层经理培训的市场价值为2.5亿美元,并且还在不断增长,到2006年,这个市场的价值将达到40亿美元,可以预见高管培训将成为商学院收入的主要来源。

业内专家也有相同观点,对商学院而言,收入的主要来源是不授予学位证书的高层经理培训课程,而并非MBA。

最近一项调查显示,全球高层经理培训市场价值达3500亿美元。

在美国,来自高层经理培训课程的收入要占学院总收入的60%至70%。

而在中国,这样的课程还只是刚刚起步,如中欧国际工商管理学院的高层经理培训课程在总收入中占的比例也没有超过1/3。

  2.IT培训

  随着“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策略的深入人心,许多人的工作开始与计算机紧密相连,甚至不可分离,这就造成了大量的工种需要进行IT技能的培训。

据统计,目前IT业已经有200多种认证。

不算各类社会IT认证,每年仅参加教育部、劳动部和人事部组织的IT认证考试的人员就有500多万人,面对如此规模的培训需求,我国IT培训认证市场以惊人的速度发展着。

据赛迪顾问的数据结果显示,国内IT认证市场以每年30%的速度递增,远高于全球12%的增长速度。

我国政府相关部门预测,到2005年,信息产业在GDP中的比重将由目前的5%上升到11%,届时,总值将达到18000亿元人民币。

在这样的形势下,IT培训的势头将有增无减。

信息产业部公布的数据表明,我国IT业目前对IT人才的需求每年至少在40万人以上,除每年高校不足7万人的计算机专业毕业生外,还有近40多万的人才空缺,而这40万的人才空缺靠什么来弥补呢?

毫无疑问,只有依靠IT培训机构培养出来。

  3.外语培训

  外语培训一直是培训市场的主力军,据保守估算,中国每年约有150亿元的市场空间。

仅上海一地,外语培训市场每年的份额就高达10亿元人民币。

而北京申奥、上海申博成功,以及出国留学热的不断升温,都将进一步促进外语培训市场的发展。

然而,就在外语培训热的表象后面,却存在着诸多问题:

一是培训机构鱼龙混杂。

二是培训课程过于雷同。

大多数培训机构的课程研发能力不够,而是奉行“拿来主义”,拷贝别人的课程,导致培训课程“千人一面”的现状日趋严重。

三是培训质量堪忧。

据上海市消费者协会的消息,外语培训已成为目前消费者投诉的“火力区”。

  

(二)培训机构

  1.数额

  据行业专家粗略估计,全国培训机构大概有10000家以上,从全国范围来看,北京、上海、广州、西安、重庆、成都、武汉这些高校云集的地区,培训机构相对较多。

其中,北京有2000家,上海有3300多家,广州有1000家。

培训机构的性质比较复杂,以上海市为例,根据政府有关职能部门注册和登记的机构性质分类,经教育部门审批的有1543个,年培训230万人次;劳动部门审批的有420个;人事部门批准的人才中介机构(有培训功能的)有240个;在工商部门登记的教育(培训)咨询公司1000多个;行业协会培训中心140个。

全国开展IT培训的公司将近2000余家,其中中关村所在的海淀区IT培训机构有465家,北京市至少1000家以上。

培训企业规模不等,开展的培训项目也不一样,其中,知名的、能独立进行认证培训的机构有30多家,如,北大青鸟培训中心、新东方IT教育、中科院软件所培训中心、天极网校、清华万博、前景创业、北京长城计算机学校等。

据一项不完全统计,国内的外语培训教育机构已经超过3000家,学费根据培训内容、课程安排的不同,从几百元到几千元甚至上万元不等。

  2.类型

  目前,中国培训机构分成以下四大类型:

  第一类属于研发型或产品型,它显著的特点就是做研发课程,追求长线的利益。

  第二类属于市场型,它本身没有较强的市场开发能力,但是它拥有可利用的非常丰富的垄断性的培训市场资源。

国家部委、行业协会所属的培训中心大多属于这种类型。

  第三类属于导入型,以国内外优秀教材作为培训主导课程,或者引入国际先进的理论和经验。

从事这种类型培训的有很多是海归派或者留学回来的,他们利用海外的优势,把国际上非常优秀的原版课程引入到国内来。

  第四类型属于跟随型,它是中国培训市场的大类,也是一个主流,其特点是非常注重短期的经济效益,永远追求市场的热点,市场什么课程热就做什么课程,缺少自己的个性。

从以上四大类培训机构的市场构成来看,所占有的比例恰恰相反。

如,以从事管理培训的机构来说,70%属于跟随型,20%属于市场型,6%属于研发型或产品型,4%属于导入型。

从70%的培训机构属于跟随型来看,说明培训市场上项目自主研发能力和课程开发能力的薄弱,其结果是导致培训产品高度同质化,缺少长远发展战略,仅仅满足于短期利益的获取。

  3.机构渊源及优劣分析

  从培训行业竞争主体来说,由于其发展的历史背景渊源和可控制、可利用的教育培训资源、教育市场的不同,其市场开发和运作模式也不尽相同,下面作一简单的分析。

  

(1)政府部门下属的行政事业单位或培训中心

  它们是国家各部委和地方政府下属的行政事业单位,是培训市场的生力军。

这些机构的优势在于“背靠大树好乘凉”,由于与政府部门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甚至这些机构本身就担负着行业管理或指导的职能,往往可以拿到“指定培训”、“内部培训”、“公章培训”等行业系统内部的培训项目,或自己制造“证书”培训课程,培训项目销路异常火爆。

这些培训项目的主要消费人群是公款消费。

这些机构的市场开发更多的是依赖“红头文件”,具有很强的垄断性特征。

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完善、政府职能的转变和国家事业单位的改制,这类培训机构将逐渐转化为培训市场竞争主体,靠“红头文件”来开展培训业务的方式将会改变。

但目前情况下,其政府背景将使其在培训市场竞争中占据有利地位和态势。

  

(2)各行业协会组织

  国内的各行业协会组织最近几年的发展速度迅猛,如,企业管理协会,近几年的发展尤其突出。

各类企业管理协会或专业管理协会对于我国的管理培训市场做出了卓越的贡献,比如:

中国企业联合会、中国企业家协会、中国人力资源开发研究会等都在全国具有很高的影响力。

这些专业协会由于聚集了大量的业界专家、行业顶级企业,同时掌握海外资源,举办的各类研讨会议、培训具有很高的质量,受到了企业界的普遍欢迎。

从国家政策来说,也鼓励行业协会、学会组织的发展,在《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中,指出:

“废止妨碍公平竞争、设置行政壁垒、排斥外地产品和服务的各种分割市场的规定,打破行业垄断和地区封锁。

积极发展独立公正、规范运作的专业化市场中介服务机构,按市场化原则规范和发展各类行业协会、商会等自律性组织。

”可以预见,随着行业协会建立健全市场机制,其市场自我调节能力将会加强,行业协会组织在各相关行业领域的培训中将发挥主导作用。

高校继续教育培训机构如何加强与行业协会、学会的联系与合作,将成为打入行业培训市场的一个关键性问题。

  (3)高校专业院系与培训公司

  知名高校的专家学者一直是培训市场中的热点人物,是决定培训质量的关键因素。

因此,高校各院系利用自身的专家优势,开设各种专业的培训,具有核心的竞争优势。

高校专业院系与培训公司的合作更是双赢举措,前者利用后者的市场优势、后者利用前者的资源优势。

从近十年的实践中,我们可以看到,高校专业院系与专业培训公司的联姻体现出极大的活力。

但我们也要注意的是,高校与专业培训公司“联姻”,要坚持“以我为主”的原则,提高自主研发能力,打造核心培训产品,避免因“贴牌培训”而导致高校培训资源的流失、自身市场竞争力的降低和培训市场的旁落,导致高校在培训市场上的边缘化。

  (4)中国高层管理培训机构类型划分

  目前中国的高层管理培训机构有以下七种类型:

  ①海外商学院,其高层管理者培训原汁原味;

  ②海外咨询公司、培训公司做高管培训,如美国的阿乐莫公司;

  ③跨国公司的商学院,如惠普大学、摩托罗拉大学,过去这些企业大学主要为公司内部培训,现在向客户开放;

  ④国内的培训公司、咨询公司,他们也开始涉猎这个高端的培训领域,但目前处于成长状态,如西三角做人事培训,派力营销主做市场培训;

  ⑤中国大型企业的大学、学院,如华润集团的华润大学以及海尔大学、蒙牛大学、平安大学等都已经有自己的商学院,由企业的商学院做高管培训;

  ⑥长江商学院、中欧商学院等独立的商学院,目前这两所商学院在业界的影响颇高:

  ⑦高等院校的商学院,如北大的光华管理学院、清华的经济管理学院都开设高层管理者的培训课程。

这些课程中长期、短期都有,尽管培训项目、课程名称目前还不能完全统一,但他们的目标人群就是企业的高层管理者、决策者。

  (5)各培训机构运行模式分析

  ①连锁培训。

据统计,2001年连锁培训已经占据了IT培训市场总容量的64.3%,而IT培训方向也逐渐由大而全向专而精的方向发展。

  ②市场定位(细分)。

低端市场和中端市场,由于进入门槛太低,所以竞争激烈而残酷,很多企业都撑不到把品牌打响的一天。

而高端市场,由于进入门槛较高,利润也相对丰厚,因此也成为目前培训市场上较有实力的培训机构的发展方向。

  ③特许经营。

北大青鸟APTECH长期致力于中国IT职业教育,在先进的管理教学经验、系统完美的教材编排、灵活机动、以人为本的课程设置的基础上,已发展成为中国现代信息技术教育领域的先锋。

公司采取特许经营模式,在全国教育培训机构及相关机构中广泛发展合作伙伴,建立“北大青鸟APTECH计算机授权培训中心”。

目前已在全国50多个大中城市发展了近100家授权培训中心,学员人数逾5万人,在全国众多IT职业培训机构中一枝独秀。

凭借自身的专业实力,北大青鸟APTECH计算机教育以2002年全体系收入2.1亿人民币、市场占有率8.3%;2003年全体系收入2.5亿,市场占有率8.7%、增长率19.1%,连续两年以明显优势超越业内强劲对手,位居同行业全国第一。

  ④业内协作,客户化课程开发。

如有的培训机构与国家部委、行业协会合作,联合开发有关培训项目,特别是一些行业认证项目,往往能取得市场先机,获取垄断性利润。

  (三)培训时间与收益

  随着竞争对手的增多,培训市场已经开始步入微利时代。

我们仅以IT培训市场的价格与收益来说明。

据赛迪网主编徐瑾介绍,目前高端IT人才的职业培训机构往往带有猎头的性质,有的培训机构开出的高价中,还包括介绍工作的“中介费”。

这也是高端培训价格昂贵的原因之一。

但IT培训市场的价格将继续回落,已成了业内专家的共识。

新东方IT教育总经理吴雷认为,认证培训降价决不会只是一个短期行为。

在未来很长时间里,降价的现象都将持续存在。

他介绍说,由于认证体系的特殊性使得各培训机构无法进行创新,大家的培训内容基本一致。

挤掉水分后,必然会造成持续降价的局面。

以厂商认证培训为例,过去5天课程价格是1200美元,现在4个半月课程的价格是11600元人民币。

差距之大,可见水分之多。

  国家信息化工程师认证考试管理中心秘书长李宁认为,价格最终还是要由市场来决定,而市场又是由学员也就是消费者来决定。

从IT培训的针对群体来看,它早已不再是只为少数人提供的学习课程。

几年前的短时高价培训现象已经一去不复返了。

IT培训从以前的贵族培训发展成了大众型学习项目。

以个人消费者职业为导向的培训宗旨决定了其价格大众化的结果。

而从目前的市场定价来看,总体还是感觉略高,这可以通过多种方法加以调节。

以国家信息化工程师认证考试管理中心的培训项目为例,他们参考全国各地区的经济发展状况,根据当地具体情况制定价格并且针对不同消费群体也有相应的价格定位政策,比如对大学生就有一定优惠。

  外资培训机构的收费普遍较高。

外资培训机构具有国际化背景、课程先进、管理规范、服务到位、实力雄厚等优势,但其收费“高高在上”也是不争的事实。

目前相同的培训项目,洋机构的收费普遍比本土机构高出几个档次。

如,外语口语培训,全外教的项目按课程节数收费,一节课约200-300元,而本土机构的仅为50-150元;同样是领导力培训项目,洋机构按天数收费,一天就要2000-3000元,而本土机构两个月的费用只有数千元;一些按课程级别收费的的洋培训更是贵为天价,LCCIEB市场营销课程一个级别的费用为4000-5000元,“华尔街”英语课程每个级别的收费都超过万元。

  (四)培训行业目前存在的问题

  “培训市场准入门槛低、使得进入者鱼龙混杂,整个培训市场缺乏有效的竞争环境,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整体行业的声誉。

”一位以前在方正同时做多种认证培训的大区经理说。

中国消费者协会发布的2003年上半年全国投诉分析情况中,教育培训行业位居投诉增幅的第二位,投诉比例比2002年同期增长了70.2%。

对培训质量的投诉占了很大的份额。

这从一个侧面说明了培训市场目前存在的问题。

具体说,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1、市场混乱:

有些培训机构只看重暂时利益,教学质量差,“一锤子买卖”现象严重。

一些既没有标准化教材、课件及教学方法,又没有正规教师,更没有符合市场主流应用环境要求的实验设备的非法培训机构大量滋生,不仅扰乱了市场秩序,而且严重影响了培训业的健康发展。

  2、师资匮乏:

富有本土经验尤其是深入了解企业培训需求的教师十分缺乏,这一点已成为制约高层次培训发展的“瓶颈”。

一些具有研发能力的培训机构,开发出一个好的培训项目后,一旦推向市场,不久就会有跟随者。

但有心人会发现,这些跟随者所请的教师,与先行者所请的老师几乎没有多大区别。

有些高端培训项目,也许全国也只有几名老师能讲。

这种情况,往往增加了培训机构的师资成本,制约了培训机构的进一步发展。

  3、课程僵化:

有些培训机构奉行“拿来主义”,课程照搬照抄,没有自主开发的核心课程,本土案例少,缺乏针对性和系统性。

  4、品牌弱势:

经行业专家粗略估计,全国培训机构大概有10000家,其中北京有2000家,上海3300家,广州1000家,但用户心目中值得信赖的品牌培训机构却寥寥无几。

目前国内培训市场的失序,究其原因,主要跟国内培训市场的产业化程度不够有关。

产业化的根本是市场化,它需要健全的监管机制和高度的自律意识。

有的教育专家认为,“产业化”是建立在市场规律基础上的行为,在外部环境方面,它需要有一套健全的监管机制;在内部环境方面,它需要有高度的法制意识和自律意识。

综观目前国内的培训市场,两方面的环境都存在着“先天性不足”:

首先,建立游戏规则的行业协会还没有真正建立起来;其次,培训机构的自律意识不够;很多培训机构片面追求经济效益,而忽略了社会效益,他们忘记“教育”是个特殊的行业,它的首要任务是“树人”,然后才是“赚钱”。

由于市场的监管体系高度脆弱,当动机发生错位后,培训机构的“自律空白”对职业培训市场、学员乃至学校自身都带来了极大的负面影响。

  二、中国培训市场需求分析

  分析培训市场需求,主要通过分析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了解影响培训市场需求的因素,进一步分析研究培训产品的实际或潜在购买者。

  

(一)人才市场需求变化

  人才市场需求变化,直接影响到培训市场需求的变化,各培训机构及时根据人才市场的需求变化,调整培训业务结构,对自身的生存和发展至关重要。

据各有关媒体报道,2004年下半年至2005年,以下人才将更为走俏:

  1.工程技术研发类的人员一直是IT行业最热门的人才。

  2.汽车行业中的复合型人才将成为竞争焦点。

比如精通外语的汽车设计人才、具备汽车技术背景的营销人才、具备汽车销售背景的IT类专业人才,以及汽车信贷、保险等金融人才2005年将更加走俏。

  3.金融行业的人才需求将进一步激活。

近两年,由于金融行业不断调整和不断推出增值服务,金融业以保险、基金等行业为龙头,人才需求量大增,特别是在核心业务如证券、银行、保险以外的房地产贷款、个人理财、车险等都需要专业的金融人才的加入,以及新的金融服务机构逐渐成为吸纳金融人才的大户,使金融人才的需求量一直保持上升趋势。

2004年6月,作为科锐金融人才网的拥有者——科锐咨询的CEO高勇在新闻发布会上透露:

截至到今年3月份,有19个国家和地区62家银行在华设立了195家金融机构,目前国内金融市场急缺八种金融人才:

一是金融分析师(CFA);二是特许财富管理师;三是基金经理;四是精算师;五是证券经纪人;六是股票分析师;七是信息主管;八是投资管理人才。

  4.传媒业需要高级市场人才。

调查显示,目前国内共有5000多家新闻媒体,从业人员达55万人。

然而,中国传媒培训市场却显得风平浪静,与传媒业巨大的人才需求显得极不相称。

目前,急需培养三个层面的高素质、专业化传媒人才:

一是传媒企业家或职业出版人,这是传媒业发展的领军力量,决定事业的成功与否;二是专业人才团队,包括资深采编人员、发行专家、营销专家、印务专家、传媒市场研究专家、信息管理和竞争情报专家等,传媒企业必须在采编、营销、广告、发行、印务、信息情报分析等方面建立一支能打硬仗的专业化队伍,才能在传媒各个环节中确保竞争优势;三是管理及服务人才队伍,包括HR专家、财务专家、行政管理等专家队伍。

  5.物流业通揽前后端人才。

近年来,我国物流业发展势头迅猛,全国已有20多个省市和30多个地区中心城市制定了物流发展规划;全球50大零售商业跨国采购集团中,有75%已进入我国,采购金额高达200多亿美元。

而与此不相称的是,中国物流人才缺口巨大,全国缺60万人,其中北京缺20万,上海缺20万,深圳缺12万。

物流人才已经成为目前最为紧缺的人才之一。

  6.数字电视成为新的人才需求热点。

我国计划在2005年将进行数字电视的商业播出,2008年用数字电视转播奥运会,2015年停止模拟电视的播放,全面推行数字电视。

而在数字电视的运营、制作、关键技术本地化应用等方面,人才缺乏。

  7.咨询业人才需求呈新的热点。

现在咨询业在中国绝对是个新兴行业,前后不到20年的历史,但发展迅速,据北京企业联合会有关负责人介绍,北京地区注册登记的咨询机构已超过7000家,从业人员约为30万人,其中规模较大、声誉较高的咨询公司服务范围几乎涉及经济社会的方方面面,涵盖了政策咨询、科技咨询、工程咨询、管理咨询、信息咨询、法律咨询、财务咨询、综合咨询及专业认证等诸多领域。

2004年6月11日,欧洲最大的咨询公司凯捷与中国第三大咨询公司远卓组成战略同盟,而国际著名的五大会计公司安达信、普华永道、毕马威、德勤、安永更是早已入主中国。

近两年,各大国际咨询公司云集北京,国内咨询公司异军突起,使咨询人才大战一触即发。

  8.游戏人才链上需求多。

调查显示,国内游戏产业真正起步始于本世纪初,2001年,全国游戏企业仅79家,游戏从业人员只有2969人,其中大部分是游戏销售人员,游戏技术开发人员(含美工)仅有1169人。

但随着国内网络游戏用户的急剧增加,人才资源匮乏的矛盾很快突出出来:

到2003年,我国的网络游戏用户已经达到了3000多万人,网络游戏市场规模已经达到13.2亿元,比2002年增长45.8%,中国网络游戏市场正处于快速发展阶段。

预计到2006年,中国网络游戏用户将达到4490万,其中付费用户2227万,平均每个用户的每月花费将增长到31.2元,由此,中国网络游戏市场规模将超过80亿元。

但到2003年,包括美编在内的专业网络游戏技术人员仅3000人左右。

目前国内的游戏专业人才缺口高达60万人,游戏人才的匮乏已经成为制约我国游戏产业持续快速发展的瓶颈。

目前,市场上主要需要以下5类紧缺游戏人才:

一是游戏策划人才;二是游戏程序员;三是游戏美术工程师;四是游戏市场拓展员;五是游戏技术维护工程师。

9.市场总监缺口较大。

据2004年7月18日的《北京考试报》报道,市场总监已屡次被列入人才紧缺榜首。

据不完全统计,全国目前至少紧缺30万名市场总监。

全国现有6000万名营销人员,80%以上未被培训认证,其中60万名高级营销管理人才基本都未被培训认证。

针对市场的需求,部分机构及教育单位已经推出市场总监的培训考试。

其中,以中国市场学会主持的“中国市场总监资格认证”体系最为引人注目。

由于该认证按照国际惯例引入了第三方考试方案,有美国ATA考试平台进行规范老师,突显出其公正性及严肃性,因此得到国内外同行的普遍认同。

据有关方面提供的信息,上海市目前已有大约200多位市场总监通过了这个考试,并获得了珍贵的中国市场总监资格证书。

  10.医药业人才需求呈多样性趋势。

北京人才市场经理郭卫东告诉记者,医药人才特别是医药销售人才一直是今年人才市场的招聘大户。

而在网上人才市场,进入8月医药人才也表现不俗。

中华英才网数据显示,与7月份相比,医药人才职位一直在稳步增长,8月共提供职位10551个,比7月增长1612个,在热门行业的排行榜上也跃居第七位。

其人才需求特点是:

一是职位需求多样化,不再死守销售;二是高薪优势引才,海归竞争力凸显;三是外资医药企业销售代表首选毕业生;四是医药物流人才成为新热点;五是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人才需求增大。

  11.海归人员急需培训。

据教育部统计,从1978年到2003年底,中国留学人员总数已经达到58万人,留学归国人员达17万人。

北京市有7万余人,成为全国留学回国人员数量最多的城市和地区。

据北京市教委公布的信息,北京市目前有2万名留学者回国创业,已经成为“海归”人员最多的地方。

但海归人员不等于就是人才,而是潜在人才,是准人才。

2003年,出现了一个现象,不少“海归”成了“海待”,回国等待工作机会。

海归是越来越不值钱,这个现象在2004年继续上演。

“海归”成“海待”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六个:

一是良莠不齐,个别人系出“克莱登”大学。

德勤人力资源咨询专家黎化民表示,海归也分三六九等,美国的海归相对好一些。

90年代中期以后,很多人到外面速成一个学位甚至是博士,他们往往选择去英国、澳大利亚、加拿大、新西兰等,这些国家门槛低,周期短,这些人回来后,受到认可的程度自然就低。

二是专业单一,不能胜任复杂工作。

三是追求高薪,却不愿付出。

四是单打独斗,不讲团队精神。

一些海归盲目自信,不把本土人才放在眼里,也不愿与本土人才共事,凡事单打独斗。

由于缺少团队的支持,业绩也往往并不好,以至被解聘。

五是文化差异,导致沟通不畅。

中国人讲传统、讲秩序,处事四平八稳,可受西方文化影响的海归们对此很不适应,常常把与企业领导人的关系弄得一团糟。

六是定位局限,一窝蜂挤向沿海企业。

随着留学门槛的进一步降低,海归人士以每年13%的速度递增。

供过于求导致海归身价大幅下降。

可海归们仍将就业目光盯在沿海地区,西部地区鲜有海归问津。

  如何使各类海归人员尽快了解中国国情,掌握有关就业劳动政策和创业技能技巧,由潜在人才转化为被社会所接受和认可的显性人才,成为培训界应该认真思考的问题。

  

(二)影响培训市场需求的因素分析

  1.国际化和全球化。

一方面,随着我国对外开放的进一步扩大,国内外政治、经济、文化交流越来越频繁,奥运会、世界博览会等国际性会议、活动大量增加,对人才素质能力的要求越来越高。

这些人才的培养,不可能都通过正规的学历学位教育来完成,大量的还需要通过继续教育培训来更新知识,提高素质,提升能力,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