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知识一.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30031709 上传时间:2023-08-04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2.4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知识一.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知识一.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知识一.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知识一.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知识一.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知识一.docx

《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知识一.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知识一.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知识一.docx

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知识一

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知识

(一)

一、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问题

(一)、儿童青少年心理发展一般具有七个面貌

1、不平衡性

小学阶段生理比心理发展速度快。

2、动荡性

小学阶段平稳的发展,心中有权威,以老师家长为权威。

3、自主性

小学阶段逐渐发展,但没形成反叛。

儿童青少年的自主意识发展要经历三个阶段,

0----2岁分不清主客体,属于第一自我高峰期

7----8岁第二自我高峰期。

11----14岁第三自我高峰期。

处在自我高峰期的孩子,很难接受别人的观点,总认为自己是对的。

在小学阶段孩子要经历一个半到两个自我高峰期,因此小学的班主任更需要做大量细致、耐心的工作,以避免学生出现心理问题。

另外儿童青少年心理发展还具有前瞻性、进取性、闭锁性、社会性四个面貌,因为在小学阶段表现不明显,在这里就不作详细介绍了。

(二)、儿童发展的一般特征

1、学习成为主导活动。

2、掌握了书面语言,并且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

3、开始有意识地参加集体活动。

(三)、小学生阶段心理健康的标志。

1、能否适应学习任务,正常参加集体活动。

2、情绪乐观,积极向上。

3、初步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4、具有符合年龄特点的行为标志。

(四)、教育重点

1、入学适应。

入学时应带学生熟悉校园、找厕所、操场、建立伙伴群。

2、学习问题心理健康教育。

3、预防学生学习疲劳,注意用脑卫生。

(五)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

1、在学科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寻找契机,充分挖掘教材中心理健康教育因素,运用科学教法与心理自然、恰当结合,以达到心理健康教育的目的。

(1)、在教学内容中寻找,挖掘心理健康教育的因素。

如:

语文教材中的《落花生》一课,就可以通过课文对学生进行增强自信心的教育。

结合花生虽不好看可是很有用这样的实例,教育学生要正确看待自己及周围的同学。

告诉学生一个人不漂亮,或不引人注意不要紧,只要他努力,勤劳,关心他人,那么他就会成为一个对社会、对他人有用的人,他不但不该自卑,而且应该比别人更自信的生活。

这样就利用课文的学习对学生进行了心理健康教育,帮助一些有自卑心理的孩子恢复了自信。

(2)、在教学方法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如:

新课程标准就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在课堂上遇到难以解决的问题教师可以采取小组讨论方式,让学生共同总结出答案。

这种教学方式就使学生潜移默化的受到了合群教育。

只是学生虽然和同学合作了,自己却可能并未意识到这样得出的答案其实是群策群力的结果,所以教师要适时指出,个人做不到的事,凭借集体的力量有时轻松就可以完成。

这就是集体的力量,我们每个同学都该使自己融入到集体中去。

(3)、在教学过程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如:

老师教写“乙”一个孩子总是学不会,老师手把手教13遍,还是教不会,这时别的学生已经开始笑话他了。

第14遍他终于会写了。

这时老师表扬他说,他很了不起。

一遍学不会能学很多遍,他相信自己。

这个案例中老师心理健康教育时机把握得就非常好,为孩子树立了学习信心,并为孩子以后的学习确定了模式,即一遍学不会多学。

效果很好。

如果老师当时不是表扬他而是一再说他笨,一颗厌学的种子可能会就此埋在孩子心中。

(4)、在教学评价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老师在填写学生素质教育发展报告单时,只表扬优点、以极其委婉的方式指出学生的缺点,并鼓励学生改正,就避免了对学生的伤害,帮助学生树立了学习信心,这一点,就做到了在教学评价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2、在班队活动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1)要求班队会主题鲜明,目的明确。

(一会一题)

(2)班队会内容附合学生年龄特点和实际需要。

(3)活动中是否体现学生主体。

要求呈现宽松、民主、融洽的气氛。

3、在平时工作中做一人一事的心理疏导工作。

4、利用网络或在班级内部设“知心信箱”等。

二、教师如何做好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一)注重教育观念的转变。

1、教师要了解学生的心理特点,尊重学生的人格,与学生建立起和谐、平等、民主、相互尊重的师生关系,实现教育的人性化。

有这么一段话,叫“当前师生关系的形象写真”:

在今天中国学校的教室里,坐着的是学生,站着的是先生,而在精神上,这种局面恰恰相反,站着的先生始终占据着至尊的地位,而学生们坐着的躯体里掩盖着的却是一个战战兢兢地坐着乃至于跪下的灵魂。

这样的师生关系在我们现在的小学里虽然不普遍,但很典型,我们当然是不提倡的。

我们提倡建立和谐、平等、民主、相互尊重的师生关系,拉近与学生的心理距离。

只有心理距离近了,才能让空间距离拉近。

要拉近与学生的心理距离,首先要学会“蹲下来看学生”。

“蹲下来看学生”的说法源自一个小故事:

年轻的妈妈带孩子去逛商店,商店里琳琅满目的商品让这位妈妈兴奋得不忍离开,虽然没买什么东西,但她还是带孩子不停地走着看着。

孩子终于不干了,叫着嚷着要回家。

妈妈说:

“你自己闹着要来,这么会儿你怎么又要走了?

”说着说着发现孩子鞋带开了,就蹲下去给孩子系鞋带。

当她将要站起来时,她忽然明白了孩子为什么一定要回家。

原来从孩子的高度看不到那琳琅满目的商品,只能看到穿着各色裤子和裙子的腿。

所以想要理解孩子就要和孩子站在同等高度去看待周围的事物。

教师要正确处理尊重和爱的关系。

要注意爱不等于尊重。

有这样一个例子:

一位学生上课很爱发言,但回答问题答对的却不多。

老师了解到孩子是为了面子才举手的以后,找到学生,告诉他,以后你还可以多多举手,让同学知道你是个爱发言的同学。

但是以后回答问题,会的你举右手,不会的举左手,这样我就知道什么时侯该叫你回答问题了。

课下我们再把不会的问题弄明白。

这个案例中,老师既设法保留孩子爱发言的好习惯,又注意保护了孩子的自尊心,是一个把爱与尊重的关系处理得很恰当的例子。

2、张扬学生个性,培养学生独立思维的意识和创新精神。

(1)、在教学管理中提倡建立一种开放式、自由式、参与式的模式。

以往的填鸭式教学,相当于老师把做好的饭菜喂给学生,早已不再提倡。

近年来我们提倡的就是启发式与共享式。

启发式是指老师把饭菜做好,告诉学生哪个好吃再吃。

共享式是老师和学生共同做出饭菜,一起研究哪个好吃,再吃,坏的扔掉。

咱们来比较一下几个国家教育形式上的差别:

同样是画苹果,中国传统的教育方法是老师在黑板上画,学生在本子上学画。

日本,把一篮苹果倒在地上,喜欢画红的,就画红的;喜欢画绿的,就画绿的;喜欢画半红半绿的也可以;喜欢画烂苹果也不反对。

美国,把学生领到苹果园去画,学生视野更加开阔,学生所描绘的画面,更加多种多样,具有强烈的个性效果。

还是在美国,老师教孩子画太阳,孩子画出了各种颜色的太阳,有一个孩子甚至画出了蓝色的太阳。

老师问他为什么给太阳涂了蓝色,他说:

“我画的是映在海里的太阳。

”孩子被誉为“有创新能力的同学。

(2)在教学中不要用标准答案限制学生的思维和创造。

例:

有一盆水,两个人在场,一个人干净,一个人脏,谁会用这盆水?

答案可以有四个:

A、干净人用,因为他有干净习惯,脏人不用,因为他没有干净的习惯。

B、脏人用,有干净的需要,干净人不用,因为他已经干净。

C、都不用,干净人已干净不用再洗了,脏人习惯了脏也不用洗。

D、都用,干净人习惯干净需要再洗,脏人有干净的需要也要再洗。

这么多的答案,理由都是说得通的,那就都是正确的。

现实中有这样一个例子:

“()的感情”,小表弟问我怎么填,我说:

“填深厚”。

过了一天,小表弟又打来电话说:

“大姐,你教错我了,不是‘深厚’的感情是‘丰富’的感情。

”我问:

“这道题是按原文填空吗?

”他说不是。

我想来想去也想不明白,这位老师有什么理由要把与“感情”搭配的词固定为“丰富”呢?

强迫大家记同一个答案,下次再见到这道题时错的人肯定会相对较少,或干脆没有。

但这种教法是绝对锻练不了学生的创新能力的。

3、教师要采取多鼓励少批评的教学艺术,不对学生实施体罚、变相体罚或心理体罚。

体罚变相体罚都好理解,心理体罚诸如设惩罚座,让全班不和某一个学生说话等,这些都有可能造成学生心理不健康。

教师要做到三多,三个不批评。

多尊重,保护学生的自尊心。

多激励,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多期待,激发学生的上进心。

三个不批评:

无意识的犯错不批评,给学生自省机会。

早上犯错不批评,给学生一天的好心情。

家长面前不批评学生,给学生留足面子。

因为鼓励与欣赏的功效总是大于批评,所以有诗人说“批评家多么可怜,赞赏家多么可爱”。

在著名教育家陶行之身上,曾发生过一个《四块糖》的故事,是变批评为鼓励的一个绝好例子:

陶行之在任育才小学校长时,有一次在校园见到一个学生向另一个学生扔石块,他当即制止了那个学生,并让他下午两点到自己办公室去。

下午,不到两点,学生就来了。

陶行之热情地请他坐下,并给了他一块糖,说:

“你很准时,这块糖是奖给你守时的’。

学生正在惊讶。

陶行之又给了他一块糖,说:

“我制止你时,你能立刻住手,这说明你尊重我,再奖你块糖”。

接着他又拿出第三块糖给这个学生说:

“听说你打人是因为他欺负女同学,你的行为属于见义勇为。

你有与坏人做斗争的勇气,我再奖励你一块糖”。

学生听到这哭了,说:

“我错了,他不是坏人,是我的同学啊。

”陶行之笑了。

又给了他一块糖,说:

“你自己已经认识到了错误,我再奖励你一块糖。

陶行之还曾告诫教师:

“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中有牛顿,你的讥笑中有爱迪生。

”告诉教师要以满腔的爱去塑造学生美好的心灵。

4、教师要注重与学生的情感交流,实现教育的情感化。

交流可以有很多种方式,找学生个别谈话,书信交流,日记交流都是增进师生间感情、拉近师生距离的有效方式,也可以开动脑筋在寻常事件中寻找情感线索。

举个例子来说:

吉林省教育学院教授全国教育系统劳动模范李元昌在教学中曾遇到这样一件事。

讲过《塞翁失马》后,班里有四个学生,无论如何背不下《塞翁失马》,李元昌老师尝试了各种方法让他们背,甚至把每一句的字头都写到黑板上去提示他们,他们还是背不下来。

于是李老师又想出一个主意,他准备组织一次考试,试题中就有默写《塞》。

考试前两天,他找四个学生分别谈话,内容是:

考试中有默写《塞》,我可没告诉别人。

你要珍惜机会……结果全班在《塞》这道题中得满分的就是这四个同学。

在这个案例中,李元昌老师就利用了情感线索,给学生一次成功的机会,让他以此为阶梯攀登更高的山峰,效果非常好。

5、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注重教育教学与学生生活实际的联系,实现教育的生活化。

虽然减负的口号一喊再喊,但由于种种原因,学生的作业并不少,对待这种现象老师无奈,家长无奈,学生更无奈,有段学生改的歌词,很有意思也很真实、形象:

书包最重的人是我,作业最多的人是我,起得最早睡得最晚的人是我是我还是我。

为了调节孩子生活、锻炼孩子自理能力,咱们可以改变留作业的方式,比如取得家长的支持留点家务作业等。

国外的跟踪调查显示:

不善于做家务的孩子长大后,他的失业率、离婚率等都远远高于同龄人,孩子小时非常有必要接受家务劳动锻炼。

李元昌老师在教学过程中,注重了教育教学与学生生活的联系,既减轻了学生的课业负担,又促进了学科学习。

农村学校取暖要靠学生带一些柴火来烧,他在要求学生交栅子(就是玉米杆的根)时,有的学生不爱劳动,宁可以一斤栅子五分钱的价格上交一元钱,也不愿意交二十斤栅子。

他以此现象为着眼点,要求学生写评《交钱》,在贴近学生生活的事例的启发下,文章写得有理有据,非常好,听到作文内容的同学也改掉了不爱劳动的坏习惯。

(二)、正视学生的心理问题

学生中的心理问题种类:

1、强迫行为

强迫症是以强迫观念和强迫行为为主要表现形式的神经症,又称强迫性神经症。

主要表现是经常出现一些无意义、不必要、妨碍正常生活和学习,而自己又无法控制的观念、意向或动作。

例如:

刚锁好的门,总怀疑是否没锁好要一遍遍返回去看,做完的作业又怕没写好,总要反复检查等。

强迫症的矫治一般需要由专门的心理咨询人员或心理医生来进行,通常可以采用行为疗法和药物治疗。

曾有这样的儿歌在学生中传抄:

太阳当空照,骷髅对我笑,小鸟说“早早早,你为什么背上炸药包?

”我去炸学校,老师不知道。

一拉弦,赶快跑,学校炸得不呀不见了。

这首儿歌反应了部分学生对学校的态度。

为什么要炸学校呢?

因为他讨厌学校、怕学校。

传抄儿歌的孩子不全是但肯定有一小部分或个别孩子是患有学校恐怖症的。

有些孩子在家玩得好好的,一提上学就头晕,肚子疼。

到医院什么都查不出,回来后说不让他上学,他就什么事都没有了,再提学校,所有的毛病又都来了。

这不是孩子装出来的,这就是心理问题的一种,属于学校恐怖,严重的有些孩子甚至提起上学就上吐下泻。

对此类现象的矫治方法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一,要了解清楚致病原因,通过做好教师的思想工作,帮他们转变态度,改进教法,从根本上消除应激源,或使学生脱离应激源。

第二是进行心理治疗,一般可采用支持疗法和脱敏疗发,帮助学生逐渐减轻厌学情绪和恐惧感;第三,要指导家长调整教育态度与方式;第四,是药物治疗,对症状严重的患者可由医生开一些抗焦虑的药物作为辅助性治疗。

2、考试焦虑

考试焦虑是指一些同学平时情绪很正常,但是临近考试时就开始感到紧张,有时会出现食欲不振或失眠现象等。

随着考试临近这种感觉会日趋加剧。

考试焦虑的矫治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

第一,帮助学生重新认识考试的价值,调节自己的期望值,减轻心理压力;第二,帮助自信心不足的学生恢复或增强自信心,减轻对考试结果不必要的担忧;第三,教给学生一些自我调控的方法,使他们能够控制过度紧张的情绪。

除以上几种常见的心理问题外,以下几种也是学生中较常见的心理问题:

人际问题、疑虑症状、双重人格、神经衰弱、认知偏差、青春期综合症。

对于这些心理问题,轻微的可以通过老师及家长与学生谈话对症矫治,问题严重的就要由心理医生及医院来治疗。

(三)学校班级可以开展多种形式的教育活动

为了矫正和预防学生出现心理问题,学校班级可以开展多种形式的教育活动专门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如心理教育磨练营;出心理健康报;设心理咨询信箱;设心理咨询电话;办心理健康广播站;设心理咨询室等。

在学校日常教育教学活动中进行教育,如在班队会;春游;班级干部的选拔;运动会;学生座位的排法;家长会等活动中都可以进行心理健康教育。

在班队会中可以搞主题教育,比如:

受了委屈怎么办,我是一个好女孩,(好男孩)等。

(四)、上好心理健康教育课

1、显性课程:

专门的心理辅导课。

一些大中城市的中小学,有专门的心理健康教材,有老师按大纲要求定时授课,对学生进行专门的心理辅导。

我市的很多中学就有心理健康教育课。

学科渗透心理健康课。

由于没有教材,小学只能通过学科渗透来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或通过班队会对学生进行专门的心理辅导。

2、隐性课程:

教师的言谈举止,校园文化建设,学校的标语口号,学校的规章制度。

这些都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心理。

学校、教室的标语,贴近孩子生活,有些新意的更容易被孩子接受,更容易产生积极的效果。

比如,前面提到的李元昌老师,他曾体会总结出几条标语:

用勤奋的我战胜懒惰的我,

用主动的我战胜被动的我,

让高能的我代替低能的我,

让平庸的我发展成高尚的我。

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门新兴的学科,相信各位教师特别是班主任一定会象对待自己所有份内工作一样,积极去研究它,努力去实践它,保证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科学、健康的发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面试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