射频同轴连接器设计.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30028845 上传时间:2023-08-04 格式:DOCX 页数:31 大小:32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射频同轴连接器设计.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1页
射频同轴连接器设计.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1页
射频同轴连接器设计.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1页
射频同轴连接器设计.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1页
射频同轴连接器设计.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射频同轴连接器设计.docx

《射频同轴连接器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射频同轴连接器设计.docx(3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射频同轴连接器设计.docx

射频同轴连接器设计

相位可调同轴连接器的设计

孟世乐

【摘要】本文叙述了一种新型连接器——相位可调同轴连接器——的设计原理和设计方法。

该连接器突破原先的连接器长度固定不变的概念,利用一个调节螺套的调节带动连接器的内外导体同时伸缩,可获得0—9㎜的长度变化。

在18GHz时可调节的相位范围超过180°(±90°),调节的相位精度小于3°相位。

调节完成后,两个锁紧螺母使连接器的长度在振动条件下不产生变化。

这种新型连接器可以大大简化相控阵雷达,电子对抗系统及其他需进行相位控制的设备的相位匹配方法并可提高其相位匹配精度。

试验表明,该连接器具有稳定的电气和机械性能,达到了设计目标,可以在各种相位匹配系统中广泛应用。

一、引言

在相控阵雷达及电子对抗的相位匹配系统中,要求电缆/连接器组件具有精确的电长度。

随着雷达工作频率的提高,相位匹配精度要求越来越高。

在X波段和Ku波段,这种精度控制变得特别困难。

雷达制造厂家在进行安装调试时要对电缆/连接器组件进行切割、安装及测试。

由于每次切割和安装都难以做到“恰到好处”,所以需进行多次反复才能大致达到要求,而且相位匹配精度也难以提高。

稍有不慎,便会因切割过量而使电缆报废。

对于多单元系统需逐一进行匹配,上述问题就变得更加突出。

使用相位可调同轴连接器不仅可以使上述问题大大简化,而且可以提高相位匹配的精度。

由于连接器的电长度具有一定的变化范围,因此,各匹配单元的电缆/连接器组件可根据分析计算一次切割安装完成,其需要调节的长度可通过调节连接器本身的长度进行补偿。

又由于连接器调节螺套每转一周其长度仅改变0.5㎜左右,所以各单元的相位匹配精度可以大大提高。

调节长度是设计者首先要考虑的问题。

调节长度△l与波长λ、介电常数ε及调节的相位△Q的关系由下式决定

△Q=2π

△l/λ

(1)

在Ku波段,要求在18GHz(λ=16.667㎜)时能调节180°相位,对于空气介质ε=1,调节长度△l为

△l=△Qλ/2π=8.43(㎜)

(2)

所以,用于Ku波段的相位可调同轴连接器的调节长度应大于8.43㎜,一般选用9㎜。

相位稳定性是使用者最关心的问题。

当连接器调节好以后,在振动时不应产生相位漂移。

与原先的连接器不同,相位可以调同轴连接器的稳定性不仅指电接触的稳定性,更重要的是指相位即电长度的稳定性,因而也是设计者所要考虑的重要问题。

相位匹配精度也是一个重要指标。

在Ku波段(频率高达18GHz),匹配精度相当每1°位差应0.046㎜的长度差,由此可见相位匹配精度要求很高。

为了减少反射损耗,特性阻抗精度必须控制在50±0.5欧姆;轴向的装配公差也必须控制在精度的范围;在每一个由于内外导体直径变化而产生的台阶处必须进行高阻抗补偿。

根据电子设备的要求,相位可调同轴连接器的主要技术要求包括:

接口尺寸为SMA型,特性阻抗为50Ω,频率范围为0.5—18GHz,电压驻波比≤1.5,插入损耗≤0.15

(F是以GHz为单位的频率),调节范围为9㎜(空气介质),匹配精度≤3°相位(在18GHz)时,其他要求可参看相应接口连接器SMA连接器的有关规定。

二、结构设计

连接器整体结构有两部分组成:

第一部分是具有SMA连接器接口尺寸的部分,其配合尺寸符合IEC169-16标准;第二部分是该连接器的主要部分一一相位调节部分。

它由调节螺套,锁紧螺母,外导体滑动接触对和内导体滑动接触对等组成。

装接半硬电缆的相位可调同轴连接器的结构示意图见图1。

 

图1配接电缆的相位可调同轴连接器结构图

连接器前端为SMA接口,这是使用最广泛的超小型同轴连接器接口。

连接器中间的外壳为调节螺母。

通过调节螺母的旋转可以带动内、外导体接触对同时伸缩以调节连接器的长度。

调节好后,锁紧螺母A和B把调节螺母和前后导体锁紧以防止在振动时松动。

配接的电缆为φ3.6㎜和φ2.2㎜半硬电缆,其内外导体均采用焊接法与连接器内外导体相连接。

此外,还设计了两端均为SMA接口的转接器已满足各种不同的需要。

现将连接器相位调节部分的设计要点分述如下:

1.调节螺套

为了提高相位调节精度,国外均采用非标准的精密细牙螺纹来调节,通常为3/8-48UNEF螺纹或3/8-40UNEF螺纹。

我们考虑此螺纹为自配合螺纹,对外界没有配合要求,改为公制螺纹可方便加工,因此在设计中选取M10X0.5螺纹。

在18GHz时螺套每旋转一圈相位仅改变10.8°,即螺套旋转33°角度时,相位仅改变1°。

这就保证了相位匹配的高精度。

调节螺套通过卡环带动尾部的外导体,并带动内导体或电缆内导体伸缩,从而调节连接器的长度。

其调节原理见图2。

2.外导体滑动接触对

外导体滑动接触对结构见图3。

这是由两个圆筒状零件迭套构成的。

内层圆筒前筒为四槽或六槽,并把前端的接触部位设计得突出一圈。

这样不仅可以保证接触可靠,而且还可以改善高频性能。

内外圆筒的滑动距离要保证有9㎜的变化量。

内外圆筒直径则是根据所配接的电缆逐级计算的。

 

3.内导体滑动接触对

内导体滑动接触对由一个与电缆芯线相连的插针和一个SMA型内导体后端的深孔组成(见图4)。

图4内导体滑动接触对

为了保证调节范围为9㎜,而且在最大调节长度时插针和插孔能够保持可靠的接触,插孔的深度应达12㎜左右。

插孔的开槽部位的直径比不开槽部位的直径大0.04㎜,以使开槽部位的相应阻抗不因开槽而增大。

4.锁紧螺母

相位稳定性依赖于调节螺套的稳定性。

为了防止调节螺套调节完毕后发生松动,在其两端各加上一个锁紧螺母(见图1中锁紧螺母A和B)。

锁紧螺母A可使相位调节螺套与前端外导体相对固定,锁紧螺母可使相位调节螺套与接电缆的后端外导体相对固定。

在需特殊抗振的场合,可加内齿锁紧垫圈以增强抗振能力。

调节螺套的材料为青铜,其当量摩擦角为6.6°(摩擦系数f≈0.1,牙形角为60°),而设计中所用的锁紧螺纹为M10X0.5,旋升角约为1.5°,远小于当量摩擦角,因此锁紧螺纹稳定性能很好,不会因振动或冲击而松动。

5.电容不连续处的补偿

为了固定绝缘子、连接电缆及使内外导体相互滑动,不可避免地使内、外导体的直径产生变化。

在每一个内、外导体直径变化的台阶处都会产生电容不连续现象,这会引起高频反射系数增大。

按射频连接器设计原则,在每一个电容不连续处都应分别进行补偿。

对于接电缆的连接器有三处需进行补偿:

一是接头处的内导体中间,二是导体接触对分界处,三是电缆芯线与内插针焊接处。

对于转接器,还有另一端接口的中间台阶处需要补偿。

补偿方法是在各补偿部分分别采用一高阻抗段。

测试结果表明,这种补偿方法可以满足电压驻波比的设计要求。

6.材料

所有弹性元件均选用弹性性能较好的铍青铜材料制成。

加工后进行整形(收口或涨口),然后经时效处理以增强其弹性。

绝缘材料则选择高频性能及加工性能均好的聚四氟乙烯。

连接器壳体材料可根据需要作两种设计。

在主要要求是高强度和耐恶劣环境时选取不锈钢外壳;在需要外壳具有良好的电接触性能并具有耐腐蚀环境性能时,选用铜合金基体材料并镀金的外壳。

三、测试结果

测试项目包括接触电阻,电压驻波比,插入损耗和振动等。

接触电阻的测试采用四点法,符合IEC测试标准,电压驻波比及插入损耗的测试用扫频法在网络分析仪上进行。

振动按GB11313-89。

连接器接口,内导体接触对和外导体接触对的接触电阻测试结果见下表。

由表中可以看出,各处的接触电阻值均在规定的范围之内。

接触电阻测试结果(单位:

毫欧)

样品

项目

1

2

3

4

5

规定值

接口处

2.12

2.30

2.45

2.41

2.23

3

内导体接触对

1.16

1.13

1.68

1.52

1.31

2

外导体接触对

0.67

0.70

0.70

0.69

0.65

1

三个连接器的电压驻波比测试曲线示于图5。

图5三个样品的电压驻波比测试曲线

由图中可见,在18GHz内其电压驻波比不大于1.43,达到了设计要求。

插入损耗按0.15

(dB)要求,各样品的测试值均在要求的范围之内。

经振动试验,电气未见1μs以上的中断,锁紧螺母及调节螺套也未见松动,证明产品锁紧可靠,稳定性好。

四、问题讨论

电缆和连接器的装接质量往往是用户容易忽视的问题。

实际上,电缆和连接器装接不当不仅会引起接触性能降低,而且引起反射损耗的增加。

由于相位可调连接器的内插针和电缆芯线焊接时需要考虑高阻抗补偿问题,上述问题便格外突出。

为了提高相位可调连接器的使用效果,发展电缆/连接器组件是一种较好的办法。

即由生产厂家向用户提供装接好的电缆/连接器组件。

这样,不仅可以最大限度地发挥相位可调连接器的优点,用户也因为使用方便而乐于接受。

目前的相位可调连接器在调节时其长度随之变化。

实际应用时,有时会使原来成形的半硬电缆产生位移。

在调整量较大时这种现象更加明显。

因此,有的用户提出了固定长度的相位调节问题,即不改变其几何长度而可以调节其电长度。

由于电长度只与几何长度和介电常数有关,若要在几何长度一定的情况下改变其电长度,则需改变其介电常数或作新的设计。

但新设计如何能保持原有连接器调节方便,反射损耗低的优点则需要进行进一步探索。

五、结论

相位可调同轴连接器可以大大简化电缆/连接器组件的相位匹配工艺并大大提高其相位匹配精度。

本文所述的连接器调节方便,调节精度高,插入损耗低,驻波比较小并具有较高的稳定性,达到了设计目标。

此外,该连接器仅使用常规材料和常规工艺便可以生产,因而有利于大批生产。

试验表明,该连接器可在相位匹配系统中广泛使用。

 

参考文献

〔1〕SaverioT.Bruno“PhaseAdjusetableConnector”EighthAnnualConnectorSymposiumProceedings,PP.197-2021975

〔2〕P.AntonyClayton“HandbookofElectronicConnectors”PP.42-43,ElectrochemicalPublicationslimited,London,1982.

〔3〕OmniSpectraInc.“MicrowaveCoaxialConnectors”P.138,1986-1987

〔4〕郑兆翁,“同轴式TEM模通用无源元件”电子工业出版社,北京,1984

〔5〕电子工业部情报所“国外电子工业概览”第四分册,北京,1984。

毫米波相位可调连接器

李明德

【提要】本文介绍了工作频率达40GHz(可用到46GHz)具有低电压驻波比的相位可调连接器(又称同轴移相器)的设计、结构和性能。

接口为2.9mm与SMA和3.5mm同轴连接器机械兼容,配接0.118英寸半硬同轴电缆,可以广泛应用在相控阵雷达、电子侦察系统以及其它需要进行相位控制的设备上,提高相位匹配精度,简化相位匹配方法。

【关键词】毫米波相位可调同轴连接器

一引言

随着相控阵技术的发展和所使用的微波系统的频率不断提高,对相控阵系统的高频电缆组件的相位匹配精度要求越来越高。

在较低频段,使用的工作波长较长,严格控制电缆组件的长度,使其满足一定的公差要求,还可以达到目的。

当上限频率提高到Ku波段或以上Ka波段(28.5~40GHz),电缆组件的尺寸公差以及相控阵系统其它部件的公差与工作波长相接近,这时再通过机械修整公差的方法控制电缆组件的长度,远不能满足相位匹配精度的要求,如何提高电缆组件相位匹配精度,随着工作频率的提高越来越突出。

相位可调同轴连接器的出现,使得问题大大简化,同时也提高了相位匹配精度,早期SMA接口的相位可调连接器,工作频率实现了0~18GHz范围的相位匹配问题。

但是,由于SMA接口固有的一些缺陷,例如公差较大不够精密、频率范围有限和可靠性、可重复性差等,影响了它的使用范围。

为了拓宽频率,提高可靠性和可重复性,我们在研制毫米波同轴连接器的基础上,开发研制了2.9接口毫米波相位可调连接器。

其接口与SMA、3.5mm等接口机械兼容,工作频率上限达到近46GHz。

二工作原理

毫米波相位可调同轴连接器,实质上是一种具有调节相位功能的特种毫米波同轴连接器,换句话说,它是一种轴向长度可变的毫米波同轴连接器。

根据传输线理论,传输线长度的改变量△l与引起的相位变化量△φ存在着下列关系:

△φ=

=

△l

式中:

△l=传输线(同轴连接器)长度的改变量

△φ=相位改变量

C=光速

F=频率=

=波长

=绝缘介质的相对介电常数

空气:

空=1

当使用频率和绝缘介质确定后,则ε和λ均为常量,可见只要使连接器长度l可变(可调),便可达到相位可调的目的。

例如,工作频率选用40GHz(λ=7.5mm),相位调节180°,对于空气介质,则连接器长度改变量△l1为:

△l1=

=3.75mm

若调节360°,则△l2=7.6mm

在不同频率,调节长度与相位变化的关系在空气介质中几个典型值如表1。

表1

 

调节长度

频率

18

26.5

30

34

40

 

(mm)

(GHz)

调相

范围(度)

 

 

0~90

4.17

2.83

2.50

2.21

1.88

0~180

8.33

5.68

5.00

4.41

3.75

0~360

16.67

11.32

10.00

8.82

7.50

三设计与结构

2.9毫米波相位可调连接器转接器的基本设计与结构如图1所示:

1插孔组件2壳体3锁紧螺母4调节螺套

5插针组件6卡环7锁紧螺母8壳体

图12.9毫米波相位可调连接器转接器的基本结构

转接器主要分为四部分:

2.9阴性接口部分;2.9阳性接口部分;调节机构和锁定结构。

阴性接口部分由壳体2和插孔组件构成。

阳性接口部分由壳体8、插针组件和连接螺套等构成。

调节机构主要由调节螺套和卡环构成。

锁定结构主要由两个锁紧螺母组成。

阴阳两接口部分通过两壳体上的螺纹和卡环由调节螺套连接起来构成一体,插孔组件的内插孔和插针组件的内插针组成滑动接触对形成内导体系统。

阴阳两接口部分完全按相应标准接口设计。

调节螺套一端通过螺纹与阴性接口部分的壳体相连,另一端通过卡环与阳性接口部分的壳体相连,旋转调节螺套,卡环带动阳性接口部分的壳体与阴性接口部分的壳体做相对运动伸长和缩短,相应的内导体系统也做伸长和缩短,从而实现连接器长度的改变,达到相位可调的目的。

锁紧螺母分别安装在调节螺套的两端的壳体上,当相位调定后,旋紧两螺母,把调节螺套固定在相应的位置,防止螺套位置因振动而发生位置变化,影响相位的稳定性。

当需要配接毫米波电缆时,只要按需要把转接器中的任一端的接口部分的绝缘支撑和连接机构去掉改变为配接电缆的结构即可。

关于调相精度。

由于采用调节螺套实现相位可变,因而旋转螺套一周,即改变一个螺距△t,使得连接器的长度改变一个△l(△t=△l),相当相位改变一个△Ф,螺距△t越小,则△l越小,△Ф也就越小,反之则大。

选择调节螺纹直径M越大,则螺套外径越大,在旋转螺套的角度(径向平面上)相同情况下,周长上线长度越大,反之则小。

由此可见,在空间重量允许的条件下,选择小螺距大直径螺纹在频率一定的条件下,相位调节精度就高。

当螺距螺纹直径选定后,频率越高,波长越短,螺套旋转一周的长度改变量△l不变,则相位改变量△Ф就越大,反之频率越低,波长越长,同样的△l而对应的△Ф越小,则调相精度就越高。

例如,选择螺纹螺距△t为0.5mm,则旋转螺套一周长度改变量△l=0.5mm,在频率为18GHz时,相位改变量为△Ф1=10.8°,而在40GHz情况下,相位改变量为△Ф2=24°。

相位可调连接器工作在毫米波段,尺寸小,机加精度要求高,要保证它的低驻波比性能、高可靠性和高可重复性,还必须在结构设计中满足下列要求:

1、在整体结构设计中,要保证特性阻抗的一致性、均匀连续性。

对电容不连续处要进行补偿。

采用尽量多的标称阻抗空气段。

2、接口设计,基准面选在配对连接器外导体对接处,接口处具有一段适当长的空气介质段。

精密级的尺寸公差和空隙。

3、绝缘支撑设计,采用在绝缘支撑上挖孔和共面补偿设计,降低介电常数。

选择机械强度好、耐温性好、高频性能稳定的绝缘介质。

两支撑间距A≥2D~3D(D为外导体内径),且适当的厚度。

4、内导体系统,插孔开四槽,采用针孔配合防插损措施;严格的同轴度,选择耐磨性弹性好的铍青铜材料。

经热处理后镀金。

5、当配接电缆时,精心的切割电缆。

对半硬同轴电缆焊接时,绝缘介质受热膨胀凸出来的部分要切去,以免影响电性能。

 

 

四性能

按以上设计思想和基本结构设计的2.9毫米波相位可调连接器转接器,调相范围在频率为40GHz时可调180°相位。

在东南大学毫米波国家重点实验室用HP8510C矢量网络分析仪,对样品进行测试,从0.1~46GHz,S参数测试结果如上图。

从测试的连接器在最短位置和最长位置的S11和凡向S22参数特性曲线看,在0~40GHz范围内均大于14dB,即VSWR<1.5;在0~18GHz范围内均大于22dB,即VSWR<1.173,优于目前世界上SMA接口相位可调连接器的VSWR=1.12+0.01F(GHz)的指标。

由最短位置和最长位置的S12和反向S21参数特性曲线看,相位变化曲线光滑一致性好。

五结论

按以上方案设计的毫米波相位可调连接器,通过测试表明:

在频率为40GHz时,相位可调180°,且满足了低电压驻波比的要求;在0~18GHz以下,特性优于SMA接口的相位可调连接器。

采用2.9mm接口与SMA、3.5mm、K型等接口机械兼容,具有广泛的适用性。

 

K型毫米波同轴微带转换接头的研制

吴秉钧

【内容提要】本文简单地介绍了国外毫米波同轴微带转换接头的应用和发展概况,并较详细地介绍了毫米波微带同轴转换头的设计特点和结构,文章还讨论了毫米波同轴元件的加工、精密装配、宽带玻璃绝缘子的设计和性能测试等问题,并给出了毫米波同轴微带转换接头的测试结果。

1前言

近些年来,对于较高频率的器件、系统和测试设备的需要刺激了毫米同轴接头和元件的研制和发展。

目前国外已研制出多种性能优良的毫米波接头。

例如K、2.4毫米、APC-3.5接头等,并且已商品化,从而大大地促进了毫米波同轴器件和毫米波集成电路的应用和发展。

由于毫米波同轴系统具有频带宽、体积小、重量轻等一系列独特优点,特别是在联接中不受物理位置的限制,所以在导弹制导系统、电子对抗、雷达工程、通讯工程等都具有极其广泛的用途。

近年来各国微波专家们都十分重视毫米波同轴连接器、同轴元件等研究工作,而且取得了许多突破性进展。

例如各种高性能毫米波同轴连接器、功分器、定向耦合器、同轴终端负载等。

在此同时各种毫米波同轴测试系统和同轴校准件也相继研制成功,从而使毫米波同轴系统得到了更广泛地应用,所以在国际上已出现毫米波波导系统被同轴系统所取代的技术发展新趋势。

毫米波同轴微带转换接头是毫米波同轴元件关键部件,部内、外许多单位先后提出对毫米波同轴微带转接器的需求。

因此开展这方面的研究工作对满足型号任务的需要,推动国防事业的发展均有重要意义。

但鉴于目前国际上已推出的毫米波同轴连接器品种较多,例如APC-3.5、K、2.4mm、1.9mm等,我们在广泛调研和消化有关资料基础上确定首先研制能与被广泛应用的SMA、APC-3.5连接器兼容,且其工作频率可高达46GHz,并且具有优良电性能的K型毫米波连接器。

据不完全统计,美国现在至少有十多个微波公司已研制生产K型毫米波同轴元件。

这说明该K型连接器已得到广大用户的承认。

90年5月由wiltron公司提出K型连接器军标草案已提交IEC/TCor46D分委会进行讨论,充分说明K型同轴连接器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极广泛的应用前景。

综上所述,于九二年我们开展了K型毫米波同轴微转换接头的研制任务,尽管其尺寸小、工艺难度大,协作面广,经费少,经课题组全体同志反复改进,基本上达到了预先提出的要求,并提供部分军工产品例8mm微带平面天线上使用等,满足了用户的急需,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一定的经济效益。

2主要研究内容和技术指标

毫米波同轴微带转换接头是毫米波同轴元件的关键部件,但由于毫米波同轴系统尺寸小加工精度要求高、装配难度大,同时为了检测这些接头的性能,尚需解决一系列技术问题。

综上所述,毫米波同轴微带转换接头的研制中可从下列几方面开展研究工作。

2.1小型同轴元件的精密加工问题,例2.4mm仪器级连接器,其内导体尺寸精度φ2.4±0.005,不难看出其不仅尺寸小且精度为微米级的超精加工。

2.2研究解决同轴至微带间过渡接头宽频带补偿问题,保证在宽频带范围内良好匹配,以实现最小电压驻波比。

2.3宽频带匹配特性良好的玻璃绝缘子的设计与加工。

2.4超小型精密连接器的精密装配,特别是保证高的同轴度和可靠性。

2.5如何准确地检测毫米波同轴微带转换接头的性能。

针对上述五个方面的内容,我们开展了研究工作。

其主要技术指标如下:

1.特性阻抗:

50Ω

2.频率范围:

DC-40GHz

3.电压驻波比:

≤2

4.接头型式:

K型同轴头(座)-至微带

3K型同轴微带转换接头的设计与性能

毫米波同轴微带转换接头的性能优劣将直接影响到毫米波同轴元件的性能。

由于毫米波同轴微带转换接头频率高、尺寸又小,在研制中除通常同轴微带转换接头设计中应考虑的问题外,还需考虑到毫米波条件下工作出现的新问题,例如:

如何提高接头的可靠性,在毫米波工作条件下损耗将进一步增大,如何降低接头的插入损耗?

怎样准确地测量接头的电性能等等,因而给研制工作带来了许多新的困难。

3.1K型同轴微带转换接头的设计与结构;

由于毫米波微带元件尺寸小而加工精度要求又很高,因而对加工和装配都提出极为苛刻的要求,特别是在反复联接的情况下,既要有高的可靠性和良好的重复性,同时又要在宽带范围内良好地匹配,这在设计上是比较困难的,若采用通常的微带接头的结构型式,已不能满足高可靠性的要求,因而在设计上必须采取有效措施,以保证高的可靠性。

我们通过查阅国外有关文献,美国wiltron公司最先较好地解决了这一问题,本微带接头的结构参照国外同类毫米波微带接头的结构进行设计,详见图1。

 

图1K型毫米波同轴微带转换

在设计中采用一个良好匹配的玻璃介质支撑。

该玻璃介质支撑外导体用焊锡固定在外导体壳体上,绝缘子内导体一端焊在微带电路上,另一端则插入可拆卸的K型微带接头的插孔内,因此在测试时反复联接不会损坏微带集成电路,即使同轴微带转换接头因某种原因需要更换,只要直接旋出,而电路和介质支撑处不必拆卸,更重要的是在接头反复联接过程中,不会因内导体在外力作用下使内导体与微带电路在焊接处产生脱落现象,从而大大提高了可靠性。

由于毫米波微带集成电路基片不能太厚,否则因频率太高,则产生高次模,通常基片厚度δ0.25~0.3左右,而微带线宽也在0.3左右,为使同轴到微带过渡处反射降至最小,所以要求玻璃绝缘子内导体在φ0.3左右为宜,对这样细的内导体仍采用通常采用的聚四氟乙烯作介质支撑,难以良好的固定住,因此无法实现高可靠地工作。

本设计采用具有优良性的玻璃7070做介质支撑物。

(如图2)

 

图2玻璃绝缘子

上面我们谈到玻璃绝缘子介质支撑内导体直径若确定为φ0.3以及介质材料选定用玻璃7070后,我们可根据特性阻抗公式不难计算出介质支撑的外导体内径D来。

已知

d=φ0.3+0.05

εr,玻7070=4.9

当外导体内径计算出来后,我们就可以进行介质支撑设计,结构如图2。

从图2中我们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外语学习 > 韩语学习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