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中考语文试试题和答案.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30021151 上传时间:2023-08-04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182.9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福建省中考语文试试题和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福建省中考语文试试题和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福建省中考语文试试题和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福建省中考语文试试题和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福建省中考语文试试题和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福建省中考语文试试题和答案.docx

《福建省中考语文试试题和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福建省中考语文试试题和答案.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福建省中考语文试试题和答案.docx

福建省中考语文试试题和答案

2020年福建省中考语文试卷

一、积累与运用(20分)

1.(10分)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大道之行也,  。

(《礼记•大道之行也》)

(2)将军百战死,  。

(《木兰诗》)

(3)月下飞天镜,  。

(李白《渡荆门送别》)

(4)北风卷地白草折,  。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5)  ,甲光向日金鳞开。

(李贺《雁门太守行》)

(6)浩荡离愁白日斜,  。

(龚自珍《己亥杂诗(其五)》)

(7)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中,引用典故表达词人希望被朝廷重用的心愿的句子是:

“  ,  ?

(8)《<论语>十二章》中“  ,  ”,强调兴趣对学习的重要性。

2.(3分)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他无法理解劳动内涵、珍视劳动价值的根本原因是没有经历过劳动造成的。

B.能否在公众场所保持人与人之间的安全距离,是巩固防疫成果的重要前提。

C.参加庆功会的老科学家们欢聚一堂,兴致勃勃地畅谈祖国航天事业的未来。

D.通过搭建自然资源运营管理平台,使我市实现生态保护和经济发展的平衡。

3.(7分)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答。

《离骚》是屈原的代表作,表现诗人的chóng①  (A.祟B.崇)高理想与爱国精神。

诗歌分为两部分:

前半部分是对历史的回溯②  (A.sùB.shuò),叙述诗人的家世、出身以及辅佐楚王的经历;后半部分书写诗人对未来道路的探索甲  (A.历程B.里程),通过神游天地寻求真理而不得的陈述,表达对理想的不懈追求。

诗人大量运用“香草美人”的比兴手法、乙  (A.琳琅满目B.丰富多彩)的神话传说和摇曳多姿的艺术想象,丙  。

(1)根据拼音为文中①处选择正确的汉字,为文中②处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只填序号)

(2)从文中括号内选择符合语境的词语分别填入甲、乙处。

(只填序号)

(3)下列三个句子填入文中丙处,排序恰当的一项是  

①开创了中国浪漫主义诗歌的优良传统

②创作了文采绚烂、结构恢宏的不朽诗篇

③生动表现了抽象的意识和诗人高洁的志趣

A.①②③

B.①③②

C.②①③

D.③②①

二、阅读(70分)

4.(6分)阅读下面两首唐诗,完成各题。

【甲】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李白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乙】

夜上受降城闻笛

李益

回乐烽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

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

(1)下列对这两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甲诗开篇写杨花落尽、子规哀啼,渲染暮春冷落、凄凉的气氛。

B.乙诗“沙似雪”运用比喻,形象地写出了月下大漠苍茫的景象。

C.“夜郎西”“回乐烽”既表明地点,也能引发对特定情景的联想。

D.两首诗都从视觉、听觉和嗅觉等角度描写景物,使人如临其境。

(2)这两首诗都写到“月”,表达的情感有什么不同?

请简要分析。

5.(16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杨氏者,苻承祖①姨也,家贫无产业。

及承祖为太后所宠贵,亲姻皆求利润,唯杨独不欲。

常谓其姊曰:

“姊虽有一时之荣,不若妹有无忧之乐。

”姊毎遗其衣服,多不受。

强与之,则云:

“我夫家世贫好衣美服则使人不安。

”终不肯受。

时受其衣服,多不著,密埋之。

承祖每见其寒悴,深恨②其母,谓不供给之,乃启其母曰:

“今承祖一身何所乏少,而使姨如是?

”母具以语之。

承祖乃遣人乘车往迎之,强舁③于车上,则大哭,言:

“尔欲杀我也!

”由是苻家内外皆号为痴姨。

(节选自《魏书》)

【注】①苻承祖:

人名。

②恨:

埋怨。

③舁(yú):

抬。

(1)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思。

①【与】A强与之  B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答谢中书书》)

②【具】A母具以语之  B各具情态  (《核舟记》)

(2)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我夫家世贫/好衣美服则使/人不安

B.我夫家世贫/好衣美服/则使人不安

C.我夫家/世贫好衣美服/则使人不安

D.我夫家/世贫好衣美服则使/人不安

(3)把文中画橫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亲姻皆求利润,唯杨独不欲。

②今承祖一身何所乏少,而使姨如是?

(4)本文杨氏被苻家内外称为“痴姨”,她的“痴”表现在哪里?

请概括其中两点。

6.(2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拜谒李时珍

陈世旭

静静地站在雨中的长廊,遥望神圣。

蕲春①,处吴头楚尾,扼控长江。

山川秀美而神秘,人文丰沛而多彩。

竹林湖村,一个翡翠般的山谷,满是苍劲的树、怪异的竹、迷蒙的云、甘甜的泉、碧绿的水。

莲叶上溅着雨花,遮住一湖天光云影。

含苞的花朵,带着艳丽的霓裳,相守明镜。

巨大的香鼎排列在开阔的山麓,万绿丛中的高处,安卧着圣者的灵魂。

李时珍,一个自幼耳熟能详的名字。

想起我的表叔,一个老迈的中医。

几重几进的幽深老宅,洗药的天井,煎药的作坊,堆药的库房,长年累月氤氳着浓浓的药香。

表叔端坐于店堂,周边是一圈紫檀的书架,架上满是靛蓝灰白的线装古籍。

中堂黑色的金字招牌下,挂着“李时珍”画像:

褐色的高筒帽,蓝色的大襟袍,清癯的脸上尽是忧戚。

这清癯与忧戚似乎随医道一起传承,画像下的表叔亦是此般的清癯此般的忧戚神情。

在一张纹脉清晰的紫檀桌上,青筋毕现的手,苍白而温暖,把握一个个问医者的脉息。

偶尔的询问和叮咛,轻得就像亲人的耳语。

仿佛踏进的是森严的殿堂,人们一个个恭恭敬敬地弯腰进来,又一个个唯唯诺诺地躬身出门。

门外车如流水马如龙,门内古炉香烟静如海。

表叔是李时珍的私淑弟子②。

一条古老的石路,横跨了数百年,我在路这端,圣者在路那端,我们彼此深情凝望。

曾经瘟疫弥漫了你的眼神,多少亡灵,拥挤着天空。

风雨的哀怨,堆满大地。

在沉重的呼吸里,枯瘦的村庄摇摇晃晃。

日子硬撑起呼吸,苦等着一剂良药。

困顿的五脏六腑深处,期昐着望闻问切的祥符。

多少颤抖的呻吟,渴望着一个身影:

一个杏林春暖的身影,一个悬壶济世的身影,一个妙手回春的身影。

皇家宫殿丹炉旁的医者,决然走出堂皇的宫阙,回到久别的故土。

国之医者,承载了太多人的命运。

怀抱仁心,步履蹒跚,在苦难的漫漫长路,愿为百姓守候一生。

配伍草根、花朵,调制天象、雨露,背负神农氏的典籍,“搜罗百氏”“采访四方”,寻寻觅觅踏遍山野。

攀上高耸的断崖,潜入无底的山涧,从荆棘深处背出一篓又一篓救苦救难的“仙草”。

敞开胸膛,揽尽大地的远山近水,只看到香气在飞,心灵清如止水。

太阳升起的每一个新的日子,生命都正在苍天的子宫着床。

在无边无际的时间与空间,一茎草的萌芽,在脸上积蓄着力量。

于是穷搜博采,删削订正,历三十年,阅书八百余家,稿三易而成《本草纲目》。

苦行者的智慧,滋润了草的色泽,流溢着草的芳香。

在众人的仰望中,研磨天地的精华,抚慰百姓的切肤之痛。

一纸药方,点缀出专注的神情;羸弱而坚韧的手指,调和阴阳,由表及里;心无旁骛的针灸,以谦卑的姿态,直刺生之命门;流不完的汗水,炮制“神膏”,敷上肿胀的苦难;不吝惜的热血,祛散肆虐的“伤风”,让涌动的脉搏,流出欢快的福音;于是滚沸的鼎釜里一缕清苦的味道,泽润了天下的老弱贫疾;于是百草温汤融入子孙的血液,而“李时珍”,刻进华夏永恒的记忆。

李时珍的脊梁始终那么高,又那么低。

民族记录下了一个伟大医者朴素的背影。

“李时珍”,远不止仅仅等同于《本草纲目》,是永远的经典,更是一个符号,一个民族的魂魄。

(有删改)

【注】①蕲春:

今湖北蕲春,李时珍故乡。

②私淑弟子:

私下向自己仰慕敬佩的人学习的学生。

(1)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开头描写竹林湖村的环境,营造了神秘圣洁的氛围,意在烘托表叔的形象。

B.文章以“一条古老的石路”连接时空,由写表叔转到写李时珍,过渡自然。

C.作者借助丰富想象,展现了李时珍离开皇宫回到故土,守候百姓的感人场景。

D.文中“圣者”“国之医者”“伟大医者”等称谓,突出李时珍在世人心中的地位。

(2)文中写“我的表叔”对刻画李时珍形象有哪些作用?

请简要分析。

(3)结合语境按照要求赏析。

①在沉重的呼吸里,枯瘦的村庄摇摇晃晃。

(赏析加点词语)

②李时珍的脊梁始终那么高,又那么低。

(赏析句子)

(4)李时珍回到故土,“为百姓守候一生”,文章是从哪三个方面表现的?

请简要概括。

(5)文章最后一段有什么含意?

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

7.(1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网络文学作为当前大众文学的主要形态,它不只供娱乐和消遣,还会对读者产生潜移默化的精神影响。

特別是在读者和作者都呈现年轻化的趋势下,必须更加重视网络文学影响人、塑造人的文化功能。

因此,网络文学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是社会的需求,是推动网络文学健康发展的核心举措。

网络作家必须有文化,懂文化,拥有文化传承与创新意识,网络创作才能思接千载,视通万里,获得驭文谋篇之大端。

网络文学作家唐家三少说:

“网络文学是一个性价比最高的精神文明载体,它的素材基本源自我国五千年传统文化。

”蒋胜男在创作《芈月传》时,特意引用了一些教科书中的内容,比如完璧归赵、赵武灵王的胡服骑射、商鞅变法等。

同时,弘扬优秀传统文化还需要网络作家拥有较强的文化辨识能力。

传统文化既是一个丰厚的思想库,深邃厚重,又是巨大的素材库,内容驳杂,良莠并存,其中包含了丰富的哲学思想、价值观念和科学智慧等,也潜沉了一些落后残余;既有自强不息、扶正扬善、孝老爱亲等传统美德,也有男尊女卑、因循守旧等思想糟粕因此,网络文学弘扬传统文化,需用正确的价值观和审美观对其进行分辨、过滤,然后吸纳精粹,融入文学观念,成为创作素材。

近年网络文学中那些备受好评之作,在很大程度上都是源自作者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科学理解。

弘扬传统文化不是为了复古,而是要贴近时代实现文学创新,使中华民族文化基因与当代文化、与现代社会相适应,与网络文学使命担当相一致。

网络作家应该把继承优秀传统文化与弘扬时代精神结合起来,实现优秀传统文化在网络文学中的创新性发展。

阿耐的网络小说《大江东去》描写主人公的艰苦创业和自强不息,人与人之间的真诚善良、互助友爱,作者将这些传统的文化品格放到改革开放的时代大潮中,展现出历史转型期平凡人物的不同命运,让我们感受到历史文明进步的足音。

(摘编自欧阳友权《传统是网络文学的“精神血脉”》)

(1)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网络文学作为大众文学的主要形态,最主要的功能在于影响人、塑造人。

B.第二段先引用唐家三少的话,再以蒋胜男的《芈月传》为例来证明观点。

C.网络小说《大江东去》受到好评,论证了网络文学可以实现创新性发展。

D.本文先提出问题,再分析问题,围绕网络文学发展的社会需求展开论证。

(2)文章第三段阐述了中华传统文化哪两个方面的内容?

请简要分析。

(3)网络文学要健康发展,对网络作家提出哪三个要求?

请简要概括。

8.(10分)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各题。

【材料一】下面是一则采访片段

记者:

怎样成为注册志愿者?

专家:

想要成为注册志愿者,只需要登录全国志愿服务信息系统网站,填写包括姓名、身份证号、居住区域等在内的个人真实信息,就可以在网站中拥有一个一对一的账号。

记者:

当前志愿者服务开展情况如何?

专家:

截止2019年底,注册志愿者人数已达1.8亿。

目前,参与志愿者活动的主要类型是社区服务、帮老助幼、帮残助弱和环境保护等。

据统计,60.1%的志愿者参加过社区服务,49.8%的志愿者参加过环境保护志愿服务。

随着社会发展,公众对志愿者服务的需求激増,而且需求日趋多元,志愿者服务项目数量和管理已不能满足公众需求。

眼下要把志愿者服务做好,关键是志愿者服务团队要更好地设计、执行志愿者服务项目。

【材料二】如图是2016年与2019年公众对志愿者服务项目需求变化图

【材料三】如图是某市志愿者服务团队在微信群发起招募的对话: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要成为注册志愿者,需登录全国志愿服务信息系统网填写个人真实信息。

B.目前,志愿者参加活动的主要类型是社区服务、帮残助弱和环境保护等。

C.智能型服务项目指的是公益研究、专业咨询、培训授课、发放资料等。

D.要帮助某网友缓解因压力而产生的焦虑,志愿者“知心姐姐”最适合。

(2)与2016年相比,2019年公众对志愿者服务项目的需求有什么变化?

请根据材料二简要概括。

(3)如何才能把志愿者服务做得更好?

请根据上述材料提出你的建议。

9.(3分)名著阅读。

为了民族未来,红军爬雪山过草地……历尽艰辛,创下了①  的壮举(《红星照耀中国》);为了取得真经,唐僧师徒一路降妖除魔,途经火焰山时,和铁扇公主、牛魔王斗智斗勇,留下了②  的故事(《西游记》);为了保持独立的人格和自尊,简•爱对罗切斯特发出了经典的爱情宣言:

③  (请用一句话概括)(《简•爱》)。

10.(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答。

朝阳照着西墙,天气很晴朗。

母亲,工人,长妈妈即阿长,都无法营救,只默默地静候着我读熟,而且背出来。

在百静中,我似乎头里要伸出许多铁钳,将什么“生于太荒”之流夹住;也听到自己急急诵读的声音发着抖,仿佛深秋的蟋蟀,在夜中鸣叫似的。

(鲁迅《朝花夕拾》)

“我”因什么事“急急诵读”?

事后“我”的情绪有什么变化?

请简要概括。

三、写作(60分)

11.(6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读书学习,塑造着我们的性格。

哲学家培根说:

“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数学使人周密,科学使人深刻……凡有所学,皆成性格。

生活充满酸甜苦辣,蕴藏着学问与智慧,就像一本无字的书。

从生活中学到的,也能影响、改变我们的性格。

对此,你有怎样的经历、体验和思考?

请以“学习与性格”为标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在主题班会上与同学交流分享。

要求:

自定立意,不要套作,不得抄袭;文中不能出现真实的人名、地名、校名等。

答案

一、积累与运用(20分)

1.参考答案:

答案:

(1)天下为公

(2)壮士十年归

(3)云生结海楼

(4)胡天八月即飞雪(注意“即”的书写)

(5)黑云压城城欲摧(注意“摧”的书写)

(6)吟鞭东指即天涯(注意“涯”的书写)

(7)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注意“遣”的书写)

(8)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2.参考答案:

A.有误,句式杂糅,删去“造成的”;

B.有误;两面对一面,删去“能否”;

C.正确;

D.有误,成分残缺,缺少主语,删去“使”。

故选:

C。

3.参考答案:

答案:

(1)①B②A

(2)甲A乙B

(3)D

二、阅读(70分)

4.参考答案:

(1)本题考查诗歌内容的把握。

注意通读全诗,把握诗意,揣摩选项正误。

ABC.正确;

D.有误,没有嗅觉。

故选:

D。

(2)本题考查诗歌情感比较。

可结合着关键词的运用和理解来体会。

李白通过丰富的想象,给予抽象的“愁心”以物的属性。

诗人将月亮人格化,托明月带去自己对友人的思念,寄托自己的离愁。

“回乐烽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

”描写了一幅边塞月夜的独特景色。

沙漠并非雪原,诗人偏说它“似雪”,月光并非秋霜,诗人偏说它“如霜”。

诗人如此运笔,是为了借这寒气袭人的景物来渲染心境的愁惨凄凉。

正是这似雪的沙漠和如霜的月光使受降城之夜显得格外空寂惨淡。

也使诗人格外强烈地感受到置身边塞绝域的孤独,而生发出思乡情愫。

答案:

(1)D

(2)甲诗想象奇特,借明月表达对友人的思念和牵挂;乙诗描写“月”,表现边塞的苦寒,衬托征人思乡的愁绪。

译文:

【甲】

在杨花落完子规啼鸣之时,我听说您被贬为龙标尉,龙标地方偏远要经过五溪。

我把我忧愁的心思寄托给明暖的月亮,希望它能随着风一直陪着您到夜郎以西。

【乙】

回乐烽前的沙地洁白似雪,受降城外的月色有如深秋白霜。

不知何处吹起凄凉的芦管,惹得出征的将士一夜都在思念家乡。

5.参考答案:

(1)本题考查一词多义。

①A.句意:

硬要给她。

与:

给。

B.句意:

自从谢灵运以来,再没有人能够欣赏它的奇丽景色了。

与:

欣赏,领悟。

②A.句意:

他母亲把前前后后的一切全都告诉了他。

具:

详细。

B.句意:

各有各的神情姿态。

具:

具备。

(2)本题考查文言断句。

此句句意为:

我夫家世代贫穷,穿上这等华贵的衣服,反倒使人心中不安。

断句为:

我夫家世贫/好衣美服/则使人不安。

故选:

B。

(3)本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

注重文言实词、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的积累,了解并掌握常见的文言特殊句式,掌握文言文翻译的技巧。

①句重点词有:

亲姻,亲戚。

利润,利益好处。

句意:

亲戚都来谋求利益,唯独杨氏不想(这样)。

②句重点词有:

何所,什么都不缺。

如是,像这样。

句意:

现在我自己什么都不缺,却让姨母如此(贫寒)?

(4)本题考查分析人物形象。

根据“姊虽有一时之荣,不若妹有无忧之乐”可知,杨氏认为荣华富贵比不上“无忧之乐”;根据“姊毎遗其衣服,多不受”“时受其衣服,多不著,密埋之”可知,杨氏大多不接受送来的华丽衣服,有时接受也大多不穿,暗中藏起来;根据“承祖乃遣人乘车往迎之,强舁于车上,则大哭”可知,杨氏拒绝承祖派车接她去享福。

答案:

(1)①A给B欣赏,领悟

②A详细B具备

(2)B

(3)①亲戚都来谋求利益,唯独杨氏不想(这样)。

②现在我自己什么都不缺,却让姨母如此(贫寒)?

(4)示例:

①她认为荣华富贵比不上“无忧之乐”;②大多不接受送来的华丽衣服,有时接受也大多不穿,暗中藏起来;③拒绝承祖派车接她去享福。

6.参考答案:

(1)本题考查文章的理解和分析。

A.有误,由④段“巨大的香鼎排列在开阔的山麓,万绿丛中的高处,安卧着圣者的灵魂”可知,开头描写竹林湖村的环境,营造神秘圣洁的氛围,意在引出圣者李时珍,烘托李时珍的形象。

BCD.正确。

故选:

A。

(2)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的理解。

表叔是李时珍的私淑弟子,是一个老迈的中医。

“洗药的天井,煎药的作坊,堆药的库房,长年累月氤氳着浓浓的药香”“在一张纹脉清晰的紫檀桌上,青筋毕现的手,苍白而温暖,把握一个个问医者的脉息”,从表叔的生活日常中,可以看到李时珍的影子,这有助于李时珍形象具体化,让读者对李时珍有初步的理解和感受;“中堂黑色的金字招牌下,挂着‘李时珍’画像:

褐色的高筒帽,蓝色的大襟袍,清癯的脸上尽是忧戚。

这清癯与忧戚似乎随医道一起传承,画像下的表叔亦是此般的清癯此般的忧戚神情”,写表叔行医,写表叔的忧戚,体现了李时珍医道仁心在后世的传承。

“人们一个个恭恭敬敬地弯腰进来,又一个个唯唯诺诺地躬身出门。

门外车如流水马如龙,门内古炉香烟静如海”,写表叔受到人们的恭敬,从侧面衬托出李时珍形象的高大。

(3)本题考查词句的赏析。

①赏析词语。

“枯瘦”,干瘪消瘦,常用来形容人。

结合语境,这里形容瘟疫弥漫的村庄。

“枯瘦”赋予村庄以人的情态,形象地写出村庄的萧条、了无生气。

②赏析句子。

抓住关键词“高”“低”。

“高”是指李时珍的品格高尚,“国之医者,承载了太多人的命运。

怀抱仁心,步履蹒跚,在苦难的漫漫长路,愿为百姓守候一生”。

“低”是指李时珍谦卑的姿态,他“踏遍山野”“攀上高耸的断崖,潜入无底的山涧,从荆棘深处背出一篓又一篓救苦救难的‘仙草’”。

“高”“低”形成鲜明的对比,突出李时珍心怀天下、救济苍生的“伟大医者”形象。

(4)本题考查内容概括。

从十段“攀上高耸的断崖,潜入无底的山涧,从荆棘深处背出一篓又一篓救苦救难的‘仙草’”中概括为“山野采药”;十一段“于是穷搜博采,删削订正,历三十年,阅书八百余家,稿三易而成《本草纲目》”,概括为“编纂《本草纲目》”;十二段“一纸药方,点缀出专注的神情;羸弱而坚韧的手指,调和阴阳,由表及里;心无旁骛的针灸,以谦卑的姿态,直刺生之命门”等语句概括为“为百姓治病”。

(5)本题考查段落含意的理解。

从理解关键词语入手。

“永远的经典”形象地写出李时珍的《本草纲目》在医学上的成就和影响;符号,具有代表意义的标识。

称李时珍为“一个符号”,突出了他在医学上的地位,是医道仁心的象征;“一个民族的魂魄”赞扬了李时珍心忧百姓、不慕荣华、甘于奉献的高尚品格,他的精神彰显了中华民族的精神。

这句话是对李时珍高度的评价和赞扬。

答案:

(1)A

(2)有助于李时珍形象具体化,让读者对李时珍有初步的理解和感受;衬托李时珍形象的高大;体现李时珍医道仁心在后世得到传承。

(3)①“枯瘦”一词,赋予村庄以人的情态,形象地写出瘟疫弥漫下村庄的萧条、了无生气。

②“高”突出李时珍高尚的品格;“低”写出李时珍谦卑的姿态;“高”“低”看似矛盾,实则凸显李时珍心怀天下、救济苍生的“伟大医者”形象。

(4)山野采药;编纂《本草纲目》;为百姓治病。

(5)医学成就和影响跨越时代;成为医道仁心的象征;心忧百姓,不慕荣华,甘于奉献,勇于担当,彰显了中华民族精神。

7.参考答案:

(1)本题考查理解文章内容筛选信息。

A.有误,根据第一段“网络文学作为当前大众文学的主要形态,它不只供娱乐和消遣,还会对读者产生潜移默化的精神影响”“必须更加重视网络文学影响人、塑造人的文化功能”可以看出,此项表述与原文不符。

故选:

A。

(2)本题考查筛选信息。

细读第三段,根据“既有自强不息、扶正扬善、孝老爱亲等传统美德,也有男尊女卑、因循守旧等思想糟粕”可知,第三段阐述了中华传统文化的精华和糟粕两个方面的内容。

“精华”指自强不息、扶正扬善、孝老爱亲等传统美德;“糟粕”指男尊女卑、因循守旧等思想。

(3)本题考查理解文章内容筛选信息。

根据第二段“网络作家必须有文化,懂文化,拥有文化传承与创新意识”,第三段“同时,弘扬优秀传统文化还需要网络作家拥有较强的文化辨识能力”,第四段“弘扬传统文化不是为了复古,而是要贴近时代实现文学创新”等内容,概括作答即可。

答案:

(1)A

(2)阐述了中华传统文化的精华和糟粕两方面内容。

“精华”主要指传统文化中蕴含丰富的哲学。

思想、价值观念、科学智慧和传统美德等;“糟粕”主要指传统文化中男尊女卑、因循守旧等落后残余的思想。

(3)①必须有文化,懂文化,拥有文化传承与创新意识;②需要拥有较强的文化辨识能力;③要贴近时代实现文学创新。

8.参考答案:

(1)ABD.正确;

C.有误,根据【材料二】的图表可以看出,“发放资料”属于体能性项目。

故选:

C。

(2)根据【材料二】2016年与2019年公众对志愿者服务项目需求变化图可以看出,智能型项目和技能型项目的需求明显上升,体能型项目和捐助型项目的需求下降。

(3)结合【材料一】“眼下要把志愿者服务做好,关键是志愿者服务团队要更好地设计、执行志愿者服务项目”可建议:

志愿者服务团队要根据公众需求的变化来设计、执行志愿者服务项目;结合【材料三】志愿者服务团队在微信群发起招募的对话内容可建议:

活动时间、地点、形式等安排要更灵活、更人性化。

答案:

(1)C

(2)①智能型项目和技能型项目的需求明显上升;②体能型项目和捐助型项目的需求明显下降;③其他项目的需求基本持平。

(3)示例:

①志愿者服务团队要根据公众需求的变化来设计、执行志愿者服务项目;②活动时间、地点、形式等安排要更灵活、更人性化,要有利于发挥志愿者的兴趣和特长。

9.参考答案:

答案:

①长征②三调芭蕉扇③每个人精神和人格都是平等的(或:

我们是平等的;我和你的灵魂是一样的;我和你有完全一样的一颗心……)

10.参考答案:

选文出自《朝花夕拾》中的《五猖会》一文,“我”非常渴望去看五猖会,父亲却逼着“我”背《鉴略》。

从原文中“我却并没有他们那么高兴。

开船以后,水路中的风景,盒子里的点心,以及到了东关的五猖会的热闹,对于我似乎都没有什么大意思”可以看出,“我”背完书后已经非常扫兴了,心里也非常失落,去看五猖会的情绪没有原来那么高了。

答案:

“我”渴望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