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陡坡路基填筑专项施工方案.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30020566 上传时间:2023-08-04 格式:DOCX 页数:30 大小:291.5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陡坡路基填筑专项施工方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0页
高陡坡路基填筑专项施工方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0页
高陡坡路基填筑专项施工方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0页
高陡坡路基填筑专项施工方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0页
高陡坡路基填筑专项施工方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陡坡路基填筑专项施工方案.docx

《高陡坡路基填筑专项施工方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陡坡路基填筑专项施工方案.docx(3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陡坡路基填筑专项施工方案.docx

高陡坡路基填筑专项施工方案

云湛高速公路TJ23标合同段

(K222+850~K232+100)

高陡坡路基填筑专项施工方案

 

编制:

复核:

审核:

云湛高速公路TJ23标合同段

中铁四局集团有限公司项目经理部

二〇一五年八月

高陡坡路基填筑专项施工方案

一、编制依据

(1)《设计图》、《设计说明》等设计文件;

(2)施工合同、招标文件等合同文件;

(3)《公路路基设计规范》、《公路路基施工技术规范》、《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公路土工合成材料应用技术规范》等规范文件;

(4)《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等施工指导性文件;

(5)《环境保护法》、《水土保持法》等法律、法规;

(6)本集团公司拥有的相关施工经验、工法、技术、专利及施工要素配置。

(7)现场勘探调查所获得的工程地质、水文地质、当地资源、交通状况及施工环境等调查资料。

二、工程概况

2.1设计概况

本合同段K226+020~K226+120路段,段落长度100m,地面坡度范围22°~24°,陡坡平均高度6.7m,最大高度11.88m,属高陡坡路基。

设置3层土工格栅,加强路基整体性,防止路基不均匀沉降引起的开裂。

石湾互通立交高陡坡路基处理工程量:

开挖台阶:

1426m3;回填土:

1426m3;

超挖:

2216m3;回填石屑:

2216m3;支撑渗沟:

80m。

2.2工程地质

本合同段位于罗江南岸的缓丘间山间洼地地貌区,所遇岩性主要为寒武系八村群下亚群的浅变质砂岩、泥质页岩及局部间条带状混合岩岩带岩层走向北西,倾向南西。

断层F1与线路相交与K228+970,断层F2与线路相交于K230+540,南圩断裂与线路相交于K233+130。

断层破碎带中,岩芯破碎。

本区缓丘间夹有较多山间洼地地貌,洼地中普遍分布有淤泥质土等,工程地质分区属Ⅲ区。

2.3水文特征

所处区属粤西南低纬度地区,在气候分带上属南亚热带季风气候区。

光照时间长,热量丰富;雨季长,雨量充沛;冬季暖和,无霜冻或霜期短;季风活动明显,冬季盛行东北风,夏季多吹偏南风;冬春有旱,夏秋易涝。

年平均气温22~23.2℃,最高气温39.1℃,最低气温为0℃。

年均降雨量介于1500~2000毫米,平均相对湿度为72~85%。

雨季集中在4~10月,其中6至9月天气炎热,多台风暴雨。

区内年平均蒸发量一般在1450mm以上,有自北向南,从低山丘陵向平原逐渐增大的趋势。

3、施工准备

3.1技术准备

技术准备工作分为内业技术准备和外业技术准备。

内业技术准备主要包括:

认真阅读、审核施工图纸和施工规范,编写审核报告;编写对本地质处治有针对性的专项方案;编写对本地质处治有针对性的质量、安全保证措施;编写施工安全手册,施工人员岗前技术培训。

外业技术准备主要包括:

现场地质水文详细调查;进行地材原材调查;各种检测仪器设备的标定,办理计量合格证书;施工作业中所涉及的各种外部技术数据准备。

3.2材料准备

所需材料应提前计划,上报物机部,由物机部统一采购运送至施工现场,材料员负责材料的进场验收和委托报验工作。

土工格栅采用双向聚酯焊接土工格栅PET50-50,技术参数为:

纵横向抗拉强度≥50KN/m,纵横向延伸率≤10%,焊接点极限剥离强度≥500N/m,幅宽5m;土工格栅采用聚酯原生料生产,网孔尺寸为6×6cm。

土工格栅拉紧后用U型钉固定,U型钉采用Φ8mm钢筋制作,正方形布置,间距2mx2m。

应符合《土工合成材料塑料土工格栅》(GB/T17689-2008)《土工合成材料应用技术规范》(GB50290-98)《公路工程土工合成材料试验规程》(JTGE50-2006),引用《塑料拉伸性能试验方法》(GB/T1040-1992)《塑料试样状态调节和试验地标准环境》(GB/T2918-1998)等相关国家文件标准。

反滤土工布采用SNG-PP-300-3型聚丙烯针刺非织造土工布,单位面积质量为300g/m2,厚度不小于2.4mm,幅宽不小于3m。

纵横向断裂强度不小于9.5kN/m,纵横向断裂伸长率不超过50%,垂直渗透系数不小于5X10-2cm/s,纵横向撕破强度不小于0.24kN,CBR顶破强度不小于1.5kN。

土工格栅和防渗土工布进场后,由材料员负责材料的验收和委托报验工作。

3.3测量、试验检测设备

根据路基工程的具体要求,我项目试验室配备了成套的路基检测设备和试验检测设备。

主要测量、检测仪器设备表

序号

仪器名称

单位

数量

规格型号

检定状态

备注

1

全站仪

2

RTK托普康GTS602

合格

2

水准仪

2

苏州一光DSZ2

合格

3

水准尺

2

5M铝合金尺

合格

4

灌砂筒

1

150MM

合格

3.4施工人员

管理人员:

施工队长2人,技术主管2人,专职安全员2人,技术人员4名,

施工班组人员:

工班长2人,挖机司机4人,自卸车司机16人,压路机司机8人,推土机司机4人。

3.5施工机械

小松220挖机4台、20m3自卸汽车12台、推土机4台、30KJ液压式夯实机2台、25KJ冲击式压路机2台、20T压路机4台、推土机4台、平地机4台。

3.6施工安排

高陡坡路基施工伴随路基施工,施工前同一般填土路基,必须先处理好路基基底。

本合同段高陡坡路基分布集中,只存在K226+020~K226+120段一处。

4、高陡坡路基施工

4.1施工测量

项目部测量人员按设计理论边坡坡率利用全站仪、水准仪采用渐近法放出边桩点,边桩点的连线即为路基填筑边线。

施工队对填土边线桩进行加固保护,并作出醒目标识。

确定填土边线时,路基每侧按设计宽度放宽50cm,以确保路基施工边线能够满足路基压实度要求。

4.2清表及填前碾压

(1)对于一般路段的水田、菜地,先用人工割掉杂草并清除运至弃土场,再用小型推土机推开浮泥、有机物残渣及原地面以下植物根系等,及时清除运至弃土场内,并开挖出纵横向排水沟排除积水,用机械压实,然后回填工作垫层。

(2)对于一般路段上的山丘,则先砍掉上面树木,再用推土机或挖掘机清理面上的植被、有机物残渣及植物根系等,把弃土运到弃土场内堆放。

(3)施工中应根据实际耕植土的厚度予以清除,一般山坡、旱地路段清表20cm,水稻田路段清表30cm。

(4)对于较深的换填路段,则按一定高度分层分带用挖掘机开挖,将淤泥或腐木清除掉后并碾压密实,然后用透水性好砂、砾土分层回填、分层压实至原地面标高,压实度为90%。

(5)路基清除表土、局部清淤换填应做到施工组织计划,合理利用,减少废方,清除的表土用于路基边坡坡面植草防护、中央分隔带上部填土,利于植物生长。

4.3路基填筑

4.3.1、施工工艺

路基填筑施工工艺见图1,路基碾压施工工艺见图2。

4.3.2、施工要求

(1)路基填料应经过试验检验合格,并经监理同意后方可使用。

(2)不同填料应分别填筑,不得混填,超粒径石块必须清除,以免影响路基压实的均匀性。

(3)路基填筑必须严格控制每层的厚度和压实度,可以采用方格网来控制厚度和压实度。

(4)路基填筑前必须按要求做好临时排水设施,包括路拱横坡、拦水土埂、临时急流槽(应采用水泥砂浆抹面)等,损坏后应及时修复,以免造成路基积水、边坡冲刷等问题。

临时排水的设置,应作为填土验收计量的条件。

(5)每填筑2m高,边坡应进行刷坡修整。

刷坡前,应准确测设边桩桩位,打桩并洒灰线。

坡度可用自制坡比尺配水准尺控制。

(6)路基填挖交界部位和陡坡基底处理,必须严格按施工图、施工规范要求开挖台阶并分层填筑、分层碾压。

一般情况下,应在路基填筑前提前做好台阶开挖。

4.3.3、施工方法

路基填筑采用“三阶段、四区段、八流程”水平分层填筑的施工方法。

三阶段是:

准备阶段、施工阶段、交验阶段。

四区段是:

填土、整平、碾压、检测。

即:

填、平、压、检。

八流程是:

施工准备测量放线、基底处理、分层填筑、摊铺平整、碾压夯实、检验签证、路面整形、边坡整形。

各区段流程单独作业,不许交叉作业。

 

图1路基填筑施工工艺框图

 

 

图2路基碾压施工工艺框图

(1)一般填土路堤

路堤填筑采用机械分层填筑、整平、压实填料采用挖掘机和装载机装车,重型自卸车运输,推土机配合平地机整平,振动压路机压实。

①填筑

水平分层、分段填筑、分层压实,按路基横断面全宽纵向分层填土,每层采用同一种填料。

基床表层一般分两层,每层松铺厚度不大于0.3m,当地形高低不平,应由低处分层填筑。

为保证路堤全断面压实,边坡两侧超填0.3~0.5m,完工后刷坡整平边坡。

②洒水或晾晒

洒水或晾晒应在平整工作前或伴随平整作业,无论洒水或晾晒,应使填料含水量保持在最佳含水量的±2%之间。

③摊铺整平

用推土机和平地机将填料按合理层厚摊铺平整,以便获得均匀的压实效果。

④碾压夯实

由于本段属高陡坡路基,按照设计要求需采用高性能压路机碾压。

碾压作业时,行间(横向)重叠0.3至0.5m,碾压区段间(纵向)应重叠2m以上,碾压前应严格控制填土的含水量。

⑤检验验收

按照设计指标,以填层的干密度、相对密度或地基系数等指标判定是否合格。

⑥边坡修整

边坡宜随填层的填筑逐渐将其夯拍密实,全部路堤填筑完成后,再将坡面整理平顺。

⑦检验频率

在整个路基填筑过程中,应对压实土层的密实度进行检验。

压实土采用灌砂法。

路基填土每填一层都要进行检测,并随机进行抽检,检测频率为1000m2至少检验2点,不足1000m2检验2点。

I填土路基质量标准

土方路基允许偏差

项次

检查项目

允许偏差

1

压实度

0~30(cm)

≥96

30~80(cm)

≥96

80~150(cm)

≥94

>150(cm)

≥93

零填及路堑路床0~80(cm)

≥96

2

弯沉(0.01mm)

不大于设计要求值

3

纵断高程(mm)

+10、-15

4

中线偏位(mm)

50

项次

检查项目

允许偏差

5

宽度(mm)

符合设计要求

6

平整度(mm)

≤15

7

横坡(%)

±0.3

8

边坡

符合设计要求

(2)高陡坡路基填筑

K226+020~K226+120路段地面坡度范围22°~24°,陡坡平均高度6.7m,最大高度11.88m,属高陡坡路基,需按高陡坡路基施工要求施工。

①高陡坡路基施工要求

A填土高度不大于20m的陡坡路基、填土高度大于20m的稳定陡坡路基及半填半挖交界路基处治:

a纵横向填挖均根据地面坡度确定挖台阶及其尺寸。

当地面坡度超过1:

5时,需要挖台阶,台阶宽度不小于2m。

b路基在填挖交界处向挖方方向超挖路床深度(120cm或80cm深),横向超挖长度不小于6m,纵向超挖长度不小于10m。

超挖后回填材料为120cm或80cm石屑,直至达到不小于96%的压实度。

c地面坡率大于1:

2.5,且横向填挖路基填方一侧路基顶宽度大于3m时,根据填土高度和地面横坡情况以及地质情况设置1~4层土工格栅。

顶部2层土工格栅设在在120cm(或80cm)超挖层底部和中部,长10m,其它几层土工格栅由上到下设在开挖台阶上,长6m,对称布置于填挖交界处。

d当挖方区为土质时,应优先采用渗水性好的材料填筑;当挖方区为坚硬岩石时,宜根据土石方调配情况采用填石路堤。

e施工中应根据地下水出露情况和岩土性质,设置完善的地下排水系统,路面结构中全段全宽设置碎石垫层。

B填土高度大于20m的半填半挖及陡坡路基处治(高陡路基处治):

本项目对于填土高度大于20m的半填半挖及陡坡路基处治逐坡计算路基稳定性,主要采取如下的处治措施:

a基底承载力应满足设计要求。

特殊地段或承载力不足的路基应按设计要求进行处理。

覆盖层较浅的岩石地基,宜清除覆盖层。

b高陡坡路基填料:

采用强度高、水稳定性好的材料,或采用轻质材料。

在受水淹、浸的部分应采用水稳性和透水性均好的材料。

c填土高度小于18m的路基,路基填料需结合土石方调配情况确定,其中陡坡路段路基填料须参照陡坡路堤设计文件执行。

填土高度大于24m的路基,最下一级边坡必须填石,其上的部分根据土石方调配情况确定是否填石。

填土高度小于24m的路基,最下一级边坡优先填石。

用石料填筑时,按照填石路基的填筑要求压实,石质边坡边部用石块码砌。

d当填土高度大于32m时,第三级边坡平台宽4.0,其下边坡率采用1:

2。

e高填土陡坡路基上下路床底面设两层土工格栅;两层土工格栅间距为50cm,并通过计算确定是否设置边坡填土内土工格栅。

f应充分调查边坡处原山体的地质水文情况,对地下水发育处,水流集中处及易受水流冲刷处应做好详细记录,并采用相应的处治措施,如设置支撑渗沟或者碎石盲沟等,保证边坡内部土体处于干燥或中湿状态。

g边坡施工中或完成后,应对边坡进行长期的严格监控,如有异常,应立即停工。

h一般路基基底的压实度应不小于90%,对于填土高度大于15m的高填路基,路基基底的压实度应不小于93%。

C斜陡坡路堤、填挖交界处路段设计采用高性能压路机进行补压。

高性能压路机压实是在达到要求的压实度的基础上再进行压实增强、以减少工后沉降。

高性能压路机包括液压式夯实机和冲击式压路机。

a设计采用高性能压路机补压的路段:

涵洞顶部填土高度小于3.0m的盖板涵、箱涵路段,涵后采用液压式夯实机补压,其他路段采取冲击式压路机补压。

b液压式夯实机最大夯击势能为30kJ,按施工作业点净距50cm的梅花形布置夯锤位置,以三档九锤为压实一遍。

采用液压式夯实机压实时,第一排夯锤位置距离涵台的距离为1.0m,且应由涵台方向向远离涵台的方向压实。

c冲击式压路机最大夯击势能为25kJ,由两侧向路中心夯实。

位于桥头位置时,由桥台方向向远离桥台方向的路基压实。

d采用高性能压路机补压时应注意:

涵洞顶的补强压实面距涵顶的竖向距离不宜小于2.5m(填土路基)和3.0m(填石路基),距离土工格栅等合成材料不宜小于1.5m。

补强压实工作面距离桥涵台的水平距离对U型桥台和涵洞通道不少于5m,对其余类型桥台不少于10m,对挡土墙墙背内侧不少于2m;对于预应力管桩处治地基的路段,基底不再进行高性能压路机补压。

e高陡坡路基基底在填前压实度达到要求后,采用高性能冲击式压路机补压20遍。

填土高度小于12m,每层碾压20遍。

②详见高陡坡路基处治横断面示意图

③土工格栅施工

土工格栅用于路基补强,使粒状填料与网格互相锁合在一起,形成稳定的平面,防止填料下陷及翻浆造成的路面沉陷和裂纹,并可将垂直荷载有效分散。

地理条件恶劣地区可采用多层补强,加快施工速度,缩短工程建设周期。

A土格栅材料质量要求

根据施工图设计要求,高陡坡路基、半填半挖路段、纵横填挖交界路段设置双向聚酯焊接土工格栅PET50-50,技术参数为:

纵横向抗拉强度≥50KN/m,纵横向延伸率≤10%,焊接点极限剥离强度≥500N/m,幅宽5m;土工格栅采用聚酯原生料生产,网孔尺寸为6×6cm。

土工格栅拉紧后用U型钉固定,U型钉采用Φ8mm钢筋制作,正方形布置,间距2mx2m。

每批土工格栅运抵工地后应进行外观检查和质量验收,外观和强度应满足设计及规范相关要求。

B土工格栅铺设施工工艺流程:

测量放样

原地面平整

铺设土工格栅

插钉固定

纵向搭接

绑扎

格栅摊铺完毕

填土碾压施工

C土工格栅铺设的施工要点:

a第一层土工格栅铺设在原地面上,铺设时应沿路基横向摊铺(主受力方向为路基横向),木工格栅应摊铺平整、张紧,不得出现松驰现象,土工格栅在填土之前应处于绷紧状态,满足设计要求,采用机械拉紧的施工方法。

沿路线横向土工格栅不宜搭接;沿路线纵向,土工格栅宜采用搭接法连接,搭接长度不宜小于0.1m,并用高强塑料扎扣扎牢,之后沿搭接方向每隔4m设置一个门钉,门钉压入土中50cm。

b土工格栅按路堤底宽全断面铺设,摊铺时不得出现扭曲、折皱、重叠现象。

c土工格栅施工铺设过程中应尽量避免长时间暴晒或暴露,以免其性能劣化。

d土工格栅铺设完成后,应及时填土,首先在土工格栅两侧填土,将土工格栅固定,再向中间推进,碾压的顺序是先两侧后中间,严禁车辆直接与土工格栅接触。

D检验评定标准见《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

项次

检查项目

规定值或允许偏差

检查方法和频率

权值

1

下承层平整度、拱度

符合设计、施工要求

每200m没检查4处

1

2

搭接宽度(mm)

+50,-0

抽查2%

2

3

搭接缝错开距离(mm)

符合设计、施工要求

抽查2%

2

4

锚固长度(mm)

符合设计、施工要求

抽查2%

3

5

搭接处透水点

不少于1个

每缝

3

6

粘结力(N)

》20

抽查2%

3

④支撑渗沟施工

高填土陡坡路基应按动态设计的原则,做好防、排、截、疏水措施,施工时应充分调查边坡处原山体的地质水文情况,对地下水发育处,水流集中处易受水流冲刷处施做支撑渗沟。

将水收集排出路基,保证边坡内部土体处于干燥或中湿状态。

4.4动态设计及监控方案

4.4.1、动态设计原则

(1)高陡坡路基施工采用动态设计原则。

当实际地质条件与详勘时提供的地质有较大出入,并因此会变动软基处治方案时,应及时将施工补充勘察资料报送设计单位,然后根据设计单位的调整结果进行施工。

(2)填筑施工应加强动态控制。

①方案必须严格按监控指标和设计要求编制。

②在填筑过程中应增加监测频率,当发现侧向位移速率等指标不正常,路基有失稳的趋势时,必须立即向业主等相关单位通报,并立即向路基两侧卸载,必要时两侧再加反压护道(含鱼塘填平),保证排水信道顺畅。

总而言之,动态设计和控制的目的是完善设计方案,必须与监控方案结合使用。

4.4.2、监控方案

(1)同一路段、不同观测项目的测点布置在同一横断面上。

施工时,建议按监测仪器设置表中布设的断面、位置实施,具体事项由监测单位根据设计文件并结合实际情况进行详细的编制。

如下路段必须设置监测断面:

①软土深度较深及性质极差的路段;

②填土高度最高路段或填土高度较高且软土深度较深的危险路段;

③半填半挖及纵横向软土分布变化较大的路段;

④软土零星分布路段。

(2)沉降观测

①沉降观测采用沉降板和分层沉降标。

②沉降板:

埋设时,沉降板底槽应平整,其下铺设60cmX60cmX20cm的砂垫层。

沉降板的金属测杆、套管和接驳的垂直偏差率应不大于1.5%。

沉降板采用钢板,底板尺寸为50cmX50cmX(0.6~0.8)cm;金属测杆直径为4cm,测杆应与底板焊接为一体;套管采用塑料管,直径为10cm,它应具有一定的强度和刚度。

随着填土的增高,测杆与套管相应接高,每节长度不宜超过50cm。

接高后的测杆顶面应略高于套管上口,套管上口应加盖封住管口,盖顶高出碾压面高度50cm。

为防止施工中损坏沉降板,在沉降板周围宜用人工或小型夯实机夯实,套管外侧面应涂一层醒目的颜色,盖顶加插一面小红旗,以示警戒。

③分层沉降标:

分层沉降标采用钻孔埋设,钻孔垂直偏差率应不大于1.5%,并无塌孔缩孔存在,在埋设中应下套管或泥浆护壁。

分层标埋设应先埋置波纹管,第一节波纹管底部必须封死,至一定深度后,插入导管与波纹管一并压至孔底。

埋置时,波纹管与导管应随埋随接,接口必须牢靠,但不能采用磁感材料作固定件。

波纹管应露出地面15~20cm,并用水泥混凝土固定;导管露出地面30~50cm,并随填土增高,接出导管并外加保护管。

分层沉降标的保护措施与沉降板相类似。

分层沉降测点间距为1m。

④沉降观测仪器须待软基处理施工完毕后、原地面填土前及时埋设。

(3)水平位移观测

水平位移观测主要为地面水平位移和地基土体水平位移。

①地面水平位移采用位移边桩观测。

位移边桩埋设在路堤两侧趾部,其中一根位于坡脚处,其余位于边沟外侧。

边桩采用10cmx10cm砼预制桩。

边桩的埋入深度为1.5m,露出地面为10cm。

埋置时采用打入法,桩周应回填密实。

桩周上部50cm用混凝土浇筑固定。

在边桩顶部应预埋不易损坏的金属测头。

此外,位移边桩应做好标记并编号。

②地基土体水平位移采用测斜管观测。

测斜管采用塑料管,其弯曲性能应以适应软土的位移为宜。

测斜管埋设于路堤边坡趾部。

埋设时,应采用钻机导孔,导孔的垂直偏差率应不大于1.5%。

测斜管底部应穿透软土进入下卧层100cm。

测斜管内纵向的十字导槽应润滑顺直,管端接口应密合。

管内的十字导槽必须对准路基的纵横方向。

测斜管高出地面50cm,并注意加盖保护。

③水平位移监测仪器须待软基处理施工完毕后、原地面填土前及时埋设。

(4)孔隙水压力观测

①孔隙水压力计采用钻孔埋设法,埋设时,应采用一孔单只孔压计埋设方法,并应注意封孔。

孔压计从砂垫层或碎石垫层底部开始埋设,每隔2m埋设一只。

钻孔埋设时,应做好钻孔的详细记录。

每一只孔压计埋设后,应及时采用接收仪器检查钻孔是否正常。

②待同一观测断面的全部孔压计埋设后,所有孔压计的外引电缆应编好测点号码,而后集中穿入硬塑料管埋入电缆沟,引出路基外进入观测箱内;在电缆沟旁应作好标记,以防施工时截断电缆线。

③孔压计须待软基处理施工完毕后、原地面填土前及时埋设。

(5)土压力观测

①土压力计水平埋设。

②土压力计采用挖坑埋设法。

挖槽底面应平整密实,埋设后的土压力计必须位置正确而稳固,上下四周约20cm范围用细砂填实。

③埋设时每只土压力计外引电缆均应编好测点号码,集中引入观测箱,同时记录各测点编号与其对应引线长度;每埋设完一只就应及时测试,发现问题应及时纠正或调换。

④外引线电缆均应有可靠的保护措施,以避免遭受损坏。

⑤埋设后的土压力计在初读数稳定后,才可以进行其上的填筑工作。

⑥土压力计须待复合地基桩施工完毕后及时埋设。

(6)观测频率

①在路堤施工过程中各观测项目的观测时间和频率均相同。

②观测频率视不同时期、填土高度和监测资料分析结果而定。

原则上按下表控制:

路基观测频率表

阶段

观测频率

填土期

每日观测1~2次

填土间歇期

每日1次

预压期第1个月

隔日观测1次

预压期第2个月~第3个月

每周1次

预压期第4个月至卸载

每半月观测1次

卸载期

每日1次

上路面期

每周1次

上路面结束至项目竣工验收

每季度观测1次

③设计观测期为从项目施工开始时间至项目竣工验收结束。

(7)其它

①其它有关观测基桩、工作基点桩和校核基点桩等的埋设,观测仪器、资料分析和成果报告等其它试验要求请遵照规范要求进行。

②沉降和位移观测采用S1和S3水准仪,S1水准仪采用二等水准测量,用于观测工作基桩和校核基准标高;S3水准仪用于三等水准测量,用于观测沉降和位移。

观测精度为0.1mm。

③侧斜管、水平位移桩应设置在临空面大的一侧。

(8)施工控制标准按下表中实施:

监控控制标准表

指标

项目

路基中心沉降量

侧向位移

单级孔压系数

综合孔压系数

工后沉降

推算值

预压期

(参考标准)

填土速率控制标准

复合地基区及超载填筑

≤8mm/每昼夜

≤5mm/每昼夜

≤0.8

≤0.6

排水固结区

≤10~15mm/每昼夜

卸载标准

≤5mm/月(连续三个月)

小于设计容许值

不小于6个月

①表中如有多项指标,现场监测指标均须符合所有标准值。

对于填土速率控制标准,孔压系数控制标准仅作为参考;预压期仅作为参考标准,卸载时机主要应通过工后沉降推算值、路基中心沉降量和沉降速率三个指标综合确定。

②对于沉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