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现代农业的发展目标主要挑战及对策建议.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3001737 上传时间:2022-11-17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23.4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我国现代农业的发展目标主要挑战及对策建议.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我国现代农业的发展目标主要挑战及对策建议.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我国现代农业的发展目标主要挑战及对策建议.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我国现代农业的发展目标主要挑战及对策建议.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我国现代农业的发展目标主要挑战及对策建议.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我国现代农业的发展目标主要挑战及对策建议.docx

《我国现代农业的发展目标主要挑战及对策建议.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我国现代农业的发展目标主要挑战及对策建议.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我国现代农业的发展目标主要挑战及对策建议.docx

我国现代农业的发展目标主要挑战及对策建议

我国现代农业的发展目标、主要挑战及对策建议

2011年12月09日《中国发展观察》

中国农科院农业经济与发展研究所蒋和平

  长期以来,中国政府为建设现代农业进行不懈的努力和积极的探索。

回顾几十年的发展历程可以看出,中国政府对现代农业的理论认识在不断深化,实践经验在不断丰富,中国现代农业建设也取得了重要进展。

  但是,建设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发展中国现代农业,使我国完成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是一个很长的历史过程,必须扎扎实实从基础工作入手,明确其发展的总体目标和阶段目标,通过较长时间(20-30年)的建设,才能实现。

  发展目标

  

(一)总体目标

  1.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农产品市场竞争力明显增强。

增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农产品市场竞争力是建设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家粮食安全和农产品有效供给的重要保障。

只有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不断提高,农业发展后劲才会不断增强。

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是由农业生产诸要素综合投入所形成的、可以相对稳定实现的农业综合产出水平。

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大小,既取决于土地、生产资料、机械和人力投入的多少,也取决于农业科技水平的高低和农业抗灾能力的强弱。

在建设农业现代化过程中,必须多种途径和手段加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并且最终要靠产品的市场竞争能力来检验,只有在国际国内市场竞争中始终立于不败之地,才能表明一个国家的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达到较高水平。

  2.土地生产率和劳动生产率明显提高。

土地生产率和劳动生产率是衡量农业现代化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

土地和劳动生产率高是农业现代化的基本特征,这意味着使用同样的生产要素投入会生产出更多的农产品,或者使用较少的生产要素投入生产出同样数量的农产品。

当前,我国农业发展面临着严重的人均耕地面积不足和自然资源困乏等问题,继续靠投入这些生产要素来增加农业产值已经受到很大制约,因此,不断提高土地和劳动生产率是发展农业和增加农民收入的必然选择。

调整产业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提高生产要素的使用率更应当成为建设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的着眼点。

  3.农业基础设施和生产条件明显改善。

相对完善的农业基础设施和生产条件是建设农业现代化的重要保障。

农业现代化不仅仅是农机、灌溉、道路、电力、农资等物质条件的现代化,也需要相应组织、生产和经营管理方式的现代化,同时还需要政府的宏观引导和对农业支持保护、社会化服务的现代化。

必须将几个方面有机结合在一起,才能更好地改善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为农业现代化建设提供良好的生产条件和强有力的支撑。

  4.城乡差距明显缩小,工农城乡发展更加协调。

建设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仅从农村角度来入手是不够的,要实行工业反哺农业、城市带动农村的方针,加快农村社会经济的全面发展,提高农民的收入和生活水平,打破城乡二元结构,建立农业支持保护体系和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长效机制,引导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健康协调发展,这是在新的发展阶段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农业现代化及解决农村问题的根本出路。

5.农业可持续发展能力明显提升。

农业不仅仅是一个产业部门,具有特定的经济功能,而且还具有生态功能,肩负着保护农村生活和生产环境、使人和自然和谐相处的使命。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和人们对农业多功能认识的不断深化,推进农业现代化建设从某种意义上说也是推进生态农业建设,通过发展生态农业,带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循环农业不断发展,使农业和农村经济持续发展能力不断增强,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同步提高,有效地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健康、快速和可持续发展。

(二)阶段性目标

  1.近期目标(2011-2015)

  到2015年,建设中国现代农业要努力实现以下发展目标:

  ——农产品综合生产能力不断加强,主要农产品供给保持平稳增长。

保持1.2亿公顷的耕地面积数量不减少、质量不下降,粮食综合生产能力达到5.39亿吨以上,粮食自给率稳定在95%以上,确保国家粮食安全。

棉花、油料和糖料产量分别达到1041万吨、3543万吨左右和14789万吨;蔬菜、水果等农产品稳中求升;肉、蛋、奶总产量分别达到11213万吨、4109万吨和8688万吨;水产品总产量达到6919万吨。

农业劳动生产率达到24959元/人;土地每公顷产出达到20483元。

  ——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进一步优化。

农业内部结构更加合理,畜牧业占农业总产值达比重达到43%;农产品区域布局更加合理,优势农产品产业带初步建成;农村产业结构更加协调,第二、三产业快速发展,第一产业劳动力比重要降到35.12%以下;农产品加工业与农业产值之比达到2.62∶1;全国城镇化率达到51%。

  ——农业科技自主创新和转化应用能力进一步提升。

科技进步对农业增长的贡献率应达到55%;万人农业科技人员数量达到6人以上;灌溉用水有效利用系数提高到0.6;化肥、农药利用效率提高到40%;全国每公顷农机总动力要达到7千瓦以上;有效灌溉率达66%以上;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58%。

  ——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进一步提高。

农业标准化生产能力显著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体系逐步健全,大力发展优质农产品生产,全面提高农产品质量,实现食用农产品无公害生产;农产品商品化和深加工程度进一步提高,初步改变农业经济效益低、农民增收困难的状况。

  ——农民自我发展能力进一步增强,生活质量明显提高。

农民平均受教育年限要大于8.4年;恩格尔系数下降为38%;基尼系数保持在33%-36%之间;农村居住质量指数进一步提高到66%。

  ——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得到明显改善。

农田有效灌溉面积达到5960万公顷,粮食主产区排灌标准提高到5-8年一遇;解决1.2亿农村人口饮水安全问题,农村集中式饮水受益人口比例达到65%;适宜农户沼气普及率达到35%;新建改建农村道路140万公里;基本实现村村通电话,乡乡能上网,农村信息化程度达到55%;积极治理农村垃圾和污染源,使农民居住环境明显改善。

  ——农村社会事业得到快速发展。

普及和巩固九年制农村义务教育,农村教育条件明显改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全部覆盖到农村居民,形成完善的县、乡、村三级农村卫生服务网络;基本实现乡镇有综合文化站、行政村有文化活动室和农家书屋;全面建立农村生活保障制度,农民养老保险、医疗保险覆盖率分别达到65%和98%;完善农村社会救助体系,农村社会保障水平明显提高。

  ——农村收入持续增加。

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6603元,年均增长7%以上,其中工资性收入占农民人均纯收入的比重要达到45%以上。

  ——农业资源利用水平进一步改善,农村生态建设取得良好进展。

农业成灾率减少为41%,森林覆盖率达到20.47%,农业面源污染区域综合治理率达到60%。

  做好这一时期的各项工作,要努力为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发展奠定坚实的物质和制度基础。

2.中期目标(2016-2020)

  到2020年,建设中国现代农业要努力实现以下发展目标:

  ——农产品综合生产能力不断加强,主要农产品供给保持平稳增长。

粮食供给能力继续保持平稳增长,耕地面积保持在1.2亿公顷的水平,粮食综合生产能力达到5.65亿吨,粮食自给率稳定在95%以上,保障我国粮食安全和农产品有效供给。

棉花、油料和糖料产量分别达到1245万吨、3796万吨和16912万吨;蔬菜、水果等农产品需求继续保持稳定增长;肉、蛋、奶总产量分别达到12980万吨、4739万吨和11490万吨;水产品总产量达到7829万吨。

农业劳动生产率达到25349元/人;土地每公顷产出达到21528元。

  ——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进一步优化,产业结构更加协调。

农业内部结构更加合理,畜牧业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50%;农产品区域布局更加合理,优势农产品产业带基本建成;农村产业结构更加协调,第二、三产业快速发展,第一产业劳动力比重要降到30.38%以下;力争农产品加工水平、产业化经营带动能力有较大提升,农产品加工业与农业产值之比超过3.51:

1;全国城镇化率达到55%。

  ——国家农业科技创新体系基本建立。

科技进步对农业增长的贡献率大于60%;万人农业科技人员数量达到12人以上;全国每公顷农机总动力要达到9千瓦;有效灌溉率达85%以上;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65%。

农机社会化服务能力进一步增强,粮食安全生产形势明显好转。

  ——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进一步提高。

农业标准化生产能力显著提升,形成完善的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体系,基本实现绿色农业生产;农产品商品化和深加工程度进一步提高,农产品商品率达到85%以上,农产品加工增值率超过60%,更大程度地改变农业经济效益低、农民增收困难的状况。

  ——农民自我发展能力进一步增强,生活质量明显提高。

农民平均受教育年限要大于九年,既达到初中以上文化水平;恩格尔系数下降为35%;基尼系数保持在30%-35%之间;农村居住质量指数进一步提高到80%。

  ——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得到明显改善。

农田有效灌溉面积达到6850万公顷;粮食主产区排灌标准提高到8-10年一遇;基本解决全国农村人口饮水安全问题,农村集中式饮水受益人口比例达到80%;适宜农户沼气普及率达到50%左右;新建改建农村道路200万公里;加大农村通讯网络覆盖面积,农村信息化程度达到60%;加大农村垃圾和污染源的治理力度,农民居住环境明显改善。

  ——农村社会事业得到快速发展。

普及和巩固九年制农村义务教育,提高农村教学质量,大力发展农村职业教育,农村教育水平明显提高。

实现村村有综合文化站、文化活动室和农家书屋,农村的文化基础设施建设水平明显提高。

全面建立农村生活保障制度,继续加大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覆盖范围,提高农村医疗水平,形成更加完善的县、乡、村三级农村卫生服务网络;农民养老保险全面覆盖;继续完善农村社会救助体系,农村社会保障水平明显提高。

  ——农村收入持续增加。

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8569元,年均增长7%以上,其中工资性收入占农民人均纯收入的比重要达到55%以上。

  ——农业资源利用水平进一步改善,农村生态建设取得良好进展。

力争使农业成灾率降低到35%;森林覆盖率达到21.69%;耕地面积损失明显减少;农业面源污染区域综合治理率达到70%,农村化肥、农药、地膜等得到合理使用,生活垃圾和污水得到有效处理,环境卫生和村容村貌明显改观。

  通过这一时期的工作,继续为下一阶段农业现代化建设准备必要的条件。

主要挑战

  尽管我国的现代农业建设以取得初步成效,但与发达国家相比较还有较大差距,发展现代农业面临如下难题:

  

(一)现代农业发展受自然环境和资源条件的制约。

中国人多地少,耕地资源严重不足,作为世界上40多个缺水国之一,依然有不少地方农业的发展主要是靠过量开发利用水资源换来的。

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推进,经济发展和水土流失加快,耕地面积一直呈锐减趋势,耕地质量的减退,以及建筑业对耕地的掠夺,极大地影响现代农业发展;淡水资源总体短缺,时空分布不均,不少地方超量开采地下水,缺水将成为制约许多地区农业发展的瓶颈;农业生态环境整体恶化的局面没有改变,台风、酷暑和严寒等极端气候现象发生的概率增加,区域性、季节性的干旱、洪涝灾害交替出现并有加剧的迹象。

  

(二)农业基础设施和物质装备水平低。

总体而言,农业基础设施薄弱、物质技术装备水平低,抗灾减灾的能力不强仍是一个突出问题。

近年来,随着农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化经营的深入推进,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和物质技术装备水平低的问题,已经由农业生产环节转向农业产前、产后环节。

中国很多水利设施,不仅多年来没有新的发展,而且不断老化失修。

如在许多农业主产区,农业水利设施建设欠账多,许多水库不能灌溉。

每遇严重灾害,单产和总产都要下降。

农业产前、产后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和物质技术装备水平低,还加剧了农产品价格波动的风险和拓展农产品市场的风险,导致农民来自于农业的收入容易出现较大波动。

  (三)农业生产成本持续升高。

现代生产要素越来越广泛地渗透到农业生产领域,农业外部成本如物质和服务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